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24-08-12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精选6篇)

篇1: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垒,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种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垒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

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来谈谈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

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

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1)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从现状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从动态看,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

发、经营销售(或称市场营销)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

(2)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既可以反映企业的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在速度方面,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在数量方面,包括了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等凡是可以量化的方方面面。在质量方面,则主要是

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维修质量、设施质量和服务质量。

(5)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

下职能:

(1)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

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2)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

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

(3)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备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

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

应该包括:

1.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班组、柜台)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备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

2.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

要;

3.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

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4.加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实现资料共享,充分开发利用信

息源,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第四,所有企业实行“一张表”,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一张表”的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同时指标设置全部采用绝对数指标(基本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业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企业从事多种经营行业的特点上,如: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运输业营业收入等。财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方面,财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收入要素设置的科目上,例如: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批发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的工程结算收入、餐饮及运输邮电业的营业收入、银行的利息收入等都作为业务收入范畴的指标。其他方面的指标(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资等)都属于企业共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人员在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相对数指标(派生指标),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

篇2: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5-09-23 14:59:27 字体:【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应是县(市)级国税机关,如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一直是基层国税人努力探索的问题。从歙县国税局对企业所得税3年来的征管实际看,基层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如下的问题日益显现:

1、所得税征管任务不断加重,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税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认识不足,存在管理认识误区,存在畏难情绪。所得税管理工作没有摆在应有的位臵,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得税未能与流转税一样实施有效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日常管理工作散杂、粗放,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摆不上计划,管理摆不上日程,工作摆不上位臵”的不正常局面。

2、企业所得税税款增长幅度明显滞后于户数增长速度。以歙县国税局为例,2004就地纳税企业163户,比2003年增加44.2%,但是2004年入库税款158万元,仅比2003年增加4.6%。所得税企业账面亏损严重,2004全县企业亏损面达51.5%。

3、一些中小企业所得税申报随意性较大,零、负申报现象严重。以歙县国税局为例,在企业所得税补充申报期间,该局共有51户企业进行了补充申报,调增纳税所得额1429.4万元。一大批新办企业则连续出现零、负申报现象。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对企业所得税重视不够,造成征管力量不足、配套措施缺位。主要表现在县(市)局没有专职机构负责所得税的管理,组织机构有头无脚,缺乏组织协调的力量。管理员由于各种原因,深入企业调查不够,对纳税人的很多纳税调整项目,平时无暇顾及或不愿顾及,而是在汇算清缴时集中处理,致使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与汇算清缴难以有效衔接,导致汇算清缴时工作量大,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造成部分企业不能及时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2、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偏低。所得税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干部队伍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现行的征管模式下,一个县(市)局接触企业所得税的干部较少,大部分干部对此业务较为生疏。与地税部门相比,在所得税管理业务、经验上有一定差距。干部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制约管理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

3、中小企业纳税人纳税意识较为薄弱。所得税管理体制调整后,纳入国税部门所得税管理的企业户中许多是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小企业居多。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一,财务核算相对较差,依法纳税观念较淡薄,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而是聘请兼职会计做账。账务处理大多按照“老板”的意图进行的,随意性很大,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

二、客观因素

1、税制本身决定了企业所得税核算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为基础,加减纳税调整后得出的。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伸缩性。加上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比较复杂,税前扣除规定不够规范,操作起来弹性较大,因此,对政策理解程度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都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各不相同的计算结果。同时,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可能规定得很详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各级税务部门只有结合地方实际确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而这种操作办法往往就会有一定的伸缩性。

2、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存有差异 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税法的目的是为了宏观调控、组织收入、公平税负。二者的目的不同,致使二者基本原则也存在较多的差异。由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难免在按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的情况下,未能准确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这是当前企业所得税核算、汇算清缴工作量繁重的根本原因。这些差异千变万化,极其繁杂,基层的企业会计人员学习起来确实耗时费力,难以详尽掌握。

三、对策思考

1、建立健全所得税管理内设机构。首先要明确专门部门直接主管此项工作,确定岗责体系,理顺工作关系,制定工作流程,从体制上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除了选调业务素质好的人员从事所得税管理工作外,在人员数量上应给予必要的补充。

2、因地制宜制定所得税管理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县(市)级国税机关应按照上级规定,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可细分为《新办证所得税户调查制度》、《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规程》、《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所得税日常检查(辅导)实施意见》等等;建立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所得税税源情况。根据所得税的不同管理项目和内容,建立健全纳税人的各类台账管理制度,如税前扣除项目、减免税、弥补亏损、广告费等台账,以满足征收、管理、稽查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税。

