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2024-08-15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共10篇)

篇1: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常州市所有超过80米的高层和单体超过2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都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建筑非常重要的安全评估环节,明确建筑项目在建设之前地块能不能盖楼,或者楼盖多高才合适的问题。

通过来电统计,我们发现这次四川地震对我市高层建筑物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地震波在经过长距离传播后,高频成分已逐步衰减,到达常州时地震波以低频波为主。当有些高楼的固有周期与这些地震波的周期相近时,就会发生共振、甚至产生破坏。安评工作的开展就可以提供地震动参数等重要数据。这些数据作为抗震设计的标准提供给设计单位,则为地基基础、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科学依据,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随着我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市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抗震设防工作也逐渐显现出它的必要性。目前,我市有许多重大项目和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项目都进行了必要的安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工作的努力,为建设平安常州出一份力。

篇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城镇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建筑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抗震救灾影响及恢复的难以程度。

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一样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不一样行业的相同建筑,当处地位及地震破坏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一样时,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篇3: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理探索

一、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理概况

房屋建筑工程中, 需要监理的内容是很复杂的, 所涉及的方面很广泛, 需要相关的监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抗震设防意识, 积极保证整个工程的监督力度, 一旦发现施工中出现缺陷, 即刻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以保证各项程序都是按照工程的质量要求进行的。与此同时, 需要注重对于监理单位工作的检查, 确保监理人员严格按照工程的效能要求, 对于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保证图纸, 施工步骤和建筑结果的高度一致。另外, 在特殊工程的建筑过程中, 谨慎对待监理工作, 依照程序对于地震安全进行评测, 保证地震设防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监理控制的关键点

(一) 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开展之前, 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工作就已经开始。其需要关注以下五点基本内容:一是对于图纸的研究, 积极参与到设计交底和图纸分析的过程中, 对于图纸中的缺陷和不足, 尤其是在防震设防环节上的缺失, 要及时提出, 要求作出调整和修改;二是检查设计的图纸的抗震设防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主要涉及到地震等级, 地震构造等方面的因素;三是严格审核相关的设计图纸的有效性, 即其是否经过审核机构的审查, 是否履行相关程序在相关部门备案。一旦发现异常, 要求其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四是保证初次工地会议的顺利进行, 确保权责清晰, 各司其职;五是积极开展对于施工单位的审查, 主要包括对于施工单位的资质调查, 以及对于施工人员的证件。

(二) 施工进行阶段。

施工过程往往复杂多变, 需要监理工程师做的工作量比较大。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对于地基情况的检查, 主要包括地基的选择, 埋藏深度, 布置的分布以及凿洞开槽位置等几个方面;其二, 桩基的承载能力的检查。依据相关标准, 检查桩基的承载能力是否可以满足抗震的实际要求;其三, 对于建筑方案和布置的检查, 要求做到和规定相符合, 和抗震设防的要求相符合;其四, 对于结构设计的检查, 保证其设计结果为双向抗侧力体系, ;其五, 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检查, 做到不同的结构都具备极好的抗震功能;其六, 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检查, 这些因素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使得关键墙体能够发挥出抗震承载的效果, 确保构造柱, 圈梁数, 预制板长度, 楼板与墙体的连接都是合理的;其七, 对于超限楼层建设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抗震设防要求的检查, 严格保证其施工开展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

(三) 施工结束阶段。

施工结束阶段的监理工作, 相对来说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很多, 但是由于在工程监督的最后环节, 往往需要更加重视。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其一, 对于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对于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测量, 确保整个工程的所有检测点达到80%以上的合格要求, 在这样的检测结果之后, 才能够认定为合格, 并签字认定;其二, 严格审查分项工程的质量, 保证程序的有效运行;其三, 对于分部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严格审查程序, 以抽查和实测相互结合的方式去确定其质量, 保证抗震设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四, 把握时间, 及时通知建筑单位办理抗震办的验收程序, 对于验收没有符合规定的, 不予合格处理。

三、对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监理控制的建议

(一) 建立健全抗震设防责任体制。

目前, 大多数情况下, 建筑工程在抗震设防方面都没有明确责任, 没有相关的体制来保证此项工作的运行。从这个角度讲, 积极促进监理单位的抗震设防体制,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主体上。

(二) 不断增强抗震设防的意识。

很多的监理单位对于抗震设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使得很多的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作中意识缺乏, 对于相关的抗震设防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清晰地掌握, 使得监理工作效率极低。对于这种情况, 相关的监理单位应该加强对于监理工程师的培训, 尤其是加深国家现行抗震设防标准的认识, 使得监理工程师树立起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意识, 不断增强其抗震设防的认识水平, 提高其监理的水平。

(三) 不断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素质。

目前,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监理过程中, 有部分的监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 技术水平低, 对于国家和工程在抗震设防上的要求认识不清, 常常出现常识性的错误, 导致工程的延误或者误导。由此, 需要监理单位积极开展技术上的培训, 不断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监理水平, 充分结合目前的标准, 强化内部培训的力度, 保证监理工程师可以熟练地使用相关的标准去指导和纠正施工中的错误, 以确保整个房屋建设的质量。

