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雄学习作文

2024-08-11

向英雄学习作文(共11篇)

篇1:向英雄学习作文

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美好生活是从何而来?是成千上万的战斗英雄用鲜血换来的,是无数志士们在刑场上视死如归奋斗的,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为了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

回顾历史,一个个战斗英雄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的理想而牺牲。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如果为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可以两眼不管窗外事,可是,他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面对敌人的苦刑,临危不惧。他将共产党的“种子”洒向祖国各地,让他们在中国遍地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赵一曼,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被捕后,面对日本宪兵几十种酷刑的折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严守党的机密。为了天底下的孩子不再受苦受难,为了天底下那些孩子的母亲不用再过居无定所的生活,赵一曼选择了牺牲自己。她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永远,永远……

李大钊、赵一曼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我们,为了这个美好的家园而奋斗,而牺牲,他们的死比泰山还重,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除了他们,还有无数的战斗英雄为了祖国而献身。让我们也为了祖国,向这些战斗英雄学习、致敬。

篇2:向英雄学习作文

小萝卜头从小就跟妈妈一起被捕入大牢。监狱里的生活把小萝卜头折磨成一个头大身体小、面黄肌瘦的孩子。不仅如此,他吃的还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穿着改小的囚衣。而我,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呵护、长辈的宠爱,而且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穿着漂亮的衣服。

虽然小萝卜头从小就饱受监狱中的折磨,但他还保持着勤奋努力的品质。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直努力学习。黄显声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俄文和画画。他的学习条件也十分差,只能用节省下来的草纸订成本子,还舍不得用,平常在监狱里都是用石头在地上划。生日时得到一支笔也舍不得用,只是在上课画画时才拿出来用一下……而我现在学习条件是什么样的?本子、笔,唾手可得,还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温暖舒适的学习。

小萝卜头条件虽差,但学习非常好,特务监视时,就用俄文与黄伯伯交流,弄得特务只能干着急。而我呢?有时连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也不会拼,一句容易的英语,只能结结巴巴讲出来。想想小萝卜头,比比我现在,我的学习条件是多么优越啊!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小萝卜头因为没完成任务而感到自责和羞愧,但我没做好某件事通常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更不会自责。有时甚至想:“没干好就没干好呗,反正总有人会干好!”

篇3:向传统学习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悠久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文明与创造的汇聚,是中华民族的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具有极高的人文科学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发展,需要从本民族历史中借鉴,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文化资源。

当代社会对传统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传统的保护与守卫;二是对传统的颠覆与毁灭;三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历史的轨迹也因不同时期社会需要的主导方向,大体按照保护与坚守、颠覆与毁灭、继承与发展的历史的辩证的自然发展规律盘桓起伏。文化艺术做为人的世界的一部分,离不开人的本性和存在性。护卫与稳固时间一久,总有内在与外来的因素要起来变革或是颠覆。从上世纪初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就是以引进西方的科学文化为前导的情况下来改革中国文化以及创办艺术教育体系的,特别是在清末和“五·四运动”前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出路从总体上陷入了僵局,在引进西方思想及教育体制的同时也把着重点和出路放在了完全向西方学习的模式里,把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和精华却搁置在以学习西方文化科学体系为主的一边。由于长期处于西方所谓科学观念和模仿自然的教育和引导,把中国文化看成是不科学的和幼稚的,把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解为处于需要启蒙的混沌状态,甚至站在西方立场上批判中国文化,这个所谓的现代文化艺术教育实际上是对西方观念思维方式的依附,把评判标准交给了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审美取向,以至于近一个世纪以来教育的几代人越来越疏离中国自己的文化本源。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对西方文化大规模的引进,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文化艺术创作上,能够体现西方人文精华的东西却少,而笼罩西方式文化形态的浓影却愈来愈重。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也不总是呈向前向上的趋势,比如我们由于种种原因,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艺术水平的完善程度与成熟水平处于一种古今、中西交汇与混杂的历史阶段,远不如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纯静,更欠缺西方文化的成熟完整。如果说文化艺术是自然发展所需要的话,那么,上世纪初我们需要对西方的学习与引进,而本世纪初我们却需要向自身传统学习。向传统学习不是目的,是一种阶段性的需要或者是一种多元混杂中的态度,是一种文化形态的理解角度;向传统学习不是传统本身,传统毕竟已成为过去,归根到底还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包括物质与精神的,人类与自然的,民族群体与全人类的关系等问题;向传统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传统回归,回归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自然状态;向传统回归也可以说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在一个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稳固贴切、顺应自然前提上的发展。中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融合与变革,各民族之间的磨合过程使中国文化的本体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对中西文化传统的哲学、美学、民族性具有更概括更丰富的包容性和提炼性。在现代社会,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转换和发展,但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古代中国文化的庞大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历经几千年,系统性地研究概括了天地间万物发展的规律,今天我们回头重新整理它,是从世界的东西方文化总体的角度来科学认识人类生活与发展的自然轨迹,以及中国文化史上古代先民们的生活本源,特别是贯穿中国古代生活的儒、道、佛三教都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科学地分析其人文关系与时代的需要。有感于古人经常提到的大象无形:“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从宏观到微观;事事相关,物物相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对此理解虽有很多不同,但这个“大”用今天中西方多方位的哲学角度,科学的观点去理解,“大”的含义应该是宇宙与自然的客观运转及人类历史的沿革与发展,是个人主观愿望不能改变的,人应和谐自然,顺应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地研究自然,探索宇宙,把自然规律为人的生活所用,从而实现人类把握世界、掌握规律、和谐自然的目的。同时,中国文化中的糟粕以及封建意识也利用大象无形、大道无名这种观点来否定个人的智慧以及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积极的创造精神。可见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向传统学习,向传统学什么,如何区别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如何抛弃历史的尘埃以及被文字记载所遮蔽的事实与社会自然规律,关键是从中国中原文化完备彻底的艺术面貌与精神中来整理和挖掘古代先人们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性本源的文化脉络。在当代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也非常有必要对传统文化的精华做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整理,以作为我们继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古代先民的文化艺术也是与后世华夏子孙血脉相连和不断传承的自然循环。