3、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坚持专一培训与业余学习相结合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县(市)级国税局应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经常性地请老师或系统内的业务骨干给税务干部们授课,及时更新知识。引入考评奖惩机制,对进步较大的同志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退步较大的则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此达到奖勤罚懒的作用,激励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规范办税人员从业准入

对企业办税人员的办税能力进行评估,严格对他们的从业资格审核。从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出发,加强对新设立(开业)登记企业的入门税法宣传。对新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以授课的形式进行税收知识辅导,并按行业,分类别地以“纳税鉴定”的形式进行税收要素规范,从而提高申报纳税的准期率、正确率、入库率;平时要及时把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传达下去,以便企业掌握,对个别企业要采取上门辅导等方式,使其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由于政策理解偏差造成偷、漏税现象的发生;稽查人员要利用查账的机会,对纳税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其健全会计核算,督促其调整账户。

5、充分运用所得税纳税评估功能

基层国税机关应运用纳税评估的功能,与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各项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关键的财务、纳税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估办法、优化评估软件、扩大评估范围、创新评估手段,积极拓宽信息来源。抓住两者的共同点,一次性地做好两者工作,以节约“征纳”双方的精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强化评估的质量,提高评估效率。亏损户和重点户至少要做到一年一评。

6、加强与其他部门特别是地税机关的工作联系

基层国税部门在明确内部职能部门和职责人员的基础上,还要和工商、地税、银行、经贸部门、计划发展部门等有关的企业主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加强交流,定期核对有关的资料特别是税源资料,交换有关信息,切实抓好源头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所得税的户数、行业分布、规模大小、重点税源情况、企业经营成果等基本情况。县(市)级国税局应与同级地税局建立联合协作制度,对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物业管理、劳务服务等行业和企业的税收管理,加强协作和交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统一同一地区的国、地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掌握、执行尺度、力度和标准,确保所得税政策准确贯彻和实施,以增强税收管理的严密性和互补性。

篇3: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单位内部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不少企事业单位以牺牲大多数职工人身安全利益, 来谋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违反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律, 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 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由单位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 但单位的领导往往把保卫工作推给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 认为保卫工作在单位里的地位无足轻重。对单位内部的安全重视不够, 安全投入过分吝啬, 致使安全事故频发, 损失惨重。

(二) 企事业单位保卫机构不稳定, 单位安全工作力量弱化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各种企事业单位也像雨后春笋般地不断壮大, 与此相反, 作为安全工作的职能部门, 正处于弱化的危险境地.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保卫工作发展很不平衡, 有的在内部机构精简中, 把保卫部门列入撤并对象, 削减保卫人员, 使保卫力量明显减弱.有的则干脆不建保卫机构, 认为安全工作非我本职, 是公安部门的事.也正因如此, 使得长期从事企事业内保工作的同志纷纷转行, 保卫力量流失严重.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各企事业党政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 充分认识企业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是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落实“打防结合, 预防为主”的方针, 进一步落实企业内部的治安保卫责任人制度。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工作目标,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 谁受益、谁负责”原则, 把企业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把安全保卫责任制落实到企业法人, 使企业领导自觉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一方平安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任期目标, 常抓不懈。

(二) 确保重点,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

各单位必须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要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 规范和加强保安、联防、护村 (院、校) 队伍, 真正实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积极推进基层“创安”活动的深入发展, 在有条件的单位 (企业) 应尽量实行保安派驻, 因经济条件等原因暂不能派驻保安的企业, 可由单位自建保安队伍, 但必须按公安机关的要求规范管理办法, 落实管理措施, 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 要大力发展社区保安队伍。各企业内保部门要积极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 互通信息, 公安机关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 加大对社会面的控制,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管理和面对面的指导力度, 重点突出一个“防”字, 把预防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和关系企业生产运转的要害部位上,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建立和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并坚持把军工、金融、电力、邮政、通讯、供水、供气和能源工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大型骨干企业作为公安内保工作的重点。认真开展治安模范单位和安全文明小区的创建活动, 以此建立起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体系, 公安机关内保部门要经常对企业保卫部门进行面对面的业务指导, 密切配合, 坚持确保重点, 兼顾一般的原则, 大张旗鼓地开展企业周边地区的专项治理和“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 这样一来, 就能更好地打击企业内部和周边地区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既解决了企业保卫部门力量单薄的困难, 又增强了内保部门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既为企业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又能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整个社会治安秩序的根本好转。

