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8-12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通用6篇)

篇1: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龚静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由于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小气候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另一方面,学校改革的深化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职员工的思想领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这些新问题,把握和确定引发这些新问题的重点群体,有利于增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高校青年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青年,他们学历层次较高,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具有相当渊博的知识,对社会,对青年人,尤其是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力。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居于特殊的社会机构,担负着培养大学生这一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与一般的社会青年相比,职责更重,任务更艰巨,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由于特殊的地位、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知识结构、自身职业的不同,高校青年教师有着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不同特点

1.1 思想开放

当代高校青年教师知识面广,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广泛涉猎有关的新学科、新技术,思维敏捷,绝大部分人具有学士学位,有些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从事的教学科研常常跨学科、跨领域;对学术观点或现实问题能很快作出反应和判断。绝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求知欲强,勤于思索,思想开放,具有开拓精神[1]。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善于学习、善于独立思维,不盲从名人,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喜欢与人争论,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1.2 自我意识强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意识强烈。以自我为中心,开拓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常常成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主导思想和行为。但高校青年教师也和当代青年人一样,考虑和解决问题,想自己的多,想别人的少;想个人的多,想集体的少。面对利益,想自己如何实现的多,想别人如何实现的少;想集体如何满足自己要求的多。想自己如何满足集体要求的少。面对挫折,认为社会或集体存在问题的多,认为自己存在问题的少 一句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围绕着“我”字,以自我为中心。

1.3 忧国忧民

青年教师大都求学、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历史条件、价值观念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祖国的繁荣富强。因此,青年教师政治热情普遍较高,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具有忧国忧民意识。他们以社会、民族、国家大事的参与者的姿态活跃在高校校园中,积极为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

1.4 奋发进取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作为青年中优秀的部分,大多数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总想成就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些青年教师努力跟踪、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常常成为各学科的学术骨干和带头人;许多青年教师都积极主动地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奋努力,抢占知识制高点,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利益得到充分的肯定,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思想道德观念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身处其中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也有了一些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2.1 物质利益至上,理想信念淡薄

有一些青年教师关心自身价值实现,关心个人业务发展情况较多,政治热情不高,理想信念动摇,对党的认识较模糊。许多青年教师虽然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但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人却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真正掌握。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感到困惑和茫然,不知所措,没有思想上的准备;看到现实与在校所学理论不尽符合时,有的人就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萌生疑问。对社会主义道路,对邓小平理论产生怀疑,出现信仰上的困惑。

2.2 敬业思想衰退,利益意识浓厚

一些青年教师的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转向世俗功利,奉献敬业思想衰退,在付出与索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陷入误区。一些青年教师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见利则做,不利不做。有的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讲实惠,要讲物质利益,因此放弃长期开展的理论研究,转而花大力气和时间去搞见效快、能体现经济效益的技术和产品;有的仅仅把教学科研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无心提高学术水平,无力更新教学内容。

2.3 职业道德淡薄,外表形象欠佳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信念、品格、作风等传给学生。有的青年教师上课迟到或提早下课;有的青年教师没有深入钻研教材和资料,上课时文不对题,前言不搭后语;有的青年教师授课无教案,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上课就像踩着香蕉皮——讲到哪算到哪,下课铃声一响,就“潇洒走人”了;有的青年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衣冠不整;个别青年教师受不正之风的影响,对学生成绩不能严格把关,甚至故意刁难学生,向学生索要财物等等。

2.4 职业满意度低,集体观念较差

教师职业收入稳定、工作时间自由度大、假期时间长以及发展空间宽广,使一些青年大学生最终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但由于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也有不少青年教师不太满意教师这一职业 有的青年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关系.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凡事只考虑自己,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个别的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和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有的人依靠学校的财力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旦学位到手,寻觅到更理想的单位,往往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有的人凭借高校教师时间支配自由度较大的有利条件,搞很多的社会兼职,精力分散,影响教学质量。对策研究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历史事实表明,青年教师是高等院校中一支生力军,不仅在数量上占有很大优势,同时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有的放矢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3.1 领导重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成立相关组织,定期开展活动。学校和院系之间要互相协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二是要建立适合本校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制和必要的奖惩制度,形成制度保障,使工作有的放矢;三是要学校上下共同努力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要加强校园人文

