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给予

2024-08-10

选择给予(通用10篇)

篇1:选择给予

选择给予

又是一个安静的黄昏,一只小猪坐在窗边,望着窗外的黄昏,眼角闪烁着泪光,它叫小艾,它很早就没有爸爸妈妈,每天在学校受尽同学的嘲笑,同学们都嫌它脑子笨、嫌身材胖、屋子丑,都不愿意和它玩。它听老师说天使会帮那些孤独的人,所以它每天回到家里,总是望着窗外的黄昏,静静地看着,期待着着天使的出现……

这次小艾一如既往地坐在窗前,突然,从窗外射进一道五彩的光,在光里,它看到了一位穿着洁白又漂亮的衣服,两边还是天使吗?” “嗯!我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有什么可以帮你吗?”小艾把它的遭遇告诉天使,天使很同情它:“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小艾想了想,觉得只有让自己变得聪明、美丽、有华丽的房子,自己才会快乐,所以,它要了这三样东西。只见天使用手上的魔法棒一挥,三颗红、粉、金的珍珠出现在小艾的手上。“记住红色的珍珠是聪明,粉色是漂亮,金色是财富。”说完,光不见了,天使消失了。

小艾爱不释手地拿着,正想吃下去的时候,从窗外传来“呜呜……”的`哭声,小艾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躲在树下哭,“长颈鹿姐姐,你怎么哭了?”“我…明天就要面试了,可是我昨天为了照顾…邻居的…老奶奶,没…时间背…台词…,现在我…已经…脑子一片空白…”“这…” “这次面试对我来说很重要,我家人还靠我…呜呜…”小艾望着红色的珍珠,犹豫了一会,它想:或许长颈鹿姐姐比我更需要这颗珍珠,于是小艾把那颗珍珠让给了长颈鹿姐姐,长颈鹿吃完后,果然变得头脑清楚、聪明百倍,她很感激小艾。小艾它没吃下剩下的珍珠,因为它现在已经得到快乐了。

第二天,它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只乌鸦正在湖边拔自己的羽毛,小艾很奇怪:“乌鸦妹妹,你怎么把自己的羽毛拔掉?看,都流血了。”“我也不想的啊,可是为了参加森林的选美大赛,我豁出去了”“这又和羽毛什么关系啊?”小艾有点疑惑“刚刚我去报名,谁知道她们不给我报,说我一团黑,报了也是浪费力气,我…我不服…呜呜…”乌鸦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美丽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吗?”“嗯,很重要,我不想做一只被人看不起的丑乌鸦。”说完,它咬紧牙关,拔自己身上的羽毛。小艾不忍心看着乌鸦那么痛苦,最后还是把那颗粉色的珍珠给了乌鸦……

来到学校门口,它看见门口贴着一张报纸,里面画着许多动物因为人类乱砍伐树木无家可归,小艾很同情它们,摸摸口袋里最后的一颗珍珠……

过了几天,小艾像往常回到学校,只见门口围满人,小艾好不容易挤到里面看,原来是灾区寄来的一封信,感谢那个帮助灾区的人,让他们有了归宿。不过那个人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只留下学校地址。围观的人都赞叹,只有小艾微微一笑……

回到课室,只见讲台上站着小艾曾经帮过的长颈鹿姐姐,小艾刚进教室,就响起一片掌声,小艾象米糊洗脸——糊里糊涂:“发生了什么事?”“我是你的新班主任,谢谢你的帮助,小艾。”原来长颈鹿姐姐把小艾帮助她的事告诉全班同学。只见她走上讲台,对全班说:“同学们,据我所知大家之前对小艾的印象并不好,可是你们知道吗,门口所说的那个救世主就是小艾,那天是我亲眼看到它把那颗珍奇的珍珠寄出去的。”教室里又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

从此,班上的同学都对它刮目相看,有的还以它为榜样,小艾再也不孤独了,白天它有同学陪它一起玩,一起学习;晚上有那只从丑乌鸦变成孔雀的鸟为它歌唱,送它进入甜蜜的梦乡……

是啊,在“聪明”“财富”“美貌”“给予”中,给予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和抛弃的,可是它往往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只有给予别人,自己才会快乐。小艾之所以能得到快乐,是因为它选择给予别人快乐。

篇2:选择给予

父母与孩子童年时的关系模式无比重要。衡量这个关系模式的质量有两点:爱和自由。我们知道,自由对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因为自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胚胎可以充分地获得发育,自由也意味着这个孩子的意志得到了尊重,他被允许并被鼓励走向自我实现,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做起来并不难,就是,但孩子开始进行自我探索的时候,既不要常替他完成,更不要经常限制他。譬如,当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家伙辛苦地爬向10米外的一个玩具时,大人不要因为觉得他很辛苦,就把那个玩具替他拿过来。更不要把他抱起来,带他去拿一个大人认为的更好的玩具。

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同等重要的是爱。

爱是什么?按照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那么,相反,假若我们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

我们很容易急于给孩子建议和命令,这是因为,给建议和命令,远比理解容易。实际上,无数父母感受到,理解孩子,太难太难了。譬如,有多少父母能理解,一个3岁的孩子为什么非得要一张完整的大饼?

