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2024-08-15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精选6篇)

篇1: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开创龙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汇报材料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东南部,长白山系龙岗山脉中段,通化市辉南县境内,2003 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总面积15061公顷。以火山地貌为基础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系统及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成为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资源,保护区内的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面积8102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780公顷、水域面积227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公园规划为“七湾、二顶、一瀑、一漂流”十一大景区,即三角龙湾、大龙湾、二龙湾、小龙湾、东龙湾、南龙湾、旱龙湾、吊水壶水瀑布、龙湾漂流、金龙顶山和四方顶山。

龙湾主体旅游资源是古地质年代龙岗山脉频繁的火山运动形成的众多火山口湖、火山锥体以及由此构成的火山地貌奇观和历经上百万年进化形成的森林植被景观,因此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兼具山林风光与火山地貌风光的资源品性,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 “中国空间密度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和“世界最典型的玛珥湖群”。由于景色优美、管理规范、科研价值高,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吉林省平安旅游景区、全国低碳旅游试范区、吉林省知名品牌、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东北优秀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14年,作为中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唯一代表,成功入选首批“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保护地绿色名录”,成为世界二十四个入选成员单位之一,为龙湾增添了一张亮丽的世界名片。(如领导要了解IUCN的有关情况,可做如下说明:IUCN,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环保组织,在国际环境公约和政策等方面拥有重要影响力。“绿色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全球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保护领域推出的新倡议,重点推出保护地资源价值和管理保护方面的国际荣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判定管理良好保护地的国际标准,在自然保护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2014年,龙湾景区共接待中外旅客3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实现1850余万元,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500人,旅游业已成长为全局新兴支柱产业,同时极大地带动了关联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林区富余职工和居民就业,基本形成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兼顾并济、相得益彰的良好势头和局面。

在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中,保护区管理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 划、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努力促进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的成效、现状及特色

(一)科学规划景区、有机整合资源,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999年,辉南县政府聘请北京师范大学编制《辉南县旅游总体规划》,该规划以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并将公园规划为“七湾、一瀑、两顶”十大景区,遵循该《规划》,我局确立以保护为主的旅游开发建设思路,将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区分隔开来,斥资100余万元清除了旅游景区内原有的餐饮住宿设施和对环境、水体有污染危害的经营项目,坚持轻体量、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式,侧重了对三角龙湾、大龙湾、吊水壶等三个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在近9年的时间内,累计投资近7600多万元,修建和完善了景区旅游公路、园区旅游步道、景观桥涵、停车场、游船码头、休憩区,景区出入口和旅游交通标识、指示标识、安全警示、解说标识以及垃圾箱、垃圾焚烧炉等旅游基础设施。多数设施和建筑广泛的采用了当地石、木材料与轻体量的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反映了“石碍路不移,树挡道不伐”,尊重自然、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生态旅游理念。得到游客的认同和好评。同时新建和改扩建成玛珥湖山庄、大龙湾酒店、三角龙湾酒 店、金龙山庄等一批高、中、低档旅游接待服务场所;购置了生态环保的游艇、画舫、救生艇、电瓶观光车、雪地摩托等旅游观光设备;开发了青少年素质拓展、实弹射击、溜索等体验项目。使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2008年,我局在省林业厅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龙湾旅游区总体规划暨重要节点详细规划》。本次规划立足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和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环境的关系,更加强调了科学保护和开发的原则,将原《规划》中的二龙湾、小龙湾、东龙湾、南龙湾四个已经划归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景区,定位于严格保护下的区域,不予实施科考以外的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了关联产业开发和旅游经济链的延伸,在空间结构、景区布局、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形象定位、项目支撑等方面均体现了现代旅游发展观念,《规划》的广度和深度及可操作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本次规划的指导下,我局侧重了景区资源的有机整合,将三角龙湾和旱龙湾组成一个景区,展示火山口湖与湿地景观组合的魅力;把大龙湾和吊水壶景区利用3700延长米的木质栈道相连接,形成一个集流泉、飞瀑、湖泊、森林穿越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景区;另外,开发了四方顶登山康体游项目和龙湾漂流项目,从整体上提升了景区的品 味与可游性和可参与性,有效的扩大了景区的容量,丰富了景区的游赏内容、延长了游客驻留景区的时间,扩大了旅游消费需求的空间,促进了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产业规模,惠及职工和社区居民

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不一定必须依靠所谓的“大山名川”。温和的气候、适中的海拔、优美的林相、良好的生态、普通的溪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物产和美食、甚至是清新的空气,都可视为旅游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精心的设计和人性化的建设就可以打造出宜人的森林游憩区和游赏线路。目前,龙湾景区已经不仅局限于龙湾国家森林公园,而是在逐渐成为一个更大范围的旅游区概念,并在全省旅游格局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景区规模的扩大、旅游产品的丰富,客流量的递增,促进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食宿服务业、小商品零售业、交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及旅游纪念品开发等产业围绕着旅游中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迅速兴起。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明显的缓解了林企改革富余人员以及林区社会的就业压力,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现回聘全局一次性安置职工276人,在景区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富余职工达740余人,林区社会从事旅游关联产业的人员达3000余人,他们的年均收入达 20000元左右。更为重要的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逐渐扭转了林区社会中以蚕食林木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休养生息优化了环境。十二五期间,全局的旅游收入已经赶超木材生产的收入,基本实现由“砍树”向“看树”的转变,在转变经营方式中探索出一条崭新和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三)强化旅游管理、增强宣传力度,不断开创旅游推介工作新局面

