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2024-08-08

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精选18篇)

篇1: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臣之妻私臣(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B、C层学生答)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层学生答)

小题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B、C层学生答)

小题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A层学生答)参考答案:

小题1:(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小题1:(1)认为;(2)使……听到;。

小题1:(3分)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B、C层学生答)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A层学生答)

小题1:(3分)(B、C层学生答)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谏言。第二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小题1:(A层学生答)略

篇2: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选自《隋唐嘉话》)

[注]①罢朝:停止了早朝 ②会:必然,一定 ③田舍汉:庄稼汉 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 ⑤ 忤:触犯 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 ⑦具:穿戴好 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皆以美于徐公 于:

(2)王之蔽甚矣 蔽:

(3)时时而间进 间:

(4)皇后何为若是 是:

9.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10.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2分)

11.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12.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联系现实你会想到什么呢?(2分)

参考答案:

8.(1)比 (2)受蒙蔽(每题1分,共2分)(4)是:这样

9.(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2)(他)每每在朝廷上与我谏诤,侮辱我,使我不自在。(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

10.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2分)

11.共同点: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2分)

篇3: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一、围绕“文言”的“怎么学”———推测读

文言文的特点首先体现在“文言”,因此“文言”怎么学理应先受到关注。从文首便知,学生关于“文言”怎么学,大多离不开记忆。当然记忆积累是“文言”学习的重要方法,然而仅到此为止,显然是不够的。一些文言字词义项众多,若不能根据语境来判定并选择恰切的义项,那记忆再多的文言字词又有何用?故在“文言”教学中必定要教给学生一些“推测读”的方法。

(一)根据句式推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中的“孰”何意?如若教师只满足于“哪一个”的答案,那么学生看课文下的注释便知,学生用的学习策略就是“看注释”“记忆积累”。倘若教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妨从句式入手,问“这是什么句”“哪个词是疑问代词”,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孰”作为疑问代词可解释为“哪一个”。

(二)根据语法推测

“朝服衣冠”中的“服”字,课文注释中虽有“穿戴”的解释,可在平时的作业测试中,许多学生却只会解释为“穿”。究其原因,一是记忆容易缺损,二是对这个句子缺乏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服”的主语和宾语分别是“邹忌”与“衣冠”,作为谓语动词“服”自然就要与宾语“衣冠”相匹配,把它解释成“穿戴”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根据语境推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此句中,学生对于“孰”的理解是有疑问的,受前文“孰”作为疑问代词的影响,有许多学生依然会解释为“哪一个”。可这显然是不对的。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孰”在这儿是“通‘熟’,仔细地”的意思,学生会印象不深刻。教师换种方式,把这个句子中除“孰”以外的内容先理解透彻,比如谁“视”?“视”什么?“自以为”什么“不如”什么?这些问题弄明白之后,再来看“孰”是修饰“视”的,也就是说“第二天,徐公来到家里,邹忌怎样看,便得出自认为不如徐公美的结论”,如此一来,学生不难理解“‘孰’通‘熟’,仔细地”的意思。

文言字词推测方法众多,例如字形推测、对称结构推测等,这些“怎么学”的策略应该在日常文言教学中予以落实。

二、围绕“文章”的“怎么学”———对比读

(一)比较语言,体悟心理

《古文观止》的编者这样评价《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细细评勘”于“三问三答”中,“于此参出微理”,若教学中不能用恰切的方式,让学生细细品爵,则就不能领会其高明。

邹忌问同样的问题———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妻、妾、客三人的答案虽相同,但回答的语言却略有区别: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乍一看,妾的回答与妻的回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比较之后,不难发现其回答少了“君美甚”这三个字。少了三个字,妾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妻子便有了本质的不同。妻子先夸赞再作比较,那是由衷地欣赏;而妾直接比较,匆忙地下了结论,话语中蕴含着刻意的奉承和虚夸。再比较妻、妾与客的回答,妻、妾用的都是“何能”的反问,以此来对邹忌美的肯定,加强了语气,而客的回答却是一个“不若”的肯定句,这也显出了客之有求的迫切,奉承之意也就明晰。在比较品评中,学生理解了从“美甚”到“何能”再到“不若”的人物心理。这也能使学生领悟邹忌思得的“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的高明。

