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2024-08-09

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通用9篇)

篇1: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当今的幼儿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幼儿园园内的封闭资源,教育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为幼儿提供更广阔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幼儿园致力于探索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从改变家长教育理念入手,指导家长为幼儿学习营造科学、优良的物质环境,增加亲子互动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借助社区及周边环境,为孩子创建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学习能力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家庭教育;学习环境

当今教育要为幼儿提供更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和幼儿园、教师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实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又可以服务于家庭教育,将幼儿和家长一起作为服务和教育的对象,为家庭教育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为了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自理能力、家庭成员对幼儿学习的影响,幼儿园可以对幼儿主要教育者的学历以及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对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和服务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调研。

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很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为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空间,给孩子添置书籍、活动工具;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则很重视与孩子的亲子交流,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绘画、玩乐,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的家长则较为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给孩子上兴趣班、买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但却没有时间花在和孩子的互动上;还有一些家长甚至很少花时间、精力在孩子身上,任其发展,更少有互动。

由此可见,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是如何创设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采取的方式、策略也缺乏科学性。

为此,幼儿园开始了借助幼儿园和家长资源,科学引导家庭教育的研究。

家长助教——将家长真正作为教育资源纳入课堂,让家长领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比如大班半日开放活动时邀请一位担任机修工的家长,家长就带来了一些检修机器的工具,逐一地为孩子们介绍这些工具的名字、作用,还和孩子们一起敲敲打打,简单的体验让孩子们认识木工的工作,体验自己动手创造的快乐。家长走进幼儿园,用他们的经历和经验同幼儿交流,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让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的引导者。

亲子课堂——换位思考,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小班的半日开放活动开展《水果拼盘》的亲子活动。

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初期,家长的困扰比较多:“孩子太小,他可以吗?”“我们是不是得教?”教师前期就和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水果,然后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去寻找材料,选择材料,设计花样,共同制作。一系列的活动下来,家长们和孩子一起练习,一起学习。不仅调动了孩子的活动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家长的教育作用。

家长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教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用他们的方式来参加孩子的学习活动,这样的互动关系,又让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

亲子阅读林——引导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精心选择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书,里面有孩子们看得懂的插图,附有一些简单的文字。孩子和爸爸媽妈坐在一起,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了一种互动的阅读关系。

此外,在有空闲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家长可以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孩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发现,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随机地提些小问题会是不错的方法。

另外,不要只让孩子“单调地阅读”,尝试换一种方式——表演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寻找阅读的快乐。

亲子游活动——打破传统的教师带领、导游解说、亲子玩乐的方式,以孩子和家长为活动主体。教师不再是带领者,而转向策划者的角色:确定活动主题、目标、方案,而活动内容则放手让家长和孩子、家长和家长去组织。

通过家庭联盟的方式,让孩子通过和孩子的交往、和父母的交往、和其他家长的交往互动中,“学交往,学认知,学生活”。家长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意识到孩子在这种多向的互动交往活动中接受到的信息更多,兴趣也更浓厚,学习到的也更多。

在这种开放、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孩子们有了一个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环境,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关注到怎样的环境更适合孩子,怎样的方式更利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家长由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自觉地去实践,开始学会真正关注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充分发展的机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获得知识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徐艳.依托社区开展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徐艳.依托社区开展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蒋林.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M].辽海出版社,.

篇2: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浅谈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来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个人能力,体会合作、分享快乐,不仅促进了幼儿对社会经验的了解,并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而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幼儿创设、提供一个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就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环境是指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一种隐蔽的潜能,可以通过幼儿活动这一中介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创设一个能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环境至关重要。教师从强调儿童是游戏的主人的观点出发,应和儿童共同成为游戏的创设者。角色游戏是一种幼儿自主创造性活动,其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促进更具潜力,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对于如何创设中班角色游戏的环境有一点心得:

一.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让幼儿玩得轻松自由。

为了能使幼儿更多地体验到愉快感和成功感,我们必须为幼儿提供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即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它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只有儿童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幼儿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时的示意等,都让幼儿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产生自信,更加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游戏之中。