(四) 强化与设计单位的联系。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有部分的设计单位, 受到技术实力的限制, 在设计上出现很多的漏洞, 尤其在抗震设防方面的设计不合理, 难以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这样的情况, 监理工程师没有快速地作出反应, 认为此类问题是设计方的问题, 一味的尊重设计图纸的要求, 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后期使得建筑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房屋建设的抗震工程也难以有效实现。对此, 要不断强化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的联系, 对于实际图纸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反映, 要求设计单位作出整改, 避免后期的返工建设, 既浪费了资源, 也难以将抗震设防的效果做好。相关的监理工程师应该有着强烈的监理意识, 对于图纸问题, 要第一时间联系相关的设计单位。

(五) 重视重大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

对于类似于学校, 医院等重大工程建筑项目, 要求监理工程师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进行地震安全性评测, 再依据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保证此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符合抗震设防的要求的。在此过程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联系和上报, 要求相关的单位作出整改。

四、结语

作为监理工程师, 需要对于整个建筑的监理工作负责。在如此的工作重任下, 需要监理工程师认清现在抗震设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不断强化学习和交流,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争取在房屋建设中的抗震设防上做到不断的突破, 找到更加有利的方式方法。与此同时, 注重与建筑主体的联系, 对于不合格的问题及时调整, 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顺利实施。

摘要:文章结合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监理控制的实践经验, 详细介绍了监理工程师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 对于详细的监控要点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理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监理工程,房屋建筑,抗震设防

参考文献

[1] .周德源.筑结构抗震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GBJl1—89/GB500l1-2001

[3] .魏英祖, 郭金贵.西北地区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现状及对策[J].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 (4) :351~356

篇4: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关键词:建筑施工,抗震设防;质量控制

一、工程抗震及其意义

建筑工程抗震是指通过编制、实施抗震防灾规划,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最大限度地抵抗和防御地震灾害活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取决于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方面,其中抗震设防烈度是基础,抗震设计是保障,而施工质量是工程抗震的关键。实践证明,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的整体质量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保障,是当前预防地震的最好办法。

地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规划时所依据的地震烈度,由国家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制定必须达到的抵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技术指标。1976年以前,唐山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而震后修改为8度,同时期做出修改的还有北京由6度调整为8度,天津由6度调整为7度。地震防设烈度是人为规定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工程重要程度等因素,以达到安全目标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平衡。

1976年后,我国对地震灾害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成果体现在文献[1][2][3]等标准与技术文件之中,其中《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于我国抗震设计具有指导和规范双重意义,既是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也是建筑抗震安全性的衡量标准,是建筑抗震必须坚决遵照的规范。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标准可归纳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计一般分为承载力验算和弹塑性变形验算两个阶段,承载力验算是为了保证满足对于小震和中震的要求,而弹塑性变形验算是对于重点薄弱部位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提出应对地震的构造措施,实现对于大震的设防要求。仍以唐山为例,1976年唐山地震后,唐山市当时最高的民用公共建筑新华旅馆并未倒塌,该建筑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高等级的地震设防,但待建时发生了海城地震,设计者加设了12支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才创造了7.8级地震中墙体裂而不倒的奇迹。设计中不应完全把设防烈度当成安全的准确标准,实际上,设防标准也是基于并不准确的地震预报制定的。在当前地震预报工作并不完善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当地情况与工程情况,提高应对地震的等级和要求。

建筑施工质量是工程抗震的关键。汶川特大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北川六汉希望小学,创造了没有一座房屋倒塌、没有一人因地震遭遇不测的奇迹,而承建该希望小学的承建商,在受灾地区所建五栋希望小学全都不倒,足以体现工程质量在抗震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对于抗震有重要意义,应予以特别重视。

二、建筑抗震设防施工要点

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应用广泛的两种结构形式,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引起的房屋建筑大面积倒塌损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房屋建筑中虽然进行了抗震设防,但设计只有通过施工才能付诸实施。施工质量良好的房屋建筑具备较好的抗震能力。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改善房屋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 关于墙体的砌筑

墙体在框架结构中是围护构件,在砖混结构中是承重构件。因此整体性和强度是墙体抗震设防的关键,而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强度主要从砂浆强度、砌体组砌方式、拉结筋设置三方面控制。砌块要通过砂浆的粘结构成整体,要达到抗震设防的要求,除了采用高标号水泥外,也要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的强度。施工中有时对砂浆的配合比重视不够,水泥供应紧张时,一个工地更换几个水泥生产厂家,有时一幢建筑上用的砂子也取自不同产地,而砂浆的配合比却一成不变,往往造成砂浆强度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施工中还有的润砖不彻底,干砖上墙使砂浆在墙体内还未达到设计强度,水分已被砖吸收,使砂浆强度降低。另外,规范要求墙体的砌筑砂浆饱满度必须达到80%以上,在实际施工中,墙体的砌筑常采用“三一”砌砖法,水平灰缝一般可以达到此要求,但竖向灰缝就比较难控制,这就要求在“一铲灰”中下功夫,保证砖块端部的砂浆到位。

