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2024-08-07

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精选10篇)

篇1: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探索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源头监管的有效方式 临泽县工商局城关分局负责城区、沙河镇范围内企业、个体经济的管理和非公有制党建的指导工作,辖区共有国有、集体企业80户,私营企业152户,个体工商户1858户,专业合作社6户,综合市场1处。截至目前,我辖区的食品零售经营户共有372户,食品批发户54户,是我县向其他乡镇配送货物批发户的集中聚集区,因此食品安全源头监管更是我分局的一项长期重要职责和任务。

食品批发供货商是食品流通经营的重要环节,决定着食品源头的安全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少数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使得食品安全隐患也时刻存在,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点,靠有限的工商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管是不够的。针对我县地域广阔,群众对消费认识度低等实际情况,食品安全监管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有效的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实现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源头的有效监管,是摆在我们工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我县食品零售经营户点多面广,经营者素质也相对较低。贪图利益、食品质量不过关,进货把关不严,也不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不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容易购进来源不明的食品,如何监督其自觉履行进货查验等法定义务,确保食品安全成为一大难题。加之,食品批发户数量增多,经营者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易造成监管盲点;有些食品经营户对商品的交易,不开票,不登记,进货票证填写不规范,减弱了食品进出流向的可追溯性,在自查时出现了问题产品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其次,部分供货商送货车辆无照经营行为仍然存在。部分供货商送货车辆在未办理车辆运营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已过期的情况下,擅自从事营利性运营服务。

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源头监管策略

(一)、有效规范各类食品经营者经营行为,切实增强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源头监控和配送覆盖的监管模式,一方面强化了对批发配送商的监督管理和扶持引导,确保食品准入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指导,食品批发商逐步认识到只有对所经销食品的索证索票情况的真实、齐全、准确性切实负责,才能发挥其食品安全的源头监控作用,从而使其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得到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和进销货台帐制度。前年初,该分局实施了食品“一票通”台账制度,对辖区的批发户领取的“一票通”台账进行了统一登记备案,统一样式进销货票证,规范票证的保存。并针对食品经营户凭证保管不当、台账建立不全问题,去年向食品批发户又发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的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发放了“一票通”台账的监管资料管理夹,在使用和实施过程中注重跟踪指导,及时加以完善,更制度化建设日益完臻,同时,管理夹还具备了问题食品的追溯功能、临期食品的提示功能和索证索票的查验功能,既大大减轻了经营户做帐的压力,又方便监管人员查阅统计,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提高经营者素质。加强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使食品安全意识深入每一个经营者心中。搜集、整理各项食品安全政策、标准、法规、措施等信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及时传达给市场内的经营者,通过信息强化,提高其食品安全认知水平。针对部分经营者商标、广告意识薄弱的情况,进行专门的食品商标、食品广告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散发典型食品商标和广告的案例,以活生生的例子帮助经营者树立商标广告意识。

(四)是加大巡查力度,严查供货领域违法行为。1.严查供货商无照从事批发业务违法行为。对无照从事食品批发经营的“黑批发”,坚决予以取缔,将食品安全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2.严查送货车辆未办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运营行为,规范食品送货运输工具。对辖区批发部的送货车辆进行摸底清查、登记造册,对部分未办理营业执照的送货车,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办理营业执照;3.坚决打击向食品经营户供应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的供货商。对日常巡查中发现或群众举报得涉嫌变质或假冒伪劣的食品,及时抽样送检,对经检验确属不合格的食品,第一时间下架处理,对经营不合格食品的供货商,坚决予以查处。

(五)、严格落实送货车备案制度

(一)辖区内食品批发经营户的送货车必须在辖区工商所备案,主要备案材料有:批发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行车证、驾驶证等复印件(签名盖章有效)。并填写送货车备案表,在车上加贴统一标识,由工商部门发给送货卡后方可送货。辖区外送货车备案辖区外的食品批发经营户的送货车到接货方辖区工商所备案,备案资料同辖区内食品批发经营户相同,但车上不加贴统一标识。

(六)、严格落实食品召回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

(一)严格落实食品召回制度,食品批发经营户发现其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应停止批发销售,及时召回已批发的食品,同时报告辖区工商所做好后续处理。

(二)严格落实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批发经营户对自行检查出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超过保质期、保存期的食品和行政监管机关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及时下架退市,并做好退市登记。

(七)、严格落实食品经营者第一责任人制度,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做到食品证照不齐全不上市,不备案不上市,来路不明不上市,不安全不上市。明确市场开办者食品安全责任人意识,与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于未落实相关制度的经营户,采取租金上涨等方式进行规范。利用食品备案执法终端,加大巡查力度,对于发现的未备案食品,敦促其尽快进行备案。加大食品检验检测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采集和综合分析利用,以风险分析数据为依据,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