(二)品读极简,深得其妙

《古文观止》编者又评之曰:“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快哉”二字,在文章中有一字便足以体现。令学生对比着品,便可深得文之妙也。

齐威王听了邹忌的劝谏后,作者只用了一个“善”字表达齐王的态度。这样的语言描写可谓简到不能再简。假如这样的极简之处,学生只理解到齐王对邹忌的“谏”称“好”,是极其不够的。若能将此“善”与《公输》中楚王说的“善哉”进行对比阅读,便能领会其不同的意味。《公输》学生刚学过,对“善哉”已有理解,表面上是楚王对“墨子”的认同,其实也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无奈和“缓兵之计”。而齐威王的“善”,以简洁的语言,既表现了齐威王充分认同和接受邹忌的观点,同时也表现了他急于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更有齐王对邹忌巧妙劝谏的赞赏和善于纳谏的极致表现。在对比中,学生就更能理解其妙,也对齐威王这一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寻找“关键”,把握事理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1]8“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在文本的教学解读中,找到这样的关键点,在教学设计中获取纲举目张的抓手。”[1]8笔者以为,更加重要的是应该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一起找到这样的关键点,然后再透过关键点把握作者“所言志所载道”。

例如,“思”“善”二字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关键字,引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但在教学中不宜直接让学生品析“思”与“善”,而需要用“你认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的字引领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着人物的特点”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关键处,在充分的思考与交流中,对比“私”“畏”“求”“窥”“诚”等字词之后,理解“思”与“善”在文章中的关键性。

三、围绕“行文思路”的“怎么学”———还原读

如若能领着学生寻得作者的行文思路,那么就能对文章的真正写作意图更有深切的感受与体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给一些如何寻找“行文思路”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题目的理解来把握文章重点主要在“讽”和“纳谏”上,因而引出矛盾———邹忌是由“与徐公比美”事件想到国家大事,然后去讽谏,还是先想到要讽谏,然后再有意寻找“与徐公比美”的事情?

在理解邹忌的主要目的是劝谏齐王,而“比美”事件只不过是他实现进言的手段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阅读第一段,尝试从文章中找到能够证明“比美”是有意为之的证据。从第一天分别问妻和妾,第二天问客,第三天又与徐公见面,可见“比美”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事情。“暮寝而思之”,思什么?从本段来看,思的是自己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客均认为自己美于徐公。第二段开头句紧接着“于是入朝见威王”,此处“于是”二字就透露出:邹忌早已有讽谏之意,却没有讽谏之词,现有了对“比美”的思索,就可以直接讽谏了。

最后,探讨材料的安排次序问题,理解作品的写作技巧。作者为什么要先写“比美”事件?假如在第一段前加上“邹忌欲讽威王,故与徐公比美”,效果会怎样?这样邹忌忠心进言的形象就大为削弱。

这样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思维,返回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考和作者写作中当时当地的思路,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路历程和作者的思考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推测读”“对比读”“还原读”只不过是“怎么学”中的一些方法,以此来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文言文“怎么学”的关注。其实让“怎么学”成为教学内容,就是“将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推导或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直观呈现”[2],在一节节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习得文言文中透射出的“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内容同时,还学会怎么学文言文。

摘要:学生对怎么学文言文缺乏相应的认识与一定的训练,语文教学应加强“怎么学”的研究与实践,让“怎么学”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文言”“文章”“行文思路”的“怎么学”而言,“推测读”“对比读”“还原读”是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怎么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

篇4:《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4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关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分)

湖北襄阳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文略,见前文)