二.美观舒适的区角布置引导孩子自由探索。

开放的环境布置有利于孩子在随手可得中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舒适而美观的环境布置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秩序感,更有利于孩子初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创设游戏环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及锻炼了孩子哪一方面的能力。如我所创设的娃娃家的门,幼儿通过钻爬可以随意进出;在起着隔断作用的同时又锻炼了孩子的钻爬能力,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三.创设不同年龄特点的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环境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幼教工作者要不断从观念到行为上进行着调整与变化,力求让环境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功能,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否则,幼儿只能被动的适应。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不同年龄特点的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如《娃娃家》,小班幼儿由于刚上幼儿园,对家始终存在着亲切感,所以我们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的环境,就是一个婴孩的世界,让孩子在家中感到安全、自由、有玩伴、有最自然的游戏,“家中”的一些物品(例如照片、用具、玩具)可让儿童自己带来,儿童的稚嫩的绘画、手工作品也不要小视,它们是家中体现小主人特征与表现力的宝贵装饰品;中班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整个过程,包括布置什么,怎样布置,该否调整等,学习自己动手实现对环境的需求与愿望,教师给以最大指导、帮助;大班让幼儿自我设计、自我动手、自我决策、自主管理环境创设的方方面面,环境的内容、形式、材料的功能、类型、通过儿童自己协商、讨论、动手实现,教师予以热情地支持,与孩子合作共创。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我们由过去的权威型转变到游戏中的介入,常常以观察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变过去的包办代替到以幼儿为主体,即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游戏主题、分配好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制订游戏规则、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的介入要把握好度,不能干涉太多,也不能不干涉,要主动关心、照顾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与幼儿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他们克服游戏中困难,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满足幼儿的情绪、情感需要,尊重幼儿,从而感受游戏中的快乐。二是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而是与幼儿一起思考、合作。三是在分析游戏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观点,并提出例证,把游戏引入深入。教师的介入是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因素,不是干扰,而是为幼儿提供条件,让幼儿自己亲自去实践、亲自去探索。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让幼儿扮演好想象的角色;满足幼儿想象的以物代物;坚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大胆的与同伴交往。使孩子们在游戏中社会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五.环境创设的材料的选择应从幼儿生活出发

创设环境材料的选择上不能盲目地追求那些精美的、逼真的操作材料,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只要建立“玩”的关系,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手中的玩具,则处处都是可以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如:片状的废旧广告纸、纸板、布、塑料薄膜等;块状的泡沫、积木等;点状的珠子、扣子,乃至开心果壳;纸板箱、瓶子、罐子、盒子等;线状的毛线、麻绳、丝带、塑料软管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可以丰富各个角色游戏的活动内容,同时也是幼儿平时都能接触到的,比较有生活经验的物品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不仅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经济,不必花很多的钱。同时与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作教玩具相比,更加省时省力,不易被破坏和损耗,也不怕被破坏和损耗。

篇3: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活动中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是当前幼儿自主学习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 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跟随教师的节奏, 参与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 为幼儿创设更加自由、 自主的学习环境, 是幼儿获得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科学活动中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中, 科学活动的开展是其整个幼儿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科学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所开设的一门课程, 在具体的幼儿教育中承担着较为重要的教育任务。

众所周知, 幼儿的可塑性极强, 在初级阶段的幼儿教育中, 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中, 独立自由的选择, 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而幼儿的自主学习具体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按照自己的想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以及适合自己的水平和行为方式的活动, 独立的接触信息, 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 使其身心得到发展。在幼儿教育中, 为了使幼儿获得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 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自主的选择, 运用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 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 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而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科学活动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幼儿科学学习的关键就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使其体验探究的过程, 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中, 创设幼儿的自主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 科学活动是一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为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环境是比较自由、宽松的一种学习氛围, 只有在不断的活动中才能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教师只有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 利用大量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身边的事物, 才能有效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

其次, 科学活动本身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科学活动的课程中涉及了大量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可以激发幼儿的自我探索欲, 使其自主地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另外,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想要探索的欲望, 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动脑去探究问题。科学活动中的内容可以汲取每一个幼儿身上探索的可能性, 帮助每一个幼儿获得不同的发展, 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科学活动中如何创设幼儿自主学习环境

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对学习环境的创设, 促进幼儿的发展, 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科学活动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活动中创设幼儿的自主学习环境势在必行。结合新时期幼儿教育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 在科学活动中创设幼儿的自主学习环境,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 扩大科学活动内容的可选性

幼儿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也可以说, 兴趣是幼儿学习科学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周围的事物有着非常好奇的眼光, 总是精力充沛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幼儿的年龄及生理特征决定了其对事物的认识是极为感性的, 他们善于运用形象的思维去认识世界。因此, 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要创设幼儿自主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做到在日常的班级活动中走近每一个幼儿, 融入幼儿的活动圈子, 用心去倾听幼儿世界的声音, 获取幼儿世界中有价值的内容。让科学活动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可选性, 从而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 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上要求能在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例如, 父母带领孩子去海洋馆参观, 回到幼儿园后, 幼儿会对海洋馆中的各种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开展科学活动《海洋》, 基于幼儿对海洋馆的参观, 对海洋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此, 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幼儿也会具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通过探索海洋世界中的各种知识, 认识一些基本的海洋动物, 更重要的是在观察的过程中, 幼儿可以获得探索、合作的能力。类似这样的科学活动的内容很多, 有的可能是幼儿自身的生活体验, 有的可能是幼儿日常游戏的主要内容……这些活动的内容都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定的, 另外, 在这些活动中, 利用可选性的内容创设幼儿的自主学习环境, 其中有的内容是为了让幼儿产生好奇, 更好地融入社会而选择的, 有的是为了解决一些问题而选择的, 有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一定的游戏乐趣而选择的……所有的科学活动中主体内容的选择都能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

(二) 丰富科学活动使用材料的种类

幼儿接触的事物要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才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幼儿教育中, 提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 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多种感知方式, 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

