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的教学设计

2024-08-06

回声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回声的教学设计

回声(第一课时)

梁丽波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以“集中识字”的形式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认读字;通过观察给8个要写的生字归类、示范把握书写难点,正确书写“倒”、“影”。

2.通过学习1、2、3自然段,感受描写景美的句子给“小青蛙”带来高兴的句子,感受小青蛙的情感变化,并借助文本,体会语气词及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中描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揭示课题

1.游戏:梁老师小时候非常好玩,很喜欢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大叫,此时就会从山谷里传来一个相同的声音,非常奇怪也非常有趣,想玩吗?好,此时,我们就来到这空旷的山谷,请你叫一叫(生—师合作)请大家一起玩一玩(师—生合作)。(小朋友好!老师,您好!我是二0 班的小朋友。我能行!我最棒!)

2.导:好玩有趣的现象也吸引了小青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赶紧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放声读课文:

标上自然段;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不认识的看看小叶片。2.检查反馈:(1)学习认读字:

出示:呱 哩 圈 纹 碰 返

A.出示带拼音的字,正音(哩读轻声)B.记一记(发现规律)C.同桌相互过关(师巡视)D.齐读去拼音的认读字

E.有“哩”引到本课所出现的其它的语气词(哩、哪、啦、吧、啊)(2)学习新词:

出示: 半圆 桥洞 河岸 倒影

游泳 周围 波纹 欢快

A.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B.开小火车读

C.重点正音“倒影”(3)学习书写

A.要求写的字跳出来(圆 洞 岸 倒 影 游 围 纹)B.观察分类:全包围结构(圆、围:大口框与口字的区别)左右结构(洞、纹,左窄右宽;影,左宽右窄)

左中右结构(倒、游:三个部件之间要相互谦让,写得

瘦长,挤一挤)

C.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D.教师示范书写“倒影” a.师板书,生书空;

b.打开生字抄写本各写一遍(注意写字姿势的提醒)c.反馈批改,指导书写 d.写第二遍,反馈

字写得真端正,真漂亮。这倒影也非常的美丽,我们一起读读吧!

三、研读课文1、2、3自然段

(一)感受景美

(1)出示: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A.生读句子

B.美吗?美在哪儿啊?(倒影美、比喻句)C.指导朗读,引导背诵 D.小河里的水真清澈啊,水里有小桥的倒影,还有什么的倒影啊? 出示句式:

小河里有小桥的倒影,有 的倒影,有 的倒影,还有 的倒影,真美丽啊!

(二)感受小青蛙的高兴 导:周围(动作)美丽的景色吸引了这只可爱的小青蛙!他来了!(1)出示句子: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A.边出示边引读

B.连续指名读(呱呱呱,多好看哪!)C.师引导全体齐读(2)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A.你们再高兴地叫叫(师当回声也叫一叫)B.此时的小青蛙内心充满了疑惑与不解。出示:小青蛙 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说话训练,生说,师回声(3)出示:第二自然段 A.有趣吗?(有趣)B.合作演演

a.师读旁白,男生读小青蛙,女生读藏在桥洞里的调皮的小青蛙 b.去掉旁白,直接对话(师生)

(三)感受小青蛙的奇怪

导:小青蛙听着这和自己同样的话语,越发奇怪了,这就叫“奇怪极了”(显红),“奇怪极了”的小青蛙是怎么问的?

出示:第三自然段(1)同桌读读

(2)指名同桌演,其他同学旁白(3)直接对话

(4)小结:真是一只好奇的小青蛙。

(四)大家与小青蛙一样由高兴到奇怪极了,因为我们的作者把这只可爱的小青蛙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出示描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

——将提示语,语气词,标点显红。

(通过提示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通过语气词让高兴、奇怪的语气更加强烈,标点不仅是句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能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呢)

所以这些句子读着就更有味道了,读一读。

(五)留疑导学 小青蛙带着疑问找妈妈帮助,妈妈有没有帮助小青蛙找到那藏在桥洞里的小青蛙呢?我们下节课再好好去找寻答案吧!

四、积累运用,课堂练习1.作业本第5题

2.填、读、感受标点的妙用(题目)3.读读词语盘点,完成第二题 4.课堂小结

篇2:回声的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小兔淘淘吗?今天,淘淘遇到了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事情吗?(播放课件《小兔淘淘》)[激情导趣,让孩子对新课产生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解释一下呀?

