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2024-08-14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精选4篇)

篇1: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知识·巧学·升华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在19世纪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氮气和氧气。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

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量 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点燃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方法点拨

利用过量的红磷燃烧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用品:a.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b.红磷、水 实验步骤

①在集气瓶口连接一个双孔胶塞,一个孔插燃烧匙,另一孔插导管,并配上弹簧夹。②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如果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

③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④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装置不漏气。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减少,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明显降低,因而水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③应该等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观察。因为如果温度较高,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而水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要点提示

集气瓶内盛少量水,一是为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二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导管内应事先注满水,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3.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要点提示

这里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百分数是体积分数,也就是说,如果有100体积的空气,其中氮气约78升,氧气约21升,稀有气体约0.94升,二氧化碳0.03升,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升。

4.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都是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误区警示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纯净物是相对而言的,混合物都是由纯净物组成的,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关键是看这种物质由几种物质组成,不能与物质的名称混淆。如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的名称,是纯净物,冰水共存体虽然是冰和水混合在一起,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

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

人和动植物吸入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危急病人呼吸困难,仅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不足以维持他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吸入高浓度的氧气,说明氧气能供给呼吸。

乙炔在氧气里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氧炔焰的温度可达3000 ℃以上,钢铁接触到氧炔焰很快就会熔化。利用这一性质,生产上用来焊接或切割金属,通常称作气焊和气割,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2.氮气

(1)氮气的用途

氮气的用途广泛,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由于其沸点较低,用液态的氮气汽化时吸热来提供低温环境,用作液氮冷冻麻醉剂,超导材料的环境改造剂。

(2)氮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②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某些物质反应,例如:合成氨、制氮肥、生物固氮等。

方法点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3.稀有气体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极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3)用途

①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②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③用于激光技术。

④氦气可作冷却剂。⑤氙气可作麻醉剂。

三、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被污染的大气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3.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研制和开发洁净能源;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积极植树造林、种草。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为什么采用过量红磷消耗氧气,而不采用木炭、硫磺、铁丝等物质?

思路: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试验的实验原理。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因而瓶内压强减小;虽然木炭和硫磺也可以燃烧消耗氧气,但是又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不大。而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氧气。

探究:红磷燃烧的产物为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约占集气瓶体积1/5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当冷却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水便流入集气瓶内约1/5体积,从而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体积的1/5;不能改用木炭和硫磺,它们燃烧后的产物分别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因此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问题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没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处,原因可能有哪些?

思路:本问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试验的实验原理及误差分析。水上升体积的多少取决于瓶内压强减小的程度,而影响压强的因素有:①实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消耗氧气的量;③温度。既然水没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则是由于瓶内压强减少的较少造成的。所以主要从氧气可能没被消耗完的原因,或即使氧气被消耗完而又有其他气体进来的原因,或温度较高时压强也较大等方面分析。

探究:这个问题主要从这些方面考虑:有哪些方面有可能使氧气没有被消耗完,或有哪些方面即使氧气消耗完但瓶内压强并没有减少那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漏气;②红磷量不足或燃烧不完全,使瓶内有剩余氧气;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问题3小丽同学要探究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她从教室外拿一个装满水的瓶子,走进教室把水倒掉,然后盖紧瓶塞带回实验室,再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小丽同学的实验方法能否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思路:该问题是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方法的扩展延伸。取样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注射器、胶头滴管、气球、矿泉水瓶等等。如要得出较准确的结论,在气体取样时,要充分考虑气体的性质,如二氧化碳可溶,就不要用排水法取样。可以采用类似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方法,用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等吸收二氧化碳来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

探究: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一是没有考虑到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中,瓶中残余的水会吸收二氧化碳;二是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难以量化,不够精确。典题·热题·新题

例1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玻璃管里的活塞可以活动,活塞的左端管内有密封的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相通,试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请按要求填空。

(1)实验时,玻璃管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是:①白磷(足量)

