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修辞学分析

2024-08-08

语音修辞学分析(精选6篇)

篇1:语音修辞学分析

语音修辞 学习要求:

1、语音修辞的含义

2、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

3、语音修辞的效果

第一节

语音修辞概说

一、语音修辞

(一)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取得语言音乐美的修辞方式。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等等。

(二)语言的音乐美

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 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 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

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

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

二、语音修辞效果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二)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三)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第二节

语音修辞手段

一、语音修辞手段

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

二、语音修辞手段种类

(一)利用音长:节

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又称音顿、音步、顿歇。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梁晓声《雪城》)C 协调音节

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

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汉语对音节,看得比意义重要。”(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244、44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①四音节组合。即组合并使用四个字的词组(短语)。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汉语中的成语,有一些从语法和语义上本是应当划分为

掠+((人+之)+美)

l+3(2+1)

((郑+卫)+之)+音

3(2+1)+1

兵+((不+厌)+诈)

1+3(2+1)

举+(不+胜)+举)

1+3(2+1)

((不+解)+之)+缘

3(2+1)+1

(一 +(衣+带))+水

3(1+2)+1 但是,朗读的时候,都必须读成(掠人)+(之美)

(郑卫)+(之音)(兵不)+(厌诈)

(举不)+(胜举)(不解)+(之缘)

(一衣)+带水)由四个音节构成两个音步,是汉语节拍的基本模式。例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典诗歌的基本节拍模式,正如王力所说:“近体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十四卷.89页)在现代汉语中,节拍的字数要灵活一些: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徐志摩《为要寻找一个明星〉

② 双音节组合

说罢,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双音节和四音节,是自足的,具有均衡稳定感。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所以,一般情况下单音节词要求有单音节词相配,构成双音节节拍。双音节词要求双音节词相配,构成四音节组合。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表达者就得常常或压缩多音节词,或拉长单音节词。特别是并列结构中。

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具有运动变化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工农商学兵

眼耳鼻舌喉

赤橙红绿青蓝紫 东南西北中

前后左右中

扩大到句子的组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偶句法、平行句法,汉语诗歌通常是四句(行)为一首或一节。因为单句有不自足感变动感,所以三句成诗的.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之作也不多。

岑之敬《当垆曲 》

明月二八照花新

当垆十五晚留宾

回眸百万横自陈 ③ 三音节

现代汉语中,三字格很发达。其中有许多是缩合。例如:

大中小

高精尖

脏乱差

老少贫

军干群

篮足排

编导演

亚非拉

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如:

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

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

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例如: 甲:

你都保管些什么? 乙:

螺丝、螺帽、光垫圈,镑凿、斧刨、团据片,纱布、卡尺、手摇钻,扫帚、铁桶、腊木杆、焦炭、块煤、耐火砧… 甲:

你保管的物资挺多。

(孙洪彬《态度问题》)三字格是奇数,人们往往采用两个三字格的连用,通过“3十3”式组合,来达到均衡美。例如: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李清照《鹧鸪天》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李清照《行香子》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悠香,竞不知从何处来的。(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不仅更加和谐,而且既保持三字格的动态感、飞扬感,又具有双数的自足稳定感。

3+3+3式组合,则明显的突出了缺陷感和运动感。例如:

老夫人说著长老唤太医来看我;我这颓症候,非是太医所治的;则除是那小姐美甘甘、香喷喷、凉渗渗、娇滴滴一点儿唾津儿咽下去,这鸟病便可。

兰舟过处,歌声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三音节叠音词,也可以连续使用或者出现在平行句式的相关部位——对偶句法。例如: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④ 衬字。

为了保持一定的音节和节奏,在曲子、歌词、快板等作品中增添字词。又称垫音、衬词。如: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能谁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衬音在词、曲、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例如:

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雁宁《牛贩子山道》)

⑤ 音节搭配

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合理搭配,是走进汉语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汉语修辞艺术的重要问题。

单双音节的搭配,也体现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的差异。诗歌往往把单音节放在句子的末尾。例如:

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而散文的音节(特别是司马迁及后来的追踪者)则把单字的音节放在句中。(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73贝)例如: 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⑥协音

协音,就是为了上口入耳,回避在上下文中听起来拗口的词语,当然从语法和语义上说,使用这些词语是没有错误的。例如:

言语与语言--言语和语言/言语同语言

陈老与于老--陈老同于老/陈老和于老

刘宏同童莉--刘宏与童莉/刘宏和童莉

战争和和平--战争与和平/战争同和平

跟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与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

小弟弟的的确良--小弟弟那身的确良

协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还有在话语中插入某些无意义的音节,这叫做“衬词”。

三大平原¡ª¡ª三平原(?)

四大发明——四发明(?)

三大战役¡ª¡ª三战役(?)

四大金刚¡ª¡ª四金刚(?)