【乙】梁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日:“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日:“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梃(tǐ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0):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2分)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重庆市B卷试题,从理解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内容等角度设题,考查比较全面。其中第3题的四个选项,不仅涉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色、心理变化等,还涉及了文本的写法特色,覆盖面广。第4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活感受谈认识,体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理念。

湖北襄阳市试题,采用课内、课外文段对比阅读的形式,试题涉及的课外篇目中的词语均在课内篇目出现过,设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第4、5两题,对比点选得巧妙,突出了对比阅读的意义,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

篇5: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_________

(2)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2)满一年

2.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意思对即可)

篇6: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及翻译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1)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2)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3)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4)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5)修:长,这里指身高。

(6)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7)昳丽:光艳美丽。

(8)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9)窥镜:照镜子。

(10)孰:谁,什么。

(11)与:和……比。

(12)及:比得上

(13)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14)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15)若:如。

(16)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17)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18)又:更。

(19)寝:躺着。

(20)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21)私:动词,偏爱。

(22)诚知:确实知道。

(23)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24)地:土地,疆域。

(25)方:方圆。

(26)宫妇:宫里的姬妾。

(27)左右:身边的近臣。

(28)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9)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0)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31)善:好。

(32)乃:于是,就。

(33)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34)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35)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36)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37)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3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39)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4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篇7: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和答案

C.朝服衣冠 服:

D.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谓其妻日 亦不详其姓字

B.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C.窥镜而自视 学而不思则罔

D.欲有求于我也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请将下面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4通过第1段对邹忌行为的.叙写,可以看出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概括。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

(3)王之蔽甚矣 ( )

(4)面刺寡人之过者 ( )

6.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各划一处)

(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7.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8.结合选文思考,齐威工能战胜干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A.讽谏

B.仔细

C.穿戴

D.怎么

2.A

3.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4.答案:敢于质疑,有自知之明,善于自省。

5.(1)动词,偏爱

(2)认为、以为

(3)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囡受蒙蔽而不明

(4)指责

6.(1)今齐地/方千里

(2)上书/谏寡人者

篇8: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我们都知道讽谏, 又可以叫做“设喻说理”。即用暗示, 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由于讽谏大多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 所以常常会变深奥为浅显, 变复杂为简明, 变逆耳为顺耳, 变生硬直率为和谐风趣, 言辞委婉而富有远见。从而使谏言者与言语环境、说服对象之间产生巨大的亲和力, 使谏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当然, 人们都喜爱听顺耳之言。况且就封建社会而言, 皇权赫赫, 不可侵犯, 历史上有多少谋臣良相在朝廷上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如爱国诗人屈原向楚怀王进忠言, 提出治理国家的建议 (逆耳) , 则被奸臣妒恨, 最后遭放逐, 自沉汨罗江, 成为千古奇冤;还有比干, 纣王不耐烦他提意见, 就下令将其剖腹挖心, 也因逆耳葬送了他的性命; 还有伍子胥, 他建议吴王夫差杀掉勾践以绝后患却遭到拒绝, 最后引剑自刎, 临终前他悲愤地要求把头颅挂在城门上, 要亲眼观看越王勾践东山再起, 来攻打吴国; 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等, 都是千古奇冤, 忠言逆耳的结果。

然而, 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谗言, 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 , 即“忠言顺耳”, “良药蜜口”, 足见这种劝谏办法聪明巧妙, 劝谏技巧之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替对方考虑———不暴露劝谏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 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 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 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 以死谏君, 像屈原、比干那样忠言逆耳效果不一定好。然而邹忌注意进谏艺术, 入朝后, 他并未单刀直入, 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 小题大做, 现身说法, 使齐王也同理并切实感到“蒙蔽甚矣”, 于是一声令下, 广纳谏言, 终于“战胜于朝廷”。