(八)积极开展消费指导与维权。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和维权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积极投诉、举报,引导消费者参与到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做好春节期间的投诉接待和处理工作,为消费者投诉和举报提供便利快捷的解决方案,免除其后顾之忧。

篇2: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汇 报 材 料

我所辖区现有食品经营户196户。其中各类企业8户,供货商27户,含乳制品经营8户,食杂店121户,食品添加剂3户,粮油经营13户,茶叶经营16户。为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推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治理整顿,着力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食品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制度

年初我们根据县局工作精神,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组,刘静敏同志任组长,并明确副所长郭俊鹏同志主抓此项工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环环紧扣食品安全,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把责任制和组织领导机制落到实处。

二、加强市场巡查强化日常监管

每月初领导小组安排成员到经营者门店与业主见面,听取业主的意见和建议。至少做2次以上市场巡查。主要内容是:①是否存在无证、无照经营。②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是否处于正常有效状态,是否悬挂店内明显位置。③食品安全各项制度(特别是承诺书、责任书)是否张贴上墙或悬挂店内明显位置。④食品进货查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过期。⑤店内食品是否存在过期、霉变、“三无”等假冒伪劣商品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⑥结合快速检测设备,对能够迅速检测的食品,快速检测出结果。每一项都要登记造册,归类入档。

1该下架的下架,该召回的召回,该没收的没收,该封存的封存,该立案的立案查处。按照“谁监管,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进一步整顿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确保辖区食品经营户主体合法有效。

三、齐抓共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监督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两图一书”管理模式,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食品协议准入制度,食品运输、贮存及销售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管理制度。我们对经营者发放“告食品经营者书”196份,明确监管人员姓名及电话号码,细化责任和义务。还与唐河电视台合作,加大新闻媒体宣传。与县“12315”投诉举报网络开展绿色通道,及时受理消费者投诉。聘请食品安全监管员,形成消费者参于与社会监督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四、开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及各类专项整治活动

按照市局确定的“五个工商”建设总体要求,结合“五个周边”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我们一是对肉制品、粮食制品、食用油、饮料、酒类等季节性食品加大食品监管力度。二是对元旦、春节、端午节及农运会前的儿童食品、老年食品、清真食品、冷冻食品加大执法力度。三是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膨化食品、干菜、糕点、腌制食品、卤制品及滥用瘦肉精、工业明胶等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市场排查力度。四是严格规范乳制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质量不合格乳制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乳制品市场消费安全。五是重点打击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仿冒知名品牌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行为。六是对学校周边小食杂店及城乡结合部的非正规渠道进货及“三无”假冒

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进行从严打击,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依法行政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

通过市场巡查、“12315”投诉举报网络及上级转办,上半年立案52起,其中无照经营10起,经销“三无”、过期食品2起,商标侵权、仿冒包装装潢3起,未建立和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37起,案值5万余元,规范了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有效地震慑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保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净化了较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总之,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国家赋予我们工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工作。通过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各级政府及上级局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绝不会掉以轻心,只要我们一心为消费者着想,心里装着老百姓,凭良心干工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明确任务,加大责任,就一定能够推动辖区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再上台阶。

唐河县工商局文峰工商所

篇3: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目前,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针对当前我国存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要求。并且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 批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旨在克服现行监管体制中的弊端, 加强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1 食品安全监管概述

1.1 食品安全监管的涵义

“监管”, 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 通过制定颁布规章制度、设定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及行政裁决等方法, 对社会经济个体的行为所实施的直接控制。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 WHO (世界卫生组织) 和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明确指出:“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活动,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 确保从生产、处理、储存、加工直到销售的过程中食品安全、完整并适于人类食用, 同时按照法律规定诚实而准确地贴上标签”。

综上所述, 食品安全监管, 即政府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对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监督与管理。具体内容就是为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直至最终食用各个环节都安全、无害, 政府机构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

1.2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其中确立了食品安全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督管理体制。

具体监管模式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国家质检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 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1]。

1.3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容及方式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在具体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重点监督经营主体是否能够履行四项法定的义务[2]:食品进货来源的合法性;购入食品的质量证明文件齐全;食品保存等质量管理措施和行为得当;对不合格食品及时做出反应。

目前在流通环节工商部门实施的日常监管方式主要有[3]:日常巡查和检查;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开展质量检测;开展市场清查和查办案件。

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分析及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特殊性分析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 有其突出的特点, 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紧密相关。

2.1.1 小规模食品生产企业比例高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百姓的餐桌日益丰富。然而正当人们充分享受美味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之时, 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不期而至。追溯食品生产的源头, 我们不难发现, 目前我国的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偏少, 小微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业的90%左右, “小、散、低”的格局并未根本改变[4]。这些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很难严格达到食品安全的要求, 往往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区。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食品安全基础的薄弱。