(三) 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作为企业内保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定期向领导请示汇报内部治安情况及安全保卫工作情况, 让领导多了解内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还要积极主动与公安机关加强联系, 互通信息, 密切配合公安机关整治周边治安问题, 做到对可疑线索、可疑人员、可疑治安复杂地区心中有数, 对本部门的治安状况和安全防范工作要底数清楚、情况明。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要认真落实“四防”安全措施, 使企业内部不出大事、少出小事, 努力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重点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必须主动掌握治安动向, 时刻关注“热点”问题, 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 要本着“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的原则, 及时疏导调解, 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把矛盾解决在内部, 解决在始发阶段, 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基层, 大事不出厂区;要做到矛盾不上交,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 动员职工群众搞好群防群治, 增强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自卫能力。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内保部门的职能作用, 切实做好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 是企业领导必须面对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也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

篇4: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保卫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也再不断扩大,呈现扩大规模大、物资周转快、信息范围广等特点,同时,也向企业内部呈现出了高度的集聚,逐渐打破了单一条件下,比较封闭的和稳定的工作环境。并且还使得影响企业保卫工作的因素逐渐变得多样化,比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等,甚至是综合性因素。当前,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更加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今企业保卫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治安问题的诱发力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逐渐壮大、做强,但是随着企业的深入发展,规模和人数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价值观念日渐多样、人员流动速度加快,信息传递量加大,等等这些变化会让企业保卫工作形式变得复杂,特别是经济结构最终导致的收入差距变大,往往会出现一些盗窃、抢劫、诈骗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仅出现于社会中,也出现在企业内部,这些现象的出现往往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容易引起对保卫工作人员的围攻,甚至是出现某些过激行为,这些现象和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危害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对正常的生产秩序产生影响。

(二)企业容易忽视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越来越重视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经济效益背后的企业保卫工作,特别是忽视对要害部位的保卫。往往产生对财力、物力投入不足的现象,最终使得企业内部保卫工作存在漏洞,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落实程度不高。与此同时,外来打工人员逐渐增多,管理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企业经济运行往往受到影响,企业生产设备、仪器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隐患。上述所提到的方面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都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行,当然也是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一旦问题出现,对企业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经济收益受损的同时带来企业形象的破坏。

(三)企业保卫工作内部存在矛盾。当前的经济形势良好,企业大发展的同时带来人员的快速流动。但是由于企业对于保卫工作的不重视,传统思维模式下对于保卫工作的错误认识,往往對于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重视不足,导致保卫工作队伍待遇低、人员呈现老弱、人员配备不齐等现象的发生。加之企业保卫工作在当代企业中的错误认识,导致保卫工作人员地位较低,部分人员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卑心理,工作没有积极性,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遵循老旧的工作方式,停滞在原有的守株待兔的工作方法,这些共同导致了企业保卫工作基础弱,工作能力差,方法不科学的问题,最终让企业保卫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二、新形势下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对策

从上述来看,当前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对企业保卫工作要存在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通过机制创新、体制改革的途径提高保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一)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保持企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平稳,如何加强内部的稳定,这些都是关系到企业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方面。因此,加强组织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保卫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不断提高企业保卫工作的服务能力、预防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保卫工作人员的物质待遇,并通过后期不断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通过强化能力而不断增长企业保卫工作队伍的能力。在企业中,解决好保卫工作地位问题,职责不清问题,队伍配备不齐问题是当前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把保卫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企业保卫工作落到实处,把稳定工作做到平时。

(二)加快规章建制的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对企业保卫工作进行开展,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可以进行责任的落实,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规范保卫工作,体现实效性。在规章建制的过程中,企业要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强责任制的出台和落实,通过制定科学的内部防范措施,防范企业内部出现小事不断的现象,变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的服务,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这样可以做到有事快速反应,工作反馈及时,特备是对重大、紧急事件的处理,可以进一步维护好企业和社会的稳定,让工作尽可能多的落到实处。

(三)加强技防设施的建设。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企业要积极的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方法和方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做到稳、准、狠。企业保卫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环境,多方位、广覆盖的安装监控系统、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从实处做好对企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防护,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要做到不断加强企业保卫工作队伍建设,根据人员结构和工作性质制定学习方案和培训计划,通过后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任务到人,统一领导,形成科学的工作方法,让企业的保卫工作更出色。

总结:

企业保卫工作至关重要,切实加强保卫工作部门的建设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何更好的在实践中端正态度,创新方法将是做好工作的持久性话题之一,所以,作为企业保卫工作者一定要端正态度,从企业着手,丰富工作内容,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担负起为企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的责任。(作者单位:兰石集团武装保卫部)

参考文献:

