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2024-08-18

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精选14篇)

篇1: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面包,月饼,蛋黄酥,你最爱吃什么?我是烹饪小达人,不会的尽管找我!

我们一进烹饪室,今天教我们的老师是莉莎老师,她可是一位上电话n次的美食达人。她先教我们怎么做蛋黄酥,先和面,和面时需要用猪油,用猪油和面使皮更酥一点。做油皮需要糖、盐、猪油,水和面粉。和面好了用厨房称均匀的分12份,因为今天有12位小朋友一起来做。准备前工作差不多了,莉莎老师开始给我们示范做一个了。步骤是1.把油皮包在酥皮里面,用擀面杖擀一下后卷起来放边上,自然醒5分钟。2.把蛋黄用豆沙包起来。3.第一个步骤再做一次。4.面团用大拇指摁下去压平,用擀面杖擀平。5.用擀好的皮把豆沙裹起来。6.这样的蛋黄酥放进烤箱烤半小时就完成了。

看完莉莎老师完整的步骤,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动手做了。我迅速材料领回来,按照莉莎老师的方法一个接着一个做好,很快做好3个蛋黄酥了。我去找莉莎老师来看看,莉莎老师微笑着说我做得很好。她帮我做好的三个蛋黄酥放进烤箱里,先烤6~7分钟,之后拿出来刷一层蛋液,上面撒上芝麻,再放进烤二十多分钟。等待的时间我又开始做榨菜肉丝月饼了,前面的步骤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里面放的馅了,这次要放进榨菜肉丝馅了。里面包的是肉馅,有点软,包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露馅,我小心翼翼地包,3个月饼被我的巧手包好了。这个月饼是需要用平底锅煎一下就行,我时不时观察火的大小,翻动里面的月饼,生怕会煎黑。一会儿,榨菜鲜肉月饼和蛋黄酥出锅了。黄灿灿的蛋黄酥看着都流口水,切下来一半,里面蛋黄油滋滋,脆脆的皮有好几层,我迫不及待吃了一块。哇,好香啊!榨菜鲜肉月饼的味道也超级棒!

这时莉莎老师已经帮我们做好了可口的芒果西米露,我们每人拿着一杯西米露美美的喝下去,这味道简直太迷人了!

吃着自己动手做的蛋黄酥和榨菜鲜肉月饼,喝着芒果西米露,是不是一种美好的下午点心呢,真得好幸福哦!

篇2: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今天,胖乎乎的“十”正在愉快地散步,走着走着,它碰见了减号,减号冲它诡异地一笑,吓得它拔腿就跑,因为他听说:谁遇到减号,就要有厄运降临。正在“十”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看到加号迎面走来,加号问它:“你这么慌张,急着去干嘛?”,“十”喘着粗气回答:“我被减号追呢!”。就在这时减号已经悄悄尾随它的身后,只听“十”啊地一声惨叫之后,就变成了“八”,已经变成“八”的“十”顾不得多再理加号,逃命要紧。

奄奄一息的“八”,在逃跑的途中被除号救下,它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好心的除号,除号说:“我来帮你吧,我把你还原了。”都说除号是个热心肠,但好心经常办坏事,可怜的“八”还没来得及谢绝好意,就被除号用错了手段,把它又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四”,这下除号慌了神,慌乱中还拿跑了一个四,剩下的“四”瞬间失魂落魄地痛哭起来。

兜兜转转了一圈,瘦骨嶙峋的“四”遇见了乘号,乘号是个有学问的长者,知识渊博,戴着一幅眼镜,它扶着镜框上下打量着变成“四”的“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今天过得真是不同寻常啊!”,“四”哭得更伤心了,说:“既然你知道了我的遭遇,就不要再取笑我了。”乘号轻轻扶摸着它说:“孩子别伤心了,人生不经历风雨如何才能见到彩虹呢?你虽然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四”停下了哭泣问:“为什么?”。乘号指着自己说:“因为你遇见了我啊!哈哈哈……”只听乘号智者口中念了几声咒语,变成“四”的“十”被魔法围绕,转转转、变变变,只听一声“停”,眼前出现的是个“百”,变成“百”的“十”开心的唱呀,跳呀,大声喊着:“经历了这么多困难,我变得更强大啦!我变得更强大啦!”

篇3: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洛·希摩尔·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从这种意义上讲, “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外, 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

问题情境不仅仅包括已知与未知的客观关系, 而且要求主体参与这一关系, 并反映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殊类型, 它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教学性存在。如果没有主体 (即师生) 的参与或不与主体发生关系, 就不存在问题情境。为了便于理解, 可以对“问题情境”一词作分析式解读:“问题”就是真实社会或生活中的困惑;“情”就是课堂中因为问题而产生的情感氛围;“境”就是由问题构成的一个学习域。因此, 问题情境是指由于引入真实教育问题而激发起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它使学生愿意全力投入问题的探索之中。由此看来, 在教育学问题教学中, 仅仅引入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智力上投入, 而且还包括情感上的融入。

二、八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研究

2010年秋季学期中, 笔者于贵州省麻江县杏山中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 离岗培训”的实习活动。期间, 就杏山中学八年级7班 (以下简称八年级七班)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该班学生在创设课堂情境教学的质量优于普通式教学。笔者将实习期间的一些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进行简要记录:

1、案例——《坐标轴》

2010年9月17日, 笔者在八年级七班对人教版第12章12.2.2用坐标轴表示轴对称进行学习。较之前的课程有所不同的是, 笔者放弃了人教版12.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思考题老北京城示意图的情境。而是选用了学生的座位作为坐标轴, 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本章节。完成本章节的教学后, 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该堂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及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都较之前有所提高。故记录本则案例以作参考。

在关于人教版第12章12.2.2用坐标轴表示轴对称该章节的背课中, 笔者考虑到课本的思考问题 (在老北京的示意图中寻找东直门关于天安门对称的西直门的坐标。) , 可能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对于本章节的学习兴趣。所以将创设情境更换为学生们更为熟悉的找座位问题。

2、教学设计及思考

【情境创设】“之前我们学习了做轴对称图形, 那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用坐标轴来表示轴对称。那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 找座位!”听到玩游戏, 学生都感觉很新奇。因为在上课期间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座位上老老实实的坐着学习知识。

【学生、教师活动】“首先, 我们先说一下游戏的规则。找座位, 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我所说的提示, 找到该座位的同学。现在我们来比看谁最先找到。”由于学生对于这个游戏的规则不是很熟悉, 所以我前面让学生们找的都是些简单的座位。之后, 我就进入本节课将要学习到的知识。“之前的问题同学们都回答得很正确, 而且很快。接下来, 我们来找2个比较难的座位。我们来找杨光飞同学关于第4排对称的同学是谁?”同学们有的站起来, 有的指着手比划。然后, 都积极地举手回答。有的同学甚至, 等不及举手站起来就开始说。我感觉学生对于关于某行某列的对称都掌握了之后, 又继续加深难度。“好的, 这样的找同学的座位已经难不倒大家了。那我们再来找个难点的座位, 看同学们会不会啊!”“会!”大部分同学都大声的说着。“那我们再来找龙远银同学关于王万枚同学对称的同学的座位在哪儿? (这是关于点对称的座位)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没有找出正确的座位, 但是很多同学任然是站着努力的找着座位。“好了, 我给大家点提示这个是关于点对称的座位。”然后, 我们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很快的找到了某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而且自发的总结出来规律。点 (x, y)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x, -y) ;点 (x, y)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x, y) 。

【教学反思】通过上述的情境创设, 不难发现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有效的课堂情境, 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学习, 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自主学习当中。学生抛却了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 积极主动的自主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七班的学生进校成绩在全校属于偏下的, 但是在本堂课中不论成绩的好坏, 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本堂课的学习中。笔者感觉到创设情境教学, 无论学生对于该堂课的出发点是新奇或者是对情境的爱好。兴趣产生爱好, 学生只要对于课堂产生了兴趣, 笔者相信学生会对数学也会产生爱好的。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思考

《标准》倡导教学内容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 倡导内容的呈现生动、有趣、情境化。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到“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于是创设情境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热点。

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情境创设出现了“片面追求生活化”的倾向, 追求华丽复杂, 忽视了学生现实基础, 导致教学低效, 甚至产生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模糊、规律掌握缺失的现象, 造成认知困难, 引发学习恐惧。笔者认为有效的情境不在于其形式如何, 而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以形成学习行为和认知趋向为价值取向;是否有利于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蕴涵数学的内在逻辑;是否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有效性研究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首先阐述了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八年级学生问题情境的教学展开讨论, 继而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关键词:八年级,中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遭遇为话题的作文八年级

记得那是我八岁的那年,一天,家里人都因为各自有事而出门了,只留我一个人独自在家,爸爸妈妈在出门前给了我一些零钱让我自己解决早午饭。随着早晨的闹钟响起,我懒洋洋的起了床,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就出门去一家早点铺买早点,来到铺子里,老板热情的招待我,让我自己点餐,我从菜单上点了一份“韭菜炒鸡蛋和一碗米饭”,过了一会,服务员端着九个菜和一个碗给我送过来,看到服务员手里的餐我一下子惊呆了,便问服务员:“我没有要九个菜和一个空碗啊?我只是要了一份韭菜炒鸡蛋和一碗米饭。”听了我的诉说,服务员看着菜单疑惑的说:“可是你的菜单上写的是九菜炒鸡蛋和一份米碗啊?”说着服务员便把菜单递给我看,我一看到菜单自己也懵住了,原来我把韭菜炒鸡蛋的“韭”写成了“九”,还把一碗米饭的“饭”给漏写了。真在我对着一桌子菜发愁时,正好我的一些同学也来这家早点铺吃早点,我就又要了几碗米饭和我的同学们一起解决掉了桌子上的九个菜,因为同学们对于我的“盛情款待”有些受宠若惊,在我们一起吃完,我准备付钱时,同学们还帮助我付了多余的菜钱,这顿早点吃的我真是尴尬至极,心想如果当时有地缝的话,真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里。

