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2024-08-17

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通用9篇)

篇1: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如何正确对待职场竞争

同在一家公司,同处一个部门,追求工作业绩,赢得职位升迁„„同事间竞争,其实是件很寻常的事情。然而这种竞争与外部环境的竞争相较又有很大的不同,同事间的“竞争”不是单纯的竞争。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又搀杂有个人感情,或是部门间、上下级间的复杂关系。俗话说得好“一山容不得二虎”,那么同事间的竞争,应该如何对待呢?

“共赢”意识很重要。共赢的目标不是赢,而是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强调能够与竞争对手合作,共同促进目标更快更好的实现。所以这种竞争是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取得的双赢结果。

有个故事很生动讲述了这种竞争关系。一头狮子和一只野狼同时发现了一只羚羊,他们决定一起去捕捉。由于配合的很默契,很快狮子就咬死了羚羊。然而此时狮子已经不愿意和狼再分食猎物,于是狮子和狼之问的斗争开始了,结果是狼被狮子咬死,狮子也因此受到重伤而不褔享用美味。显然,这样的结果不能称之为“赢”,团队竞争导致了两者皆输。

同事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过份放大竞争心态,合作固然不会愉快。就工作目标来看,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同事,对自己能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而过度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缺乏团队协作,在职场中是很难取得良好业绩的。更积极的态度是要将这种竞争目标放在外部环境,挑战更有能力的对手,不仅个人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得到锻炼,自己的视野也会更宽。

职场竞争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关键在于“竞”,比的是干劲,比的是能力,需要的是同心协力取得双赢的结果,决不是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对峙的小团体,去“争”权力“争”地位。只有大方向,大目标处理得好,个人的才干才能得以展现!

* 勤加缘商友社区(http://bbs.qjy168.com)-中国领先的做生意交商友社区 *

篇2: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作为承担着重要社会责任的客滚运输企业,公司的安全、生产、服务等各项工作不可有丝毫的松懈。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公司的生死存亡,决定着公司能否做大做强。尤其是安全,更是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鞭策着我们时刻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将安全工作抓实、抓细。

特殊的行业、特殊的使命,注定各种检查会不约而至。仅仅就公司内部检查而言,定期的半月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半年检查等,不定期的专项检查、临时检查等,这些检查,对做好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不容质疑。

但在历次检查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也影响了检查的初衷、削弱了检查的效果,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个别被检查者态度不够端正,认为是在挑刺、找毛病、与自己过不去,不能积极配合。对检查出的问题不重视、不认真整改,甚至造成同样问题的重复出现;二是个别检查者不负责任,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实效性不强;三是极少数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双方“联手”粉饰太平,甚至出现了主管部门检查没问题、公司领导检查有问题的恶劣现象。

如何看待检查、检查者或被检查者的态度,是决定检查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处理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时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一、要以负责的态度看待检查与被检查

毛泽东同志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检查者与被检查者虽然在工作检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但最终目的完全一致,那就是找出工作的不足、查出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证工作的质量、避免同样或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自觉地以这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对公司负责、对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

反之,仅仅为了检查而检查、为了符合相关规定而检查,掩盖问题应付检查以求过关等等,就些表现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以这种态度开展检查工作,不仅不能够促进工作,反而会贻误工作,甚至害人、害己造成不良后果。

二、检查者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检查工作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检查标准不能因人而异,检查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讲原则。严是爱、松是害。检查要不徇私情,不留情面, 不能因私交甚笃等原因而放松要求;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不能以情况特殊等为由“曲线”变更而降低标准。

二要坚持人性化。检查不是目的,惩罚更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把工作做好。要尊重被检查者,态度真诚、热情,不能冷言、冷面;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疾风骤雨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风细雨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寻找解决办法,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之知其然,更使之知其所以然。

三要对问题紧抓不放。要克服畏难、怕得罪人的情绪,不能只发现问题而不敢指出、不敢批评;对发现的问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紧紧“盯”住,“盯”到完全符合“四不放过”原则为止。

四要脚踏实地。要努力学习相关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能发生外行检查内行的事情;要扑下身子、深入现场实地检查,不能如蜻蜓点水走过场、走形式,不能以听汇报、看报告来代替检查;要从表面看到深层、从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浮光掠影,只看到“末”而看不到“本”,以至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检查关注细节无可厚非,值得提倡,但细节不等同于皮毛。关注细节不能浅尝辄止。

