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2024-08-17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精选6篇)

篇1: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 期《中学语文教 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 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陈军老师在信中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 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事实也正是如此。陈军老 师的这封信,以及这场讨论所反映出的由于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贫困而给我们带来的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和 困惑,则是一个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写作教学中的怀疑和困惑,我们恐怕不仅仅要讨论“中学生应该 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进行一场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的讨论。于是写作教学的出路问题成了我们不可回避而且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世纪性思考。

一、写作教学现状贫困原因分析

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是很高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什么十几年来我们 竟没有走出这个贫困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 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具体表现在:

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

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个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 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 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不成熟或刚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 程度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 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 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去写一些写烂了的老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 地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在文章中也渗透了这种观点,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 ?我们并没有走出

[1][2][3][4][5]

篇2: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陈军老师在信中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事实也正是如此。陈军老师的这封信,以及这场讨论所反映出的由于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贫困而给我们带来的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和困惑,则是一个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写作教学中的怀疑和困惑,我们恐怕不仅仅要讨论“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进行一场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的讨论。于是写作教学的出路问题成了我们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世纪性思考。

一、写作教学现状贫困原因分析

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是很高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什么十几年来我们竟没有走出这个贫困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具体表现在:

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

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个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不成熟或刚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程度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去写一些写烂了的老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地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在文章中也渗透了这种观点,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并没有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相反地,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我们却疑惑起来了,难道这种提法就不值得人怀疑吗?有位教师带领学生游览了长城,回校后老师出了《长城观感》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当场不少学生左右为难。有个学生只写了“万里长城长也长”这句话后就搁下笔来了,不知如何接下去。经老师启发,他又提笔写了第二句“万里长城长又长”,又抬头看屋顶了,老师看到他这样为难,再从旁提示,于是这位学生硬着头皮写第三句“万里长城他妈的长”,就低头伏在作文本上了。这事也许有点儿夸张,但反映观察之后仍然写不出作文的现象却是真实可信的。对于这些为数不少的同学,让他们作更多的观察,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

2.忽视了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研究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别的领域中的思维往往可以接触具体可见的事物或实验程序直观地显示、补充、修正和完善思维的整个过程,比如数学的运算可以借助计算机或别的仪器来完成,物理化学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课帮助解决,惟独作文,它既无直观教具,又无公式原理,无论是形象的观照描绘,还是情绪的体验和抒发,或者是思维的酝酿阐述,结论的形式表达,都不能够及时地得到直观的印证,整个思维过程完全是在抽象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特点大大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恐怕是形成学生作文难的最大的拦路虎了,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却显得无能为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是非常相信写作技法的。作文指导课上大谈写作技法: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归类分析,很是细腻。他们把这种技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是解决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惟一方法,可效果如何呢?可以说毫无用处。正因为如此,鲁迅就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说法,他说如果我们一味地相信法,“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冯亦代也说,一味相信法,“只能误尽苍生,把原来可以造就的人推入深渊”。(《龙套琐语》载《读书》1987年第7期)因此,靠教师的写作技法的讲解,是绝对解决不了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问题的。一篇文章由形象要素和思想要素两部分组成,但两者的组合却是千变万化的。文章的形式要适合文章的内容,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可是个变幻莫测的魔方,这绝不是几个简单的程式可以说明的。

尽管如此,作文还是有法可循的。蹇先艾与鲁迅、冯亦代持的是同样的观点——否定写作技法,同时又说:“至于从实践中来的,从作品和作家创作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方法和技巧,鲁迅并不反对。”(转引自《写作》1984年第6期)换句话说,要写好作文,必须细悟范文,从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材料与思想的表达程式,这样才能化抽象为具体。鲁迅也谆谆教诲我们:“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却把这些教诲置之于脑后了,凡是模仿的作文,一概斥之为“葫芦文”,而让学生一步登天地“创作”,如此教学,无异于让他们在写作思维的抽象胡同里瞎折腾,写作教学有何成功可言?写作教学如何能走出这个困境?

3.忽视了思维表达的明晰性的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许多思维过程与结果,是不需要用清晰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要达到“意会”的程度就行了。比如打篮球,如何带球过人,如何投篮,其中也不乏愉快的精神享受。凡是喜欢打篮球的人都能“意会”到,人们称这种“意会”为模糊思维。其实,达到了“意会”这个境界,对于客观事物也就基本上达到了认知的程度,而且,人们对周围世界所采取的许多行动,正是在“意会”了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样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是,写作思维则要求达到“言传”的程度——需要将这种过程与感受用文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说“意会”只是一种较为模糊、紊乱的思维境界的话,那么“言传”就是一种完全清晰、有条理和真实的境界了,而且,写作思维的“言传”比一般情况下的“言传”,其过程与结果应该更清晰、更有条理、更充分、更有逻辑性。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对中学写作教学世纪性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3: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一、激发兴趣,激起写作欲望