到了中午,我就想我的午饭需要怎么解决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早餐剩下的钱就吃顿简单一点的,就去楼下的面条馆里吃面条吧!到了面馆,服务员招呼我进来,并要我点餐,我要了一份面条和一个鸡蛋,可是等服务员把面条端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看到鸡蛋就好像是面条的衣服一样,严严实实的包裹着碗里的面条,让我看不到一点面条的踪影。我问服务员:“我就要了一个鸡蛋,你们怎么给了我十个鸡蛋啊?”服务员说:“可你的菜单上明明写的是十个鸡蛋啊!”我看了看菜单,原来我把一个的“一”多写了一笔成了“十”,这可真是“一字毁千军”啊!我只好付了十个鸡蛋的钱,并且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将十个鸡蛋解决掉,害得我晚饭一点都吃不下去。

篇6:八年级以回忆为话题的作文

记得那是寒假的一天,妈妈为了庆祝我考得好,特地带我去了惠山古街,买了我最爱吃的橘红糕和棉花糖,陪我在古街里逛了整个下午,要知道近期妈妈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生病,却还一直陪着我。我东跑西跑,不停地向妈妈介绍哪种好吃,哪种还有些欠缺,而妈妈只是站在我身后,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看我大口大口地嚼着棉花糖,还把自己的围巾戴到我的脖子上,我顿时感受到阵阵暖意,心是甜的,棉花糖也是甜的,我从来没有如此开心过,不仅因为吃得了平时久违的小吃,还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找回了小时候的回忆。那时的我,也一定像现在一样,牵着妈妈的手,另一只手拿着棉花糖吧!

我感觉整个人好似飞上了云霄,在充满爱与甜蜜的天空上飞翔,是多么惬意啊!我不知道多久没有如此开心过,仿佛整个人都要融于其中了。古街的一切都使我着迷,那古色古香的韵味,是所有的人抵挡不住的。可是,今天有了爱的衬托,使我对古街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篇7:以风采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记得我小时,绸缎通袖顺搭在木雕椅上如瀑般倾泄,您临台梳妆画眉,艳冶红唇多了几分耀眼,两腮脂粉别具风味。那时村里有个大红戏台,您便是主角,当厚重的红帷往两厢隐去,您便开始进入戏的角色。披垂金黄流苏,脚踩青色缎鞋,身子袅娜如水,朱唇轻启,浅吟低唱,余音绕梁。我好奇地奔到戏台前方,托着腮,目睹了您婀娜多姿的风采。

您最喜欢演唱王宝钗,一个多么让人怜惜的女子,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改换素衣回中原。星河欲转千帆舞,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大红戏台仿佛就是天上宫阙,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有板有眼的唱念作打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如云的水袖与您的娇艳容颜交相掩映,我看得如痴如醉,镌刻在记忆里。

时隔多年后,秋风秋叶时,我携当年戏台上的主角阿婆重返老家。从前旖旎着云袖的大红戏台,如今杂草丛生吞噬了戏台,不远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轻轻推开昔日存放道具的屋子,看着眼前仅有几张木椅,我有些愕然。抽身掩退,我不敢再回头,我怕惊扰了戏台,更怕惊碎了阿婆的梦。阿婆看着这杂草丛生的旧地,大约是触目伤怀,也静静的呆了半晌。曾经,我可用记忆的碎片将戏台上的风采一一还原,而今,我再也无法听到那魂牵梦萦的声腔。——那天上人间,已被高楼淹没!

故乡的戏,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地方想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挥手别离。相隔多年,阿婆最爱的大红戏台,远远的望去,如一位曾经炙热而今已记忆模糊的老友。窗外弦月已然清瘦,记得儿时它又大又圆,散发着暖意,辉煌了戏台与我的梦。

篇8: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学为中心”的课堂是相对于“教为中心”的课堂而言,指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解决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疑难困惑,教学的结果是经过课堂的互动合作与思想碰撞交流解决了学生的疑难困惑,并提升其认识,开阔其视野。特别对于初中政治学科而言,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释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至于涉及到的有关公民人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学生能够自觉践行。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为中心的知识讲授观,突出学为中心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观,以及包括公民人格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渐进养成观。换言之,课堂教学观的转型成为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彰显实效的关键。

本次专题研究秉承上述课堂转型的理念,以深入课堂观察为基础,通过分析诊断课堂实践探索尚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偏差,提出进一步改进实践的设想,以此推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形成。

本次专题研究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财产属于谁”为载体。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是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主要涉及什么算合法财产?合法财产从归属上可以划分成几类?合法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第二板块是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主要涉及我国宪法、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等对合法财产是怎样实行保护的?第三板块是当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的维权,主要涉及对合法财产构成侵犯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执教教师为本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引用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1)掌握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含义,增强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2)领会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3)培养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同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财产的行为作斗争的品质。

为了准确判断“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成效,研究小组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课堂观察维度,即: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疑惑组织有效的探讨;教师针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适切的任务;学生针对课堂的学习内容形成内化的知识。

一、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与诊断

依据课前设计的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研究人员深入到执教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执教教师的实践探索课诊断分析如下:

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了解学情方面,执教教师进行了课前的预习测试,统计发现:在全班44名学生中,10人及以上出现判断错误的题目有第1题14人(原题为:社会上的财产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①国家所有;②集体所有;③个人所有;④国家和个人共有)、第2题11人(原题为:依法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①财产承租权;②财产所有人;③财产保管人;④财产所有权)、第5题20人(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和锐利武器分别是:①民法、刑法;②刑法、民法;③行政法、民法;④行政法、刑法)及第6题16人(原题为:实施法律规定的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是:①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②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③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④维护自己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从反馈分析初步看出,学生对于本课涉及到的财产归属的类别、财产所有权的内涵、民法与刑法各自适用的范围以及有关各种财产纠纷处理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等方面,存在认识不足。不过,从检测题的设计也可以发现,题目概念性太强,表述过于直接,教师对具体认知的障碍究竟在哪里还不能清晰把握。如第1题,有关财产归属的划分在课本上有清楚的表述,学生没有选对,问题症结尚不明朗。由此看来,教师如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深入了解,尚需进一步细化相关检测题的设计,以期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疑问困惑组织有效探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对于合法财产所有权中的使用权和处分权存在认识含混不清时,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课堂教学片断摘录1:

师:请大家说一说合法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生1: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生2:使用权和处分权应该属于同一种权利,因为它们是一样的,只不过说法不同。

师:有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70页上的“相关链接”,看看使用权和处分权究竟是否一样,或者说有什么不同?

生3:使用权是指合法财产所有人有权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而处分权是指合法财产所有人有权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理和使用是不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根据书本上的定义找出了两者的不同,也就是,使用权说的是使用,处分权说的是处理。有同学能不能从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4:使用权只涉及到使用,处分权则涉及到了所有权的变化。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使用权不涉及所有权的变更,而处分权则直接涉及到所有权的转移。

课堂教学片断摘录2:

师:只要是我们的合法财产,都可以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说说看,哪些属于合法财产?

生1:我的钱包。

生2:我的手机。

生3:我们家的房产。

生4:赌博赢来的钱。(笑声)

师:大家想想,赌博赢来的钱算合法财产吗?在我们国家认为赌博合法吗?

生4:在澳门赌博就是合法的。

师: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有自己本地区的法律。这里说明一下,我们谈到的合法财产,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有两个:一是内容合法,二是手段合法。内容合法就是指法律允许个人所有的,像毒品、枪支等各种违禁物品就不能算成合法财产;手段合法就是获得财产的手段不违法,属于正当途径,如父母每月的工资。

正是因为教师在上述活动中针对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以及教师适时到位的点拨,使得学生澄清了对相关概念的认识。

3. 教师针对教材相关内容设计适切的任务

在本次课上,教师围绕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相关问题设计了5个生活案例的讨论活动。第1个是有关一位朋友为怎么处理自家丰收的桔子而犯愁的案例,让学生帮助想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教师以此来说明这些办法就是财产所有人可以行使的种种处分权。第2个是有关一位朋友在自家桔园挖到了一罐古代钱币后打算去贩卖的案例。教师想通过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贩卖古钱币等各种文物是不合法的。第3个是有关一位朋友的父亲在自家被盗桔园地里拾到一部手机,打算自己使用的案例。教师想通过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非法占有行为。第4个是有关某地一城管大队不由分说,没收了一位朋友的父亲因违章摆摊销售的一车桔子的案例。教师想以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该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第5个案例最为复杂:一房东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委托人,顺利贷款192万元,同时又将这套房子租给了刘先生,租金一年2万,租期为10年。孙女士花全款216万元(198万元房款加18万元税费)从委托人手中买到这套房子,但发现自己进不去,找委托人得到的回复是不知道原房东已出租,找现在的租客得到的回复是原房东还欠5万元没还,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教师想以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分清这套房子的所有权究竟属于谁。

从整体来看,执教教师努力尝试把一些比较枯燥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分辨相关概念的内涵以及基于正确理解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认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有适切性。其中,为了使得学生的讨论具有更为充分的法律知识的支持,教师还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些法律条文。如,教师引入了《物权法》的相关内容,否则,学生针对案例2和案例3的讨论就只能停留于道德道义的层面,根本意识不到归还或上交拾得物在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同样对于案例4,如果不补充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对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的规定,学生就无法对于城管的行为进行一个正确的判断。

不过,对于第5个案例而言,牵涉人物复杂,其中交织着对抵押这一法律术语以及中介责任权利的规定等专门知识的了解,显然对于没有房屋买卖经验的学生而言,无法厘清最终的财产所有权问题,因此其适切性显得不够,要求偏高。当执教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发现不能清楚分辨这套房产究竟属于谁时,采取了简化案例学习的要求,即:在房产属于孙女士的情况下,她该怎么办?如果房产不属于她,她又该怎么办?换言之,把原本讨论财产所有权的问题转化为探讨如何维权的问题,从而体现任务学习的适切性。

4. 学生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内化的知识

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执教教师积极的引导以及相关知识的有效补充,学生在诸如使用权和处分权、合法财产中的“合法”以及失物归还和城管行政违法等方面内化形成了自己理解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在相关的实践情境中恰当运用。

二、针对现存问题的设想与改进

1.对执教教师设计的预习单进行分析发现, 用于自学检测的8道题目都是选择题。同时,题干的设计过于简单,倾向性暴露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真实水平。