(二)利用音高:平仄

协调平仄有三个基本规律:

1、.平仄交错。

指一句之中音节点上的平仄要交错的安排,一般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最后一个韵字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余都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第二个音和单音节词的单音都是音节点,平仄必须交错出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平仄对立

一般律诗分四联,每联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出句和对句的音节点上,平仄要彼此对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平仄相粘。

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音节点上,除韵脚之外,要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在律诗中,对平仄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要求一句之内平仄交替,上下两句平仄相反。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诗中上句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的声调与之对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内又是平仄交替,排列非常严整,使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有非常强烈的音乐美感。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

③瑰丽端庄的中山公园,绿树成荫,花坛巧布,彩练横空,千红万紫。再比如:

(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

(2)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

--△△△○○△△,○○○△△○○

(3)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朱自清《春》)

格律诗(包括律诗、绝句、排律、词、曲)都讲究平仄的安排。试以绝句、律诗为例分析它们的平仄、押韵体式。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三)利用音质主要有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以及拟声词、儿化词、响音字的选用。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等都是利用音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律的再现而取得修辞效果,主要都和音质有关。拟声词的选用是利用和事物声音相近而取得修辞效果,也与音质有关。儿化词和响声词的声音与其它语音不同,也在音质上。

1、双声、迭韵。

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词语,如伶俐、枇杷、芬芳等;

迭韵指两个音节韵母相同的词语,如:汪洋、烂漫、妖娆等。

双声和迭韵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手段。在双声迭韵的词语中,因有相同语音成分再现,使声音得到加强和巩固,形成语音的回环美,恰当的选用,可以使音节和谐,声韵铿锵,诵读顺口,悦耳动听,增强语言的音乐美。由于双声短促而婉转,迭韵舒长而响亮,双声和迭韵配合使用,一方面循环复沓,另一方面委婉变化,有更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秋光迭迭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2、迭音。迭音是将音节相同的词或词素重迭起来使用,又叫迭字。如个个、阵阵等,一种声音通过迭音手段而再现,并加以巩固,不但具有回环美,而且给人鲜明的感受,产生特殊的音韵美。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3、押韵。

押韵是重要的韵律手段之一。在诗歌或戏曲里,运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子的相应部位,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又称协韵、调配韵脚。现代诗歌押韵,大多采用十三辙,“辙”是戏曲唱词的韵脚,是“韵”是通俗的叫法,所以押韵又可称选择韵辙。北方话系统的戏曲、歌谣、唱词都按十三辙押韵。每辙以两个同韵字代表辙名,如中东、江阳等,押韵较宽。

第一、古代诗词特别讲究押韵,例如: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绝句,一、二、四押韵:ao)

第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注意句与句的押韵,也可以形成音韵和谐的音乐美。例如: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傲”、“豪”押韵ao,响亮动听。)

第三、除了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群众口语流传下来的谚语、俗语、民谣及儿歌中,押韵比比皆是,例如: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白天吃的一锅饭,晚上枕的一个枕头。

(押韵iou)跳一跳二跳三七,跳八跳九跳十一 十一二,十三七,十八十九二十一 二一二,二三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诗歌的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规则】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 第一、【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二四句押韵。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第二、【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第三、【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第四、【首句押韵可借邻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请参照通转古韵、【108部平水韵】 【避忌】

第一、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第二、避免同义字相押:如一首诗中同时使用“花”、“葩”,“芳”、“香”等。

第三、避免出韵

古人写诗多依官韵,而许多我们认为是同韵的字在官韵中被分别列入不同的韵部之中,如“冬”与“东”之类,如果在同一首诗中相押,即为出韵。这主要是因为古今语音变化的原因,今天已没有必要再强调这一点了。

古代用韵较严,但多考虑韵部而不注重语音实际,严格区分平仄,而且要同一韵母,不同韵部只能和特定韵部协韵。而现代诗则自由用韵。押韵有以下几种手段:

1)安排韵句。安排韵句是按一定的形式将韵句组织起来,以形成不同的押韵方式,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大体而言,有下列各种:

a.偶韵。偶韵是把韵句安排在偶句上,又称隔句韵。这种方式旋律富变化而又规律,运用最广。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b.随韵。随韵是每句都安排韵句,下句随上句押韵,两句一换韵。这种方式既保持押韵的密度,又增加音响的变化。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c.交韵。交韵是韵句四句一组,第一句与第三句一韵,第二句与第四句一韵。这种方式声音相互牵连交错,形成回环美。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又例如:

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方愁幕雨天。

鸥鸳不嫌针两岸,波涛欺得逆风船。

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

今古若论英达算,鸥夷高兴因无边。(章竭《变体诗》)d.抱韵。抱韵是韵句四句一组,第一句与第四句一韵,第二句与第三句一韵,呈现环抱之形,这种方式也可以形成回环美。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人”与“功”两韵字环抱两个不同韵部的“亲”字。

e.排韵。每句都安排韵句,又叫打铁韵,数句一韵,或一韵到底,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

2)安排韵字。安排韵字是将韵字安排一定的位置上,从而组成不韵句的修辞活动。有以下形式。

a.句首韵。把韵字放在句首叫句首韵。前引〈女儿悲〉酒令即可视为押句首韵。

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

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

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头韵(Alliteration)它指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开头字母相同的单词,常用于文章的标题、诗歌及广告语中,简明生动,起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平衡节奏,宣泄感情的作用。例如:

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 Profits of praise b.句中韵。把韵字放在句中叫句中韵。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c.句末韵。把韵字放在句末叫句末韵。这种韵字安排方式,是诗歌主在押韵形式,例子俯取便是,不胜枚举。

现代诗歌,最常见的是四行为一节者是第二、四行押韵。例如:

清香在树上飘扬

乐弦在树下铿锵

忽然间一阵狂风

不见了弹琴的姑娘

(郭沫若《瓶第十六首·春茸曲》)

总得让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全下。

(臧克家《老马》)

3)换韵。改变诗歌的韵辙叫换韵,又叫转韵。像《红楼梦》里的〈芙蓉女儿诔〉(78),就换了四次韵。一般长诗多换韵,短诗不换。不过换不换韵,主要还是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声情来决定,有时也根据结构层次的需要来换。

(4)儿化词与轻声词的选用。

“儿”音加在音节上,使其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在修辞上,有指小、表爱的功能,具有亲切的感情色彩。如:

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

这一方法适用于口语语体,文艺语体尤其多见。其他书面语体和表示贬斥的语意时,不宜用儿化。

 思考:选用轻声词(本身读轻声和包含一个轻声音节的词)可用于表达轻捷柔和的声音,可以形成抑扬变化,适应表意的某种特殊需要。如:冰心: 

《一只小鸟》 __偶记前天在庭树下看见的一件事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毛羽还未曾丰满,不能远飞;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的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的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8月28日。)《亮剑》骑兵连长孙常胜的战斗口号是“骑兵连,进攻!”