中国当代社会现状需要社会秩序的合理与稳定,国际大环境的趋势需要中国政治体制的坚实,20世纪不同时代的变革,从西方入侵、国内战争到60年代“文革”对中国文化毁灭性的破坏,80、90年代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现代思想文化潮流的引入,以及现当代世界经济关系重组格局下带来的文化多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向西方学习,走向中西融合,走向多元发展,最终归向更具人类本源力量的中国文化本体形态。现当代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无论其趋势如何,均应倾向于:第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守卫,第二,对中西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基本精神所建构的自然与辩证的发展规律。□

篇4:向英雄致敬

赛事名称源自一段著名的历史

“东归拉力赛”的名字来源于那段著名的历史。公元1771年春天,游牧于俄国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在其第七代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重返故土、东归祖国。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既要与追击的俄国军队作战,又要忍受疾病、饥饿和严寒侵扰。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行军后,终于进入新疆伊犁,与前来接应的清军部队会合。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后,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举行盛典,隆重会见东归民族英雄渥巴锡,并给予嘉奖。

土尔扈特部被清政府安置于不同地方,其中现属库尔勒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便是其中一处。为纪念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英雄壮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决定自2004年起,将每年的6月23日定为“东归节”,与那达慕大会等活动一并举办。2009年的东归汽摩拉力赛就是“东归节”中最新的内容。

首届东归拉力赛的路线是从库尔勒出发北上,跨越霍拉山抵达和静县后,再往西北一路前行至天山深处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和那拉提山北麓的特克斯河发源地,然后再返回往东,途经和静、和硕两县到达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沿湖东侧和南侧的沙漠地带行进,最后回到库尔勒。赛事总里程大约1300公里,5个特殊赛段总长为338.5公里。

这其中的部分路线与当年渥巴锡率部东归的路线吻合,按照赛事创办者东归汽摩运动俱乐部总经理逢钰的远期规划,几年后,东归拉力赛将走一条真正的东归路线,一直延伸到当年东归的出发地、现在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

新疆车手角逐的舞台

参加首届东归拉力赛的绝大多数是新疆本地车手,有几位还是环塔拉力赛的常客,其中高田、贺灿阳等车手在往届环塔中取得过很不错的成绩。

设在大山口水电站附近的第一赛段是长为68.7公里的环形赛段,基本为戈壁路况,车手们在这里遭遇的最大困难是领航问题,许多车手都迷了路,或者漏过了PC点,或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赛,这都导致车手被罚时。来自新疆挑战者俱乐部的付光华获得了SS1的第一名,领先第二名高田21分钟还多,确立了很大的优势。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付光华先后夺取SS4和SS5的赛段第一名,从而以领先第二名8个多小时的优势夺取首届东归拉力赛总冠军。

铃木笑好车队的倪瑞杰在SS1被罚6个小时,名次非常落后,但在后面的4个赛段都非常顺利,最终赢得第二,堪称全场最成功逆转的车手。高田在SS2以1小时48秒夺得了赛段第一,SS3和SS4也跑得很快,眼看总成绩亚军就要到手,但是他在最后一个也是最难的博斯腾湖沙漠赛段被罚6个小时,成绩大受影响,被倪瑞杰赶超,最终高田获得第三名。另外一位夺得赛段第一的车手是邱飙,他在长为63公里的巴音布鲁克赛段以38分03秒完赛并夺得第一。

最后一天的博斯腾湖赛段是整个比赛中最艰难的,比赛在沿湖的东岸和南岸与库姆塔格沙漠的连接地带进行,95.7公里长的赛段半数以上是沙漠和沙地,这让本来就疲惫不堪的车手和赛车更加难以承受,加上比赛当天的地面温度也在40℃以上,这都增加了比赛的艰难程度,几乎每一位车手都遭遇了陷沙。最后仅有4辆赛车在限定时间内完赛。令人遗憾的是维族摩托车手阿合买提一买买提在这个赛段遭遇事故,不幸身亡。

