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8-12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用8篇)

篇1: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自觉思考与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随着初中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生物教学也需要不断地融入创新、活力等元素。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从由老师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基础性理科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思维活跃等特点,利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生物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阐述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用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生物学不仅与我产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密切相联。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有关食物的保存时,可能举例把食物进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而新鲜的瓜果则要进行风干腌制操作,从而让同学们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食物变质的基本生物原理,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一)学会课堂教学艺术,鼓励学生挖掘生物的奥秘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而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巧妙的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1.巧设疑问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的结合生活中实际,进行巧设疑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反射与反射的类型”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制作成动画,虽然我们对这个成语都比较熟悉,便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生物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对故事中“为什么士兵在听到有梅林时,就不会再口渴了呢?”感到好奇,在进行讨论之后,与老师一同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寻找答案。通过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化创设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相关内容时,通过讲解自己打防预针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对话,并向同学们询问,学生们打的是什么预防针,是否有预防接种证,同时给同学生展示出预防接种证。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导入,使得生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把学生带入到生物教学中。

(二)学会分化知识难点,寓教于乐

老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相关特点,把教学中的难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通过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叶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落叶总是背朝天呢?”让学生先带着这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根据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引出有关叶子的结构,并根据叶子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把生物知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实验,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物实验课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可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于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

为了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把握好有效的课堂时间之外,还要利用好学生的课堂业余时间,来设计一些趣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与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在夏秋之季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生物视野,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一种提高。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活动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营造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形式被经常采用,由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结合的基础理念与实验技能,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念知识与实验课程同样重要,而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能够很好的兼顾到这两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最后经组员对相关知识讨论后由组长进行陈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关的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现场生物实验的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实验操作结束后,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生物实验根据学生兴趣而制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监督的角色,当然,对于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具体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进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有关生物进化论时,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鼓励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方面知识的拓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堂,并且相关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参与性,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精心设计每一堂生物教学课,并过自我学习、自我思索、自我研究来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17)

[2]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3]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6]李善田,于淑慧.数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6(10)

篇2: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黄元廷(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550105)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巧设提问,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提供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先是回答:是。然后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很是感兴趣,在他们的动手实践中找到了否定的答案。这是一个以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

二、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乱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如何把这四个多边形按四种不同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探究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内,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这样可把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2)、取一个顶点,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3)、在一边上取任一点(除两个端点外),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4)、思考: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外,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上几种分法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推导和计算就可以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这样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自己也感到高兴自豪,推导出的结论经过加强训练巩固,应用于有关计算,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种教法,我欣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课从“不大感兴趣”到“十分有兴趣”,从而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干劲很高。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3: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阐明生物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 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人类的生活时刻都离不开生物学,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生物学的支撑。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教学中, 我选择通过具体实例说明生物学的重要性。例如, 列举将食物进行低温保存、真空包装, 新鲜的瓜果蔬菜进行风干腌制操作的具体实例, 并让学生知道这其实都是对“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能防止食物腐败变质”这一基本生物原理的运用, 进而让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生物学和周边环境也关系密切。如在讲到“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影响”这一章节时, 我告诉学生, 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然界的生物圈, 我们只有学好生物学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盲目喊口号, 而是应该努力从自身做起。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主要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太湖的蓝藻事件爆发的水危机导致人心惶惶, 不仅政府官员和环境治理者参与到这场斗争中, 很多学生也亲眼目睹甚至亲身参与水污染治理活动。如果人人都具有足够的生物学知识, 了解蓝藻的特性和产生的原因, 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综上, 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二、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要将理论知识系统化。在此过程中生物教师应积极地听取同事和学生的意见, 改正自身不完善的想法和做法, 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拓展知识视野, 多采用图表、音频等直观方式让学生高效地接受生物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多举事例或带领学生参加实验和实践, 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接受和检验理论知识。比如, 在学到“膝跳反射”时, 我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膝跳反射, 教他们找准膝盖的指定位置, 然后轻轻敲击, 学生惊讶地发现这样能引起膝盖的弹射。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此生物现象的原理, 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有利于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有利于学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接受生物知识, 从而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遇到诸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这种涉及自然现象的内容时, 我会尽量模拟实验, 用控制变量法,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阳光、水和CO2。学到植物细胞这部分内容时, 我选择带领学生到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的形态。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自体验并总结自然现象产生的原理, 再结合课堂上的理论基础, 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

