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

2024-08-07

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精选9篇)

篇1: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

微生物检验科工作职责

1.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病原学鉴定。负责传染病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微生物和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验。

2.对饮食、服务行业、托幼机构、管制水、食品加工等从业人员进行健康项目检验。

3.开展食品、生活饮用水、消杀用品、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化妆品、日用品、涉水产品、保健用品及其他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产品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卫生质量的微生物检验。

4.负责传染病病原的日常监测。对食物中毒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样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5.对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医院、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

6.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指令性检测任务。7.按规定安全收集、管理重要菌种和毒株。8.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和质量控制体系。

9.开展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试验研究,推广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

10.为社会提供相关评价和技术服务。

11.负责本专业技术的培训、认证。指导基层检验工作。

12.指导下级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管理。13.开展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篇2: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

1.临床细菌室守则...............................................................................3 2.无菌室工作则...................................................................................4 3.对临床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5 4.临床细菌室工作人员守则..............................................................6

临床细菌室守则

临床细菌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细菌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细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外部污浊气体和昆虫进入室内污染环境。室内禁用电扇,以避免加速气体流动,造成细菌播散。

2、细菌室必须装有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离操作台面1m的高度,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对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

3、室内备有工作人员洗手使用的肥皂和自来水源。此水源不可与处理标本相关的水源共用,须设置消毒剂水盆,供操作后浸手用。

4、室内必须常备消毒剂,如来苏或过氧乙酸,一旦发生菌液溅落试验台或地面,应能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5、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试,地面至少每周用消毒剂拖擦1次。

6、室内对接收的标本和消毒过的器具,要分别指定地点放置,特别是对无菌和有菌器具要明显分开。用过的试管、平皿必须及时高 压灭菌处理。

7、不能或不便高压灭菌的标本和废弃物品须焚化处理。

8、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9、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无菌室工作守则

对无菌实验室以及在其中操作的要求如下:

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无菌室与外界可开一拉门小窗,供传递器具用。

2、在无菌室中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等操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它操作。

3、用前应以紫外灯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蒸熏,彻底消毒。

4、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应换专用鞋、专用衣。在无菌室内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一次性口罩。

5、无菌室应仅限操作人员进入,操作时应严格关门,其他人员可在室外观看或经拉门小窗进行协助。

6、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可用超净工作台代替无菌实验室进行相应的操作。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7、无菌室应配备空调设备,保证不因室温而影响工作。

对临床细菌检验人员的要求

1、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

面知识。

2、一般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的知识。

3、通晓细菌室守则,并严格遵守。

4、负责人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的新进展。

5、定期或随时与临床医生联系,主动参与临床病例讨论,了解病 情及治疗情况,达到细菌检验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6、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增强自身抵抗能力。

临床细菌室工作人员守则

在细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既不要给室内带来污染,也不要被室内的微生物感染,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穿专用的工作衣帽入室,必要时应戴口罩。

2、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3、室内禁止饮食、吸烟、闲谈等非专业活动。

4、养成在室内手不触及口、脸、头发及躯体的习惯。

5、操作中不可说话,以免口中飞沫污染标本。

6、每次完成工作和离开实验室前,应用肥皂洗手,接触了致病菌类,须用消毒剂消毒手。

7、个人物品不许带入室内。

8、当工作环境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必须用适当的强消毒液泼洒覆盖污染物,并报告主管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

9、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用弱或中等消毒剂清洗,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向主管负责人报告,进一步采用特殊措施。

10、标本涂片并干燥后做革兰氏染色或抗酸染色,以油镜检查。报告方式:未查到细菌/霉菌,或查到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或查到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查到抗酸杆菌/未查到抗酸杆菌等。