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我局在旅游经营管理上不断强化力度。以原来林场管理机构为基础,将公园的各个景区(点)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了龙湾旅游公司和龙湾森林旅行社,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局机关增设旅游管理开发办公室,并安排一名副局长主抓旅游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上连续几年来坚持抓管理人员、职能人员、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教育,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尤其是通过ISO2000和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了旅游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标准,并成为通化市质量监督局建立地方旅游管理和服务标准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施行,景区以及所辖服务单位的管理和服务逐渐步入规范化。

把景区建设好、管理好、宣传出去,是开展旅游工作的三步曲。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局不断创新景区旅游产 品和旅游资源的营销、推介形式,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重点突出、定位准确、富有成效的营销方式和招徕措施;首先我们确立了巩固以长春市为中心的本省市场,发展以沈阳市为中心的辽沈市场,北辐哈尔滨、南辐京津及长三角地区的市场营销宣传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及常规形式进行强势推介。利用图文、声像(风光片、画册、彩页传单、张贴画、贺年卡、导游手册、风光扑克等)资料,通过赠送、散发、张贴、销售等形式对景区进行适时宣传。利用电视、干线公路路牌、公交车体等高端媒体广告,打造景区品牌形象,扩大景区的知名度;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巩固和提高景区影响力及亲和力,每年5月举办的中国吉林“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现已经成功地连续举办了八届,借以营造每年的旅游强势氛围,收到了很好启动的效果和宣传效应;利用网络推广拓展终端市场。作为现代传媒手段,我们感觉到互联网络既可以推介宣传景区,也可以开展“点对点”旅游接待商务,是景区低成本走进广阔终端市场的重要途径。我们在2005年就已建立龙湾旅游网站,并通过网络域名链接等方式和措施进行名址推广,通过互联网络与外阜的旅行社建立业务联系,现已与省内外30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旅游合作关系,保持了游客总量逐年递增的良好势头。

(四)保护与发展并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 无论是在景区建设、旅游管理、资源推介,我们始终把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的生态旅游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措施和活动中,把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为生态文明展示与培育的平台和载体。特别是在每年一度举办 “龙湾野生杜鹃花卉旅游节”的活动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一个生态保护主题,宣传景区的特色资源及其保护的意义,引导林区社会居民摒弃 “靠山吃山”随意索取生态资源的陈旧生产、生活方式,以新的资源价值观,来审视和对待旅游景区和保护区内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倡导生态、环保、文明旅游行为,培育生态文明新风尚。

正是由于龙湾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2014年,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唯一代表,通过层层审核,成功入选首批“IUCN生态保护地绿色名录”,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更多的却是责任和鞭策。

二、开展龙湾生态旅游的探索和突破

一是开发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严谨、规范的总体规划作为指导,旅游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保护区总体规划为基础,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二是旅游工作一定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开阔眼界,才能学习到优秀景区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才能做到理念结合实践,为我所用。

三是要根据龙湾生态资源的特色,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 向科研考察、科普教育方面倾斜。

三、影响龙湾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自从2012年开始,龙湾旅游业增速整体放缓,旅游直接收入始终在2000万左右徘徊,分析根本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成为了龙湾旅游业发展的桎梏:

(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一是林业系统没有专门列支的旅游建设专项资金,无法得到系统内部的专项资金支持;二是龙湾自身产业赢利程度不强,主要是人员多(原因是为缓解林区富余职工就业压力),没有富余资金投入旅游产业;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无法得到社会优良资金的注入(景区在保护区内项目落实受到保护政策及法规的限制)。因此,龙湾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只能以“滚雪球”方式发展,速度不快,目前,景区内许多基础设施,都已达到了使用周期和超过使用年限,更新和维护的费用比较大,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成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旅游公路建设。高速抚民出口(龙湾公园大门至龙湾主景区)旅游公路全长36.2公里,使用年限已经达到了13年,加之因修高速公路运料,路面被重车碾压而破损严重,部分路段已经失去了维修的价值,修建旅游公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旅游生态停车场硬化建设工程,五个分景区停车场建设面积35000平方米,建设资金1000万元(最低也需520万元);三是旅游公共厕所建设项 目,按照国家旅游局对旅游公共厕所设施的标准要求,景区内仅有两座达标,仍有16个厕所需要重新建设,建设资金800万元。上述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仅凭我局一己之力实难承负。

(二)林业和土地政策制约发展

由于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凡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就会涉及到土地用途改变、保护政策禁止等问题,从而造成不建设就满足不了旅游接待的需求,建设就违规的现象。例如:停车场拓宽硬化、旅游公共厕所建设、旅游服务接待场所建设等等。