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建设,真正做到事业昭人、感情留人。

3.2 关心青年教师工作与生活

把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虚实结合、标本兼顾。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这是青年教师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如青年教师结婚购房,孩子入托、上学,赡养老人等都是他们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他们参加工作时间短,收入低,待遇差,这些都是他们的后顾之忧。从最近学校对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住房条件呼声较高,所以,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完全停留在理论高度上,要尽力为他们多办实事,努力改善他们的教学科研条件和物质生活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能安心、专心、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敏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3.3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新生力量,各高校应“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他们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教学方面老教师能时时刻刻影响和带动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使其取长补短,以充实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思想上老教师可对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指导,增强青年教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4 把握青年教师心理场,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

(1)掌握思想特点,使青年教师明确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受市场经济和各种文化思想的影响,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价值趋向多元化,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方法显然已不合时宜。作为当代的思政工作者,必须掌握了解青年人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摈弃传统方法,采取交流、谈心、征求意见等互动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让青年教师自觉履行教师职责,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才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他们在践行着这一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他们职业的自信心和荣誉心的呈现。当青年教师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就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义务和承诺,就具备了回应这一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这一内在动力是青年教师做做自身工作和政治理论学习不可或缺的巨大能量,它保证了青年教师能在工作和政治理论学习中体会意义和乐趣。

(2)因势利导,消除青年教师思想政治负担

学校在青年教师心理场力的构建中不是被动的,学校应主动为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用外在的推力和引力使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得以张扬。学校应让青年教师看到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校全局性工作巾的地位并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足够的认同并帮助他们获得这些信息,要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感受自已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实质性的,减少青年教师忽视政治学习的盲目性,激发青年教师的政治学习兴趣。

(3)积极拓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

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结合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用一定的标准对青年教师的思想表现、行为活动、能力水平以及工作业绩等进行检查、衡量和审核,给予正确的评价,奖勤罚懒,奖优罚劣[3]。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倾斜政策,激励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要加强在政治素质好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业务骨干、在业务素质高的青年教师中培养政治骨干的工作,把政治上的培养和业务上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党政干部选拔、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以及出国进修、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提出并落实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两个方面的要求。结论

作为培养高校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青年教师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青年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将影响着同时代的青年人,将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和祖国的未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谁就会在未来的舞台上掌握创造一流教育事业的主动权。

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保证青年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青年教师大多数刚刚离开学生时代的生活,与大学生年龄相仿,在思想政治观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感情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因而,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大学生更具有示范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青年教师与大学生接触较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比较了解,容易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脉络。这为向大学生施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激发其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提供了独特的条件。因此,搞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叶志雄.试析当代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的若干思想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2005,(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李群.王志方.我国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状况及政策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OO2,(I)

篇2: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孙玉萍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文章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出发,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师德教育应充分尊重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制度保障、民主管理、营造氛围、心理辅导来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教育

[作者简介]孙玉萍(1971-),女,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师资管理与培训。(天津300074)

[课题项目]本文系天津市2007年教卫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新时期高校师德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30-02

在《说文解字》中,“德”被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有人认为“„外得于人‟说的是要正直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内得于己‟讲的是内心修养,也就是要无愧于心。”①另外有些人认为:“这八个字实际上是讲德的两个来源:一是从他人那里获得;二是从自己内心的体验上获得。德实际上是指客观的道德准则在人身上的表现,即人对客观道德准则掌握遵循的程度。”②“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为全面掌握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对天津市23所高校(其中本科校18所,高职校5所)的288位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走访了5所学校,与部分教师座谈。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各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市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34%的教师表示教师工作是自己的第一选择,另有63%的教师表示喜欢教师工作。近30%的人每日用于工作上的时间超过10小时,即使是休息日,也有66%的人用于工作上的时间超过4小时。他们几乎全部表示自己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自信自己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有50%的教师认为选择教师职业是认为自己适合做教师,这是多种选项中最集中的。

2.对学校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待提高。有30%的青年教师对学校规章制度只能回答“知道一些”或“不知道”,自信自己非常熟悉学校规章制度的只有16%,他们中的18%存在迟到、提前下课、中途离开课堂等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他们中的58%对教师的行为要求不是很清楚,他们几乎全部会被学生的求情打动,而改变学生的成绩。