二、用婉言相谏———忠言顺耳利于听

通常下级劝说上级, 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 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却实话实说:“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但“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以此创设情景,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取悦威王。邹忌谙为“良药蜜口利于病, 忠言顺耳利于听”。

三、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 有所畏惧, 有所谋求的环境中, 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 (王之蔽甚矣) , 他为国之清明担忧, 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 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结果是“燕、赵、魏、韩闻之, 皆朝于齐”, 提升了齐国的威望, 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由此看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中, 邹忌的力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的确是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良药一定要苦口”吗? “忠言一定要逆耳”吗? 因此, 我认为“良药蜜口利于病, 忠言顺耳利于听”。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 了解别人, 推荐自己, 谈判求职, 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借鉴邹忌的劝谏技巧, 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 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 又不失自己的尊严, 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 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篇9: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训练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既克,公问其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两篇文章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各是什么?

4.曹刿和邹忌性格有何相同点?鲁庄公和齐威王又有何共同点。

【参考答案】

1.(1)已经 (2)于之(在那里) (3)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4)間或、偶尔。

2.(1)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2)命令刚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口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3.甲: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乙:以设喻说理,颇有说服力。

4.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感,善于进谏,有很强的劝说服人的说话技巧,善辩。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从谏如流,知人善用,开明公正。

篇10:高中语文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二、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三、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四、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五、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近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六、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2、王之蔽甚矣。

译: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想对我有所求啊!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篇11:《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VS《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齐国要讨伐魏国。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农夫看见了,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得了利益。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VS《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战而不死,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shuì,劝说,说服)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天下,欲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于王前。田忌遂走。译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一旦战败,田忌不会再威胁到您;假如田忌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

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

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评析】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好事顷刻变成了坏事。语言的危险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事实上人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 1

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了。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VS《庄子刺虎》

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於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 以言我主与王俱宜待韩、魏之毙而击之,亦无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译文:

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旅馆有个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它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VS《燕昭王求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反以报君(4)不期年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翻译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

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2)刺:指责(3)反:同“返”,返回(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VS《宋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出国逃亡),至于鄙(地名),喟然(叹气的样子)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施政办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侍从妃子)数百人,被(穿着)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奉承拍马)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译文: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谄谀者众也。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VS《皇上所好》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连续)和(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VS《始皇议欲大苑囿》

[乙]始皇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②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故将请旨。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释]①苑囿(yuàn yòu)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②优旃(zhān):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④荡荡:漂亮而光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王之蔽甚矣 ②始皇议欲大苑囿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故虽有名马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甲文中,“王曰:‘善。’”表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 的态度;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 的态度。(2分)

10、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4分)相同: 不同:

(乙文)太宗罢朝①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罢朝:停止了早朝 ②会:必然,一定③田舍汉:庄稼汉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 ⑤ 忤:触犯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 ⑦具:穿戴好 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每句标两处)。(2分)

①群 臣 吏 民 能 面 刺 寡 人 之 过 者。(甲文)

②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乙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 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②皇后何为若是___________

③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 ④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

3.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2分+2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

[乙]王斗①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②诸侯,一匡天下③,天子受藉,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无骐驎④騄耳,王驷⑤已备矣;世无东郭俊⑥、卢氏之狗⑦,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⑧、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彀⑨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⑩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注释:①王斗:齐国贤士。②合:会盟。③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号令天下尊崇周天子。④骐驎:与下文的“騄耳”,均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⑤驷:古时一车四马称为驷。⑥东郭俊:传说中齐国的良兔名。⑦卢氏之狗:传说中韩国的名犬,名卢。⑧毛嫱:古代美女名。⑨尺彀(hú):绉纱。⑩便辟:亲近宠幸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宣王说,曰:“寡人愚陋„„”()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与步于中庭

B.王斗选门而欲见齐宣王而王不好士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为能之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固愿得士以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4.甲文中邹忌把家事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威王

;乙文中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进行类比,得出“(宣王)忧国爱民不若爱尺彀”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宣王。(2分)