“东归”的前景和特色

与新疆的其他赛事如环塔拉力赛类似,参加刚刚创办的东归拉力赛的车手都局限于当地,国内越野界的顶级车队和车手缺席了本场比赛。东归拉力赛要想达到环塔拉力赛和罗布泊越野赛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还需要几年时间,还需要在赛段设置上再下些功夫,还需要提升赛段的难度和长度。相信有一天,东归拉力赛也能够成为全国越野车手都向往的赛事,成为一项顶级的越野赛事。

“东归”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它具有其他赛事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渊源,如果组织者在这方面继续深挖,东归拉力赛将会称为一项最独特的长距离汽车赛事。

比赛路上,风景绝美

我虽然也曾多次去过新疆,然而这次东归拉力赛路线对我来讲却是陌生和向往的,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天鹅湖、九曲十八弯,天山深处的奎克乌苏石林、博斯腾湖等等,无不充满诱惑。

25日下午,我花了5个小时,徒步往返营地与奎克乌苏石林,石林耸立于天山西段一处高山上,海拔约3000米,据有关方面考察,奎克乌苏石林方圆大约45公里。比起名气更大的云南石林,奎克乌苏石林更加险峻、挺拔。远远望去有的如威严的城堡,有的如刺天的宝剑,等爬到石林下细观,就发现它更加多姿多彩,雄浑逼人。奎克乌苏石林由半胶结的砂砾岩层历经大自然百万年的雕琢而成,因深藏于群山,加上道路难行,外人难得一见。

6月27日,又是一场艰苦的徒步行军。这天早晨5点我们一行4人就驾车从巴音布鲁克镇出发,目的地是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的明珠——天鹅湖和九曲十八弯。1个多小时的行车后,抵达一处检查站,要从这里弃车徒步约4公里才能到拍摄九曲十八弯的最佳地点——巴西里克山顶。我一边走一边回头望,太阳已快升起,为了能拍到日出时分的九曲十八弯,一刻也顾不上休息,这简直就是与太阳赛跑。幸运女神再次垂青于我,在日出前几分钟,我终于登上了山顶,放眼望去,九曲十八弯在晨曦中如金色的飘带一般在广阔碧绿的草原上舒展开来,天鹅从眼前轻盈飞过,远处的雪山在旭日的映射下、在云雾的缭绕中,真是仙境一般!此时,我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腔。在目睹眼前绝美景色的瞬间,立刻目瞪口呆,连拍照都忘记了。

我们决心留在这里拍一下日落,据说夕阳中的九曲十八弯才是最美的,然而能否拍到日落时分的火烧云,就要看运气了。这里的天气真是多变,9点左右,一堵云墙从远处推移过来,阵雨随之而至。中午时分,气温高的犹如炎夏一般。下午六七点钟,又是狂风四起、乌云密布。8点多,远处山上笼罩的云雾终于慢慢散去,接近十点,太阳终于从云缝里钻了出来,金光洒落在雪山、草原上,九曲十八弯此刻又变成一条赤色的巨蟒从天际蜿蜒而来。这个时候,我惟一的动作就是肆意的按动着快门,将眼前的景色一一记录。

晚上回到巴音布鲁克镇时,已经差不多12点了,尽管很是疲惫,但是想想我们的好运气、想想拍到的那些美景,再苦再累又算什么呢?

比赛期间,为了拍赛车,奎克乌苏石林、天鹅湖、九曲十八弯以及博斯腾湖等,粗略计算了一下,我徒步走了大概30公里,身体已经极度疲惫。

篇5:向英雄人物学习作文五年级

屹立于中原混沌的疆场,用刀剑的寒光去平息一个朝代的烟尘。你站在时代的开头,面对秦始皇南巡的威风凛凛时,抛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铮铮誓言,用满腔热血走慷慨悲壮的人生征途,手持长戟,身披金甲,乘着骏马,何等霸气,何等豪壮!

千军逐鹿,狼烟冲天,血肉横飞,所向披靡的你让秦贼望风而逃。你用钢铁般的意志把一个王朝推向没落的边缘,你用锃亮的铁甲和淋漓的血痕书写着你传奇的一生,你的浩气在寰宇间流淌

是的,你是英雄,可你却不是那个时代的“智者”。

你驻兵新丰,兵败垓下,在所谓的“兄弟”的追喊声中,你在乌江边溃不成军,面对着江东八百将士的残魂,你依然用强者的风范支撑遍体鳞伤的灵魂,不流泪的你这个时刻依然那么坚毅。

你只身一个走到乌江边上,幽幽的水草在水中浮动,血一样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映在你的脸上。此刻的你,有着三分柔情,七分悲壮,这可是真实的西楚霸王?真实的你?

你,双目圆睁。

你,怒发冲冠。

想到江东八百子弟,你已无颜再面对江东父老,你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仰天长啸“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随后在利剑的光影中倒了下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歌,掷地有声的铿锵之音在天地间吟唱,激荡历代豪杰的胸膛

你走了,楚霸王;你走了,真英雄。

萧萧楚歌,英雄没落,千古一辙。英雄的楚霸王唱起了豪迈的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歌唱声悠悠,回荡于滚滚江水中,融入一段心痛的回忆,给历史留下了一曲楚之悲歌。

戎马一生,战功显赫的楚霸王,可知你是英雄,你是真正的霸王。

篇6:向英雄学习作文

7月20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好多英雄模范小学生作文大全特别是向雷锋叔叔这样的乐于助人的人学习!

