人力资源管理系2012届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汇总及分类

2024-08-14

人力资源管理系2012届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汇总及分类(精选4篇)

篇1:人力资源管理系2012届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汇总及分类

人力资源管理系

2012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

一、主要选题方向: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员工招聘、培训 3.绩效管理 4.薪酬管理

5.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6.员工管理

7.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8.就业与创业 9.劳动与社会保障 10.其他

二、参考选题: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1.新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分析

2.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4.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农民工培训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6.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 8.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

9.学习迁移理论在农民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0.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11.人力资源开发对农六师五家渠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12.XX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13.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职业教育研究 14.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 15.影响女性人才埋没的因素浅析

16.城市化进程中女性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二)员工招聘与流动

17.人事测评技术在***企业新员工招聘中的应用若干问题探讨

18.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19.人口流动与户籍制度改革

20.新疆大开发背景下人才供给平衡研究 21.兵团领导干部选拔问题研究 22.XX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案例研究 23.XX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招聘 24.XX公司招聘渠道有效性研究 25.XX公司招聘策略及流程研究 26.企业新员工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27.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28.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9.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30.IT人力资源规划问题及特点研究 31.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

32.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3.餐饮业员工流动状况与分析

(三)绩效管理:

34.KPI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5.平衡计分法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讨 36.XX岗位胜任力模型(素质模型)初探 37.管理者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38.自我效能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39.工作压力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及对策研究 40.工作态度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四)薪酬管理:

41.新疆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

42.兵团农牧团场连队基层干部薪酬满意度调查研究

43.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视角 44.大学生就业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五)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45.新疆高校女教师工作压力源的研究及对策探讨 46.中小企业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47.辅导员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及其关系研究

48.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压力实证研究 49.兵团基层公务员工作压力现况调查

50.大学教师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51.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

52.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 53.基于工作满意度视角的核心员工离职倾向研究

54.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55.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56.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和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 57.新疆高校经管类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识别及对策研究 58.高校教职工职业紧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59.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结构要素实证分析 60.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61.大学生恋情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62.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 63.高校教师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

64.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

65.乌鲁木齐市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以少数民族员工为例 66.乌鲁木齐市国家公务员工作满意度调查---以少数民族员工为例

67.新疆民营企业少数民族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以XX为例

(六)员工管理:

68.新疆企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研究

69.组织支持对员工工作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

70.从劳动时间论员工“过劳”现象及其防止 71.构建企业知识型员工个性化健康管理体系

72.“员工帮助计划”在某公司的探索

73.新疆银行系统员工工作情况调查分析-----以毕业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员工为例

(七)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74.基于文化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以XX企业为例 75.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探析——以XX企业为例 76.探析跨国企业外派人员管理——以XX企业为例 77.新疆传统地域民族文化对外来企业的影响研究 78.XX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关系研究 79.XX企业文化与企业凝聚力关系研究

80.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活动月”现状及成效调查----以XX 大学为例 81.中国新疆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研究------以XX企业为例

(八)就业与创业

82.***地区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动因调查

83.***地区少数民族农村人口就业状况调查 84.乌鲁木齐外来务工人员生活质量调查

85.五家渠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拉动就业的贡献分析

86.在校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对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87.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素分析

88.创业促进就业的途径与效果评价——以***地区为例 89.大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关系实证分析

90.五家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91.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研究 92.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93.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状况分析及对策

(九)劳动与社会保障

94.***城市社区养老问题初探

95.新疆劳务派遣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96.“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研究 97.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 98.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模式探索 99.人口老龄化与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100.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101.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

102.**市城市低保对象生存质量现状调查 1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效果分析 104.贫困县农村低保资金筹措渠道研究

105.养老院老年人需求状况调查研究

106.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需求的调研 10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

108.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109.私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对策研究——以XX企业为例 110.XX公司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1.XX公司劳动合同管理案例研究