【乙】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注释:庄宗:五代时后唐皇帝李存勖伶:宫廷中的乐官 亟:立即,急迫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2)乃率诸伶走追县令()

2.下列与例句中“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A.暮寝而思之B.饥汝县民而空此地C.任重而道远D.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

(2)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译文:

4.【甲】【乙】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甲】文中邹忌对齐王的说话目的是

篇12:《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

1.A

2.B

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篇1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艺术美

一、虚实相生的构思美

全文前半部分是“虚处实写”,后半部分是“实处虚写”。文章前面部分作者非常高明,他把邹忌“窥镜”、比美和他从妻、妾、客献媚的包围圈中钻出来,以及以家事引出国事规劝齐王等虚构的细节提到文章的开头叙述,然后煞有介事地接上“于是入朝见威王”那一段,从而把正面意思交待清楚。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虚处实写”。文章后半部分齐王接纳忠言、兴利除弊的事,是有史实依据的。据史载,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作者从侧面表现出以前人们对齐国的意见成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廷若市”;而期年之后,已达到“虽欲言而无可进者”的程度。显然,这只是作者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意义,塑造理想的君主而已,并不苛求事件的真实和可信度。这样就生动灵活地完成了“实处虚写”。从而使文章在虚实相生,似实而实虚,似虚而有实中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清晰别致的层次美

这篇文章结构完整,引人入胜,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邹忌问妻、妾、客的三问是三层,妻、妾、客的三答是三层;三思是三层:“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三比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三赏是三层:上、中、下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以后”是三层。邹忌“比美”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也是三层:“朝”“旦日”“明日”;邹忌“比美”后思想的转变过程也是三层:“自以为不如”“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全部事态的发展又是三层:邹忌进谏是第一层,齐威王广纳贤言是第二层,最后“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三”在古汉语中有“多次”的意思,例如:“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以用三既可以增强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的说服力,又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文章结构上的整齐有致,从而使文章内容显得别致清晰。

三、别具匠心的语言美

这篇文章语言灵巧生动。叙事实,曲折动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写人物,声貌毕肖。如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虽同属赞美之词,但表达不同,每句仅一二字增减变化,却恰当地表明了人物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充满感情的感叹句,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反问句,不正面赞扬,显见因“畏我”而带敷衍;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陈述句,感情平淡,因“有求”而趋附逢迎。再如,对纳谏的影响,只写国外的反映,国内则不着笔墨;对齐王听谏的态度,只用了“善”和“乃下令”就写出了其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对纳谏后的效果只用二十来字:“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就交代得非常清楚。作者在语言处理上的功力令人击节赞叹,玩味不已。

四、栩栩如生的形象美

篇14: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噜噜:(轻声地)匹匹,难道不是“魔镜魔镜告诉我”吗?

匹诺曹:老叔哪有钱买大镜子?这副墨镜还是他从老编的垃圾桶里捡回来的。

墨镜:亲爱的主人,

阿木老叔:(跳起来)最帅的难道不是我吗?徐公是谁?是谁?再不说把你扔回垃圾桶……

高导、陈导:我们告诉你!徐公,男,战国时期高颜值男神,本影片特邀演出嘉宾,正是因为他的存在,男主角邹忌悟出一个让齐王接受谏言的道理。长话短说,请看——

第一场

时间:战国时期的某一天早上

地点:邹忌家中

天亮了,邹忌起床洗漱,其妻在整理被褥。他走到镜子前正正衣冠。

邹忌:(打量着镜子中的自己)哎,老婆,你说我和徐公,谁更帅?

邹妻:(笑容满面地走到邹忌面前,为他理了理衣服)徐公?拉倒吧!你帅得稀里哗啦的,他哪能跟你比啊!瞧瞧,你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多才多艺,文武双全,(深吸一口气)在我眼里,你简直是——

邹、妻:(齐声)完美!