重庆沙坪坝区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一年级:赵梦汐

篇7:向英雄学习,争做四好少年

向英雄学习,争做“四好少年”

2009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发来贺信,告诉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这是胡爷爷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也是时代对我们的疾声呼唤!

看着“四好少年”这几个字,我眼前不尽浮现出邹雯樱姐姐那甜美的笑脸。雯樱姐姐若活着应该上初中了,但可怕的地震夺去了她年仅12岁的生命。

邹雯樱是汶川县映秀小学五年级学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藏族小姐姐。她在学校是班长和大队长,组织能力很强,每次学校搞活动,都是她负责。她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学习成绩很好,一直是年级第一名,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习较差的同学补课。有人问她:“你不怕耽误自己时间,影响学习吗?”她乐呵呵地说:“在教别人的时候,我也在收获着快乐。”雯樱姐姐自学绘画和音乐,爱好体育,在全省中小学生艺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还曾代表学校参加汶川运动会,在100米和200米短跑中,取得全县第五名的好成绩。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二楼楼梯口,以她的奔跑速度,完全可以跑出去。但是为了救其他同学,雯樱姐姐又返回楼上,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同学撤离,自觉留在最后,可是她却再也没能出来。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还紧紧搀扶着一位同学。她本来是可以活着的。

邹雯樱姐姐是真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好少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向英雄学习,不仅要学习她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敢、镇定和临危不惧,更要学习她平时努力上进,乐于助人,富有责任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品质。同学们,让我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互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乐观对待生活,做到遇到困难我不怕,面对未来我能行。

篇8:向爷爷学习

爷爷是典型的乡村老头:古铜色的皮肤证明了曾经的勤劳, 略躬稍显瘦弱的身躯足以证明曾经为生活付出的艰辛;不再矫健的步子, 灰白的头发, 额上深深的皱纹证明了这个曾经的大汉已经苍老。一成不变的灰布鞋和蓝灰布衣显示出这个老人生命里最后的简朴。

他是个很好的老头。从不曾有过粗鲁的语言, 也没有过损人的话。他总笑呵呵的, 是那种带有几分憨态的而又十分慈祥的笑, 笑得让人很舒服。一如既往, 直到奶奶死去那天。

奶奶死了, 他便沉默了。奶奶因病死了, 他因奶奶病了。

爷爷病了, 身体更不好使了, 于是搬进了我家和我睡一起。每天深夜, 总听到他翻来覆去及呻吟的声音, 而碰到他兴致好的时候也会讲一些他和奶奶的往事, 有时说得开心会笑两声, 也有时候说着说着就没了声, 沉默一阵后又是一连串长长的叹息。

常常有人劝他再找一个, 也有直接跑到家里介绍的, 而爷爷总是摇着头一一拒绝, 说自己已经是半边进棺材的人了, 怎么好去害别人。家里人也常常劝他找一个人作伴免得寂寞, 而向来慈祥的他有时居然会发火, 然后抱着奶奶的遗像吼着家人不孝等话, 如此一来就再也没有人提过了。

从前总觉得爷爷真的很土, 不懂得学城里的“夕阳红”。但现在不会了, 爷爷或许是很土, 不懂什么叫爱情, 也不知道玫瑰与大白菜的差别是什么。但他肯定知道一点, 他一生只有一个老伴, 如果他和别人过了, 他的老伴就会寂寞。

奶奶应该永远不会寂寞了, 因为第二年爷爷也去了, 他是吃老鼠药去的。他死的那晚回到了50多年前与奶奶成亲的老屋里, 换上他钟爱的整洁的灰布鞋和蓝布衣, 将奶奶的遗像抱在胸前, 平静地躺在老屋的木床上, 爷爷走得很安详, 嘴角还可以看出微微的笑。他死时我没有哭, 也许是太突然, 我一时哭不出来, 也许是我还太小, 不懂死意味着有多远。现在, 再也哭不出来了, 可能是由于时间的流逝, 当初最尖锐的感受也磨平了。但我觉得我应该为爷爷高兴, 因为对他来说, 死才是最好的归属。

篇9:向英雄致敬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在传统的思维里,英雄者,应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在上汽荣威W5连续三年的“丈量”系列活动中,让我们得以用坚实的足迹与车辙证明:英雄不仅存在于教科书。中国之大,可以用信念去丈量;而对中国精神的坚守,足已让凡人成为英雄,让平凡铸就传奇。平凡英雄无怨无悔的“担当”,正是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正如一位车主所说,“唯有丈量艰险的道路最终抵达铮铮雄关,特别是与那些侠骨壮心、热血情怀的戍边英雄走近的时候,一起回忆在这片热土下发生的一切,我们才会更深刻地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坚守的信念