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 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 为其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 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材料,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利用材料, 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例如, 在中班科学探索的活动中, 材料是纸条、纸杯、夹子、毛线以及吸管等, 这些材料的用途是用来进行连接活动的, 给幼儿提供无限的探索空间, 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些材料都可以通过自身进行连接, 也可以通过工具进行有效的连接, 幼儿可以思考同一种材料的不同连接方式。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由于不同幼儿的关注点不同, 获得的信息也就不一样, 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丰富的材料的使用, 使幼儿的学习具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不同的感受来自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提供丰富合理的操作材料, 使幼儿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 可以说为其创设了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三) 尊重幼儿对其发展进程的选择

幼儿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幼儿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选择也各不相同。与他人有不同的选择是幼儿发展中自主选择的权利。

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 幼儿会选择与自己水平和接受程度相一致的操作材料, 相应地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进程, 合理的适合幼儿自身发展的进程是创设自主学习环境的关键, 只有在合理的发展进程中, 才能优化自主学习环境, 使幼儿获得更加长久的自主学习环境。

在科学活动的探索教学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直径为10厘米的塑料管, 弯形的连接管, 还有生活中常见的笔、积木、玩具汽车等。幼儿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 不同孩子选择的材料是不一样的, 有的幼儿选择了难度较大的活动, 有的幼儿则选择了简单的活动, 在不同程度的活动中完成自己的探索。另外, 在中班科学活动中, 教师提供了筷子、勺子、呼啦圈、陀螺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让幼儿探索转动它们的方法。然而在具体的活动中, 有的幼儿选择了呼啦圈、勺子等, 很快使其转了起来, 而一些幼儿选择的物品就不容易转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 让幼儿在自己的选择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因为幼儿的每一次选择, 都能让他们自己在原来的认知基础上有一个全新的感受和认识。最后, 引导幼儿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交流, 让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与其他幼儿的想法及认识相磨合, 认识彼此之间的差异, 并接受这样的差异, 从而构建自己的认知方式。尊重幼儿对其自身发展进程的选择, 在具体的活动中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 为幼儿创设长久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 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在具体的幼儿教学中, 科学活动课程的开设能为幼儿创设较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通过扩大科学活动内容的可选性, 丰富科学活动使用材料的种类, 尊重幼儿对其发展进程的选择等三个方面, 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促使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文玉.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方式经验谈[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5, (5) :128-128.

[2]姚云芳.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J].小学科学:教师, 2012, (4) :159-159.

[3]梁运佳.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2, (7) :148-148.

[4]刘娟.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6) :263-264.

[5]王友艺.在环境创设中促进幼儿自主发展[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2, (8) :219.

篇4: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区域环境;幼儿主体;社会性体验

一、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1.刻板的活动规则,削弱了幼儿的活动热情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是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过程。当然,区域活动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教师应该灵活引导。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却刻板地规定了区域活动的原则,如在人数的确定上,很多教师直接规定幼儿数量,在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教师便强制性地引导幼儿参与其他活动区的游戏;在游戏的规则上,教师也会进行事先的引导和过程的监督,以保证区域活动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这些刻板的活动规则,削弱了幼儿的活动热情。区域环境不仅有装饰和营造氛围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建立游戏规则。有规则的环境远比有规则的语言和训导更有意义,而目前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就是要由语言规则向环境规则转变。

2.区域设置形式化,幼儿缺乏参与自主性

许多教师都已非常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他们也在努力地根据教室的布局,开辟幼儿园区域活动场所。但是,很多教师只注重区域环境创设的形式,弄成了“大花脸”,显得嘈杂喧嚣,内容却不够全面,位置长期不变,设置的区角偏向于某一个方面,却忽视了其他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同时,区域活动通常是根据教师的思想和意愿来设置的,没有全面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很多幼儿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甚至沦为一种形式,经常没有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在幼儿园教育的不断探索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区角设置,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但是通常一个教室设置5~6个活动区,那么活动区的选择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设置相似的活动区,这对于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上,注重成人的审美习惯,忽视区域环境的灵活性以及幼儿在环境中活动的便利性和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幼儿的积极性。

3.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不到位

新课程提出,幼儿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促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并不是幼儿的主体活动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思维进行指导,对活动的进展进行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充当区域活动纪律的维护者。教师要对区域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纪律进行调节和要求,对不遵守纪律的幼儿进行纪律约束。教师的另一个职责是矛盾的调节者,调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的矛盾,及时制止发生争吵和推搡的幼儿,阻止危险发生。这样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对幼儿的保护上,却忽视了对教育过程的引导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在区域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只是东走走西看看,未能够及时地关注到幼儿的活动,在指导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有些教师因为观察得不够深入,不知道幼儿想干什么,要干什么,便随意性地根据自己看到的片面性的情况进行指导,打断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挫伤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在活动中的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包括心理的健康成长。当前,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基本上都在围着孩子转,孩子接触的基本上是成人环境,再加上父母的宠爱,孩子会产生一些自傲、自私等不良的心理特征。同时,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父母基于幼儿的安全考虑,基本上剥夺了幼儿在离园和周末期间与同龄人共同嬉戏玩耍的时光,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选择游戏伙伴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自由地跟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碰撞,这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利心理环境。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成年人的引导,而且需要同伴交流的支撑。同伴环境是幼儿成长中的一种必须环境,在同伴交流中幼儿才能够学会分享、合作,学会合理地表达等新时代需要的才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区域环境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核心精神,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很多幼儿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以哭、闹等方式获得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环境使幼儿没有合作的体验,遇到事情大多是直接请成人帮忙。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是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忙,共同完成游戏任务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很多同伴之间都会有接触,会通过相互借用工具,共同利用积木搭建公园。这样,幼儿之间就会产生语言的交流和动作的配合,这些对于幼儿合作精神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展示自己,幼儿与同伴、活动内容的接触面更加广泛,也为合作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三、创设有效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行为的策略

