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

2024-08-13

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通用2篇)

篇1: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

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杭州市人事局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 《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

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组织部、人事局,市直属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现将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劳动人事厅浙组[1989]5号《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本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按照杭政[1988]46号和杭人[1988]145号文执行。

****年三月二十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管理工作的通知

人调发[198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厅(人事局、劳动人事厅)、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干部、人事部门:

随着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单位和个人相互选择的余地逐步扩大,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已成为人事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有关人事档案管理的法规、政策,妥善保管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创造人员合理流动的社会条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要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并各极创造条件,使人事档案管理适应人员合理的流动的要求。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应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及其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机构负责。其它机构不得承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任何人不得私自保管他人或本人档案。

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包括:辞职或辞退人员的档案;外商投资企业中方人员的档案;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中国雇员的档案;乡镇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私人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档案;不包括分配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档案;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档案;其他流动人员的档案。

四、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坚决执行国家的保密制度,遵循分级管理的原则。档案的查阅、借用和传递应遵守有关规定;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工作必须按照规定做好;任何部门、单位不得随意涂改、撤换、销毁档案材料。

五、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需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且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党员干部。

六、擅自承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非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应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停止新的承接工作,并在三个月内将理保管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移交给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及其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机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对移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一日

篇2: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调发[1988]5号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作为我国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人事档案的一般性特点, 如全面性、现实性、真实性、动态性、保密性等。人事档案是个人信息全面集中的反映, 忠实记录着其工作经历, 成长过程, 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 是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者情况的有效参考资料, 具有现实的利用价值。另外, 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对其真实性提出了客观要求, 人事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等必须绝对真实, 不掺杂任何虚假成分, 要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历史全貌。同时, 人事档案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劳动者工作情况的变化, 会不断产生能够客观体现其工作情况的新材料, 对它们及时收集、妥善保管并归档立卷, 能够确保人事档案的客观真实性, 增强其利用价值。最后, 由于人事档案内容的特殊性, 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劳动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受到的处分等私密性内容, 这些内容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而不能对社会公众开放, 只能将人事档案的查阅权限定在一定范围。

除具备人事档案的上述一般特点外,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还具有流动性强、存放分散化和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首先, 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劳动者的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丰富多样, 随之带来人才流动性的增强, “档随人走”的人事制度也增强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流动性。其次, 流动人员构成复杂, 他们的人事档案有的存放于原工作单位, 有的存放于政府部门的人才管理中心, 有的存放在自己手中, 甚至有的流动人员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存放于何处。最后,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给人事档案的规范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档案利用度不高, 内容可信度较低。

从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使用的现状看, 存在档案接收和利用“一头重一头轻”的情况。虽然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接收方面做了诸多工作, 但对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员漠视人事档案的现象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导致未能充分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作用。比如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单位在录用劳动者时根本就不知道通过查阅人事档案的途径来了解劳动者的具体情况, 导致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无人事档案、无原单位证明的情况下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 为以后产生劳动纠纷埋下了隐患。

据有关数据统计,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体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已超过全民所有制企业, 但由于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在聘用人才时因为不知道查阅档案的途径或者对人事档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原因, 在未查阅人事档案的情况下草草签订聘用合同, 导致假学历、假职称、假成果等负面现象丛生。2005年, 山东省对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做了证书查验和诚信调查服务, 其中虚假证书和不诚信的比例居然高达10%, 这些虚假信息甚至导致了用人单位的信用危机, 给用人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2. 档案内容适用性差, 更新不够及时。

一方面, 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制约, 档案内容往往局限于受教育状况、工作时间、调入调出证明表、职称评定情况、工作履历和奖惩情况等, 而能够充分反映劳动者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诚信状况的证明性材料则比较缺乏, 造成用人部门选人用人的障碍。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往往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 认为劳动者的工作能力能够代表一切, 而人事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很多劳动者工作多年后, 其在工作中形成的能够证明其工作成绩、工作履历或是专业技术能力的材料未能得到及时的收集、整理, 造成相关资料的遗失和毁损, 等到办理退休手续或是相关福利待遇手续时才意识到档案的重要价值。

3. 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较少,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很多县级的档案管理机构一般是由政府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由于兼职人员平时承担着其他工作任务, 虽然其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过硬, 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事档案的管理和研究工作中去, 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及时, 不能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三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举措

1. 充分利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增强档案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国家要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制度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及时修改、补充现有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脱节或者是矛盾的条款, 明确利用人事档案的范围和程序等事项, 建立档案材料接收的真实性鉴定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档案材料, 确保人事档案内容的全面和准确。同时,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教育, 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晓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要价值, 明确人事档案内容的收集、更新和补充渠道, 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动态化管理, 增强人事档案服务社会的能力。

2. 及时补充、调整和更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 提升档案的适用性。

要完善相关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档案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个人在人事档案管理事项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形成人事档案收集、移交、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保证用人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档案材料形成一定时间内将相关的档案材料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移交给相关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以免档案材料的缺失和毁损。同时, 要改革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范围, 改变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人事档案中内容空洞、万人一面、政治术语较多的情况, 淡化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等内容, 充实能够充分反映劳动者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诚实信用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提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适用性。

3. 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做好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建设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档案工作并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管理队伍。因此,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水平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考核, 确保人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同时, 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加强他们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能力, 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玉媛, 张煜.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立法与执法探析[J].档案学通讯, 2010 (2)

[2]陈二祥.加强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探索与争鸣, 2008 (6)

[3]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人发[1996]118号) [Z]

上一篇:工程预算编制报告下一篇:寒假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