;②活塞开始向

移动(填“左”或“右”);③随着温度的降低,最终向

移动。

(3)试验结束并恢复至室温时,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思路解析:本题中用燃烧红磷的方法除去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氧气,再通过活塞移动的情况来判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就要求:①红磷必须过量,才能把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②产物不能是气体,否则无法测定实验结果。因此,实验中使用红磷作燃烧物,且必须过量。

答案:(1)红磷过量才能将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测出的氧气体积才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2)燃烧 右 左

(3)4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占1/5 深化升华

这是一道实验题,基本上所有的实验题素材几乎都来自于教材,所以对教材上的实验要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实验装置和注意事项,另外还要注意实验仪器和药品的替代品。例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2)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上有一层白膜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了同学们对空气各成分的掌握情况,并知道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空气中的哪些成分引起的,使同学们能较灵活地用空气成分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空气中含有氮气所以才能制造氮肥;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使饼干变软;蜡烛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有效成分Ca(OH)2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答案:(1)氮气(2)水蒸气(3)氧气(4)二氧化碳 深化升华

本题是根据发生的现象和用途推测物质的化学性质或生成了什么物质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是经常遇到的。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掌握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3下

于C.空气

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矿泉水 D.酒精

思路解析:纯净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化钾,故它是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矿物质;酒精是乙醇的俗名,其中只含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答案:D 深化升华

这是一类基本概念的题目,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概念的学习要抓住关键的字词。如: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暗含的意思是只含一种物质。

例4阅读下面短文,并完成问题。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72 g,而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每升质量是1.2505 g。经多次测定,两者质量相差仍然是0.0067 g。可贵的是雷利没有忽视这种微小的差异,在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

下列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②雷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③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④雷利发现,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中含有没有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

思路解析:从第一句我们分析出19世纪末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发现了氩。这说明氩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也说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不是纯净物。从题中所给数据比较,说明氩气的密度比较大。

答案:①③④

深化升华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阅读能力。本题不仅告诉我们知识还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高;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忽视一些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例5有五种物质:①汽车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严重污染,并对()人

成很

害的是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思路解析: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有SO2、NO2、CO等气体,①②⑤排出的气体中分别含有上述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答案:A 深化升华

空气污染的废气包括:①汽车尾气及石油燃烧后排放的气体;②化工厂排放的废气SO2、CO、NO2等;③煤燃烧产生的气体和烟尘;④其他粉尘和污染物。CO2一般不当作空气污染物,但浓度过大可导致“温室效应”。

篇2: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酸和碱 走近新课标

三维点击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进一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应用于鉴别一些典型物质的溶液;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事项,并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了解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命题指津

1.酸和碱在历年各省市的中考中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难度较大,在以往的中考中,侧重于对酸碱性质的考核,在更注重实用性。预测今后中考仍是偏重于这种新的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考核,常和步鉴别。

3.对于常见的酸的相似性,一般都是以生活中常见的醋酸为对象进行考核,多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较容易。常见的碱侧重于知识清单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3)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4)盐酸和硫酸的用途。(5)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6)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的原因。2.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名及物理性质。(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4)氧化钙的性质。(5)溶液的导电性。(6)酸、碱的概念及具有相似性的原因。(7)常见的几种碱。3.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2)中和反应的应用。(3)盐的定义。

(4)酸碱度的表示方法。(5)测定溶液pH基础示例

1.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2010年的中考中,这部分内容的命题有了新的特点:更贴近生活,pH相结合,多数是选择题,也可利用其变色情况进行物质的初NaOH、教材精梳理

原因是__________,爱心

用心

专心

Ca(OH)2

__________性,__________的用途。的方法。说明浓盐酸有

也具有此性质。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有__________性,通常作为干燥剂。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____ 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___里,并不断搅动,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所学的物质名称填空:可作干燥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来除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的氢氧化钠是________色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__________水分,而__________,可作__________剂,有强烈的性,俗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钙是色,状,溶于水的固体,也有性。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石灰指__________,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4.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不一定都是中性的,请判断下列液体在常温下A.石灰水

1.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的盐酸小液滴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干燥剂