有人认为不符合语音原理,你的意见呢?

(5)响音字的选用。响音字是发音时开口较大,音节洪亮的字。一般而言,双音节比单音节声音响,平声字比仄声字音量大,而从韵母的比较,凡以“ang”、“ao”、“a”等收尾的字比较响亮。语音的响度和音质、音强、音高、音长都有关系,由于具有高亢强烈的特色,所以选用响声字,也可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响音字和非响音字是相对的。选用响音字,宜于表现强劲高亢的声音和气势。如:

杜甫《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衬音字的选用,作用在于协调音节,使语句节奏整齐协调、匀称流畅,具有音乐美。基本上用于诗词、戏曲、民歌、快板等韵文中。衬音字有的本有意义,有的本无意义,用作衬音时都不再表意。例: 我们爬火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敌人魂飞胆丧!

(卢芒《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衬音在词、戏剧、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例如:

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

(雁宁《牛贩子山道》)古代散文中的“之”用作衬音,补充字数、协调音节。

嵌在专名中:烛之武退秦师;介之推不言禄;怒而触不周之山;

粘在别的词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怅恨久之。

(6)拟声词的选用。拟声词是指摸拟事物声音的词,又叫象音词、摹声词。拟声词一般用来摹拟声音,有时也用来描写事物。摹拟声音,使人如闻其声,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具有直观性。描写事物,能让人产生联想,也能让语言更生动、传神。选用拟声词,可以使词语具有音、义互相融合的风味,较之一般词语更形象、逼真。

⑴头顶上有几架敌机嗡嗡嗡,一会远了,一会又飞回来,好像几只苍蝇粘到头上不走了,紧自哼哼。……话音没落,只听半空哇哇哇,好像一阵暴雨泼下来,接着唰唰唰唰,四处踢通扑通乱响,炸弹落了一地。(《三千里江山》)⑵淅沥沥唰啦啦长蛇过道,噗咙咙突噜噜翠鸟出巢。

轰轰轰隆隆隆风滚雷动,乒乒乒乓乓乓一阵冰雹。

(郝赫、郝艳芳《春到胶林》)描绘抽象事物,赋予本来不存在的想象的形象性征。⑶锁柱跟锁柱他妈穷得叮哩当啷的。

(周立波《暴风骤雨》)⑷一旦有战争部队哗地一下拉上去了,粮食供应上得去吗?

(徐怀中《一位没有战功的老军人》)(7)谐音。

谐音是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作条件来表情达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谐音主要是利用相同语音成分的再现来突出语意重点,也利用音近意异的特性,表达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使语言更含蓄、更生动。

第一、谐音双关

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形成双关表达,通常言在此意在彼。有同音同形和同音异形两种。⑴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⑵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相互戏谑的哑语对联:

佛印向苏索句,东坡手指对岸正在啃骨头的大黄狗: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意会,只笑一笑,把题有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河中:水流东坡诗(尸)

后者更为常见,某些谐音在传统修辞中已形成固定关联,如 “丝”与思、藕与偶、莲与怜、杯与悲、理与礼,多用于古诗词、民歌、谜语、对联和歇后语等文体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天安门诗抄)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双木不成林。打一字。

伤心细问夫婿病,打一成语。谜底是: 相;

杯盘狼藉。

第二、谐音拈连

通过谐音构成上下文的拈连关系。⑴“我是你们的大师兄!”我说。“兄?凶多吉少!”

这种修辞格太熟悉了,我觉得好笑。(肖克凡《黑砂》)⑵无齿之徒原是无耻之徒 名优产品成了民忧产品 四化变成了私化 第三、谐音假对

对偶的一种,利用近音或同音关系临时借用合于对偶要求的语词。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面》)寄身且喜沧州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水春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第四、谐音仿拟

这是从我国历代笑话中选出精彩的作品改编,由画家绘画的笑画选集。(广告)以声作则

曲径通忧(漫画标题)

五儿急的便说:“原是宝二爷屋里芳官给我的。”林之孝家的说:“不管你‘方官’、‘圆官’!现在有了赃证!我只呈报了,凭你主子前辩去!”(曹雪芹《红楼梦》)现实生活中的忌讳语及吉祥语

人们因着趋吉避凶的普遍心理,对于有灾厄的谐音,或有吉祥祈福的近音字,在词语的使用上,呈现了特殊的习惯和文化。

四与死

钟与终

八与发

九与久

碎碎(岁岁)平安、五蝠(福)临门、瓶(平)镜(静)、苹(平)果、早(枣)生(花生)贵(桂圆)子(莲子)、大桔(吉)大粒(利)等等

外来语:

外来语因文化、事物的差异,在本国语中一时找不到相对应的词语时,直接用本国字音译以记录,是最简便的方法。然而,许多音译词是音、义兼译,在修辞的意义上更为进步而可取,如:

humour

幽默;

cool

酷; mini

迷你;

sanar

声纳; talk show

脱口秀;

bowling

保龄(球); title

抬头;

model

模特儿; engine

引擎;

hippie

嬉皮 Bans-奔驰(汽车);Sprite-雪碧(饮料);Locavo-乐口福(乳精); Colgate-高露洁(牙膏);Lux-丽仕(香皂);Pif pif-必扑(杀虫剂)。