如第1道题,“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1)国家所有;(2)集体所有;(3) 个人所有;(4)国家和个人共有”。即便是学生前三项全部选对,也不能说明其真正理解。又如,第4道题,“下列属于合法个人财产的是:(1) 一建筑工人把挖到的古董据为己有;(2)一同学将放学路上捡到的100元钱直接充作自己零花钱;(3)同学的父亲诚信经营,今年收入超过百万元;(4)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72万元”。针对上述选项,学生轻而易举地选择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其检测反馈学情的原本价值大打折扣。

所以,执教教师可以采取通过预习单征集学生学情的方式,但对预习单的设计要加强生活情境化和加大选项的迷惑性,以期从预习单的反馈中获得真实客观的学生起点水平的信息。针对第一道题的题干,可以转化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现象, 如,“某班长在为班级临时垫支买电影票的时候获得了电影院有奖活动的20元现金返还”,这样就更容易让一部分学生觉得这20元现金归班长似乎理所当然。

通过对有意义的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而获得的反馈信息的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究竟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时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鉴于本次探索课设计的案例已经比较丰富, 执教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话题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融会贯通。特别是注意渗透一些合法不合情或合情不合法等比较两难情境的话题,如,用路上捡到的巨款救急需用钱的亲人等,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

三、基于实践反思的认识与结论

通过本次专题探索过程中所做的有益尝试与实践,以及尚存在的不足与缺失,就“学为中心”的课堂建设而言,可以总结出以下策略:

1. 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起点水平,是“学为中心”课堂的设计前提

“学为中心”的课堂和“教为中心”的课堂其分水岭就在于前者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因此,课堂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的。因此,“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有针对性教学的课堂,是回应学生真实问题的课堂。本次实践探索课中执教教师专门针对有关使用权和处分权组织的辨析活动,以及整堂课基本上围绕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案例情境展开,都是充分适应学生真实认知水平及特点的结果。

2. 科学确立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方向指引

课时目标直接决定“学为中心”课堂的演进方向,其科学的确立过程离不开对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对教材基本内容和结构特点、对学科本质特征和标准要求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整合,从而形成现实可行而又规范严谨的知识发现之旅。从本次的实践探索课也可以看出这种综合考虑的痕迹,既有关键概念的辨析,也有鲜活案例的研讨,而整个学习过程恰恰又是依次经历了单元内容本身的三大板块。

3. 积极促进针对问题的研讨发现,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核心体现

从学生学情调查反馈发现的疑难困惑是学为中心课堂着力解决和突破的重点,离开问题的针对性就失去了课堂的学为中心。换言之,“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课堂而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正如本次实践探索的整堂课都是以一系列案例的问题研讨展开的一样。

4. 努力实现教师助学的角色转换,是“学为中心”课堂的关键所在

篇9: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篇10:以危机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我玩了好几次都过不了你了帮帮我呗。”我一边看着屏幕一边叫着我的铁哥们廖之辰。可别小看了他,他可是《生化危机》的高手同时也是一位“知名”损友。“哟,才说不用我帮忙了,怎么没我还是不行吧!”“少说风凉话了,快给本大爷过来。”我不紧不慢的说道。“喝,还自称大爷了,你是大爷我就是太爷了。本太爷就是不过来咋的?”“你敢!”我了提高声音反问他。“咋的,还想打我了,我今天就不怕你了!”廖之辰用挑衅说着“找打!”说完我一下扑了过去,拳头早就捏紧了。“别别别啊,我帮你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你意思是我不是君子是小人咯?”我看着我的拳头说道。“大爷,小的可没这意思。”“那就快来帮忙”我威胁道。

“喂,干嘛呢你们俩,这么亲热不会搞同性恋吧!哈哈。”“恋你一脸!”我和廖之辰齐声道。来者这是我的第2个死党--欧文“那个欧文,你过来下。”我带着满脸阴险说道。“哼,我可不像廖屁孩这么好骗。”欧文带着嘲笑的口气说着。“你!好啊你欧文,我怎么好骗了?我怎么是小屁孩了?”廖之辰怒道。“好了好了,大家别吵了,都过来帮我过过这一关,这BOOS太变态了。”我劝道。“什么BOOS?很强悍么?”欧文问。“厉害,怎么不厉害了,一掌就拍死我了。”“哦,这么厉害啊,连你都敢拍,没事的再让他拍几下。嘻嘻。”欧文笑着说。“你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只是觉得那BOOS很厉害罢了。”我听网一掌拍了过去说:“没错,本人就是很厉害!”“原来你就是那BOOS啊!啊 ,手下留情啊,我可不能复活啊。”“得了,你看看我都在你们眼中成啥了,我发誓我以后都不打你们了。”我放下手对着欧文说。“姓廖的,找死啊,敢偷笑。看我铁砂掌!”廖之辰惊恐的说:“你不是不打人么!”“我是说过不打人,可没说过不拍人!”“啊!”某宿舍传来一阵惨叫。