112.新型农牧民合作医疗需方满意度调查

113.农六师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约因素分析 114.新农合实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1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效果调研

(十)其他:

116.XX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117.新疆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118.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说明:

1、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也可自己命题;

2、选题确定后,论文题目和论文内容可与指导老师商定;

附: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系

2011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

一、主要选题方向: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员工招聘、培训 3.绩效管理

4.薪酬管理

5.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6.员工管理

7.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8.就业与创业 9.劳动与社会保障 10.其他

二、参考选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2、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养老问题的重点、难点与对策

3、农村家庭教育投资效益研究

4、高校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5、五家渠人才活力评价与实证研究

6、高校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7、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机制

8、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与途径研究

9、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改革

10、基于**理论的**公司胜任能力评价

11、××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12、××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

13、××企业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探索

14、××企业企业激励机制构建探索

15、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xx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

16、××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8、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19、××地区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20、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的路径思考

21、家族企业发展中核心劳动力的利用与开发

22、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对策

23、新疆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

24、新疆民营企业人才获取障碍研究

25、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26、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研究

27、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机制研究

28、新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流转机制研究

29、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30、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改革

31、西部高校教师人才引进问题研究

32、独立学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33、工作分析在**公司的应用

34、基于职能外包的CNOOC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35、**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与对策研究

36、农六师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分析

37、X企业内部晋升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8、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公务员激励机制设计

39、五家渠出租车司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问题研究 40、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

41、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42、新疆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43、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基于五家渠市的调查与分析

44、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五家渠市的调查与分析

45、新疆扩大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46、企业并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文化整合

47、科技企业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48、如何建立高效组织的领导力与执行力

49、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对中国西部企业的启示 50、非赢利性组织和赢利性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

51、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52、面向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策研究

53、避免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

5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5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57、xx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58、社会企业转型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59、农村人力资源发展与规划初探

60、兵团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61、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62、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

(二)员工招聘与培训

63、××企业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创新

64、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招聘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分析--------以X公司为例 65、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当前职业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 66、浅论员工的心理培训和潜能开发;

67、关于对XX企业管理层“领导力”的实务培训体系研究 68、关于对XX企业管理层“执行力”的实务培训体系研究 69、关于对XX企业管理层“学习力”的实务培训体系研究 70、现代企业人才职业化培训与开发

71、××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案的设计 72、××公司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再设计

73、应用新兴技术培训的有效性研究

74、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市场的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预测 75、培训风险规避研究

76、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

77、新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三)绩效管理:

78、企业管理者的绩效问题研究 79、用**理论分析评价**公司绩效管理 80、××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81、企业管理者的绩效问题研究

82、某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操作方案研究 83、Xx公司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84、**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四)薪酬管理:

86、××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87、新疆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8、XXX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9、基于职位评价法的薪酬管理 90、销售团队薪酬方案设计 91、薪酬沟通的障碍与疏导 92、Xx公司自助式福利设计

93、***公司薪酬结构设计(改进)研究

94、基于战略视角的***公司薪酬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研究

95、***公司外派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方案设计(改进)研究 96、***公司宽带薪酬设计

97、***公司(职位、技能)薪酬体系设计 98、***公司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99、***公司岗位评价设计研究

100、***地区***行业薪酬调查方案设计与实践

101、***公司员工(核心员工、销售人员)薪酬满意度调查研究 102、昌吉州产业技术工人薪酬满意度调查研究

103、不同薪酬福利管理模式对员工激励的效应研究

(五)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104、X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设计

105、X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06、商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107、对商学院学生考证热现象的理性思考---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

(六)员工管理:

108、*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

109、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110、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11、兵团农牧团场基层干部压力及对策研究

112、劳务派遣公司对被派遣员工的管理问题研究

113、劳动合同法下餐饮企业的用工机制研究---以x公司为例 114、新疆高校经管类教师工作压力源的识别及对策研究 115、自我效能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16、工作压力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及对策研究 117、工作态度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18、组织支持对员工工作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 119、民企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120、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