理解了,才能做到接受。谈到接受,罗杰斯认为,只有无条件的接受,才能令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然而,无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必须做到什么,我才爱你。”

篇3: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

会的总部院子里, 有一座纪念塑像, 塑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塑像是一位老人, 名叫费尔南德。二战期间, 荷兰遭到德国侵略。战争让许多人流离失所, 食不果腹。费尔南德一家因为德国后裔的身份得以逃过德军的伤害。尽管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谈不上富有, 但费尔南德却还是要去帮助那些饥饿的逃难者。每天早晨, 他都会早早站在自家门前, 看到有逃难者经过, 就走上前请求对方帮助他, 到自家院子里把一根长木头抬到门口。作为感谢, 费尔南德会拿出食物送给逃难者。等逃难者带着食物离开后, 他再次站到门口等待下一个逃难者, 请他把门口的那根长木头帮忙抬到院子里, 同样, 费尔南德会拿出食物以示感谢。就这样, 一根木头每天反反复复被抬来抬去, 费尔南德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助了一个又一个饥饿的逃难者。

费尔南德这种既给予帮助又呵护了受助者尊严的行善方式, 值得推崇。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在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犯错学生时, 批评斥责似乎成了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唯一方式。正是这种缺乏对学生尊重的帮助方式,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加深了学生心理方面的缺陷。虽然我们心怀好意地想帮助这些学生, 但很多的伤害都发生在不经意间, 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说过的某句话、做过的某件事情伤害了学生, 却在心底寻思:“为什么我对你那么好, 你却不知买账?”其实我们应该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在帮助学生的同时, 是否伤害到了学生?

从费尔商德的故事, 联想到我们小学课堂中感人的一幕。故事发生在三年级的教室里, 当时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中测验, 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 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 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是, 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 小男孩忍得满头大汗。忽然, 最尴尬的事发生了, 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 他想:“这下完了, 如果同学们发现, 我会被笑死的, 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了, 怎么办啊?”小男孩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答卷, 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只有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灼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 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 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 端着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 经过小男孩身边时, 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 水溅得小男孩满身都是。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 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 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 他领着小男孩,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擦干男孩身上的水, 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换上。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 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 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 看上去滑稽极了, 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 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我非常钦佩这位监考教师对学生的及时帮助, 更钦佩他对学生尊重的方式和智慧。真正地尊重一个人, 就是要让这尊重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而不带给别人在帮助外加的伤害。

尊严无价, 如果伤害了学生的尊严, 给予再多的帮助也无法弥补。真正的帮助是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 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

篇4:选择给予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朗读内容单一枯燥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虽然是教给学生很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反复地运用一份朗读材料,而且学生的朗读材料几乎都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这些文章本来就在多数学生预习的时候已经反复读了好多遍,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已经很了解,甚至有些学生都能够背诵相关课文。所以,如果老师上课的时候还是反反复复地阅读同一篇文章,就起不到效果,学生们学习没有积极性,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果。

2.朗读时间少

很多语文教师在小学生的中小年级很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但到了小学生的高年级,就把重心转移到了阅读和写作上,造成了高年级同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甚至老师不会留出时间给同学们朗读。学生在拿到文章之后如果没有朗读这一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能有效地把握文章的大意的,这就造成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学习效果差。

3.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而不进行范读

当今的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老师上课时不再进行以往的范读,而是采取播放录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固然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教给学生们更加正确的发音,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是,通常情况下,使用多媒体会造成学生把兴趣都集中到多媒体上,而不是文章本身。

4.缺乏指导

通常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朗读的形式,而忽略最重要的朗读的效果。朗读的效果不仅仅是凭着学生反复朗读就能得到提高的,还需要教师对同学的指导与帮助。如果学生在朗读之后得不到老师的评价,他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朗读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的话需要从哪个方面进行改进。长此以往,即使十分喜欢朗读的学生在听不到老师鼓励的情况下,也会慢慢失去对朗读的兴趣。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模式不灵活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现在的朗读教学模式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一起朗读,一种是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这种朗读模式很机械化,没有灵活性。机械朗读使学生不能更好地感悟文章,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不到位,对其中一些优美的语句也不能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2.朗读时间少且没有评价环节