1.环境创设突出隐形规则信号

区域活动是幼儿常规活动,应该建立活动规则,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但是,显性的规则过于刻板,有失活动的灵活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建立隐形规则信号。例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在活动区门口画上小鞋,幼儿如果要参与活动,需要将鞋子放在小脚丫上,鞋子没有地方放说明幼儿需要自主选择另外一个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每一个活动区的参与人数。在人数的控制上,一些教师通过游戏卡的方式,每一个幼儿参与区域活动,都需要佩戴游戏卡。区域活动规则除了人数的规则外,对活动规则也是有要求的,一些教师设置了图书领取证,幼儿领取一本书需要把图书卡放置在借阅书的位置,看完后及时归还,领回图书证,这样就能够引导幼儿有计划地选取书籍并进行阅读,养成阅读后及时归还的好习惯。在表演区,幼儿在服饰造型上存在随意性,有的幼儿可能整个活动时间都在认真地装饰,却放弃了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造型和环境,幼儿在服饰造型完毕后,需要在“照相机”面前拍照,对自己的造型进行确定,然后将服饰道具整理整齐后,才能上舞台进行表演,这就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活动进程的重要方法,增加了灵活性。

2.灵活的区域划分增强幼儿自主性

区域活动的划分是为了将幼儿进行分流,保证活动的完整性和深入性,保证幼儿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但是,在实践中,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各个活动区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的整体,幼儿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将各个活动区的活动联系起来,丰富活动的内容,增加幼儿的主体参与性。例如,在一起活动时,幼儿以给小朋友过生日为主题,各个活动区分工合作,娃娃家负责准备午餐,表演区负责准备节目,手工区负责制作新衣服,建构区负责建构生日宴会厅等,这期间幼儿需要进行相互流动和参观,这就需要活动区的划分要相对灵活。具体来说,一是通过丰富材料,每一个区域活动的主题可以多样化。例如手工区,既可以制作工艺品或树叶、豆子的造型,也可以给衣服钉纽扣,还可以是大型的合作作品或小型的个体作品等,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各活动区实现隐形分区,通过帘子、线条来实现分区,而不是固定化的柜子,尤其是合作度较高的活动区之间,这样幼儿就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活动区中,如以参观者的身份到不同的游戏区进行参观,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娃娃家游戏中等。再者,灵活的区域划分还表现在不同的主题下,各个活动区所需要的场地大小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主题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增减,真正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参与。

3.区域环境创设注重功能性

区域环境的布置不是为了美观和评比,不是为了成人在参观时的视觉体验,而是要注重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注重其功能性的发挥。例如,在某幼儿园参观建筑区的环境创设时,看见墙面上展示的是各种成人化的高难度作品,这样的墙面展示是从视觉上给予人们强烈的视觉刺激,但是从功能上来看对幼儿并没有引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作品没有优劣之分,只要幼儿在利用积木和辅助玩具进行建构上具有创新性,能够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都是好作品;而墙面上成熟化的作品显然是暗示幼儿,只有成熟完整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如果从功能上分析,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搭建积木的氛围,可以是沙滩、公园、机器人等作品,以增加活动的感受性。而在活动区中,区域不应该由作品展示占据空间,建构区更注重建构过程对幼儿的引导作用,作品可以以照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展示在墙面上,对于成品允许幼儿进行拆除,以保证活动的空间。再如,一名教师在手工区环境布置时,利用幼儿钉纽扣的作品与幼儿共同制作挂袋,一起装饰环境,既作为活动区的墙面分割,又引导幼儿根据工具的用途进行划分,放置在挂袋中,这就使环境和功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幼儿的参与性特点,对幼儿进行了引导和教育。

综上所述,区域环境不仅是装饰美化,还具有教育的作用,幼儿教师就是要通过环境创设,让环境说话,增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参与性。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健康的心理环境,加深了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性体验,增加了幼儿的社会性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突出隐形规则信号,借助灵活的区域划分增强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区域环境的功能性,从而提高区域活动效率。

参考文献:

[1]毕晓芬. 幼儿园玩沙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管倚.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3]夏小芳.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有效性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课题项目:“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ASA13-05,14SB0297)。