脑脊液标本查隐球菌,将标本高速离心,弃上清液,取一小滴置于载玻片上,加一小滴墨汁混匀,然后加上盖玻片镜检。

篇3: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

微生物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微生物的适应性和侵入性都是相抵来说比较强的。在食品生产、流通、贮存、食用过程中均有微生物存在,食品的安全性和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产饮料、馒头等相关的发酵型食品的过程中需使用到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型微生物。但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微生物多数会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微生物侵入到食品中并大规模滋生,从而污染食品,人如果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各类霉菌、致病细菌在食品中形成污染,会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

食品微生物类型较多

食品加工工艺日益复杂,在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会遇到不同种类的会对食品造成污染的微生物,使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中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如某些类型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有益型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并通过污染过的食物向人体传播疾病的致病性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后,对食品造成污染,人畜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现象的微生物等。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众多,需要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且从事相关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工作要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和合理性

食品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物质,为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对食品的需求,我国食品市场中食品的流动性相对较强。为保证食品的新鲜程度,一般食品在生产、加工后,立即运输到食品市场中。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所需花费的时间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食品微生物检验。受时间限制,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不能对市场中流通的所有食品进行检测,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合理的方法抽取市场中流通的食品的样品,从而能在合理的范畴内对食品的安全性作出一定的保障。

提升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各个地区拥有食品微生物检验资格的部门相对较多,且每个部门在工作中都独立行使其所具有的权力,各个部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交流,且各个地区所执行的相关标准也不统一。在此背景下,我国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篇4:完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完善;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92-01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本文从人员、设施环境、设备及检验物资的管理与配制六个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关键因素,完善食品微生物檢验工作,使其更加高效、快捷地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出具公正、准确、可靠的数据。

1 人员

检验人员应经过一定时期的正规化、专业化的培训,具备必须的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单位应对新参加检验工作的同志,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同时要确保实验室人员得到及时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标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2 设施、环境

2.1 实验室的设施建设 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应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应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实验室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验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及辅助设施,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按照不同检验类别要求设置实验室,实验室内要合理布局,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明确要有明显标识。

2.2 环境条件的检测 实验时实验室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每次使用进行检测记录。无菌室应在每次实验前后进行消毒处理,其消毒效果每月检测一次,结果可参照GB15981-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效果标准要求进行评价。具体消毒方法与检测如下:

2.2.1 紫外线消毒 在室温下,220V30W紫外灯下方垂直位置lm处的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应≥70μW/cm2,低于此值时应更换,设置适当数量的紫外灯,确保平均每立方米应不少于1.5W。紫外线消毒时无菌室内应保证清洁干燥,应在无人条件下进行,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

2.2.2 无菌室空气消毒效果检验方法(自然沉降法) 一般情况下无菌室面积≤30m2时,设一条对角线上选取3点,即中心l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无菌室面积>30m2时选取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距墙lm。在所选位点,将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距地面80厘米处开盖暴露l5min后送检。

2.2.3 无菌室工作台面消毒效果检验方法(涂抹法) 一般情况下采集工作台面100cm2,用5×5cm2灭菌规格板,放在台面上,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

3 设备及检验物资管理与配制

3.1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正确配备仪器设备,并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购置、验收、运转情况进行控制,按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分类加贴红、黄、绿三色状态标识以防误用。对所有影响检验结果的仪器设备均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定期检定,做好期间核查。

3.1.1 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干热灭菌箱、冰箱等首次安装时要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校准。记录培养箱、水浴锅和干热灭菌箱的温度稳定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3.1.2 高压蒸汽灭菌器 新购买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时间和温度指示的准确度应满足要求,同时进行消毒效果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定期进行监测。

3.1.3 生物安全柜 在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中使用生物安全柜基本是Ⅱ级安全柜,初安装需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及性能测试,使用过程中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应定期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漏或更换,对风速或风量、温湿度、含尘浓度、噪声、照度等方面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人员、周围环境、检测样本的安全性,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做好消毒、使用、维护、维修等记录。

