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手势

2024-08-16

青年志愿者手势(精选8篇)

篇1:青年志愿者手势

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评选办法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化我院青年志愿者行动,总结、表彰我院志愿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项目,进一步发挥激励示范作用,引导我院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始终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为鼓励我校青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浓厚的志愿文化氛围,更好地促进我院青年志愿者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每年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日对优秀青年志愿者和集体进行评选表彰,评选办法如下:

一、奖项设立

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

二、参评条件与要求

(一)优秀青年志愿者参评条件

1、年龄在14周岁至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院在籍注册青年志愿者,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践行科学发展重要思想,在本职岗位上表现优秀,各方面成绩突出的注册志愿者。

2、参评对象志愿服务时间累计300小时以上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做出较大贡献,有良好社会影响的青年志愿者。

3.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思想积极上进;遵守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织的安排,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文明服务,自觉维护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形象;思想品德良好,敬老爱幼,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无不良行为;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举行的各项志愿者活动,在活动中表现积极,乐于奉献,服务效果良好。

(二)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参评条件

参评对象为二级学院分团委或成立两年以上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重点为在服务的社会覆盖面、青年志愿者的动员面和注册面、网络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项目奖参评条件

参评对象为近几年来在我院具有较好社会反响和公益效果的志愿服务项目。参评项目应具有相对完善和规范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有显著的服务成效,项目实施时间不短于3个月,参与人数不少于15人。申报项目要有较完备的文字影像等档案资料。

篇2:青年志愿者手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由志愿从事学院社会公益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青年自愿组成的全院性学生社团.第二条 本协会是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领导下的,由全院青年志愿者自愿联合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本协会通过组织和指导全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为学院建设,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是学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全院,社会工作,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新途径.第三条 本协会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第四条 本协会接受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五条 本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改善校风,社会风气和新型人际关系,为建设和发展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三)培养青年的公民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能力,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四)为学院发展,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五)为具有特殊困难以及需要帮助的师生,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六)规划,组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协调,指导全院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七)开展与校外志愿者组织和团体的交流.第三章 会 员

本协会由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第七条 凡承认本协会章程并提出入会申请的团体,教职工,在校学生,经理事会审查通过,即可成为本协会的团体和个人会员.经理事会同意,个人会员可担任协会理事,常务理事.第八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发会员证.第九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本协会的决议精神,依法开展协会活动;

(二)对本协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三)向本协会推荐会员;

(四)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协会的章程,执行本协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协会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协会办的工作.(四)向本协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协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果1年不参加本协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二条 理事会可接纳对本协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士为荣誉会员.经理事会同意,荣誉会员可以担任荣誉理事.第十三条 会员利用本协会名义组织活动,须经理事会批准.第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产生,罢免

第十五条 本协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个性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的会员便服同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七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一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审查并经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第十八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协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第十九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七)领导本协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聘请协会顾问,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

(十)决定接纳有关团体,人士为协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名誉会员;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宜.第二十条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第二十二条 本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协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二十三条 本协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

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审查并经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二十四条 本协会的法定代表人由秘书长担任,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它团体法定代表人.第二十五条 本协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团体签署有关重要文件.第二十六条 本协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协会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协调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书长以及各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决定.(四)处理其它日常事物.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七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

(一)社会捐赠;

(二)按学院规定获得的拨款;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利息;

(五)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八条 本协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第二十九条 本协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第三十条 本协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一条 本协会配备肯有专业资格的会计班学生.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三十二条 本协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学院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全体会员公布.第三十三条 本协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组织的财务审计.第三十四条 本协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五条 对本协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第三十六条 本协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核准后生效.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协会违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建议.第三十八条 本协会终止建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审查同意.第三十九条 本协会终止前,须在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券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四十条 本协会经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四十一条 本协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协会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八章 对青年志愿者的考核,评估及表彰