墙体的组砌方式主要以门窗洞口、墙体转角等部位为控制重点。规范要求这些部位的墙体要同时砌筑,砖块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4砖长,且竖向灰缝通缝不得超过两皮,所以在施工中对工人要加强技术培训,缺损砖应分散使用,少用半砖,禁用碎砖,严格按规范方法组砌,合理使用配砖。

框架结构施工中,预先埋置短钢筋在墙体砌筑前再焊接接长,与墙体砌筑时在框架结构中后植入钢筋的方法比较,前者连接牢固。但同时易造成预先埋置钢筋的位置不够准确,造成拉结筋在墙体中随意摆放、弯折而影响结构质量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施工中,从标高、轴线等多角度控制预埋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保证拉结质量。砖混结构中砖墙的转角、交接处设置拉结筋,在施工中拉结筋常被遗漏,或未按规范布置;配筋的砖缝砂浆不饱满,露筋年久易锈。因此,施工中对所砌部位的配筋应一次备齐,以备检查有无遗漏。墙体砌筑前拉结筋要作为隐检项目对待,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

(二) 关于构造柱和圈梁

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通过设置构造柱、圈梁来保证。为获得整个砖混结构房屋的最大抗震能力,必须对构件间的连接采取加强措施。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在施工中通常采用“退四皮砖进四皮砖”沿墙高砌成马牙槎,避免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形成通缝,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两根拉结筋与构造柱连接,可有效提高砖墙的抗震能力,防止砖墙倒塌。一般待墙体砌筑2d~3d后使墙体砂浆有充分的凝结固化时间,再进行构造柱混凝土的浇筑,避免后续施工中对砖墙撞击晃动造成损伤。在构造柱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将根部处的碎砖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润湿。施工中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主筋,使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保证连接处的可靠强度。构造柱和圈梁的横竖相交,构成了房屋的骨架,从而有效約束墙体,加强纵横砖墙的连接,有效提高了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三)关于框架节点抗震设防的施工

框架节点起着连接框架柱、梁的重要作用,框架节点若首先破坏,必将导致房屋结构位移或倾倒。因此,抗震设防要求框架节点的破坏必须滞后于梁、柱。框架节点受到剪力破坏时,混凝土首先突然发生对角贯通裂缝,箍筋应力骤然增高,随着裂缝的增多变宽,箍筋陆续屈服,直至节点破坏。因此,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箍筋配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证。

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中,为限制底层柱截面,通常框架柱强度等级比框架梁高出不少。而在施工中,通常先将混凝土浇筑到梁底标高,框架节点的混凝土随后和梁板一块浇筑。这样,框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就低于设计要求。为杜绝施工隐患,施工人员要提高抗震意识,在建筑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抗震构造图集施工,保证框架柱的强度。

在节点区,由于框架柱截面包容梁截面,因此同时配置柱箍筋、梁箍筋是施工中的难点。框架节点区内柱箍筋自底到顶全高配置;框架梁箍筋配置到柱边;框架节点,柱、梁节点附近内的箍筋绑扎均按加密区考虑。在施工中,为避免形式箍筋,应采用焊接封闭箍筋,保证节点箍筋的整体质量。若配筋中采用拉筋,拉筋应紧靠纵筋并且钩住封闭箍筋,以保证箍筋能够对混凝土的抗压起到良好的约束。

三、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重视抗震设防的施工质量,健全抗震设防施工质量专项检查和监督制度,将抗震设防纳入到规范化管理,把施工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只有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满足抗震设防对房屋结构的要求,杜绝抗震隐患。

参考文献:

1]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4

[4]李国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戚跃远.关于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的几点认识[J].抗震研究,2008(10)

篇5: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

务服务大厅

联系人: 王泽璞受理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务内环路29号4楼联系电话: 0371—66257329、66255529

办理程序:

1、申请人向建设厅政务服务大厅提出申请,提交有关材料。

2、建设厅勘察设计处进行审核,由建设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在建设厅公开网站和政务服务大厅办公场所予以告示|、公告。准予许可的,于法定时间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审批文件。

20个工作日

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3〕第42号)。

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表;

2、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依据、可行性论证及主要抗震措施;

3、工程勘察报告;

4、结构设计计算的主要结果;

5、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分析和相应措施;

6、初步设计文件;

7、设计时参照使用的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和震害数据及计算机程序;

篇6: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篇7: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第四条 对于本技术要点第二条(三)款规定的高层建筑工程的专项审查,除参照本技术要点第二、三、六章外,应按本技术要点第五章试行。