3.2 检验物资的管理与配制

3.2.1 培养基大多为半成品,按说明配制分装后进行灭菌,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压力和时间均有不同的要求,部分培养基无需高压蒸汽灭菌只能煮沸灭菌。灭菌后应置于冰箱内保存,使用前应置培养箱内做无菌试验。

3.2.2 诊断血清来源必须可靠,在有效期内使用和保存,使用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避免造成血清的二次污染。

3.2.3 标准菌株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具有资质证明的机构,专人管理存放地点和设施应采取措施,非管理人员无法随意获取。为防止多次传代后菌株发生变异,购买时尽量购买多孔小瓷珠保存的菌株,每次使用取一个进行复苏,剩下的继续放冰箱中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首先必须采集符合要求的微生物样品,根据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目的选择和确定相应的采样工具、运送容器、采样方法、采样部位、采样时机和采样量。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防止因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或者保存不当样品变质和细菌生长,导致检测结果失去意义。

5 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操作过程均要求无菌操作,例如操作时尽量靠近火焰动作要迅速;样品管口火焰灭菌、接种环每次使用前后均需火焰灭菌等。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取样加样前样品、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操作前要在心中演练一遍,包括一支吸管用几次加几回样。原始记录要真实准确,能够复述整个实验过程,要按照GB4789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6 检测方法的选择

根据检测目的条件优先选用国家GB4789系列标准,并根据实验条件、人员、设备选择哪一法,优先选用第一法。目前新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不断发布,应及时购买新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新方法要及时进行学习,使用前必须经确认批准后方能实施。

过去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职能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现在私营检验机构逐渐出现,对我们基层疾控机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活跃了检验市场,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公正性。为使微生物检测数据更加科学、可靠和准确,每一个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与检测活动相关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有严谨科学态度才能使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证,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病原微生物检验.卫生部病原微生物检验教材编写组,2009,02.

[2] 李志勇,谢均宪,许龙岩.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J].检验检疫科学,2004,14(4).

篇5: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流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对食品和微生 物的存在与否及种类和数量的验证。众所周知,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 最强的学科之一,它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要学习好微生物检验,必须具有医学 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基础,要了解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熟悉各种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各种致病菌、霉菌 和病毒的检验程序。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一般步骤,可按图1的程序图进行,此图对各类食品各项微生物 指标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一、检验前准备

(1)准备好所需的各种仪器,如冰箱、恒温水浴箱、显微镜等。

(2)各种玻璃仪器,如吸管、平皿、广口瓶、试管等均需刷洗干净(121℃20min)或干法(160℃一170℃,2h)灭菌,冷却后送无菌室备用

(3)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药品,做好普通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根据需要分装试管或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保存在46℃的水浴中或保存在4℃的冰箱中备 用。

(4)无菌室灭菌;如用紫外灯法灭菌,时间不应少于45mln,关灯半小时后方可进入 工作;如用超净工作台,需提前半小时开机。必要时进行无菌室的空气检验,把琼脂平板暴露在空气中15min,培养后每个平板上不得超过15个菌落。

(5)检验人员的工作衣、帽、鞋、口罩等灭菌后备用。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后. 实验没完成前不得随便出入无菌室。

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在食品的检验中,样品的采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 性,这就要求检验入员不但要掌握正确的采样方法,而且要了解食品加工的批号、原料 的来源、加工方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以及销售入员的责任心和卫生 知识水平等。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 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样品的种类 不同,采样的数量及采样的方法也不一样。但是,一切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即 所取的样品能够代表食物的所有成分。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表性,即使一系列检验工 作非常精密、淮确,其结果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取样及样品处理是任何检验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来说,实 验室收到的样品是否具代表性及其状态如何是关键问题。如果取样没有代表性或对样品 的处理不当,得出的检验结果可能毫无意义。如果根据一小份样品的检验结果去说明一 大批食品的质量或一起食物中毒的性质,那么设计一种科学的取样方案及采取正确的样 品制备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采用什么样的取样方案主要取决于检验的目的.例如用一般的食品的卫生学微生物 检验去判定一批食品合格与否;查找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鉴定畜禽产品中是否含有人 兽共患病原体等等。目的不同,取样方案也不同。

