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教育

2024-08-17

初中心理教育(精选6篇)

篇1:初中心理教育

初中家庭教育案例之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西樵中学初一级 郑庆欢

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不愿跟家长聊天沟通,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诲,要么沉默,要么出言顶撞。如何让青春期逆反期的孩子学会尊重和沟通呢?

案例分析

小亮,个子不很高,喜欢打乒乓球,比较有个性,有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脾气不太好,很冲,像他的名字,而且习惯很不好,迟到,经常不写作业(但成绩还可以班里20名左右),不打扫卫生,还喜欢跟女同学闹,无人愿意跟他同桌,有时会妨碍别人的学习。作为班主任他是我心头的一块心病,算是我工作中的问题学生。所以对他关注一直以来相对较多,但在他看来我这似乎是跟他过不去,不管我怎样做他的思想工作,怎样讨好他,他看起来好像从来不领我的情。坦率的说我们的师生关系不够和谐,他对我的抵抗情绪比轿严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着。与家长沟通过,也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一意孤行。

原因分析

首先,小亮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规律。从生理上讲,由于初中生生长迅速、身高体重接近成人、精力充沛,容易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希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希望心理上的断乳。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运转要求初中生更多的跟从成人、更多的接受成人的指导,这样初中生在生理上的需求愈益被社会所忽视或漠视,所以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容易滋生蔓延开来。其次,从小亮逆反心理的产生诱因分析主要有三种:

1、标新立异。为了追求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为了让社会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地位,他们往往表现出某种偏执,有意标新立异,以引起别人注意。小亮一方面存在如上所述的心理方面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因为进入初中后任课老师更换,不能短期内得到老师的赏识,甚至逐渐产生偏见,所以标新立异心理越来越突出,直至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

2、态度上的对立。很多学生的逆反不是针对于某件事本身,而是来自于老师安排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方法让学消费生逆反情绪,主要以“管、卡、压”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断乳期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催化剂。由此可见,老师的责任何其之大。

3、挫折感。小亮的挫折感主要来自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很宠爱他,初中更换的新任课老师和我都不太欣赏他,甚至对他有偏见,导致来自老师的这种关注落差太大。所以他本能的做出反应,一方面为了获取老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为了掩饰心理上的不自信,便采取这种极端的方法和老师对话。

解决方案

1、引导学生认识逆反心理的客观性。让学生认识到初中时期出现逆反心理和行为是一种生命现象和声明规律,但是不要纵容自己,更不要过分责怪自己,要想方设法的超越这一生命局限。

2、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此年龄段的学生迫切渴望于成年人平等相处,当老师于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承认错误,老师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公正、正确,并设法让自己静下来,坦诚的向学生承认错误,同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才干保证师生的正常沟通。

3、不要运用高压手段处理逆反心理和行为。学生的逆反行为发生正是出于对师长的不满和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反抗行为减少,但是却增加了学生的愤怒,使以后更容易再度产生逆反行为。

4、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初中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时,不要讽刺挖苦学生,因为学生在自尊心受损时,往往会采取反抗行为进行报复。

效果

小亮在得到各科老师的关注和逐日的相处了解中,能够很好地与家人和老师同学相处了。学习上有动力了,学习更积极,成绩也稳步上升。

应避免的误区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老师应询问事情经过,少抱怨和责骂,以便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避免直接批评,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避免在任何一方情绪激动时进行批评教育。如果一方处在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如急躁,暴躁,烦恼等,就容易失去自控能力,无法理智地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对立情绪,引发冲突。

篇2:初中心理教育

(一)青春期心理指导

1、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怎么办?

(1)我们在生活中对某人、某物、某事产生喜欢、爱慕的感,是人生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惶恐惊慌,只是这种情感过早地出现在中学阶段,极易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给人生的道路过早地设置一个十字路口。因此,中学阶段是不宜发展这种感情的。

(2)在对某位异性同学的感觉还处于一种朦胧好感的时期时,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更不要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传递眼神,互送纸条等交往方式对中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

(3)如果已经较深地陷入对某位异性同学地思念,则要努力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这里要特别强调运用理智的力量去战胜自己感情上的冲动,把爱的萌芽深深埋在心底。要懂得:爱情之花的绚丽开放,是离不开必要的社会条件和时间考验的。

最后,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朋友们应好好把握这一段美好的时光,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同时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转移感情的注意力,这样,你们才能顺利地完成学业,在社会上立足,到那时美好的爱情回来寻找你的。