3.高校教师的校外兼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32%的青年教师有校外收入,其中有3%的人收入超过了校内。高校教师的校外兼职存在两面性,一方面教师的校外兼职能使教师更多地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少数教师校外收入较高,甚至超过校内收入,很难保证把全部精力投入校内的教育教学中。调查中也发现个别教师热衷于校外兼职,利用高校教师较多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把兼职当成了主业。

4.各学校师德教育形式单一。各学校均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近年高校扩招使高校师资严重不足,各校招聘引进了一批新教师。他们有热情,学历高。各学校的师德教育多采取文件规定、会议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师德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教师最希望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是“榜样”(占48%),德育理论也表明,德育教育应多样化。

5.教师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扩招使各校师资严重不足,高校教师压力过重,教师要面对来自教学内容更新、学校严格管理、学生同行评教、晋升职称科研成果、考核等多方面的压力,不堪重负,由此而产生消极或反感情绪,造成教师职业道德滑坡。

(二)当前高校教师不良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

高校青年教师整体职业道德状况较好。在要求教师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评分时,分别给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分数的人占8%、56%、15%、17%、4%。综合各校情况,新时期常见的教师不良职业道德行为主要有:(1)有的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第二职业;教学不认真,教学效果差;满足现状,业务上不进取。(2)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不够,只教书不育人;指责、埋怨、歧视学生。(3)有的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和影响(衣着、说话、举止等),甚至把工作、生活中的个人成见和怨气情绪带到教学过程中。(4)有的教师考虑个人名利多,不能正确对待授课课时和教师职务晋升,不能团结周围老师。(5)有的教师“以教谋私”,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考试等工作中存在着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

二、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归类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确切地讲,是这个人同时具有某种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由此可见,职业道德品质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这五种因素的集合体。

(一)师德认识问题

道德认识,就是人们对某种社会道德关系及关于这种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和准则的感知、理解和接受。表现在多数青年教师不了解学校规章制度,不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道什么是道德行为,什么行为违背了教师道德。

(二)师德情感问题

道德情感,就是人们心理上对于某种道德义务所产生的爱慕和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绪的体验。表现在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安心本职工作,对学生缺乏爱心;违背原则宽容放纵,不管不问,或者苛刻指责,埋怨歧视。

(三)师德意志问题

道德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有没有坚毅果敢的道德意志,是青年教师能否达到一定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现今学校中青年教师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若没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就可能半途而废。表现为受物质利益诱惑,讲实惠,按酬付劳,功利主义盛行。

(四)师德信念问题

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发自内心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是深刻的道德认识、炽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在人的道德品质中居于主导地位。表现为缺乏职业神圣感,把教师职业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没有把其看成为之奋斗的事业。

(五)师德习惯问题

从道德品质的最终形成来看,道德行为并不仅仅停留在这种自觉性上面,而是要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行动,成为青年教师的日常习惯,这就是道德习惯。道德习惯的主要特征是:它不是时时事事需要诉诸自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经常的、持续的、自然而然的。表现在有人监督检查时,就能遵守道德规范,没有监督时就放任自流,随心所欲。

三、增强高校师德教育有效性的路径

过去的师德教育理论过于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致出现过分强调灌输的片面倾向。重“投入”轻“产出”,重“灌输”轻“接受”。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必须转变观念,即从教育者的视角转向受教育者的视角。应坚持把接受者视为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只有青年教师积极自觉地选择、接受外部的影响,并通过主动的“内化”表现出来,师德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实现。

(一)制度保障,明确教师的行为规范

根据德育认识过程理论,个体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因素所构成,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培养过程。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各因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师德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道德观念、言语行为规范和优良高尚品质的总和。“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③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虽主要靠其自身觉悟、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但绝离不开制度保障,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提倡、教育、督促和引导。

(二)民主管理,增强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人本主义德育理论认为,德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意识到主体的存在以及主体的作用。教育活动中应通过无拘无束的对话而达到相互理解与交融,应创造一种能使受教育者讲真话,表达真实内心世界的气氛,教育者要积极倾听、耐心接受、移情理解。

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主体意识?首先,学校各项事务应建立在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之上。要坚持民主治校,大力倡导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引导青年教师自觉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纪守法,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管理者应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下放管理权限,建立科学的决策参与制度,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才能和潜力。