[1] 塔宏伟.浅谈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及对策[J]. 才智. 2011(20)

[2] 田继文.治安保卫工作要防患未然[J].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8(07)

[3] 范楚宁.新时期企业保卫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07)

[4] 李鹏.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J]. 现代商业. 2011(14)

篇5: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工会政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尤其是在能源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一般而言,能源企业工会政工工作队伍的主要职能是由企业内部员工,主要职能是对劳资双方信息进行传递,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维护职工权益。新形势下,企业只有加强对工会政工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企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工会政工工作的开展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对政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工会政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现阶段的企业工会政工工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本文以企业工会政工工作为主题,对当前企业政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当前企业工会政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会政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工会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工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但从现阶段企业发展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座政工工作的员工一般都是从别的部门调入或者年龄比较大的员工,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较为明显,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其专业能力、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和提升,工作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能源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劳资双方的有效沟通,涉及到劳资双方的利益诉求。因此,企业工会政工人员必须具备清晰的思维能力和活跃的应变能力。但当前部分员工的思想觉悟还不够深刻,缺乏前瞻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方式有待改善

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当前,在企业开展政工工作的过程中,多数员工缺乏对自身工作职能的正确认识,认为政工工作只是做一些简单的上令下达的传达工作,开展一些关于会议精神传述的讲座和活动,脱离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理论和实际无法充分结合,工作方式没有及时创新,职能履行不到位,未能体现政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在开展工会政工活动中,仍局限于于演讲和座谈会等,政工工作形式化问题严重,导致政工人员的自身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会政工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缺乏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需通过转型提升竞争力。但在转型过程中,工作的各方面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如岗位调动、工作任务和薪资不匹配以及工作方式转变等都会造成员工和企业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来协调和解决,采取多样化的措施,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避免矛盾更加激化。

(三)工会政工工作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工工作的效率,同时其也能够推动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工会内部人员在权责的分配上不够明确,分工不清晰,导致出现重复工作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其次,薪酬结构不合理以及人员结构不科学。大多数人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工会政工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政工工作人员在资金福利等方面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从而对员工参与政工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无法保证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工会人员结构不科学,导致工会管理质量难以提高,对员工内部矛盾的解决和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科学合理的人员结构会提高政工工作效率,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但如果政工工作员工或领导在企业内部职位较低,那么在维护员工的过程中话语权不足,也会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如果政工工作员工年龄小,经验不足,或者员工年龄大,处理方法固化,这都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提升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工会政工人员素质,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效率,应提高工会政工人员素质,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加强员工的自身素养。只有员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有效性。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员工的切身利益为基本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员工的培训,做好员工的思想道德工作,改善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解决能力为重点,按时开展座谈会和书写心得体会等加强对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企业工会委员的工作职能是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计划,使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朝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运行。基于以上背景,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开展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员工综合素养的提升;最后,应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企业工会政工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储备政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加强对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做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才能使工作更具有时效性和专业性,推动企业工会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转变工会政工工作方式,提升企业政工工作效率

提升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效率,应转变工会政工工作方式,提升企业政工工作效率。首先,在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在以往的管理培训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开展一些具有思想教育意义和正能量的企业活动,不仅可以扩展员工的知识面,使其充分发挥政工工作的管理职能,还可以促进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更深刻地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其次,在员工的培训过程中,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培训,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强对员工的理论知识培训,提升工作效率;最后,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推动管理人员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效调节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矛盾,维护员工利益,从而更好地提升政工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三)完善工会政工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提升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效率,应完善工会政工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首先,应优化企业管理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工会内部专业队伍建设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工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注重对现有团队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从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同时,工会还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不断改进工会管理机制。在企业工会政工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目标,建立一个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好各项制度的实施,不断提升工会政工工作的质量。同时,还应建立员工考核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加薪升职等奖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惩罚,如口头警告、通报批评等;最后,应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立法机关应根据工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补足法律漏洞,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对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以便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工会政工工作人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利,从而推动企业工会政工工作朝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篇6: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共青团工作推进存在较多问题,基层组织、工作方法、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均需要完善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基层建设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运用勇于担当、深化改革的精神创新共青团工作,改善基层团组织工作作风建设。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基层建设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新形势为前提提出创新共青团工作的具体措施。

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持续继承并弘扬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组织,为国家培育了许多先进青年力量,同时在深入开展共产主义实践方面为中国共产党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多年以来,共青团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但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为指导理念,针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任务,组织青年团体发扬革命精神,始终冲在第一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也日渐增多。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遭遇各种新问题带来的挑战。企业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发生了变化,共青团担任着企业基层战斗主力的角色,全面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要求,在具体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企业基层建设,创新共青团工作,是新形势下对发展格局的突破要求,其可发挥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企业生存发展状况。