坚定是一种精神,坚守更是一种信念。为了这样的信念和精神,有多少人能守住艰苦,守住清贫,守住平淡,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与自然抗争,与岁月赛跑,只为坚守那一份使命和责任?是的,还真就有那么一群“顽固的人”,即使是在茫茫雪域的极寒与寂寞中,依然保持着对自己专业和信仰的坚定执着。

2013年12月,我随上汽荣威W5“丈量极地,致敬英雄”活动到达中国最北、最寒冷的漠河和满归,向战斗在大兴安岭几十年的林场工人和气象工作者致敬。

中国的最北端漠河,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是中国纬度最高,也就是“最北”的县。享有“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冬季平均气温常年低于零下三十度,在这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极寒禁区”,却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担当精神在薪火相传,有那么一群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工作在同一岗位上几十年,只为人民的信任,祖国的寄托。

林场工人代元国和丛德军,一个四十八岁,一个五十岁,他们在内蒙满归的林海深处已经默默坚守了近三十年。说起林场和在林场里工作的这几十年,他们的语言平实而温暖,就像唠家常,听不到对大山外多彩生活的艳羡,更多的是对这片林海的眷恋。只是在户外行走片刻,飞雪扑打脸颊的疼痛,已经让我们从里到外的冰凉,可以想象守护林场是多么寂寞而艰辛的一件事。而他们日复一日巡山、瞭望、除虫,守望着茫茫林海的苍茫,没有一份热血的坚守,一般人是绝难办到的。

整整一下午,听老代和老丛聊林子里的事,聊起巡山时零下58度的极寒,整个林子里都冻得冒白烟儿,新来的外地人,在户外不到三分钟就被冻透;聊起每年的采秋季节,满山满林的丰富物产……言语中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没有一丝埋怨,没有一点后悔。此时此刻,任我是七尺男儿,也忍不住眼眶湿润,这才是真正的大胸怀,这才是平凡的真英雄呀!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名句,用来形容漠河气象局的老局长周儒锵似乎也很贴切。这是一个从1956年起就来到漠河从事气象工作,在中国最北的气象站气象局坚守了近半个世纪的广东籍老人。

周老很健谈,从他当兵入伍说起,如何转业参加气象工作,如何来到漠河工作,一直说到怎么把妻子儿女都带来漠河,怎么在气象站一干就是四十年。周老说,当年的漠河只是黑龙江边的一个小村庄,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更不用说机场了,非常偏僻,每年只有5月到9月,黑龙江开河可以通航的时候才有船从七百公里外的黑河过来,还有就是冬天少数的雪爬犁了。物资短缺、信息闭塞,只有一台发送气象信息的电报机可以向黑河通讯。这样的环境下,许多被称作“飞鸽牌”的年轻人来了又走。而他却多次放弃了调离的机会,在漠河气象站坚守了四十年。

问及周老为什么能够坚守那么久,他回答得很简单:因为国家需要我留在这里。周老告诉我,他的女儿、女婿和小儿子、儿媳现在也都在漠河气象局工作,而且都是气象局的业务骨干,他的小儿子如今已经是漠河气象局的局长了。他现在的心愿就是让明年大学毕业的外孙也能回漠河,在气象局工作,像他一样,为国家而坚守在中国最北的气象站。

老代和老丛,三十年守林,甘于寂寞,为了责任而坚守;周老先生,半个世纪守望在中国最北端的气象局,奉献了青春和一生,为了使命而坚守。我们常说,当下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用愤怒表达情绪,用怀疑看待一切。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是忘记了,支撑着我们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的力量,正是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个体。鲁迅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老代、老丛、周老,都是平凡人,或许他们的名字很难被历史铭记,但他们身上所传递出的精神和气魄,足以让时代铭记。他们的工作或许平凡无奇,但他们无愧为时代英雄。

坚持的力量

荣威W5“丈量”系列活动,显然不是一次简单的企业公关企划。三年来一次又一次的“丈量”,彰显坚持的力量,让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体悟平凡英雄的执着信念,从微小的人文风景中去寻找至纯至高的华夏文明,丈量国的疆域,更扩展心的疆域。

2011年,“硬汉四驱”荣威W5丈量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之旅,走边关的雪海冰湖,过长城的飞沙大漠,品岭南的盎然秋色,赏闽南的落日海滨……在长城路上的喜峰口,当年的国民革命军官兵们视死如归地对抗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强寇。没有选择,也没有顾忌,用大刀砍出血路,为亲人为故土浴血拼杀,谱写了一曲英雄凯歌。在四川,四位耄耋老人,我们很难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有一个响亮的称呼难以磨灭——“抗战老兵”。在藏区边境,祖国的7号界碑,空气稀薄,条件艰苦,边境的哨兵用信念坚守岗位,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贫困县右玉县,有两位种树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扫落叶与种树中度过。他们不向自然索取,而用自己的双手为自然奉献,创造风景。他们用大爱日夜坚守的创举,抒写了另一种平凡英雄的传奇故事。在福建南中国最美丽的海岸线上,历史的潮汐拍击海滩,文明的演变仿佛沧海桑田般重现眼前。