写是语言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相当多的学生怕写,因此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写的欲望。我在教7B Unit 4“Main task”时,先让学生看了很多令人惊讶的动物和人的图片,学生能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特征。如:A giraffe has seven bones in its longneck.A tortoise can live up to 150 years old.Ants can smell as well as dogs can.A camel has three eyelids.Goldfish can’t remember what happened three seconds ago.然后又设计了一些谜语让学生来猜,如:It likes eating bananas and it is very clever.People like this kind of animal, because they can keep our house safe.等,学生有话可说,兴趣浓厚。

二、阅读范文,理清文章思路

范文能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对初学英语写作的人来说,阅读范文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进行范文阅读呢?第一步,我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和书中对图片的简单介绍,然后用自己的话先对图片进行复述,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步,让学生填入范文中所缺的词,并校对。第三步,朗读短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组织素材,准备语言

阅读范文后,学生便进入写作文的准备阶段。在正式写出作文前,我让学生看另外两幅图片,并配一些中文文字说明,要求学生看清这些图片中所要说明事物的惊奇之处,先把能表达的表达出来,不会表达的英文单词或句子我再提示他们,并标注在旁边,同时请学生做好记录。这时,学生对写的文章的素材清楚了,语言也做了准备,学生对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已基本解决了。

四、规划结构,撰写初稿

笔记做好后,我要求学生按范文的文章结构写出报告的提纲,然后我提示学生写报告时应注意语法、用词、单词拼写、连接词的运用和语言的逻辑关系,如because, as, but, that’s why等。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已做的笔记撰写初稿。

五、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

这一阶段分四步进行:

a.学生初稿写成后,我并没有马上批阅,而是要求学生从文章结构、用词、语法、逻辑、结论及理由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改。学生自我修改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体现。

b.我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集体批改两份学生的作文,与全体学生一起讨论写得好的地方及有错误的地方。

c.学生第二次自我修改,并与自己的partner相互修改。

d.学生誊清后交老师批改。一般来说,对较好的学生,我只批不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批与改结合,学生自己能改的地方,如标点符号、字母的大小写、单词拼写、简单的语法等则让学生自己改。学生自己改正的过程也是提高写的技能的过程。

六、讲评,学生相互交流

讲评和学生相互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实践活动,是写的教学的重要的后续活动。它为学生交流思想、相互学习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对树立榜样,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写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写的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采用以下两种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1)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读给全班学生听,然后自我讲解和师生共同评价。(2)制作板报或墙报。这样通过展示,表扬了认真辛勤的学生,被表扬的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对英语写作越发感兴趣,没有轮到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羡慕,想要参与竞争的心理。

几年来,我基本上遵循这六步进行中心任务的教学,学生写的兴趣较高,愿意写,学生能很认真地根据写作要求组织素材,准备语言,写的技能提高较快。

然而,根据多年的经验,我感到在写的教学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写作的次数要适当增加,题材应扩展。

初中英语,每一学期学生只学六个单元,也就是说,学生只进行六次写的训练,次数似乎太少。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社会活动,让学生再进行四次左右的练习,如:向你的朋友写信,介绍自己的学习生活;记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如何庆祝母亲节;如何处理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在期末评三好学生时,我让学生写推荐信,等等。这些题材,学生熟悉,有话可写,而且都是他们的心里话,学生乐意写,也容易写好。

2. 在写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连接词,正确表达语言的逻辑关系。

有人说,初中生主要写简单句,力求不犯错误。这个说法还不完全正确。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该学会使用连接词,表达语言的逻辑关系。

3. 不要怕学生写错,但要指导学生尽量要写对。

学生在写的练习中会出现各种错误,如单词拼写、谓语动词时态、语态、人称等错误,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并且鼓励学生尽量写对。

篇4: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的推进对当下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学语文综合能力又与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注重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与研究,找出更有效的方式,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方案。

一、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下,我国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为目标,通过平日里对语文相关素材的积累,使学生能将其运用于写作和时间,融会贯通,从而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本质与内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我国当下中学的语文教师的教学也多是通过将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方法。

