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治理工作方案

2024-08-15

河长制治理工作方案(共6篇)

篇1:河长制治理工作方案

为全面深化我街道河长制工作,根据省、市、区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治水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就是金银”之路,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全面深化落实河长制,构建党政同责、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统筹有力、水岸同治、监管严格的治水机制;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主要任务,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各类水体水质、维护水体健康安全、实现水体功能永续利用,为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滨水品质新江北,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保障。

二、目标任务

20xx年7月底前,建立健全街道、社区两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长全覆盖。

20xx年底,按照《江北区剿灭劣Ⅴ类水体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行动方案》要求,xx辖区水体全面消除劣Ⅴ类水。

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要求,街道力争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全面完成辖区内街道级河道管理范围划界;实现社区级及以上河道基本无违法建筑物。保持河流等各类水域水体洁净,实现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

1“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制定并实施已建污水管网检查及维修行动计划。打通断头管,纠正管网错接、雨污混接等问题。加快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强化老旧城区污水截流、纳管;提高管网建设效率,加强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责任科室:城建科;配合单位:各社区)

2“十小”行业污染治理。大力开展沿街商铺等“十小”行业和农贸市场整治工作,做好情况排摸和整改方案制定,通过规范一批、整治一批、调整一批的模式,推进十小行业整治。(责任科室:经济科、三中队;配合单位:各社区)

3.排污口整治。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依法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协调区综合执法局对无纳管条或两年内不拆迁的沿河区块,开展沿河排水管排摸定性及截污工作。(责任科室:城建科;配合单位:各社区)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

1.强化水环境目标。按照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到20xx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责任科室:城建科;配合单位:各社区)

2.提升河道综合治理。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河道堤防提标加固,推进河道综合治理。按照宜绿则绿原则,开展道路两侧河道绿化彩化工作,提升河岸景观,确保河道沿岸环境的整体性和美观性。(责任科室:城建科;配合单位:各社区)

3.巩固“清三河”成效。强化“清三河”长效机制的执行力度,严防垃圾河、黑河、臭河反弹。全面实施“剿灭劣Ⅴ类水行动”,不断加强河道周边保洁工作,健全河湖保洁长效机制,保持河湖塘等各类水体洁净。(责任科室:城建科;配合单位:各社区)

三、组织形式和工作职责

(一)街道、社区级河长

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本地区总河长,负责本行政区域河长制工作。街道、社区内所有河流分级分段设立河长。蔡江河(劣Ⅴ类所在断面河道)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河长。社区级河长延伸到沟、渠、塘等小微水体。河长名单变动后应及时报送上一级河长制办公室。

(二)街道河长制办公室

街道河长制办公室与街道“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室主任由街道“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任兼任。

(三)河长制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职责

街道河长制办公室:统筹协调全街道治水工作。负责街道级河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制定河长制工作有关制度,监督河长制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开展河长制考核。河长制办公室实行集中办公,定期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党政办:负责加强河长制宣传,营造全社会全民治水、爱水、护水的氛围,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

经济科:开展“十小”行业雨污专项整治;负责做好沿河违规排放小餐饮、小作坊的清理整顿工作,做好业态提升。

城建科:负责雨污管网等设施建设;与上级部门协调城区内河建设、河道整治。

综合治理科:负责处理涉水突发事xxx工作,确保矛盾得到及时化解。

执法三中队:负责对沿街店铺雨污混接和向雨水口倾倒垃圾、废水等行为的查处;负责对涉河违法建筑、乱倒垃圾、建筑废弃物等行为的`查处。

xx派出所:负责指导加强涉河涉水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推行“河道警长”制度,指导、协调涉水警务管理。

四、工作机制

(一)健全完善集中统一的协调机制。街道参照区级河长制办公室设置相应的河长制办公室。河长制办公室应集中办公,强化统筹协调,切实形成综合治水格局。各科室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河长制实施工作。