(三)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战略指导

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林业系统内的产业,又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很多旅游设施特别是旅游接待设施场所的建设项目在生态保护措施越来越严厉的形势下,很难落地景区内,所以龙湾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保护区以外的发展空间,需要一个区域性的总体发展规划,以整合资源解决发展空间及产业、产品布局的问题。

森林旅游作为我省旅游的主要成分和优势,应当得到政府的战略性组合及战略性指导,以避免同类竞争和短期行为及无序开发。

目前,我们正在探讨和尝试,通过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试图组建内部股份制,效仿长白林业局大戏台河旅游 区的做法,与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建立利益共同体或股份制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区位互补、扩展空间、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形成长白山大旅游的格局的目的,(长白山旅游建设集团也有这的样意愿)。

四、关于促进生态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科学、专业、规范的旅游指导体系,我省林业生态旅游和湿地旅游已成规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有专业指导相扶持,因此,省林业厅应该抽调旅游专业人员,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以适合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应该建立起协调沟通机制,打破行业壁垒,特别是加强省林业厅与省旅游局的协调沟通,有利于旅游专项资金的争取、申报项目的扶持。

(三)省厅应该设立系统内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促进系统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做好保护政策的协调工作,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涉及到的政策性问题,能够帮助协调解决。

以上内容是汇报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篇2: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

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自然性: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指旅游者所到的旅游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第二,是指在这个区域内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纯自然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为使旅游者选择去某地旅游的共同心理特征是了解、观察、体验有别于他们本土文化模式的异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两个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的特种旅游项目和线路,要体现特定的旅游生态环境特征相对集中、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条件和谐相存的要求,项目和线路能够使旅游者体验到过去未曾体验到的心理感受。

2、保护性:和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现代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保护性。现代生态旅游的保护性体现在旅游业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旅游开发规划者来说,保护性体现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上;对于旅游开发商来说,保护性体现在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将资源的价值纳入成本核算,在科学的规划开发基础上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对于管理者而言,保护性体现在资源环境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经济行为,谋求可持续的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于游客,保护性则体现在环境意识和自身的素质,珍视自然赋予人类的物质及精神价值,保护旅游资源及环境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参与性:生态旅游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崇尚高雅文化,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通过参与来保证旅游者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和充分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生态旅游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生态旅游还要求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会组织及研究者广泛参与旅游决策与管理,从而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高品位与普及性:在生态旅游开展的早期,生态旅游的参与者多为特定族群,一般来说是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或文化素养的人。但近些年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却表现出生态旅游正朝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参加生态旅游的游客已不仅仅只限于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上层人士,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职员、学生等都加入到生态旅游的队伍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修身养性的生态旅游将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生态旅游者的队伍还将不断地扩大。

(三)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属性,可以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两大类型。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地文生态旅游资源,包括:(1)地质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火山、地震遗迹等;(2)地貌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如山岳景观、岩溶景观、海岸地貌等。二是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温泉、瀑布、海滨等。三是气候天象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宜人的气候、天象奇观等。四是生物生态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古树名木与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等。

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园林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含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野营地等。二是人造文化型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风情、特种纪念馆和纪念地等。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生态旅游及其产品”的提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当时推动这一新生事物发展的先驱主要有美国学者赫克特,世界自然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勃罗斯等。他们意识到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对环境的负面冲击,从环境保护思路出发,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真正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活动和产品大规模推出的还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生态旅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其体验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统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生态旅游年产值为2000亿美元,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内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发达国家。同时,在东南亚许多国家都在推行生态旅游计划,如马来西亚提出将本国建成东南亚生态旅游的大本营。

(二)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生态旅游虽比世界某些旅游业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1995年1月8日至19日,中国旅游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西双版纳召开中国第一次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96年由武汉市外事局和旅游局共同主持召开了解生态旅游规划与发展研讨会,1999年为生态环境年,全国各省市已向国家申报了一批生态旅游重点景区和景点,如:四川九寨沟、云南迪庆、湖北神农架、甘肃新丝绸之路、长江三峡、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

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为森林公园、自然旅游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湿地保护区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森林生态旅游每年接待游客量已由80年代初期的100多万人次和80年代末期的1000多万人次,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森林公园的客流量比1994年猛增30%,现在年接待游人达5000多万人次,2000年,我国森林旅游者将近1亿人次。我国已有各类森林公园870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92处,全国已建立起各类自然保护区达1000多个。

(三)我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蓬莱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取得了显著成果,旅游业已经成为蓬莱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旅游综合收入年均超过10亿元,占全市GDp的10%以上,对地方财税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蓬莱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特别是在经过连续七年的“黄金周”后,观光旅游已经达到了成熟期。但在生态旅游的发展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由于起步较晚、规划设计起点不高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在规划建设和市场促销等方面明显滞后于观光旅游。目前,仅有蓬莱阁西苑、兴瑞庄园、田横山文化公园等部分生态旅游资源,经过初步开发形成了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生态旅游景区(点)。但无论是在开发建设规模上,还是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与生态旅游开展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以蓬莱阁西苑景区为例,据统计,2004年西苑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仅为21000人次,与蓬莱市全年接待游客约200万人次极不相称。田横山文化公园作为我市唯一的开发较为完善的旅游公园,其功能主要是满足我市当地居民的休闲、观光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经济效益方面与投入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目前我市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现有的重点生态旅游资源:

1、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艾山位于蓬莱市境内南端,距蓬莱市区42.6公里,海拔814米,是蓬莱境内最高峰。山峰挺拔峻峭,远望如笔架,山脉东西走向,山脊奇峰罗列,晴日登顶远眺,可望蓬莱、龙口、栖霞三市概貌和渤黄二海风光。山坡上林木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1949年4月成立艾山林场,面积4591亩,树种包括刺槐、赤松、黑松、落叶松、板栗、苹果、核桃等,森林覆盖率84.6%。1991年,被列为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2004年底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艾山北麓有尼姑庵和八路军兵器厂遗址,此外还有扁担石、蜂窝石、靴子石、通天神水等景点。场内生态环境良好,山林风光秀丽,山间溪水长流,空气清闲,花香鸟语,气息宜人,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光游览。该区域具有绮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温泉,是开展登山观光、攀岩探险、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等活动的绝佳区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兴瑞庄园:兴瑞高特高绿色产业园位于蓬莱市经济开发区,沿渤、黄海交汇处黄金海岸而建,东邻蓬莱新港,西望蓬莱仙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绮丽。该产业园建于1998年,是集农产品种植、海产品养殖、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园,以高效、特色、高科技三大特点著称,重点向游客推出山林野趣休闲游、水上游乐健身游和农业观光游等项目。兴瑞庄园是蓬莱兴瑞高特高绿色产业园下属的四个经营实体之一,占地面积300多亩,庄园内主要景点有潘华楼、小天使、石铺路、鸳鸯浴池、连心河、日式沙疗浴池、爱心桥、泉(钱)涌、八卦池、海仙桥、垂钓水寨、怡情村等,与其它旅游景区相比独具特色。

3、蓬莱阁西苑景区:位于蓬莱阁西1公里的龙首山区。龙首山以山巅酷似龙首、山脊起伏盘蜒、形同巨龙腾动而得名。龙首山海拔115米,山区北麓面积360亩,北依渤海、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林木青葱、花草繁盛,海淮幽静,空气清新,野生鸟群盘旋鸣唱,是一方理想的度假旅游之地。1995年以来,市政府加大投入,依山势先后建起了狩猎谷、水帘洞、动物园、渔人村、动物表演场、鸟语林等景点,初步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

4、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丹崖山西侧,距蓬莱城2.5公里,因其位处渤海海峡登州一侧,亦称“登州岬”;又因其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故又名老北山。山上建有灯塔,与旅顺老铁山灯塔的连线即为黄、渤二海分界线,因此具有“一山分二海”的独特地理地位。田横山海拔72米,东南与丹崖山相联,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山阴因受浪涛冲刷,岩破石穿,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田横山为秦末齐王田横屯兵处,因以名之。明、清两代设有炮台,皆存有遗迹。1987年,田横山辟为旅游公园,陆续兴建海上观光客运索道、全周影院、田横山栈道等景点。

5、十八公里葡萄长廊:葡萄及葡萄酒业是蓬莱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同时蓬莱又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来蓬莱旅游度假的中外游客达200万人次左右。蓬莱市将旅游业和葡萄酒业进行了巧妙结合,在烟蓬旅游观光大道两侧规划了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3万亩,配以绿化、美化小品等景点,形成集葡萄庄园、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葡萄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葡萄长廊。

6、温石汤温泉:温石汤温泉位于蓬莱市南34公里村里集镇温石汤村,距艾崮山风景区10公里。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50—52度,昼夜流量1000立方米。温泉水质晶莹清澈,润滑光洁,泉水中含有丰富的氟、氯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冬浴暖,夏浴爽,去污解乏,疗伤止痒,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明显疗效,常浴温泉水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润肤、美容大有裨益。

7、生态谷:为实现蓬莱海滨度假旅游优势与艾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优势的有效连接,市政府斥资在二者之间的山谷中规划打造了一条生态旅游专用通道,即“生态谷”,实现了南北两大度假旅游区域的直线贯通。生态谷长约50公里,两侧进行高品位、高质量的绿化美化,并建有休憩宾舍小品等,在绿化带外有许多可供游人亲自采摘的果品种植林,别有一番风情。

8、蓬莱村:蓬莱村景区占地230亩,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景区“一池三山”汇集中国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南方私家园林之秀为一体,表现出道家的思想精华,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书画艺术、诗词歌赋、古典建筑等文化系统工程,同时也俱备餐饮、娱乐、休闲、会务、度假等功能。

(二)目前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

我市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如艾山森林公园、温石汤温泉、海滨沙滩等,又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如十八公里葡萄长廊、蓬莱村、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兴瑞庄园等。由于规划设计和开发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除了西苑、田横山公园、兴瑞庄园和在建的蓬莱村外,其它的生态旅游资源或处于规划设计阶段,或处于项目招商阶段,接待功能完善的生态旅游景区(点)太少。