当然, 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内容都要通过实践来展示, 无关内容强行联系反而适得其反, 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生物知识, 需要的是成效而不是形式主义。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 布置任务法。生物教学注重探索的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 如让学生探索身边的食物链, 然后发表探索感言和成果。说到食物链, 学生都懂, 但是几乎没人能够真正认识到食物链对于大自然的意义。布置这个任务, 不仅仅是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食物链, 体会到食物链的产生原因, 更希望借此让学生认识到食物链的存在意义及破坏食物链就是破坏自然的平衡等, 这样可提高他们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2. 讨论法。讨论法的运用极为广泛, 在生物教学中同样可以尝试。生物教学中的讨论法就是由教师布置一个讨论话题, 这个话题可以是书本上重要的知识点, 也可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现象或热点, 当然必须是关乎生物学的。学生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发表个人看法和见解。例如, 在布置学生探索食物链这个任务之后, 组织一场班级讨论,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阐述关于食物链的观点。通过讨论法, 可以吸引全员参与,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和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设置话题的时候, 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话题, 问题设置要具体, 不能模棱两可。在讨论之前, 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 指导他们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集, 或者向家长、老师和同学咨询等方式查找资料。讨论结束后, 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作总结, 制成讨论结果展示材料, 方便以后学习和温习。

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 找准学生兴趣点, 明确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培养, 才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 从而进一步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生物实践, 探索生物学的奥秘, 让他们亲身感受生物学的神奇和魅力, 借此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 就可以制定适当的目标来帮助他们更好的提高。制定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远目标就是诸如未来在生物学领域的成就, 以此来激励和鞭策学生向着理想出发, 为理想而不断努力。短期目标可以多样化, 比如期中考试的成绩, 下周的班级讨论表现突出等。以间断的短期目标来逐渐构筑长远目标, 使学生不松懈、不气馁, 脚踏实地。

2. 营造良好的生物学习氛围。生物在学生的观念中属于副科, 因此学生对生物不重视, 这就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表现情况, 及时表扬和批评, 让他们意识到生物学习同样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小范围的游戏和表演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感受到生物课的乐趣。例如, 讲到细胞构成这种繁杂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多媒体资料, 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细胞结构。

3.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完备的学生评价体系是指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等形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建立评价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了解学生,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身学习、思想和表现的评价, 通过这个评价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进而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调整, 追求提高。第二个评价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己的评价可能存在误区, 但是他人的评价肯定更加贴近事实。根据同学的评价, 选择性地接受并改变, 有利于发展同学之间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第三个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个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并且具有代表意义。教师的评价旨在鼓励学生和督促学生, 促进他们以更好的姿态参与生物学习中。

篇4: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基础性理科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思维活跃等特点,利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生物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生物教学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阐述初中生物学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其主要内容是用来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生物学不仅与我产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密切相联。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有关食物的保存时,可能举例把食物进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而新鲜的瓜果则要进行风干腌制操作,从而让同学们明白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抑制食物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防止食物变质的基本生物原理,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兴趣,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一)学会课堂教学艺术,鼓励学生挖掘生物的奥秘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而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巧妙的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兴趣。