2.1.2 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经营者的诚信问题

近年来, 诚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之焦点。究其原因, 是因为太多的由于诚信缺失而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问题出现在了我们身边。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上, 诚信问题反映的尤为突出, 某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 违反道德、不讲诚信, 甚至在食品生产中非法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等非食品添加剂, 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由此可见, 经济活动中的诚信水平不高, 也造成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2.2 监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中国的法律体系虽然己经形成, 但体系本身远非完美。既存在现行法律需要修改的问题, 也存在配套法规的缺失等问题。论及食品安全的相关领域, 首先,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颁布实施, 但与其配套的法规滞后。其次, 法律规定比较笼统, 操作性不强, 给日常监管带来了难度。

2.2.2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标准严重不足

在生产和加工环节, 我国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标准数量众多, 而涉及流通环节的相关标准仅有百余项[5], 存在着大量的食品流通安全标准空白, 如食品贮藏标准、冷链标准、包装运输标准等等。在缺乏具体作业标准的状况下, 极易在流通环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2.2.3 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不健全

现有涉及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信息采集和资源开发, 存在标准不统一、方法不规范等问题, 导致食品安全信息难以共享, 不能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

2.2.4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过低

一直以来, 我国对制假贩假者的处罚较轻, 制假者付出的风险成本很小。近年来, 一些无良商家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的挑战道德的底线乃至法律的尊严,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低廉的违法成本。反观美国, 法律规定无论涉案金额大小, 只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均属犯罪, 处以二十五万美元以上一百万美元以下的罚款, 并处以五年以上的监禁, 如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前科者, 罚款额可高达五百万美元[6]。

2.2.5 信用监管体系不完备

食品经营户的信用记录不完备, 不能全面反映食品经营者诚信守法的真实情况;一些基层工商部门的数据缺项、漏项、错项多, 数据不准确, 不完整, 更新不及时, 严重影响完整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的建立[7]。同时信息平台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 已有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3 强化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对策

3.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加快制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标准的步伐

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但是保障我国食品生产与流通安全的基础, 同样也决定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果。因此,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状, 必须加快立法和修法的进度。在流通环节, 特别是要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建立一套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机制, 为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于食品流通安全标准缺失严重的问题, 应深入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不但要加快制订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标准的步伐, 还应注意与先进国际标准的接轨, 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3.2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 实现信息的共享。目前, 信息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 现代信息科技能够使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实现共享, 由此大大提升了监管部门的实际监管工作水平和监管效率。与此同时, 现代信息科技的应用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对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需求。

3.3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不可否认,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在解决本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技术、能力、经验、资金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 我们有必要在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过程中, 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监管理念、监管技术及积累的宝贵经验, 探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解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

3.4 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惩治力度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违法者所采取的惩治力度明显不足, 无法起到应有的震慑和惩戒作用。不法之徒面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可以获取的暴利和与之相比低廉的违法成本, 屡屡挑战法律的尊严。由此可见, 违法成本低廉是不法分子之所以不惧怕触犯法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企业、个人, 必须从严、从重予以坚决打击, 处以高额罚款, 构成犯罪的必须绳之以法, 追究其法律责任。

3.5 加大对快速检测的投入, 提高现场快速检测在监管中的实效

“现场快速检测”以其快速、准确、方便、节约等特点, 越来越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青睐, 在日常监测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 国家应加大对快速检测的科研、培训和设备资金投入。同时, 还应特别注意要充分发挥现场快速检测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特殊功效, 使之真正起到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震慑不法分子的作用。

3.6 健全消费者参与的社会性监管制度, 实现全方位的监管

消费者的参与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是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面对者, 食品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安全, 消费者有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愿和积极性。消费者参与监管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活动进行监督;二是对政府执法部门的行为进行监督。离开消费者的参与, 监管体系将失去社会的基础, 失去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从而导致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可能不会被及时发现, 行业组织可能放松自我约束, 行政执法可能误入迷途。因此, 消费者的参与是实现食品安全全方位监管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在监管体系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4 结语

近年来, 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不仅暴露了我国社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己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而且也反映出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着种种弊端。因此, 必须完善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快速检测的投入, 提高现场快速检测在监管中的实效;同时, 健全消费者参与的社会性监管制度, 实现全方位的监管, 也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

摘要:近年来, 我国各地不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 不但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 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和恐慌, 威胁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亟需改进。本文重点关注了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从阐述我国流通环节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内容及方式入手,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与流通经营者的特殊性, 探讨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强化我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流通环节,监管,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Z].2009.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Z].2009.

[3]孙文序.关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思考[J].工商行政管理, 2009 (14) .

[4]黄锐.食品行业九成为小微企业[N].新京报, 2012-6-12 (B04) .

[5]范世乾.在法治框架内完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J].工商行政管理, 2010 (24) .