第四十二条 对提供“一帮”服务的志愿者,由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定期走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情况.第四十三条 对提供其他服务的志愿者,由青年志愿者协会根据《章程》进行考核,其结果记入《青年志愿者登记表》.第四十四条 青年团组织或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在了解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表现的基础上,依据青年志愿者服务登记的记录,以完成服务的时间为基本条件,对青年志愿者进行考核与评估.每半年或一年汇总一次.第四十五条 完成服务任务者,给予表扬并推荐其参加志愿者评优.无故不完成的,应给予批评,两次批评而不改正者,收回会员证,取消其志愿者资格.第四十六条 以“小时”为依据的普遍表彰与以“小时”加“突出事迹”为依据的重点表彰相结合,建立社会化的表彰激励机制.志愿者的奖励采取“星级”制,“星级”制共分五级.志愿者的奖励以每累计服务时间50小时一级奖励单位.志愿者的表彰以志愿者服务登记手册记录为主要依据,评先产生“优秀志愿者”.第四十七条 根据会员从事志愿活动的时间,表现和成效,秘书处将给予其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分别授予“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或授予奖章.第四十八条 先进团员会员由理事会申报共青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委员会向党组织推荐其入党.第九章 附 则

篇3:青年志愿者手势

一、青年志愿者培训模式设计构想

(1) 志愿者特点分析:

青年志愿者理解能力较强、学习目标明确、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强, 大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 志愿者国际礼仪培训设计:

根据青年志愿者的特点、需求和知识结构, 构建新培训模式——学导式培训法。让青年志愿者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自学活动, 指导青年志愿者浏览查询信息、下载文件、在线交流、进行实时交互培训。专家进行在线网络培训, 提供培训大纲、参考书目、影视作品、电子教案等资源, 为志愿者自主学习提供优良的网络环境。

二、志愿者培训创新架构及实施策略

学导式培训理念是“以志愿者为主体、以指导专家为主导、以资源为核心”, 通过指导专家的专业辅导,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媒介, 充分利用当代教学的多媒体资源, 通过自我学习或者是共同创建学习小组来共同学习。其基本特点是:学习之前有专家的引导, 且引导贯穿于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始终。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关键步骤是学导式培训的基本方法。

(1) 让志愿者充分自学。

志愿者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转变传统观念, 从知识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主动构建者, 在指导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查阅了解培训知识结构、资源、重点及自学思路方法。小组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一学习目标而组建小组共同学习, 在指导专家专业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各个小组进行的讨论与学习。其主要是围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采取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 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 让学习者处于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主题情境中, 围绕目标 (由指导专家设计) 进行集体讨论, 形成对目标的共识, 然后由各小组之间的配合协作来解决情境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不但对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强化, 还提高了个体和集体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培养了当代青年志愿者分析和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指导专家解疑。

指导专家解疑即指导专家与青年志愿者进行即时面对面交流或非即时的面对面交流, 解决志愿者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学习活动进行深入的引导, 给予正确的方向。在这一重要的环节中, 指导专家的角色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转变, 已经从纯粹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当代青年志愿者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帮助者和引导者, 小组之间共同学习的重要指挥官和各方面的协调者。

(3) 指导专家进行精讲。

所谓精讲, 就是指导专家通过网络在线讨论、电子邮件、现代化聊天工具等手段去讲解志愿者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通性问题。指导专家要从传统培训模式中解放出来, 由传统的“教授”转变为“导向”, 学习方法的介绍和指导是重心, 逐渐引导青年志愿者及时准确地找到难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重点问题的掌握方法

(4) 鼓励青年志愿者独立、个性化演练。

集中演练时, 首先让青年志愿者及时独立复习, 每堂课鼓励志愿者写一些心得体会或对培训的评价与建议, 使指导专家下一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 要每一个志愿者进行自由小结和自我管理, 使知识体系具有概括性和综合性。小组模拟真实演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处理危机情况和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强化。通过这种终结性评价可以检验青年志愿者对知识掌握和了解情况, 衡量青年志愿者的理论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摘要:学导式创新模式是黑龙江省学者首创的开发学习者心理潜能与五元智能的人才心理学理论。我们尝试将学导式应用于中国志愿者素质培训工作中, 并对培训模式进行简介。

篇4:海外青年志愿者的步伐

第一阶段:初期探索

(2002年~2005年)

2003年,团中央出台《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简介》,对其主管部门、招募方式、招募条件、服务领域等进行了初步界定。这是中国志愿者走出国门的初次尝试,得到了商务部等有关部委的积极支持与协助。

志愿者派遣计划主要由地方团委及各级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承办,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即集中在一省(市、自治区)范围内招募对象国所需要领域的志愿者。志愿者要求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符合服务对象国提出的具体服务领域要求。选拔程序包括笔试、面试、健康检查等,获选志愿者前往对象国前参加由团中央组织的为期一周的相关培训,包括语言培训、风俗培训、技能培训、自护教育培训、外交培训及团队培训。