121、如何处理员工的“职位垄断” 122、浅析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用人的影响 123、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七)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

124、××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与对策 125、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126、销售团队建设和销售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八)就业与创业

127、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障碍若干问题研究 128、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129、大学生去基层就业问题研究

130、影响大学生自主成功创业的因素实证分析 131、××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132、浅析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问题

133、贫困大学生就业渠道模式研究

134、关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力择业倾向调查研究

135、关于高校大学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运行机制研究

136、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昌吉州地区高校为例

(九)劳动与社会保障

137、试析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38、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基本对策——对新疆农村的问卷调查 139、青年农民社会养老意愿与农村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研究

(十)其他:

140、××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141、劳动合同签订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142、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43、如何有效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144、移动通讯客户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145、第三方物流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46、某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147、休闲农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基于五家渠市的实证分析 148、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149、兵团农牧团场基层干部压力及对策研究

150、新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151、新疆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维吾尔族为例

篇2:人力资源管理系2012届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汇总及分类

1.微博营销策略分析

2.某一城市的城市营销策略分析

3.定位战略在某一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4.某一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5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6.企业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研究

7.中国乳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析与对策

8.传销发展趋势及其治理分析

9.会展营销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

10.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11.我国汽车市场竞争环境分析及营销策略

12.我国白酒市场定位问题与对策

13.精准营销在某一产品营销战略中的应用分析

14.我国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与策略分析

15.安徽省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16.安徽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机制分析

17品牌价值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18.基于顾客忠诚的营销策略分析

19.试论品牌联合营销策略的应用

20.事件营销策略模式探折

21.信任视角下的关系营销策略

22.品牌形象战略的文化内涵

23.商业会展市场推广的整合模式与创新方法研究

24.我国企业品牌塑造与延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5.基于消费者认同的品牌个性塑造

26.关于运用公共关系塑造企业形象的思考

27.企业文化在企业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28.品牌文化在产品推广中的价值

29.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顾客关系管理及技术研究

30.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我国运用的背景及趋势

31.体育营销/文化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32.中国直销现状和对策分析

33.提高我国餐饮业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策略分析

34.顾客价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径

35.E-mail营销的发展趋势探析

36.特许经营营销模式研究

37.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

38.客户关系管理视角下的分销渠道整合39.基于顾客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

40.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41.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

42.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43.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44.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45.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46.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47.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48.推销中的沟通技巧

49.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50.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51.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52.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53.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54.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55.中小企业目标市场服务营销管理战略研究

56.中小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

57.市场营销渠道中物流客户服务研究

58.绿色食品市场开发及其营销对策探讨

59.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60我国食品行业市场竞争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分析

61.当前市场环境下我国企业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对策

62.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市场营销的关系研究

63.房地产市场营销中的竞争策略分析

64.电子商务与企业的绩效关系研究

65.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信用问题探讨

66.休闲产业的发展与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创新

67.从“新农村建设”中看市场营销商机

68.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市场营销策略初探

69.中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0.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

71.汽车营销CRM开发与应用

72.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

73.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74.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进

75.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

76.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77.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78.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9.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80.“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81.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82.跨文化交流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83.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84.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85.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86.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

287.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89.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与策略

90.消费者与组织购买行为的比较研究

91.网络时代的企业营销:模糊营销

92.宝洁公司的品牌策略分析

93.旅游业品牌发展战略分析

94.企业管理中社会责任问题的理性思考

95.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和推广研究

96.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分析

97.营销策划发展现状研究

98.“超女”营销策略分析

99.国产手机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100.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的发展及现状分析101.我国食品行业体验式营销模式的研究

102.绿色营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研究103.差异化营销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应用研究104.企业非价格竞争营销策略研究

105.基于信息一体化的网络营销模式研究106.中小企业销售渠道的建立与管理研究107.我国出口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研究