(二)健全完善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根据街道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治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任务清单、进度清单、时限清单、责任单位清单和责任人清单。对各河突出重点,细化任务,实行“一河一策”,加强头治理、系统治理、生态治理,提高河湖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健全完善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街道人大政协要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民主监督、专题审议、专题协商,助推河长制落实。要组织相关科室定期开展责任落实、任务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重大涉河项目专项稽查,对督察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督办、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验收反馈。充分运用河长制监管信息平台,推进河务监管网格化。运用明查暗访、“河长微信群”,鼓励“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河小二”等社会和民间力量参与,借助第三方监测等方式,对治水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四)健全完善共建共享的宣传推进机制。加强河长制的舆论宣传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构建起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宣传推进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对河长制的知晓率,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治水。建立河长评优机制,树立工作典型,交流治水经验,进一步引导基层河长履好职、尽好责。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站和微信、微博等载体,广泛宣传河长制工作,营造浓厚的河长制工作宣传氛围。充分依托工青妇和民间组织,组建河长制工作宣传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做好结合,搭建创建平台,把河长制工作与生态明示范区创建等紧密结合起,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造身边的环境。以居民公约、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形式,加强道德规范和制度约束,引导广大群众形成亲水、爱水、惜水、护水的高度自觉。

(五)健全完善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河长制办公室要会同相关科室科学统筹、协调部署,对涉水重要事联合开展综合执法或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执法中队要坚持执法主体不变、执法权能不变、执法体系不变的原则,加强河流日常动态监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

(六)健全完善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制定河长履职考核办法,对社区级河长开展工作考评,考核结果作为社区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对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涉水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河长责任。

篇2:河长制治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陇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陇南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通知(陇办〔2017〕42号)的精神,进一步强化对全县河流、沟溪、湖泊的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构建我县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绿水青山生态康县,决定全面推行河长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等部署和市委“433”发展战略,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河湖治理开发与管理

2钱河、窑坪河、解板河(店子河)、三河河、阳坝河、王坝河、三官河、太平河、麻柳河、清河(简称“一江十四河”)设立县级河长,分别由县级负责同志担任。

跨县区、乡镇的河段按属地原则由河湖所地在负责同志担任本辖区范围内河流河长,次要河流由乡镇负责同志担任河长;流域面积较小、流程较短的河流(支流、沟道)由村党支部、行政村(居委会)负责同志任河长,选聘责任心强、热爱社会事业的村民担任河道巡查员、保洁员。

县级负责同志担任河长的主要河流(湖泊)名录由水务局、环保局研究提出,报县委、政府批准。乡镇、行政村负责同志担任河长目录由乡镇党委政府确定,报县水务局、环保局备案。河长实行动态管理,遇人事变动,由继任者担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与县河长制办公室的沟通衔接,进一步细化河湖、沟道名录,明确河长人员,由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批下发。

积极探索分片打捆设置河长,实施片区网格化管理。积极创新“河长制+”河湖管理保护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的河湖管理体制和保护机制。

(四)河长职责

1、县级河长职责

总河长负责领导全县河长制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

县级河长全面负责“一江十四河”的管理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采砂取土、水域岸线管理等,牵头清理整治侵占河道、非法采砂、超标排污等突出问题,监督指导并协调解决流域、片区重点难点问题,明晰跨行政区域河道的管理责任,协调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督导下级河长和包抓部门履行职责。

2、乡(镇)级河长职责

落实河道管理的主体责任,对县级河长负责。负责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排放、处理的监管工作,负责防汛工作,建立日常巡查、监管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制止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乱修乱建、乱堆乱倒、乱排乱取、乱采乱挖、围垦河道、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重大事项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举报,主动配合执法。加强领导村级河长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按要求制定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引导村民(居民)自觉维护河道整洁。

3、村级河长职责

落实河道管理的直接责任,对乡级河长负责。负责本村范围内河道、沟道、涉河设施的日常管护、巡查、监管和环境卫生的保洁,负责防汛工作,保持行洪畅通,保障不被侵占。负责信息报送。确定河道、沟道保洁员。及时制止河道管理范围内乱修乱建、乱堆乱倒、乱排乱取、乱采乱挖、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重大事项向上级河长、有关职能部门及时举报。