1.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的取样方案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取样方案多种多样,如一批产品采若干个样后混合在一起检验,按 百分比抽样;按食品的危害程度不同抽样;按数理统计的方法决定抽样个数等等。不管 采取何种方案,对抽样代表性的要求是一致的。最好对整批产品的单位包装进行编号,实 行随机抽样。下而列举当今世界上较为常见的几种取样方案。(1)ICMSF的取样方案

国际食品微生物规范委员会(简称IcMSF)的取样方案是依据事先给食品进行的危

害程度划分来确定的,将所有食品分成三种危害度,I类危害:老人和婴幼儿食品及在 食用前可能会增加危害的食品5E类危害:立即食用的食品,在食用前危害基本不变5a 类危害:食用前经加热处理,危害减小的食品。另外,将检验指标对食品卫生的重要程 度分成一般、中等和严重三档,根据以上危害度的分类,又将取样方案分成二级法和三 级法。

①二级法:设定取样数n,指标值m,超过指标值m的样品数为c,只要c>o,就 判定整批产品不合格。

⑧三级法:设定取样数n,指标值m,附加指标值M,介于m与M之间的样品数c。只要有一个样品值超过M或C规定的数就判整批产品不合格。具体使用方法见表1。

(2)美国FDA的取样方案

食R9D药品管理局(FDA)的取样方案与IcM5F的取样方案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严重指标苗所取的15、30、60个样可以分别混合,混合的样品量最大不超过375g。也就是说所取的样品每个为100g,从中取出25g,然后将15个25g混合成一个375g样品,混匀后再取258作为试样检验,剩余样品妥善保存备用。

(3)世界粮农组织(FAo)规定的食品微生物质量

1979年版FA()食品与营养报告中的食品质量控制手吩的微生物学分析中列举了各 种食品的微生物限量标准,由于是按ICMsF的取样方案判定的,所以在此引用,见表2。

2.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发生食物中毒时,应及时收集可疑中毒源食品或餐具物、粪便或血液等。

3.人畜共用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取样

当怀疑某一动物产品可能带有入兽共患病病原体时,应结合知识,采取病原体最集中、最易检出的组织或体液送实验室检验。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采样方法

按照上述采样方案,能采取最小包装的食品就采取完整包装按无菌操作进行。不同类型的食品应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

①液体食品,充分混匀,用无菌操作开启包装菌盛样容器。②固体样品,大块整体食品应用无菌刀具和镊子从不同部位割取,割取时应兼顾表面与深部,注意样品的代表性,小块大包装食品应从不同部位的小块上切取样品,放入无菌盛样容器。④冷冻食品,大包装小块冷冻食品按小块个体采取,大块冷冻食品可以用无菌刀从不同部位削取样品或用无菌小手锯从冻块上锯取样品,也可以用无菌钻头钻取碎屑状样品,放入盛样容器。

②④所述食品取样还应注意检验目的 需检验其品质情况,应取探部样品。⑤生产工序监测采样: 若需检验食品污染情况

a.车间用水:自来水样从车间各水龙头上采取冷却水;汤料等从车间容器不同部位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

b.车间台面、用具及加工人员手的卫生监测:用5cmz孔无菌采样板及5支无菌棉签擦拭25cm2面积《若所采表面干燥,则用无菌稀释液湿润棉签后擦拭,若表面有水,则用下棉签擦拭,擦拭后立即将棉签头用无菌剪刀剪入盛样容器。

c.车间空气采样:育接沉降法。将5个直径90mm的普通营养琼脂乎板分别置于车间的四角和中部,打开乎皿盖5min,然后盖盖送检。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应在无菌室内进行,若是冷冻样品必须事先在原容器中解冻2℃一5C不超过18h或45℃不超过15min。