篇5: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一幼儿园大班班级环境创设对智能的启发性

班级环境就是指幼儿园班级中的心理与物质环境。然而物质环境是指场地的面积及整体布局, 活动的区域规划, 墙面上的布置, 座椅的数量、形态及位置, 还有各种各样的柜子及材料等;而心理环境主要是根据班级物质环境而来, 师生、家长在进行互动交流时所造成的心理因素。由此可见, 班级中的物质与心理都是互相关联和影响的。

因此, 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对幼儿的影响, 应该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 提高能力, 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及好奇心。多数幼儿园的大班班级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发展及教育目标相结合而创设墙面主题栏, 其内容相当丰富, 有爱祖国、爱大自然、爱家乡的主题, 有各种节日的主题, 有描述四季特征的主题, 也有幼儿喜欢的绿色环保的主题, 有动物相关的主题, 如《动物世界》《秋季》《我们的祖国》《披着绿色毯子的大自然》等。之所以幼儿通过从主题丰富的内容获得语言的能力和认知上的发展及动手能力的提高, 是因为幼儿深受其吸引, 不仅能从中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还能从参与布置及欣赏理解上获得发展。幼儿通过在材料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下学习、研究, 不仅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还能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和需要。

二幼儿园大班班级环境创设对情感的感染性

对幼儿欣赏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及表现美的情趣培养,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美化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进行环境创设时, 我们要尽量做到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及达到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的每一个教育主题时, 我们不仅要通过其丰富的主题内容来对幼儿教育, 而且还要尽量创造出各种美的气氛来渲染幼儿, 如富有童趣的美、造型上的美、视觉上的美及艺术上的美等。幼儿园大班班级在进行班级内环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创作完成组合粘贴画作品, 这样能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趣味, 同时还能感受到团结合作的欢乐和成功所带来的欢乐。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相较于小、中班的幼儿不管是在理解能力, 还是欣赏能力上都要强, 以此在进行班级内环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与之相应的主题内容, 要从培养幼儿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出发。班级环境创设不仅能加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 而且还能促进幼儿理解能力培养, 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喜爱大自然, 环境美化及保护的情感培养。如有的幼儿园大班班级开办了动物角和自然角, 在班级内放了很多适于室内生存的动物及植物, 如蝌蚪、乌龟、金鱼、萝卜、土豆、大蒜等, 可把有些养殖的瓶子装饰一下, 通过采取值日生的制度, 来安排幼儿轮流值日照顾并观察, 如此幼儿就能了解很多与植物有关的知识, 大班的幼儿相较于小、中班的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 因此他们对植物生长就特别有兴趣, 还会根据自己观察并以日记形式动手画出来, 将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下来。教师还应带着他们学习怎样播种, 并参与到如何浇水、除草与松土等劳动过程, 通过亲自参与种植栽培活动, 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幼儿通过种植与饲养不但能促进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能促进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培养。

三幼儿园大班班级环境创设对行为的激励性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会形成激发幼儿努力向上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幼儿所绘画的作品中看到其表现的所思所想, 充满了童真童趣。在进行环境布置时, 我们将这些幼儿的作品用来美化, 就会看到想象不到的效果。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不仅增加了他们创作信心和兴趣, 还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更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尽管幼儿发展水平和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环境创设应该尽力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取成功, 感受成功的喜悦, 建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可在各自班级的走廊两边墙壁上挂上幼儿的作品, 要是有谁到班级里去, 小朋友就积极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对自己所创作的每个作品都很满意, 班级里的作品栏就是让他们展示、表示自己的地方。

四结束语

总之, 幼儿园大班班级环境创设时要与幼儿教育目标一致, 以幼儿为主体地位, 充分考虑对幼儿的影响, 从而丰富幼儿知识, 提高幼儿的能力,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愿望, 促进幼儿发展。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 教师应带领幼儿参与到制作实践中, 感受其中创造美、表现美的氛围。

摘要:我国幼儿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更新, 环境对于幼儿园课程组成而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尤其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价值因幼儿园课程的不断改革深入而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幼儿园班级环境作为班级课程的一部分, 在进行创设班级环境时, 要充分考虑到其有效性、教育性, 要促使环境创设的目的与幼儿园教育目的一样。因此, 本文就幼儿园大班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大班班级

参考文献

[1]毛曙阳.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J].早期教育 (教师版) , 2011 (12)

篇6: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幼儿园海洋文化开发实践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海洋教育是一项全民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的思想基础。我园是一临海城市连云港的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鲜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独特的海洋风俗民情。为此,本着树立幼儿“亲海、知海、爱海”的意识,培育“阳光、灵动、博学’的海之骄娃的教育目标。遵循挖掘、拓展、整合的原则,立足本土实际,有效开发整合海洋、幼儿园、家庭、社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发拓展活动空间和形式,创设优化海洋教育环境文化,打造形成海味系列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实践“亲近海洋”主题教育活动,努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凸显海洋教育特色,构建幼儿园“蓝色海洋”

物质文化是幼儿园文化中的表层基础文化,是传达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从建筑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倾力打造海洋主题园,凸显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使其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努力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特征。具体做法是:创设了充满童趣、富有海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建立了海洋教育文化墙,进行了海洋生物、贝壳创意制作展等,让幼儿在认识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同时,感受浓浓的海洋文化氛围。并且透过这些外显的物质环境创设,向外界传达幼儿园所追求的精神与理念。