生:。。。回声

2、介绍回声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淘淘遇到的这种现象就是回声,回声是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发出的声音叫原声,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回声与原声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声的声音大,回声的声音小。

【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回声,使学生对回声有所了解,并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回声的特点,对学习新歌中的难点部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

3、回声游戏

(出示课件节奏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下回声游戏,我来当原声,同学们当回声,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在节奏练习过程中,适时的鼓励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在玩的过程中还熟悉了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4、介绍强弱记号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好了,真是一群可爱的“回声”!(出示课件强弱记号)

师讲解:在音乐中音的大小被称为“强弱”,用字母“f”表示强,用字母“P”表示弱,老师想考考小朋友,“ff”表示什么?“PP”表示什么?(生讨论自由回答)“ff”表示很强,“PP”表示很弱,接下来让我们为回声加上旋律一起来唱一唱吧!(播放旋律回声课件)学生试着自己或小组之间轮唱。

【把教学难点前置,进行重点强调,减学生后面的学习困难,使学生不感觉吃力】

三、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妙了!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首关于回声的美妙歌曲吧!(播放歌曲)

1、聆听歌曲(教师进行表演唱)

2、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这首歌曲叫《友谊的回声》,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出示歌片)

3、再次聆听歌曲

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情绪如何?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再次聆听

4、读歌词

5、学习歌曲的第一段

(一)学生自学第一段的前8小节

(二)随琴学唱第一段的后16小节 1.唱曲谱

2.用“La”音模唱 3.填词唱

6、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知道学生用最美的声音和表情来表现最美的回声

四、歌曲处理

同学们唱的太好了,不知道小兔淘淘怎么样了?让我们看看吧!(播放影片)(播放影片后)兔妈妈说的太好了,原来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就像回声一样,如果你付出的是温暖的美好的,那么,别人回报给你的就像回声一样,是温暖的,美好的,让我们带着对友谊的赞美来歌唱一下人间最美好的回声吧!

五、歌曲表演

1、分组接龙比赛

让我们分组进行接龙比赛,每组唱一句,第二段后半部分齐唱。

2、男女生接龙比赛

3、歌伴舞

让我们给歌曲加上优美的舞蹈(适时鼓励)

六、拓展

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俗话说,有朋友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表演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友谊的渴望与追求。

友谊到底是什么呢?相信通过今天同学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对“友谊”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共勉:

篇3:回声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回声》这篇科学童话比较抽象, 它是通过水波与声波遇到障碍物都会再回来这一共同点来解释回声现象的形成原因。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情境为主线, 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评、想象、讨论、感悟等自主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使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的读音, 并学会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欢快、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融入情境——字画一体, 兴致倍增

1. (学生课前读儿歌) 刚才小朋友读儿歌读得津津有味, 我想你们一定很喜欢儿歌, 黄老师也很喜欢。我们读一首儿歌、看一本好书都能知道新的知识, 就像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这节课呀, 我们要和好朋友青蛙一起去打开一扇新的知识大门, 弄明白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好, 我们先去石桥看看。 (点击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及相应的生字:呱、圈、纹、碰、返。)

2.热情的生字娃娃已经在桥洞下欢迎你们了, 它们是谁呢?我们赶紧去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读生字)

3.不错, 大家都能很快地认出这些生字娃娃, 看谁能任选其中一个生字来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可以是一个词, 还可以是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打破常规教法, 颇有新意。把生字的复习融入真实可感的画面中, 不仅读字音, 还用生字说画面上的内容, 可以是词, 也可以是句。这样既复习了生字, 进行了说的训练, 又注意跟课文有机结合, 环环相扣, 恰似风行水上, 自然成纹, 显得生动而流畅, 营造了人人乐于参与的氛围。]

二、再现情境——感悟课文, 水到渠成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点击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 请大家仔细看图, 这半圆的桥洞和倒影连起来好像什么?

2. 石桥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变得更美了!课文中哪句话写到了石桥的美景呢?大家打开书认真找找。

3. 太美了!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女同学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 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表白。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石桥的美, 从而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二)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石桥真是风景如画。瞧, (点击课件: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风景了,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原来是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它说话。那小青蛙说了什么?用“”画出。看不见的小青蛙说了什么?用“”画出。

3. 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课件相应的位置上出示:

(出示在小青蛙的头顶上) “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

(出示在桥洞的石壁上) “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

(1) 看不见的小青蛙可真调皮, 小青蛙说什么, 它也跟着说什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这两行话?