2、中学生为什么不能谈恋爱

中学阶段的少男少女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娇艳美丽。由于客观存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中学阶段男女同学间开始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雾里看花的情愫。有的女同学开始讲究打扮,留意谁爱用眼睛瞟自己,谁老在自己身边转来转去„„大多数中学生处在一种既向往与异性接触,又害怕与异性交往的矛盾心理中;他们注意异性的谈吐、表情和动作,喜欢看有关爱情的电视、电影、言情小说,哼唱爱情歌曲,甚至直接给异性写求爱信,传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这种种情感表现,常易导致中学生的早恋。那么中学生为什么不能谈恋爱呢?

首先,中学生早恋,不合适宜。青春这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在摄入了充足的养分,在清新的环境里,才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中学阶段正处于为今后掌

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应全力一赴。因早恋分散精力而耽误大好时光,致使基石不牢,今后怎样立足于社会?

其次,中学生早恋,具有迷惘性。中学生往往对友情和爱情的真正含义很模糊,容易误把好感当爱情,或只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情操美和心灵美,为今后的婚恋、家庭种下苦果。

最后,中学生早恋,具有不稳定性。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都没有定型,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对“爱情”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很难具有完整稳定的认识。记得一首诗这样写到:“过于年轻的爱啊,还不足以过滤岁月的流沙,躁动的心又怎肯在一处停留?别再痴迷于那不该留恋的风景吧,走出那个美丽的梦境,你面前才会天高地阔。”希望我们能珍惜青春赋予我们的大好时光,别在春天挥霍夏季。

(二)、心理健康指导

1、如何摆脱抑郁情绪

(1)倾诉。英国诗人威廉。布来克曾写过一首名叫《毒树》的诗:“我对朋友感到愤怒,我说出这愤怒,他消失了。我对敌人感到愤怒,我没有说出,他滋长了。”人生难免有不如意之时,当被同学误会了,被老师冤枉了,如找不到另一个人,可以向他倾诉内心的痛苦,那是件很不幸的事。如果这时有一位同学或朋友理解你,仔细倾听你诉说,你心中的愤怒或忧愁就会慢慢地消失,你会感到阳光仍然是那么灿烂,人生依旧那么美好,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心情轻松的感觉。如果周围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或你的问题不能轻易告诉别人,那么寻求心理咨询、找医师谈谈,是使你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疏泄的好方法之一。

(2)改变环境

(3)改变自己的认知。

(4)改变自己的情绪。

2、总是失眠怎么办?

(1)、睡眠松弛疗法

(2)、调整睡眠时间

(四)、学习心理指导

女生在学习中应克服哪些不良心理

(1)自卑心理

(2)依赖心理

(3)羞怯心理

(4)嫉妒心理

(5)摇摆心理

误区一:

上初中后,女生的学习不如男生

上初中后,往往出现女生成绩不如男生的现象,甚至有不少家长也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女生智力天生就不如男生,成绩滑坡也是无奈的事情,因此忽略了从女生成长的其他方面寻找原因。女生自己也因为有了同样的见解而“认命”,觉得成绩不如男生是正常的,所以在学习上放松自己,失去拼劲,造成学习成绩一路走低的恶性循环。

解决办法: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女生成绩滑坡,不一定是智力不如男生。步入青春期,女生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会开始留意自己的容貌、衣着、异性等,这些都是分散女生学习精力的因素,但是这些原因又往往会被她们自己所忽略,而把学习热情的下降归结为智力差异问题。其实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智力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学生为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这就需要女生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十几岁这个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面,为自己以后的成长和成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代表人物:科学家居里夫人

误区二:

女孩子要长得漂亮,才会受人欢迎

青春期的女孩子认为,自己要美,才会受人欢迎,而她们认为美的定义,就是有好看的的面孔,穿时髦的衣服,甚至很多时候模仿成人的打扮,浓妆艳抹,以“性感”、“妖媚”为美,所谓的内在美已经是过时、陈旧、可笑的观念。解决办法: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未成年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处于形成阶段,对美的认知难免存在偏差,加上舆论、商家等对港台日韩等所谓“潮流”的鼓吹和渲染,对尚未形成自身独立价值观念的学生影响是非常大的。其实一个人的真正魅力是来自人格的魅力,女生应当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只有自尊、自强、自爱的女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佩。