二、开展海洋知识培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开展海洋教育实验的主体,为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自课题《幼儿园海洋文化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确定以来,我园对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首先,确立了培训的内容,为此购买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教育图书(包括科学、文学、艺术、历史、海防等)、碟片,为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了相关知识、信息支持;其次,积极邀请了海洋研究所的领导、专家来园,开展了有关海洋生物、资源、环保等方面的讲座;组织教师、幼儿参观了海洋生物化石展;再次,进行了海洋教育自培活动,实施了海洋教育一人一课活动,即每周利用两个中午时间,专门设置了海洋教育集中教研活动——海洋教育知识论坛,教师踊跃参与,精心准备、详细介绍,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与大家共享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此举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创造性,为实施海洋教育实验、促进我园教师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海洋教育课程,丰富“蓝色教育”课程内容

我园在创设海洋特色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周边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制定了科学的、适宜的幼儿海洋科学知识启蒙教育方案,同时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组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活动,并将活动内容融入园本课程中。

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技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在“亲近海洋“教育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周边的小区、海滨广场、文化中心、体育馆、海鲜特产城、大型超市等资源,带幼儿走出园门,走进社区,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积极参与社区的宣传、演出活动,为幼儿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行为。通过参观、实践活动,不仅拓展了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社区资源的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展开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梦:好玩的儿童游乐场、神奇的海族馆、带有音乐喷泉的海滨花园、建海底通道观看海洋世界、造高架立交桥欣赏海上美景……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我们带领孩子们走近大海,将大自然和大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地运用,幼儿获得的知识不仅真实、亲切,而且鼓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通过对幼儿进行海洋主题教育活动,激发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初步具有好奇、求知及探索精神,初步养成善于运用感官和动手的习惯,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生存空间的情感,初步形成了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深化与丰富了绿色教育内容。

四、利用海洋文化资源,结合家庭、社区,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打破了“以幼儿园为主,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活动方式,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结合季节、节日及开发区文旅节等特有的庆祝活动,把握时机,创造性的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从而使课题研究取得更佳效果。

篇7: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环境, 是指幼教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幼儿园内部环境;学习环境, 是指供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新发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征求意见稿中提到, 要“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 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 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这都说明环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 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要素, 对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就意味着, 幼儿园环境应当是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 即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中要突出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环境的操作、探索、控制作用, 幼儿才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自我建构和实现自主发展。

幼儿学习的性质由环境决定, 孩子需要一个可以让他们选择的环境, 来培养和表现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而这个可选择的环境有一定界限, 通常情况下由教师所提供。教师可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 也可以从孩子的问题和矛盾冲突中确定孩子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选择各种不同的材料, 通过接触具体事物和感性形象, 来感受信息积累经验的学习。选择的原则是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 蕴含更多的学习价值。然而在具体实践中, 教师们往往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方便性考虑环境创设, 凭主观感觉评价好看或不好看、适合不适合。本文将关注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

二、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

探索周围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吸引人的环境, 孩子们自然就会被吸引去进行摸索, 不论这个环境是家庭、公共场所或者是幼儿园。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好玩的、受欢迎的学习环境, 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和规划。幼儿玩乐的场所, 日常的活动区域以及将家庭文化融入环境的方式等, 都是需要进行规划的内容。此外, 还应该考虑空间的灵活性, 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应孩子们年龄、兴趣以及特征的变化。

1.创建肯定的环境

肯定的环境, 意味着幼儿能够接触到的任何事物都是安全的, 并且适合他们使用。要保证这一点, 幼儿园里需要有成年人持续做安全检查, 在确保环境安全之后, 教师就可以退到一边留出空间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有时候幼儿会以让我们极度惊讶的创造性方式来使用材料, 当感觉一项活动让我们担心时, 不妨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这项活动危险吗?孩子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如果确认这项活动只要有人在旁看管就是安全的, 那就呆在附近。对于孩子们可能学到的内容要多想一想、思想开放一些。如果活动不安全, 除了粗暴地制止, 更应尝试寻找其它类似活动以安全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例如, 孩子发现摇晃杯子液体就会出来, 开心地四处摇晃, 倘若担心地上的水太滑会让孩子摔倒, 可以在室外或者水池提供塑料瓶给孩子以替代这个活动。教师有责任保护孩子的安全并且鼓励他们从好奇中学习。

2.根据孩子的特点布置环境

孩子们经常为玩具发生争执, 由于自我中心是这一时期幼儿的突出特点, 对他们说“不”或者让他们分享是很困难的。在某些活动和场合里, 幼儿能够进行分享、合作, 但仍需教师较多的指导。因此, 阻止冲突的一个方法, 是建立一个能满足幼儿需求的、足够丰富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 他们玩乐的方式才能够让自己也能够让老师满意。为实现这一点, 环境布置的时候老师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游戏时孩子们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

孩子们喜爱的玩具都有多个吗?

什么区域最容易被成人说“不”或者需要最多的成人引导?

如果孩子想自己玩或者只跟几个好朋友一起玩, 有没有足够的空间?