(2) 谁能读得更好?你为什么这样读?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

(3) 谢谢你, 现在老师知道了朗读也要注意标点符号, 大家都来试试。

(4) 当时一只青蛙学另外一只青蛙说话的情景一定很美。现在, 请你们同桌一起练习读句子, 一人读小青蛙说的话, 一人读学话的小青蛙说的话。

(5) 分组练习读小青蛙说的话和学话的小青蛙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回声”的场景, 为下面理解回声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明明听到有青蛙在学说话, 却见不到它的影子, 小青蛙觉得很奇怪, 它心里在想些什么?

2. 小青蛙感到很奇怪, 就问妈妈 (引读)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1) 刚才我发现××同学不但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而且脸上还有奇怪的表情呢!你能站起来读读吗?

(2) 谁还想带着表情读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有表情地朗读, 注重在体会心情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优生示范——中等生和后进生模仿——全班齐读。这样以点带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四)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小青蛙非常奇怪, 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待会儿有非常精彩的动画片, 你们仔细观察, 特别要注意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水的变化。 (点击课件, 学生观看无声的动画片。)

2. 出示练习, 学生试着完成。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 () 到岸上。她 () 起一颗石子, () 进河里, 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 () 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 () 回来。

3. 反馈、小结:

这些填上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我们说话写话都要注意用好动词。

4. 齐读这段话, 感受整个实验过程。

5. 男同学读, 女同学读, 进一步感受实验过程。

6. 给画面配音。

(1) 准备:青蛙妈妈刚才夸小朋友读得好, 她还想看看谁说得更好, 说什么呢?就是给动画片配音, 看着画面 (课件) 把过程说出来。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先试着说给你的同桌听, 说不来的可以请教同桌或课本, 也可以问问你们的这位大朋友——黄老师。

(2) 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就要给动画片配音了, 谁对自己有信心? (生选定配音角色) 其余的同学来当评委, 等会儿评选出你最喜欢的配音演员。

(3) 评选最喜欢的配音演员。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也可以向他学一学, 和他比一比。

[设计意图:课堂是孩子的, 观察画面、尝试填空、朗读感受、给画面配音, 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地观察发现, 读书, 同桌互说, 既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又让每个学生通过协作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重要的是, 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五)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大家边看课文第五自然段边听录音, 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2. 交流, 点击出示句子。

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你在桥洞里叫, 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 也要返回来。

(1) 这两句都是妈妈说的话, 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大家自由练习读。

(2) 交流体会:怎样才能读好妈妈说的话?

(3) 齐读妈妈说的话。

(4) 爱思考的人最会发现问题。听了青蛙妈妈说的这两句话, 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它们遇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这就是回声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读、想, 自己发现问题, 即发现了回声的特点, 遇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3. 小青蛙听了后, 明白了一个新的知识, 很高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它高兴? (一蹦老高) 我们除了说高兴得“一蹦老高”外, 还可以说高兴得怎么样?

4. 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不同的词, 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高兴。小青蛙这么高兴, 又从哪句话看出来呢?

5. 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妈妈, 我明白了, 这就是回声吧?

(1) 谁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句话?

(2) 谁还愿意读读?

(3) 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设计意图:教师牵一发而动全身, 紧紧抓住“高兴”一词, 点了三把火, 把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了, 这就既理解了文本, 体会到小青蛙的高兴心情, 又领悟到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学法, 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

(六)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点击课件, 演示小青蛙游回桥洞里的画面) 小青蛙明白了回声是怎么一回事, 可高兴啦!它又游回桥洞里, 发生了什么事呢?一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三、延伸情境——拓展空间, 回味无穷

1.这回声太好玩了, 小青蛙一蹦就来到了山谷中 (点击小青蛙蹦到山谷中的画面) , 会发生什么事呢?

2.小青蛙还会去哪里, 发生什么事呢?