一般固体食品的样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捣碎均质方法

将100g或100g以上样品剪碎混匀,从中取25g放入带225mI稀释液的无菌均质杯中8000r/min一10000r/min均质1min一2mm,这是对大部分食品样品都适用的办法。

2.剪碎振摇法

将100g或100g以上样品剪碎混匀,从中取25g进一步剪碎,放入带有225mL稀释液和适量45mm左右玻璃珠的稀释瓶中,盖紧瓶盖,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不小于40cm。

3.研磨法

将100g或100g以上样品剪碎混匀,取25g放入无菌乳钵充分研磨后再放入带有225mI无菌稀释液的稀释瓶中,盖紧盖后充分摇匀。

4.整粒振摇法

有完整自然保护膜的颖粒状样品(如蒜瓣、青豆等)可以直接称取25s整粒样品入带有225mL无菌稀释液和适量玻璃珠的无菌稀释瓶中,盖紧瓶盖,用力快速振摇50次,振幅在40cm以上。冻蒜瓣样品若剪碎或均质,由于大蒜素的杀菌作用,所得结果大大低于实际水平。

5.胃蠕动均质法

这是国外使用的一种新型的均质样品的方法,将一定量的样品和稀释液放入无菌均质袋中,开机均质。均质器有一个长方形金属盒,其旁安有金属叶板,可打击塑树袋,金属M L板由恒速马达带动,作前后移动而撞碎样品。

三、样品的送检与检验

(1)采集好的样品应及时送到食品微生物检验室,越快越好,一般不应超过3h,如果路途遥远,可将不需冷冻的样品保持在1℃一5℃的环境中,勿使冻结,以免细菌遭受破坏;如需保持冷冻状态,则需保存在泡沫塑料隔热箱内(箱内有干冰可维持在0℃以下),应防止反复冰凉和溶解。

(2]样品送检时,必须认真填写申请单,以供检验入员参考。

(3)检验人员接到送检单后,应立即登记,填写序号,并按检验要求放在冰箱或冰盒中,并积极准备条件进行检验。

(4)食品微生物检验室必须备有专用冰箱存放样品,一般阳性样品发出报告后3d(持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方能处理样品;进口食品的阳性样品,需保存六个月方能处理,每种指标都有一种或几种检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食品、不同的检验目的来选择恰当的检验方法。本书重点介绍的是通常所用的常规检验方法,主要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但除了国标外,国内尚有行业标准(如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国外尚有国际标准(如FAo标准、wHo标准等)和每个食品进口因的标准(如美国FDA标准h日本厚生省标准、欧共体标准等)。总之应根据食品的消费去向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

五、结果报告

样品检验完毕后,检验人员应及时填写报告单,签名后送主管人核章,以示生效,并立即交给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处理。第五节食品微生物检验染色法

篇6: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成员

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1、协助上级部门做好生物安全的各项工作,监督和指导科内生物安全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承担从事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以及生物安全评估论证和技术咨询工作。

3、监督检查所有培养物、废弃物督存储、运输及消毒除了工作。

篇7: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1、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在微生物室实习的时间已接近尾声了。

回想这两个月在微生物室实习的这三个月时间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自己真的学会了不少。通过自己的勤奋在积极协助老师完成细菌学方面检验项目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的操作能力不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有了更大的进步了,相比在学校的时候操作起来更熟练了。比如在利用显微镜看细菌形态的时候,以前调显微镜亮度、找视野等就要弄好几分钟,现在通过在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三个月的实习,这些小问题都不存在了,而且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辨认的细菌也比较多了,像球菌科的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淋球菌以及杆菌科的肠杆菌,真菌孢子在显微镜下也能一眼辨认。