邹忌:就知道又是这一句。

(邹忌气宇轩昂地踱到在一旁端茶送水的小妾小婷身旁)

邹忌:(得意扬扬地)小婷,你说我跟那姓徐的小子比,谁更帅一些?

小婷:(皱眉,独白)徐公是哪位呀?(舒眉展眼,恍然大悟状)哦,徐公啊,他是哪根葱啊!怎么能跟您比呢?

邹忌:(接过小婷盘子里的茶水漱口)真的?(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招手)来来来,赏你的。

小婷:哇,谢老爷!(鞠躬,端着茶水退下)

第二天,邹忌的朋友老陆来到邹家,与邹忌商谈借钱之事。

客人:(站起来握着邹忌的手)哎呀,老邹啊,咱哥俩可是三百年没见了啊!(接过侍女的茶,抿了口茶)

邹忌:老陆啊,幸会幸会,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客人:能有啥事儿啊,就是来看看你嘛!

邹忌:看你又说笑了,你这大忙人成天在外面跑生意,没事儿你会来看我?

客人:看来还是瞒不过你,我的确有点儿小事想请你帮帮忙。

邹忌:说来听听。

客人:老邹啊,你看,我们这些生意人,风里来雨里去的,一不小心欠了一屁股债,想找你借几个钱捞捞本。

邹忌:噢,这样啊……(若有所思,顿了一会儿)成,回头我让伙计送你家里去。

客人:啊,老邹啊,还是你靠谱,你对我的恩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

邹忌:行了行了,别贫了,咱俩谁跟谁啊!对了,刚好有个事儿问你,城北的徐帅哥你还记得不?

客人:就是小时侯总挂着两条鼻涕,光着膀子,到处乱窜的小徐?当然记得。

邹忌:你觉得,我和他比,谁帅?

客人:就他那小样儿,丢到人堆里就找不着的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能跟你比,那是他八,哦不,十八辈子修来的福!

邹忌:真的?

客人:我怎么会骗你呢?

第二场

第二天,徐公身着端庄的衣服前来拜访邹忌,邹忌以礼相待。

邹忌:(打量徐公)哎,我说小徐啊,你平时喜欢吃什么啊?

徐公:哦,我不讲究的,粗茶淡饭就行。邹先生是要留我吃饭吗?

邹忌:啊……我只是随便问问。(回过神来)那个,小徐啊,你来我这儿有啥事啊?

徐公:邹先生,是这样的,家中庆贺老母八十大寿,我特来邀请您赴宴。(从衣袖里掏出一份请柬,递给邹忌)还请邹先生赏光。

邹忌:(接过请柬,过目一翻)好,我一定前去拜寿!代我向令堂问个好!

徐公:谢邹先生关心。我会转告母亲的。(看天,回头对邹忌说)嗯,天色不早了,我就不久留了,告辞!(起身,作揖)

邹忌:哦,那你慢走,我让下人送送你。(大声喊)小宋子,你送送徐先生。

徐公走后,邹忌一直坐在椅子上苦思冥想。

第三场

邹忌与众臣身穿朝服,入朝见齐威王。

群臣:(跪拜)大王万岁!

齐威王:平身!

群臣:谢大王!

邹忌:(作揖)臣有事上奏。

齐威王:爱卿请讲,寡人洗耳恭听。

邹忌:谢大王。大王,臣一直自认为很帅,觉得自己是齐国第一帅。臣的妻子偏爱臣,小妾畏惧臣,臣的客人有求于臣,所以都说臣比徐公帅。可当我见到徐公时,才知道自己的相貌远不如徐公。就因为这个问题,我昨晚一夜没睡,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齐威王:说说看。

邹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臣,尚且会受如此蒙蔽,而如今,咱们齐国,地大物博,繁荣富强,是响当当的超级大国。您后宫中的妃子、侍从,没有谁不偏爱您;朝廷里的大臣,没有谁不畏惧您;全国上下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比我更深啊!