五要讲究实效。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掩盖问题,致使小问题不解决而出大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当场指出,不能等待最后总结来一并指出;要检查一次就对工作促进一次、工作水平提高一次。矛盾永远存在,问题也不会彻底消除。如果每次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问题。

三、被检查者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各级、各类检查的初衷是好的、愿望也是好,都希望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被检查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正确认识。被检查并不意味着做得不好,而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在这一点上,公司上下一定要形成高度共识。要把每次检查均当成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当成一次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当成一次展示工作风采的机会。

二要积极配合。对待每一次检查,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不能以事情繁忙为由予以敷衍应付;对指出的问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等、靠。对检查出的问题,如果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但绝对不能拿工作赌气。

三要认真改正。对查出的问题,要虚怀若谷,多找主观原因、少强调客观理由;要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彻底整改或解决,不能消极对待,更不能幻想不了了之;要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善于从问题中吸取教训,减少类似问题出现,坚决杜绝同样问题的再次出现。

四要正确处理检查与自主管理的关系。公司尤其在船舶提倡自主管理,但自主管理并不是不要检查。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谁也不能保证也不敢保证不出问题。缺乏了必要的检查,容易滋生骄傲自满、侥幸心理。检查是检验船舶自主管理成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船舶自主管理再上台阶的一项重要措施,两者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篇3:正确认识与对待开卷考试

笔者认为, 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界对开卷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而就不能正确对待和操作开卷考试, 从而导致开卷考试在一些地方被反复取消, 恢复闭卷考试的现象。

一、对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

1.副科开卷论

迄今为止, 全国各地初中毕业的开卷考试基本局限于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副科”的考试。出现这个状况, 根源在于各级教育部门把开卷考试当成是一种放松学习要求的考试, 当成是一种给学生“减负”的方式。显然, 要放松学习要求,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只能在“副科”上做文章。这是开卷考试这些年一直只是在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几科中徘徊和反复的原因。

事实上, 如果像数、理、化、语文、外语这些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即使是命题风格不做任何改变, 现在流行的数理化语外试题同样能有效地测量出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差异。

可以说, 就命题的难易而言, 数理化语外等学科现有的命题已经基本适合实行开卷考试了。而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命题如果不做大的改革, 就难以有效开展开卷考试。用可以轻易翻书找到答案的闭卷考试试题去考学生, 其考试的意义就基本丧失了。而数、理、化、语文和外语的考试, 即使命题不改革, 也不会变成抄书竞赛, 特别是数、理、化。

2.开卷减负论

由于我国这几十年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 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压力, 很多人就把开卷考试作为一种给学生减负的方式来对待。为此, 一些地方甚至完全放弃了对开卷考试的实质性监考。取消了开卷考试科目的教学, 就给闭卷考试科目的教学腾出了大量的时间, 从而有利于闭卷考试科目的学生成绩跟其他学校的竞争排名。

其实, 开卷考试既不是专门针对所谓“副科”的考试形式, 也不是一种给学生减负的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对开卷科目的教学和学习要求的降低, 也不意味着在开卷考试科目的学习上给学生减负。

二、开卷考试的目的和价值

首先, 开卷考试是一种旨在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考试形式革命。它是一种倒逼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革命的考试形式。

在闭卷考试形式下, 考试试题往往容易出现大量基于死记硬背的试题。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 这个情况尤其十分严重。这些课程, 考试试题的答案一般都是书上可以直接找到的要点、知识点。这种试题状况导致了这些课程教学长期流行的是教师的照本宣科和学生学习的死记硬背。

而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实行开卷考试, 它最大的特点在于, 要改变过去闭卷考试下的命题特色, 要最大限度减少可以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的试题。同时, 要大量命制需要学生建立在对书本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加工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的试题。

因此, 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目实施开卷考试, 它首先是要给命题人员加压。这种命题不是一般的教书匠可以完成的, 也不是一些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知识素养的学者专家可以胜任的。

而过去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的命题, 是一般的外行教师都可以胜任的。因为, 过去的那种闭卷考试命题, 只需要对着教材知识点, 轻易地就可以将他们变成填空、判断、简答等试题形式。

开卷考试的命题, 要求命题者既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熟悉, 更要有深刻的洞察。命制的试题, 既要不是可以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的, 又要是可以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真正掌握可以解答的。它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 但又不是可以随意得分的。

其次, 开卷考试是对人脑本质特征的尊重和遵循, 是对人脑规律的遵循。

开卷考试是一种有所扬弃的考试形式。它要发扬和张扬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 它要舍弃和忽略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