3.小结:这节课, 我们最开心的是和小青蛙一样明白了一个新的知识——回声。当然, 关于声音还有许多的奥秘, 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去体验, 多观察, 多想, 多问, 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篇4:回声抑制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回声抵消器;自适应滤波器;DSP;语音系统

一、回声抵消研究的意义

随着多功能多种类的通信应用一直层出不穷,人们在享受更为便捷、丰富和舒适通信质量的同时,也更多地会遇到回声问题的困扰。因为应用场合的不同,回声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回声抵消器的设计以及回声抵消效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改进和提出性能更优的自适应算法必将一直是自适应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回声抵消的基本原理和自适应算法

(一)回声抵消的基本原理

一般说来,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中,均采取了适当的自适应辨识方案来对消回声。它的基本原理用一个自适应滤波器对未知LEM(Louderspeaker-Enclosure-Microphone)回声通道进行系统辩识,模拟回声路径,通过自适应滤波算法的调整,使其冲击响应与实际回声路径相逼近,从而得到回声预测信号,再将预测信号从麦克风接收到的语音信号中减去,即可实现回声抵消。

(二)回声抵消自适应算法

自适应算法用性能标准模块或者一些功能、输入量和期望响应(如果需要)来决定怎样调整滤波器参数,改进他的性能。参数可调数字滤波器可以是FIR数字滤波器或IIR数字滤波器,也可以是格形数字滤波器,输入信号x(n)通过参数可调数字滤波器后产生输出信号y(n),将其与参考信号(或期望响应)d(n)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信号e(n)。e(n)通过某种自适应算法对滤波器参数进行调整,最终使e(n)的均方值最小。因此,实际上自适应滤波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调节本身参数的特殊维纳滤波器,在设计时不需要事先知道关于输入信号和噪声的统计特性知识,它能够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逐渐了解或者估计出所需要的统计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参数,以达到最佳滤波效果。一旦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发生变化,它又能够跟踪这种变化,自动调节参数,使滤波器性能重新达到最佳。

三、语音系统的硬件设计

整个硬件电路是以一片TMS320V5509DSP芯片为核心,再辅以各外围功能模块来共同完成测试系统对硬件模块的功能需求。

(一)DSP处理器模块

是硬件电路的核心,负责控制外围各电路模块,实现测试流程,完成参数计算,并通过USB总线与测试软件进行数据和命令交换。系统选用一片TMS320VS5509DSP处理器,其片内集成了众多外设,集成了USB控制器,多通道低速率A/D变换器等,有利于减小外围芯片数量,简化了系统设计。片内提供64K字节的DARAM、192K字节的SARAM,共256K字节,满足DSP程序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该DSP工作在144MHz,能提供288MIPS的运算能力。

(二)音频模块

TLV320AIC23是TI公司生产的具有高度完整模拟功能的高性能立体声音频编解码芯片,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采用采样数字插值滤波器,转换数据长度可以是16、20、24和32位,采样速率从8K到96K。TLV320AIC23是便携数字音频播放和录音设备的理想模拟输入输出,其主要的特点有:

1.高性能的立体声编解码芯片,90dB信噪比A/D转换器(采样率48kHz),100dB信噪比D/A转换器(采样率48kHz),1.42V~3.6V数字核供电,和TI公司DSP内核供电电压兼容,2.7V~3.6V缓冲和模拟供电,8kHz~96kHz采样速率。

2.软件控制通过TI McBSP支持多种串行通行协议,兼容2线和SPI串行通信协议,能直接和TI McBSPs相连。

3.音频数据输入输出是可编程音频接口兼容TI McBSP,I2C兼容协议只需要一个McBSP为A/D和D/A进行通信,标准的I2C,高位或低位数据填充传输,16/20/24/32位数据长度。

4.具有完整的驻极体麦克风偏置电路和缓冲,低噪声麦克风偏置引脚在3/4 AVDD为驻极体电容提供偏置电压,运放缓冲有可调的增益为1到5,控制寄存器可选择增益0 dB或20 dB。

5.立体声输入,可编程增益,有模拟旁路A/D转换器有多个输入,可以是立体声线或麦克风,立体声输出,模拟混合器可以把D/A转换器和模拟旁路混合起来,模拟量控制可以禁止。

6.高效率的耳机放大器,模拟供电电压为3.3V时,负载为32Ω,输出功率30mW,灵活的电源管理,全部可以软件控制,回放模式功耗23mW,备用模式功耗小于150μW,掉电模式小于15μW。