1.巧设疑问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效的结合生活中实际,进行巧设疑点,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到“反射与反射的类型”内容时,我们可以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制作成动画,虽然我们对这个成语都比较熟悉,便是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在生物课堂上,通过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会对故事中“为什么士兵在听到有梅林时,就不会再口渴了呢?”感到好奇,在进行讨论之后,与老师一同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以此来寻找答案。通过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境化创设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通过巧设情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免疫与计划免疫》相关内容时,通过讲解自己打防预针的亲身经历与同学们进行对话,并向同学们询问,学生们打的是什么预防针,是否有预防接种证,同时给同学生展示出预防接种证。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的导入,使得生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并把学生带入到生物教学中。

(二)学会分化知识难点,寓教于乐

老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初中生物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初中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相关特点,把教学中的难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解,通过把生物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能够更加激发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叶的结构》知识点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落叶总是背朝天呢?”让学生先带着这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根据问题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分析引导,从而引出有关叶子的结构,并根据叶子的结构特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把生物知识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够对初中生物知识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利用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的教学往往离不开实验,而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物实验课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可能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对于自己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有着深厚的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的趣味性,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提升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学习兴趣。

(四)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

为了能够充分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除了要把握好有效的课堂时间之外,还要利用好学生的课堂业余时间,来设计一些趣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与初中生物教学,可以在夏秋之季组织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生物视野,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一种提高。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活动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多的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营造出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分组讨论的形式被经常采用,由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要求结合的基础理念与实验技能,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理念知识与实验课程同样重要,而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能够很好的兼顾到这两方面,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与优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最后经组员对相关知识讨论后由组长进行陈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有助于能力的提升。

对于生物实验的教学,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关的实验内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现场生物实验的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实验操作结束后,由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方式以及流程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生物实验根据学生兴趣而制定内容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的实验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不断探索的能力。

四、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担任着引导、监督的角色,当然,对于老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具体学习过程中了解教学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难易以及进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在讲到有关生物进化论时,老师需要根据教学的进度以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来鼓励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方面知识的拓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堂,并且相关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生物知识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参与性,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精心设计每一堂生物教学课,并过自我学习、自我思索、自我研究来达到对生物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4(17)

[2]刘俊玲.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

[3]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李红侠.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5]杨宝印.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

篇5: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科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而成的。生物在初中不是考试科目,因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片面认识,认为这是一门副科。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物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一、运用情感教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良好的情感表达和运用,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对事物的态度。初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独特的个性、态度、爱好等等,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情感,才能尊重老师,信任老师,才能把老师看作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与期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顺利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根据初中课本中入选的内容,我们可以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充满爱,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认识自我,重新塑造自我。

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定然会受到学生的尊崇,但是如果这个教师高高在上,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距离感,即便他有再多的才华,也无法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贴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如我班里有一些学生,平时上课比较顽皮,虽然教师在台上讲,可是他们就是不能安静下来,虽然不怎么捣乱,但是也不会认真学习。我观察了一段时间,觉得他们虽然顽皮,可是本质都不坏,因此在课下时间,我经常找他们聊天谈话。这些谈话并不是教条式的规劝,而是以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他们把我当作最知心、最可爱的朋友。我并没有对他们的顽皮加以呵斥,而是说:“以前老师在上学的时候,也很顽皮„„”学生都觉得很有趣,想不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因此就愿意和教师亲近。这个时候我就对他们扬长避短地进行鼓励,并暗示他们可以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心里自然就会憋着一股劲儿,把教师的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当作激励和鞭策。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由对老师的亲近而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充分运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严谨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以形象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广大教师要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十字花科”植物时,我提前采集了许多白菜花,然后在上课时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从而引出新课的讲授。形象的实验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关注的是实验的过程与结果,而探索性实验则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我们要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时,我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提出设想,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实验步骤,进行验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的探索性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第三,注重课外实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除了要运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外,还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于一些简单的观察性实验,如观察植物的叶、茎、根等,我向学生简单地加以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采集相关材料,做好课外的观察与记录。这样使封闭的实验走向开放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以释疑终结。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潜伏状态顺利地过渡到活跃状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参与探究学习,这样教学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如下问题:萝卜放的时间长了里面的部分就会变空;苹果等水果放的时间长了水分会流失,吃起来就不那么香甜了,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所提到的这些生活现象学生较为熟悉,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高度集中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探索以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篇6: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关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有不同的论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呢?