(三)营造氛围,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

社会学习德育理论认为,行为的获得是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榜样示范是形成行为的主渠道。“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④这与我国传统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教育理论是一致的。该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等人发现了许多示范原理,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第一,当观察和实际模仿操作联系起来时,示范的效果将进一步提高。第二,学习者看到榜样的某种行为受到惩罚或禁止后,学习者的相似行为也受到了抑制。第三,学习者看到榜样示范后,有时并不立即模仿,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外部环境适合时,再出现模仿行为。

学校应指派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明确责任,制订计划,落实方案,每学期有总结有交流,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应是全方位的,不仅是业务,而且在思想、生活上给予周到细致的关心与帮助。

(四)心理辅导,运用科学理论引导帮助

青年教师违反师德常常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⑤RET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艾理斯(A.Ellis)创造的一种道德心理治疗理论Rational Emotive Therapy(合理情绪治疗

论)的简称。艾理斯认为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对立统一的动物,人既有理性行为也有非理性行为,造成人情绪困扰的原因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人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和评价。导致情绪困扰的理解和评价有三类,一是自我中心,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当外界变化与自己意志相悖时,就感到难以接受;二是以偏概全,即通过少数事件推断整体;三是夸大危害,即把不幸和挫折看成灭顶之灾。人的情绪困扰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帮助青年教师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来完善他们的职业操守。

[注释]

篇3: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 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1) 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拜金思潮导致信仰缺失。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 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这些是与我们良好的经济秩序、与广大从业者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分不开的。但不容否认的是, 拜金主义思想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滋长起来、甚至泛滥开来, 作为青年教师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 他们或多或少的有金钱至上的意识, 有些高校青年教师逐步丧失了对理想的渴望, 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怀疑, 直至在判断曲直、明辨是非时能力缺乏, 导致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甚至有极个别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发表一些偏激、错误的言论, 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和后果。

(2) 价值取向倾斜, 自我意识泛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获得腾飞的同时,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充分调节和调动了群众追求物质生活的主动性, 但是因为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完整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秩序, 所以非常容易滋生见利忘义、盲目拜金的负面情绪。青年高校教师从一个校门毕业就又踏入了另一个校门来进行事业的探索, 还没有充分接受社会的洗礼, 在物质生活上还处于匮乏阶段, 在事业上还需要刻苦专研, 还要面临婚恋和成家的社会责任等。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 容易使青年教师对价值取向有所松动, 容易把对物质的追求和强化作为首要目标, 相应的会出现了把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压在集体之上的目标去盲目追求, 在心理上就会不断地想索取而少奉献。这样, 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一味的追逐个人的私利, 所有的一切自己是唯一, 见到利益就抢着做, 看不到利益就放弃或逃避。

(3) 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而青年教师同样也是高等学校的希望和兴旺所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健全, 高效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目标确立、社会责任乃至价值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强扭曲和变化。于此同时, 由于高校和社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有些高校就逐步的把教师的思想道德考核与评定放到次要的位置, 所以青年教师就没有过硬的师德师风的体现, 展现在青年教师面前的就是“经济利益”是成败的杠杆, 而把培养目标的长期性和追求高质量的“社会效益”渐渐淡化了;在量化考核作为太多考量尺度的今天, 高教也借鉴了诸多的制度和规范的要求, 对于道德内功的缺乏监管了;以上现象导致了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的不好, 使一些青年教师在这种导向的带动下有重业务轻道德的苗头, 在师德教育方面也把一些不好的现象带到工作和课堂中。政治理论学习不参加, 在授课的过程中发表和散布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言论;在业务学习上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意识不强, 不能把自身融入到关爱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注意自身的形象, 不文明的行为和言论随意展现, 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达不到要求等。