我们社会多数的教师、学者、专家都认为, 必要的记忆是必需的, 以为开卷考试就意味着学生不再去记忆和熟悉基本知识。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开卷考试由于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试题, 如果学生对知识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记忆, 他们就没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 更不可能去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非常熟悉教材的基本知识为前提的。

笔者认为, 开卷考试的试题量总体应该少于闭卷考试的试题量。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难度一般都大于闭卷考试的试题, 所以不宜把开卷考试的试题设置太多。

在现实生活中和现实的工作中, 从来没有闭卷操作, 任何研究和工作都是允许开卷的。人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不在于人们没有记住多少所谓的基本知识, 而在于不懂得去如何利用各种书本和资料中的现成知识。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经可以越来越方便地找到各种知识, 譬如用手机上网等。因此, 开卷考试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 机械地记忆大量知识在现代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既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必要的。

而开卷考试则是对人类的思考能力即思维能力的考量, 它测量和比较的是应考者利用资料、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大小和效率高低。

三、正确对待和开展开卷考试

首先, 对所有的文化课程实施开卷考试。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相对来说很机械呆板的课程可以开展开卷考试, 那么数理化语外这些相对灵活复杂得多的课程, 实施开卷考试其实就更加容易了。因为, 数理化等学科的试题, 往往是直接翻书找不到答案的, 考试中能找到的充其量是公式、例题等。而考生如果能根据这些东西解答试题, 我们的考试目的和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次, 严格地对开卷考试实施监考。要严禁考试时相互间抄袭和“帮忙”的舞弊现象, 要严禁科任教师参与舞弊现象的发生。总体来说, 除了允许学生带书籍和各种资料外, 这个监考跟闭卷考试基本没有区别。

再次, 开卷考试除手机等可以跟外界联系的工具要禁止外, 允许学生适当带各种文字资料入场。学生所带资料在总体积上要受到一定的约束, 以免影响考场中的布局和整洁, 以及其他考生和监考人员的正常行动和工作等。

最后, 在命题原则上, 尽量避免可以在书上翻到答案。可以适当允许有一定比例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试题, 善于利用书本准确搜集有关信息和资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篇4:正确对待衰老与年老

老年是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年龄阶段(60岁以上),进入这个阶段的机体,即为老年机体。衰老是个动态过程,就整个机体而言,不同的脏俯(器官)衰老速度不同,不可能绝对化而要个体化。因此对衰老进程应有如下认识。

普遍性:衰老是同种生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内都可表现出来的现象,而且几乎所有生物都有衰老过程。

渐进性:衰老是个逐渐持续渐进的演变过程。

累积性:衰老非一朝一夕所致 ,是一些轻度或微量变化长期积累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一旦表现出来则不可逆转。

内生性:衰老源于生物固有特性(如遗传),不是环境造成的,但不排除受环境的影响。

危害性:衰老过程不利于生命生存,使人体脏腑功能下降乃至丧失,机体越来越容易感染病害,终至死亡。不同个体衰老表现与年龄未必一致,在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某些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常常差异很大,与其多数同龄人的表现并不一致。如有的人年纪不大却已“未老先衰”;而另一些老年人却精力旺盛“不减当年”。这种以生理功能判定的年龄称为生理年龄。可见,从理论上讲“生理年龄”比“年代年龄”更能反映一个人的健康水平或衰老程度。如一个人的生理功能相当于比他小10岁的人群中大多数人的心血管功能,我们就可以认为他在心血管功能上比他同等年龄人年龄小10岁。

衰老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是指人从出生生长发育到成熟以后,随着年龄加大,机体形态和功能上所表现的一种进行性衰退性变化,是人类所必然经历的进程。病理性衰老是在生理变化的基础上,由于疾病而加速了衰老的进程。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两者往往并存,并且相互影响,这就导致了衰老与老年病的复杂性。所以,充分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掌握自我的年代年龄与生理年龄懂得生理性衰老与病理性衰老相互关系,这对养生保健与防治老年病具有现实意义。

篇5: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工程索赔

索赔, 是国际上通用的工程术语, 在我国通常对索赔这个术语用的不多, 所以大家对索赔比较陌生。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属于索赔的范畴工作早已展开, 例如工程签证, 就是索赔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工程签证也是工程项目中常规工作的内容之一。根据国外的有关资料统计, 在正常情况下, 工程承包能得到利润约占工程合同价的3%~10%, 而在许多国际工程索赔中, 索赔额则高达合同价的10%甚至更多, 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高度重视索赔。但要做好索赔工作, 除了认真编写索赔文件, 使之提出的索赔项目符合实际, 内容充实、证据确凿, 有说服力, 索赔计算准确, 并严格按索赔的规定和程序办理外, 还应掌握索赔技巧, 这对索赔的成功十分重要。