篇4:如何在流通环节开展食品检验工作

我国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检验工作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检验工作的方式都是采取抽样检验,因为市场上每天流通的食品种类繁多、而且数量非常大,而且对商品的检验项目很多,每件商品都检查显然不可能。为了保证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尽量减少监管成本,抽样检验成为了监管部门开展食品检验工作的最佳选择。采用抽样检查的步骤就是从一批同种类的商品中随机抽取出固定比例的商品進行质量检验,检验的内容通常都是与食品质量紧密相关的内外包装、保质期、生产日期、商标、各种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指标等等,看这些产品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我国对此类产品做出的质量规定。抽样法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操作简单合理,而且得出的数据基本可以算是真实可靠的,所以抽样法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当前我们国家对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都是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与食品质量检测机构合作开展的。首先,工商部门会对与之合作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法定授权,得到授权的机构会对需要进行检验的食品制定详细的抽样检查方案,之后由工商部门把在市场上抽样选取出来的食品送到得到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最终由工商部门告知给广大群众,发布对外消息。同时,对于检验中出现问题的食品工商部门也会立即进行下架、召回、命令厂家停顿整改等后续工作。

我国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也出台了很多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对那些非法生产有害食品的不良企业的打击力度也在加大。但是由于市场上流通的食品种类和数量实在是太过庞大,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足,很多时候都无法把食品监管工作做的面面俱到。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的检验工作也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法律法规依然不够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出台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但是对食品流通环节检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如何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并没有具体化,已出台的法条也缺乏可操作性。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环节的有效性两个方法,我国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食品安全的监管队伍建设薄弱。食品安全的监管队伍既包括工商部门开展食品检查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实施检验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人员。当前,在食品流通环节开展食品质量检查工作的这两种专业人才的数量都比较缺乏,现有的工作人员很多技术水平都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无法准确的发现食品是否真的质量过关。

食品安全检查的技术有限。当前我国对食品安全能够检查的项目并不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有很多食品安全相关的指标还无法实现精准检测,而且可以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查的仪器设备种类也比较少,所以检查的技术限制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大难关。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开展检验工作的有效策略

舌尖上的安全是关系着我们每个人人身安全的大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不得不吃到市场上流通的各种种类的食品,对于个人来说食品安全是我们防不上防的大事。所以工商管理部门身上承担的是我们亿万群众的身体健康,可谓责任重大,在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上容不得半点马虎。

完善选用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制度。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在整个检验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是保证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有效性的核心力量。所以,如何选用第三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的选用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在实际的选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选用的公开公正性,可以先根据普通标准选出具有足够检验能力的一些检验机构,之后明确这些机构所擅长的不同检验指标,取各个机构的技术长处进行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检验结果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提高检验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要让检验工作具有广泛的覆盖面,首先要做的是使用好食品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安全进行初步检查,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查效率,但是检查结果并不是十分准确,所以只能作为食品安全检查的初步方法。其次是要对食品经销商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让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检,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工商部门的工作量,而且真正做到扩大检查的覆盖面。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是指在检查过程中,要对食品的种类和指标有重点的进行检查,一定要保证对人们必须的食品种类和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指标进行严格检查。

对食品安全检查的结果充分重视。食品安全检查的结果是以后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重要依据,工商部门一定要对记过进行仔细研究,总结出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种类和指标,这些都可以作为下次的工作重点,而且对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地区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在平时工作中加大监管力度。还有就是对检查结果一定要进行公示,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综上所述,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有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昧着良心生产对人身体有害的产品,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来降低生产成本,想要在食品行业赢取暴利,可无数事实证明这样做到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为了我国亿万群众的身体健康,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对这些非法生产企业严厉打击,对市场上流通的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人们吃上安全无害的健康食品。

(作者单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产品质量检验所)

篇5: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南阳市工商局

当前,假冒伪劣食品正逐渐向农村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等监管力量薄弱的地方蔓延,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和任务。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切实担负起保障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正视困难,强化监管,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整治成果,力促农村食品消费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当前农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难题

一是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模糊,存在侥幸心理,行业自律意识差,对食品监管“一票通”等管理制度不理解或应付了事。

二是绝大多数农村食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加上受经济条件限制,购买商品只注重实用性,不考虑安全性,对质次价廉的商品较为青睐。同时,识假辩假能力较差,缺乏维权意识,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是农村食品经营户不断增多,且农村地域广大,食品生产、经营户比较分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由于人员、经费、食品检测设施不足等,导致监管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监管。

四是食品监管手段滞后,大多数执法人员仅仅以包装标识、有效期、保质期等方面凭眼观、手摸做些感性判断,对需要国家法定的鉴定机构鉴定的商品质量指标无从下手,极大地削弱了基层执法单位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1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是认真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努力做好“源头”管理,严把“两关”:即大力推行食品流通“一票通”制度,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黑作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关。