2 解决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是教师师德提升的思想基础, 高校要以各个院系的党总支为中心, 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 严格加强和执行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必须执行和检查每周教师至少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 并保证质量, 为了避免枯燥和单一的学习形式, 各个支部要针对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和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 尽量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的内容新颖的政治理论学习。在保证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和质量的基础上, 要结合青年教师自身的岗位和职业特点来巩固学习成果。使高校青年教师树立起端正的高校教师教育观念, 坚定注重追求高规格的教学质量, 追求自身的专业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培养高质量学生的人才观。把高校教育事业作为毕生追求的理想而全身心的投入进来, 无悔的献身高校教育事业, 积极参加高校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真正实现体现自我价值的世界观, 在学习中逐步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优质施教, 教书育人。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有关师德师风的各项制度, 有明确的文字来规范高校青年教师的行为。面对青年教师的师德规范, 学校党委和行政要齐抓共管, 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要求, 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 要把对青年教师的约束, 逐渐演变成高校青年教师必须遵守的自觉行为规范, 进而营造起具有良好师德和行为的高校教师形象。师德师风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 同时需要很好的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 要建立和加强思想道德培训制度, 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实行助课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老教师的风范和自己的差距, 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文明行为和师德教育的讲座, 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制度, 逐步形成有较强时效性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3) 加强青年教师的党建工作。由于多种原因, 现在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比例有所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 要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 做好联系、团结、引导和教育青年教师的工作。另外, 要做青年教师的知心人, 把具备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及时地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并推荐他们到更重要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岗位上担当重任。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注重把优秀青年教师吸引到党组织中来, 重点培养他们, 在成熟的条件下不遗余力地发展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4) 要善于发现青年教师的长处。现代人都知道, 人与人联系和交往的基本条件是相互尊重, “尊重”的需求, 被认为是人的基本需求。在现今社会, 总有些高校青年教师会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的管理部门要善于发现和理解青年教师的特立独行, 并且在不影响其教学的情况下, 评价其道德水平, 充分理解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学习特点, 给青年教师充分的空间。

(5) 实行“一帮一”的导师制度。本文开始就提到,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没有经历过社会洗礼的优秀毕业生,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没有准确的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就需要高校对起进行后续的教育和引导, 高校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 需要马上配备一名高职称、威望高、业务能力强老教师担任其导师, 导师从工作、学习、思想、师德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引导。这样能使青年教师有个明确的目标来追求, 有鲜活的榜样来学习, 尽快地提高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养和教学科研质量。

(6) 关注和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学校要切实关心青年教师, 这里提到的关心不仅仅是工作上, 同时在生活上要做到体贴入微, 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 还没有体味到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不惑, 无论在精神方面还是经济方面, 青年教师或多或少的都承受着压力。所以高校管理者一定要理解和关心青年教师, 切实的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使青年教师轻装上阵, 尽快进入角色, 在高校教育事业中发挥光和热。

总之, 高校须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切入点, 从讲思想、讲师德、讲学习等方面入手, 努力培养出高素质、严要求、重师德、有水平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 有了这样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 高校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和基石。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随着其比例的逐渐扩大而日益显得重要了。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进行分析, 查找了成因, 并总结出解决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为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点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3-07-02.

篇4: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教师 高职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青年教师所占比例日益攀升,青年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希望,也是各高职院校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障资源。因此,当前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课题组成员针对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展开了具体的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方式进行。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收回89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根据调研,课题组发现:从总体上讲,学院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保持了积极向上、健康平和的状态,广大的青年教师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总体正确,能够肯定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大家纷纷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以及学院改革发展的成效基本认同,能够积极地投入人才工作、心态平和;同时也希望学院能进一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工作、生活条件。

一、我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学院青年教师的思想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总体上讲,我院青年教师的思想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主要表现在:

1、对中央的工作给予较高评价,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总体正确;

3、关注学院的发展,愿意为学院的各项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4、关心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风教风状况好;

5、民主意识较强,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

与此同时,我院青年教师思想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青年教师不太关心政治,政治意识比较淡薄,个别同志对政治的鉴别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普遍反应压力大,对提高教师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状况等问题反映强烈,呼声较高。教师对有关学院发展及自身发展、自身利益等问题,例如学院改革、校园环境、职称评审、待遇提高等十分关心,呼声较高。三是部分青年教师对高职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标准不统一。

(二)原因分析

影响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说,会受到社会因素、工作环境与制度以及个人因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1. 新时期高职院校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治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新时期高职院校蓬勃发展,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社会环境和青年教师自身的状况较之以往有很大的变化,但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太大改变,主要注重理论学习,且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制约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2. 学校队伍建设时忽视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在加快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忽视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审等工作中,都是从教学、科研等业务能力方面考核,缺乏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监督与考察,未将业务和思想政治两方面相结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单一,方法和手段陈旧,未能及时解决青年教师相关问题。