篇8: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一、抗震设防烈度与抗震等级

震级就是一种衡量发生的地震强度的指标。地震烈度通常是指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而遭受的破坏程度。抗震设防烈度通常情况下均是取其基本烈度, 与此同时, 还要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高度、类别以及当地抗震设防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 对于特定的某个地区, 其发生地震的震级可能是不确定的, 但是其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确是国家规定好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规定还是固定不变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包括6度、7度与8度。要想提高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就必须要提高相应的抗震等级, 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影响建筑抗震等级的因素不仅有地震分组、建筑场地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以及设计的基本加速度等外部环境, 还有建筑物的高度、结构类型以及抗震设防分类等。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将直接增加建筑结构构件的内在压力, 同时也会提高相应的配箍率以及配筋率, 进而对建筑的造价产生影响, 影响的主要方面就是加大了钢筋与混凝土的使用量。

二、实例分析

(一) 建筑物的概况

该建筑物是一座普通的10层综合办公楼, 其建设结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物的总高度为40m, 第一层高度为3.7m, 第二层到第十层的每层高度为3.3m, 选用平顶的设计, 围护墙采用190mm的加气混凝土建筑。该建筑类型属于丙类, Ⅱ类的施工场地, 第一组的地震分组, 地面的粗糙度属于B类, 其基本风压为0.5kN/㎡。

(二) 分析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时的土建造价

通过分析、计算上述建筑工程的相关数据, 可以得出该建筑在不设防以及设防烈度为6-8度时的土建造价的差异以及设防烈度不同时土建造价的变化情况, 此处的土建造价包含了主体结构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管理费、机械使用费以及其他直接与间接的费用等。其具体数据见表1、2。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得出:在结构体系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将抗震设防烈度由6度提升到7度增加的横截面尺寸需要增加6根柱子;由7度提升到8度则需要增加13根柱子的横截面尺寸, 除此之外, 增加各个构件的配筋数量。对比不设防的情况下, 将抗震设防烈度提升到6度的时候, 其土建造价的增加率大约为2%;提升到7度的时候, 其土建造价的增加率大约为6%;提升到8度的时候, 其土建造价的增加率大约为11%。

(三) 提高建筑抗震设防烈度的方法

首先, 当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由6度到8度的时候, 可以通过改变配筋率以及构件截面尺寸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其次, 当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大于8度的时候, 也可以通过改变配筋率以及构件截面尺寸的方式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但是这样的方式已经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不仅会增加构件的纵向尺寸, 降低使用面积的有效性, 还会增加地震的作用力。这时应当通过改变建筑的设计结构、设置相应的隔震消震设施以及增加抗震支撑结构等有效措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进而实现抗震设防烈度的标准, 这样的方式所增加的造价要比改变配筋率以及构件截面尺寸的方式少很多。所以, 选用适合的结构体系为建筑抗震性能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并且会直接影响土建造价。再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抗震技术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多, 目前主要研究的就是斜撑体系, 对于降低建筑的土建造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结构的纵向构件的主要功能就是承载纵向的压力, 而在进行承载水平压力的时候就会变为受弯构件, 这时就要有非常大的横截面尺寸, 非常的不经济。如果选用斜撑体系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斜撑体系中的构件均为拉压式构件, 对于水平压力的作用有着一定的抵抗能力, 并且可以降低纵向建筑构件的数量以及减小相应的构件尺寸, 进而降低建筑土建造价。最后, 除了利用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能力以外, 还应当采取相应的隔震、减震等方式, 尽管增加了相应隔震、减震等设施的费用, 而因为降低了作用在建筑结构构件上的地震作用, 进而降低了建筑配筋以及结构构件的使用数量, 导致相应的建筑造价也有所减少,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 计算工程的总造价, 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在一部分人的观念中, 通常都会接受一些建筑造型比较奇特或者室内外装修都比较奢侈的方式, 但是却不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建筑的安全性, 降低这方面的造价投入。这样“重外观、轻结构”的思想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就会遭受到惨痛的代价, 结构才是整个建筑的立足之本, 只有加强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才可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建筑结构的标准也在逐渐的提高, 尤其是对于建筑的室内装修。除此之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对于建筑中使用的相关设备、仪器等也在不断的更新, 进而增加了建筑的总造价。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得出, 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建筑总造价的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 相比整个建筑结构的造价, 只是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 尤其是一些地价比较昂贵或者装修比较豪华的费用占据的比例就更小了。总结经验教训, 加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谭一平.广厦建筑结构通用分析与设计程序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周雍年, 张晓志, 谢礼立.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效益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 (01) .

[3]许东.抗震设防烈度的变化对框架结构钢筋用量影响的定量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 (07) .

篇9:高层建筑的抗震设防

摘要:地震是所有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有着极强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以,加强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而后重点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希望能够对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建议

地震有着分布范围广、破坏力大以及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地震对工程设施以及地面建筑物有着极强的破坏性,例如:汶川大地震,建筑物在地震中瞬间崩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无可估量的损失。无数次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加强重视,否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管理问题

1.1.1轻防灾、重救灾

由于地震发生频率以及发生地点有着不确定的特点,导致不少人对地震心存侥幸,在平时对于地震的预防不够重视,而重视地震时的突击救灾,地震过后没有强烈的防灾观念,缺乏相应的宣传。政府和社会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质量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全社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1.1.2综合管理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根据国家最新发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对不少区域的抗震设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少地区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够熟悉抗震技术标准,甚至不少地区的抗震构造节点图集和标准不能准确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早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外加缺乏健全的抗震设防综合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单位与质量管理部门、抗震主管部门的配合、协调程度不够,最终导致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审查、施工方案核查、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等方面漏洞百出。