索赔是双向的。一般在实际操作当中, 发包人一方发生的索赔很少, 处理简单容易。他们可能通过扣拨工程款、保证金或者冲账、增加额外工作量等方式实现对承包人的索赔。而承包人对发包人的索赔相对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 通常人们所说的索赔, 大多是指承包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根据法律法规、合同规定及惯例, 对非自身过错造成的工期延误、费用等向发包人提出给予补偿的一种权利要求。本文中就以此简谈一点看法与感受。

1 工程索赔起因

在施工过程中, 引起索赔的原因有很多, 以下几点在工程施中经常遇到: (1) 发包方违约:经常表现为未按规定为承包人提供约定的施工条件, 未按约定支付工程款, 未按约定时间提供施工图纸、下发指令或批复等。 (2) 合同变更:表现为设计变更、施工方法或工艺变更、追加或减少及取消某些工作合同约定的变更等。 (3) 合同缺陷:表现为合同文件规定不严谨, 甚至错误、矛盾或遗漏。 (4) 风险分担不均:表现为在招标文件中, 无限加大中标方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免除或减少己方的责任与义务。 (5) 不可抗力:表现为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两种。自然事件主要是指施工中发生不利的自然条件和客观障碍。社会事件是指国家政策、法律、法令的调整变更, 战争等。 (6) 发包人或工程师指令:表现为施工过程中, 发包人或工程师指令增加新的工作、改换某些建筑材料, 取消、暂停或加速某项施工, 采取某些措施等。 (7) 其他第三方原因:常常表现为因为其他第三方的问题而引起的对本工程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

2 工程索赔原则

索赔必须以合同为依据, 加强主动控制, 并及时合理地处理索赔。主要坚持以下几点: (1) 必要原则:指从索赔费用发生的必要性角度来看, 索赔事件所引起的额外费用应该是承包人履行合同所必需的, 如果没有该费用支出, 就无法合理履行合同, 无法使工程达到合同要求。 (2) 偿付原则:指从索赔费用的补偿数量角度看, 索赔费用的确定应能使承包商的实际损失得到完全弥补, 但也不应使其因索赔而额外受益。 (3) 最小原则:指从承包人对索赔事件的处理态度来看, 一旦承包人意识到索赔事件的发生, 就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损失的加剧, 以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4) 引证原则:承包人提出的每一项索赔费用都必须伴随有充分、合理的证明材料, 以表明承包人对该项费用具有索赔资格且其数额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准确、合理。 (5) 时效原则:是指承包人对索赔事件的处理应是发现一件、报告处理一件, 而不应采取轻视或拖延的态度。索赔事件的及时处理, 即能防止损失的扩大, 又能使承包人及时得到费用补偿。

3 索赔的依据

对于我国现实的施工索赔而言, 以下依据是不可缺少的。

3.1 招标文件。依据。

它是工程项目合同文件的基础。它不仅是承包商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索赔时计算附加成本的依据。

3.2 投标报价文件。

投标报价文件, 在中标及签订施工协议书后, 将成为正式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施工索赔的基本依据。

3.3 施工合同文本、协议书及其附件, 其他双方签字认可的文件。

如在签订施工合同以前双方对于中标价格、施工计划、备忘录、修正方案等问题的讨论以书面的形式作以修改或解释, 则这个纪要就是将来索赔计价的依据。

3.4 来往信件以及各种会议纪要。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双方来往的信函、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谈所做出的决议或决定, 是对合同的补充。但会谈纪要要有各方签字后方可作为索赔的依据。