(三)控制接口设计

TLV320AIC23有很多可编程的寄存器,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控制接口来修改相应寄存器从而进行AIC23增益控制、音频输入通道选择、改变数字音频接口工作模式等操作。控制接口支持SPI模式和I2C模式,需要将引脚MODE接地或接电源已确定AIC23工作时多选择的模式,MODE接地时使用I2C模式,接电源时则工作在SPI模式下。通常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将DSP的一个McBSP串口设定在SPI模式跟AIC23控制接口连接。但是有些时候,如果DSP的McBSP串口资源比较紧张(比如需要跟近端RS-232和远端RS-485连接),也可以通过I2C总线与AIC23连接。

(四)电源模块

系统所使用的C5509DSP处理器需要1.6V和3.3V电源输入,音频模块则需要3.3V工作电源。系统使用TI公司的TPS767D301芯片来提供系统工作所需1.6V和3.3V电源。

参考文献:

[1]汪安民.DSP嵌入式系统开发典型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篇5:《回声》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引入新课,预习成果交流。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科普文章,一个有趣的故事《回声》。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怪不得课题就叫《回声》呢!再一起读课题——回声。

3、同桌同学互相考读叶片生字和通道生字。

4、写字比赛。好吧,按照惯例,现在就进入写字比赛环节,打开《词林》,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吕思睿,冯禹韬和蒋翌楠,下次的评委将是这次比赛中进步最大的同学。做最好的自己,加油!

二、研读一、二、三段,玩回声,创回声。

1、寒冷的冬天,有点不舒服啊,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和小青蛙一起,到夏天的郊外去看风景吧?出示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谁来读?(2生)我们一起读。

2、你们读得真美,瞧,青蛙妈妈和小青蛙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出示课件)就在这桥洞底下,小青蛙发现了回声这个有趣的现象。有意思,我们一起跟着青蛙玩玩回声好吗?赶快打开书自由读读二段。请用横线画出小青蛙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另一青蛙的话。

3、谁来学学青蛙叫?出示卡片:呱。学着青蛙高兴地叫一叫,出示:呱呱呱,指名读,青蛙高兴的时候叫声变化可多了,他还会怎么叫?

4、这变化多端的叫声回到句子中叫一叫。出示句子: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引读,指名读

4、我们一起来,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5、咦,多有意思呀!我们也来学着叫一叫吧。你来当桥洞里的小青蛙,我来当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师生演。发现了什么?一字不差,语气声音都一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6、我也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生师演。(3人)大家都当小青蛙,一生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

7、小朋友,假如你就是桥洞里的这只小青蛙,听到有人学你说话,你心里想—

于是,你奇怪地问——你是谁呀?你在哪儿?你惊讶地问——你好奇地问——你有趣地问——我们一起奇怪地问——

谁知,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8、这时,出示句子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指名读(2人),哩也是要认的字,出示卡片,指名读,注意轻声。

哩在句子的末尾有什么用呢?听老师读两句话,1、他在学我说话。2、他在学我说话哩。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哩在句子的末尾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语气。像这样的字还有哪些!出示:

吧吗啊吧呢哪呀呗

我们一起奇怪地读读这句话——引读。

以下内容视时间而定。

11、在妈妈的帮助下,小青蛙知道这看不见的小青蛙就是回声。后来,出示句子:

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引读,小青蛙在桥洞呱呱地叫个不停,他还会欢快地怎么说呢?

老师当小青蛙,你们当回声,我们再来玩玩回声好吗?桥洞里立刻想起一片呱呱的回声。

篇6:回声的教学设计

1、能够用鲜明的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效果。

2、感受6/8的韵律感,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达6/8的旋律。

3、通过学唱歌曲,创编回声效果,发挥学生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表现人声与回声的奇妙和谐、遥相呼应的音响效果。

2、唱准六度音程、唱出6/8的韵律感。

教学设计思想:

1、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从而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和表现。

2、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反复的感知音乐,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4、给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5、整个教学过程遵循艺术融合原则,艺术参与原则及艺术愉悦原则。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具准备:打击乐若干、多媒体电脑、歌纸

教学过程:

一、听拉索的《回声》(时间:5分钟)

1、你有什么感觉?歌曲创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境?

2、自然界中怎样的环境下会产生回声效果?

3、你能制造回声吗?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展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从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愿望。]

二、以小组为单位,用所给的教具制造回声,鼓励用其他方法制造回声(各种打击乐器、或其它可以发出声音的东西)。)(时间:5分钟)

1、小组实践活动、讨论。

2、分小组表演。

3、结论: 回声可以通过强弱的对比以及旋律的完全重复来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创编《***的回声》(时间:10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选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回声的创编。(《小雨沙沙》、《布谷》《乃哟乃》)

2、各组表演并说出创编的根据与意图。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鼓励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学习歌曲(时间:20分钟)

1、揭题听范唱。

问:歌曲的哪一句用了回声的效果?