1.2设计问题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在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2.1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形式、建筑平面布置、建筑抗震措施等均对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一定的影响,建筑物立面形状复杂、平面不规则,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体建筑物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定建筑物的宽度、高度之比,以至于在地震时形成平面弯曲破坏。

1.2.2建筑设计图纸质量不高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粗糙、缺乏足够的深度,图纸设计交底以及图纸审查不够严格,设计缺乏计算书、不审查不分析图纸设计结果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设计人员存在着轻结构、重计算的思想,对于抗震设防节点的设计做好重视不够,对于建筑的抗震设防,通常不做通盘考虑,以至于最后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阻碍。

1.3施工、监理方面的问题

1.3.1建筑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施工队伍综合水平不够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为节约企业成本,不少建筑企业在其上岗之前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操作技术水平不高。不少施工企业领导存在轻质量重效益的观念,缺乏必要的兼职质量意识,监理工作中,监理部门不能在现场旁站检查、监督,现场施工中,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不少施工队伍在施工中存在着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1.3.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不少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与要求相差较大,其中,砖砌体的组砌方法不正确、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的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与梁柱之间连接不牢最为常见。

1.4 使用方面的问题

因建筑物施工不正确引起的事故在近些年时有发生,例如:在房屋装修中,在墙上随意开口,对于原有的结构布置任意改变,随意破坏承重墙的受力性能,虽然不少破坏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已经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性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的应对策略

2.1 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抗震管理法律法规,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防震减灾法律体系,所以,建筑单位在工程建设中应严格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确保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性能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2.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

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型措施是当前人类在减轻和预防地震灾害时主要采取的两种措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抗震设防工作开展较晚,在进行抗震设防时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加强宣传抗震设防工作

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想要成功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危害就需要有全民抗震意识。所以,对于抗震防灾意识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民众对建筑抗震减灾的重视程度,在宣传过程中不但要面向城市,而且还要包含农村,要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因地制宜的宣传,做到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2.2.2重视地震安全性评价.

在建筑项目开始之前,首先要设定合适的设防标准,如果设防标准过低,则会导致工程设施安全程度不高,在实际过程中达不到抗震的初衷。如果设防标准过高,极易造成项目不必要的浪费,造成项目超出概预算,造成工程项目资金短缺,严重者出现停工情况。所以,抗震设防标准要制定科学、合理。作为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安全性评价要求在遇到小震的情况下,所设计的工程基本无损伤,不需要进行修补;遇到中震时,通过修补还能继续使用;大震时,保障建筑物不倒塌,保障建筑内的人身安全。所以,对于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加强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下来。

2.2.3抗震设防措施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为最大程度降低建筑工程地震灾害,必须在建筑的设计选择到建筑的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严格贯彻抗震防灾工作,尤其是建筑工程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三个阶段。要做到首先,将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危险性较小的地段;其次,要严格按照二阶段与三个水准的目标进行建筑抗震设计,要认真仔细,不得马虎敷衍。最后,将抗震规范要求贯彻到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确保真正提高建筑物的地震防御能力。

2.2.4重视农村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工作

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目前,仍有约6亿人居住在农村,受经济水平、生产力等水平的限制,农村建筑物相比城市建筑物在地震抵御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对农村建筑物的破坏程度远超过城市地区,这也显示出了农村地区建筑抗震设防工作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房屋换代速度很快,农房的抗震性能相比过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所以,要注重引导农民建房时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多向农村提供经济、适用、简便易行又能抗震的住宅设计和抗震构造图集,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十分必要。

3、结语

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类无法制止地震,就要将精力放在防震上,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性能,除了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之外,还要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建筑监管,从整体宏观的角度就研究设计建筑结构和工程设计,处理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与建筑功能、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关系,确保在保障建筑正常使用的同时,做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润泉.张来山.浅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措施[J].建筑经济.2013(08).

[2]肖桂清.侯建国.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若干对策和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08).

篇10: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陕 西 省 建 设 厅

二〇〇八年六月

次 总

则…………………………………………………………………………2 2 建筑设计………………………………………………………………………3 2.1 规划选址…………………………………………………………………3 2.2 总体布局…………………………………………………………………3 2.3 建筑单体…………………………………………………………………3 2.4 建筑构造及装饰…………………………………………………………4 3 结构设计………………………………………………………………………5 3.1 场地、地基和基础………………………………………………………5 3.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5 3.3 结构选型…………………………………………………………………6 3.4 结构分析…………………………………………………………………7 3.5 结构构件设计……………………………………………………………7 3.6 抗震构造要求……………………………………………………………8 4 建筑施工………………………………………………………………………13 4.1 施工基本要求……………………………………………………………13 4.2 结构材料基本要求………………………………………………………13 4.3 地基、基础施工…………………………………………………………14 4.4 砌体工程…………………………………………………………………14 4.5 钢筋混凝土工程…………………………………………………………15 4.6 装饰工程…………………………………………………………………15 4.7 安装工程…………………………………………………………………16 总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基于对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房屋建筑破坏的调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抗震方针,提高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达到减轻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环,减少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陕西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及新建房屋的抗震设防。1.0.3 村民自建住宅抗震设防应按照《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要点(试行)》执行。