2、生态旅游形式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馈乏。

由于目前我市的生态旅游景区(点)较少,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在蓬莱开展生态旅游大多数选择的是西苑景区和田横山文化公园,而这两处景区都 是以休闲、观赏为主,参与互动性的活动基本没有,久而久之,会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生态旅游业向高层次和规模化进一步发展。

3、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参与者数量较少,难以形成旅游热点。

我市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果显著,已经成为了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不但拥有每年大约200万人次的游客市场,以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八仙过海口等新老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这与我们近几年不断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是密不可分的。生态旅游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尚处于成长期,除了加大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外,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旅游者的旅游趣向,宣传促销工作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对外的旅游宣传促销景点,更多的是集中在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和八仙过海口等部分重点景区(点)上,而对于蓬莱阁西苑、田横山公园、兴瑞庄园等已初具规模的生态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工作明显滞后,导致这些景点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旅游热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达到有机的统一。

4、交通不便,无旅游专线,成为制约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地理位置分散,距离蓬莱市城区普遍较远,最近的田横山文化公园和蓬莱阁西苑距离市中心也有五公里左右,而最远的艾山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市区有50公里之遥。生态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是收入较为稳定、可以享受法定节假日和双休日的城镇居民。作为蓬莱境内的第一山,艾山之名、艾山之美,相信很多蓬莱人都有所耳闻,但又有多少人能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一下艾山的旖旎风光呢?有许多人想去,但由于没有旅游专线车,乘公交车则耗时耗力,而目前我市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毕竟是少数,导致无法开展“一日游”,本地居民参与人数较少,无法形成人气。同艾山相比,距离城区较近的蓬莱阁西苑和田横山公园则要好一些。随着摩托车在家庭中的普及,城区居民驾摩托车到这两个景点休闲游览更经济实惠。可见,交通问题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我市发展生态旅游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高点规划,精心设计,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成立由旅游、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同时聘请生态旅游方面有关的专家、学者和规划设计人员,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通过政府投入、经营权转让、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多个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吸收各种经济成分参与,解决开发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四大生态旅游板块:东部以十八公里葡萄长廊为中心,结合卧虎山森林公园组成田园观光生态游板块;南部以艾山国家森公园为中心,结合大刘家水库水上游乐、温石汤温泉康疗组成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西部以蓬莱阁西苑景区为中心,结合田横山文化公园和主题乐园组成休闲互动生态游板块;北部以蓬莱村为中心,结合兴瑞庄园、海上观光、海市蜃楼组成梦幻仙境生态游板块,形成东西部以烟蓬观光大道和海滨观光大道为连接、南北部以“生态谷”旅游专用通道为连接的生态旅游总体格局。具体内容为:

1、东部:田园观光生态游板块

利用现有的烟蓬大道两侧的18公里葡萄观光长廊,建设无公害葡萄种植基地,配以绿化、美化小品等景点,规划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堡建设及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葡萄产业带。将葡萄酒厂建设与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有机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使旅游观光者充分领略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呼吸到田间自然清新的空气,另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观光者现场讲解葡萄酒加工酿造工艺,宣传葡萄酒丰厚的历史背景知识,同时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可以同世界名酒相媲美的国产佳酿。既可增加旅游收入,又可为企业发展创造商机,逐步形成以“旅游观光,生态建设,葡萄加工,娱乐饮食”于一体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保护性开发建设位于经济开发区内的卧虎山森林公园。公园建设遵循“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突出生态功能,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多功能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和山野情趣,形成一个集自然生态、旅游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近郊森林公园。在不破坏整体风格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公园可规划为森林游览区、游乐野营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丰富和完善公园的生态旅游接待功能。

2、南部:自然体验生态游板块

艾山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艾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刘家水库、温石汤温泉等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规划为三大功能区:

(1)艾山国家森林公园:

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区内游览、区外居住”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内进行整体规划,并按功能进行分区。可分为登山游览区、体育运动区、科普教育区、红色旅游区、野营体验区、休憩服务区等,时机成熟时进行分片开发,形成一个集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体育运动、探险、休憩、摄影、作画、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

(2)温泉康疗区:

在温泉所在地温石汤村或其附近,规划建设一处休闲度假村。其功能分区为:

A、温泉疗养区:建设水疗楼一座,可开设多个浴种,如中药浴、桑拿浴、冲浪浴等。在用温泉理疗的同时,还可与光疗、磁疗、电疗及针灸、按摩等多种理疗方法配合,为游客去疾消疲。

B、康乐度假区:建设温泉休闲别墅、温泉公寓酒店、全循环天然温泉泳池。整修原有的荷塘池,并建设一些与环境相协调的游憩建筑、平台和眺望建筑小品,使游客在享受理疗减压的同时,又可休闲观光。

C、配套服务区:根据康乐度假的需要,建设保龄球馆、网球场、商场购物、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

(3)水上运动区:

利用大刘家水库开发水上运动娱乐项目,进行垂钓、划船、摩托艇、皮划艇、渔家乐等水上娱乐活动。同时,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高品位的绿化美化,打造一个青山绿水的旅游胜地。