一、精心设计开场白,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 开场白”即引言或导语。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页,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每当上课之始,学生首先听到的是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定能精神为之一振,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随之产生了。有了良好的氛围,教师教得起劲,学生也学得用心。有经验的老师是从不忽视开场白的,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在上《春》这一课时是这样开头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提示:“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课一开始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是与即将学的《春》的风格相吻合的。接着于老师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写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这段开场白师生一起活动,一扫压抑沉闷的气氛,既复习了学生原来学习的诗词,又极其自然地与即将学习的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这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创造了良好氛围。魏书生老师在上课之始也很善于用各种方法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进入课堂以前,精心设计一下哪怕只有三言两语的开场白,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揭示题旨,激发兴趣。

一篇课文的教学,首先接触到的是文章的标题,如何出示课题,如何引导学生审题、解题,对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很大,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用心爱心专心 1

例如:我在教《驿路梨花》一文时,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语“梨花”引导学生:“初看这个标题时,你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同学们都说指自然界中盛开的梨花。我没有否认同学们的回答,而是继续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寻求答案,最后得出标题中的“梨花”既指自然界中盛开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一语双关,这样,既揭示了题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文章本身入手,激发兴趣。

兴趣是智力工作的依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得从文章本身入手。

(1)从字词句入手培养兴趣。

语言准确是对所有文章的要求。议论文尤其讲究语言准确,以便恰如其分地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易为读者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语和其有特色的用词来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品味,以提高兴趣。

毛泽东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中写道:“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其中,“感谢”是发自于内心的感情,“捧场”则表现资产阶级的虚伪性和别有用心。又用“糖衣炮弹”等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革命以后的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又如《“友邦惊诧”论》中作为以摹拟的口吻非常巧妙地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和“友邦”的“主奴”关系。如能通过这些比较阅读可使学生领略到遗词造句的妙处,从而产生兴趣。

(2)从内容入手培养兴趣。

教材中所选的范文一般观点鲜明、思想性强。有导师阐述革命真理的,有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有针对当前人们思想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进行澄清的,也有对错误的反动的思想进行批判的。读这些课文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受理论教育,使之学有榜样,从而提高觉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如《从三到万》从一则笑话故事引出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说道理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从读《哨子》中也领略到语言的丰富多彩、幽默、含蓄、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搞好范读,激发兴趣。

好的范读胜过讲解,不仅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我反复阅读课文,领会作者意图,理解中心意思,然后大声朗读,自我鉴定,努力做到使自己满意为止。这样,教学时就可以在适当时机,用表情朗读,激发学生感情,唤起思想共鸣。如教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以沉痛心情、深情的语调、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全班同学沉浸在苍松衔哀,白梅含泪,朔风呜咽,红旗半垂,泪涔涔声凄凄的悲痛气氛中。不少学生流下热泪,还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哭出声来,起到了很好的感染效果。由于我重视范读,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满足感,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对于后进生更为需要,后进生在上课时比较被动,视上课为“煎熬”、“受罪”,由于这种情感障碍,还何谈上课产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撤擅于把握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把机会给予他们,并给以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你挺棒的!”“你回答得真不错!”“你的进步真不小!”„„心理学认为效果可以激发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有了进步,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就会体会到一种快乐,从而产生了兴趣。

六、大胆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唱主角。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

用心爱心专心

2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主要手段是两支粉笔一张嘴;形式是教师高高站在台上,学生正襟危坐于台下;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有了许多新途径。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了,还哪里去找学习兴趣呢?而另一方面,尽管教育经费紧张,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是在不断地添置。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已随处可见。条件好的学校还建立了多功能电化教学室。这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课比其他学科更适合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老担心课文中的知识不经过老师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不用笔在纸上反复练习,知识就不能巩固。最近听了一些公开课,深受启发,觉得上述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上海教材H版中有一篇议论文《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这是一篇讲读课,一位青年教师敢于突破传统形式,大胆将课文制作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片。她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分头下去寻找影像资料,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剪辑成电视片,配上解说词。同是这篇课文,另一位老师采用了知识竞赛的形式。不同的形式,相同的效果。学生不是在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中了解课文内容,而是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准备的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还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许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课,学生还能打瞌睡吗?