代表人物:世界名模吕燕

误区三:

女孩子要有异性追求,才有面子

青春期的女性意识觉醒,令一些女生对情爱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态度,公车上、商场里,常常可以看到身穿校服举动亲昵的少男少女的身影,其实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真爱为何物,只是看到周围的同学、朋友在谈恋爱,自己没有男女朋友就会很没面子。

解决办法: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篇3:初中心理教育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并且发展迅速。很多心理学家把这段时期称为“危机期”或“矛盾动荡期”,甚至有人把它比喻为“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一条小船”。随着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变化,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自我意识高涨;情绪情感产生矛盾,有时对一些外在力量予以排斥;日常生活以及与父母同伴的关系发生转变,孤独、压抑的心境随之产生等等。总体来说,初中生个性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不平衡性、极端性或偏执性,消极成分占很大比例,因此,特别需要父母、教师及社会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导和帮助。所以,在初中阶段实践个性化教育对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个性是一个多角度、多视野的概念。教育领域内的个性是与共性相对的概念,包括人的独特性、主体性、创造性,及社会性。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有优劣之分,教育应当发展优良个性,转化不良个性。个性不仅表现在心理层面,并且表现在行为层面。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适应其能力水平进行教育,使之得到发展,而反对强求划一式的教育。

教育史上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自古就有。早在公元前5世纪,孔子就认为学生“有的长于德性,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西方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助产术”被认为是最早的个性化教学。当代更有众多流派和教育实践探讨了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形成了关于个性教育的多元化观点。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个性化教学落实在具体的学科、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呢?

第一,历史的个性化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师中心”的极端滑向“学生中心”的极端。所以,在实际的“个性化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起到科学联结活动双方的关键的引导作用。

第二,尊重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这一点已为绝大多数的教师认识,故不赘述。

第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应当把学生的个性看作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的智商水平以及“情商”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基点和起点。然后,教师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做”的分层次教学,做到扬长补短。

第四,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教师担心学生的答案与“教参”、考试的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就将教参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没了学生的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便解放了教师,倡导教师的素质发展带动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敢于把自己对历史、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讲出了,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灵活处理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必像以往一样看权威的眼色、看考试的风向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当然,个性化教育在我国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生个性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难的话题。通过对于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改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个性教育理论研究,不能把个性教育看作仅仅是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个性教育是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品质。同时,个性化教育的对立面是“划一性教育”,而不是集体主义教育,个性教育是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更好地承担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2.个性化教育要将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里,学校教育也不仅仅是指课堂教育,还要注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广义的教育活动而言,则必须面向社会开放,不断从社会中汲取养料,利用社会的各种成果来实施个性化教育。

3.教育者本人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由于教师的个性、思想、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对受教育者有着示范作用所决定的。

篇4:初中数学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心育 实践

新一轮基础教育7—9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主要体现于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即既要实现认知目标,而且又要体现行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实践证明,心理辅导的原理融入课堂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只重视认知目标的现状,逐步变单一的、接受式的认知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的,包括由接受式、体验式、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构成的新颖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把心理辅导原理运用于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也对当前实施新课程数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初中数学心理教育的涵义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定规律,利用多种心理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心理影响,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并与学生心理的自主建构相互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即从心理的角度去关心、理解、帮助和培育学生,使他们在数学认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晶质,使他们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能自主地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它是学校学科心理教育的重要构件。对于初中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1 中学心理素质教育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过程与结果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与入的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处于中间层次,它与生理素质结合,共同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构成人的世界的统一体。”心理素质是人的生命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一切素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进行精神交流的心理活动过程。

(1)中学心理素质教育是由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中学数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获得发展,且还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中,特别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现有数学认知结构的特点和水平,把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2)、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具有…般心理教育的特性。心理教育相对其它教育而言,具有奠基性、发展性和濡染性(潜隐性)等特性。

第一,心理教育是备学科教学的基础,中学数学心育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础。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自主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发展等都要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条件。中学数学心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要为学生学力的形成和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矢志不移地夯实学生的心理索质这个基础性素质。

第二,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以发展性教育为主,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备项心理素质的发展;同时,为那蝗少数存在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设计和实施与其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服务。第三,中学数学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丽言的,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不仅有数学知识信息,而且有智力、能力和情感、意志、性格等多种心理的综合信息,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丰富的整体交往體验中,心理受到濡染,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2在心理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通过心理教育知道,在教学中更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恁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性质。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思考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问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洲。