腐蚀 碳酸钙

4.A 重难透析

重点1 酸碱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酞是两种最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本身为紫色,溶液本身是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仍为无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生活中许多有颜色的花、花、紫卷心、胡萝卜等,也可以作指示剂用。

注: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重点2 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

盐酸是混合物,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久置于空气中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和体积都变大,但其质量分数变小。因其有吸水性,所以常常用来干燥一些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气体。如O2、CO2,但氨气(2)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浓硫酸能将木材、纸张、布料、皮肤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氢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使这些物质碳化。(3)浓硫酸易溶于水,但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4)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跟金属起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非常特殊,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

生活中常见的酸

胃液里含有盐酸,食醋里含有醋酸,酸,山楂、柑橘、柠檬等水果里含有有机酸。重点3 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 B.食醋

示例提示

2.浓硫酸

氢氧化钠

火碱

烧碱

白知识点点通

果实在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时也有颜色的改变,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它们会发生反应。

与正常的稀释恰好相反。

汽水里含有碳酸、柠檬酸,发酵后的牛乳中含有乳

爱心

pH

C.食盐水

挥发

硫酸(固)稀盐酸

稀硫酸粉末

腐蚀

熟石灰

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遇酸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都有含碳、氢、氧等元素

稀释浓硫酸时,H+。

专心

7的是(D.橘子水

水 3.白

吸收 消石灰 石蕊和酚如牵牛花、但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

潮解

酚酞月季H2、2

大于

吸水 浓硫酸

苛性钠

氧化钙

用心

①酸溶液跟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②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主要指稀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铁单质参与置换反应,铁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成为亚铁,其溶液呈浅绿色。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Mg+H2SO4====MgSO4+H2↑

③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注:初中阶段所用酸均为可溶性的,此规律的生成物中肯定有水,故一般不考虑反应条件。④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 ⑤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重点4 常见酸、碱的用途

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食醋中含有醋酸,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成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硝酸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染料、炸药等。磷酸:制高效磷肥。

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氢氧化钠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重点5 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OH-。

①碱溶液跟指示剂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②碱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③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注:初中阶段所用酸均为可溶性的,此规律的生成物中肯定有水,故一般不考虑反应条件。④碱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必须是可溶于的)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注:碱的水溶性:

可溶性的碱:NaOH、KOH、Ba(OH)

2、氨水;

微溶性的碱:Ca(OH)2,其余都是难溶性的碱,如:Cu(OH)

2、Fe(OH)3。碱的化学性质实际上是由那些可溶性的碱表现出来的。重点6 酸、碱等溶液的导电性(1)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导电是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导电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爱心

用心

专心

(2)像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酸、碱,其水溶液都可以导电,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盐酸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H+和Cl-,硫酸中存在2着可以自由移动的H+和SO4。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同理,因为Ca(OH)2、NaOH溶液中都能离解出OH-,所以,碱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重点7 酸、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在水溶液中离解出H+,碱中含有OH-,这两种离子作用生成水,剩下碱中的金属离子和酸中的酸根离子则结合成盐。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均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化学中的盐是广义的,即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不要和生活中的盐混为一谈。

重点8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工业上,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厂排出的酸性和碱性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出的含有硫酸的废水。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别的碱。度很小,能溶解在水中的量很少,的再次污染。

(3)生活上,中和反应常应用于医药,如:治疗胃酸过多或过少。很多治疗胃酸过多药物中都含有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的成分。重点9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溶液酸碱度,即该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溶液的酸碱度。pH的范围在(2)pH与酸碱性的关系

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碱性越强中性溶液pH=7(3)测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色卡对比,测出pH。

(4)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农业上,一般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若测得pH小于活中,也可用于测定雨水的pH,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典题诠释

某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试液A.变红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性质。蕊变蓝。答案:C(2010山东菏泽,15)废物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和浓盐酸以及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杂质。

即使施用过量,pH

0—14之间。

pH试纸。测定方法是将被测液滴到7,可用熟石灰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以利于农作物生长。生pH,进而了解大气污染情况;还可测定人体排除的一些溶液的 B.变紫

爱心

除了降低成本的原因,未反应的熟石灰也不会大量溶于水造成水用酸碱指示剂难以测出。pH表示的是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1