108.品牌营销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109.市场营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10.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111.中小企业销售渠道整合策略研究

112.企业销售业务外包模式研究

113.中国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14.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信息传播方式比较研究115.网上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研究

116.网络营销服务产品及其销售渠道策略研究117.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8.客户忠诚及形成机制研究

119.分析某一品牌的定位策略

120.中国企业(自选行业)品牌战略研究121.中国家电企业的营销渠道模式研究122.品牌延伸战略分析

123.名人广告的战略价值、风险及管理124.品牌扩展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25.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126.企业如何实施品牌经营策略

127.绿色营销在某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128.网络营销在某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129.广告定位策略分析

130.终端卖场的促销策略研究

131.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探讨

132.网络营销渠道与传统渠道整合模式研究133.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134.我国网络广告现状与对策研究

135.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研究

136.网络营销中的渠道策略研究

137.搜索引擎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38.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39.中小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140.基于顾客价值的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141.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14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上信用问题研究143.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问题研究

篇3:人力资源管理系2012届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汇总及分类

1、某生态经济区研究(城市发展、产业基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方面)

2、城市旅游业及乡村特色旅游(农家乐)发展之路的思考

3、我市(省)政府市场的需求特征及其营销策略分析

4、我市(省)工业市场的需求特征及其营销策略分析

5、我市(省)内市场中地方保护问题调查

6、我市(省)电子商务发展及其对策调查

7、我市(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调查

8、我国家电业生产/营销现状分析

9、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业态选择及竞争分析

10、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11、关于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调查

12、城市/农村家庭养老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探讨

14、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

15、关于地方品牌文化的思考

16、民营企业做大的对策研究17、2011年国产轿车市场调查

18、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调查

19、电信服务:消费者满意度如何?

20、XX保健品市场研究报告

21、我市(省)居民饮料消费调查

22、名人广告的影响力分析

2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4、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房——居民购买首选分期付款

25、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2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7、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28、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社会调查及分析

29、关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思考

30、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对策

31、关于残疾人事业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32、新时期加强居委会建设的思考

33、调查某企业市场环境,分析企业机遇与挑战

34、为某企业设定战略目标

35、调查某企业组织结构是否与企业战略相一致

36、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37、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计划

38、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成本与投资收益分析

39、工作分析与评价

40、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41、如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

41、如何以人为本,推动组织变革与发展

42、人力资源薪酬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3、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4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研究

45、财务预算方案

46、财务筹资方案

47、投资项目分析

48、某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4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50、我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51、启示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5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53、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54、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5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56、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57、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58、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59、中国股票应建立退市机制

60、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里

61、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论管理创新

64、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5、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6、完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67、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68、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69、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70、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71、租赁经营研究

72、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73、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74、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75、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7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77、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78、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79、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80、现代商务谈判

81、某大学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82、某大学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问题的思考

83、某大学学生旷课问题研究

84、某大学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85、某大学学生师生关系问题分析

86、某大学学生消费问题研究

87、某大学学生贫富差距问题分析

88、某大学学生与父母关系问题研究

89、某大学独立学院发展问题研究

90、本地区民办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91、本地区贫困家庭个案调查

篇4:人力资源管理系2012届选题方向及参考选题汇总及分类

一、不定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自身的现实并汲取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是()。

A.讲求实效的原则

B.学用一致的原则

C.按需施教的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的原则。

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D.竞争的需求

4.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A.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的B.人天生是懒惰的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5.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

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7.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8.员工的()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

B.教育

C.纪律

D.管理

9.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10.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

11.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

A.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B.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

C.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

D.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12.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13.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4.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15.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16.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的特点。

A.经济高效

B.测评面宽

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

1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A.前期投资损耗

B.制度性损耗

C.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

18.()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9.()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A.职位分析问卷

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

C.体能分析问卷

D.心理分析问卷

20.外附激励方式包括()。

A.赞许与奖赏

B.竞赛

C.考试

D.评定职称

21.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22.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23.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24.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有()。