教师通常会在课堂上占用大部分的时间进行题目的讲解,而分给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朗读时间通常被安排在早读的时候,时间很短,也没有老师特定的指导与帮助,对提高同学们阅读能力的作用并不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朗读目的,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选择丰富多彩的朗读材料

教师们不要一味地依赖于教学的课本,在朗读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文章,教师也可以针对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课外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眼界,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到朗读中去。教师应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尽量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文章让他们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朗读效果。

2.教师自身提高朗读水平

教师既然是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的,那么其自身就要有足够高的朗读水平。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纠正自己的普通话与发音音调,尤其是一些带有方言的教师,更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从发音上误导学生。学校也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来帮助他们提高。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3.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同学,通常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或者是一个眼神,就能使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要给学生比较专业的指导,可以从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这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对每个学生都要有针对性的评价,对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可以适当鼓励,而对于水平欠佳的同学,老师可以委婉指出他的问题来帮助他更好改正。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出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可以从选择丰富多彩的朗读材料、提高自身朗读水平、适当给予同学们鼓励这些方面来帮助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希望会对朗读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5:给予给予鼓励的记叙文

记得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让我记忆犹新。那时陈老师教我们班,我总是不喜欢回答问题。刚上课没多久,班上安静得像是走进了一个无言的世界。这时,老师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刷,刷,刷!”只见同学们争先恐后举起手来,跃跃欲试。只有我像是一只胆小的老鼠,躲在小角落里不敢举手。老师啊!千千万万不要提问到我,我会丢脸丢到家的!我在心里嘀咕着。

可是陈老师却偏偏把目光转移到我这儿,扫视了一下,点了点头,指着我,笑盈盈地说:“这一个问题就由莎莎来回答吧!”听到老师叫我的名字,我一愣,头“嗡”的一下,大脑一片空白,我缓缓地站起来,眼睛不敢直视林老师。同学们转过头,直直地望着我,我的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好紧张啊!嗓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结结巴巴地说:“这……这个是……把……”我的声音小得犹如一只蚊子在叫,这时,胸口也像堵着一块大石头,沉重极了。陈老师看到我这般模样,便投来了鼓励的目光,好像在说:“加油!别着急,你一定能行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清了清喉咙,渐渐的,胸口的那块大石头落下了:“这一题是把作者的……”我行云流水般地回答着问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此后,我变得越来越自信、大方了,上课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成绩也飞跃般提高了。

难忘啊!来自老师的鼓励,让我铭记至今,激励着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积极向上!

篇6:选择给予

曾几何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是一个母亲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信,大意是说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带给她的远大于她给予儿子的,在这两年多与学生的相处中,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给予我的远大于我给予他们的。

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但是古人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坚定的信心我干起了班主任这个工作,这两年来我带的班上的学生都是那种“乖”学生,我说什么他们听什么,一般很少违反纪律,平时即使对我处理事情的方法不认同,也没有人敢吭声,所以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工作倒也还算满意。今年高二一分班,我班上的学生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用别人的话读文科的就是读“瘟科”,学生中很多都是全年级最顽皮、学习成绩很差的,所以说班级的管理难度就大了,在接这个新班之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还是发生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

开学半个月,那些学生所有的毛病都暴露出来了,班上迟到早退的、无故不上课的、上课睡觉、上晚自习说话的………什么样的人都有,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几个班委制定了班规,但是总有学生不遵守,而且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种特别坏的习惯就是不尊重老师,经常顶撞老师,那段时间每天我真可谓是费尽心思,心里也有些烦躁。记得那是一节地理课上,我一进教室就看见有个男生换了座位,而且是班上平时很不遵守纪律的一个,我们的班规明确规定,不经班主任允许不能私自换坐位,他竟然………,脑海里马上出现他最近总是违反纪律的那一幕一幕,顿时我火冒三丈,平时在书上看到的那些“班主任遇到学生犯错误要冷处理”之类的话早就抛在脑外了,我生气的问:“谁让你私自换座位的,难道你不知道班规吗?快点换回去”。“我不想换回去。”他理直气壮的说。“为什么”?“没什么,下课再说行吗”?他语气有点不耐烦。我一看他那神情就更生气了,没有一点认错的态度。当时就很严厉地批评了他,直到最后他换回原来的位置为止,再看表,二十分钟已经过去了,所以那节课的内容也没有上完,自己也挺不高兴。事后有一天那位同学找到我说:“老师你说话都不算数,你经常说让我们不要和老师在课上发生正面冲突,有什么事可以下来到办公室反映,那为什么你还要在课上那样对我呢?而且其他同学的时间也浪费了。”

这句话现在我想起来还是那么的清晰,是啊,如果我当时听了他的话课后问清原因,再指出他做错的地方,也许他也不会用那种态度对我了,后来我找到那位同学向他郑重道了歉,他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您别这样,其实是我不对在先的,我以后一定遵守纪律,不让您操心了”。