对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粗俗地名,利用谐音修辞手段加以改造,可以获得理想的表达效果。例如老北京原有许多粗俗不堪的胡同名,都是从历史的日常生活取材的。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经过谐音修辞对其进行改造,结果变俗为雅,点石成金,为人称道。语言学家张清常教授的社会语言学专著《胡同及其他》中就援引了大量的例子,例如: 羊尾巴胡同→扬威胡同

猪尾巴胡同→寿逾百胡同

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

吉兆胡同→鸡爪胡同 猴尾巴胡同→侯位胡同

母猪胡同→梅竹胡同

粪场胡同→奋章胡同

干鱼胡同→甘雨胡同

驴市胡同→礼士胡同

屎壳郎胡同→时刻亮胡同

打劫胡同→大吉胡同

臭皮胡同→寿比胡同

鸡鸭胡同→集雅胡同

蝎虎胡同→协和胡同

灌肠胡同→官场胡同

闷葫芦胡同→蒙福禄胡同

尤其在人名、地名、商标、品牌命名上,一定要注意避免可能产生副面效应的谐音联想。

姓名:纪丹(鸡蛋)、茅崇(毛虫)、尤炳(油饼)、侯炎(喉炎)、魏腾(胃疼)、史钢(屎缸)、谭彤(痰桶)、毕耘(避孕)、温毅(瘟疫)、贾效(假笑)、施昌济(是娼妓)、孙奇概(孙乞丐)、胡丽清(狐狸精)、朱怡佳(猪一家)、毕云高(避孕膏)、屈韬奋(去掏粪)、刘艺荻(流一地)、郝乃昭(好奶罩)等

地名命名亦如此。在某市地名办公室组织的市区新建街区道路楼盘命名专家论证会上,遭到否定的命名设想,多数由于这个地名的读音容易引起某种贬义的谐音联想所致。例如“辉光大厦”(回光返照)、“蓝山别墅”(破衣烂衫 春意阑珊)、“银汇小区”(隐晦、淫秽)、“卫南小区”(畏难)、“培光小学”(赔得精光)等 流行语:

年轻人的流行语,或要表现另类,或要彰显创意,透过谐音,运用高度的联想力,无论从数字、英文或方言,都有为数可观的谐声修辞流行语。如: 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 770、880----亲亲你、抱抱你 9595995----救我救我救救我

359359----瘦有久、瘦有久(台语)2266----零零落落(台语)

AKS----会气死

LKK----老叩叩

OBS----欧巴桑

(8)利用音趣。音趣指字音因同字意相应而产生的联想和情趣。近代有些修辞学家提出音趣之说,认为长音有宽裕、纡缓、沉静、闲逸、广大、虔敬等情趣;短音有急促、激剧、烦扰、繁多、狭小、喜谑等情趣;清音可以引起小、少、锐、快、轻、虚、静、明等特质的联想;浊音可以引起大、多、钝、暗、愚、重、恶、劣等特质的联想。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风》

三、日常生活中的语音修辞

1、首先要求语音规范。在口语中,往往运用一些没有意义的词语或音节,或者把一些原先有意义的词语或音节当做没有意义的单位来运用,目的只是为了上口入耳。这些没有意义的单位就是“衬词”。语音的不规范会导致歧义和误解,降低和损害表达的效果。

2、要尽量避免同音词语的干扰。由于现代汉语中同音现象非常严重,而且交际活动是一个双向的心理交流活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交际双方的心理联想,这联想又常常是建立在语音相同与相似之上的。例如:“西巷、细想、洗箱、西厢、喜想、喜香、悉详、西乡、西湘……,在口语中,常常是很难分辨的。

3、无论是口语,还是文艺审美语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上口入耳,流畅和谐。说汉语的人的共同心理和言语习惯,都非常重视言语的流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上口入耳的标准放置在语法结构的要求之上。

请比较:

打扫街道

打扫街/打扫道 桌椅板凳

桌子椅板凳/桌椅子板凳/桌椅子凳 四大金刚十八罗汉

四金刚十八大罗汉

报刊/报纸杂志

报杂志/报纸刊

篇2:语音修辞学分析

俗话说“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回环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使人听了“好像吃了人参果,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慰贴”。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它大体包括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

所谓音节的配合,就是指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表达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1)看来很平凡的一块田地,实际上都有极不平凡的经历。在一百几十万年间,人类在这上面追逐着野兽,放牧着牛羊,捡拾着野果,播种着庄稼。(秦牧《土地》)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随时变换调子。(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上面例(1)中的“捡拾”如换为“捡”,“播种”如换为“种”;例(2)中的四个单音节词随便更换一个为双音节词,就不再有匀称整齐的效果。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增强语言的声音美,还可利用叠音词。例如: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2)苏州网狮园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3)杭州西湖联: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二、声调的协调

所谓声调的协调,就是利用声调的平(○)仄(△)变化,使语言形成抑扬顿挫请注册音乐美。例如:

(1)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

(2)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

(3)小草……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三、押韵的和谐

所谓押韵的和谐,就是在上下语句或隔句的句尾,有规律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例如: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权是好,好在不言中。暮暮朝朝求者众,人来人往手不空。谢谢主人公!