(C.2

专心

还因为熟石灰的溶解我们常用pH试纸,然后再与标准比)

纯净的氢气,pH D.不变色并验证气体中4

来表示典题

变蓝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会使石典题

用心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生产的气体中有杂质___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之外,该气体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E,E中所放试剂为,可观察到的现象为(3)装置D解析:此题要考虑到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氯化氢气体;吸收制取的气体中的水分。答案:(1)①长颈漏斗(2)H2O 氯化氢气体(3)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2010江苏泰州,方案是向污水中加入A.石灰石和铜粉C.纯碱和木炭粉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酸的化学性质,污水的的方法是降低酸性并除掉重金属离子生石灰更便宜,易获得。且木炭不能除去重金属离子性太强且铝粉比铁粉稍贵一些,所以,便宜一些,所以,相比之下答案:B

pH=4性的方法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碱的反应。除了考虑这些方面还要考虑到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重金属离子有毒,要除掉重金属离子Pb2+,思路是把它转化为沉淀或者是置换出该金属。木炭粉不具有该性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铁、铝都可以,但要考虑价格和反应速率。(2010江苏连云港,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A.硫酸铜溶液C.盐酸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酸的性质的应用。宝的成分。银溶液中的银;只有D是不合适的。答案:D __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___(“a”或“b”)进入装置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有吸水性,能

②广口瓶

B、C b 硝酸银(或AgNO3)溶液

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典题3 7)某电池厂排放的污水pH=4,并含有重金属离子Pb2+,下列合理的治理()

B.生石灰和铁粉

D.烧碱和铝粉

pH=4,并含有重金属离子Pb2+,治理Pb2+。纯碱可以降低溶液的酸性但相比之下,石灰石、Pb2+,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烧碱碱D选项也是错误的。A和B相比较,铁粉比铝粉更B选项更合适一些。智慧火花

典题4 10)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

B.硝酸银溶液

D.硝酸钠溶液

小明揭穿了假元宝行骗,是利用了假元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也能置换出硝酸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锌与碳酸钠不发生任何反应。爱心

用心

专心

的作用是

是显酸性的溶液,要想治理该污水首先是降低酸性,根据酸的化学性质,降低酸

假元宝中含有较活泼的金属锌,锌位于氢的前面,综上,典题5(2010安徽芜湖,18)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江苏镇江一辆运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因交通事故翻倒在公路上,造成浓硫酸大量泄漏。因公路两旁都是良田,为使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防化兵首先采取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的措施,并提出处置事故的三种措施,请你分别给予评价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措施。(1)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在公路上的浓硫酸。(2)用熟石灰撒布在泄漏的浓硫酸上。(3)用氧化钡撒布在泄漏的浓硫酸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和碱的有关知识。

答案:(1)用水冲洗,使所形成的稀硫酸流入两旁的良田中,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2)用熟石灰撒布在浓硫酸的表面,可中和硫酸并生成微溶于水的控制,且熟石灰易得、价格低廉,是最佳处置方案。(3)氧化钡虽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不易得到,过量使用还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经典好题)A.硝酸钾晶体C.酒精溶液解析:本题考查溶液导电的原因。所以不能导电;存在带电荷的离子,生电离,得到可以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具备导电的条件,能导电。答案:AC(2010浙江湖州,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氢氧化钠稀溶液C.氢氧化铝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碱性有点强。食醋显酸性。答案:C(2010江苏徐州,车辆发生事故,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解析:本题是考查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毒的气体。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且降低盐酸的酸性。答案:D(2010安徽非课改区,不能导电;8)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16)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年()

14)某牵牛花

BaSO4,降低了硫酸的污染,典题6

()

B.D.酒精溶液中存在的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典题7

但盐酸过多,()

B.澄清石灰水

D.食醋中和过多的酸应用碱或显碱性的物质,典题8

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D.喷水是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典题9

(如下图所示)清晨是粉红色,下午却变为蓝紫色。

用心

专心 CaSO4,使污染得到较好的但氧化钡价格昂贵,且在水溶液中能发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挥发出的氯化氢是有6