全面负责相应河湖的管理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河湖采砂等,牵头

6核工作;对污水处理厂(设施)出水水质、水量进行监督;负责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考核。

县水务局:负责开展水资源管理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水域岸线登记及管理、河道划界确权、河道采砂管理、堤防工程管理与养护、河道水工程建设等,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县农牧局:负责对农业面源污染、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牧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指导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对堤路结合交通主干线河道岸线整治保护,禁止随意向路边河道倾倒弃石弃土。

县卫计局:负责指导和监督饮用水卫生监测、农村卫生改厕和医疗处置等工作。

县林业局:负责引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及相关植被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推进河道沿岸绿化和湿地修复工作。

县法制局:负责对县政府制定出台的涉及河长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县教育局:负责对中小学师生进行热爱环境卫生、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的知识的普及推广和宣传教育。

县文体局:负责做好推行河长制和河道管护等方面典型经验的造树、培育推广。

县旅游局:负责监督景区、农家乐经营户做好水资源保护和河道水域清洁工作。

县工商局:负责监督、规范涉水企业、商户无证无照经营行为。

县水保局:负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共同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实。

(六)河长制办公室设置

成立县河长制办公室,县办公室设置在康县水务局,行政机构,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县长兼任,第一副主任由水务局局长兼任,设置行政编制正科级专职副主任一名。办公室事业编制人员五至七名,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编办在水务局超编人员中调剂。

乡镇河长制办公室设在乡(镇)政府,机构建制、人员编制由编办按相关规定和程序,结合我县实际确定。

村级河长制办公室设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人员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有责任心的村民代表组成。

河长制办公室职责:保障河长制的推进和落实,承担河长交办的日常工作,指导健全完善河湖管理保护地方法规规章、规程规范、规划方案并监督实施;协调部门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考核指标,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

县、乡(镇)、村(社)三级河长制办公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主要任务

(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

10进农田轮作轮休、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河还湖还湿,恢复河湖水系自然功能;加强水生生物资源报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加快生态水利建设,促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大河流源头区、水源涵养区保护力度,对饮用水水源地等重要保护区实行更严格的管理保护;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河湖生态环境。

牵头单位:水务局;配合单位:环保局、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农牧局、林业局、交通局、旅游局、水保局。

(六)加强行政执法。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加大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建设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加强河湖水域环境动态监管力度;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严厉打击涉河涉湖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倾倒垃圾粪便、设障、养殖、采砂、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活动。

牵头单位:水务局;配合单位:国土局、公安局、环保局、执法局、财政局、农牧局。

(七)优化河库水量调度。严格制度和规划约束,科学制定水库、水电站调度方案,加强对水库、水电站的防汛监管,优化河湖水量及水库调度管理运行,保持平稳泄流,保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严禁无序截流取水,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牵头单位:水务局;配合单位:国土局、发改局、环保局、财政局。

(八)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按照河道管理层级,进一步明确河道采砂管理权责,全面规范采砂行为,维护河势稳定,增大水域面积,保障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科学制定河道采砂规划,确定禁采区、可采区、保留区和禁采期、可采期,全面禁止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生态功能区采砂;贯彻落实河道采砂许可制度,推进砂石资源有序开采,完善日常执法巡查制度,禁止超时超量超范围采砂;及时监督清理河道砂石、废弃堆体,覆平坑穴,平整河道,恢复河道原貌。

牵头单位:水务局;配合单位:国土局、发改局、环保局、公安局、交通局。

(九)综合整治河道环境卫生。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全城环境绿、美、净要求,遵循“属地管理,分段治理”的原则,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以乱排生活污水、乱倒生活垃圾为重点,通过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加强管护等措施,综合整治河道环境卫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城区河段分段包干责任制,大力开展以河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使河道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牵头单位:各乡(镇);配合单位:各有关部门、各村。