2、老师唱人声,学生模仿回声。

问:这首歌除了用完全重复及强弱对比的方法来表现回声效果以外,它还运用了和声的方法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请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句。

3、学习和声部分歌谱。(出示歌谱)

问:出现了哪两个和声音程?

*学生进行和声练习。

*视唱整句歌谱。

4、第二遍听歌曲,学生轻声哼唱。要求人声部分用“a”回声部分用“o”

[设计意图:运用元音进行声音的练习,并利用两个音发声时嘴形的大小不同来形象表现人声和回声的强弱区别,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寻找强弱感。]

5、完整演唱全曲。

*强弱的对比。

*比较认识3/4与6/8的特点,3/4是舒缓优美,6/8轻巧欢快。

*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位置。

*每句人声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拖足。

问:想让回声清楚点,一般我们会怎么喊?引导学生感悟每句人声的最后一个音的时值要拖足。

6、注意节拍特点,分角色演唱,更好的用歌声表现人声与回声交相辉映,美妙生动的艺术效果。

[采用丰富多样、形象生动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音乐,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音乐技能,同时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篇7:回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纹、洞、影”等八个生字,理解“桥洞、半圆、倒影、周围,一圈圈”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现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回声》这一课,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想知道回声是什么声音吗?在哪儿能够听到回声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文。

2、想听故事吗?请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图片,认真地听老师讲个故事。(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课文的前三自然段)

故事: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这时,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妈妈笑着说:“孩子,跟我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语:孩子们,刚刚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31课的前三自然段。想不想亲自去读一读这个故事?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前三自然段,勾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学生活动)

1、字卡出示:“倒影”“半圆”两个词。指名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师及时评价)

2、指导书写生字“倒”“影”“圆”。

(1)倒: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应写得紧凑,各部分写得瘦长。(师在田字格内范写)

(2)影: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师在田字格内范写)

(3)圆:全包围结构,注意偏旁国字框和“口”字的区别。

(三)细读课文,品味回声

过渡语:刚刚的故事还没有完,孩子们想不想知道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去了哪里?又干了什么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1、大声地、流利地自由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活动)

第四自然段: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妈妈带小青蛙去干了什么?(指名回答,师及时评价)(带小青蛙去观看石子击水)②青蛙妈妈把石子扔进小河里,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石子击水的视频课件,观察击水前图片和击水后图片有什么变化)(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板书: 水波 碰到 河岸 荡回来

2、学习第五自然段。过渡语: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青蛙观察石子击水的画面呢?答案在哪里?(第五自然段)第五自然段:青蛙妈妈说:“孩子,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妈妈笑着点点头。①自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青蛙妈妈说的话。(学生活动)

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4句)第一,二句讲的是什么?(水波);第三、四句讲的是什么?(声波)

②齐读青蛙妈妈的话,思考:水波和声波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课件声波和水波你的图片,指名回答)

板书:

水—水波—碰到河岸—荡回来

声—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

③指导品读青蛙妈妈的话。

过渡语:青蛙妈妈可真会讲道理,我们把她的话再完整地读一遍。妈妈和自己孩子说话时时怎样的语气?(亲切)读的时候注意要慢,要亲切。师领读。

④过渡语:听了青蛙妈妈的话。小青蛙明白什么是回声没有?(明白了)它怎么做的?(小青蛙高兴得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指名表演小青蛙“一蹦老高”和读出欢快高兴的语气。(学生活动)⑤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学生活动:女生都妈妈,男生读小青蛙)

(四)小结拓展

1、小结:可爱的小青蛙明白了什么事回声之后又回到了桥洞里面,呱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顿时响起一片呱呱呱的回声,多好玩啊!就让我们做一回小青蛙,体会好玩的回声吧。全班齐读课文。

2、课外拓展

回声真好玩,你听到过回声吗?在哪里听到的?(指名回答,师及时评价)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趣的回声现象。(出示课件图片)①回音壁:北京天坛有面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②宝轮寺塔:宝轮寺塔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冲着塔壁讲话可以听到类似蛤蟆叫声的回音,所以该塔又有“蛤蟆塔”之称。另外三处回音建筑分别是: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普救寺的莺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