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石墨

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晶体虽然由离子构成,但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石墨是可以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不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但氢氧化钠稀导致酸液泄漏闹市,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

爱心

这是由于牵牛花中含有一种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色素。牵牛花清晨呈粉红色是因为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细胞内的________含量增高,细胞液呈酸性;白天则由于________作用,细胞内CO2含量降低,花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紫色。该色素的这种性质与实验室中常用的指示剂________性质相似。

解析:本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题。综合考查化学与生物的有关酸碱性、光合作用的知识。用到所学的化学知识,还用到生物课中所学的生物知识。答题首先要分析好题意。答案:CO2

光合石蕊试液

爱心

用心

专心 7

篇3: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知识·巧学·升华

一、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两个“三不”,一个“节约”)。(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a.手不触;b.鼻不闻;c.口不尝。

完整地说: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c.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时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a.不能放回原瓶;b.不能随便丢弃;c.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1.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广口瓶。

(2)取用仪器:A.粉末状的:药匙或纸槽;B.块状的:镊子。(3)取用方法:

A.粉末状的: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图Ⅰ所示)。

B.块状的: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如Ⅱ图所示)。

(4)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2.液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细口瓶。

(2)取用仪器:胶头滴管。(3)取用方法:

①少量的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让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内壁(如下图Ⅰ);不要将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②从细口瓶里取用液体时,应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倒完后,瓶口应在试管口或仪器口刮一下,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如上图Ⅱ)。

二、仪器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

(1)量筒的作用: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把量筒平放,向量筒中倾倒液体,当倾倒的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停止倾倒,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要点提示

①量筒没有零刻度,且刻度由下而上依次增大。

②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小,量取的体积数偏大;如果俯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大,量取的体积数偏小。

③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所示):

(2)使用方法:

①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可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记忆要诀

使用天平先放平,两盘放好再调零; 左物右码莫乱放,潮腐药品玻皿盛; 从大到小加砝码,称毕依次放盒中; 记录正确收天平,需将游码拨回零。(3)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的问题:

①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②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③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3.酒精灯的使用

(1)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问题:

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如下图)。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2/3。

③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如图Ⅰ、Ⅱ)。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以防失火(如图Ⅲ)。⑤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如图Ⅳ)。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灯焰: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如下图),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利用酒精灯的外焰。

4.试管夹的使用

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套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物质加热时,手要按在长柄上,切不可把拇指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工具:酒精灯。

2.注意事项:(1)给物质加热时,若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拭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下图Ⅰ、Ⅱ、Ⅲ);

(3)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3.加热操作: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防止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如图Ⅲ所示)

说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四、仪器连接

步骤: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如图Ⅰ)。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如图Ⅱ)。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如图Ⅲ)。

五、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刷工具:试管刷、烧杯刷等。

2.洗涤方法: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如图Ⅳ所示)。

3.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放置: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位置。

六、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灭;钠、磷等失火用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

2.玻璃割伤,先除去伤口碎片,再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纱布包扎。

3.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若是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碱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酸或碱溅入眼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水银洒在桌面上,立即洒上硫粉,并打开排气扇。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如何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思路:实验观察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素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是观察的重点。特别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更是我们研究物质规律的基本依据。

记忆实验现象是不容易的,但若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变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 4

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主要观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反应是否放热等现象。

问题2使用量筒时要注意什么?

思路:量筒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或者仰视读数都会给量取带来误差,造成称量结果的不准确。

若读数时俯视刻度,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用这种方法量取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就会小于所要量取的液体。

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小,如果量取时采用这种方法,就会造成实际量取的体积大于所需要的液体的体积。可见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读数大,还是实际值大,这样才能准确的解决有关问题。

探究:量筒不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在使用前选择适当的量程(一般要略大于所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将量筒放置平稳,液体在容器内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呈凹液面,因此我们在读数时要使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既不能俯视刻度,也不能仰视,否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典题·热题·新题