从小到大,我就比较喜欢画画和运动,不过我的体育、美术成绩很少及格,我觉得自己好象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但工作之余还是喜欢随手画几笔,周末也经常去打打球,一次去打羽毛球的时候碰到我班上的几个女生,就一起打起来,她们的球技都很好,我总是接不到球,打到后来连我自己都没信心了,就坐在旁边休息,这时我看到她们几个也不打了,在一边小声嘀咕什么,我也没有理会。过一会儿,其中一个叫我:“张老师,再较量一下”。在后来的这场球赛里,我猛的觉得自己的水平好象提高了,她们几个在旁边喊:“好球,再来一个”“扣的好”听见她们的声音我更加有劲了,因为我一直不会打扣球的现在终于可以了,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棒,谁说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来着!过了很久有一次在和某个同学闲聊中聊到这件事,我才清楚原来她们几个看见我没信心打了,就故意让几个球给我,只要我接住了就高呼好球。

听了这些话,我都感动的流泪了,她们是我班上的体尖生,成绩一直比较差,我经常埋怨她们笨又不努力,拉了平均分,也从来都没有表扬和鼓励过她们,即使在运动会中得了很多名次。可她们,一些还没有我大的孩子,却知道当我失去信心的时候鼓励我,支持我!面对她们,我是何等的惭愧。从那以后我经常从学生身上找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表扬他们。

一次我在另外一个班上地理课,有个同学上课经常不认真,不是睡觉就是画一些卡通画,在他桌子上是很少能看见地理书的,成绩一直是二十多分,我记得那节课我在上世界地理的德国,我的画图能力一直比较差所以我一般都不在黑板上徒手画图,只是用挂图,可是为了能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加深对地图印象,我选择自己徒手画,边讲边画,把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城市等都标在图上,让学生也跟着我画,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画,我看到那个同学也在跟着我画,但是他只画轮廓,没有标地理事物,只是在应该标山脉的地方画了一座大山而且很逼真。我正想提醒他要认真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突然我想到了王能智老师说的那些话,所以我继续上自己的课,一下课,我把那个同学找来办公室,微笑着问:“你以前学过画画吗?你的图画的真好,比老师画的好多了,要是能把其他的地理事物也标在你的图上那就更完美了,能画一幅给我吗?”他惊奇的问:“您真的要吗”?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经常到我办公室找我说画画的事,还指点我画一些东西。而且以后的上课他一般都在画国家的轮廓图,并认真的把我讲的标在图上。我想如果照这样做下去,他的成绩肯定会有进步的。

还有一位同学,开学不久他父母来找我了解情况,那次谈话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父亲说:“他现在这个样子,我都不指望他能成什么才了,我只希望他能成人”。那次谈话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绝望与无奈,当时我心里想我一定尽自己的努力把他教育好。后来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我觉得这个同学其实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坏”,知道很多道理就是做不到,而且对学习失去信心了,我先纠正了他的一些行为习惯,特别是和长辈说话的语气、态度。我常常抓住一点小事就表扬他,树立他学习的信心,让他知道自己很聪明,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现在他渐渐的上课少睡觉了(以前他每节课都睡觉的),还找了老师给他补课。前段时间他妈妈来学校,很高兴地说特别感谢我,他儿子进步了很多,在家很少顶撞父母了,而且还主动要求补课,她说她已经好几年没听见她孩子说学习上的事了。其实我在想与其说我的鼓励使他获得了进步,倒不如说孩子的进步鼓励了我这位走上讲台不久的新教师。

篇7:31《给予树》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

《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设计思路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抓住妈妈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领学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在创设情境、自读自悟、交流互动中感悟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

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

篇8:“劝退”莫若给予专业选择空间

按理说,能够进入大学的学子,都是从激烈的高考中厮杀出来的,具有相当不错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既然如此,他们为何却难以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呢?据该校本科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达到退学标准的97名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迷恋游戏或者厌学所致,他们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

如此看来,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心思没有花在功课上。毕竟,对于大学生而言,只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拿到“及格”分数顺利毕业是不难的。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通不过考试,被劝退也就不难理解了。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些辛辛苦苦考进大学的学生,不愿意学习自己的专业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得先看看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众所周知,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仅要选择学校,同时还要选择专业。这就意味着,在进入高校之前,所有考生的专业都已完全确定,而这种选择专业的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局限性与盲目性。要知道,考生在选择具体的专业时,对专业并没有丰富的接触与充分的了解,只是听从师长的安排或是根据就业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目标;至于选择的专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他们并不知晓。