齐威王:嗯,邹爱卿说得有理,寡人忽视了这个问题啊!那你说,寡人怎样才能不受蒙蔽呢?

邹忌:这个好办,只要您下个命令,鼓励天下人共同给您挑刺儿、找碴,这样下去,咱们齐国一定会更加强盛!

齐威王:好,就这么办!(拍案而起,音乐起)众爱卿,从今天开始,特设全国挑刺儿找碴委员会,由邹爱卿担任会长,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失的人,奖励“爱疯18”手机一部、马尔代夫双人双飞十日游;能写奏折指责寡人过失的,奖励“爱派德”平板电脑一部、首尔五日游;能在街市上批评议论寡人的过失,并被寡人听到的,奖励“小麦”智能手机一部,三亚四日游!

群臣:大王万岁!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纷纷到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剧终

篇15:《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王日:“菩。”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闻寡人之耳者( )

(3)时时而间进( )

(4)期年之后(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

2、(1)确实;(2)使……听到;(3)间或,偶然;(4)满一年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2)所有的大臣、官吏、酉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白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

篇16:《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 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 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 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6.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参考答案:

1.①比。②间或、偶然。

2.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3.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4.B

5.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篇17:初中文言文复习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服,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同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坐着聊天,他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心想: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哪!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重点字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朝:早晨。服:穿戴。窥:照。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仔细。6.期年:满一年。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偶然。进:进谏。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11.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市朝:公共场所。

重点语句翻译: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译: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给予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理解性默写: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邹忌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邹忌从妻妾客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邹忌推断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6.齐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篇18: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解析

首先,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别致, 从头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 上下关照, 层层推进, 且事事有三, 呈现出一种结构上的整齐美。叙事如江水东流, 十分畅达, 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 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 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美, 而且使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

其次, 这篇文章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 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这种美主要体现在邹忌的三问和妻、妾、客的三答等人物语言上, 在人物语言的错综变化中, 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人物语言有详有略, 有重复处, 也有小小变化处, 变中有不变, 不变中又小有变化, 做到了既有变化, 又有轨迹可循, 恰到好处, 确实收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而这种对语言斟酌推敲的学习, 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大有裨益的。

复次, 本文的情趣美主要表现在内容上。文章篇幅不长, 却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本来比美与纳谏是毫无关联的两件事, 作者却通过设喻的方法把它们很自然地联系起来, 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主要人物邹忌的刻画上, 先是“朝服衣冠, 窥镜”, 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 先是“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 再是“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最后是“暮寝而思之”, “思”的结果“于是入朝见威王”。人物行动描写连贯自然, 一点也不牵强。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 从家事说到国事, 不但容量大, 而且写人物声貌毕肖, 叙事曲折引人, 全文充满了生活情趣, 不得不令人折服其写作上的艺术技巧。

再次, 这篇文章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显然, 邹忌和齐威王是作者理想化了的。文章前一半是虚处实写, 后一半是实处虚写。齐威王从“不鸣”到“一鸣惊人”, 奠定了齐国七雄之一的地位, 是史实。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 也是有史可考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 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 窥镜自视, 以及妻、妾、客的献媚, 这些细节极有可能是虚构的。因而课文中的这两个人物形象完全是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 是理想化了的完美人物。

最后, 文章通篇闪烁着哲理的光辉。本文的主题思想可以理解为比美的“自知之明”和纳谏的“战胜于朝廷”。齐威王的善于纳谏源自邹忌的善于讽谏。邹忌用家庭生活小事打比方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 用的是设喻论证和类比推理。说自己, 比齐王, 由小到大, 由此及彼, 拿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 由于设喻巧妙, 推论自然, 入情入理, 加之态度诚恳, 一片赤诚, 所以齐王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 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 人人都有自知之明, 则我们的国家幸甚, 我们的民族幸甚!

上一篇:热爱学习下一篇:军校庆祝建军节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