志愿者在海外服务期间,主要由服务对象国的政府部门、青年组织等负责日常管理与联络。志愿者不拿服务对象国任何报酬,团中央为志愿者提供每人每月200美元的津贴,初期资金主要由团中央自筹(如企业捐助)。

第二阶段:规模派遣

(2005年~2009年)

2005年至2009年是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规模发展的时期。2004年底,商务部颁布了《援外青年志愿者选派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2005年团中央会同商务部将海外志愿者服务计划纳入国家援外工作范围;在2006年11月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中国政府决定三年内派遣300名志愿者赴非洲国家开展医疗、农业、体育和汉语教学等领域的服务,以支持非洲经济文化建设,加强中非友好关系。截至2009年底,中国政府成功兑现三年派遣300名志愿者的承诺。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达到阶段性高峰。

首先,服务区域迅速扩展,志愿者人数显著增加。从初期尝试阶段派往东南亚三国(老挝、泰国、缅甸)扩展到派往非洲15国及拉美国家圭亚那。在初期探索阶段,出于体制和经验等原因,团中央发起海外服务计划的选点是离中国较近、体制与中国相仿的几个东南亚国家。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影响力的提升,在得到商务部大力支持、又正好赶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的机遇,海外服务计划在非洲迅速扩展。志愿者人数由前一阶段四年四批次63名增加到该阶段四年27批次405名。

其次,志愿者服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项目发起之初,团中央等部门把海外志愿者计划的服务领域主要划分为文化教育服务、科技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三个方面。在商务部颁布《暂行办法》后,服务领域的定位有了新的内容:援外青年志愿者除了从事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外,还要提供其他有益于对象国公益事业发展的服务。这个定位很宽泛,但恰恰说明项目的成熟发展:中国派遣海外志愿者不仅仅只是提供我们传统的、拥有丰富经验、能上得了台面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服务,任何有助于对象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志愿者工作,只要对象国有需求,只要中国能够提供,就可以派遣志愿者。

同时,海外服务计划的组织管理更为规范化。而在经费方面,明确提出开始利用国家援外资金;志愿者补贴从200美元调增到300美元。团中央在项目发起之初,项目经费来源于企业的援助。海外服务计划纳入援助工作范围后,得到商务部援外资金的支持。海外志愿者项目获得了稳定的经费拨款,促进了项目的健康发展。

第三阶段:反思沉淀

(2010年~2013年)

完成“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的承诺后,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进入了一个转折点。2009年《第四届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至2012年)》没有再提到关于派遣志愿者的计划。2012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向非洲国家派遣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主要侧重于社区建设与公益领域。事实上,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青年志愿者海外计划的派出人数有所减少,分别为41人、28人、60人。这一阶段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派出人数上,国家政策和报道宣传等也反映出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正处于反思沉淀阶段。

与这种沉淀相呼应的是政府对援外工作的全面总结和学术界对该计划的关注增加。政府在反思,学界也在反思。在反思的氛围下,2011年2月,商务部会同外交部、财政部等将对外援助部际联系机制升级为部际协调机制。2012年又将部际协调机制的单位扩充到了33家。这是政府反思与不断推进的结果。

目前,我国对外援助管理涉及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等20多个中央部委和机构,以及地方省市商务部门、驻外使领馆等,体系庞大繁杂,尚未形成对外援助的网络化管理,对外援助协调机制效率不高,确实有待完善。

中国派遣海外青年志愿者的三个特点

首先,志愿者派遣根据国家政策倾向有明显的起落升跌。在纳入援外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志(如中非合作论坛“300援非志愿者”)时,志愿者体系开始规范,资金得到稳定支持,派遣人数及服务领域得到扩展。这说明志愿者体系与国家援外政治性举措保持一致,受到传统援外思维的影响,仍是领导人推动型的被动发展,国内成熟稳定的公民社会型志愿体系还没有真正展开。

其次,志愿者派遣以与服务对象国的官方合作为主要路径,派遣持续性主要基于对象国的需求与国内现有资源,实现接力派遣的国家较为集中。在现在的人才库中,中文、英文及体育的教学人才最为充沛,有关计算机及农业科技的人才较为缺乏,医疗方向的志愿者也较少,为了满足对方的要求,常常需要花大力气找寻合适的志愿者。