3. 青年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部分青年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忽视德育,片面地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比较空泛,有的教师组织观念淡化,集体意识弱化,他们对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基本国情缺乏深入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认识缺乏深度和广度,在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容易造成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从而影响个人人生观和价值。

4、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学校缺乏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加之与其他院校相比,存在待遇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方面的差异,使得一部分教师缺乏归宿感,亦或对自身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从而导致对学院发展关心不足,对自身发展评价不足。

二、加强和改进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 以思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工作。

面对学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我们首先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三个教育。一是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统领全局,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克服脱离实际、为学习而学习的现象,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二是抓好青年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奉献精神,以中国梦引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道德规范。

2、以师德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大力开展“师德、师能、师魂”教育。一是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和学术规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二是要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加大教师社会实践的力度,引导教师深入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帮助教师了

解和认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三是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目前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通过报告会、讲座以及网络等形势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四是要强化教代会的作用,尊重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拓宽教师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渠道,学院的重大决策要充分体现大多数教师的意愿。五是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的制度,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养成“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身业务水平。

3、完善教师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考核应克服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从学院、学生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综合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主要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健全的措施、合适的载体等实现,以此激发青年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并升华为良好的集体行为。此外,学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把教师的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与干部使用、职称评聘、外出进修学习等结合起来,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

4.以网络等新媒体为载体,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更新观念,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要不断探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要不断创新学习的载体和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开发力度,积极共享信息资源,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建立青年教师网上活动平台,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精神空间。

5. “以人为本”,促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我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强化民主意识,尊重青年教师的人格、权利,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二是要理解青年教师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和处境,理解和承认他们在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具体对象,分析处理具体问题。三是要突出人文关怀,密切联系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本着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的原则,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诚心诚意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和内涵,进一步转变观念,扩大视野,把着眼于促进每一个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个人潜能的全面发挥,人尽其才,为青年教师的充分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5: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加华

(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南京 210093)【摘 要】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从领导体制、方式方法、制度建设、主要内容、满足客体需求、健全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

【作者简介】 张加华(1972—),女,江苏海安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生,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12 年第 5 期

2012 年 1 月 4 日,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来抓[1]。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构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领导体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高校之间生存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竞争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大多数高校把主要的人力、物力、精力放在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学设施的完善、人才引进等方面,而比较忽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同时一些高校过分迁就高学历青年教师,使得他们的思想政治建设难以得到切实落实。相反,高校现在重点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看,篇名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论文从 1996 年到 2010 年有 8177 篇,涉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有 311 篇,而涉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只有 111 篇,平均每年不到 10 篇(2012年3 月28 日统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

高校各级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领导体制。毛泽东曾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2]。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领导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强调党组织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负有主要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的同时,也要重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部门的作用,以及团、工会的作用。

二、明确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应该是党的工作和高校工作的高度统一,既体现党性,又体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青年教师,提高政治鉴别力。要对青年教师加强历史和国情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使青年教师掌握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信念,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大风大浪面前不动摇。

二是用高尚的道德观念规范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针对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平公正、符合实际的大学学术职业评价体系,多方面考察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书育人等情况,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三是在政治上关心、爱护、培养青年教师,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入党工作。高校这几年比较重视发展大学生入党,对青年教师的入党问题多有忽视,或者仅注重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忽略了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的培养和教育;同时党内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据某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调查显示,“非常想入党”的仅占 17. 86%,有 65. 18% 的在入党态度方面选择了“顺其自然走着看”或“说不清”,更有 14. 29% 的选择了“从来都不想”[3]。针对这种情况,要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做好联系、团结、引导和教育青年教师的工作。要做青年教师的知心朋友,改变其等待观望态度,把具备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教师及时地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并推荐他们到更重要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岗位上担当重任。

三、把握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客体需求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研究、认识、了解、尽量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青年教师的不少思想问题是由于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引起的,如果单靠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教而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必然降低思想政治建设的效果。

首先,高校青年教师学历高,人生价值追求、成才欲望更加强烈。高校要为他们留出合适的工作岗位,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选派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在工作实践中磨炼他们。