3.5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亦是工程结算与索赔的指导文件。

3.6 施工现场记录。

主要包括施工日记、施工检查记录、工时记录、质量检查记录、设备或材料使用记录、施工进度记录或者工程照片、录相、技术联系单、签证变更等。

3.7 工程财务记录。

表现为工程进度款每月支付申请表, 工人劳动计时和工资单, 设备、材料和零配件采购单、付款收据, 工程开支月服等等。在索赔计价工作中, 财务单证十分重要。

3.8 现场气象记录、工程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

许多的工期拖延索赔与气象条件有关。施工现场应注意记录和收集气象资料, 如每月降水量、风力、气温、基坑地下水状况等等。

3.9 市场信息资料。

物价变动等报道资料, 应系统地收集整理, 这对于工程款的调价计算是必不可少的, 对索赔亦同等重要。

3.10 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法令文件。

如税收政策的变更、工程仲裁规则等。

4 索赔谈判的技巧

在同业主和监理开展索赔谈判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变的灵活策略, 以争取主动。即掌握原则又不失灵活, 才能应对谈判的复杂局面;在谈判中要随时研究和掌握对方的心理, 了解对方的意图;不要使用尖刻的言语刺激对方, 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要以理服人, 求的对方的理解;善于利用机遇, 用长远合作的利益来启发和打动对方, 准备有进有退的策略。在谈判中该争取的争取, 可以做出让步的适当让步, 使双方有得有失, 寻求折中办法;在谈判中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能经受挫折, 决不能首先推出谈判, 发脾气等。对分歧意见, 应相互考虑对方的观点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

5 索赔的管理

5.1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 索赔引起费用或工期的增加, 往往成为发包人和承包人关注的焦点, 为真实、准确反映索赔情况, 应建立、健全工程索赔档案。

5.2

索赔档案应反映索赔发生的原因、时间、索赔意向提交时间, 索赔结束时间, 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 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 业主审批结果等内容。

5.3 对合同工期内发生的每笔索赔均应及时登记。

装订成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 工程完工后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成。

6 索赔存在的误区

成功的索赔能给承包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很多承包人在索赔工作上大做文章显然是不可取的。反之也应该是索赔过程中避免以下误区:

6.1

当索赔事件发生时, 有些承包人考虑与业主、监理单位的下一步合作, 而不敢提出。

6.2

项目管理人对索赔工作意识不到位, 没有深刻认识索赔管理的重要性, 导致无法把握索赔, 造成事件存在、索赔流产。

6.3

项目管理人对招投标文件、技术规范和业主、监理、承包商之间相关往来的文件理解不够深刻, 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认识模糊无法判断或不知如何举证索赔。

6.4

只注重索赔意向提出, 不重视索赔过程中的时限和证据收集, 未按合同要求区分阶段性索赔和及时作出最终索赔报告或索赔丧失时效。

7 结束语

篇6:正确认识与对待开卷考试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界对开卷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就不能正确对待和操作开卷考试,从而导致开卷考试在一些地方被反复取消,恢复闭卷考试的现象。

一、对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

1.副科开卷论

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初中毕业的开卷考试基本局限于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副科”的考试。出现这个状况,根源在于各级教育部门把开卷考试当成是一种放松学习要求的考试,当成是一种给学生“减负”的方式。显然,要放松学习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只能在“副科”上做文章。这是开卷考试这些年一直只是在政治、历史、生物、地理几科中徘徊和反复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像数、理、化、语文、外语这些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即使是命题风格不做任何改变,现在流行的数理化语外试题同样能有效地测量出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差异。

可以说,就命题的难易而言,数理化语外等学科现有的命题已经基本适合实行开卷考试了。而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命题如果不做大的改革,就难以有效开展开卷考试。用可以轻易翻书找到答案的闭卷考试试题去考学生,其考试的意义就基本丧失了。而数、理、化、语文和外语的考试,即使命题不改革,也不会变成抄书竞赛,特别是数、理、化。

2.开卷减负论

由于我国这几十年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压力,很多人就把开卷考试作为一种给学生减负的方式来对待。为此,一些地方甚至完全放弃了对开卷考试的实质性监考。取消了开卷考试科目的教学,就给闭卷考试科目的教学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从而有利于闭卷考试科目的学生成绩跟其他学校的竞争排名。

其实,开卷考试既不是专门针对所谓“副科”的考试形式,也不是一种给学生减负的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对开卷科目的教学和学习要求的降低,也不意味着在开卷考试科目的学习上给学生减负。

二、开卷考试的目的和价值

首先,开卷考试是一种旨在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的考试形式革命。它是一种倒逼教师教学方式改革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革命的考试形式。

在闭卷考试形式下,考试试题往往容易出现大量基于死记硬背的试题。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这个情况尤其十分严重。这些课程,考试试题的答案一般都是书上可以直接找到的要点、知识点。这种试题状况导致了这些课程教学长期流行的是教师的照本宣科和学生学习的死记硬背。

而在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实行开卷考试,它最大的特点在于,要改变过去闭卷考试下的命题特色,要最大限度减少可以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的试题。同时,要大量命制需要学生建立在对书本知识的消化理解和加工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的试题。