3:西部:休闲互动生态游板块

该板块内的蓬莱阁西苑景区和田横山文化公园处于旅游度假区内,距离城区较近,是本地居民闲暇时休闲观光的主要选择景点,地理位置相对具有优势。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目前这两个景点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接待能力,并各有特点。蓬莱阁西苑花草繁盛,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另有一个小型动物园,深受青少年旅游者的喜爱。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田横山上,东、北、西三面悬崖陡峭,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形态各异,拔海千仞,形势险峻。南面则绿树环抱,绿草茵茵,品位高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了完美结合,是中老年朋友休闲健身的首选。但这两个景点共同的缺陷都是以休闲观光为主,功能比较相似,如果没有适当的连结点,两者之间容易形成竞争关系。这个连结点应该是功能与这两个景点功能不同,位置介于二者之间而更靠近于蓬莱阁西苑。因此,在蓬莱阁西苑东部建设一处以游客参与互动为题材的、以游乐项目为主的现代游乐园是必要的,以增强该板块的动感,从而使该板块形成一个规模宏大、动静结合的主题乐园,游人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各个区域去游玩。

4、北部:梦幻仙境生态游板块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蓬莱村是以我国古典园林为载体、以仙文化为内涵的主题公园,填补了我市旅游业在这一方面的空白。而兴瑞庄园景点经过数年的发展,虽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旅游接待能力,但在旅游经营方面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距离城区较远的因素之外,自身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热点项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蓬莱村项目的出现,将有效地缩短兴瑞庄园与城区的距离。如果兴瑞庄园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旅游功能,两个风格迥异的生态旅游项目可以在该区域内达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另外,如果再结合该区域沿海海面的海上观光、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该板块必将成为我市生态旅游的热点区域。

(二)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

充分利用各种生态旅游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以前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游览观光方面,而对参与互动没有太多的要求。其实生态旅游更应该体现在参与体验方面,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参与活动,如探险、休憩、摄影、作画、野炊、野营、体育等。根据我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一日游”或“二日游”,让旅游者充分体验野外活动的乐趣。

(三)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著名生态旅游品牌,形成旅游热点。

二十一世纪,人类迈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通过多种形态媒体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传递。如果不注意对自身的宣传,将会很快被淹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得到了各地旅游部门的普遍重视,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我们应该借助“人间仙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同时结合蓬莱阁、蓬莱水城、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点)的观光游和休闲度假游,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我市的生态旅游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打造著名的生态旅游品牌,并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生态旅游热点。

(四)开辟生态旅游专线,为旅游者出游提供便利条件。

可与交通客运部门合作,在重点旅游区与市区之间开辟周末或节假日生态旅游专线,为市民出游提供方便。同时,在景区内部也应提供一定的交通设施,让游客真正能进得来,出得去,游得开。

五、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只有按照旅游经济活动的规律进行,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性,不合理的开发,就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旅游业的一时发展。为此,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永续利用原则

“永续利用”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一种使人类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不但顾及到当代人的经济需要,而且还顾及到不对后代人进一步需要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策略。尽管它不意味着为后代和将来提供一切,造就一切,但它却通过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使当代人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旅游资源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2、保护性开发原则

要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针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应体现的总的原则是: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资源得到妥善保护,开发才能得到收益;开发取得收益,反过来可促进保护工作。但是,一旦开发与保护出现矛盾,保护对开发拥有绝对否决权。

3、特色性原则

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即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4、协调性原则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整个生态区的环境相协调,既有利于突出各旅游资源的特色,又可以构成集聚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观后感到舒适、自然。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市场经济就是追求效益最大化,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也追求效益最大化,但这个效益不仅是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必须高度地协调统一。而当三者出现矛盾时,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于一切为指导原则,即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上述两种效益。实际上,当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优化时,其经济效益肯定也是相当可观的。

(二)生态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不可否认,我市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环保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生态环境质量会严重下降,使生态旅游无法开展,而且将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应对全市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建立从可行性论证-开发规划-监督管理的科学可行的开发程序,坚决反对“一哄而上”的无规划的开发。应建立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小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全市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3、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

生态旅游会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是弊大还是利大,这并不取决于是否开发旅游,而是取决于是否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科学的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4、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市的生态旅游还处于研究探索和起步阶段,生态旅游产品存在着类型单

一、档次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半岛型生态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登山探险游、动植物观赏游、海滨度假观光游、农业观光游和温泉康疗等专项旅游产品。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以此建立新型的生态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5、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

在21世纪中,休闲度假将取代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而让游客能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是休闲度假产品风靡世界的最直接原因。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时,仅仅关注如何将生态资源利用于旅游事业是不够的,还应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

6、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这既包括硬件设施,也包括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可按照“区内游,区外住”的原则,以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加强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的培养

篇3:发挥优势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一、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是定襄农业现代化的区位优势