还有将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改编、表演,演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只有背后作指导。还有的改变学生“排排坐”的形式,采取“圆桌式”,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平起平坐”地进行讨论,留出空间,学生随时可以走出来发言、表演。诗歌、散文采取配乐欣赏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主旨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是语文课又是美学欣赏课。既学语文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能不有兴趣吗?

把课文设计成考卷上阅读材料的形式。练习有字词句的理解,也有篇章结构、主旨的把握,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讨论,教师只在学生答案不正确时启发解题思路。在训练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答案是什么,更知道了为什么是这样的,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种形式最接近考试,学生有兴趣。

总之,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退居“第二线”让学生唱主角,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相反还会学得更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方法也就不难找到了。

篇7: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我在参加电大本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中学数学教学概论》这门课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所以,我不揣简陋,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以论述,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肤浅的认识,以期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如能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指点,那将是我更大的幸运。

学习兴趣对学习一门课程非常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指向目标的有益态度,这种态度反过来以更强烈的积极方式导致或加强学习的愿望。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习数学尤其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目前,“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初中,每年有不少学生因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而辍学。所以,在如此背景下,关于对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个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论述。

一、数学史和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一)列举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学习研究数学的趣闻轶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选的例子当然是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高斯10岁时,教师出了计算1+2+3+4+„„+100等于多少?这个题目,高斯很快举起了小手,并脱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高斯不是用常规的方法计算,而是采用新的算法,将左右两端处于相对称的两个数相加,所得的和都是101,由于100个数可以组成50个对称组,所以,101乘以50,结果就是5050了。

还可以举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张广厚的事例。

华罗庚只有初中肄业的学历,业余钻研高等数学,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求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华罗庚被聘为清华大学的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终生潜心钻研数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创立了“陈氏定理”,被外国数学家誉为“撼动了群山。”

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小学六年级因数学成绩不及格而留级。后来刻苦地钻研,终成一代数学大家。这个事例对农村初中很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数学史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有趣的事例。

例如,哥尼斯大桥问题。18世纪,东普士哥尼斯堡有条莱格尔河,这条河有两个支流,在城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问能否从某地出发,经过岛一座桥一次且仅一次,然后返回出发地?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在1738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利用数学抽象方法,给出了否定回答,成功地作出了解答。

中外数学史上有趣的问题还有很多。如“蜂房问题”“四色问题”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极好素材。

(二)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其实,数学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力量,就在于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结构、简洁、奇异,这些都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客观基础,而数学恰恰集中了美的这些特点,并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我想起了一句美学的命题:美在于发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美”的眼睛。例如:射影几何的对偶原理,数学中自然对数的引进都是基于对称美的追求,二进制的建立是对简单美的追求,集合论中的悖论是对奇异美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古诗词中找到数学的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前者描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后者表现出直线与圆相切的画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是一个活脱脱的孤帆运动的极限过程。只有教会学生用“美”的眼睛发现数学美,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时事热点问题:嫦娥一号的成功绕月飞行,“神七”成功地升空和返回,这些都必须有数学作为支撑。著名数学家杨乐说他作为一个数学家,参与了国家很多重大的科研活动,有的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还要提到利用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的问题。

二、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果想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教师要摒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要力求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要激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切忌责怪学生。教师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当学生不能解决所提问时,可先设计一些他们当时能解的问题让他们做,并在他们取得初步成功时积极鼓励他们。当一些学生不想解题,甚至不愿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时,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给他某种解题愿望。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们来讲并不太容易的问题时,要让他们学会败而不馁,学会开拓思路并积极进取。