篇11:以快乐为话题的八年级作文

现在是六年级下学期的最后冲刺阶段,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我的父母也不例外,报的培优班、游泳训练班占满了我的双休日,只有可怜的一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然后还有更多的培优班和无穷无尽的题海在等着我。

我经常说:“成天这么多功课压得我都快喘不过气儿,快压趴下了,什么时候才能‘解放’呀!我最渴望的就是那自由活动的一小时。”

那一个小时虽然说是“自由活动”,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搬来一把小椅子,坐在窗前,让风轻轻的吹着,观看火辣辣的太阳下走路的人、暴风雨将来时正急着躲避的人,我的心里感到一种恬静,觉得自己现在真的是很幸福、很快乐。秋风过去,寒冬来临,雪花飘落,我便把窗帘拉起来,听着MP3哼哼歌,偶尔撩开窗帘看看外面雪白的世界。

在轻柔的微笑吹过我脸的那一刻,我想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还想变成一条小鱼,在大海中自由游泳。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像一匹挣缰的骏马,自由自在地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我发现,其实并没有人捆住我的快乐,自然就是我的快乐,难道非要玩才叫快乐吗?

心就是一个人的宇宙,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天空,一片大海,一片草原,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一定要打碎心中的四壁,寻找光明的突破口。

烦恼就像一把锁,而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在你自己的手里。只要放开胸怀,就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篇12:八年级作文以想念为话题

小时候,我总是任性地躺在你的怀里,听你讲着那些琐碎的故事。“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你的故事最多,家里,我谁都不跟,就只跟你,你时不时的说:“你真是我剪也剪不断的‘小尾巴’。”“那我就做你一辈子的‘尾巴’。”

春去秋来,我慢慢的长大啦,而你,却慢慢的老啦。当我又一次任性的求着你讲故事给我听时,你总是说:“人老啦,记性也不好啦。”那么,次时就是我给你讲故事了。我边说边为你整理着鬓边的头发,在夕阳光辉的照耀下,你鬓边的白发多啦,饱含岁月沧桑的脸上又多了几道皱纹。这时,你老啦。

后来,你病了。你病的很严重,在当地是医不好的,于是,你随着爸爸去了大城市。当时我还在上学,并没有与你一起去。放假了,我和叔叔阿姨们一同去看你。到了病房,看见你昔日红润的脸变得枯黄,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你见我来啦,你忍着疼痛坐了起来,坐在床边,招呼着:“来,到这儿来。”我做在了你的旁边,靠在你的肩膀上,轻轻的问:“疼吗?”你虚弱的回答:“不疼。”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责备道:“怎么会不疼呢,人老了都还说谎。”你微微的笑了一下,忽然,你捂着胸口,痛苦的呻吟着,我急忙去护士台叫护士。看着你痛苦的样子,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我们要回去了,他们去跟你告别,我没有去,我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了哭泣。

人永远是离不开死的,你也一样。当家人都认为你的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你却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你这样无疑是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一个沉重的打击。吃饭时,我总是多余的摆放一套碗筷,醒过来时,眼泪已盈满了眼眶。

篇13: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 一) 朋辈学习的理论依据

“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朋辈主要就是集中于同学这个群体中。

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班杜拉等人认为,儿童主要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习得社会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认知策略”。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同伴之间的交往恰好满足了儿童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从而使儿童激起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朋辈榜样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过程。由朋辈构成的社会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以后适应成人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 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实践意义

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一阶段是他们对父母、教师的心理封闭的高峰同时也是与朋辈敞开心扉交往的加速期。这一阶段,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正确认识朋辈关系对初中生的影响,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其正能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促进教学实效增强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这正是新课程的宗旨。而这是无法通过传统的说教来解决的,朋辈教育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恰好能迎合这个问题。根据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通过学生的朋辈发挥正能量,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和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品德学科的实效。

3. 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在新课改中,教师缺乏的不是教学资源,而是缺乏挖掘教学资源的理念。教学资源来自多方面,而其中学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则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无穷的。潜心挖掘学生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吸引学生游离之心,将成为促使课程改革取得较高成效的捷径。因此,教师在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方面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二、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具体教学实践

(一)从学习形式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课题,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挖掘学生资源,并使之产生积极影响,以利于达成最佳教学实效。

1. 时政演讲提素质

通过设置课前时政演讲环节,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的特点,促使学生从不关心时事到习惯于了解时事再到能对时事和社会热点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从自己的朋辈身上,可以学习如何选取新闻作为演讲素材、学习演讲的技巧、学习正确的价值判断、学习语言的组织、学习关爱他人之心,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学生的素质必定有很大的提升。

2. 合作互助展成果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中的“与友同行”

教师首先准备一个盒子“成长宝盒”,让学生将自己在同学交往中的烦恼无记名写在纸条上放进盒子,然后分组抽取这些纸条,以小组合作之力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堂课中,烦恼的素材来自学生,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解决的方案也来自学生,集学生集体之智慧,既解答了相关学生的烦恼困惑,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交友思路。同龄人提出的观点、提出的方案也特别容易让人接受。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对日后的人际交往很有帮助。

3. 助手导学效果佳

朋辈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助手导学这种方法对于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青春期教育的话题是比较合适的。