其次,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心理、生活压力相对较大,部分青年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青年教师大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资和职称相对较低,申请课题经费难度大,所以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不少 40 多岁的教授身体透支严重,老年性疾病早发,“三高”频发,甚至“英年早逝”[4]。所以领导要善于和青年教师沟通,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尽力提高他们的收入,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创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式方法

邓小平指出: “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5]。这就要求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要与时俱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创新方式方法。

一是将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在多年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还可以用。同时要积极探索现代科学方法。自觉吸收现代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把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现代科学方法自觉运用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中去。要善于借鉴和运用现代社会发展成果和先进科技手段,在党的建设中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元素。

二是将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建设中,一定的思想灌输、理论引导是必要的,没有党组织在理论上的灌输,思想政治建设达不到预期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就在于把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化的政治意识灌输到社会全体成员中去,使之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6]。但是理论灌输不是唯一的方式,理论灌输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到校外参观、学习,到革命圣地考察,到基层参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陶冶道德情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三是将单向教育与双向互动结合起来。高校青年教师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强,希望有较多的参与学校

管理的机会和渠道,希望学校管理透明、民主,希望他们的建议能被采纳。针对这一特点,应该广泛征求青年教师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吸纳他们的建议,让青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建设的全过程,而不是施教者的“一言堂”。

五、健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关制度

制度化是做好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 2011 年“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制度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讨,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建立健全有关师德师风的制度,建立和加强思想道德培训制度,青年教师生活会制度、中老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合同制度、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奖惩制度、教书育人目标责任制等。

但是在思想政治建设的制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够;重制度制定、轻制度执行等等。今后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在制度的权威性、可操作性、系统性、执行力上,提升制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要推陈出新,探索一些新的制度,推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2 -01 -05(1). [2]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226. [3]洪 岑,李卫星,孙鹏程. 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工作的问题调研与对策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1): 35 -36.

[4]学术研究变成“提款机”大学青年教师怎么啦———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红[N]. 中国青年报,2011 - 12 - 30(2).

篇6: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 宏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科学的内涵和重要价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成绩,但也存在着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人文教育内容缺失与教学方法滞后、心理疏导工作边缘化、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的不足,其原因主要源于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疏导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人文关怀贯穿其中,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分析;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科学阐释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报告强调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内容。

1.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实质

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主要指关注和解决人的存在所遇到的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文关怀主要指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和尊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认识和实践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教育学的角度,人文关怀是指教师用人的方式去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文关怀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核心基本一致。因此,关于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其二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其三是关心人的多样性需求。其四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其五是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实质是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关怀,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涵的界定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心他们多种多样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也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从目的上来看,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是一致的,都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性、关注人多方面的需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上来看,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就是把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重视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方向。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价值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

[2]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对高校

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期盼。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思1[1]1 作者简介:王宏(1968--),河南南阳人,硕士,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研究。

规划课题: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SKL-2012-92)阶段性成果之一。

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中作用,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影响人、发展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其中人文性是它的突出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不仅是人的本性发展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人的本性发展的需要。

“人的内在能动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原动力的表现,也是人的本性的具体表现。人的本性需要得到人的承认与尊重,需要得到人的挖掘与激励。正是由于人的本性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要注人人文关怀,用人的方式去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和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让他们的潜能得以彰显,使受教育者健康自由地成长,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逻辑。因此,以人的尊严、需要、价值以及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运行的必要支撑,是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低效的内在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运行的必要支撑。

3.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这项工作只有加强人文关怀才能充分唤醒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寻求真理和完善人格,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加强人文关怀,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进程中所必需的价值支持力量,它通过促进人性的优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来使我们的社会达到物质小康与精神和谐相统一的真正的全面而富裕的小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全面把握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关怀理念的树立、人文关怀的内容的拓展、人文环境的改善以及

人文实践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不足,深入剖新其存在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不足

1.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

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路径。大学生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成长的家庭背景的差异使得大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特长以及不同的发展潜力。这种差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人而异,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感化人、塑造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但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忽视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的状况,例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趋同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统一性,体现的就是一种共性教育,而非因材施教的个性教育,与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尊重人的个性,重视人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是不一致的。