最后,志愿者派遣实行“多部管理制”,由多部门共同协商决定,团中央、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都参与其中,商务部最后统筹管理。其中,援外体系60年的经验为援外志愿者提供了大的政策背景,团中央依靠青年培养体系为志愿者选拔输送人才,外交部负责与对象国进行接触并对志愿者进行在地管理,财政部为志愿者提供援外资金支持。这种派遣机制需要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的有效有序运行。由部际联络机制到部际协调机制的转变反映了志愿者派遣在“多部管理”下的实际需要,但部门协调机制效率低下,需要更高层次的协调。

篇5:青年志愿者

校报记者 徐竞之

“喵~”一只雪白的猫被卡在大树上动弹不得,惨叫连连,树下围了一圈学生,有一个男同学小心翼翼地攀上树枝,“小心!”树下有同学忙着提醒男生注意脚下,保持平衡。3月5日,路过文通学院行政楼前的同学一定能看到这样一幕。不少人奇怪,这些学生衣服上别着特殊的图案,集体的出现在校园里,他们在做什么呢?

原来,3月5日是青年志愿服务日,这些学生是文通学院的志愿者,在这一天他们纷纷参加了文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响应“打造绿色家园构建和谐淮安”的活动主题。结果他们刚开始活动,就帮助了一个特殊的“受难者”。这只小白猫也见证了这一次的志愿者活动,成为了活动中的小插曲。

文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文通学院的学生中并不陌生,多年历史,使它已经成为了文通学院的精品活动之一。

不止今年的3月5日,青年志愿者们开展了学习雷锋的义务劳动活动;近年来,文通志愿者们深入社区、社会,举办了多次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不仅在学校里闻名,也成为淮安日报等媒体关注的对象。2010年3月3日,文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日走进健康路社区,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创建和谐家园” 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广大居民了解低碳生活,树立节能减碳的环保意识,淮安日报给与了报导和关注。

3月4日上午9时,校周恩来班提名奖文通学院07广电团支部的志愿者来到了以感动全国、感动社会的环卫工人孙美兰为代表的“淮海广场清扫班”,同学们变感动为行动,开展“学习孙美兰精神、我为淮安环卫做贡献”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之后当植树节到来之际,文通学院的志愿者们来到清浦区清安乡义务劳动,为大地添绿。

世博会的举办无疑是去年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期间,为了进一步弘扬与学习雷锋精神,倡导时代新风,引导志愿者奉献社会、服务民众。3月5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师院附小,开展“大手拉小手,共迎世博”系列活动。和小学生们在一起,身体力行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为更多的小朋友带去知识和欢乐。

不仅在小朋友们中宣传世博和志愿活动,志愿者们更把目光投向了整个社会。由团委陆茹老师带队的志愿者们,在同一天参加了清河区团委 “ 志愿服务送春风,情暖淮安促和谐 ” 的集中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力求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他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世博知识,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营造一个互助和谐的社会氛围。

所有人都记得,我们国家在近几年经历的重重风浪。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地址将全国带进了一个悲哀的气氛。文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用只只蜡烛排成“中国不哭”字样,图片在中央电视一套“ 2008 感动中国颁奖盛典”大屏幕上感动着亿万中华儿女,传递着文通学院 4000 多学子对汶川的深深祝福。

从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2010年的“4.14”玉树地震,再到2011年的云南等多处地方地震,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牵动着文通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的心。

大西南在经受干旱的折磨之时,青年志愿者们也没有袖手旁观。2010年4月1日下午5点,团委组织07、08、09级各班团支书在行政楼一楼大厅举行“齐心抗干旱 爱心润西南” 捐款仪式,为大西南进行捐款,同学积极踊跃献爱心,共捐得19595元。

篇6:青年志愿者

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就是要立足社会需求,在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热心的好事和急事上有所作为,通过青年志愿者的实际行动,在社会上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和正气,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同时也使青年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义务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理工学院组织了进社区服务活动。

今天的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我们所有的青年志愿者被分为四个小组,我被分到了电子义务维修队。早上八点半的校车,我们进入了一个叫墩子塘的社区。我们电子义务维修队在园主人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小院中,摆好了一个工作台后维修工作就开始了。