总之在微生物三个月的实习日子里感觉自己受教颇多,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从而更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细菌学知识底蕴,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已熟悉掌握了各类标本的接种、细菌培养以及细菌的初步鉴定、细菌的药敏试验等。

在此做次总结为自己更好的回顾在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所学。

2、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实习是每个医学生的必经阶段,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由理论转向临床实践的阶段,而我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是微生物室。对微生物室的第一印象是同事间的和谐,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现在来微生物室实习已有两个星期了,由一开始的陌生、熟悉环境到现在的亲自动手操作,与老师的和睦相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

想起还没来实习之前,那时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啊!对于即将来临的实习生涯充满着期待。现在我一样怀着兴奋的心情在这里实习了两个星期。

在这两个星期里面,我学到了人生中很多宝贵的东西。作为实习生的我,需要学习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看着老师们辨别标本的那份自信,我心中不由产生了敬佩之情,果然,姜还是经验足的辣。

从刚开始普通标本的接种,到后来的分离提纯,药敏试验,老师们都耐心地教导。临床的标本大致有痰液,尿液,脑脊液,胆汁等,而它们的接种方式,后期处理又不尽相同,每个步骤都必须严谨在无菌的条件下操作,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接收每一份标本。

在这里所学的每一样东西,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我相信这将会对我以后的实习、工作有所启发。我会继续努力,做好一切!谢谢微生物室所有老师的教导和关心!

3、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在这次见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见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见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

在这次见习中,我和其他三位同学被一起分到了微生物科。在微生物科负责我们见习工作的是一位韩老师,他为人很随和,给我们布置的见习任务就是每个人跟踪一种类型的临床标本。他要求跟踪从标本被送到微生物科开始一直到得出最终的报告为止并把从中的所见所得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我们能够对微生物科有尽可能多的了解。除此之外,韩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一下里面的一些大型自动化仪器的用途及操作方法,为我们以后能更快的适应实习做准备。

见习的第一天,我们看的是标本的接种,我们看过那里的老师熟练的接种过程后深感自己平时做实验室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如果以我们这种速度去完成每天要接种上百个标本的临床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我们还看了临床上的革兰染色,发现它与我们做实验时有一些不同,主要区别是在染料上,临床上为了提高染色速度都用了快速染料。总之,这一天的见习让我们了解到的就是效率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

见习的第二、第三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鉴定,对某些细菌,临床上有经验的老师只要通过观察菌落特征、气味及其他一些简单物理性状就可以初步判断出是何种细菌,让我们大感吃惊。科室里还有一位很热心的老师在她空闲的时候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一番在临床上一些常见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听过之后让我们受益匪浅。见习的第四天,我们看的是临床标本的药敏反应。在这一天里,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临床上是如何做药敏反应的,以及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做哪些药敏反应,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

最后一天,我们看的是微生物科是如何做质控的。通过这一天的见习,使我们深刻了解到质控对于检验科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只是从书本上了解到其对于检验这一学科是很重要的,但是无法有深切的体会,这次见习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机会能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它。除了这些以外,我们每天还在科室里老师有空的时候让他们给我们讲解了一番微生物科中各种孵育箱的作用、ATB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其他一些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让我们对微生物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五天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我的见习也在不知不觉中圆满结束了,能学到的东西却比我们在学校一个月学到的还多。回想这段时间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也很快乐,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相信,这段时间的收获将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见习的锻炼,将帮助我能更快的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工作中。

4、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在微生物室实习的时间已经结束了,但收获颇丰。

通过积极协助老师完成细菌学方面检验项目的同时,自己的基础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操作起来熟练了非常多。而且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能辨认的细菌也更多了,像球菌科的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淋球菌以及杆菌科的肠杆菌,真菌孢子在显微镜下也能一眼辨认;全片查找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也提高了。对什么类型的标本应做什么平板接种,培养温度等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比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平板而且还要做涂片染色以监测痰标本的合格程度。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沙保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