定襄县位于山西北部著名的粮乡“忻定盆地”。人民殷实, 交通便捷, 五台山风景区近在咫尺。人可尽其才, 特可畅其流。平展展的肥田沃土, 丰富的地上地下水资源, 充足的作物生长期, 为勤劳智慧的定襄农民提供了用武之地。全县一城、三镇、六乡、155个行政村, 总面积865平方公里。地域不大, 布局紧凑。总人口22万, 其中农业人口18万。耕地39万亩, 除少数丘陵, 平均亩产在1700~2000斤, 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食基地县。农民的人均达到5020元。由于工业的反哺, 农业的投入逐年加大, 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立体农业, 高效农业, 设施农业, 科技农业和机械农业化的普及, 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产品的商品率。有71个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占到农业收入的60%以上。如北林木村的长山药, 马城的香瓜, 大南庄的设施瓜菜, 南庄地区的核桃、花椒、柿子, 横山的西瓜, 邱村的辣椒等, 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铁拳头。

二、高知识, 新观念的农民, 是定襄农村的人文优势

由于历史、地理和教育等原因, 定襄农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商品经济的理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 基本实现了观念的转型。农民的文化结构同70年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家家有电脑, 人人会上网, 坐在家里周游市场, 联系业务, 有技术有经验, 敢闯敢干的中青年, 已经成为农民的主体。砂村阎二丑在别人还在思考姓社姓资问题的时候, 就带着本地的法兰去阿联酋寻找市场;卫村胡梅花, 在别人从事锻炼加工撂荒农田的情况下, 承包转租地达1500亩;南王张建国在糯玉米冷藏加工遍布山西的情况下, 把目光投向韩国, 成为山西唯一一个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老板;神山候俊明冬季带着乡亲去海南岛搞良种培育, 成为候鸟农民。与农民的座谈中, 我们看到了他们对新农村的渴望, 对企业的冲动, 对新鲜事物的敏感, 以及对外部世界羡慕。在户与户, 村与村, 企业与企业, 县与县之间, 有一种不服气的竞争意识, 这就是定襄县经济社会能够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因。

三、规模化, 外向型、无资源型的传统产业, 是定襄产业的基础优势

定襄的传统产业主要有:遍布全县的法兰业, 即锻造业, 制砚业, 制香业, 游乐业, 屠宰业, 兰台村日售百头牛的牛市场, 这些都是上亿资产的大企业, 主要产品法兰已成为“国字号”产品, 定襄成为亚洲最大的锻造基地。参与农民之多, 商品销售之广, 经济效益之大。

无资源型产业是定襄产业的一大特点。它的主要产业全部是无资源型的, 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北方地区资源型经济为主的观念, 创造了依靠知识、技术、信息等现代手段兴办企业的新的发展模式。这一点不仅对于缺少非农资源的定襄县,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资源较少的县也是一个启示。

四、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型产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是定襄转型发展的体制优势

全县民营企业2400余户, 平均每二十户一个企业。年营业额80亿元。有五个乡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8个村超亿元, 民营经济一项为人均收入提供3800元, 占到农民纯收入70%, 工业收入与农业收入的比为三比一, 它说明了定襄农村工业化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其中, 锻造业766户, 总资产30亿元, 总产值20亿元, 56000人从业, 占到劳力总数7万人的80%, 这数字表明:“一产”与“二产”已经完成了换位。“二产”已经成了定襄的支柱产业, 财政的主要税源, 农民的主要职业。

在以工业为主的村子里, 农民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工人。整村整村的农民“转业”了, 农业在这些村已经成为"副业"。不少村顾不上经营土地, 转让给外村的农民;或集中到种植大户手时在, 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 实现了土地的良性流转。崔家庄实施民营企业领航, 一二产业换位的发展战略, 民营经济发展。

五、乡村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平衡, 大村大镇在经济

上、环境上、基础设施上, 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是定襄整体推进的区域优势

定襄过去有个说法叫“民富县穷”实际是县不穷, 民更富。平川乡村之间由于条件基本相同, 所以产业与收入相对平衡, 一个村年收入三五十万的农户很普遍, 这个平衡不是过去“穷在一个水平上”, 而是“富在一个水平上”。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实际收入高于城镇居民, 比城镇居民手头宽裕得多, 只不过整天忙于劳动顾不上打扮而已。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羡慕城市, 只想同县城一比高低, 把家乡建设好, 管家营村总户数500户, 有150户在城市有住房, 还有200户想在村里盖住宅楼, 经济发展的高位平衡, 具备了整个推进的条件。

六、

一大批有经营和管理能力又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 由群众选举、推荐, 当了村长、支部书记, 是定襄村级领导班子的优势

篇4: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产业。按照“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重点发展绿色安全的原生态食品。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农业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优化服务。对休闲观光园、“农家乐”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实施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重点在“农、土、俗”上细挖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个性化旅游产品。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旅游产品加工、蓝莓系列加工、观光采摘休闲园、特色种养殖等具有规模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重点扶持。四是全面推进长白山品牌化建设。从产品品牌化向产业品牌化、行业品牌化、区域品牌化发展,扩大长白山品牌整体优势。五是建立完善的宣传体系和营销网络。促进全区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坚持政府引导,积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推行规范化管理。通过统一登记、建档立卡、挂牌经营,将全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经营户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扶持引导。对从事休闲旅游农业的个体户和企业进行规范引导、星级评定、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治理整顿,树立休闲旅游良好形象。