一些技术人员在工作台边上便开始接手社区中大叔大妈送来的各种电器。我不是技术人员,便帮忙挂宣传海报,拉横幅等我能够做的事。在这种井然有序的活动中,大家各司其能,尽量保证社区居民满载而来,满意而归。

活动进行中,技术人员仔细向社区居民询问要修的电器的什么毛病,然后判断毛病出现的原因。我虽然不能维修,但我能做一些我能做之事。其中体会颇多,最大的感触就是语言不通,因为我不是南昌人,这只能让园主人来翻译了,这让我们也挺尴尬的。

本次活动收获也不少。第一是了解了怎么在社会集体中组织这种活动;其次是对于活动我们应该具备那些能力,本次活动语言交流就是一种必须的能力;其三,让我感到幸运的的是,在这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六岁的叫姜子翔的小男孩。小男孩上大

(一)班,我故意说成‚‘大一’班‛把大家都逗乐了。

篇7:青年志愿者

(2006—2007学上学期)

罗庆文

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教育青年人养成一个良好的爱劳动、爱国家,勇于面对困难的好习惯,是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目标,因此本人将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平时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将采取一些办法,使他们主动投入到班级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健康发展,将在本学期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将这项活动落到实处,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

按照“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统一要求和以精神建设为总体目标,人人争做雷锋,广泛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提倡诚实守信、爱护公物、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形成创造文明、奋发向上、友爱互助的良好环境。争取在新学期里让每位学生的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具体措施:

1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使全班同学思想积极向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号召班级同学以班为家,人人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在开学初的第一个班会上,将对班干部的工作职责从新明确,对其他学生提出新的口号:“班级是我家,我爱我家”。从班级小事做起,比如:利用课余时间修理班级损坏的桌椅,要求班干部带头利用星期天维护桌椅,方便同学们的正常上课的需要。重新布置班级,美化教室,包括板报的设计,内容的选择。要求班级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至少要做好每天的值日工作和花草的养护,以及大值日等,养成也个良好的自觉劳动的好习惯。为了带动全体同学的参与,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等,对无故不参加班级劳动的学生加罚值日,并向全班同学写检查,不准参加评选优秀学生等荣誉。

2、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学生,使全班同学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本班男生多,工作经验丰富,在学校里起带头和骨干的作用,要求班级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能毫无怨言的接受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包括宿舍卫生,食堂的秩序,校园花草的维护等,积极参加护校活动,爱护学校公物及厅室设备等,服从分配和指挥。以班级荣誉为主,顾全大局,树立“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

3、发挥尖子生的学习作用,带动学困生提高成绩。由于本班级开学已经是高三了,将面对着高考,本班同学中仍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鼓励优秀生主动帮助他们学习,也要求他们向优秀生请教等,在班级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便于学生互相帮助,对学生调整座位,尽可能使尖子生和学困生同桌,文化课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到讲台上讲课,另外,也鼓励尖子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争取明年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全班同学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4、帮助贫困生、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出困境,使他们一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本班学生目前有杨龙、孙洪亮是单亲家庭,母亲下岗,高伟宁同学父亲患有癌症,把房子买掉看病,他们都班级的特困生,做为班主任向学校介绍他们的实际情况,减免他们的学杂费,号召全体同学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献给他们,给他们买学习用品等,开展献爱心活动。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得到家长的爱很少,平时性格孤僻,因此鼓励大家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尤其在中秋节时和他们一起娱乐,提倡同学们在一起过,给他们更多的温暖,使他们感到班级好、同学好,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预期效果:

我相信在班级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班干部的带头下,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是能够做到的,使本学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广泛开展下去,落到实处,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具体安排;

1、十月份布置班级,维修桌椅、与住宿生联欢。

2、调座位

3、每天室内花草的养护

4、每周六中午大值日

篇8: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建构

一、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构成及功能

机制, 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规律。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主要由青年志愿者的期望和激励措施两个部分组成。该机制的功能体现在这两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上。首先, 我们要了解青年对志愿活动的期望有哪些;其次, 根据这些期望值, 提出相关的激励措施;最后,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满足青年期望, 最终实现青年志愿活动的参与。