例1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直接用手拿块状药品装入试管中

C.用细口瓶倒液体时,将细口瓶上帖有标签的一面朝外

D.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取用液体药品1~2毫升,固体药品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思路解析:本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对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A选项错误。取用块状药品应用镊子夹取,故B选项错误。拿细口瓶倒液体时,应将细口瓶上帖有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避免液体流下腐蚀标签,故C选项错。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答案:D 深化升华

科学和生活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有时也有严格的区别。生活中提倡节约,一般不会随便丢弃东西。做实验时同样也提倡节约,是指要尽可能少的取用药品,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可,但用剩的药品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一般不能倒回原瓶,这是为了防止污染瓶中的药品。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

例2小明在量取液体时,他首先将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然后他将液体倒出一部分,由于匆忙,他俯视液面,读得的体积为22 mL,则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20 mL

B.少于20 mL C.大于20 mL

D.19 mL 思路解析:如下图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因此实际第二次液面高度低于22 mL,所以实际倒出水的体积大于20 mL。

答案:C 深化升华

一般需要读数的仪器,读数时视线均需与液面最低处相平,但对于不同的仪器,俯视或仰视时产生的误差是不一样的,对于量筒来说,俯视会使读数偏高,对于移液管来说,俯视会使读数偏低。在学习类似仪器的使用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例3如图Ⅰ是某学生在称量NaOH固体时使用天平的操作示意图。

(1)若左盘上放有10g砝码,游码位置如图Ⅱ所示,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则NaOH固体的总质量为

克。

(2)其中的错误之处有(不一定填满):

。②

。③

。④。

思路解析:涉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与对错误操作的判断。由游码位置可知游码读数为3.2g,左、右盘错放时,实际被称量物质的总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g-3.2g=6.8g;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故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答案:(1)6.8(2)①应该是左物右码,图中将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巅倒了

②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因为NaOH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深化升华

本题涉及到托盘天平的使用问题,砝码和物体位置放颠倒一直是考查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经常出错的知识点。其实只要明确了天平的设计原则,这个问题很简单,天平的设计都是右盘+游码=左盘,即:砝码+游码=物体。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和砝码放颠倒,就变成砝码=物体+游码。明确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 mL,内盛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2 mL C.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上加热

D.试管内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加热时与桌面都必须呈45°

思路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而不是2 mL,若液体太多,不仅影响加热效果,而且沸腾后易溅出伤人。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桌面应保持45°,而且要不时来回移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的水倒流使灼热的试管破裂。

答案:A 深化升华

篇4: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

我夯基我达标

1.(2010浙江嘉兴中考)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C、D选项都是化学变化,只有B项是物理变化,所以B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的区别。答案:B 2.(2010山东济宁模拟)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①③没发生化学变化,②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B 3.(经典回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 思路解析: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物理变化。答案:A 4.(2010湖北黄冈课改中考)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花香四溢体现的是分子的运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C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B

6.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7.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比空气密度小

(2)有毒,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8.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该店外挂满氢气球,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到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2)试解释爆炸的原因。

(3)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什么代替氢气填充气球,说明理由。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氢气的物理性质与氢气的用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性质决定用途,主要参考物质的性质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物质。氢气密度小,适合充入气球,但氢气易燃烧,爆炸或泄露后容易引发火灾,缺乏安全性,故应该寻找新的代替品,以保证安全。

答案:(1)氢气具有可燃性

(2)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发生爆炸

(3)用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我创新

我超越

9.木炭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在烧烤、火锅、水的除杂、去异味等方面用途广泛。下面对木炭的性质进行探究,了解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1)取一小块木炭进行如下实验并作好记录:看一看、掂一掂、砸一砸、溶一溶、烧一烧等等,分析归纳木炭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2)把一小块木炭,放在一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5毫升红色墨水,振荡后静止,观察墨水颜色的变化。

(3)家中的冰箱,因存放食物杂乱,常有一些难闻气味,我们经常把一块(或一小包)木炭放置在冰箱中,可以消除冰箱的异味,试根据木炭的性质解释上述问题。答案:略

上一篇:网络招聘与选拔分析报告下一篇:2018年天津选调生笔试知识点系列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