二是提高农村食品质量保障水平。完善食品快速检测机制,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做到不合格食品相关指标快速检测、及早发现,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同时,以构建农村新型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引导经营管理规范的优势企业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营超市,确保农村商品尤其是食品的消费安全。

三是加速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库。以重要商品电子备案为基础,推行网上食品备案、食品查询、12315投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食品网上备案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精确动态监管”。

篇6: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精神,按照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的相关要求,克服机构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坚持不发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加强监管,稳中求进。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开展市场巡查xxxx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xxxx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xx个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案件xx件,罚没款xx万元,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xxx公斤。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食品监管机构改革 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机构改革工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充分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顺应改革潮流,于x月xx日完成了市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和人员划转工作,各县区工商、质监和药监三部门的合并工作也已经挂牌到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基本做到了在机构改革期间思想不散、人员不乱、工作不断,确保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接力棒平稳有序交接。

二、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各项监管工作

(一)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监管工作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及时对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的监管工作进行了认真布置:进一步细化和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严格经营许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引导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落实社会责任,督促和监督经营者落实《通知》各项要求,同时,做好监管检查记录。经过摸查,目前我市乳制品经营户xxx户,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户 xxx户,已有x户药店在试售婴幼儿配方乳粉,规范清理不符合经营条件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主体x户。

(二)认真落实农村食品市场监管责任

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整治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侵害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农村食品市场经营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经营者,采取增加巡查频次、完善巡查内容、提高巡查效能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切实规范食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xxx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xxx户次,集贸市场xxx个次,查处食品案件xx件(已结案),罚没款xx万元。

(三)开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专项清理工作

我局以食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重点场所,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预包装食品和熟食加工品为重点品种,以食品批发经营者、食品个体零售经营者和食品连锁经营企业为重点对象,开展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专项清理工作。对超过保质期仍在货架上销售的食品迅速采取下架,封存,没收并查处的措施,对发现的恶意篡改生产日期、保质期及更换包装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专项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xxx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xxx户次,立案查处销售超过期食品的食品案件xx件,查获过期食品xx公斤。

(四)认真布置开展元旦春节期间节日市场专项整治 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强元旦、春节期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对节日期间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周密部署,要求各地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管责任,要把“两节”期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加强督查,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各项监管工作措施到位,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针对“两节”期间食品消费的特点,加强对乳制品、肉及肉制品、酒类、食用油、保健食品、饮料、糕点、调味品等重点品种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企业认真履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等法定责任义务;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隐患比较集中的各类集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城乡结合部、农村集市、食品现场制售点、食品展销会、庙会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有针对性地

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依法查处非法添加、以次充好、伪造包装、经销过期变质食品等各类违法行为,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认真组织开展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依法及时予以处置,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针对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和消费预警提示,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节日氛围。要求元旦春节期间,实行“两节”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受理和查处群众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问题,春节值班期间实行食品安全监管零报告制度。

(五)紧急开展“魔爽烟”类食品清查专项行动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转发了省食安办、教育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依法查处“魔爽烟”类食品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维护好青少年学生食品消费安全。严密排查“魔爽烟”、“魔烟”类不合格果粉食品,一经发现销售此类食品的,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经营、下架封存并登记造册,确保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食品消费安全。此次清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xxx人次,检查经营户xxx户次,暂未发现“魔爽烟”类食品。

(六)认真开展转基因食品专柜销售工作

根据《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试行专柜销售转基因食品的通知》(皖食药监食流秘〔2014〕168号)的要求,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局积极推进转基因专柜销售工作,并利用电视台、网站、报纸等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好评。目前全市共有xxx家超市开展了转基因食品专柜试行销售。

(七)切实加强食品批发市场和食用农产品的监管 根据省局的统一要求,市局要求各地将食品批发市场和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当做今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首先在食品批发市场、城区较大农贸市场和大中型超市中加强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工作,争取年底达到省局提出的三个100%的目标,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扎实开展中。

三、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一)监管人员少监管任务重。随着机构改革各县区成立了市场监管局之后,原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工商局的职能统一在市场监管局。在基层市场监管所的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监管任务成倍地增加了。造成了目前很多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的局面。

(二)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追溯信息化体系尚未建立。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票证通”系统的使用,使流通环节的快速追溯成为了可能。但是从生产到流通环节的追溯

依然是靠着传统的人海战术。流通环节的食品批发户相对于生产环节的厂家来说,依然是数量众多、技术薄弱、资金紧张。仅仅只抓住食品批发户依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源头。只有从生产环节开始,才能真正的把住源头严控质量安全。

四、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

(一)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是食品批发市场、夏季食品市场、校园周边食品市场、节日食品市场和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打击食品违法违章行为。

(二)强化监管执法,规范经营行为。以日常巡查、节日专项检查、重点商品专项整治、12331申诉举报为抓手,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办案的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章行为,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