314附件1

康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

长:李廷俊

县委书记

副组长:文元旦

陈宇星

王卫平

成员:高

李应章

苟长途

景小军

王树学

沈小煊

张贤清

梁佐慧

左生禄

陈树辉

罗尚玉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县委常委 县政府副县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政府督学、财政局局长

县委办主任 县政府办主任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县委政府督考办主任(局长)县水务局局长

县人社局局长

县编委办主任 县委农办主任

县发改局局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住建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县审计局局长

胡志文

县工信局局长

黄康斌

县交通局局长

冯东升

县环保局局长

张成明

县农牧局局长

左永国

县卫计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吴怀勤

县文体局局长

王正杰

县安监局局长

李国荣

县工商局局长

王俊强

县执法局局长

董生平

县水保局局长

王维成县旅游局局长

县法制局局长

篇3:“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我市现有省骨干河道11条, 分别为流域性骨干河道长江, 区域性骨干河道季黄河、夏仕港, 重要跨县河道靖泰界河, 重要县域河道夹港、上六圩港、下六圩港、十圩港、罗家桥港、安宁港及横港。

我市东南西三面环江, 境内长江岸线长52.3km;闸外江港堤防长95.69km, 其中主江堤50.653km, 港堤45.037km。沿江共建有通江涵、闸、站140座, 其中节制闸34座, 套闸2座, 涵洞91座;穿江、港堤排涝站13座。我市境内港道密布, 沟河纵横, 现有港道95条, 多为南北走向, 沟通长江。其中夏仕港为通南地区引排河道之一, 长13km, 沿线建有涵洞49座, 水闸3座, 提排泵站9座;夹港、上六圩港、下六圩港、十圩港、罗家桥港、安宁港及横港组成全市“六竖一横”骨干水系, 总长123km。其中夹港长14km, 涵洞60座, 排涝泵站3座;上六圩港长16km, 涵洞59座, 水闸1座, 提排泵站24座;下六圩港长17km, 涵洞92座, 水闸3座, 提排泵站69座;十圩港长22km, 涵洞54座, 提排泵站17座;罗家桥港长18km, 涵洞25座, 提排泵站5座;安宁港长10km, 涵洞13座, 提排泵站2座;横港长26km, 涵洞2座, 水闸10座, 提水泵站9座;季黄河长15.2km;靖泰界河长53.4km, 涵洞41座, 水闸9座, 提排泵站11座。

2 推行“河长制”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强化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

去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市政府出台了《靖江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方案》, 加强河道管理“河长制”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全市范围内河道“河长制”管理机构, 全面落实全市范围内河道“河长”。今年由于人员调整变动频繁, 及时对11条省骨干河道河长进行了调整。“河长制”实行分级管理、一河一长的工作机制。建立了市“河长制”办公室, 落实了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 制定了河长工作职责、“河长制”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今年以来, 扎实开展11条省骨干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并全面推进面上二级河道的管理。

2.2 不断完善河道管护机制

一是,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办法。出台《靖江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 制订《靖江市河道管理“河长制”实施意见》和农村环境“四位一体”综合管护办法, 明确了管理目标、管理标准、职责分工和考核要求, 使河道管护做到有章可循。修订完善河道保洁、工程管理等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并便于操作。二是, 基本建立全市河道管护网络。明确市堤防管理所、市江河堤闸管理处为流域性河道长江的管护单位, 市河道管理处为一、二级河道的管护单位。市河道管理处通过签订管护责任状、协议书等方式, 明确管护责任主体, 委托10个乡镇水利管理站对全市一、二级河道进行管护。全市共落实骨干河道管理人员42人、堤防、河道保洁人员61人, 巡逻艇1艘, 保洁船8艘。三是, 落实配套保障资金。2014年, 我市共落实省骨干河道和一、二级河道长效管理资金228万元, 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及省骨干河道管护经费386.9万元。四是, 全面完成“一河一档”工作。截止2014年11月底, 已按照考核内容完成11条省骨干河道“一河一档”的编制工作。河道管理处和堤防管理所等管护单位, 结合工作实际和管护归档需求, 加强巡查日记等台账资料的归档管理, 管护资料日趋完备。