(3)敬爱的周总理,您为祖国山河添光辉,您为中华儿女振声威,您不朽的业绩永世长存,您光辉的名字青史永垂。

篇3:语音修辞学分析

广告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递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总的来说, 广告具有以下四大功能, 即信息传播功能、形象塑造功能、劝说功能和刺激消费功能。广告的语言属“鼓动性语言”, 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左右人们的生活方式, 具有及其露骨的物质目标。如同文学作品一样, 广告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为了最终打动受众, 广告创作者在广告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元素。其中, 修辞是近年来国内研究者较为关注的领域之一, 李国庆、薛兵和管璐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广告的文体现象进行了讨论。英语语音修辞是指修辞性地运用语言的声音来实现说话者的目的意图, 产生悦耳动听的韵味, 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美感。英语语音修辞是目前平面广告英语语篇研究当中较少涉及的方面之一, 本文将对此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二、拟声

“拟声” (onomatopoeia) 或称“摹声”是英语语音修辞格的一种。拟声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历史非常悠久,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的斯多葛派就提出了“摹声说”, 用来解释人类语言的起源。“拟声”通过声音的模仿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地把目标展示给听众,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根据语音象征 (拟声) 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语音象征 (拟声) 可以分为直接语音象征和联觉语音象征。直接语音象征是用词的语音直接模拟物体的声音。李玉华把英语的象声词分为两类, 第一类只表示声音意义, 如scream、baa、hiss等;第二类不仅表示声音, 而且还用来表示发出该声音的动物或物体, 如bowwow、cuckoo、ping-pang等。直接语音象征在广告语篇中运用较为普遍,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1) Deck the halls

With plop plop plop, fizz, plop

Fallalalalalala…Ahhh! (Alkaseltzer去痛药)

例 (1) 是一则去痛药的广告, 通篇广告当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声词, 如plop、fizz、fallalalalalala和Ahhh, 其中plop重复了四次。这则广告用以上四个词直接模拟了劳动和享受的声音, 突出的音效效果把患者康复后欢度圣诞的欢乐场面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先是装饰房间, 通过plop的重复, 受众可以推断出患者此时做了大量的工作, 因为装饰本身就是费时费力的一件事。然后就是开启瓶盖 (fizz) 和啤酒饮料等发出泡沫的声音 (fallalalalalala) , 最后是人们欢乐的歌声。这一切都是患者服用Alkaseltzer去除腹痛之后的结果。这则广告没有直接描述去痛药的疗效, 而是描述了患者服用去痛药后尽情劳动和享受生活的画面。去痛药的效果被展现的淋漓尽致。联觉语音象征是由某个或是某组语音的发音特征联想到某种意义。联觉语音象征在英语广告语篇中也大量存在。例如,

(2) Just pour it in, brush, let it stand ten minutes, then flush. (去污剂广告)

例 (2) 是一则去污剂广告, 其中使用了“brush”和“flush”两个象声词, 把去污的效果形象地展现出来。[sh]这个音在“brush”中模仿了刷马桶地声音, 在“flush”中则仿效了冲水的声音。[sh]音在英语象声词中属于具有联觉语音象征的音, 它经常与风声、流水声、衣裙的簌簌声联系在一起, 因此具有很强的联觉象征意义。在这则广告中, [sh]音的重复出现暗示了整个过程的流畅性和易操作性, 起到了良好的劝说效果。

英语是语音相似性较强的语言, 无论是直接语音象征还是联觉语音象征都是“拟声”的构成方式。拟声的合理运用将有助于广告功能的实现, 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头韵

头韵 (Alliteration) , 相当于汉语的“双声”, 即两个以上的词的词首辅音相同。头韵简明生动、渲染对比效果强烈、节奏平衡、给人印象深刻, 因此在英语广告语篇中被经常使用。如,

(3) Sea, sun, sand, seclusion and Spain.

这是西班牙某海滨旅馆的广告, 五个单词用了相同的词首辅音[s], 是典型的头韵。如上所述, 英语的有些语音具有很强的联觉语音象征能力, [s]的象征意义和[sh]是基本一致的。[s]的重复出现把此海滨旅馆的优点一一展现了出来:蓝蓝的大海、暖融融的太阳、柔软的沙滩、幽僻的房间。这则广告勾画出的环境具有超强的吸引力, 令人难以拒绝。再如,

(4) Never bathe alone.Let Kokee caress you.

Bathing will never be the same again.

Soothing, sensuous.Fragrantly fragrant.

A glorious Orient ritual, pleasure, pampered.

这是一则浴肤香皂的广告, 其中使用了四组头韵:K o k e e/carress、soothing/sensuous、fragrantly/fragrant和pleasure/pampered.Kokee是商品的名称, 其他词则描述了商品的性能和使用后的效果。四组词的词首辅音[k]、[s]、[f]和[p]皆为清辅音, 对产品的爽滑、轻柔和使用者轻松愉快的情绪都有一定程度的暗示。需要指出的是, 在词中间的辅音相同也是头韵的一种, 可称之为内头韵或暗头韵 (internal或hidden alliteration) 。内头韵在广告当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

(5) Medical Insurance Cover?

The most competitive premiums in the world fo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ver in the world.

(6) Communication unlimited.

例 (5) 是一则医疗保险的广告, 其中competitive和premiums以及comprehensive三词中有相同的辅音[m]。这个鼻辅音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感冒以后的鼻音以及允诺音[um], 病人的痛苦和公司的承诺都得以暗示和体现。例 (6) 是摩托罗拉的广告语, 其中两个单词也都包含了[m]这个音:[m]一方面暗示了此广告与语音的关联, 另一方面暗示了沟通的连续性。

四、押韵

押韵是指在句子的相应位置采用相同或是相似的重音, 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和其后的辅音都要一致。英语中押韵的单音节词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元音应相同;如元音前有辅音, 辅音应不相同;如元音后有辅音, 辅音应相同。广告采用押韵的修辞手段, 能够使广告朗朗上口, 易于传诵, 最终达到广而告之, 劝其听从的目的。例如,

(7) If there is anyone who

Really knows me, it’s Michael.