(三)加强督查检查,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利用督查和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各地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市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在基层落实到位。

篇7: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2011年,我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省局和市食安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和明年的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在学习宣传培训上取得明显成效

1、组织本系统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知识的学习培训8期12个批次。主要包括:食品流通许可、食品快速检测、“票证通”系统使用管理、“前店后坊”食品经营监管等内容。

2、组织食品经销商、代理商、供货商以及中大型商场、超市食品经营者学习培训2期7个批次。主要包括:“票证通”的使用、票据的管理等内容。

3、向全市食品经营户发放《致全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一封信》8000余份,发放《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8000余份。

4、编制并发放《食品安全应知应会手册》3000本并分期、分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宣传。

5、向广大市民普及《食品安全法》知识。先后组织开展并参与了“3.15”活动、“食品安全江淮行”、“政风行风 热线”“食品安全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展板12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图片12000余份。

(二)在完善工作机制上取得明显成效

1、由于机构改革后机构和人员的变动,重新调整了市局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了《芜湖市工商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成员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3、制定了《芜湖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包保联系点工作计划》。

4、制定了《芜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预防和处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出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提升监管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在消费投诉处理上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共受理食品安全咨询类564人次,申诉类75件,举报类52件,其中申诉类已处理62件,占83%;举报类全部按职能、属地管理原则,做到该自行处理的自行处理,该移交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办理。

(四)在专项整治行动上取得明显成效

食品专项执法检查是保持对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强势监管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了“元旦、春节专项整治行动”、“地沟油”集中整治行动、“超市现场制售食品联合突击检查行动”、“瘦肉精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等13次专项行动,检查经营主体30493余户次。

(五)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上取得明显成效

1、强化流通许可源头管理。由于《食品流通许可证》系统的升级,今年全系统《食品流通许可证》共换发和新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8385份。

2、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今年共立案398余起,办结371起,入库罚没款达234余万元。

3、规范食品抽检工作。今年以来,按照年度食品监测计划,加大了对重要食品、热点食品等的抽检力度,全系统共抽检食品867组,其中合格812组,不合格55组,合格率率为93.7%。

4、积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今年我们遵循宁缺勿乱的原则,全市共命名“食品安全示范店”264家。

5、积极推进“票证通”系统应用。年初市局提出的“票证通”系统在批发户中全面覆盖,在大、中、小型超市实现“票证通”票据收集装订达90%以上,其他食品店、食杂店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全市共开通“票证通”1062户,经营商品283944种,台账录入818456条,开出票据444017张。

二、存在问题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系统广干部的心血和智慧。食品安全出了事是不幸,不出事是万幸,还没出事是侥幸。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一是无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各项监管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不合格食品还依然存在。

三、2012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大制度落实的力度。目前《应急预案》 等一系列监管制度已建立,但在实际工作落实上还存在一定瑕疵,我们将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同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有关领域、环节的监管手段和方法。

(二)进一步加大巡查监管力度。我们将按照网格化监管要求,加大巡查监管力度,确保食品消费安全,在留下巡查“痕迹”上求创新、求规范。

(三)进一步加大食品抽检力度。2012年,市局本级计划组织食品安全抽检4次,抽检食品350组,同时根据消费者举报以及突发事件的需要,对疑似食品及时组织送检。

(四)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2012年,我们继续贯彻“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的原则,注重大案要案的查处。具体指标是:市局本级、各县局、区分局年内食品案件不少于8件,各工商所(专业工商所除外)年内不少于10件。

篇8: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关键词:农牧业安全;兽药流通管理;诚信意识

中图分类号: S851.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27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牧业安全,农牧业的安全与否,不仅涉及到农牧民收入多少,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食品安全与否。国家为保证兽药经营环节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然而目前兽药经营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仍然屡见不鲜,媒体也经常报道相关案件,有关部门需加大问题兽药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兽药经营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1 兽药流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营主体不规范,“无证经营”随处可见

“无证”经营兽药主要是指没有或是凭借过期的《兽药经营许可证》从事兽药经营的商家或个人。因为《兽药经营许可证》需要县级以上畜牧部门审批,每年都要定期进行审查且颁发数量有限,因此很多无证经营者开始到处流窜销售兽药,其中很大一部分经营者是当地群众,对当地地域比较熟悉,机动性强。当畜牧部门来检查监督的时候,会隐蔽起来,想要查缴非常困难。伪劣兽药大多数是通过这些经营者流向市场。

1.2 兽药流通环节监管不力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买卖兽药的形式。人们在买卖兽药的过程中通过现代物流行业,卖家与买家见不到面,买家很容易轻信卖家的宣传。当伪劣兽药打扮成普通商品邮寄时,即使确定该药品为假冒伪劣兽药,监管部门也很难对卖家进行跟踪和处罚。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兽药经营中以现代物流方式完成的比例已经达到65%,且这一比例正在增加。但是,目前针对兽药的运输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现有兽药法律法规对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规范还不够详尽,这使得监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无从下手。