一、现阶段企业共青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共青团基层组织架构不健全

现阶段,大多数企业中的共青团受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新形势下共青团的基层组织架构存在缺陷,共青团制度方面的团员关系结转、团费收缴、组织选举、团务工作等关键监管措施存在漏洞较多。共青团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或困难,无法依据现有的规章制度解决,主观意识随意处理问题情况严重,忽视了共青团工作在处理问题的核心作用。因此,加快落实共青团建设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是当前各个企业的主要指导思想,从某一角度来说,共青团组织指导地位与核心作用没有受到重视,就会导致共青团组织作用大大弱化,最终沦为摆设机构,无法体现其政治核心价值。另外,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中,青年职工不积极参与共青团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多数认为能否入团对实际工作无影响,参加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共青团工作定位不清晰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政企逐渐分开,如何开展共青团创新工作并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逐渐演变成为各个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共青团作为企业重要的政治组织,有义务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身负落实发展培养共青团组织成员,并增强企业发展人才力量的重任。与此同时,在所有的国有企业当中,共青团组织是企业的基本单位之一,由于市场化经济影响,企业共青团层次大大减少,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成员人数受到限制,因而对共青团的工作产生削弱影响。

(三)企业价值观的变化

企业组织架构中,共青团与各级领导、各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未做好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企业中共青团领导身兼数职。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会导致企业架构协调关系错综复杂,对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不利。从根本出发点来说,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应该以集体主义为统一,应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常常只重视创造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这与共青团工作的指导理念存在明显差异和冲突,导致企业的共青团的创新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四)开展团组织活动较困难

与以往相比,当代青年的思想活跃许多,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个人价值取向方面多樣化,因此,要全面落实共青团活动需克服较多困难。一些企业往往忽视团组织的相关主题或关注度不高,更没有对其投入人力、物力、活动经费等,所以大范围地举行共青团活动难度很大。另外,多数共青团组织的活动缺乏新颖性,青年员工不愿主动参与,活动的吸引力大大减弱。

二、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青年人的在团意识

开展共青团创新工作前,首先要激发青年人的主人翁意识,坚持思想不动摇,让企业青年人群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另外,共青团的领导者要从政治与行动的角度表现模范作用。宣传青年团员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共青团组织,紧密联系群众的同时强化共青团组织宣传效果。共青团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时俱进,站在党和人民角度处理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发挥创新指导理念,发展优秀团员晋升到党组织,接受党的直接领导,全面有效提升青年群众的在团意识。

(二)增强共青团工作合力

以共青团为平台营造先进积极的工作氛围,让共青团工作得到更多支持帮助,从而有效增强共青团工作合力。团组织的领导干部要设法主动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为企业注入源动力。积极实行相应工作合力保证政策,同时全力推动党团共建,共同进步,根据相关责任制度要求,对党建带团建工作及时进行检查考核,设法激发基层部门主动参与党团共建,保证党建带团建具体工作能够得到落实,同时,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持续推进共青团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确保组织先进性。

(三)提高共青团干部的素质

在一些企业的团组织架构担任领导职位的同志缺乏积极性,没有主动作为,工作方法刻板无新意,因此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要求的“多专多能”。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共青团干部要设法主动创新,以促进共青团工作质量改善。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思想理论,具有正确的个人立场,以服务共产主义为宗旨,丰富理论知识。其次,熟练运用企业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创造辉煌,树立个人威望,同时为共青团创新工作提供一定的动力源泉。最后,要学习创新理论,科学化创新发展,结合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主动联系青年员工了解内心需求,为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提供人才。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活动

很多企业共青团工作都存在经费不足的现象,因此,应当清楚认识到当前共青团工作的核心作用,提升资金扶持力度]。另外,要注意借助当前新媒体拓宽共青团工作渠道。比如,开通共青团工作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用更为先进的交流平台推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企业团员青年积极性,从而引导企业的文化建设,引导员工的先进文化生活,在企业基层中营造出更适合共青团工作的氛围,进一步展现企业青年员工积极努力的精神面貌。

(五)坚持党建带团建,提高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程度

企业工作核心一般是创造社会财富赢得利润,围绕工作目标开展党建带团建,让共青团工作可以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让共青团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站在更高层次看待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坚持发挥党建带团组织建设的先进作用,让共青团工作影响力得到各方一致认可,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上一篇:文学社工作计划下一篇:四年级作文:美丽的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