二、我国青年志愿者的期望需求

青年志愿者的需求主要包括: (1) 安全需求。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 希望确定自己服务的对象是一个可信的机构; (2) 求知需求。在志愿服务中, 青年志愿者希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 能获得社会履历, 从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3) 认可需求。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 常常希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4) 归属需求。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时, 自己会融入一个团队, 在团队中, 就像在家一样, 有人互相牵挂照应着。所以此需求对团队的打造提出了要求; (5) 奉献需求。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 深深地体会到国家、社会、家庭对自己的帮助, 他们心中有着极强的感恩心理。通过志愿活动, 他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社会。

三、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1. 志愿者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志愿服务的法制建设非常不健全, 严重影响和限制着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国家没有统一的制度, 各地方就形成了各自的民间机构条例。这样的规定有效地促进了地方志愿服务的发展, 但从大方向看, 志愿服务在国际合作中就很难协调各地方的条例设定。此外,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省市出台了相关条例, 在其他省市的志愿服务中, 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很难保障志愿者的各方面权益。导致问题发生后很难处理, 造成青年没有意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2. 志愿者培训专业性不足

很多青年志愿者都是非常热心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 所以这对组织的培训提出了要求。但很多组织对专业培训并不重视, 只重视其态度等基本素质。导致整个志愿服务流于形式, 而没有实质的效益。这样的结果对志愿者来说是消极的, 因为自己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这样的结果对于机构来说同样是消极的, 因为没有实现效益。

3. 志愿者活动资金匮乏

我国的志愿服务资金大多源于政府。因为社会上的志愿组织还未能建立公共的信任度, 很难通过募捐筹集资金。资金的缺乏导致志愿服务得不到基本的物资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吸引和留住有志青年, 组织难以得到发展。

4. 志愿者服务领域狭窄

我国青年的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基本上局限于校内或社区, 很少向社会层次伸展。此外, 向社会层次发展的志愿活动的内容又比较固定, 没有创新。

四、我国青年志愿者期望满足的激励措施提出

1. 青年志愿者期望满足的内部激励措施

(1) 价值实现激励。价值的体现方式是适应了主体的需求, 主体需求越大越突显其价值。青年志愿者的价值实现体现在其对社会的贡献, 即得到社会对其志愿活动的认可。青年志愿者的价值具体表现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让青年志愿者领会到他们的价值然后才能实现这些价值。青年志愿者志愿活动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中国青年不太清楚明白的, 但他们知道其中的文化价值。所以, 价值实现激励在深化其文化价值的同时, 要强调其中的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方面, 青年志愿者的志愿行动能够缓解社会上存在的部分问题, 使得国家社会稳定发展。虽说志愿服务看似力量单薄, 但中国的众青年都投入社会公益活动之中时, 将会是一个力量无穷的巨型组织群体。经济价值方面, 由于志愿服务属于非盈利性行为, 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活动能给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利润。据统计, 自1993年以来, 全国累计已有超过1亿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累计创造120多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另外, 青年志愿者的行动传播着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文化。他们不只是作为个人而存在, 他们的行为在给整个社会注入正能量, 呼唤着人心底最初的真、善、美。他们走过的地方, 人们会因此而拾起偶尔遗忘的美德;他们留下的, 有时候是汗水, 有时候是温暖, 更多的时候是希望。此时, 青年志愿者就是中华美德文化的载体, 无形中在社会里弥散, 让好的品质得到传承。

(2) 个体发展激励。青年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并非完全利他,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己的成分在里面。他们也同样希望在帮助他人的同时, 使自己的技能得到提高, 以帮助自己在以后进入社会工作时能更自如地应对面临的问题。首先, 要鼓励青年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该活动的性质、类型可以尽量贴合青年所学习的专业或技能。如此, 青年会将此看成一个学习完善自我技能的过程, 他们就会非常珍惜并好好把握这类机会, 甚至会努力争取类似机会, 尽力将其做到最好。另外, 就业是每个成熟的社会个体需要面临的大事件。当志愿服务与就业方向挂钩时, 青年志愿者出于利益化的动机, 也将非常愿意参与。

(3) 情感交流激励。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情感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志愿活动中情感的传递是通过沟通交流来实现的。这里的沟通就涉及组织内部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组织与社会人员之间的沟通。要通过情感交流激励的方法来促进青年参与志愿活动, 则志愿活动组织内部首先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相处环境:成员之间带着共同的目标, 互相理解、支持和帮助。除了内部关系融洽外, 还要与外界处理好关系。总之, 在志愿服务中, 让每一个成员感受到快乐温暖的主观体验, 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团体中有一种被认可感和归属感, 最终从情感上征服青年志愿者。