1.3 兽药经营者守法意识较差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假假冒建劣兽药,源头上要靠獸药经营者的把关,如果兽药经营者注重法律意识,对药品的品质品相、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等进行严格对照检查,就可从源头上切断假货的进货渠道和销售网络。市场上的假兽药如此泛滥正是由于部分兽药经营者依法经营理念不强,唯利是图,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责任,才导致不法份子有空可钻,监督部门查处难度也大大增加。

2 兽药经营环节监管工作中的对策分析

2.1 加强兽药经营管理法律制度建设

目前,加强兽药经营环节上的监督仅仅靠经营者的自身约束是不现实的,要想从根本上将劣质兽药排除在市场流通环节之外,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兽药管理条例》、《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兽药销售经营者也颁发《兽药生产许可证》,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兽药的经营起到了监督管理的作用,但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为了彻底杜绝假药的生存空间,农业部门应该从兽药的生产环节进行把关控制,实行兽药生产准入制度,并尽快制定出类似于《国家兽药质量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让经营者按标准生产,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入经营领域。执法机关也应加大对假冒兽药生产、经营者的打击处罚力度,并终身禁止其进入该行业,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违法成本,用法律的威慑力震慑不法分子。

2.2 提高兽药经营者的诚信意识

兽药经营者之所以敢于销售假药,根本原因是利润的驱动,加之兽药经营者专业知识匮乏,现有的法律对此处罚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等情况,导致制假贩假的违法行为屡有发生。经营者不应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要站在整个兽药行业发展的全局考虑问题,切身维护兽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好消费者的权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唯有良好的信誉才能在经营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有品牌才能立足,只有兽药行业健康发展,经营者的利润才能持久。

2.3 建立专业的兽药产品检查执法队伍

兽药经营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执法队伍,我国目前的兽药市场急需加强专业化的管理和监督。目前的执法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常识精通的人员少,有的执法队员甚至是临时工身份。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执法队伍的投入力度,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力争每个县(市)都有专业的兽医、药学专业的技术人员,并对学历和年龄进行规范。

3 结语

我国兽药经营的发展态势良好,并逐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向着规范化的轨道稳步发展。但是,兽药经营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畜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兽药经营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的对策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松刚.微生物丁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00-611.

[2]解金辉.河南省兽药经营机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3]周瑾.我国兽药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篇9: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构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

——在全市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紫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2年3月21日)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食品安全仍是两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

一。作为肩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任十分重大。截至今年2月底,我县共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2200户,如何履行好食品经营户的监管职责,是我局长期思考与实践的问题。近年来,我局针对辖区面积大、基层执法人员少、交通不便、车辆老化以及食品经营户点多、线长、面广等现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逐步建立起“以批控零、以零

溯源、管住批发、规范零售”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以食品批发户

为重点,辐射食品零售,将所有食品经营户覆盖到食品安全溯源网络中,有效提升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实现了全县食品安全零事故。我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今年我局一名工作人员被评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一、正本清源,严格把好食品经营准入关口

从事食品经营行政许可是关键,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第一道关口。为了把好这个关,我局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登记指南、工作流程、办证规范、现场核查规范等一系列制度,并在登记窗口和工商所进行张榜公示,进一步规范许可证受理、核查和发放行为。我们严格现场勘察,对不符合食品经营场所要求的进行规范整改后签发,对经规范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驳回。对于食品批发户,我局除了对其经营场所进行严格堪察之外,还对其仓库进行堪察备案,对仓库的管理进行行政指导。在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之前,我局还进行“证前培训”,在办理之前先组织经营者学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讲食品安全知识、经营者责任义务,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引导其建立食品进销货台帐、索证索票等自律制度,对不识字、不能建立食品进销货台账的、看不清生产日期及3-

话。尤其是在蛋奶配送上,我局落实专人驻库监管,确保全县师生喝上放心牛奶、吃上放心鸡蛋。

通过以点带面,我局不断加强对食品批发户的日常巡查工作,各工商所将辖区内的食品批发户作为日常巡查重点对象,每月至少到户巡查两次,并做好巡查记录,监督其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及时对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进行下架处理等。同时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和食品抽检中,将食品批发户作为首要检查对象和重点检测对象。

三、线上跟踪,加强送货车的监管

“线”是批发户送货车行驶路线。加强送货车的监管,是源头监管的延续。我局深入辖区对批发企业、批发大户食品送货车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要求在送货车上喷涂统一标识及业务电话、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对辖区外送货车进行备案登记管理,要求每次送货必须向辖区工商所进行备案登记。同时,加强对配送车的执法检查,要求必须随车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和“一票通”,对未携带的责令暂停交货;对涉嫌配送假冒伪劣食品的依法查处,2011年全年共查处了3件送货车违法案件,严厉打击了利用送货车作掩护向农村转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再次是建立监督提醒机制,提醒店主主动索要、查看送货人是否具有相5-

