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

2024-08-18

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精选6篇)

篇1: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

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实效性思考论文

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强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高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不断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一、结合学生实际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规划进行合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高中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强化德育教育质量。在长期以来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化严重,教师只是应付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离较大,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学生的排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内心诉求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工作,保障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分析,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改进自己的德育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德育教育灌输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行为培养,让德育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德育行为。

二、注重实践教育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理论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主体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强化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德育精神,领悟德育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德育讲座、爱国诗歌朗诵以及走进社区等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的高中学习压力。

三、注重养成德育教育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但是在高中学校的长期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影视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高中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文化课教育工作,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工作。所以要想切实强化高中的德育教育实效性,就应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工作。高中教学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德育教育课时,明确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保障相应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为养成德育教育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听课,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有利于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四、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所以要想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注重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效结合。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人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强化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德育水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效率。情感关怀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关怀,满足学生更高的情感需求,使学生能够接受情感教育,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五、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指路的明灯,其一言一行、行为习惯以及处事方法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学生德育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德育学习过程中参考的榜样。所以在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养成德育教育,就应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展现出自身良好的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意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从小事做起,全面规范自己的德育习惯,以身作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以良好的德育风貌去引导学生,从而提升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六、结束语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各个高中学校应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为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为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时期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7(3).

[2]周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8):140.

篇2: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

高中主题班会德育实效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给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我国,青少年屡屡出现“道德危机事件”,如何发挥学校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原则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小学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中小学德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塑造人才的工程,既伟大崇高,又琐碎具体,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耕耘、灌溉,才有望绿树成林。中小学德育应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常规班会、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活动课、学科竞赛、劳动锻炼、社会调查、师生交谈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渠道。其中,“主题班会”针对性强,感染力大,教育面广,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渠道。认真地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本研究通过主题班会,围绕德育,对04级(3)班学生连续三年的“走进学生心灵的系列主题班会”教育成效进行研究。高一以“适应”为支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合作,树立远大理想;高二以“人格”为支点,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控能力,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三以“成年”为支点,针对学生步入成年所面临的诸多严肃的人生课题,指出追求真理,积极向上,奉献祖国的正确航程。实践证明,主题班会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班主任是主题班会的指导者,能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培养其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主题班会作为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载体,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功不可没。

设计班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积极创设第二课堂, 其形式的选择应以“ 教育学生、发展学生” 为核心, 有模式但不可能模式化, 即有法但无定法, 而是由师生和班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所决定。主题班会活动是班级教育的一种形式 主题班会是围绕某个主题 专题来组织的班级活动,是常见的班会类

篇3:把握三个重点提高德育实效

一、进行准确定位

1.德育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由不信到信, 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当前, 不少教师运用智育的办法来实施德育, 这使德育走入了歧途。德育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是要让学生把思想认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2.德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由知到行。但学校德育的基本状况却是, 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 教师要求多, 学生执行少。这样的德育不是真正的德育, 而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才是德育的真谛。

二、合理选择内容

1.德育内容应具体, 要突出一个“小”字。德育缺乏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内容“假、大、空”, 难以让学生接受。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小”字上做文章:让学生从小事、细节做起,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明确而不含糊, 具体而不笼统, 要把抽象的德育内容进行合理的细化,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德育内容应贴近实际, 要讲究一个“近”字。德育缺乏实效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这使得德育成为“无效劳动”或“低效劳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要在“近”字上下工夫, 德育内容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这样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德育内容应注重知行合一, 要强调一个“实”字。《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 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 其是德育“质”的指标。教师狠抓养成教育, 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4.德育内容应具有层次性, 要把握一个“序”字。德育工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的过程。教师若违背循序渐进这一德育规律, 则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注重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由易到难地安排德育内容, 使之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同时要对教育时间予以合理安排, 并为学生提供内化知识、探究学习的空间。

5.德育内容应形象生动, 要注重一个“趣”字。德育内容枯燥乏味,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也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一个“趣”字, 所选内容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以便学生学习、感悟。

三、采用多种方法

1.言教、身教、境教有机结合。要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 要在不断改进言教艺术的同时, 注重身体力行, 并充分利用校内外环境教育学生, 把言教、身教、境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解决德育中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 教师应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把讲授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看一看”、“演一演”, 并加大实践类作业分量,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合力,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效的教育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下实现的。为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尊重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意愿, 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同时, 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如, 运用催人上进的格言激励自我, 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 以及仿效同龄人中的榜样等。这样, 学生的思想认识则能不断得到提升, 并在实践中把思想认识内化为自身行动。

篇4: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

【摘 要】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高中阶段的德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析了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路径,借鉴积极情绪理论转变德育理念,发掘学生的积极特质,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借鉴积极组织理论净化德育环境。

【关键词】高中生 德育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 必要性 路径

德育实效性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高中生的德育实效性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更多地把高中生的升学率作为关注重点,而忽视了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其研究重点是善良、天分、才能、兴趣以及乐观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研究都是能促使生命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东西。

一、高中生的德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必要性

(一)引导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期望高,给予了高中生一定的压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中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的高中生很多是低头族,在网络世界交流很顺畅,但是不善于面对面交流。再加上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活跃,情感复杂,抵抗挫折能力弱,依赖性强,高中生群体中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更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积极心理学给高中生德育带来了启发。过去的德育是被动的。不可否认,近些年教师采取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但是没有全面地去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实际诉求,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创造力,导致高中德育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积极心理学给我们的启发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学生观去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强项,最终能够自我教育,实现德育的内化。