有没有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运动空间?

思考的过程中, 除了增加玩具的数量, 老师可能还会想出别的办法对空间进行改变或进行新的尝试, 从而使空间更符合需求, 减少孩子的冲突和老师说“不”的次数。

此外, 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兴趣往往并不稳定, 喜欢的区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要跟随孩子们的兴趣随时做出改变。

3.投放开放式材料

有时候其实不必花太多钱, 就能找到孩子喜欢的东西。例如, 孩子手中的勺子。勺子很轻, 孩子能够握住它;他尝了尝发现不好吃;他长时间抓着勺子发现了各种可能的玩勺子的方式, 包括触碰、品尝和制造噪音。对于孩子来说, 这些体验都充满了发展各种感官的机会。

当我们为孩子们提供玩乐材料时, 最好的玩具是那些能带给他们不同体验的材料。能以各种不同方式使用的玩具被称为开放式材料, 如积木。积木可以用来建造塔、房屋、动物园、床以及孩子可以想象出的任何东西;积木还可以成为凳子、道路和斜坡。孩子们往往有着令成人惊异的玩法, 在类似的活动, 孩子的想象力、操作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这是电动玩具所望尘莫及的。

教室里可以考虑的开放式材料:积木、毛绒、泡沫、硬纸板、装酸奶、咖啡等的干净空容器、饼干盒, 纸箱、量杯、洗衣液瓶子的盖子……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工作区, 提供沙子、木屑、肥皂水、海绵、石块、土、树叶、纸屑、纸条, 等等, 那里很快会变成孩子的天堂。

4.走进自然环境

孩子们非常渴望体验真实的世界。有没有见过一个孩子迷恋一片树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在看到小虫的时候会有多么不同的反应?体验过青草、小虫、树木、岩石和山间的孩子将更可能关心自然环境, 具有更多的爱心。很多幼儿园场地有限, 但即使很小的空间也可以创建花盆式花园。为孩子寻找生长容易的植物, 撒下种子, 当长出草叶的时候, 鼓励孩子们观察、记录。

如果幼儿园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区域, 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孩子带上一些室内的玩具。要知道, 沙坑里积木跟教室里的不一样, 有了完全不同的吸引力。水泥地上画的粉笔画可以拍下来, 这样即使被雨水冲走也不会被忘记。室内的几乎所有活动都能以某种形式在户外开展, 当教师足够开放的时候, 孩子们就能在新的空间进行自由的尝试。

总之, 环境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好玩的、受欢迎的学习环境, 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和规划。幼儿玩乐的场所, 日常的活动区域等都是需要进行规划的内容。此外, 还应该考虑空间的灵活性, 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应孩子们年龄、兴趣以及特征的变化。我们可从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 确定孩子的需要, 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 蕴含更多的学习价值。

摘要:探索环境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中, 要突出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环境的操作、探索、控制作用, 幼儿才能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进行自我建构和实现自主发展。从创建肯定的环境、根据孩子的特点布置环境、投放开放式材料、走进自然环境等方面探讨幼儿园学习环境的创设。

关键词: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

参考文献

[1]李质坚, 匡玲艳.为幼儿的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7、8) .

[2]张金梅.对美国幼儿园环境朴素现象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师版, 2008, (2) .

篇8: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创设;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16-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纲要》所体现的环境教育思想的一些粗浅理解与认识。

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对于“教育资源”,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偏重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因素,而对“环境”因素常常忽视。原因在于我们对环境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其实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镜头一:为了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让好书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结合“国际阅读日”,以及即将到来的6月1日“儿童节”,我们幼儿园举办了首届“阅读节”活动,为此我们全员教师精心讨论策划了这次“阅读节”的活动方案,还发动了全园幼儿及幼儿家庭的参与,开展了“亲子阅读、快乐分享”、“大手拉小手”、“家庭绘本剧DV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让更多的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的活动圆满结束了,为了让幼儿园的每位家长体验到参与这次活动的快乐,我们布置了首届“阅读节”的展板,有幼儿家庭精心制作的绘本展、有家庭绘本剧DV表演的照片,每天早上送幼儿入园或是离园时,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家长为此驻足,微笑着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点滴……

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创设不仅增进了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更增进了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比起昂贵的摆设更具欣赏和教育性。

二、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那我们围绕这个要求,具体该怎样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呢?现以班级环境创设为例来谈谈我是如何践行这一目标的。

1.从班级整体环境出发,创设和谐统一的班级环境

班级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幼儿每日生活、游戏、学习最为固定的场所。班级环境的创设应直指教育目标,环境与内容相互渗透。我们应以管理班级的思路整合设计环境,使班级环境的各部分成为达成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班级无论从活动室的划分、主题墙的布置,还是区域游戏的构建,都创设成有自己班级特色的风格。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在相应的区域环境创设上就较容易有的放矢了。例如在语言区的背景墙上利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色块的自由组合,呈现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在主题墙环境的创设中利用色块进行边框的勾勒,都很好的体现了本班色块组合的自我环境特色。统一自然的环境,更能给幼儿一种和谐的班级气氛,让幼儿更和谐、快乐的成长。