(二)一定要摒除非传统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模式,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讲授法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而机械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正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还必须帮助学生“会学数学”。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数学持久兴趣。至于新的教学模式,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和经验。流行的说法是“初中学洋思”,洋思的经验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问题。我们不妨作以借鉴。

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决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一)为了激发学生持久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必须坚持直观性教学原则,这是初中生心理发展阶段决定的。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具体的直观性有很强的依赖性,或者说初中生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巴甫洛夫关于人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大到了少年期,脑联络神经纤维大量增加,脑神经细胞的分化机能达到了成人水平,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思维的理论性还不发达,教师选择与抽象概念有关的正确的直观形象作为支柱,就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这些概念。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进行直观教学。要充分运用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图形直观、言语直观,以形成学生鲜明的表象,为他们掌握基础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直观的几何图形将其性质反映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关系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有利于分析、发现和理解它们。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手段改革,运用幻灯、投影仪、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关于这一点,我在下文还要作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探究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务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我国教学史上,曾有不少教育家提倡教学中“知”与“行”相结合的问题。诸如“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知与行常相须,如日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辑略》),“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理,则履者又未知其果为何事也”(《性理精义》等等,都是至理名言。在外国教育史上,也有些教育家比较重视知与行的联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空洞的亳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就像无理想作先导,又无理想作准绳,因而不能引;申出任何思想的事实和经验一样。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必须联系实际,从具体事物和现象入手。事实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式的讲授,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联系实际问题的讲授,情况就大不相同。

例如,引入有理数概念,尤其是正、负数概念时,可以结合“表示零上5度和零下5度的气温”、“表示东行10千米和西行10千米”等实际问题进行阐述。

下面,我列举两个教学实例加以说明。A、《数轴》的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米和7.5米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米和4.8米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你能画图表示这一情景吗?

学生会画一条直线表示马路,并在直线的左、右侧分别标上西、东,在直线上取一点O表示车站的位置,规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米,于是点O的右边距离O点3个和7.5个单位的点A和点B,分别表示柳树和杨树的位置;点O的左边距离O点3米和4.8个单位的点C和点D,分别表示槐树和电线杆的位置.3 问题2:怎样用数轴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呢?(有数轴体现出方向、距离的不同)

规定从左向右表示由西向东,把点O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由此可见,正数、0和负数可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问题3:你还能从生活中举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例子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可得出,例如:温度计、称杆、门牌号码„„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计(显示不同的度数),让学生体验读取,并比较各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的高低,使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温度计的设计特点,让学生再次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B、《有理数的加法(第二课时)》的新课导入.问题1: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的老人.他养了一群猴子,整天与猴子在一起,因此能够懂得猴子们的心意.因为粮食缺乏,老人想限制口粮.那天,他故意先对猴子们说:“猴子们,给你们吃橡子,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好不好?”众猴子听了都很愤怒,老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够了吗?”众猴子非常高兴,大蹦大跳起来,大家听完故事,请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情形:

1:猴子们很笨,老人很聪明.因为老人一天之内给的橡子数目是一样的,都是7个.2:猴子性子急,他先收到多的就高兴了.3:那老人为什么不早五颗晚两颗,猴子不是更高兴了?

4:人家老人聪明的就在这里,早5晚2相差太多,会造成晚饭不饱,老人是利用了数学的加法交换律,满足了猴子们的欲望.教师归纳并引入新课.问题2: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问题3: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呢?