上门服务的形式,指导食品批发户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如宣传讲解“一票通”使用、进货查验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以及厂家营业执照和如何辨别不合格食品等食品安全知识。加强食品经营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去年推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店1户,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3户,全县共计食品安全示范店119户,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了“社会监督、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的良性监管氛围。

各位领导,同志们,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来不得丝毫的马虎与麻痹,虽然我们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家乐福店返包食品的监管等,都是值得我们工商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相信,有为才有位,只要我们坚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无论食品安全监管难度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我们都将一如既往地尽职尽责,加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食品流通网络,不断降低我县食品安全风险,营造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篇10:如何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源头监管工作

办(2014)55号)各设区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定州、辛集市食品安全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冀政办﹝2014﹞11号)精神,加强全省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负总责,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制订、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行政执法、标准化经营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各级政府食安委及其办公室,要结合本地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及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之间的具体职责分工和监管责任,避免交叉执法,减少监管盲区,提高监管效率;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村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保障工作条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改革到位后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工作保障,加快提升食用农产品监管能力。坚持依法监管、属地监管原则,不断完善和创新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全面落实各项监管制度,认真排查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督促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依法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查验记录、经营自律制度。严格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发现违法经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各层次管理责任要明确到人,强化检查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全面实施准入制度

我省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实行进货查验、查验记录和检验检测等准入制度。进入我省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应当具备有效的检验检测合格证明、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证书复印件(需加盖获证单位公章)。对票证齐全的实行抽查检验制度;对票证不全的,实行入市检测制度。现场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销售,并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理。对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该产区的相应品种食用农产品六个月内禁止进入市场销售。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食品)等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附加标识的农产品(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须包装或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标识应按规定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食用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识;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标明添加剂的名称。进口的食用农产品应当具有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和海关签发的通关证明。

三、严格规范经营管理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进货查验制度,严格审验供货商(包括销售商或者直接供货的生产者)的经营资格,索取供货商出具的正式销售发票;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索取有供货方盖章或者签名的销售凭证,并留存供货方真实地址和联系方式;仔细验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明和标识,确保交易对象主体资格合法,购入食用农产品质量合格。应当建立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产地、规格、数量、供货方及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食用农产品批发经营者应当建立销货台账,如实记录所售产品的品种、名称、销售去向、数量等,并出具有效销售凭据。

食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食品柜台的出租者和食品展销会的举办者(以下简称市场主办者)应当依法审查场内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督促其依法亮证经营;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查验记录等制度;与场内经营者订立进场经营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制止场内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并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要将检验结果及时公布,使经营者和消费者及时了解产品质量信息,对检验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不得入市销售,并按规定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和销毁。

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各类经营农产品的市场主体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督检查,对执行不规范、不按要求进行自检、委托检测和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市场主体要责令其整改,直至停业整顿。要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依法加大对销售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的处罚力度,确保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四、切实提升检测能力

各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在整合检测资源、共享检测信息的前提下,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技术力量,努力拓展检测项目,提高食用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到2014年底,市级检测机构做到主要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定量检测基本自检。到2015年底,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或实验室,并做到一般性农药残留检测不出县(市、区)。市、县检测机构检测经费要依法列入各地财政预算。食用农产品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市区、县城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要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对检测室的建设改造,增加检测批次,切实做到应检必检;乡镇农贸市场和食用农产品专卖店要在2015年底前,设立检测室(点),并做到检测正常化。

五、探索推行协议机制

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与供货方签订协议,应当明确供货方保证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对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实施召回、退货等责任。市场主办者与场内经营者签订协议,应当明确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主动退市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转往其他市场销售;对有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市场主办者可以解除协议令其退出市场。鼓励市场主办者与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的食用农产品主要产地、基地签订“场地对接”协议,通过互认检测结果,采取方便入市措施,建立主要食用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渠道。鼓励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与有一定规模,信誉良好,质量可靠、包装标识规范的食用农产品合作社、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协议,大力支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现代食用农产品企业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从整体上逐步提升我省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鼓励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自发建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的遏制和打击力度,建立食品安全自律体系和长效机制。

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以蔬菜、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菜篮子”食用农产品为重点,深入开展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案件。强化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曝光重大违法案件,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省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强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组织开展针对性监督抽检;市、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强监督抽检,及时规范经营行为,查处违法案件。各级要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加快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鼓励经营者和市场对接,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实现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河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上一篇:沙湾区职称论文发表-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选题题目下一篇:文峰塔公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