因此,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科目实施开卷考试,它首先是要给命题人员加压。这种命题不是一般的教书匠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些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知识素养的学者专家可以胜任的。

而过去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的命题,是一般的外行教师都可以胜任的。因为,过去的那种闭卷考试命题,只需要对着教材知识点,轻易地就可以将他们变成填空、判断、简答等试题形式。

开卷考试的命题,要求命题者既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熟悉,更要有深刻的洞察。命制的试题,既要不是可以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的,又要是可以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真正掌握可以解答的。它的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但又不是可以随意得分的。

其次,开卷考试是对人脑本质特征的尊重和遵循,是对人脑规律的遵循。

开卷考试是一种有所扬弃的考试形式。它要发扬和张扬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它要舍弃和忽略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

我们社会多数的教师、学者、专家都认为,必要的记忆是必需的,以为开卷考试就意味着学生不再去记忆和熟悉基本知识。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开卷考试由于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多试题,如果学生对知识缺乏必要的基本的记忆,他们就没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更不可能去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非常熟悉教材的基本知识为前提的。

笔者认为,开卷考试的试题量总体应该少于闭卷考试的试题量。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难度一般都大于闭卷考试的试题,所以不宜把开卷考试的试题设置太多。

在现实生活中和现实的工作中,从来没有闭卷操作,任何研究和工作都是允许开卷的。人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不在于人们没有记住多少所谓的基本知识,而在于不懂得去如何利用各种书本和资料中的现成知识。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可以越来越方便地找到各种知识,譬如用手机上网等。因此,开卷考试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机械地记忆大量知识在现代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而开卷考试则是对人类的思考能力即思维能力的考量,它测量和比较的是应考者利用资料、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大小和效率高低。

三、正确对待和开展开卷考试

首先,对所有的文化课程实施开卷考试。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相对来说很机械呆板的课程可以开展开卷考试,那么数理化语外这些相对灵活复杂得多的课程,实施开卷考试其实就更加容易了。因为,数理化等学科的试题,往往是直接翻书找不到答案的,考试中能找到的充其量是公式、例题等。而考生如果能根据这些东西解答试题,我们的考试目的和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次,严格地对开卷考试实施监考。要严禁考试时相互间抄袭和“帮忙”的舞弊现象,要严禁科任教师参与舞弊现象的发生。总体来说,除了允许学生带书籍和各种资料外,这个监考跟闭卷考试基本没有区别。

再次,开卷考试除手机等可以跟外界联系的工具要禁止外,允许学生适当带各种文字资料入场。学生所带资料在总体积上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以免影响考场中的布局和整洁,以及其他考生和监考人员的正常行动和工作等。

最后,在命题原则上,尽量避免可以在书上翻到答案。可以适当允许有一定比例可以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试题,善于利用书本准确搜集有关信息和资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总之,开卷考试是跟现代知识大爆炸时代相适应的一种必需的最基本的现代考试形式,是一种跟人脑的本质特性相适应的考试形式。

篇7: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开展的各种探究活动中, 学生的思维活跃,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 允许学生犯错误。

1. 给学生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内容时, 教师往往先要求学生, 听教师讲解如何使用显微镜, 教师一般要花费10-15分钟的时间, 反复强调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 结果会发现至少有半数的学生, 对刚刚教师反复强调的事项, 根本没有听进去, 又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 自我意识逐渐产生, 独立性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 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控制和约束, 这是青春期心理特征的突出表现。

2. 允许学生打破常规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实验, 一定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骤做吗?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 有少数学生直接将碘液滴在洋葱表皮上, 然后盖上盖玻片。笔者在教学中, 没有制止他们的这种做法, 而是让他们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学生发现这样的染色方法比常规的做法速度快, 而且效果好。在讲评时我先肯定他们在实验中的探索精神, 然后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规的做法, 可用于做各种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 因为有些材料是不能直接染色的。应该用什么方法, 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二、用正确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

1. 冷处理:

是指发现学生犯错误后, 不马上给予纠正, 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自己感知错误, 从而认同正确的事物。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纠正知识性的错误。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安排“尝试对11种动物进行分类”的探究活动, 依据前面所学的知识, 学生通常是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长了几条腿、食性等, 将这11种动物分开,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但学生确实是把这11种动物分开了。如果教师此时马上就指出错误,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而且教材在前面的内容也是将动物按环境分开的, 所以他们肯定也不服气。如何使学生心服口服呢?笔者在教学中, 在学生分类完毕后, 让他们再加入蛇、鲸、蝙蝠、虾等几种动物, 结果学生发现按照他们的分法, 蛇与蚯蚓是一类, 鲸与鱼是一类, 蝙蝠与蜜蜂同类, 虾与青蛙同类, 这与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是矛盾的, 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分类的过程, 这时教师再来点拨, 形成正确的分类框架, 学生就会接受, 并且还能形成较强的印象。