nlc202309010543

2012年7月,“丈量”车队到达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越边境上的麻栗坡。经过920公里的跋山涉水,到达老山者阴山故战场,在猫耳洞的湿狭里,感怀可歌可泣的“老山精神”;在肃穆的麻栗坡烈士陵园,追思那些英勇捐躯的不朽忠魂;探访边防哨卡,慰问那一个个坚守国门,奋战在缉私禁毒第一线的无名英雄。9月,踏上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穿越800公里的艰险路段,丈量古丝路南线的千年驼道,向那些无怨无悔默默驻守在雪域冰原“西陲第一哨”的边关英雄们致敬。10月,前往中俄蒙三国边境线上的满洲里,向以铮铮铁骨守护国门的人民子弟兵致敬!12月,重走“抗战生命线”史迪威公路,丈量滇缅旧战场,致敬抗战英雄,以此纪念那可歌可泣的往事。

三年来,我们行走着,丈量着,欣赏着,思考着……对于荣威、荣威车主和所有参与、关注这次活动人们来说,一次一次的“丈量”虽然艰难,却无疑是一次又一次正能量的积聚。

作为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SUV,荣威W5凭借过硬的专业性能和持续的丈量历程,在一次又一次极端天气和路况的考验中,显示出“国货已自强”的自信和实力。正如在“极寒禁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专业职责的英雄,荣威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自主品牌的强大持之以恒地坚持着。2013年10月22日,荣威W5正式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合作,成为“中国南北极科考专用车”和“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合作伙伴”,也成为首次登陆南极洲大陆的中国自主品牌SUV。此外,荣威W5也获得中宣部的认可,正式成为中宣部支援21个省份贫困地区宣传工作的宣传用车。倾注对品牌的热爱,汇聚成回报社会的大爱,荣威的“丈量”可能有边界,但因为有了责任与坚持,行走自可无疆。

对于每一个跟随“丈量”脚步的人来说,我们感怀英雄,更懂得珍惜当下。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勤劳勇敢、团结协助、奋勇向前的中国精神。担当道义,守望相助,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国的疆域,用心丈量,心的疆域,用爱丈量。“丈量军”的行程还将继续,从一段段或艰辛或温暖的旅程中,从一个个或高大或平凡的身影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又该做些什么?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它需要能量的驱动。“负能量”就如同劣质汽油,永远无法带我们驶向彼岸。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正能量的积聚者,哪怕只是点滴,汇集起来就可铸就时代的华彩。

篇10: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在这场地震灾害中,灾区的广大青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冒着危险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当代未成年人的优良品质,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

大地震已过去半年多,回想起那危难时刻,那些稚嫩生命的安危,是怎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在灾难面前,那些孩子们的英雄故事,又是怎样感动着亿万中国人民。

3岁、9岁、11岁……如花般的年龄,正需要呵护的年纪。然而灾难当前,这些年幼的孩子,却用坚强和勇敢,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让我们铭记那些灾难发生后的场面:9岁半的林浩在自救后,把一名已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毅然重返废墟,再次背出另一名被废墟掩埋的同学;14岁小女孩邓清清,在被武警官兵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3岁的小男孩郎铮躺在担架上,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11岁的张吉万,在地震发生后背着3岁的妹妹,一气走了10多个钟头到达锦阳安置点…… 灾难面前,这些孩子们异常勇敢坚强。他们有的高喊“后排同学从这里往外跑”,为同学们赢得了生命的时间;有的机智脱险后,又冲进废墟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冒着余震危险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有的几天几夜在全力搜救其他同学;有的在废墟之下,以歌声驱散恐惧,为同学们打气;有的为救同学而受伤、致残,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一个个场面,动人心魄,让人在悲伤中感到欣慰,在欣慰中汲取着力量。

这些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却在内心里生长力量,挺起稚嫩的肩膀。面对家园的破碎、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用坚强、勇气、乐观和善良与灾难搏斗,与死神较量,让人们在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看到了向死而生的希望。从这些可爱、可敬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优秀少年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一代青少年的广阔前程,看到了伟大祖国的壮美前景,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璀璨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为他们祝福,让我们祝福全国青少年儿童,在祖国的蓝天下茁壮成长!

学习抗震救灾小英雄

“5•12”大

地震,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垮塌,原本跑到操场的王彬跑回去找老师和同学,不幸被垮落的水泥板“切”掉了右臂。

那天下午第一节自习课,王彬的班主任唐小松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突然课桌摇了起来,掉头一看,黑板、墙壁都在晃。“赶快跑,到操场上去!”唐小松心知是地震,赶紧嚷了一句,“书包不管了!” 同学们一涌而出,王彬个子小,坐在第一排,很快就冲了出去。当时,唐小松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另一个学生身上。11岁的孙进有智力障碍,行动不便,全班就他一个人坐在那里没动,目瞪口呆地看着老师。唐小松拉着孙进就往外跑,刚跑出来,边上的综合楼轰然倒塌。