He says he loves the smell

Of my skin, and he likes my perfume

Because he says it brings out what

I am to him.

More of a woman.More honest.

More open.Less helpless.

I used to think being more

Of a woman

Meant ating hard to get.

Today I think it means not

Acting at all.

上面这则广告是一则香水广告, 因其用诗歌形式撰写而成, 所以其朗朗上口, 格调高雅, 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广告也采用了很多传统诗歌所采用的尾韵形式, 如Michael/smell、who/perfume和more/all。

五、结语

出上面提到的语音修辞手段以外, 重复和排比能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在广告创作中也经常用到。需要指出的是, 一则广告中往往会运用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语音修辞手段, 以求达到最好的修饰效果。如例 (3) 除了运用了头韵的方法, 还运用了联觉拟声的方法;例 (4) 则还运用了办谐音的方法;例 (7) 除了运用尾韵之外, 还用到了重复手段。实际上, 语音修辞体系包含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由语音因素的本体系统所构成, 属于内在的静态运动;另一部分是在语音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语音物理性的四要素 (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的变化而产生, 是一种外在的动态运动。平面广告中运用的都是静态的语音修辞, 动态的语音修辞则被运用于电视、广播等立体广告之中。总而言之, 语音修辞是广告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语音修辞的研究和合理运用对广告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广告作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递的有力工具, 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广告功能的实现往往要借助各种手段。语音修辞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表达力, 是广告创作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平面广告,英语语篇,语音修辞

参考文献

[1]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李国庆:广告双关语的语篇特点及社会功能.暨南学报, 2007 (2) :130-133

[3]薛冰李悦娥:广告双关语的语用观.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6) :35-46

[4]管璐:英语广告文体中的隐喻.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 (2) :42-46

[5]李玉华:英语语音象征探新.山东外语教学, 200 (62) :63-70

[6]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篇4:浅谈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运用语言要求准确、经济、富有表现力。即一要合乎规范,二要讲究艺术。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运用语音修辞的结果。语音修辞主要在于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和押韵的和谐。

一、音节的配合

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音节的配合就是通过调整音节组合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汉语的词语有单音节的,有双音节的,也有多音节的;不同的音节又常常有同义的词或短语。所以使用语言时,就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语或短语,以使语句音节匀称整齐,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

1、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例1的“明珠”“星星”“美人”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例2的“仰观”与“俯察”、“宇宙”与“品类”是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大”与“盛”是单音节词使音节匀称。如果把这些词语中的某个音节换了,就会给人不匀称、不和谐的感觉。

为了使音节匀称整齐,使语言有语音美,还可以选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双声词是两个声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因发音部位一致,读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词是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声音特别响亮,铿锵悦耳。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表达上的独有形式。利用双声和叠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是汉语传统的语音修辞手段。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可以形成声韵回环的音律美,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叠音词利用汉语音节的特点,通过声音的复叠,加重形象的摹拟,使繁复的感情与语气得以确切表达。恰当地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声律美,还能够增强语言的描绘力和形象性,有时还具有加强文字抒情色彩的修辞作用。例如崔灏《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美化了句子的声音,使语言显得优雅而秀丽,更使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音节,特别是并列成分的音节可能有多有少,这时候就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排列顺序。一般说来,在不影响语意的情况下,音节少的排在前面,音节多的排在后边。例如: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另外,修辞格中的对偶、排比、反复、顶针等都是语音修辞中的音节的配合典型,这里不作具体分析。

二、声调的协调

声调是指一个音节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声调本身高低曲直,节奏分明。汉语的四个声调,习惯把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平声平直高昂,声调高低变化不大;仄声短促低沉,声调高低变化较大。恰当地利用这平仄不同的声调,形成有规则的变化,可以使语言具有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汉语中很多成语、俗语都具有平仄变化的音乐美,如“琴棋书画”“风平浪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彩霞满天”(下加线的为仄声);我国古代诗词,特别是唐以后的近体诗,更讲究平仄的协调,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同上)两句,同一句中平仄相间,上下两句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除了以上所及,平时说话,写文章也应注意声调的协调。一句话中平仄有变化,就说起来流畅自然,读起来上口悦耳;文学作品几句话中的主要词语平仄有了变化,甚至配以轻声、叠音等,就使语言产生错综变化的音乐美,有优美的诗的旋律。如“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就平仄相间,声调协调。

三、押韵的和谐

押韵就是在上下语句或隔句的句尾,有规则地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给人以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音乐美。押韵是音乐美的基本条件之一,韵脚调配得好,关上联下,就能像一根红线,把分散的诗句、跳跃的内容、奔腾的感情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加强结构和形象的完整性,达到传情感人的目的。因此,押韵是人们常用的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押韵使同一个音在同一个位置上不断重复,这种声音的回环往复,使语言具有了节奏美感,有助于感情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可以起到和谐声音、增强感染力的作用。押韵大量出现在诗歌、韵文中,有时也表现在散文、口语流传和现代曲艺艺术中,它使汉语与其他语种相比独具音乐美、韵律美。比如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章,狂风挽断最长条。

诗中一、二、四句押韵,使整首诗声音和谐悦耳。又如:

活着真累:上车得排队,爱你又受罪,吃饭没香味,喝酒容易醉,挣钱得交税!就连给小猪发个短信还得收费!祝你新年快乐!