2. 热处理:

是指发现学生犯错误后, 要及时给予纠正, 不能让错误蔓延。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纠正学生在活动中违反规则的错误。在活动中如果有人破坏了规则, 而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 有些人就会从众效仿, 认为规则可随时破坏, 则出现更多的人违反规则。如果这样, 整个活动就可能因为一些人不遵守规则, 造成活动场面混乱, 导致活动失败, 所以对于违反规则的错误必须及时予以纠正。

三、避免同类错误反复出现

在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过程中, 还要注意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吃一堑, 长一智”。

1. 通过活动中系统的训练。

比如阅读是重要的学习行为,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新的知识, 掌握知识的要点, 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的中学生, 阅读能力不强, 有些甚至不会阅读, 因此课本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用处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利用课本, 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 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将“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三个实验安排在一起, 并且教材中有图文并茂的讲解,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都是由学生先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 然后自己尝试着进行操作, 教师不做讲解。在第一个“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 几乎有3/4的学生自己无法通过阅读了解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学生操作失败后, 教师再出场点评, 这时最好也不要由教师主讲, 而是请操作正确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做法, 教师可以在关键的步骤处问:“你是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的?”学生一般会说是课本中某处是这样写的, 此时教师就要组织全班的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 并将关键的词语划出来。这样不仅强化了操作的规范性, 而且使那些开始操作失败的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2. 制订规则。

纪律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保证, 在活动中学生的行为会出现各种的偏差。教师不能等出了问题才想对策, 通过高压等手段控制学生, 这样会导致学生形成更强的逆反心理, 并频繁出现相同的错误。因此, 教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预见性, 并在活动前就应该宣布规则, 以及对遵守或违反规则的奖惩方法。

摘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活动前, 教师已反复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而学生一旦开始活动, 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按照要求做, 结果出现许多问题。要改善这种情况, 必须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看, 利用他们青春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顺势引导,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8: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间的冲突

她拿别人玩具,老师问,她不讲话,觉得自己没做错委屈,我就在思考是不是我说话的方式不对?为什么见到我就低头?抢别人玩具是不对,她明白这道理。也许,她玩玩具时,不知怎么跟别人表达,就随性拿别人玩具,或她认为那玩具原就是她的。我发现她的自尊心很强,也能干,老师严批时,她只哭。

我想:或许是老师的方式方法不对,或许是在家里父母很少批评,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面对困难与挫折;该怎样友好的处理与同伴的关系。老师开始应该用一种关心的态度去了解,告诉他们如何才是正确的做法。多数,孩子只是因为不知道才做了,只是喜欢就拿了。如果老师一开始凶,严厉批评,他们就会感到害怕,不敢看老师,孩子是天真、单纯的,只需引导。

其实,与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再这些冲突事件背后潜藏着重要的教育契机。家长和老师应正确看待,把握教育契机加以引导。如:

一、理解孩子与同伴交往的需要

家长和老师要理解孩子与同伴交往的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同伴接触。但,孩年幼,对基本人际交往技巧不能掌握,与同伴交往中难免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同伴间冲突问题解决需家长老师正确引导,借助孩子同伴间冲突把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教给他们。如:杨正周 和 刘浩洋为一积木争抢。杨正周大叫:“积木是我的!”刘阳浩也大喊:“积木是我的!”老师看见,急忙跑过去把他俩拉开:“你们不是好朋友吗?为什么要打架?”杨正周说:“不是好朋友,他不给我积木。”刘浩洋说:“积木是我的。”俩人争得不可开交,老师说:“来,咱三人用积木搭一漂亮房子好吗?”好啊,好啊,杨正周和刘浩洋高兴的笑了。成人正确引导孩子与同伴分享玩具中,孩子学会如何向别人提要求,如何表达愿望,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合作与分享等。这能力掌握好,孩子可避免冲突,使他们会解决自己与同伴的冲突。