如此一来,待到进入学校真正接触到自己的专业时,就会有许多学生大呼“惨了”,因为他们选择的专业与个人的爱好大相径庭,即使硬着头皮,也难以学下去。实际上,求学犹如吃饭,对于喜欢的饭菜,自然大快朵颐;对于讨厌的饭菜,即使饥肠辘辘,也是难以下咽。表现在专业上,因为讨厌,许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避而远之,把时间花在电脑游戏上,以至于“警告甚至多次警告,成绩依然很差”,最终落得个被劝退的命运。这种结局,既是学生的不幸,也是学校的悲剧。

反过来说,这些学生若有机会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他们的命运一定会改写。事实上,在国外的许多高校里,初入学的大学生是不分专业的,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统一学习各种基础课,并且了解不同的专业课;到了三年级时,再根据各自的天赋与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此一来,也就不存在厌学的情况。

篇9:《给予树》教案三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尝的意思;会写予、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给予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师:三(1)班的孩子们,你们好!知道老师来自哪里吗?告诉大家,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南汇小学了,可以算是你们的朋友了吧,欢迎我这位大朋友吗?给点掌声,这么热忱地欢迎我。

再过两天就是圣诞节了,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的礼物。想看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配音画面,(圣诞节的精美图片;自动循环出示,点击停止)。

2、再过两天,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了。谁能说说圣诞节?(圣诞节介绍)

3、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在这份喜悦中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理解给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圣诞节的前夕,(板书课题:给予树)边写边提醒写法。齐读课题。

2、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又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出示拼音)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生读。

3、我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你们呢?特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学生回答:读音,意思)看到这么一个特别的题目,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给予树会结果吗?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给予是什么意思?&&)

4、这些问题都和我想到一起了。我们归纳一下,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怎样的树?)

5、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就是给与;帮助;送)

6、看,集体的力量真是大无穷哪,我们小朋友太能干了,一下子就明白了给予的意思。在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7、其实啊,刚才老师走进教室,你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就是给予我最大的欢迎和热情,让我感到多么的温馨和幸福。这就叫(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齐读。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本理解给予

1、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好好地读读课文。你觉得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看,同学们读得多起劲哪,津津有味的。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才是一种享受。其实啊,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你们也能这样边读边划吗?

4、学生继续读找。

5、找到了没有?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一说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给予?让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

生:妈妈把100美元平均分给五个孩子。

师: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6、你们真会读书,第一次读就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么多的给予。你能说说课文中谁的给予给你印象最深刻吗?(金吉娅对陌生小女孩的给予给我印象最深刻。)

三、直奔中心,感悟金吉娅对女孩的给予

1、出示句子:后来,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他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1)学生自由读。

(2)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要反复的读,细细的读,不放过一个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有一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你觉得它很难理解或者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写什么?你要抓住它,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

(3)看看哪一个词会跳出来,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a、援助(点击变红)

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想一想,最需要我们援助的人有哪一些?(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流浪儿、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想一想,课文中需要帮助的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想象,教师评价)

小女孩是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啊!

还有其他的词语跳出来吗?

b、一直盼望(点击变红)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她长什么样,不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她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她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呢?拓展。(晚上,她盼望;梦中,他盼望;早晨,他盼望。

从晚上到早上,从梦中到清醒的时候,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

指导朗读(指名读3人,她可是一直在盼望啊。评价:多么急切的心情。)

你还看到了哪个词语?

c、卡片(点击变红)

1、是啊,给予树上除了树叶还挂满了卡片,其中有一张卡片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这么一张卡片,你能看到卡片上写的字吗?看到了吗?写着什么?请你把看到的写下来吧。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卡片。配上音乐。

把你写的念给大家听,看看能不能打动别人的心。

我是个孤儿,是个没有伙伴的小女孩,是个没有爸爸妈妈关怀的小女孩,我多么希望有一个穿这裙子的洋娃娃,我多么希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洋娃娃!(情真意切,很能打动人)。

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个穿着红裙子、长着黄头发、头上带着红花的洋娃娃。(很直接)

我是一个孤儿,我没有伙伴,爸爸妈妈因病去世了。我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和我玩耍。(非常恳切!)[

2、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姑娘的心愿感动了。她会想些什么?(学生想象)

3、于是,金吉娅果断地作出了决定,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她会在卡片上写句什么话?(学生想象说话)

4、小女孩收到洋娃娃,读着卡片上的留言,她又会怎么想呢?(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四、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朗读。音乐声起《让世界充满爱》。

2、在这个圣诞节里,金吉娅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3、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妈妈会怎么赞扬金吉娅?(引读句子,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语)

4、其他孩子们刚才都兴高采烈,现在看到妈妈拥抱的是金吉娅,又赞扬她,想一想,其他孩子心里会想些什么?