课例: 青春期教育

以往上这个话题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几个胆大的活跃的学生能够发言,有相当一部分的女生不了解,或者害羞知道也不说。而一些内向的女孩更是有疑问也不敢说。因此,教师从班中选择一部分品行端正、有责任心的愿意承担起对同性同伴的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学生,对他们针对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先加以指导解惑。等到正式上课时,全班进行分组,并将这些导学小助手分配到各个小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游戏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交流,并将困惑在同性同伴前暴露出来。此时,导学小助手可以把以前学生们不愿多谈,而事实上又有了解必要的知识传达到更多的同学。从实际操作看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从这些导学助手身上不仅学到了必要的对自身有用的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正确的看待青春期各种问题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

4. 辩论对质明道理

有些话题教师自己讲,尽管道理很正确,举例很震撼,但是学生就是觉得老师在说教,或者是将信将疑。而让学生自己来辩一辩,印象反而更深刻,更容易接受观点。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网络是把双刃剑”

课前,由学生自己组织分成三部分,其中两部分人为辩论双方,辩题为网络利大于弊和网络弊大于利。最后一部分学生为评判席成员。评判席的学生对辩论过程要进行点评并作总结发言。学生在课前查好资料,做好辩论分工。上课时,只见辩论双方你来我往,铿锵有力地开辩,讲道理摆事实,讲得远比教师生动,甚至有学生“牺牲自己”,拿自己的切身体会来痛述当年自己玩网络游戏入迷导致成绩下降的过往史。而在传统由老师讲述的课上,没有学生站出来这样讲自己的过往史。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评判席宣布时间到,在总结中,评判席成员肯定了双方的辩论都是有理有据,并指出虽然双方看似针锋相对,但其实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分寸”二字,能掌握好分寸,合理利用网络,是利大于弊; 否则,是弊大于利。多么精彩的总结啊,课上到这里,教师已经无需多言。

( 二) 从学习内容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1. 自编情境露真情

在教学中,设置情景往往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有时,作为教师会发现,自己设置好的情景,学生觉得很无趣或者是跟他们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从学生自身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设置情景体现了同学们的心声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真正推动学生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从朋辈身上学到更多的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

2. 现身说法学一学

在初中三年中,学生往往会经历一些坎,比如初一面临的新生适应问题; 初二面临的学科难度骤然加大,两级分化开始产生,与父母、教师的摩擦增多了; 进入初三后面临的升学压力等。这些适应方面的问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也是需要关注的。此时,教师不如从学生当中挖掘对策,对学生来说更贴切更实际。

3. 关注生成巧设问

教师在挖掘和运用学生资源时,要注意设问环节,这关系到能多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资源以及资源起到的是积极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课例: 八年级思品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教师在播放一段母子冲突的小品表演视频后,设问: ( 1) 在视频中展示的母子冲突中存在哪些沟通上的具体问题? ( 2) 分组讨论并模拟演示视频情景中母子双方可以如何沟通,从而避免母子冲突并实现双赢。在这里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双赢”这个词实际上引导着同学的思考方向。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设计正向问题,而不是反向问题。假如题目直接设问成: 你是怎么跟父母相处的? 很有可能课堂上会演变成抱怨课,发泄课,充斥着负面情绪。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动态,及时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有一次上这堂课时,起初大家都在介绍好的经验,中途有一个学生还是提到自己跟父母讲时父母听不进的情况,于是,其他学生也纷纷抱怨的确是这样。此时,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父母听不进我们讲的话可能有哪些原因? 这样一来,学生从单纯的抱怨父母变成理性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问题。在设想多种原因后,教师又提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把钥匙解一把锁。那么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我们有哪些具体办法可以跟父母沟通以解决问题呢? 又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如何解决问题上。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学生提出的,原因分析是学生分析的,解决方案也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的意外之问在教师的巧妙设问引导下反而成了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在教师巧妙设问,深入挖掘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厘清思路,寻找问题的根结,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父母的感受,尝试从自己和朋辈的生活经验中总结有效的经验从而尝试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父母更好地相处。

4. 寻访身边好榜样

榜样是个中性的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自发选择榜样过程中的行为和行为趋向,引导学生寻找值得效法的榜样。尤其是在同龄人中发现好榜样,这样更具效仿性。

课题: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

在教材P18 上,讲述“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时举的例子是: 某中学的1200 多名师生为地震灾区人民积极捐钱、捐物,奉献爱心。这则例子缺乏具体信息,学生看了之后感受不大。于是,我发动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经学生推荐最后选取了当年学校里初一( 4) 班的同学们一起用自己的零花钱合资捐助了建德大慈岩镇的贫困生吴雯同学并且去看望她的事例。“吴雯的家人去世的去世,生病的生病,家里的重担都由她和妈妈扛着。”“她的家住在半山腰上面,整栋房子就像“比萨斜塔”一般,呈倾斜状态,好似寒风一吹就会倒下来似的。我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那扇半挂着的门。”“我们跟着吴雯,踏过了一条又一条崎岖的石子路,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似的。途中,许多同学都扭到了脚。”“教室并不大,里面的桌子椅子都是我们没见过的最“古老”的设备”……