2. 青年志愿者期望满足的外部激励措施

(1) 物质保障激励。首先, 以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基本物质基础和基本服务补贴, 是志愿服务顺利开展的前提。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没有经济的直接来源, 所以应向外筹资。志愿组织虽然属于非盈利性组织, 但为了其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通过寻求政府拨款、企业单位赞助和捐赠等形式筹款, 同时也可为社会提供部分有偿服务, 这些盈利最终归组织所有。除了筹款, 管理资金也是非常关键的, 组织可以实行资产透明化管理, 大家共同监管, 给志愿组织提供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目前我国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和国家的支持度联系紧密, 国家也支持则其发展迅速。所以, 政府应该在此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具体的表现为物资和精神上的共同支持。国家如果能够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 志愿者工作开展起来也会顺利得多。其次是完善的法制保障。目前, 我国还未对志愿者活动建立一个完整的法规。志愿者非常希望能在志愿参与中享有法律给予的权利, 如人身保障的权利、物质保障权利等。在法律的监控下, 志愿活动的开展就有了最权威的保障, 青年参与志愿活动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此举将促进青年志愿者活动数量的急速增长。

(2) 科学管理激励。有些青年并不是不愿意去参与志愿服务, 而是不知道如何做, 怕在大家面前出丑。开展志愿者培训就可以帮助这些青年抛开这些顾虑, 同时也能提高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的整体效率。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和技巧学习两方面。基础理论即关于志愿服务的工作性质、内容、对象和流程等知识。技巧学习则是重点, 包括人际沟通技巧、专业技能训练、管理能力训练等。人际沟通是任何社会性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是在志愿活动中要做的中心内容训练, 管理能力则是整个活动中处理事情的一种统筹能力培养。志愿者培训的核心是务实——即真正有助于提高青年志愿者的相关技能。志愿者培训课程旨在给志愿者指导方向, 为志愿活动高效顺利的完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志愿者培训课程的实效性是吸引青年志愿者非常关键的因素。另外, 可建立志愿者中介系统, 这个系统可通过网络来进行, 如建立相关的网站, 网站与社会各层次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形成一个巨型的网络, 为青年志愿服务提供丰富的选择。当选择多样化后, 青年志愿者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志愿活动。

(3) 宣扬文化激励。在社会中树立典型模范的人物, 就像一面镜子, 有利于大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坐标。因为得到社会公认的人物才会被宣传, 所以青年通常会以其为自己的榜样, 向他看齐, 一步一步走进青年志愿者团队。此外, 当整个社会处处都有对模范志愿者的宣传时, 社会大众也会开始关注青年志愿者行动。由此一来, 青年志愿者行动就能建立良好的民众基础。另外, 创办刊物也是宣传的一种方式, 刊物将志愿行为文字化、图片化, 更富有渲染力, 以杂志的途径宣传, 也会让事实更有说服力。青年是阅读刊物的一个大群体, 志愿者刊物能有效鼓动青年参与志愿活动。当然, 要让青年志愿者行动成为公众认可的活动, 则志愿团队应设法建立一个专属的品牌。首先, 要坚持不懈地做宣传工作, 如在各类公众广告栏贴广告、建立网站、在大型公众场所做宣讲等。宣传的目的是让大家接触并逐渐了解关于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相关事情。其次, 在各节日来临的时候, 定期为社会做一些志愿活动, 让社会群众开始关注到青年志愿者行动。此时, 青年就会非常乐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五、结语

志愿活动在青年的心中是一项神圣而且伟大的事业, 他们内心是非常愿意参与的。但由于一系列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导致志愿活动不能和理想中相照应, 形成落差。笔者认为在激励机制的提倡下, 落实相关要求, 我国青年志愿者定能将志愿组织壮大, 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摘要: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是根据青年志愿者的期望采取相关激励措施, 最终满足青年志愿者期望以实现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运行过程。本文简要地说明了现行志愿者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我国青年志愿者期望满足的激励措施。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期望满足

参考文献

[1]戴卫义, 闪茜菁.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青年工作论坛) , 2003 (05) .

[2]刘家祥, 杨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

[3]蔡宜旦, 汪慧.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1 (04) .

[4]孔伟红, 艾楚君.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调查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上一篇:教风学风专项督查方案下一篇:中国医院协会医保分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