③蛤蟆塔:蛤蟆塔位于三门峡市西部的风景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由于它是宝轮寺的附属建筑物,所以,它的大名叫宝轮寺塔。蛤蟆塔呈四方锥形,共分13层,高约26.5米。塔心结构奇巧,设有梯道可通塔顶。每层四角,装有铎铃,轻风吹过,叮咚作响,犹如美妙的音乐。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在塔的周围十几米处,或拍手或击石,宝塔随及就会发出“咯哇咯哇”的如同蛤蟆的叫声,蛤蟆塔也就因此而得名。而且,塔身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斜着的,足为令人惊奇。

(五)反馈 5分钟

孩子们,学习了本课之后,你知道什么是回声了吗?(同桌互相说)

(六)板书设计

31.回声

水—水波—碰到河岸—荡回来 声—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

(七)教学反思

《回声》是二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第八单元的主题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热爱科学,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回声比较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水波的变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取得较好的效果。接着指导学生理解妈妈的那一段话,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接着让学生与同桌交流:你明白了什么?然后全班汇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突破难点。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带动作读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感受小青蛙的不同语气,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篇8:回声的教学设计

《回声》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集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小青蛙在无意中发现了“回声”, 感到非常奇怪, 就去请教妈妈。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 小青蛙终于弄明白了“回声”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他高兴地玩耍起回声。课文图文并茂, 画面生动, 以儿童化的语言, 拟人化的手法展开叙述, 读来妙趣横生, 令人回味无穷, 很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时, 要紧密结合本单元“爱科学, 学科学”的单元主题, 致力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及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教学的重难点在于既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回声”这一现象的存在, 又要让他们概略地探究出产生“回声”这一现象的原因。因此, 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理解, 做实验, 查资料, 看视频等方式帮助、丰富、增强学生对“回声”这一自然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让学生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受到“爱科学, 学科学”的熏陶教育,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 刨根究底, 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出示“回”字, 提问:“小朋友们会读这个字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引导组词。“回”字包含着出去了, 又返回来的意思, 你们能用它来组词吗? (预设:回来、回去、回家……)

3.谈话引入。同学们组的词真是又好又多, 老师也来组一个词:“回声”。 (板书:“回声”) 同学们, 我们出去了, 还可以再回来, 可声音出去了, 还会再回来吗?让我们共同到第31课《回声》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 从“回”字到“回来、回去、回家”再到“回声”, 巧妙地实现了从“旧知”到“新知”, 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 要感受老师的发音、语速、吐字、停顿等, 在不会读的地方注上拼音。 (2) 自读课文。 (要求:发音正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不添字漏字。)

2.认读生字, 读准字音。

(1) 认读生字, 识记生字。 (先带着音节读, 再隐去音节读。全班读, 同桌读, 自读, 开火车读等。) (2) 交流识记方法。 (3) 教师指导。教师对生字的识记方法作指导。 (如可编顺口溜:“呱”———小青蛙, 呱呱呱, 张大嘴巴找妈妈;“纹”———“小文”不学习, 没有文化皱起眉;“返”———“反”字想妈妈, 迈腿跑回家……)

3.认读词语, 积累词语。

呱呱叫好哩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

(1) 认读词语。 (全班齐读, 同桌读, 小组读, 自读, 开火车读等。强调“圈”是多音字, 另一个音是“juàn”, 可组词“牛圈”。此处读“quān”) (2) 理解词语。你们能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同学交流, 教师指导)

4.练写生字, 识记生字。

岸纹洞影倒游圆围

(1) 认读生字, 给生字组词。 (2) 范写指导。教师示范, 边写边讲解识记及书写这些生字的关键之处。 (如:“影”字的“三撇儿”要写成一列而不能写成一行;“游”字的右边是一个“横人头”, 下面加一个“子”字, 不能写成一个“反文旁”;“圆”字和“围”字都是“国字框”, 而不是“口字旁”, 因此外框要写得大方而周正……) (3) 学生描红、练写。 (要求:笔顺正确, 字形优美, 不多笔少画, 清秀整洁。) (4) 共同点评。实物展台展示, 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要说出好在哪里;对写得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并指导, 说说该怎样改进。

5.自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致力于对学生进行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训练, 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 让学生能较牢固地识记相关的字词。

三、精读课文, 读懂“回声”