5、这说明大家对给予树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愿望树;感情树;快乐树;爱心树;友谊树)

6、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种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五、书写指导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2、学写生。范写:宽、裕(请你提醒老师)

3、学生书写。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10:给予的故事

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3、在讨论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认识。

【教材分析】

《给予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路后,饥渴已极、几近死亡,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付出这壶救命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给予奉献的品格。

【教学建议】

这篇短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阅读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如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指点。

文中第四段的第一句话“怎么办?这为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从文章叙述中可知,这个人万一把水灌进吸水器吸不出水,他就选择了死,这对一个求生愿望强烈的人来说真是太难太难了。但这个人最终选择了把水灌进吸水器,他冒着危险,到底为了什么?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这个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了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在阅读讨论中,也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比如,这人没有把水灌进吸水器,而是喝了个痛快,后来……,或者他把水灌进了吸水器,却没把水吸上来,于是……,让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结局,并加以评价,从中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下面的教学片段可供参考。

一上课,我竭力和大家一起品读文章的第一段,大家仿佛看到了主人公蹒跚的步履、干裂的嘴唇、冒烟的嗓子、绝望的目光……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你,从心底里说,你会怎样对待那壶水。”

一向文静、沉默的小明说话了:“我肯定会喝掉那壶水,我实话实说。”我立即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有了前面对旅人身处绝境文字的品读,同学们都觉得小明说得的很有道理。

此时,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已经敞开了心扉。是呀,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谁又能轻轻松松的说大话呢?

我深情地面向大家说:“是呀,老师也从来没有面对过这样的选择,一面是唾手可得的生,一面是无法预料的结果。但是除了小明这样的选择,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小强说话了:“我选择把这壶水灌入抽水器,因为人不能那么自私,如果把那壶水喝掉了,那以后到这里来的人就喝不到水了。”

我问:“你确定会那样做吗?”

他说:“确定!现在我确定!但……如果真的碰到这种事,我就不知道我会不会……但我还会像我说的那样做的!”

两种不同的选择,无所谓对和错。我很快地让插上想象的翅膀来到沙漠中,来到那位旅人曾经作出抉择的地方——沙漠中的小木屋,师生的对话开始了。

师:茫茫的沙漠,一望无边,寸草不生;骄阳似火,仿佛要烧焦每一个在沙漠中的的活物。蹒跚着,第一种旅人出现了,有请小明(刚才坚决地说要喝掉那壶水的学生)!

小明:(一愣)站了起来。(同学们掌声热烈)

师:远方来的人呀,你感觉如何?

小明:又饥又渴,快撑不住了!

师:你来到了小木屋,看到水壶和纸条了吗?

小明:看见了,我受不了了,我马上就要喝掉那壶水。

师:你就不管纸条上的忠告?

小明:管不了那么多了。再说一壶水倒进抽水器,说不定抽不出水来,那我不悔死了?

师:那你喝吧!

(小明作喝水状,学生笑)

师:甘甜的水顺着这位旅人的冒烟的嗓子,流进了他的身体。他终于走出了沙漠。

可是一年后又有一个旅人来了,他又饥又渴,他也来到了小屋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1:抽水器。

学生2:空空的水壶,和一张纸条。

师:心情如何?会怎样做?

生1:难过极了!会哭出来。

生2:(抢着说):简直是绝望!把水壶摔在地上,撕碎纸条。

师:一年又一年,不断有又饥又渴的旅人来,也就不断重复着上面的一幕,一个个生命消失了,一具具白骨铺满了小屋周围的沙路。

而另一位旅人却是这样做的,有请小强(那位决定要把水倒进抽水器的学生)!

(在进行前面同样的问话以后,小强决定把水倒进抽水器中)

师:喝了水,你干了什么?

小强:我把那只水壶装满了水,并且在那张纸上添了一句话。

师:后来的旅人又是如何的呢?

生1:他们会看到一张写了两句话的纸条,和满满的一壶水。

生2: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水倒进抽水器里?

师:毫不犹豫?会吗?

生3:会,因为前面已有先例,纸上的话让人确信无疑。

生4:可能第二个人也会再写一句话。

师:写什么?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就在那张写有旅人话语的纸条上再添上你自己的话吧!