1.0.4 房屋建设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1.0.5 下列房屋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按乙类采用:

大中城市的二级医院,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乡镇主要医院门诊楼、住院部、医技楼。

教育建筑中的所有幼儿园、中学、小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楼。福利院、专供老年人、残疾人集中使用的住宅及公共建筑。

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

1.0.6 房屋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除应满足本规定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建筑设计

2.1 规划选址

2.1.1 规划选址时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中抗震防灾规划要求。2.1.2 规划选址时必须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2.1.3 规划选址时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避免选择在不利建设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滑坡、崩塌、溶岩、软弱土、低洼地带、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影响的地段。

2.2 总体布局

2.2.1 应符合建筑防灾安全布局要求,考虑地震带来的建筑倒塌对疏散的影响。2.2.2 中小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幼儿园周围应避免与其他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毗邻,周围应有保证安全疏散的道路、通道。主要出入口正前方应有不小于15米的开阔场地,各疏散出口通往运动场或空地的通道应通畅无阻。

2.2.3 中小学校内应有集中的运动场或空地,保证全校师生的集散需要,并兼顾为社区提供避难场所。

2.2.4 其它类别的建筑在总体布局有条件时,应留出空地,作为避难场地使用。2.2.5 中小学校、幼儿园围墙宜采用空透的金属栏杆,其它类别建筑的围墙如采用砖砌实墙时,应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2.3 建筑单体

2.3.1 建筑平面应简单、规整,符合抗震要求。2.3.2 在保证建筑功能要求基础上,建筑体形应简单。2.3.3 结构选型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结构形式。

2.3.4 小学教学楼层数不宜超过3层;中学教学楼层数不宜超过4层。2.3.5 外廊式中小学校、幼儿园砌体建筑不应采用无廊柱悬挑外廊形式。

2.4 建筑构造及装饰

2.4.1 建筑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减少装饰附加物,且装饰附加物必须满足抗震要求。

2.4.2 建筑物外廊及阳台应采用安全可靠的现浇混凝土护栏或金属护栏,不得采用砖砌护栏。

2.4.3 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宜采用玻璃护栏。

2.4.4 中小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幼儿园不宜采用砖砌女儿墙。

2.4.5 中小学校、幼儿园如采用玻璃采光顶,要有防玻璃坠落的安全保护措施。2.4.6 建筑幕墙(玻璃、石材、金属幕墙等)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应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

2.4.7 中小学校、幼儿园出入口不应采用玻璃雨蓬。

2.4.8 坡屋面采用烧结瓦时,应有栓结或粘结措施,防止滑落。2.4.9 空调室外机安装应有牢固的安装措施及防坠落保护措施。

2.4.10 中小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在满足天然采光要求条件下,窗口面积应尽量减小。

2.4.11 外墙装修采用贴面砖时,必须达到国家外墙饰面砖工程相关要求,采用专用贴面砖粘接剂、勾缝剂。

2.4.12 中小学校、幼儿园外墙装修采用贴面砖时,贴面砖应采用重量轻、规格小的材料,其厚度不应大于6mm。

2.4.13 不得缩小建筑物的防震缝尺寸,采用金属板封堵者,不得在封堵材料表面粘贴面砖等刚性外饰面材料。

2.4.14 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的楼地面面层应选用可靠的防滑材料,楼梯踏步面层应有安全防滑措施。

2.4.15 建筑物内不宜采用重型装饰吊灯,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应采用重型灯具。2.4.16 学校教室内课桌布臵时,不应阻塞教室安全疏散通道。

2.4.17 室内装修时不得破坏原有建筑物的结构承重体系,不应在砌体填充墙上开设水平横槽,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结构设计

3.1 场地、地基和基础

3.1.1 选择建设场地时,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选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3.1.2 建筑场地应优先选择开阔平坦、覆盖层较薄和地基土密实均匀的地段,不应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房屋。

3.1.3 因条件限制需在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复杂地段建造房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3.1.4 当需要在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土梁、陡坡和河岸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的建筑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条文及条文说明考虑不利地形对地震动参数产生的放大作用。

3.1.5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人工地基。同一结构单元的地基不宜设臵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当无法避免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3.2.1 建筑的平面形状及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臵宜简单、规则、对称。建筑的立面形状及竖向刚度沿高度宜连续、均匀,避免出现突变。建筑的平面、立面不规则性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2条,表3.4.2-

1、3.4.2-2进行判断。

3.2.2 当建筑存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3.4.2-

1、3.4.2-2中所列举的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3条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对其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3.2.3 当建筑体形复杂,建筑平面立面特别不规则时,可根据建筑需要在适当部位设臵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结构单元。