坚持项目扶持,增强休闲旅游农业内生动力

按照“全民创业”的富农发展思路,在农业产业项目审批、用地和小额资金扶持等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以合作社等形式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长白山绿色生态品牌

充分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优势,指导农民加快发展旅游产品,大力推广时间短、见效快、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的小项目,特别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项目,以山野菜、食用菌、果仁为主的山珍产品的加工业,以人参、林蛙油、鹿茸、蜂蜜为主的健身养生食品业,以森林猪、森林鸡、森林鸭等系列绿色食品加工业。同时,有针对性地搞好科技培训。到2020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带动农户1000户,从事生态旅游业的农户700户。

坚持宣传促销,扩大长白山休闲旅游知名度

着眼实现“四季均衡化”,重点推进“长白山森林温泉养生中心”、“长白山国际冰雪奥林匹克中心”的建设,支撑“林海温泉”“冰雪世界”概念,办好“天籁之音”长白山森林音乐节、“长白山国际冰雪嘉年华”等四季旅游品牌活动,完善休闲度假、运动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利用好长白山天然雪资源,大力发展越野滑雪,努力实现“白雪变白银、温泉成热点”。

篇5:发挥优势创新创造加快企业发展

台。近三年来,企业发展的速度有所趋缓,销售、资金回笼基本在000~000万元之间徘徊;从实现效益的整体情况看,盈利水平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增幅趋弱,尤其以利润增幅回落较为明显。面对这种局面,企业高管层进行了多次分析研究,积极找寻保持优势、加快发展的对策。通过对企业的SWOT分析,我们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明确了企业发展方向和当前工作重点。

一、企业加快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人员优势:我们有一个团结向上、努力进取、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思想稳定、爱岗敬业、专业性强的员工队伍;有一群忠于企业、吃苦耐劳、素质较高的销售人员;有00产业集团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支持。

2、企业优势:已有一定规模,生产能力充沛,营销网络健全,产销衔接稳定,管理流程科学合理;传统剂型:蜡丸、水丸、蜜丸、微丸,现代剂型: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均通过国家GMP认证,均能自主生产,且工作环境良好。

3、品牌优势:000的知名度高、诚信度好,在消费者中口碑极佳。拥有“00”牌00、00、00等多个现代中药品种,均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或被评为00省名优产品。从近年的经营情况可以看出:生产销售的集中度进一步凸现、重点品种支撑强劲、品牌优势增强。“在手一批,4、产品优势:有针对00、00等专科用药,感冒咳嗽类普药、以及传统中药的三大块目标市场的现有产品群;有以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三大现代中药生产剂型为特色的优势产品为储备。

二、企业发展的弱势(Weakne):

1、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同仁堂药业是从一个国有企业演变而来,我们这样的企业有“三个老”即:人员结构老、思想观念老、机制体制老。我们的想法、做法,不管是面向未来的战略、还是应对市场的策略,都相对保守,凡事求稳;突破性思维、创新能力都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有距离。

2、企业营销能力薄弱:销售思路、销售方法及手段不灵活、相对保守;销售人员数量偏少,销售网络构架较粗、缺乏精耕细作;重点产品除了排石颗粒市场覆盖面广、市场占有率高外,其他品种均没有达到预期。

3、运营成本不断上升:GMP改造后折旧以及实施GMP管理过程中的内部运营成本、中间投入加大。企业在大规模投资实施GMP技术改造前的01年,折旧仅为00万,以后逐年大幅上升:02年为000万,03年为000万,04年为000万;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04年比01年上升000万元。

三、企业发展的机会(Oortunity):

1、主产品发展势头强健:00粒自进入市场以来销售一直稳步增长,近年推出的适应不同人群的无糖型,延续了其发展势头,市场前景良好,有望每年增长20~25,即增加销售0000~0000万。

2、新产品抢抓发展机遇:00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集中人力、物力做好该产品的市场开发与渗透工作,重点培育该产品的消费市场,力争销售实现30000万;同时,力争使0000销售达到0000万;0000销售达到0000万。

3、倾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有望在年底取得新药证书的00系列产品“0000”加快进入市场速度,该品种是企业又一重点产品,市场前景较好;做好储备产品进入市场前的调研、策划工作,让000、000、000、000、00、00、00等品种尽快投放市场,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经济运行出现上升势头。今年上半年,由于我们销售策略有所调整,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回升的好势头。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销售、资金回笼、主要产品、新品销售出现了“同比增加一个月”现象:实现销售比去年同期增加00万;资金回笼比去年同期增加000万;主要产品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0万盒;新品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0万盒;新品00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0万盒;新品0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万盒;000比去年同期增加销售0万盒。

四、企业存在的威胁(Threat):

篇6: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宁波经济发展

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宁波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以区位理论为基础,结合宁波自身的历史、自然、人文等特点探讨如何增强宁波经济竞争力.

作 者:胡兴龙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502 刊 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年,卷(期): 2(1) 分类号:F127 关键词:宁波   区位优势   经济   竞争力  

上一篇:《道间即事》阅读答案及赏析下一篇: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作文小学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