篇8: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

关键词: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消毒方法

检验科人员需要经常接触各种病原标本, 身体容易沾上各种病菌。尤其是手部, 受到污染的程度就更高。本文对本院及本市其他三家医院120位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手进行检测, 探讨有效地消毒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我院及本市其他三家医院检验科120位在职工作人员为试验对象。男性56名, 女性64名。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 分为三类:常规检验人员68名, 生化免疫检验人员34名, 清洁人员18名。随机分为1、2、3三组, 每组各40例, 各组性别及工作岗位等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检测方法:在下午下班前对120位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前和消毒后两次细菌抽样检查。细菌采样、培养以及鉴定的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1]。主要检验手微生物的菌落分布情况。

消毒方法:第1组:自来水冲洗30s, 干手机烘干。第2组:普通肥皂清洗30s, 自来水冲洗30s, 最后用干手机烘干。第3组:用“消佳净”消毒液 (茂名市消毒用品厂) 以1:500的比例稀释, 浸泡在稀释液中30s后, 自来水清洗, 再用干手机烘干。

2 结果

2.1 手微生物污染情况

被检查的120双手均有微生物污染。在培养出的8266株菌株中, 778株沙门菌 (9.41%) , 1041株链球菌 (12.59%) , 2562株大肠埃希菌 (30.99%) , 2670株葡萄球菌 (32.30%) , 其他1215株 (14.70%) 。其中, 处于清洁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手微生物污染程度最为严重。见表1所示。

2.2 洗手后手微生物监测情况

经过洗手后, 手微生物污染情况有所改善, 第3组洗手后平均菌落数<5 CFU/cm2, 清除率优于其他两组, P<0.05,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检验科, 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负责病房、门诊以及各类体检的人体标本的检验, 其结果对医师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按照检查内容的不同, 可以分为生化检查、免疫检查、微生物检查以及其他的常规临检检查等。这些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不同标本, 如血液、粪便、分泌物等[2]。因此, 检验科人员在接触标本的时候, 手容易沾染到微生物。尤其是清洁人员, 兼有其他两类工作人员与标本接触的特点, 而且无菌意识比较差, 因此他们的手微生物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正确的消毒方法对降低手微生物感染情况有重要的意义。清水冲洗、肥皂冲洗以及消毒液消毒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手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但清水消毒的效果最差, 清除效果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0.05,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而肥皂消毒平均菌落数虽然可以降到5CFU/cm2以下, 但是第3组将“消佳净”消毒液用1:500的比例稀释, 洗手后, 40名试验人员的细菌清除率达到99.58%, 比用肥皂消毒的细菌清除率更高。更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到血液等标本, 这些标本中可能会含有乙肝病毒, 因此一旦不注意, 就有很大可能沾上乙肝病毒。根据郑黎明的研究表明[2], 肥皂消毒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的降低效果很不理想, 而消毒液消毒则具有比较好的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的效果。因此, 综合多方面考虑, 采用消毒液消毒方法消毒, 对改善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污染情况有很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

另外, 有效地预防检验科人员感染, 单纯用正确的消毒方法清洗手部是不够的, 还需要综合采取其他的管理预防措施。首先, 提高检验科人员的抗感染意识。这是最容易做到, 也是最重要的措施。检验科人员接触各种标本, 其受到感染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他们需要有经常洗手的意识。通过相关研究表明, 如果医务人员每2h洗手一次, 那医院的感染率可降低30%左右[3]。所以, 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无菌意识, 建立强制的洗手管理以及监测制度。尤其是检验科中的清洁人员, 清理医疗垃圾时要使用专用手套, 清理完毕后要用消毒液正确洗手。其次, 洗手后尽量用干手机烘干, 因为如果用手巾、纸巾等擦手, 有可能形成二次污染, 而不擦干手的话, 残留在手上的水滴同样会沾上细菌。所以, 洗手后要用干手机或无菌纱布擦干, 避免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大森, 张贤良, 高庆芬, 等.医院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1993, 10 (1) :25.