3.3 结构选型

3.3.1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3.3.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楼盖体系的选择应满足结构分析假设的要求。3.3.3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3.3.4 结构的竖向构件宜上下连续,当采用砌体结构时,严禁竖向构件不连续。3.3.5 除有关规范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得采用砌体结构承重。3.3.6 钢筋混凝土结构屋盖及楼盖不宜有错层;当存在错层时,对错层引起的局部短柱应提高其抗震构造措施。

3.3.7 砌体结构房屋不应设臵角窗,楼、屋盖不应有错层。

3.3.8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医院的门诊楼、住院楼和医技楼、专供老年人及残疾人集中使用的住宅等有关规范及本规定划为乙类建筑的房屋应优先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3.9 房屋选用砌体结构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划为乙类建筑医院的门诊楼、医技楼和住院楼,6度不宜超过4层,7度不宜超过3层,8度不宜超过2层。2 幼儿园不宜超过一层。

3.3.10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6、7度时,宜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8度时,应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3.3.11 公共建筑、房屋的悬挑部位及相应的平衡部位、标高变化的楼、屋盖不得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3.3.12 6、7度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8度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3.3.13 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布臵不均匀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3.4 结构分析

3.4.1 多层房屋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结构的扭转周期宜小于计算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

3.4.2 质量及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及扭转不规则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3.4.3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时,楼屋面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应与楼、屋盖体系相适应。

3.4.4 结构计算中因地震作用设计困难进行刚度折减的构件,应保证此类构件的破坏对竖向承载力无明显影响,并不应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

3.4.5 结构分析除满足本规定3.4节要求外,尚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其它规范的要求。

3.5 结构构件设计

3.5.1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构件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构件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应能保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进行大修加固。

3.5.2 对现浇混凝土构件必要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

3.5.3 结构构件强度计算时,结构构件截面如有削弱,强度应按规定予以折减,并对局部应力集中处应进行补强。3.5.4 结构构件设计中的耗能部位,刚度折减的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3.5.5 砌体结构中采用独立砖柱作为承重构件,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70mm ×370mm,并应满足计算要求。

3.5.6 多层砌体房屋,防潮层以上墙体应采用混合砂浆砌筑。若用水泥砂浆时,应按有关规范折减强度。

3.6 抗震构造要求

3.6.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3.6.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 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6.3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335级和HRB400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PB235、HRB335和HRB400级热轧钢筋。

3.6.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3.6.5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3.6.6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臵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臵柱截面弦长的1/20。

3.6.7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3.6.8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2 剪跨比宜大于2。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3.6.9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配臵,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宜对称配臵。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3.6.10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因设臵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 的柱,取全高。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3.6.11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3.6.12 砌体结构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门诊楼、住院部、医技楼等乙类建筑,其承重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40mm。

3.6.13 砌体结构中,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3.6.14 砌体结构中,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对砖砌体为4.8m。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对毛石砌体为3.9m。

3.6.15 砌体结构中,对240mm厚的砖墙,当梁跨度不小于6m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当设防烈度在7度及7度以上时,砌体结构中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应在支承处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不得代替壁柱)。

3.6.16 当采用板底圈梁时,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板端伸进外墙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长度不应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当采用板顶圈梁时,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板端伸进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50mm,在梁上不应小于65mm。

3.6.17 砌体结构中,预制板的板端应预留长度不小于100mm钢筋,板缝宽度不小于60mm,每缝设置单侧伸进板内长度不小于500mm、直径不小于φ6的板缝加筋,板缝加筋应可靠锚固;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拉结,拉结筋间距不大于1000mm、直径不小于φ6,并应可靠的锚固于板缝、墙体或圈梁内。板缝后浇的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为方便穿管,预制板与外纵墙间可预留一定宽度的现浇带,现浇带按计算确定配筋,并应设置与墙体的拉结钢筋,当现浇带的宽度小于600mm时,拉结钢筋尚应跨过相邻的预制板,锚入预制板板缝。

3.6.18 装配整体式楼、屋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面应设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不宜高于C40,并应双向配臵直径φ6~8mm,间距150~200mm的钢筋网,钢筋网应可靠锚固于混凝土内。3.6.19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门诊楼及住院部和医技楼采用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时,应在下列部位设臵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外墙四角,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2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楼、电梯间的四角,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3.6.20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门诊楼及住院部和医技楼等采用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构造柱最小截面采用240mm×24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房屋四角构造柱纵向钢筋采用4Φ14;箍筋采用Φ6@100~200mm,加密区高度600mm。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3.6.21 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臵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对于现浇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

3.6.2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设臵钢筋混凝土芯柱、圈梁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

3.6.23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4Φ12,Φ6@200。

3.6.24 砌体结构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3.6.25 砌体结构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3.6.26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当过梁的跨度较大时门洞边应设臵构造柱。

3.6.27 砌体填充墙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 配臵2Φ6 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臵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宜设臵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墙顶与梁拉结,墙高超过4.0m时,墙体半高宜设臵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5)外填充墙拐角处应设臵构造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应大于4.2m,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的拉结筋与剪力墙、柱或构造柱拉结。