2.3 明确河道管护标准, 坚持“五无”管理

河道管护必须做到河面无漂浮物, 无阻水障碍物;河坡石驳挡土墙无杂草, 无垃圾;河道管理范围内无耕翻种植, 无违章搭建, 无乱堆乱放, 无乱倒乱扔, 栏杆无藤蔓牵游;河道内无未达标的污水、废水排放;河道出水口流水畅通;河道工程设施 (如栏杆、挡土墙、台阶、宣传牌等) 无损坏, 启闭机械运转正常等。

2.4 不断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我市实行市镇村三级考核机制, 市对镇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通知督查和明查暗访, 随机抽查和杀回马枪式复核相结合。市水利局定期对各相关管理单位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市河道管理处和堤防管理所等单位积极推进“日巡、月评、季考”的监督考核机制, 将考核结果与管护报酬挂钩, 对考核不符合要求的保洁员实行末位淘汰制, 不能胜任的坚决予以辞退, 有力的促进了河道长效管理工作。

3“河长制”管理实施的效果

3.1 长江堤防管理力度加大

2014年共制止、拆除违章搭建26起, 清除江堤堆放物8处, 开展重载车辆上堤行驶整治52次, 实施24家单位擅自占用江堤防汛通道整治, 清除耕翻种植220亩, 清理内坡杂树杂草166亩, 清除坟包、坟头227个, 蓄意破坏江堤林木、乱搭乱建等违章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大力开展白蚁防治工作, 对我市33.4km白蚁危害段全面治理, 重点治理段3260米, 共清杂110556平方米, 设置引诱坑18667个, 引诱桩1352处, 埋设灭蚁药20000包, 查找到地面指示物地碳棒12处, 挖除成年蚁巢5处, 实施上九圩港至合兴港段1280米的堤防灌浆, 灌浆累计进尺3584米孔, 解决白蚁危害、堤防窨潮渗漏等隐患。

3.2 河道管理有效加强

全面推行“河长制”, 在省骨干河道管理的基础上, 全面推进面上二级河道的管理。建立农村河道“四位一体”综合管护和“河长制”互补机制, 全市河道实现“无盲点、全覆盖、精细化”管理。重点加大了秸秆禁烧期间河道巡查力度, 及时处置村民随意向河道抛投秸秆情况。清除城区河道生活及建筑垃圾650吨、杂草1500吨, 打捞漂浮物2400吨, 清理出水口28个, 查处违章违规行为14起、损坏河道公共设施8起, 制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开乱挖10起。

3.3 依法治水工作扎实推进

依法查处水事案件11起, 确保了水事秩序稳定。严厉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为, 组织开展打击行动65次, 拆除非法采砂船的采砂设施5条, 抓获不按规定停靠的采砂船只5条, 处理4条非法采砂船只, 有效遏制了长江非法采砂势头。

3.4 水资源管理严格有效

加强水资源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紧扣三条红线, 创新举措, 节水管理取得新突破, 饮用水源地顺利达标, 水生态建设稳步前进, 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3.5 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全年组织检查活动29次, 整改安全隐患22处, 组织35人次参加各类安全生产培训, 职工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3.6 涉水建设项目监管不断强化

今年以来对靖江市上五圩港务、新天地港务、靖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沿江企业涉水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 对闸站、护坡、堤防连接及补偿工程等水利专项进行重点检查, 确保工程严格按水利批复要求建设。组织沿江企业涉水工程专项验收工作, 目前江苏华澄重工有限公司已具备验收条件, 正在进行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7 水情调度卓有成效

重点围绕防汛防旱、“四城同创”加强引排水工作, 全年沿江各闸共引水5.72亿立方米, 排水14.98亿立方米;十圩闸全年排污3.5亿立方米;下六圩泵站提水0.71亿立方米;城区泵站调水冲污0.63亿立方米, 确保全市骨干河道和重点区域河道水质稳定。