学生回答: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教师归纳:我们已知知道,小学所学的有些规律,在初中由于负数的引起而就得不成立.以上的两个例子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很多.例如,在设置练习题的时候,多出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如计算金融储藏的利率,商业利润等。当前,我们要认真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在我们农村初中,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进乡村、田野、山地、河流、湖泊去学习数学。经验证明,以上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他们的基本技能,也能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四、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幻灯和投影教学。

幻灯和投影设备简单,制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容易,成本低廉,能够提供大量色彩鲜艳而真实的图像画面,教师能灵活地控制教学信息的传递,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二)电影、电视教学媒体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

事实上,青少年都比较爱看电影、电视,一些好的电影、电视片看过之后,长久不忘。在放电影或电视时,学生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到屏幕上,由于画面、色彩、解说、音响及其变化,都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上引起兴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特别集中

(三)计算机和辅助教学。

计算机还可以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他教学设备接在一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事实上,由于近些年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地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我们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出学生积极操作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的展示了圆与圆相离、相切、相交、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通过举办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指导学生学写数学小论文。

我们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必须自学有关的书籍,广泛地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提炼和概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最后才能形成文字写成论文。事实证明,指导学生写数学下论文,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二)数学游戏。

经常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让学生任意写一个与结尾的数字,我都能够立即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规律,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数学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效果非常好。

篇8:初中生物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第一节生物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同样适用。如果广大教师能够在学生刚接触生物课时,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将对日后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广大教师必须充分上好第一节生物课。如我在第一节生物课堂中往往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出一些吸引学生的精彩问题。“为什么禽流感总是在春、冬较为流行呢?为什么在这一时期大家应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和少吃禽类食品呢?”实践表明, 这样的问题由于在生活中确实发生过, 所以一经提出, 马上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最终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注意力, 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欲望。

二、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生物知识较为抽象, 所以很多时候仅凭教师生硬的讲解很难理解。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直观性, 广大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验模型等教具,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花的结构》一节时, 教师可在课上为学生准备一个桃花模型,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认识桃花中的雄蕊、雌蕊, 必要时还可以将这一模型进行拆卸, 从而使学生对花的认识更加直观, 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又如, 在讲解有关“心脏结构”的内容时, 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 将这一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在图中正确指出心脏的结构,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拆分心脏模型, 同时准确说出各部分的功能。这样一来, 不仅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还使学生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最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实验操作, 激发学习兴趣

当然, 在生物学习过程中, 我们也不能仅仅将方式方法停留在观察挂图和模型上, 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 积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相关操作,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在教学有关“观察和实验的用具”时, 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在讲完显微镜各部分的构造与功能之后, 让学生分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并鼓励学生亲自操作怎样取镜、安放, 怎样对光、调光, 怎样观察、绘图。结果表明, 一节课下来, 学生学得非常认真, 且兴趣高昂。此外, 还有诸如“蚕豆发芽实验”“家鱼解剖实验”等与生物知识密切联系的小实验, 教师可利用这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反映,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算太难, 如何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兴趣才是最困难的。因为即使学生对生物课产生了学习兴趣, 但往往在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兴趣很难继续保持下去, 所以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为改变这一现象, 广大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以便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首先, 教师应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和生动感性的实例, 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生物知识, 既要突出重点、难点, 又要尽量使知识的传授过程轻松愉快, 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师还应做好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诸如怎样制订学习计划、怎样掌握学习技巧、怎样安排学习时间等。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充满乐趣。如此, 便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其长时间保有强烈的学习兴趣。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 人类是一种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广大教师就要充满激情和热情,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乐观、积极和进取的人生态度, 从而对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促使他们爱上生物课、喜欢生物课。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从喜欢教师进而转变为喜欢学习生物知识, “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六、设计和组织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既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深入实践,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如在学习有关“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让学生起立起来, 试着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 (足弓起作用, 身体震荡小) , 另一次用足跟着地 (没有应用足弓, 震荡强烈) 。在这一个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学生不仅很快明白了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还在亲身体验中, 验证了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 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不难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效果。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桂林.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10 (9) .

[2]魏志刚.激发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学好物理的关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5) .

[3]王俊丽.巧引妙点科学育开兴趣花——浅谈激发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J].生命世界, 2010 (6) .

上一篇:节奏的美感说课稿下一篇:2011年永安中学团支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