2.以幼儿作品为中心创设环境,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提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布置好了环境,再请幼儿来观赏的做法,其实是极其“无效”的师幼互动,更会让幼儿觉得环境布置和他们没有关系,从而扼杀他们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相反,如果在环境布置中,和幼儿进行探讨或采纳幼儿的一些合理建议,并将幼儿的作品适时的添加在环境布置中,不仅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他们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创设班级外的走廊吊饰时,我们就在班级里和幼儿进行了讨论:能用哪些材料适合作为走廊吊饰?小朋友们也给出了很多的“金点子”,例如瓶子、罐子等,所以后来我们具体采用了薯片罐的建议,考虑到要呈现幼儿的作品,所以最后采用了在薯片罐上贴上幼儿在彩纸上画的线描画作品,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每次放学总有孩子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拉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实现了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的目标,增强了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3.教师创设和利用环境时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重视这一点,然而,它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不像物品一样能直接地为幼儿提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個方面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气氛:第一,提供数量足够、摆放有序的材料,以避免幼儿无序地争抢;第二,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如设置“进区规则卡”、用完的材料要放回原处、活动时不能高声交谈或干扰别人活动等等;第三,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合作的气氛。实践证明,只有幼儿有了相对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加积极、投入地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提供更多的“金点子”,进而与其他物质环境更加有效、和谐的互动。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质是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只要我们时刻将“促进幼儿发展”作为一日工作的核心目标,就一定能够通过环境创设这个抓手,找到“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突破口,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红.健康环境造就健康儿童,早期教育,2008年05期

[2]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殷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1期

篇9:幼儿园引导家庭科学创设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论文

一、完善幼儿园文化设施

在幼儿园中开展阅读活动, 没有良好的文化设施和大量的幼儿喜欢的图书, 会产生很差的效果。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良好途径, 因此, 完善幼儿园文化设施, 创建良好的图书阅读环境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要求之一。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为幼儿提供一些读书的阅览室或者流动图书车等, 使幼儿能够方便取书, 方面阅读。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自己的环境优势, 开设专门的幼儿阅览室, 为幼儿配置诵读图书, 经典的图画书, 中外名著, 亲子阅读图书或者幼儿自制图书等, 满足幼儿不同时期的需求, 让幼儿在幼儿阅览室中尽情享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体会阅读的乐趣。再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地方优势, 把图书馆扩展为综合厅, 表演厅以及益智厅和拓展厅等, 让幼儿在不同的展厅将自己看过的故事, 书中描写的场景通过读写听说的方式在展现出来, 从而达到整合的目的, 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幼儿园, 幼儿园可以选择因地制宜, 创建流动图书车, 然后直接把图书车放进班上, 供幼儿阅读, 从而解决幼儿园地方小无专门阅览室的困难。另外, 幼儿园也可建立家长阅览室, 使幼儿园、学生以及家长达成亲子阅读的共识。在现实的生活中,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投资很多, 但是家长对幼儿的时间投入比较少, 家长很少花大量的时间和幼儿一起阅读。在幼儿园中, 学校建立家长阅览室, 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 幼儿园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和幼儿共同阅读的读物, 帮助家长和幼儿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

二、创造良好的书香环境

良好的环境就像无声的教师, 引导幼儿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有必要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的书香环境, 让幼儿在书香环境中畅游。首先,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在创设书香环境的时候, 教师要选择幼儿喜欢的, 含有大量故事内容的画面, 这样就可以美化环境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幼儿园的每一层的楼面和走廊中为幼儿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漫画图片或者故事图片, 让这样多彩的画面吸引幼儿, 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 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对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 不断拓展画面中的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经常把楼梯中墙面的图画进行更新, 使幼儿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其次, 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阅读区, 让幼儿一起在安静的环境中尽情的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幼儿园时期, 教师要鼓励幼儿热爱阅读, 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生动的阅读材料, 并把阅读材料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 能够让幼儿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和探索。

最后, 教师要为幼儿设置一定的读书交流时间, 让幼儿在读完某本书之后能够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等, 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 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三、带领幼儿开展多样活动

让孩子在幼儿时期热爱阅读, 除了幼儿园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等硬件设施之外, 也需要教师带领幼儿开展多样的活动, 是幼儿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 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

开展读书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天的闲暇时间, 组织幼儿一起读书, 比如每天的早晨或者每天的午睡之前, 让幼儿进行读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读书方法和爱读书的好习惯, 让幼儿在正确的方式中读好书。

向孩子赠送图书。为了提高幼儿的阅读量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在过儿童节的时候根据班上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为每个学生赠送一本图书, 让幼儿在过儿童节的时候避免仅仅是形式上过节, 同时也收获精神上的喜悦。

进行亲子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亲子游戏, 让家长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积木组词或者模仿故事人物对话的方式, 模仿图书中的图画或者标志等, 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早期阅读的习惯。使幼儿在游戏中激发阅读的兴趣, 同时增强和家长的关系。

上一篇:交易所会员入会协议书下一篇:一年级学生的话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