(二)转变高中生德育理念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生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更多的是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告诉我们,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将其目的和意识融入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主体的一部分,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和魅力影响教师;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在德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对学生采取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和教师既是德育的主体,也是德育的客体,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特质,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使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改善高中生德育的主客体关系,丰富德育理论。

(三)适应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的高中生都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这个阶段的学生德育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精神生活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均衡发展是势在必行的。积极心理学关注高中生的优秀人格特质,挖掘其潜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二、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德育理念,打造积极的道德教育关系

传统的德育更多的是一种“权威效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德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积极的道德关系。教育是“重视人、满足人、发展人、成就人”,使人“成为人”的方式方法、途径手段。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是“消解人、抽离人、遮蔽人”的过程。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道德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存在,而不是问题的存在。打造积极的道德关系,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独立的、发展的存在。在积极的道德关系中,教育者要把学生身上具有的积极人格特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开展德育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看到和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美德、优点和闪光之处,也要尊重学生道德发展的差异性并以此为起点来培养更多更好的积极品格。在道德教育中,“发现优点和激发潜能”比“探究问题”更为重要。在高中生德育中,教育者应该寻找学生的积极品德和发展潜能,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在积极的道德关系中,学生获得的积极对待、积极关注、积极信任和积极期待都是其成长动力,在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等涉及道德意义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关系中,能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体验。

(二)用乐观精神构建积极思想,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弗洛伊德认为:“乐观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是作为本性和社会化之间冲突所衍生出来的。”泰格进而指出乐观的特点就是容易思考、容易学习和容易被取悦——也就是当代进化论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进化的心理机制”。个人乐观与否,受到来自遗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篇5: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

(甘肃省会宁县实验中学

王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 初中生是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确定,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为此,要把学生的道德素养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德育工作是学校的形象工程,是营造育人环境氛围、树立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基础工作,是学校外塑形象、内部挖潜的着力点。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树立切实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健康发展服务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才能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不断上新台阶。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的德育教育主阵地。

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领会新时代的精神,树立全员德育、全程德育、全方位德育的观念,先教学生成人,再教学生成才。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渗透德育内容,尤其要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把班会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思想教育主要靠自我教育,因此,要改变上班会课由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现象,应根据各班实际把班会课让位给学生,班主任只起引导作用。每堂班会课的目的、程序、形式最好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的实际而制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作用,自己教育自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通过检查评比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和自我要求相结合、严格训练和积极疏导相结合等途径,将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努力实现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开学初,要着重开展“整治学风,纠正坏习惯,建设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从礼仪教育,规范言行入手,强化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提出礼仪常规、行为规范简单易行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抓,抓出成效。要强化任课老师对学生出勤情况的检查制度,各班建立《学生到课考核表册》,科任老师必须在每节课前的出勤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并进行登记、签字,有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要建立健全各项德育制度,健全《班主任手册》中的学生个案记载,防差转差的台帐,学生谈话记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建立校园内、校门口、校园周边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巡查制度,防止偶发事件的发生。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提升德育品味。

校园环境是育人的隐性阵地,良好的校园环境随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陶治着情趣,感化着心灵,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功能。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通过班级教室的布置、主题班会的开展、班干部的建设、期末总结评比等各种渠道,提高德育的实效。努力构建正确的舆论导向,树校园之星,树楷模之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例,用身边真实感人的事教育学生,倡导人人争做“星级好学生”的良好风尚。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进行正面宣传,扩大影响,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早日形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德育研究活动及,坚持实践育人。

以“感恩、心育”教育贯穿活动的始终,通过研讨、座谈,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做到每月一主题,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评定、有总结。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召开德育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观摩课、德育论文、成功案例评比等活动。让德育工作者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逐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育人环境,逐步完善不断整合并发挥家庭、学校、社区教育的德育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定期举办学生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增进了解,并肩作战,切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社会的德育作用。依托社会力量,与居委会联系,齐抓共管,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学生的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以贯彻落实,要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师资和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化解各种心理问题,防止由心理因素而引发的违纪事件的发生。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为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切实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德育安全工作,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聘请区法制副校长定期来学校作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教育深入人心。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结合课程资源,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实施“问题学生”导师制,切实做好防差转差工作,不让学生违纪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各班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帮教,转化后进生,要继续建好有问题学生档案,关爱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做好个案记载工作。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因此,德育工作更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做人。” 做为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做好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篇6: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

摘要:德育就是在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和指导,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致力于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都有很大的裨益,同时也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探讨,在剖析了德育工作现状之后对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在学生培养规划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德育教学成为了当前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角色优势,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国家教育水平的提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重点高中德育实效思考】相关文章:

非重点高中06-24

重点高中学生06-28

北京重点高中范文05-23

上海高中物理重点07-14

重点高中的美育05-17

天津全市重点高中排名05-22

郑州市重点高中05-24

高中数学备课的重点05-24

天津全市重点高中排名03-07

高中化学笔记重点04-08

上一篇:胸外科帮扶工作计划下一篇:一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