3.8 水质监测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河道管理工作需要, 水质监测工作成为一项基础工作, 委托泰州市水文局对本辖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河段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定期发布河道水质监测报告, 为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4 今后的工作思路

按照全省水利工作会议要求, 进一步加快建立省骨干河道管理“河长制”, 持续深化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我市将紧扣省骨干河道“河长制”管理目标, 按照省厅市局统一部署, 以夯实基础、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资源保护为抓手, 力争在河道基础工作上有新进展, 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上有新突破, 在加强河道长效管理上有新成效。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 全面推进河道管理“河长制”

河道管理“河长制”是河道管理重要机制, 我市将充分发挥这一管理机制的作用, 推进全市河道长效管理。一要, 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督促各镇 (办事处) 抓紧建立二、三级河道管理“河长制”办公室, 逐条逐段落实河道“河长”, 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二要, 加强河道管理基础工作。认真履职, 在水利普查的基础上, 开展区域内骨干河道、二、三级河道基本情况调查, 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提出建议, 为“河长”开展工作提供支撑。三要, 抓好河道管理考核工作。加强骨干河道考核组织管理, 严格考核标准, 通过考核评估和措施跟进, 不断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四要, 加强职工培训。制定技术人员职工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落实实施。

4.2 加强河道资源管理保护

根据“先规划保护、后开发利用”原则, 针对不同河道的功能定位, 编制重点河道的保护规划。建立骨干河道巡查制度, 积极推行政府主导, 水利部门牵头, 公安、海事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 依法制止和打击侵占河道水域、岸线资源、非法采砂取土等行为。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做好涉河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工作。加大管护经费投入, 加强工程维修养护, 开展河道空间和河势监测, 促进河道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4.3 加大经费投入, 落实经费保障

切实落实公共财政对河道管护的投入, 建立长效、稳定的河道管理投入机制。及时上报年度经费预算, 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计划执行, 专款专用。

4.4 加强制度建设, 提升河道管护标准

加强和完善河道管理单位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覆盖河道管理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 强化河道管护监督控制, 提升河道管护标准, 确保河道工程安全。

4.5 完善河道蓝线管理, 明确河道管护范围和管护标准, 确保水面积率

篇4:河长制:水污染治理的灵丹妙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河长,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促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工作。

目前国内关于河流污染防治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不少,比如环境保护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专门法律《水法》和水污染防治专门法律《水污染防治法》。

上述几部法律都明确规定了环保、水利、建设等政府相关部门在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上的职责,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这从一些河流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便可看出。

目前,国内很多河流仍然是“九龙治水”的局面,“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尴尬现象还存在。

而《意见》的出台就是破解这一困局,通过体制创新解决这一问题。

无锡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河流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甚至断流、消失。

其中较为严重的当属2007年的太湖水危机。

那次危机引起了省市两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解决问题,江苏省要求流域内的各城市协调合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河长制”由此而生。

无锡作为当年太湖水危机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城市,其推行的河长制实现了部门联动,充分发挥了地方党委政府治水的积极性。同时,无锡还配套出台了《无锡市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工作问责办法》,对治污不力者严厉问责。

这一铁腕制度效果显著。2011年,无锡12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2年,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仍为100%。

此后,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个省(直辖市)开始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推行河长制,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在辖区内的部分市、县流域水系尝试推行河长制。

而此次《意见》的出台,是中央在地方已有实践的基础上,从全局角度统筹考量,希望将河长制这一治理水污染相对有效的制度设计在全国推广,因此,《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河长制的责任主体非常清晰,就是地方政府的主要党政领导。单这一点就抓住了关键,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政治运行格局,通过权威领导的协调、督促和问责,有利于形成合力,解决当下突出的水污染问题。

也有人会问,河长如果不认真履职,谁来监督河长、如何监督河长呢?这一点中央也有考量。

中央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时制定了自然资源资产负载表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还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针对的都是地方党政一把手,这就使得河长制的设计与其他制度设计能相互匹配。

如果出现问题,国家监控站点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环境监测数据会说真话,公众通过举报投诉会说真话,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和地方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运行也会说真话。