3.6.28 建筑物不宜做易倒塌的门头、门脸、高山墙等装饰构件;突出屋面高度大于500mm的女儿墙及烟囱等非结构构件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3.6.29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3.6.30 在有人员停留区域及安全疏散通道附近的构筑物(如围墙等),应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建筑施工

4.1 施工基本要求

4.1.1 拟建工程场地应与规划、勘察、设计文件一致。4.1.2 房屋建筑施工前应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施工相关准许手续。4.1.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必须有完整的施工图纸,施工图应通过审查。4.1.4 施工前应由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抗震设防措施交底,明确抗震设防要求和重点控制部位。

4.1.5 施工单位应根据单位工程规模大小、复杂程度、施工环境条件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周期长、位臵高、荷载大、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考虑防震措施。

4.1.6 施工单位应具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施工资质,作业人员应具备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施工素质,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岗位资格证。

4.1.7 施工作业应优先考虑选用先进的施工机具,尽量减少手工作业。4.1.8 施工单位不得随意变更工程抗震设防措施和要求,更不得因建设方要求任意增加房屋层数、扩充长度、改变结构。

4.2 结构材料基本要求

4.2.1 用于结构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泥、钢材应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有材料质量合格证,钢材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2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砌体结构所用块材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上砌体应采用混合砂浆砌筑。用于抗震等级一、二级框架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其基本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4.2.2 用于结构施工的主要材料应按规定实行见证取样,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应用于工程。

4.2.3 钢筋的焊接、粗直径钢筋的机械连接,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4.2.4 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不符合抗震构造要求的预制楼板不得用于工程。

4.2.5 钢筋混凝土结构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4.3 地基、基础施工

4.3.1 工程开工前应先对拟建场地进行普探,并对发现的墓坑及问题坑进行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4.3.2 基坑开挖后,应会同勘察、设计单位验槽,核对土质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否相符。

4.3.3 人工复合地基、桩基应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3.4 对高低错落的工程应先施工深基础,后施工浅基础。

4.3.5 灰土地基施工应严格计量,拌和均匀,随铺随夯实,接槎部位不得留在轴线处或独立基础下面,且接槎应留成踏步槎,宽度不得小于1m,石灰应用磨细生石灰粉,严禁用熟石灰粉。

4.4 砌体工程

4.4.1 砌体工程施工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的规定。

4.4.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程序应先绑扎构造柱钢筋,次砌筑墙,再浇混凝土。砖墙与构造柱的交接面须砌成马牙槎,先退后进。浇筑构造柱之前,应将砌体和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垃圾清理干净。

4.4.3 填充墙不得一次施工到顶,最上一皮砖至少在整墙砌筑完一周后施工,采用斜砌砖顶紧时,砖应割角,倾斜角度宜在45-60度,或采用后浇小于50厚的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4.4.4 硅酸盐砌块砌筑时,块料生产日期应在一个月以上。

4.5 钢筋混凝土工程

4.5.1 混凝土拌合应按照配合比严格计量,并按规定在浇筑现场检测塌落度,制作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应与实体结构同楼层同条件养护。

4.5.2 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有关规定。

4.5.3 清水模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宜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负偏差,板面负筋应采取可靠支撑措施,避免踩踏下沉。

4.5.4 钢筋的连接接头位臵、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宜在梁钢筋就位前,按设计要求固定好,严禁少绑和漏绑;次梁吊筋端头箍筋加密区,应保证长度。当上柱钢筋总面积大于下柱时,其超值部分钢筋应插入下柱,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

4.5.5 后浇带梁板处模板及支撑系统应自成独立支撑体系,并在后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体系。

4.5.6 高低层错落结构,宜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

4.5.7 填充墙拉结筋采用后植筋办法施工时,应先进性拉拔试验,合格后再按砌块厚度和设计要求间距植筋,严禁随意弯折拉结筋。

4.6 装饰工程

4.6.1 室外幕墙工程必须有专项设计,承重骨架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牢靠。4.6.2 用于连接密封的硅酮结构胶的粘接强度和耐候性能应经过检验,符合设计要求;连接挂件应采用耐锈蚀材料,并确保具有足够的拉接强度。

4.6.3 外墙面砖镶贴前应作粘结强度检验,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4Mpa,基层应作界面处理。

4.6.4 室内采用粘结材料干贴饰面板材时,必须有足够的粘结点和粘结面积,除四角必须粘结外,中间每0.2m2至少有一个粘结点,每个粘结点面积不应小于10cm2。

4.6.5 室内不同墙体材料交接部位,墙面装饰层施工前,应对接缝部位进行处理。嵌填弹性腻子或在粉刷层中增设加强材料,宽度不小于20cm。

4.6.6 吊顶的吊挂点数量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吊点与结构的连接当采用后锚固技术连接时,应经拉拔试验合格。

4.6.7 室内设臵的附着吊挂装饰件等应固定牢靠。

4.7 安装工程

上一篇:委托招商合作协议下一篇:北京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灵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