A.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

B.明确概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

C.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

D.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25.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三资企业

26.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7.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28.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29.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30.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事制度建设

B.严格绩效考核

C.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开始施行。

A.2006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3.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三资企业

4.员工的()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

B.教育

C.纪律

D.管理

5.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

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

6.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道德

B.法律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7.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8.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9.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

10.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11.()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A.职位分析问卷

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

C.体能分析问卷

D.心理分析问卷

12.()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3.下列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目标设置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15.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16.关于我国公务员职务的降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

B.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C.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是对公务员的惩戒与处分

D.是让由于各种原因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公务员改任较低职务的任用行为

17.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权威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18.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

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

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

19.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的原则。

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2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

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21.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C.指令性规划

D.指导性规划

2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虽然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也体现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还没有走向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

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24.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为导向。

A.公共目的B.公共服务

C.公共产品

D.公共利益

26.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A.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

B.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C.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D.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27.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28.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A.职位

B.工作

C.工作条件

D.人

29.外附激励方式包括()。

A.赞许与奖赏

B.竞赛

C.考试

D.评定职称

30.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

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2.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A.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

B.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C.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D.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3.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4.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A.职位

B.工作

C.工作条件

D.人

5.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6.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须以()为基础。

A.市场机制

B.竞争机制

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8.对于公共部门人才所要测评的要素来说,()是最基本的测评方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A.笔试

B.资质测试

C.评价中心技术

D.无领导小组讨论

9.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的特点。

A.经济高效

B.测评面宽

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

10.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权威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11.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

A.工作分析的目的B.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

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12.员工的()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

B.教育

C.纪律

D.管理

13.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4.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A.前期投资损耗

B.制度性损耗

C.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

16.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17.()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

A.技能培训

B.初任培训

C.专业培训

D.知识更新培训

18.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比利时

19.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20.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21.公共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

A.能力素质

B.绩效考核

C.管理知识

D.道德素质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23.下列关于职位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

B.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

C.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人事现代化的标志

D.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24.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

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

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

25.面试和笔试相比,具有()的特点。

A.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

C.主观性强

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26.()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A.职位分析问卷

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

C.体能分析问卷

D.心理分析问卷

27.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2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自身的现实并汲取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是()。

A.讲求实效的原则

B.学用一致的原则

C.按需施教的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9.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三资企业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开始施行。

A.2006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2.员工的()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A.培训

B.教育

C.纪律

D.管理

3.()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A.德尔菲法

B.自下而上预测法

C.人员继承法

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4.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

A.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B.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

C.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

D.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5.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虽然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也体现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还没有走向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

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7.合理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价值是()。

A.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B.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C.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D.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8.下列关于职位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

B.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

C.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人事现代化的标志

D.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9.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10.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

A.工作分析的目的B.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

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11.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比利时

12.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

A.俸禄

B.品秩

C.致仕

D.回避

13.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

A.权威原则

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

14.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B.讨论中的问题通常是以书面形式给出

C.主要测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测试者能够更准确地确认自己报考的岗位是否适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及兴趣、意愿和理想

15.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16.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A.职位

B.工作

C.工作条件

D.人

17.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8.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劳动力的参与率

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19.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0.公共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

A.能力素质

B.绩效考核

C.管理知识

D.道德素质

21.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22.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事制度建设

B.严格绩效考核

C.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23.对于公共部门人才所要测评的要素来说,()是最基本的测评方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A.笔试

B.资质测试

C.评价中心技术

D.无领导小组讨论

24.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

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27.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

A.笔试

B.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

28.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招募计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C.工作分析

D.薪酬管理

29.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权威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30.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道德

B.法律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1.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包括()。

A.人力政策法规环境

B.人力管理环境

C.人力市场环境

D.人力战略环境

2.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3.面试和笔试相比,具有()的特点。

A.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

C.主观性强

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4.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