学生:

“相信我们的话吧,你一定会打出水来的。”

“不要犹豫了,上面的话没错。我已经饱尝了生命的甘泉。”

“生命之花将在你手中绽放”

“相信一个从死亡边缘走过来的人的话吧,诚信为做人之本”

《给予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讨论,明辨事理,提高认识。2.深刻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流露真情,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茫茫的沙漠,结识了一位孤独的旅人。他在滚滚的黄沙中艰难行走,已经行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用真情和爱心编织起来的文章。

二、回顾课文

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讲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导入文章中心句:“怎么办,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三、品读课文

深入理解 出示中心问题: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对于主人公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的。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通过对沙漠人处境的感悟,我们能体会出这个抉择之难,通过设想不同选择后的不同结果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抉择之难。在这样艰难的抉择之下,更能体现出这个人所做出的选择之伟大,其品格之高尚。

1、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生读第一段)抓住“迷失方向”“饥渴难忍”(学生的生活体验)“濒临死亡”(濒临的意思)“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等关键词体会这个人处境的艰难和危险,抓住“苦苦支撑”“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体会这是一个求生愿望强烈的人。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处境的艰难和求生愿望的强烈。

2、师:这样一个在黄沙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的人却意外地发现远处有一间小屋,便满怀希望地走了过去。他有了什么发现?指生读第三段。生:汲水器、水壶、小条 什么是汲水器?(生补充相关资料)体会一下当他发现这三样东西时心情是怎样的?(从开始的满怀希望到失望气恼至极,到后来果然发现水壶里装满清水时的欣喜。)

指导朗读(读出这个人的内心变化)

3、这里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纸条上的内容(投影纸条上的话)指生读,你读出了什么?(生)

师:这意味着让这个人放弃这壶水,怎么办?这位在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投影这句话)

什么是抉择?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默读课文静心思考)

生:可以与选择比较理解、体会;联系前文对沙漠人的处境描写体会,还可以让学生从两种选择的不同结果去体会(处境艰难的词,求生愿望强烈的人;一种是把水倒进汲水器,可能会抽出水来,也有可能不出水,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另一种是喝下去,那样就会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是今后从这过路的和他一样濒临死亡的人就再也不可能有水喝了)师:这样一个处境艰难、0濒临死亡而又有着强烈求生愿望的人,面对着一面是唾手可得的生,一面是无法预料的结果,这真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呀。

思考如果是你面临着这样艰难的抉择,你会怎样做(自主思考,引发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深感受水的重要和抉择的艰难。

师:这个人是不是很轻易地做出了选择,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品读“犹豫再三”,从这个词你体会出了什么?(这个人的内心的挣扎、矛盾,思想斗争)(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人,你可能心中会想些什么呢?(生:换位思考,角色体验)

师:那么最终这个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结果怎样?

指名读第五段。此时这个人的心情怎样?读出来(读这段的最后一句,抓住“痛痛快快”指导)

师:读到这里,这个人在你心中又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体会人物的品质:一心想着他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了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师:这个人按照纸条上说的把壶装满了水,同时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投影纸条内容)

指生读:你怎么理解(深入体会:人在面临困难,面临抉择时,要放弃眼前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不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还能帮助他人,抓住“置之度外”理解)

从这眼前的一壶清水中你能想象到什么?(这是前人传递下来的爱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心,我们今天才有机会进行这“艰难的抉择”。)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壶中的清水,你觉得着壶清水中还蕴含着什么?(爱心 信任 生命)这时如果再让你选择,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揭示“给予”的意义:为了别人的生命,奉献出自己的所有,这就是“给予”。我们的主人公和你一样,也把这壶水倒进了汲水器,当他把爱心传递下去之后,他终于品尝到了甘美的泉水。品读相关的句子。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四、自主作业(任选其中一项)

1.让这份爱在你手中传递下去,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

2.阅读一篇以“给予”为主题的文章。推荐篇目:《给,永远比拿快乐》(高尔基)

3.续写这个故事,让这份爱心在你的笔端延续。

五、升华主题 播放《爱的奉献》视频课件,结束升华主题。

《给予的故事》

文本解读:

本文讲述了一位在沙漠中迷失方向,饥渴难忍的人在濒临死亡时发现了一壶救命的水,面对艰难的选择,他最终付出了这壶救命之水,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这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在面临艰难的抉择时,要能舍弃个人的利益,眼前的利益,一心想着他人,有要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重要的。文中有很多关键的词句表达了文章的主旨,也传递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我们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关键。

1、课题。从课题看,作者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关于奉献的故事,同时也传递了文章的主旨就是奉献、给予。

2、两个纸条上的话。这两个纸条都是写给陌生人的,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帮助和奉献。第二个纸条的内容体现了沙漠人从这件事中体会到的人生真谛:那就是人在面对死亡,面对困难、面对抉择时,如果能将生死置之度外,舍弃个人的利益,眼前的利益,那你将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而且还能造福他人。这两张纸条的内容是相互给予、无私奉献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传承。

3、描写沙漠人当时处境的语句。“迷失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苦苦支撑”、“拖着沉重的脚步”、“满怀希望”、“气恼至极”等。文章中这些对沙漠人处境描写的词语可以让读者更真切地体会到他当时是多么饥渴,多么艰难,多么危险,这些都为后面我们能更深切地感受沙漠人在面临抉择时的艰难,体会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之伟大,其品质的高尚。