2.人文教育内容的缺失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性

人文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很少结合历史、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的相关人文知识进行教育,出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对立的问题,造成大学生人文知识缺失、人文精神缺乏的现状。在教学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教育方法,忽视从人的角度去教育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主体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相适应。

3.心理疏导工作边缘化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个性密切相连。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源于心理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趋于上升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高校的其他工作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处于边缘化的不对称状态。例如,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在这种状况下,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特定的情景下甚至会作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会造成校园惨剧,2012年武汉大学的博士杨志高因不堪学业压力自杀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实例。大学生面对压力但并不懂得该如何去释放压力、化解压力,这与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和边缘化有一定的关系。

4.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缺乏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多方面经受锻炼和提高的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地面对现实生活,树立坚定信念,陶冶良好的情趣,增强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报效社会的能力。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在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尝试中取得了一些有特色的成果,但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机会少,社会实践的成效不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足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理念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但是“在长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强调从社会需要出发,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社会任务或解决社会问题,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要求人,往往只强调社会本位、[3]集体本位,而忽视了对人精神需求的满足。”由于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没有能够正确处理社会价

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淡漠个人价值,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片面强调个

人应当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这种教育导向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抑制了学生的进取心,扼杀了学生创造能力,尽管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在现在有了改善,但是问题仍然存在。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的主渠道,但是其主渠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组织形式不合理。思想政治理论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大班授课的课堂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第二,专职教师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学课时多,教学对象人数多,此外还要完成科研任务、应付各种检查评比,过于繁重的教学压力使他们不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差异性的人文关怀。

3.心理疏导工作没有予以充分重视

在心理疏导工作方面,尽管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有所重视,但并没有真正把心理疏导工作落实到实处,形式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滞后。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存在突出的问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强。一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基本上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以及科研室的科研人员组成,这支队伍实践经验丰富,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专业理论教育。第二,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把握不准。一些高校把咨询和治疗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接触,对心理咨询中心畏而远之,心理咨询中心不能真正发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工作队伍数量不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面对庞大的工作对象,数量偏少的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上的保证去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施的对策

“80后”、“90后”的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多元化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个体意识突出、创新意识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价值观念实用化、功利化,集体观念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应有的调适能力等问题。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把人文关怀贯穿其中,探索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1.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人文关怀应当注重个性差异,突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很长一段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灌输性教育,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压抑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对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而知识的创新依赖于人的创造性,人的创造性又常常同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个性发展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由于环境的不同、接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以及性格等背景的差异表现不同的个性特征,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尊重个性的创造。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多样化和创造性的人才。要改变传统的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培养人才的思想。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思想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重视个人潜能、特长和兴趣的发挥,不尊重个人对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忽视个性发展的需求,是对个性创造的漠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发挥其主动性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尊重个性创造,使每个大学生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

2.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实践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目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尊重人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独立人格以及价值的充分肯定,是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是对教育规律遵循,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尊重人就是要改变过去绝对权威的角色,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情感人,创造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理解人,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和思考问题,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增进理解,使各项工作都能充分反映学生愿望,服务学生利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人、帮助人。关心人、帮助人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机统一,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关心人,要关心学生的利益和需要, 切实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各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关心帮助经济上困难的大学生群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创造基本的学习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困难。

3.注重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疏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重要举措。根据有关资料,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来看,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约有30%-40%,而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面对大学生众多心理问题,要注重心理疏导,化解大学生心理矛盾与冲突,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经常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准确判断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危机水平,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要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以及人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稳定沉着的情绪,完善的认知系统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里。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健康的心理。

4.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4]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具有正负效应的,良好的环境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呈现正效应的育人功能,恶化的环境则是抵消教学效果的异己力量。注重人文精神,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5]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既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高校精神文化以及行为

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要注重人文精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要建设人文的校园物质文化,注重人文的凸现,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精神受到陶冶。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促进师生主动发展,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要培育先进的精神文化,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吸收先进文化,培养崇高的人生信仰、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倡导和谐的行为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谐的理念,内化为和谐的思维方式,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宽容、理性、和谐的校园环境。

让大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成为创新型的人才资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注重弘扬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唯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服务,才能把和谐校园的建设落实到实处,实现富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没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01-19(3).

[3]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思想资源[J].浙江学刊,2005,(3):220-223

上一篇:八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下一篇:酒店领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