看着、听着与自己一起在校园里读书的同学讲述着捐助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讲述着自己真挚的感受,同学们一下子觉得被“震动”了: 原来这样的尽自己绵薄之力助人的例子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不仅体会到贫困山区学子的艰辛生活,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学习是幸福的,更体会到初一( 4) 班同学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体会到人间真情。这份正能量将鼓舞更多的人投入到积极助人的行列。

( 三) 从学习评价层面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1. 从学生互评中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学生非常在乎朋辈的评价,而且由于同学是在一起合作的,所以评价其实比教师评价更真实,更客观。同学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并在学生互评时,引导学生从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展示现场的表现、在小组内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更科学规范,也更具引导性,促使学生观察和学习朋辈的优点和长处,比如如何有效查找资料、如何制作精美的课件、如何提高现场的介绍感染力、认真做事的态度、细心负责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等。而这些正能量,是对学生一生有益的财富。

2. 从学生的重要他人评价中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

学生的重要他人除了朋辈以外,还有父母、教师等。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重要他人那里获得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挖掘学生资源,并使其发挥积极影响。

课例: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教师事先联系了家长,请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主题是请家长写写自己的孩子尊重孝敬自己或者家中老人的生活细节。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自己来念念家长的信。通过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父母关注自己的这一面,同时也听到了自己的朋辈是如何尊重孝敬父母和老人的,从而审视自身行为。当学生听到父母在信里夸奖自己时是无比欢欣的。从父母的信中,我们也发现了同学们平时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比如,有一个学生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成绩也是平平,通过父母的信,大家了解到原来她是一个很有爱心、孝敬父母的孩子。从父母的信中,也发现了很多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则趁热打铁: 孝亲敬长,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罗列了很多,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在很多方面表达对父母和老人的孝心。

三、结语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因此,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树立朋辈榜样,发挥朋辈正能量,使之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学生前行并获得成功的动力,这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实效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摘要: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学科新课改的要求,尝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树立朋辈榜样,发挥朋辈正能量,使之对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增强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具体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评价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挖掘学生资源,发挥朋辈正能量的教学实践。

篇14:八年级以品味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针对初中山区学生口语能力薄弱,不愿开口讲英语的现状,学习英语方式单一,记单词、背课文,忽视说、写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如何把英语对话教学引入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我平时教学中也进行了思考,在课堂中注重学生对对话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尽量让学生自由交流,多开口讲英语,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情景描述】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堂的熏陶,他们对课堂上的英语活动已经习惯,对英语的兴趣较浓,课堂表现积极活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七下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第一课时。

开始让学生观看一段animal world的影像资料,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this program?What can you see in it?学生会很兴奋地谈论着各种动物,从而很自然导入了学习新词汇这一环节,而且还通过视觉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用课件出示一些小学英语中学过的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尽量记住所见到的动物名称,播放完毕以后,请学生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称。

另外展示一些学生不会表达的动物名称。(将这些单词投放在大屏幕上,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呈现单词后,展示一些来自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操练句型:What animal do/don't you like?Why do/don't you like it?师生先对话练习,A:Are you free this Sunday?B:No,I'm afraid I have no time.A:How about tomorrow?B:OK,I have time then.What's up?A:Let's go to the zoo.B:Sounds great.A: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B:I like lions.They are strong.A:How about you?B:I like pandas,they are cute.(学生先通过图片的示范演练,再进行分组练习。而且不要局限在图片中的动物,要用其它的动物替换之,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还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不同动物的观点。同时还可采用自由选同伴的操练方法。)通过添加日常对话,增加对话情境真实性,趣味性。避免学生操练句型单一、固定,太死板,紧紧盯着课本内容,范围太狭窄,视野不开阔,思维不够灵活。

操练完对话后,我设置了一个游戏,让每一个小组描述并让本组另一名学生表演他们最喜欢的动物,但不要说出动物的名称,让其他小组来猜,说得准,猜得多的小组为获胜组。活动结束后,要加以总结鼓励,并进行恰当表扬。这一活动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又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和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口语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自己收集来的动物资料和图片,或对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引出很多形容词,描述动物的特点,进而学习本单元重点描述性词汇。设计了这活动,是进一步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问题与讨论】

对于初中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口语锻炼机会极其缺乏,生活经历经验不够丰富,这些都限制了口语水平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散失了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如何发挥课堂有效活动,充分利用师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精心搭好“活动之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实现的,课堂活动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在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活动中求知,以达到实现学生主体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学永远具有生活的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课堂话题结合生活经验,可以使话题更具真实性,更具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话题的热情,从而提升多开口讲英语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口语能力水平。

【教学反思】

针对课堂中的现象,我认为创设情景,营造英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从单词教学到对话独立运用,整个过程处处注意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道具和肢体动作,进入角色对话。在操练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改变按照固定座位进行操练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由搭配,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好学生做示范,反复操练,这样就避免了会出现好学生越好,差学生越差的现象。“每节课堂五分钟,英语口语带回家”,短短的五分钟,不但让学生张开了嘴,还让他们争先恐后的去尝试,去演练,去表演,极大地帮助他们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创设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上一篇:老师鼓励学生的毕业留言下一篇:我的英语老师的初三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