5.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须以()为基础。

A.市场机制

B.竞争机制

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7.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

8.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A.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的B.人天生是懒惰的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9.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的特点。

A.经济高效

B.测评面宽

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

10.关于我国公务员职务的降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

B.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C.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是对公务员的惩戒与处分

D.是让由于各种原因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公务员改任较低职务的任用行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开始施行。

A.2006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

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需求

D.竞争的需求

13.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比利时

14.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15.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16.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7.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

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

18.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

19.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20.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

A.工作分析的目的B.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

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21.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A.清楚

B.准确

C.专门化

D.全面化

22.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自身的现实并汲取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是()。

A.讲求实效的原则

B.学用一致的原则

C.按需施教的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3.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

A.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B.智力

C.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体质

24.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25.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虽然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也体现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还没有走向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损耗主要表现在()

A.制度性损耗

B.人事管理损耗

C.后续投资损耗

D.无形的损耗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

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28.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2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

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30.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

A.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B.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

C.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

D.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1.外附激励方式包括()。

A.赞许与奖赏

B.竞赛

C.考试

D.评定职称

2.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

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3.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4.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招募计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C.工作分析

D.薪酬管理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6.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为导向。

A.公共目的B.公共服务

C.公共产品

D.公共利益

8.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9.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11.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有()。

A.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

B.明确概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

C.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

D.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12.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比利时

13.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4.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

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D.马斯洛

15.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A.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的B.人天生是懒惰的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16.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损耗主要表现在()

A.制度性损耗

B.人事管理损耗

C.后续投资损耗

D.无形的损耗

18.()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A.德尔菲法

B.自下而上预测法

C.人员继承法

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19.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

A.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B.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

C.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

D.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20.评价中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

A.无领导小组讨论

B.公文筐

C.心理测验

D.角色扮演

21.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权威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23.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

24.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

A.笔试

B.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

25.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26.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27.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A.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

B.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C.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D.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28.()是公务员交流最为常见的方式。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9.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的重大作用。

A.情感激励

B.危机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30.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三资企业

2.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的原则。

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3.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

C.劳动力的参与率

D.人口的受教育情况

4.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体现在()

A.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实际上是对知识资源的消费,知识资源可被反复利用

B.人力资源具有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资源的天性

C.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

D.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并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特殊资源

5.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

6.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招募计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C.工作分析

D.薪酬管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8.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9.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0.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

A.笔试

B.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

11.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D.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开始施行。

A.2006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13.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道德

B.法律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14.公共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

A.能力素质

B.绩效考核

C.管理知识

D.道德素质

15.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16.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事制度建设

B.严格绩效考核

C.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17.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19.评价中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

A.无领导小组讨论

B.公文筐

C.心理测验

D.角色扮演

20.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1.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的重大作用。

A.情感激励

B.危机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22.()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

A.技能培训

B.初任培训

C.专业培训

D.知识更新培训

23.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左右的差距。

A.60%

B.50%

C.80%

D.70%

2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

25.外附激励方式包括()。

A.赞许与奖赏

B.竞赛

C.考试

D.评定职称

2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

A.知识和技能的水平

B.智力

C.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体质

27.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8.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

A.权威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29.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30.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1.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包括()。

A.人力政策法规环境

B.人力管理环境

C.人力市场环境

D.人力战略环境

2.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

A.用人所长的原则

B.人事相宜的原则

C.依法流动的原则

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5.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6.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的重大作用。

A.情感激励

B.危机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7.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

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

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规划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损耗主要表现在()

A.制度性损耗

B.人事管理损耗

C.后续投资损耗

D.无形的损耗

9.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10.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A.清楚

B.准确

C.专门化

D.全面化

11.公共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

A.能力素质

B.绩效考核

C.管理知识

D.道德素质

12.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13.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

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

14.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三资企业

15.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6.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17.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

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18.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9.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招募计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C.工作分析

D.薪酬管理

20.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体现在()