加上上述提到的一系列制度设计给地方党政一把手带来的巨大压力,高压之下必然产生长期的治河动力,“河长制”变成“河长治”也就自然能够成为现实。

不过,河长制的推行还涉及到另外一个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水污染治理过程的公开透明?这就需要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尤其是监测数据的实时公布和共享,既是开展治污工作的基础又是公民知情权的保障。

因此,我们建议,各流域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让流域的各段河长在治河方面实行联防联控,形成治污合力。

公众监督与司法监督

在河长制的推行过程中,公众参与也尤为重要,这方面要着眼于从制度设计层面,让普通民众有更多长效、固定的参与渠道,使之成为制度的受益者、参与者、监督者。

与此同时,政策制定者也可参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经验,探索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授权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通过司法监督来促进地方河长制的责任落实。

除督促河长积极作为外,实现流域的科学、有效管理也是河长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如果流域内不能实现统一和协调的管理,将会给各区域的河长治河带来阻力。

因此,针对省域内的跨市域河流,可设立统一的大河长;针对跨省域的河流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可建立跨省流域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协调办事机构。通过生态补偿和流域协商通报、合作应急等机制,保证河长制在不同区域得到协调实施。

当然,河长制的实施也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地方主管的调动频繁,一般两到三年就换了领导班子,而水污染的治理在两三年内很难有大的成效,那治污不力的责任到底由谁来负责?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下一步,主管部门可按照《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规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使这套制度设计能与目前已存的各种环境治理制度相衔接,确保河长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前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后者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

篇5:乡镇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六页)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省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及《xx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统一管理标准、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在全乡全面推行“河长制”。辖区各水环境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河道两侧无入河的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排污口。辖区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河面基本无漂浮物,河岸无生活及建筑垃圾,无直排入河道厕所架设。河道两侧800米范围内无畜禽养殖企业,范围外的畜禽养殖企业规范整治,河道两侧茶园等餐饮业做到规范化整治,无生活污水及垃圾排入河道。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法治河管河,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保护优先,科学开发,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明确各河长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乡与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

三、工作目标

20xx年x月中旬,出台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20xx年xx月底前,成立本级河长制办公机构,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20xx年xx月底前,制定出台各项配套制度。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自然河系与行政区域,对农村河道以及重要水库、湖泊(淖)等纳入河长制范围,全面建立覆盖全乡河流、重要水库、湖泊的乡村两级河长制。

乡设立总河长,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分级分段设立河长。总河长由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乡设立河警长,河警长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

根据水库情况设置村级河长,落实农村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二)河长职责

1、总河长职责

总河长对全乡河湖(含水库)管理保护负总责。重点对全乡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防洪保安、执法监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河湖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2、河长职责

村级河长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段的管理保护,重点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行为进行监督整治。村级不设置河长的,可结合河道情况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设置或聘用河湖协管员、保洁员、监督员、河道巡查员或专管员等,巡查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河道水质变化、清理河道障碍物、垃圾等、规劝戏水人员、发现破坏河道安全的行为等,做好巡查记录。

水库、湖泊(淖)作为河流的重要节点由所在河流分管河长负责。

3、河警长职责

充分做好河长的参谋助手,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整合协调各警种资源,指导责任河段内涉水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4、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河长制办公室是河长制的具体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河湖管理防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及河长交办事项的分办、督办、查办。具体负责协调推进、上下联动、督导落实本级河长确定的具体事项,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等。

河长制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以负责上下级河长之间、本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及做好具体事项的督办为主,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抓好宣传报道、配合开展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各河道所在村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本辖区的河道河段全程踏勘,摸清辖区内各河道河段环境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按期推进实施。同时,要加强与河长之间的沟通、支持和配合,切实把每条河流河段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乡河长办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力度,规范管理。

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明实情、出实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增强实效,在“查、处、究”上狠下功夫,巩固河道整治成果,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深入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大意义。要向社会公开曝光一些偷排、漏排污水和不配合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等现象,报道保护环境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先进事迹和个人,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参与支持河道整治工作,增强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道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河长负辖区主要责任,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并纳入清洁家园工作考核。乡督查组将组织人员不定期、不定时对河道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河长要根据督查通报情况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检查结果将纳入乡、村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道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