二、辩证看待孩子与同伴沖突,适时开展教育活动

当面临同伴间冲突时,家长老师要考虑用这机会让孩子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不是只考虑冲突的消极影响尽快的结束冲突。面临孩子的冲突,应耐心听孩子意见。真正的教育是在真心的聆听后进行。一冬天放学,费禹龙发现一有趣的现象,不小心把水倒一同学本上,那同学被激怒狠狠推开他并报告老师。老师来后把还愣在那里的费禹龙批评了一通转身走了。费禹龙站那一脸委屈,刚才兴趣荡然无存。如果老师能站孩子角度看待这冲突,那结局肯定不会如此。如果老师能耐心一点给费禹龙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冲突会以另一更好的方式结束。教师要做的是帮孩子解决出现的问题,展开教育活动,让孩子获得新知。

三、引导孩子正确解决同伴间的冲突

孩子生活中,同伴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是常事。成人不可能每次都能及时介入冲突中,成人要大胆放心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室,杨超和王文琼正为争夺一把小椅子争吵:“我先找到的”“是我先找到的”俩人争的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这时教师只一旁观望,并没急于介入。这时,聪明的杨超灵机:“咱们剪子、包袱、锤,谁赢了谁要?”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有他们自己解决冲突的方式,以一种友好与合作的方式解决冲突,利于孩发展。家长教师要给孩一个独立自主的机会,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类似问题。

家长教师应理解孩子作为独立人,学会解决问题是必要的。成人应对孩子与同伴间的冲突多理解,多宽容,多耐心,多引导,让孩子在吵闹中快乐的成长!

篇9: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 BT, 哈皮, 3Q, 偶, 晕倒这样的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

网络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 就面对很大的争议。喜欢它的人认为网络语言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 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认为它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和语言的发展方向。

而反对网络语言的人却认为网络语言给语言规范和语言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是一种语言污染, 将阻碍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网络语言的优点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 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也正因此, 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从这一点上说, 网络语言很具有创新性, 可以很好的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网络交流时一种即时的交流活动, 交流者彼此之间要及时发

送和接受信息, 保证交流的通畅。因此, 速度是网络交流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 为满足网络交流需求二产生的网络语言具有简捷性, 不仅网络语言本身言简意赅, 而且传递方便快捷。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 生活压力很大, 而网络语言却营造出一种幽默轻松的交流氛围, 因此很多现代人愿意使用网络语言缓解压力, 娱乐自我。如网上用“打酱油”来形容事不关己, 用“烧饼”来指代楼主, 这些幽默调侃的语言让人们在网络中能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放松身心。

三、网络语言的缺陷与危害

网络语言是交流者为了满足自我的交流要求而临时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 因此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狭隘性, 不能满足所有语言使用者的需求, 也无法像普通话一样被所有使用者认可。

其次, 网络语言夹杂着很多的不良信息, 这对很多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会导致青少年标准语言的不规范使用, 也会对他们的学习, 生活有负面影响。

另外, 网络语言强调的是方便快捷, 因此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传递信息的文化准确性。

四、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 网络语言是比不应该被一票否决, 禁止使用的。网络的出现, 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已经逐步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网民队伍之庞大、舆论传播之广泛、言论力量之强大, 已经没有任何媒体能与之相比了。在这种情况下, 网络中独特的语言应运而生了。这是自然规律, 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中很多新生的语言不仅言简意赅, 而且生动简洁。以2009年新生的网络语言为例, 譬如:“躲猫猫”、“打酱油”、“杯具”等等, 都是有来历、很诙谐很幽默、思想内容极其丰富的词汇。

其次, 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不可否认, 网络语言中是精华和糟粕并存。关键是我们要知道如何对待它, 如何应用它。例如“杯具”“腹黑”、“7486”等词, 要注重使用的场合。这些词在网络中使用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但却不能在学生作文中使用, 因为语言说出来目的是要人能懂的, 如果不懂, 就毫无意义。以后网络发展, 这样的词能否生存下去, 自有它自己的命运和规律, 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因为正如李行健先生所说, 语言在自身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排污能力。部分消极的, 不能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语言,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自然淘汰, 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反, 那些积极地的, 形象的, 能够满足交际需求, 促进语言发展的语言则会被保留下来, 成为人们沟通的有效工具。

再次, 在宽容对待网络语言的同时, 也要巩固普通话的基础地位。为了提高中小学生标准语言的规范性, 老师们应该采取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好办法, 重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兴趣;另外, 老师们应主动知晓网络语言, 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 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 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约定俗成后, 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总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我们应该全面辩证的看问题。就我认为, 我们应该宽容对待网络语言, 既要承认它的不足又要看到它的优点与作用, 并懂得挖掘其有利的一面。

上一篇:资料员考试大纲下一篇:秘书学秘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