A.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实际上是对知识资源的消费,知识资源可被反复利用

B.人力资源具有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资源的天性

C.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

D.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并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特殊资源

21.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2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虽然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也体现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还没有走向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A.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的B.人天生是懒惰的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只有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公共职位空缺的数量、结构、任职资格条件、具体的招募途径以及甄选方法等。

A.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

B.内部环境

C.外部环境

D.经济环境

25.下列关于职位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

B.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

C.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人事现代化的标志

D.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26.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7.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

A.笔试

B.心理测验

C.面试

D.评价中心技术

28.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道德

B.法律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29.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

A.俸禄

B.品秩

C.致仕

D.回避

30.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1.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2.评价中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

A.无领导小组讨论

B.公文筐

C.心理测验

D.角色扮演

3.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

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为导向。

A.公共目的B.公共服务

C.公共产品

D.公共利益

5.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A.人格素质

B.心理结构素质

C.情商

D.心理功能素质

6.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D.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

7.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虽然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也体现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还没有走向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9.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

10.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录用规划

B.培训开发规划

C.使用规划

D.绩效评估与激励规划

11.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12.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13.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14.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事制度建设

B.严格绩效考核

C.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15.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16.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

17.下列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

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目标设置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18.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9.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

A.政府部门

B.市场机制

C.第三部门

D.三资企业

20.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招募计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C.工作分析

D.薪酬管理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22.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须以()为基础。

A.市场机制

B.竞争机制

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24.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有()。

A.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

B.明确概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

C.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

D.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25.公共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

A.能力素质

B.绩效考核

C.管理知识

D.道德素质

26.()是公务员交流最为常见的方式。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7.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

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

B.产权收益的递增性

C.产权的强外部性

D.产权的相对残缺性

28.()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律,用定量方法预测具有相等间隔的时刻点上各类人员的人数,以此推测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

A.德尔菲法

B.自下而上预测法

C.人员继承法

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29.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的特点。

A.经济高效

B.测评面宽

C.误差易控

D.督导力强

30.下列关于职位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

B.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

C.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人事现代化的标志

D.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1.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D.我们做得如何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A.前期投资损耗

B.制度性损耗

C.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须以()为基础。

A.市场机制

B.竞争机制

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4.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5.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体现在()

A.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实际上是对知识资源的消费,知识资源可被反复利用

B.人力资源具有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资源的天性

C.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

D.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并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特殊资源

6.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B.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C.指令性规划

D.指导性规划

7.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

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D.越级晋升为主、逐级晋升为辅的原则

8.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损耗主要表现在()

A.制度性损耗

B.人事管理损耗

C.后续投资损耗

D.无形的损耗

10.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

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D.贝克尔的微观进步模式

11.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现金出纳公司设立的劳工部门,它的工作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比利时

12.面试和笔试相比,具有()的特点。

A.测评的素质更全面

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

C.主观性强

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

13.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4.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有()。

A.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经历、经验和熟练程度

B.明确概括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

C.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

D.建立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15.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

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16.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

17.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

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18.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A.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

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

C.东部地区出现了人力资源饱和现象

D.中西部人力资源政策体制环境还不完善

19.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

A.物质激励

B.外在激励

C.精神激励

D.内在激励

20.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21.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

A.工作目标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关系

22.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2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A.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的B.人天生是懒惰的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24.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25.()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

A.技能培训

B.初任培训

C.专业培训

D.知识更新培训

26.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B.讨论中的问题通常是以书面形式给出

C.主要测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测试者能够更准确地确认自己报考的岗位是否适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及兴趣、意愿和理想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性质不同

B.目的不同

C.内容不同

D.形式不同

29.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

A.智力

B.技能

C.知识

D.体力

30.关于我国公务员职务的降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

B.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C.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是对公务员的惩戒与处分

上一篇:《惊弓之鸟》课文教学片断赏析下一篇:驾驶员安全教育会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