操场上,唐小松赶紧拉着惊魂未定的学生清点人数。一数,人少了几个,唐小松赶紧回去找。“王彬呢,你看见王彬了吗?”王彬的父亲王与军很快赶到了学校。一年级数学老师卢先文告诉王与军,他把王彬抱出来了,已经送往医院。王与军赶到梁平县医院,发现女儿的右胳膊已经不见了。直到王彬清醒过来,他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跑出来了,看见老师和同学没跑完,就回去叫他们。” “当时,你不怕吗?”记者后来问她。“我很紧张,我不知道房子为什么在摇。老师和同学还没出来完,我就跑回去叫他们。”

失去右臂,王彬一度情绪很低落,几天不愿意吃饭。王彬一直跟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常年有病,都是她推着三轮车送到医院打针、输液。“奶奶有病,现在我又„病‟了。”王彬说,她不愿意给爸爸妈妈添负担。王彬平时喜欢唱歌、画画,现在右手没了,她担心自己将来再也画不了。幸好,王彬被转到重庆市儿童医院后,遇到了几个志愿者。其中一个志愿者叫刘岱松,是重庆医科大学三年级学生,擅长用左手写字、画画。王彬拉着他说:“叔叔,教我画画吧,我最喜欢画大象,可我画不好。” 不久,王彬就能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整个人都活泼了起来。刚能下床走动,王彬就开始帮着医院的护士阿姨安慰受伤的小朋友,陪他们唱歌解闷,聊天鼓劲,成了儿童医院的一名“儿童志愿者”。六一儿童节那天,王彬和爸爸一起去医院小礼堂看演出,看见一位姐姐正在流泪,她就走进去陪她说话。这位比她还大几岁的姐姐叫何亚,从北川转过来。她妈妈在地震中也受了伤,不能跟她在一起,何亚军担心妈妈的伤势,整天吃不下饭。王彬就鼓励他。

王彬的坚强、乐观,感染了医院里的很多小朋友,大家都说她是勇敢的“小红帽”。

把安全送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5﹒12”特大地震造成了四川地区的重大伤亡与损失。但是有些在大人面前的“小不点”却救出了一个又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危难时刻,把救人当做己任!

只有九岁的小林浩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当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被埋在了废墟下。是他,带领同学们唱歌以战胜恐惧;是他,再被救出后带伤营救同学;是他,在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因为,我是班长!”

一句简短的话让人感觉到,他,则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还有藏族女孩郑雯,她是班长和大队长。学习成绩名列前矛。作文经常在班上被当做范文朗读。这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她已经跑到了二楼的楼梯。看到了身后还有几个同学,便毫不犹豫的奔过去帮助他们。她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过汶川运动会。凭她的速度,完全可以脱险。可她为了那几个同学,还是毅然去了。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等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还在搀扶着一名同学。

这些小英雄们为了救出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们也奋力营救。他们把安全送给了别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有的人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质!我们要让全中国人民知道,我们也可以成为祖国的栋梁!祖**亲,您可以放心了!

写给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信

亲爱的林浩弟弟:

你好!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8.0的特大地震。给我们的国家,给你的家乡四川带来了特大的灾难,从新闻和网络上我知道了你的感人事迹。你今年九岁,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后,在你自己已逃离死亡线后又义无返顾地返回废墟里救出两个同学。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多么大的毅力!因为救同学,你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受伤。之后,你们姐弟三人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又从映秀镇跟着群众走了7个小时,转移到了都江堰,这7个小时的路程非常艰苦,但你不怕。并且,我还知道当时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也失去了联系,但你不怕……

林浩弟弟,我是湖南省耒阳市金华学校五年级的学生,今年10岁。你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我以后也要学习你这种勇敢和坚强;学习你这种遇事的镇定;学习在大难来临时不退缩的精神。

林浩弟弟,我真诚的希望你和你的家人平安幸福,祝愿你的家乡早日恢复以前美丽的模样!我也真心地邀请你和你的姐姐能来我家做客。

祝一切顺利!天天快乐!

朱涛

2008年 12月28日

天灾无情人有情

在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中,我国有无数人民遭受了地震的无情残杀。地震虽无情,但人间依有爱。我国许多救助人员赶到灾区救灾现场,国外的许多救援队也来到了汶川,连以前被中国视为仇敌的日本救助人员也来帮助我们救灾。在这场与地震的战争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英雄故事。在我的眼里,有两个故事令我特别深刻。

第一是白乐萧。当地震发生时,他们班还在上课,同学们都急着往外跑,白乐萧刚要跑,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臂被门夹住了。后面的同学都急着要出去。白乐萧一看,急了。为了让同学们出去,他忍着痛把自己的手臂扯断了,然后和大家一起逃出教室。全班都得救了,但白乐萧却永远地失去了一条手臂......第二是林浩。大家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他给我深刻影响的并不是优美的歌声和幽默的语言,而是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地震发生,林浩他们班的人还来不及逃生就被压在废墟里。在废墟里,他发现还有几个同学是活着的,就对他们说:“不要惊慌,救援队会来救我们的。”他在底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安慰同学们。救援队来了,他们最先把林浩救了出来。可是林浩并没有在旁边观看,而是跑进废墟,救起了两个同学,在出来的时候,他不小心把头撞了一下,受了伤。在医院治疗时,记者们问:“你为什么这样做?”林浩用幼稚的童声答道:“我是班长!” 这两个人让我深深地意识到灾难可以无情地摧毁房屋,却摧毁不了中国人的坚强。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明一种在地震发生前48小时就可以报警的仪器,这样,恐怕就没那么多人失去生命了......英雄白乐潇