1.图文结合, 发现回声。 (1) 体会桥之坚硬光滑。朗读第1自然段, 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桥洞? (聚焦“桥洞”的特点:该桥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坚硬无比, 桥洞的表层还砌了一层光滑平坦的石块。意在为回声的产生埋下伏笔。) (2) “发现”回声的存在。 (1) 朗读第2、3自然段, 想想小青蛙在桥洞里玩耍时发现了什么?从“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他在学我说话哩”。 (3) 模拟表演。你会学别人说话吗?请两位同学上来为大家表演一下。

2.感悟回声的特点。 (1) 朗读2、3自然段, 在小青蛙说的话下面画“横线”, 在“另一只”小青蛙说的话下面画“波浪线”。对比朗读以下两组句子: (1) 小青蛙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 多好看哪!”不知哪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 多好看哪!” (2) 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 (2) 总结特点。同学们, 通过对这两组句子的朗读对比, 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只”小青蛙的话作朗读对比, 感悟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原声”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 就形成了一种“内容与原声相同, 时间稍微靠后, 音量有所减弱”的声音, 这就是“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对“原声”与“回声”的朗读对比, 引导学生较为直观地发现回声“慢、后、弱”的三个特点,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称之为“回声”, 同时为后面更好地探究回声产生的原因做好铺垫。

3.多重方法, 探究原因。 (1) 图文结合, 探究回声产生的原因。朗读4、5自然段, 并着重朗读感悟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 : (1) 她捡起一颗石子, 扔进河里, 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动画模拟) (2) 孩子, 你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你在桥洞里叫, 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这样, 你就听到自己的声音啦。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上的模拟视频和课本插图, 想象、感悟回声产生的过程及原因。) (2) 做实验, 探究回声产生的原因。实验 (1) :教师往一个装着水的透明玻璃缸中抛入一块石头, 观察水波纹的往返过程;实验 (2) :将一个乒乓球拍向墙壁, 观察其往返弹跳的过程;实验 (3) :对着手掌吹气, 感受气流吹出又返回到脸上的感觉。 (3) 启发思考。同学们, 经过前面的朗读感悟、视频模拟以及三个实验, 大家明白回声产生的原因了吗? (4) 归纳总结。发出去的声音就像荡出的水波纹, 拍出的乒乓球, 吹出的气一样, 碰到障碍物, 特别是坚硬、光滑、平坦的障碍物时, 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内容跟原声一样, 但音量较弱, 时间稍微靠后的“回声”。这就是回声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弄清楚回声产生的过程和原因, 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 该环节采取朗读感悟文本相关句子, 看视频动画, 往水中抛石块, 拍乒乓球, 向手掌吹气的方法, 形象直观地模拟出整个回声产生的过程, 将空洞抽象的深奥原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 让学生真正理解回声产生的原理。

四、拓展延伸, 总结升华

1.拓展延伸。 (1) 启发思考。同学们还知道关于回声的其他知识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 (2) 教师介绍。课件展示 (1) :当回声返回的速度慢于0.1秒时, 我可以听到回声。而当回声返回的速度快于0.1秒时, 我们就无法直接听到回声了。因为此时回声和原声融为一体, 使原声听起来更加响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狭小的房间里说话会觉得特别响亮的缘故。课件展示 (2)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 冰山距离, 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2.升华情感。同学们, 我们现在都已经可以利用回声来做事情了, 真了不起呀!可古时候的人们能这样做吗? (1) 课件出示并朗读: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1) 启发思考。读了这些词语, 你们有什么感受? (2) 教师引导。是呀, 这一个个神话故事都寄托着我们人类的祖先无比美好的愿望, 只可惜当时这些愿望都没能变成现实。 (2) 课件出示并朗读: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 (1) 启发思考。读了这些词语, 你们又有什么感受? (2) 教师引导。而今, 这些美好的梦想早已变成了现实。这一个个科技成果, 一项项伟大发明, 充分印证着人类不畏艰难, 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奥秘, 攀登技术高峰的决心与足迹。正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的艰苦探索, 才有了今天这科技发达、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新世界。

3.总结抒情。学了这篇课文, 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

4.归纳总结。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 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精彩与便捷。因此, 我们要用科学武装头脑, 从小做一个爱科学, 学科学的孩子, 长大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技产品, 更好地服务生活, 造福人类。

5.布置作业。搜集、整理更多关于回声的知识, 介绍给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教育主题班会的教案下一篇:陕西清明节旅游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