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湖河长名单;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系会议等。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自上而下对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建立河湖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

(三)落实资金保障。

拓宽河湖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要求切实保障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对设置村级河长的安排适当的经费补助。

(四)严格考核问责。

定期对河长制工作落实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导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篇6:xx乡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xx省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xx市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以及《xx县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精神,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统一管理标准、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在全乡全面推行“河长制”。辖区各水环境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河道两侧无入河的企业排污口和生活排污口。辖区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河面基本无漂浮物,河岸无生活及建筑垃圾,无直排入河道厕所架设。河道两侧800米范围内无畜禽养殖企业,范围外的畜禽养殖企业规范整治,河道两侧茶园等餐饮业做到规范化整治,无生活污水及垃圾排入河道。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法治河管河,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保护优先,科学开发,促进河湖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坚持党政领导,推进社会共治。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党委、政府创新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明确各河长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细管理。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湖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乡与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

三、工作目标

20xx年x月中旬,出台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20xx年xx月底前,成立本级河长制办公机构,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向社会公布河长名单;20xx年xx月底前,制定出台各项配套制度。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自然河系与行政区域,对农村河道以及重要水库、湖泊(淖)等纳入河长制范围,全面建立覆盖全乡河流、重要水库、湖泊的乡村两级河长制。

乡设立总河长,对本行政区域内河湖分级分段设立河长。总河长由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乡设立河警长,河警长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担任。

根据水库情况设置村级河长,落实农村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二)河长职责

1、总河长职责

总河长对全乡河湖(含水库)管理保护负总责。重点对全乡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防洪保安、执法监管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河湖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2、河长职责

村级河长主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段的管理保护,重点对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行为进行监督整治。村级不设置河长的,可结合河道情况利用现有人力资源设置或聘用河湖协管员、保洁员、监督员、河道巡查员或专管员等,巡查的主要任务,是监测河道水质变化、清理河道障碍物、垃圾等、规劝戏水人员、发现破坏河道安全的行为等,做好巡查记录。

水库、湖泊(淖)作为河流的重要节点由所在河流分管河长负责。

3、河警长职责

充分做好河长的参谋助手,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整合协调各警种资源,指导责任河段内涉水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4、河长制办公室职责

河长制办公室是河长制的具体办事机构,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河湖管理防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规章制度,及河长交办事项的分办、督办、查办。具体负责协调推进、上下联动、督导落实本级河长确定的具体事项,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并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等。

河长制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以负责上下级河长之间、本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以及做好具体事项的督办为主,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抓好宣传报道、配合开展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任务分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河道所在村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本辖区的河道河段全程踏勘,摸清辖区内各河道河段环境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按期推进实施。同时,要加强与河长之间的沟通、支持和配合,切实把每条河流河段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乡河长办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及时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加大力度,规范管理。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明实情、出实招,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增强实效,在“查、处、究”上狠下功夫,巩固河道整治成果,确保“河长制”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深入宣传实施“河长制”的重大意义。要向社会公开曝光一些偷排、漏排污水和不配合河道环境整治工作等现象,报道保护环境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先进事迹和个人,使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并参与支持河道整治工作,增强群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道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河长负辖区主要责任,层层实行目标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并纳入清洁家园工作考核。乡督查组将组织人员不定期、不定时对河道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河长要根据督查通报情况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检查结果将纳入乡、村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重要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实现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道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湖河长名单;建立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系会议等。党委或政府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和问责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湖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全面建立河湖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

(三)落实资金保障。拓宽河湖管理保护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公共财政投入、社会融资、贴息贷款等多元投资格局,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按照要求切实保障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对设置村级河长的安排适当的经费补助。

(四)严格考核问责。定期对河长制工作落实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督导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挂牌督办。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河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或未完成工作目标而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安全周边形势下一篇:《道间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