大家一定都知道这次四川的8级大地震吧!从中我也知道了许多抗震救灾小英雄的事迹,我流着泪读完他们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断臂少年白乐潇的感人故事”,我的心中似乎有一股澎湃的波涛在涌流„„

5月12日14时28分,还有几天就要过13岁生日的四川省广安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男生白乐潇正在宿舍,准备去教室上课。那是一幢3层楼房,白乐潇所在的寝室就在一楼。刚说完一句话,白乐潇看到床像跳舞一样晃了起来,屋里的东西像豌豆一样四处乱跳。白乐潇大叫:“地震了!”跳下床就往外跑。突然,一块巨大的石头向他的身体“切”过来,他的左手臂被压住了,一瞬间左手臂只剩下血脉、皮肉、筋络与他的身体相连,救命的大门前,唯一可以通过的就是白乐潇占据的那一小块地方。“救命啊,救命啊!”„„没有片刻的犹豫,白乐潇用力扯断血肉相连的左手臂,鲜血汹涌而出。看到这里,我被他所震撼,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啊,可他却做到了!

篇11:向抗震救灾的英雄教师学习

——向抗震救灾的英雄教师学习

陈建悦

老师曾被人形容为蜡烛、泥土、春蚕、园丁、人梯„„然而,汶川大地震中的老师们,却用无声的行动将这些词语升华,不仅留给他们的学生,也是给我们最好的又是最后的礼物。

用后背牢牢挡住垮塌水泥板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她身下紧紧护住的孩子会记住这位舍己救人的启蒙老师,是老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延续了学生的生命,瞿老师的孩子们也会记住自己曾经拥有这样一位敢于牺牲自己去保护学生的品德高尚的好老师,我们更会记住瞿万容没有愧对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她已经用行动让我们永远铭记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关键时刻心中首先想到的依旧是自己的学生。

年近50岁的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死死护着的4名学生,都活了下来。这是生动的一课,它教给学生勇敢,教会学生奉献。老师折下自己的翅膀,送给学生飞翔。也许教师的职业倦怠锐减了教育的活力,但是只有那些真正把教育当成生命一部分的人才永远不会使教育变得枯燥,他们的言行无论在课上课下都感染着每一名学生,所以在生死抉择的一刻才能把生的希望毅然让给学生。

我从各种报道中了解到的英雄教师不胜枚举,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给人以震撼,令人感动,促人反思。教师原本是那么力量微薄的群体,但在大灾面前却成为学生的保护伞。他们的事迹是留给我 们的巨大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应该怎样做教师。

首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德育工作的施教者,每一名教师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对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影响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应当“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德立德,以行导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道德说教上,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会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所给予的教育产生怀疑,认为它虚假失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不能怕脏怕累。而自己在大扫除时却只是发号施令,袖手远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言而无信,行而无果,这怎么会有说服力。所以,说到不如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躬亲示范,为人师表,做一位栖守道德和践行道德的人。如果在这次地震中那些曾经教育学生的教师不顾他人只顾自己,这是对教育最大的讽刺。

第二,学会承受痛苦。

经历了痛苦的历程,经历了痛苦的选择,经历了痛苦的磨砺,人或许会因学会承受痛苦而变得坚强,所以痛苦是人生成长过程不可缺少的催化剂。痛苦有时候就想毒蛇一样缠绕着我们,吞噬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精神处于萎顿,痛苦有时候又像是无底的深渊,让我们欲哭无泪,面对痛苦,我们常常暗自落泪,面对痛苦,我们也会感觉 无助和哀怨。但是在学生面前我们只能选择坚强和勇敢,因为我们是他们的肩膀,是他们的希望,活着就要对学生负责。

第三,德育无形,潜移默化。

这些可敬的老师们走了,但是他们留下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体现了教师的良知和勇敢,以及生命的尊严与伟大,点亮了学生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他们身上的精神从何而来?今天,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大部分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忙得不亦乐乎,却忽视了其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的辅导。关注点在智育固然没错,但老师如何完成教育学生做人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修养?低头追赶分数,只会偏离教育的轨迹,得出残缺的果实。

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喜欢某位教师。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仅是由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人生观、学识、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如果老师只关注分数,只关注竞争,就没能给学生营造健康、科学、愉悦的心理环境,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反思得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 博的学识。一要“精”,二要“博”。“精”就是要“知得深”,对专业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得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学科的的有关知识。第二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源于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作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用真诚的心与学生做朋友,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学生的情感里,融化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从而建立起一个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这份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上一篇:有关跌倒作文800字下一篇:关于桌游的问卷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