4、“怎么办?这位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又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通过对沙漠人处境的感悟,我们能体会出这个抉择之难,通过设想不同选择后的不同结果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抉择之难。在这样艰难的抉择之下,更能体现出这个人所做出的选择之伟大,其品格之高尚。

5、重点的关键词语。“汲水器”这个对于现代人来说比较陌生的事物,是学生理解为什么必须要将水注入其中才能出水的关键。“犹豫再三“是体会沙漠人当时面临艰难的抉择时的内心挣扎、矛盾冲突、思想斗争的关键词。“抉择”一词的理解,他不同于一般的选择,而是非常艰难的选择。“置之度外”,是体会沙漠人的高尚品质的关键词。

这篇文章编者将其收入第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智慧”,是有其深远意义的,他是在借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常面临选择,如何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要有智慧和高尚的品格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无私的奉献与给予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们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人生会面临很多的选择,当面临选择时,有时要放弃一些眼前的、个人的利益,要心中有他人,信任他人,在相互奉献、给予中才能获得更多地幸福和快乐。

学生在理解文本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为什么说是艰难的抉择,学生往往不容易深入地体会怎么艰难,是冒死做出的选择,是生与死的选择。这需要引导学生从沙漠人的处境,以及设想两种选择的不同结果去体会。还有从沙漠人当时的内心挣扎,思想斗争去感悟。“汲水器”一词的理解可通过图片、资料介绍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奉献、给予的快乐,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重要。

3、会复述故事,体会文中人物的命运与情感。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自读课文,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答)

二、研读全文,感悟情感

1、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指生读第一段)抓住“迷失方向”“饥渴难忍”(学生的生活体验)“濒临死亡”(濒临的意思)“黄沙茫茫”“看不到一点绿色”等关键词体会这个人处境的艰难和危险,抓住“苦苦支撑”“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体会这是一个求生愿望强烈的人。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处境的艰难和求生愿望的强烈。

2、师:这样一个在黄沙茫茫的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的人却意外地发现远处有一间小屋,便满怀希望地走了过去。他有了什么发现?指生读第三段。生:汲水器、水壶、小条 什么是汲水器?(生补充相关资料)体会一下当他发现这三样东西时心情是怎样的?(从开始的满怀希望到失望气恼至极,到后来果然发现水壶里装满清水时的欣喜。)

指导朗读(读出这个人的内心变化)

3、这里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纸条上的内容(投影纸条上的话)指生读,你读出了什么?(生)

师:这意味着让这个人放弃这壶水,怎么办?这位在沙漠中的饥渴之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投影这句话)

什么是抉择?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默读课文静心思考)

生:可以与选择比较理解、体会;联系前文对沙漠人的处境描写体会,还可以让学生从两种选择的不同结果去体会(处境艰难的词,求生愿望强烈的人;一种是把水倒进汲水器,可能会抽出水来,也有可能不出水,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另一种是喝下去,那样就会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是今后从这过路的和他一样濒临死亡的人就再也不可能有水喝了)师:这样一个处境艰难、0濒临死亡而又有着强烈求生愿望的人,面对着一面是唾手可得的生,一面是无法预料的结果,这真是一种艰难的抉择呀。师:那么最终这个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结果怎样?

指名读第五段。此时这个人的心情怎样?读出来(读这段的最后一句,抓住“痛痛快快”指导)

师:这个人是不是很轻易地做出了选择,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品读“犹豫再三”,从这个词你体会出了什么?(这个人的内心的挣扎、矛盾,思想斗争)(为的是给像他一样濒临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壶救命之水)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人,你可能心中会想些什么呢?(生:换位思考,角色体验)

师:读到这里,这个人在你心中又有了怎样的印象呢?(体会人物的品质:一心想着他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了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师:这个人按照纸条上说的把壶装满了水,同时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投影纸条内容)

指生读:你怎么理解(深入体会:人在面临困难,面临抉择时,要放弃眼前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不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还能帮助他人,抓住“置之度外”理解)

投影两张纸条内容,想想这两段话的来历,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两个人都是在帮助他人,他们把这种对他人的奉献,给予延续下去,体会相互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很重要)

a)

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b)

大胆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人喝掉了水结果会怎样,假如他没在纸条上加上那几句话又会怎样?你有什么感悟?

师:人生会面临很多的选择,当面临选择时,有时需要我们放弃一些唾手可得的眼前的利益,个人的利益。心中要有他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在相互奉献给予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选择给予】相关文章:

给予作文06-02

《给予树》课评04-23

31《给予树》07-22

《给予树》教案三05-24

给予正能量句子04-07

给予树教案范文05-19

给予树教学反思04-12

给予作文200字04-14

上苍的给予诗歌04-26

给予-六年级作文04-28

上一篇:《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下一篇:读《民国十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