这个短信中有下划线的都押ui韵。

总之,音节的配合,声调的协调,押韵的和谐,是语音修辞互相联系的几个方面。运用语言时,如果能从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灵活使用,就可以使语言产生整齐匀称、变化有致、和谐悦耳的音乐美;如果不顾思想的表达,强求硬凑,反而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篇5:语音修辞学分析

On the phonetic rhetoric usage in Zhao Benshan’s sketches

李巧兰

(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石家庄:050801)

提要:在赵本山出演的许多小品中,充分运用了同韵相协、同音多解、语音飞白、节奏突变、方音土语等多种语音修辞手段,凸显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形成赵本山小品朗朗上口、错位的诙谐、雅俗共赏等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语音修辞 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李巧兰(1971-),女,石家庄学院副教授,博士,河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方言与文化。

小品是当今舞台上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各类小品中,赵本山的小品非常具有代表性。综观他的小品,除演员表演技艺外,小品语言也是构成赵氏小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小品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其中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赵本山的许多小品中,都充分运用了同韵相协、同音多解、语音飞白、节奏突变、方音土语等多种语音修辞手段,凸显了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给观众带来美的艺术享受,这也是赵本山小品在近二十年来常盛不衰,形成了稳定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同韵相协,朗朗上口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1](P157)可见韵律美在语义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意义,就离不开语音的配合,和谐优美的语言韵律,听起来悦耳动听,给人以美感,声音的美妙同押韵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本山出演的小品正是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 形成了大量平仄相对,音节单双交替的“上口段子”,这些段子利用语音上的同韵相押形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段子,让观众感受到赵本山小品特有的韵律感,来渲染气氛、强调主题、增添语言的艺术情趣,使小品语言极具音乐性,而且这些“上口段子”不只注重形式,而是和内容相协调,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语音修辞的内涵,而且“乐音化的语音形式与其所负载的丰富内涵,使得喜剧小品的语言远远高于生活中的插科打诨,使之区别于滑稽搞笑而充满哲理,蕴涵深意。”[2] 例如:

(1)赵本山: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相亲》)

“跳、抱、靠”同属“遥条”辙。“连蹦带跳”、“又搂又抱”、“只能干靠”四字格连用,念起来节拍和谐匀称,十分上口。

(2)赵本山: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胃下垂。先用盅、再用杯,用完小嘴对瓶吹。”(《牛大叔提干》)

“陪、垂、杯、吹”属“灰堆”辙。两句都是三三七式,念起来干脆顺口,节奏鲜明、强烈。

(3)宋丹丹: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钟点工》)

“喝、歌、摩、看、嗑”押“坡梭”辙韵。一出场就把人物的身份、工作交待清楚,用押韵的方式让人记忆深刻。

大量“上口段子”的运用不仅使小品语言有趣有味,而且好听动听,便于吟诵和记忆。它的运用不仅使小品语言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和记忆,而且这些貌似简单的“顺口溜”还汇聚了大量的语言信息,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语音修辞的内涵。作为小品开场白的“上口段子”更是渲染了气氛,强调了主题。

当然,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喜剧小品对“上口段子”的运用,不纯粹是追求语音形式的回环美,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幽默”,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有趣或可笑。

二、同音别解,错位诙谐

汉语中大量同音字的存在为幽默语言的生成与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利用同音字、音近字等音义结合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来有意别解字词,是赵本山小品制造言语幽默的常用方法之一。

2(4)赵本山:树上骑(七)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几个猴?

范 伟:八个猴。赵本山:错,媳妇答。高秀敏:俩猴。

赵本山:正确,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俩猴。(《卖车》)此段利用“七”和“骑”的同音制造曲解, 若对方理解为动词,就曲解为数词;若对方理解为数词,就曲解为动词,从中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与效果。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5)高秀敏:啊,拐了噢,拐啦,拐了噢!拐啦,拐啦!拐啦!

范伟:我说你瞎指挥啥呀,你啊?你知道我要上哪,你就让我拐呀,你啊? 前后两个“拐”是同音多义词,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当事人故意制造“拐”的歧义,因而使对方把“拐棍”的“拐”理解成了“拐弯”的“拐”,造成幽默的效果。

(6)宋丹丹:你就拉倒吧,你就搁家整个网上上。

赵本山:都多年不打鱼了,哪有网啊。

前一个因特网的“网”和后一个鱼网的“网”也是一种同音关系,在此处,用了二者同音异义的关系,造成曲解,让人发笑。

在这些小品中,都巧妙地运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把两个毫无逻辑联系的事物拈连到一起,矛盾、错位,使人感到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从中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与效果。

三、语音飞白,妙趣横生

语音飞白是指描述口语交际活动中各种不准确的语音,如错读、口吃、咬舌、口头禅等[3]。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一般不用飞白,但是在文学艺术中恰当地利用飞白,将错就错地故意实录或仿效对方不规范读音或错误读音,来塑造人物或表达幽默,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喜剧小品制造幽默的常用手法。在小品中恰当地用飞白,再结合演员的表演,效果更容易显现,这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常用的语音修辞方式之一。

汉语中大量音同、音近词的存在为飞白这一修辞方式提供了条件。语音飞白 3 往往可以平添新义或引发歧义,制造误会和误解,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和效果。

(7)高秀敏:那就拿着吧,要多少是多呀。

赵本山: 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卖拐》)

(8)高秀敏:那就拿着,不少啦!

赵本山:恩?带表了?带什么表了!(《买车》)

例(7)和例(8)用的一样的技巧。大忽悠接过其妻的话,故意错读成“要什么自行车呀” 和“不少啦”,利用语音的相近,进行语音偏离。他是为了忽悠到自行车和手表,而有意错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可以看出忽悠技术的高超,也是小品的神来之笔!这里正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要,让观众在心理满足中捧腹大笑!