[2]郑黎明.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9) :687-689.

篇9:检验科微生物工作流程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课程以真实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主线,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必要的过渡。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生化检验技术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2-02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以下简称《生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直接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各种自动化检验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和广泛应用,使临床检验进入了仪器检验时代[1]。这就要求生化检验技术教师必须及时了解临床生化检验发展的现状,使生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服务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技能训练,校内实训与实习训练、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对接。因此,本课题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化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产教结合,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2]。高职教育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应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3]。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模式提出:学习领域开发的基础是职业工作过程,它由专业相关职业活动体系中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4]。

在此理论指导下,本课题组充分调研了江苏省67家医院生化检验科,对生化检验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调查发现:在自动化仪器操作逐渐取代原有手工操作的趋势下,生化检验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已有传统的如何检验逐渐过渡到现代的为什么要检测以及如何才能使检测更为准确。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等等都是现代生化检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组认为,这些内容也应渗透至《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调研医院生化检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技术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本课题组分析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生化检验科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型工作任务,确定《生化检验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题组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七大检测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分别为:体液蛋白质检测项目;血糖检测项目;血脂检测项目;电解质检测项目;肝脏生化检测项目;肾脏生化检测项目;内分泌生化检测项目。在生化检验实际工作引导下,让学生掌握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有关临床生化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专业实践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人检验科及生化室的工作角色 。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教学过程设计

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流程包括:样本的处理、试剂盒的选择、仪器分析工作状态的判断、仪器分析参数的设置、定标、质控、样品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仪器的保养维护等。因此,本课题组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如何检测”的基础上,融合了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生物安全、临床医学等专业知识。实训教学以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为载体,教学流程基于临床真实的工作流程,既让学生熟悉临床工作的流程,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实训教学实施流程如下:

1.组建实验准备小组并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就面对全体学生发布学生参与实验准备的有关信息,遵循自主自愿的操作原则,组成实验准备小组,每组6-8人。

2.按临床生化检验的项目分类作为任务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检测方法的比较 在实训之前,要求学生查阅具体项目检验的各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测定基本原理、优缺点等等。通过该比较,让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技术性能有一定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的基础。

3.辅助性实验准备及预实验 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机会,由老师引导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悉现代化医学仪器的操作流程。

4.样品的检测 教师精讲目前常用的方法和实验技能之后,学生独立完成样品的检测。

5.检测结果的审核分析 质量控制作为临床医学检验的关键点,当然也是教学的关键点[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分析,分析的重点在于学生手工操作的误差以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6.仪器的保养维护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仪器的定期检查、保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进行实训基本技能考核,如检测方法的选择、样品的正确检测、结果计算等,评价学生对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的准确程度。结果考核实在检测结束后,参考质量控制的相关理论来对实训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例如:有30位学生同时对同一样品进行同一实验项目检测,通过假设30位学生的结果代表着连续30天该医院生化检验科室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做一个类似于室内质控的结果的比较,计算出靶值并找出失控和警告的结果,然后根据质控分析结果进行实训考核。

五、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在明确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将所学的各项操作技能串联成线,真正体现检验工作的整体性。整个实训教学的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根据临床生化检验工作过程组合并序化实训教学内容,并以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在该实训教学模式中涵盖了检测前、中、后的内容,更多地融入分析前、后的标本质量控制及结果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具体项目的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需要对临床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此阶段开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正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核心、从片面到整体”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2]张启富.高职教育就业导向中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06,28(6):23-26.

[3]周济.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4,6(2):2-4.

[4]Hong Juan Yu,Hua Dan Xu,et al.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and Vir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71-273:1929-1934.

[5]张吉生,张晓丽,等.实验质量管理意识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6(32):68.

基金项目:

上一篇:党风政风建设专题生活会工作汇报下一篇:教育学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