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存问题

首先是写作形式模式化。中学语文教学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的,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其对语文的写作要求也较高,它涉及学生对平日里语文课本知识的掌握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等多个方面,这要求学生首先能在生活中多多观察、细细感悟,再结合平日里语文教材中知识点的积累与掌握,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与此同时,学生平日里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写作讲解等都影响着学生语言表达的习惯和能力。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都多关注学生的写作分数,将教学重心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转移到对语文作文高分的技巧研究上,通过传授学生高分作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用公式化的方式来表述,从而在技巧上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中学语文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内容形式单一乏味,模式化十分严重。学生不仅不能静下心去感受生活,阅读美文,还更多的选择“走捷径”,去追求技巧和模式的把握远远多于对内容的欣赏,这十分不利于学生形成自我的写作思维和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次是写作训练功利化。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只有用心感悟了生活,才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相关写作素材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多投身生活,细心品味生活百态,用心感悟看似平淡的生活,有感情有思想的去体会,才能真正将所学所悟运用到生活,运用至写作。然而,当下中学语文教师为了追逐作文高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单一乏味,追求作文形式高于内容,除了技巧的教授就是模式化训练,鲜有鼓励学生多贴近生活,感悟生活点滴,让课本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实践。这种功利化的训练无疑使得学生将写作更多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而非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在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这十分不利于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推进与提高。

三、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解决

(一)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恐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由于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变得厌倦语文写作,甚至得了写作恐惧症。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及时改变教学模式,选择更多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授写作课程,使其克服内心的恐惧。通过不断鼓励,使学生慢慢从心底接受写作,甚至对写作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内心真正接受了语文的写作,语文教学写作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有提高的可能。

(二)改变现有写作教学模式,创新写作课堂形式

目前,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学的模式,老师搜集相应的写作素材,然后教授给学生。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越来越被动,尤其是在当下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忙着上课,忙着写作业,没有时间真正沉下心去体会老师提供的素材,更不会自己去感悟生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就十分迫切。首先,写作教学可以将传统的教授模式转变成互相沟通,互学互助。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如何搜集素材,而非自己将素材找好教给学生。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学生平时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积累素材,在写作课堂上互相交流,甚至老师的素材只作为一个引子,学生自己的素材才是教学的重点。其次,对于每一个文学作品,老师并不是唯一的评委。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互改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给周围的同学评分,这样不仅能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间的沟通。只有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多看多学多思考多交流,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大凡传授技能知识,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作文教学着重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习惯是另一种人类天性,习惯可以使写作欲望在学生身上生根,这就要求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鼓励学生多做写作实践,养成常态并且能够良好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试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2013(14).

篇5: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石;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双翅翱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开放民主教学之风,培养学生自改能力;鼓励学生大量创作,发表佳作激发兴趣。

关键词:写作 阅读 情感 提高 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初一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期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这样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石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在《论求知》中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学校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双翅翱翔。

想象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情感是想象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烈动力。陆机在《文斌》中说,当作者进入想象的时候,“情瞳眬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众多的形象纷至沓来:空虚的,具体的;无形的,有形的;寡情的,含情的。于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到意溢于海 ”。有人说,想象是人身上的热度里产生的。这也说明了想象和感情相互依存的关系。如郭沫若在日本创作《地球,我的母亲》之时,处于极度的热烈、亢奋的情绪中,从图书馆出来,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甚至索性在路上睡下,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以致于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这样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才能创作出新颖、奇特传之千古的文章。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四、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

长期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只要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说,好的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比如《我的家乡》是被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生活,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爵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的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命得活,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写作欲望也因此被诱发。

六、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平时,在作文训练时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话题是为引出作文的话题,话题作文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材料),请你以×××××为题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形式已经跳出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考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七、练好一手潇洒书法,提高学生做人品味。

大家都知道:书法可以修身养性。练之可以去浮躁之气,长此以往,可使人性情更加平和、达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多维化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趣味;丰富精神生活,充实精神世界。书法与做人相通,写好字必得先做个好人。心端方能字端;心刚方能字刚;心胸达阔方能字体逸美、洒脱;心态平静、达观方能字体圆润如水。正如“字如其人”,书法是个性的展示平台,无论在平时训练或是考试中,考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圆珠笔字,必然使人爽心悦目,引起人的美感,能使阅卷者一见钟情,提高作文分数。为此,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学生练字,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作文贵在高格,做人也以人格高贵为根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在指导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提升其内心情志境界。这样练习书法、作文、做人紧密结合,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语文老师的责任。

八、引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大难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九、开放民主教学之风,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开放的作文空间仰赖于开放民主的教学作风。我们反对把学生只看作被动接受者的形象,要求他们只能俯首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不能有任何个人的见解,更不能有所谓异端思想存在。我们认为这种保守的教学思想无异于是对鲜活生命与想象的扼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学生的年纪尽管不大,但却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角度。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的,如同带露的鲜花。有什么比这更为可贵的呢?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作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更要锻炼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会比教师评改效果更佳。

十、鼓励学生大量创作,发表佳作激发兴趣。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新芽》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做法,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做人品味,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真正做到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倘若学生把作文作为自己乐事,成为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将是无比灿烂的景象。

参考文献:

篇6: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张金平

(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行英语学校的教学措施,各大学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需要提升许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上一篇:新婚贺喜祝福短信下一篇:副科级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