(9)毕福剑(一脸震惊):你,叫什么名字?

小沈阳: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毕福剑:你还有外国名字?

小沈阳(阴阳怪气):英文名叫“小沈阳”。毕福剑:什么?

赵本山:没听明白吗?英文名叫小损样儿。(《不差钱》)

此处也是利用语音飞白来制造幽默的,因为小沈阳本人在说自己的英文名字时阴阳怪气的,听起了确实和“小损样儿”接近,所以才可以形成语音飞白,令观众发笑。

四、节奏突变,停连转义

朱光潜曾说过:“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4]P10

2“当我们的感官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5]P46有声语言中,停顿是突出语义重点,区别语义内容的重要节奏手段,除因逻辑表达、语法强调的需要作正常的停顿之外,故意违反常规的停顿,则可以打破语言的固有节奏,造成一种节奏突变,这样就可以获得某种特殊表达效果,这种方法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幽默语言的生成技巧之一。

语言的停顿本来是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语法规范的,当为了表达自己的目的,强调语义重点时,会适当停顿。但是在小品中为了取得幽默效果,常常会在不该 停时停,该停时不停,然后则转变语义,来制造幽默。这样语音的停顿违背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制造了幽默。

(10)赵本山:别笑话我,我也是有身份人,我告诉你,有一次我到大洒店消费去,我就喝这种酒,我往那一坐,我说上酒,小姐卡就把这酒拿过来,我说多少钱,她说1880,她问我你开吗?我说开,她砰就启开了,我说你开玩笑呢吧。(《送水工》)

在“开玩笑”之间,本不该停顿的却停顿了。这里巧妙地在中间设置一个稍长的停顿,语义发生了突转,就使语言跌宕起伏,富有波澜,增添了风趣幽默的情趣。

(11)赵本山:没意思。不是给你弄脑筋急转弯那个初级阶段了,我是向你陪礼道歉来了。三年了,在这个世界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范厨师。多么好的人。我常跟你们说,你说我骗他干啥?多么忠厚老实,你说我,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你骂我两句,你张不开嘴。这样,反正你原谅我也来了,不原谅我也来了,原谅不原谅我都带着诚意扑面而来。(《功夫》)

在“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和“你骂我两句,你长不开口”这两句之间,本该停顿不说后半句的,可此处大忽悠却一口气把这两句话前后都连起来快速说完,为的是在他的忽悠对象范厨师面前不吃亏。这一技巧的运用,把人物的狡黠心理极其戏谑地表现了出来

(12)赵本山:先不说病情,先说你是干啥的?

范 伟:我是干啥的?

赵本山:你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停了一会儿,观察一下对方的表情,然后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语速由快到慢)范 伟:废话,大老板有骑车出来的吗?(《卖拐》)

这段台词先巧妙地运用了语句停顿,又成功地对语流的速度进行了特殊处理,把这位江湖骗者的“高明”刻画得神情毕肖,同时也给予了极大地讽刺。若这句台词采用正常的语速,且中间没有一个稍长的停顿,其幽默风趣效果也就大为逊色了。

(13)赵本山:恩,后来经过全家人的举乎表决,大家一致认为我——

崔永元:您是对的!5 赵本山:给人赔礼道歉。(《今天、昨天、明天》)

此处利用语音停顿先将观众引入一个定势,然后再将观众拉到另一个出乎意料地情景,造成一种喜剧效果。

五、方音土语,俗音谐趣

喜剧小品以风趣逗乐为主要目的,其语言力求贴近社会生活,因而从一开始就不避方言俚语,吐字行腔不像话剧那样讲究字正腔圆,中规中矩。这种地域式的声腔一方面在喜剧人物身上常常有一种典型化了的性格色彩,便于在“土”与“俗”中表现人性,使人物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感,也更能借助世俗生活本身所蕴藏的力量来打动观众;另一方面,有些方音土调本身就具备了一种不协调因素,演员将之夸张变形,更凸显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给早已习惯了普通话语音的受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

(14)赵本山: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得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卖拐》)

“谑”、“嗫”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人,也非常具有东北特色。鲜明地把东北“大忽悠”的骗人能耐夸张的表现出来。

(15)赵本山:那驴也是这么想的!我告诉你,就这个问题,你先杀谁都不好使。我为什么没回答呢?就因为我考虑它是有问题的。看见了吗?他已经从当年的一根筋,现在成长到两头懂了!(《功夫》)

这里的“一根筋”和“两头懂”都是典型的东北方言,利用方言来表情达意,一下子就把人物的性格、文化也表现出来。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具有东北特色的方言词语,例如“玩意儿”、“咋地”、“拔凉拔凉地”、“恁”等等,在小品中运用这些词,演员一说话就知道他是哪儿的,而且使观众在熟悉的普通话之外可以感受一下方言的新鲜。

参考文献:

篇6:误解的语用修辞分析

误解研究由来已久,误解产生的根源是以往文献中论述的重点问题.研究者对误解根源的结论存在多种模式,有语码根源、交际风格根源、文化根源、认知根源、社会心理根源等.这些模式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误解现象做出的解释,显得零散而孤立,不能完整地揭示误解形成的`机制.本文试图从语用修辞学的角度在话语建构与话语理解的动态过程中探讨误解现象的本质,即话语因素、客观语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在误解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交际双方又是怎样调节话语,弥合信息差,达到最终的适应与理解.

作 者:张少云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上海刊 名:修辞学习 PKU英文刊名:RHETORIC LEARNING年,卷(期):“”(2)分类号:H15关键词:误解 信息差 话语建构 话语理解 语用修辞

上一篇:市场定位的案例分析下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