·能用实例对一·蝗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与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相比,我更注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的交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角度讲,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以及心智描绘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在这点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经常考虑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摸索和讨论,以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有效地组织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向老师和同学表达数学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数学表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傅海伦、朱艳、田珍: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0l(11)

篇5: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工作计划

梁庄一中

一、指导思想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学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分管德育的钱玉奎副校长为组长,徐益林、高国璋、潘敬祥、徐春国、杨承军、杨俊、潘爱武等同志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及其它兼职人员的工作考评。学校将考评结果纳入德育工作考核体系。

(二)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

1、对教育心理学的教师经常举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新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

2、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时间另定),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1、教务处、政教处本学期要适当安排心理辅导活动课,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根据不同年级开设相应课程。

2、教育学科老师之间平时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学科应组织听课、评课,逐步掌握心理辅导课的原则、要求和辅导技巧,为今后将心理辅导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认真开展好心理咨询室工作

1、由xx老师具体负责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对每一位来访的学生做到真诚倾听、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助人自助、过程保密等要求。

2、做好热线电话的咨询工作

3、认真做好个别来访辅导。(时间安排:每周五晚)

(五)健全心理辅导档案管理。

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及时了解、掌握辅导效果,总结各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方法。对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整理、讨论。

(六)加强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力度。

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培养心理辅导老师的教科研精神,要踏实、有效地进行研究,预防学生意外伤害健康,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培训

3﹑为新生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现状摸底,确定重点指导对象

4、将各班上报的特殊生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对象

5、劳动服务周上心理健康(活动)课

6、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十月份:

1﹑特殊生心理健康教育

2﹑女生“四自”教育

3、心理健康公开课

十一月份:

1﹑特殊生跟踪指导

2﹑家校共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3﹑学生代表座谈会,心理指导反馈

4、心理健康公开课

十二月份:

1﹑第二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

2﹑特殊生跟踪指导

3、心理健康公开课

4﹑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一月份:

1﹑特殊生教育反馈总结

2、心理健康课反馈总结

篇6: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学生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小宁性格比较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一般,做事情比较拖拉,常常完不成计划,不善于和别人交往,也没有什么朋友,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小宁对所有的事缺乏自信,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别人的看法很敏感。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影响:小宁的父母对她比较挑剔,总说她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喜欢拿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她比较;家务不让她做,怕影响她学习;哪儿也不让她去,说外面太危险。久而久之,小宁不喜欢与人交往,学校被动拖拉,自卑感明显。自卑感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挑剔、否定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没有客观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孩子对自己评价就会有偏差。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孩子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孩子会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越少,自卑感就越强。有的家长会反驳:我们是在爱她呀!这就是大多数家长心中存在的误区。这种披着爱的外衣的“过度管制”会给孩子身上捆绑多少绳索啊!这样的孩子怎会健康快乐呢?

2.学校影响:她上课不认真,经常不完成作业,老师对他很头疼,批评时有些粗暴缺少耐心地与她沟通。她特别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但方式方法不合适又常常得不到老师的赞美。造成她有抵触情绪,听不进老师的批评,使老师对她的思想教育不能落到实处。著名的“罗森塔效应”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教师所忽视的那些孩子往往惧怕老师或消极失望,从而造成交往困难,缺乏自信。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注意力就像阳光。注意力所及之处,就成长;忽略就枯萎。

三、矫治对策:

1、.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小宁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1)开好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小宁这一阶段的表现,学习上、行为上及要求改进的意见,做到把家长请进来。

(2)定期作好家访工作。多到家庭中了解小A的生活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点,听一听家长的心声,融洽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关系。

(3)用好网络。网上有好多文章、经验值得家长去学习,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水平,多推荐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给家长指导。另外,短信联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为了去除小宁的自卑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再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多关注她,寻找闪光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对舞蹈比较感兴趣,而且节奏感,肢体表现能力都很强。于是我就鼓励她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学校有文艺活动也推荐她参加,给她锻炼的机会。在学校以及镇文艺汇演中,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帮助她树立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召开恳谈会邀请平时与小宁接触稍多的同学坐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大家对小宁的关爱, 小宁也讲述了自己的感受,感动之余小宁表示今后要把自己的爱献给同学,把快乐带给同学。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小宁会主动的和同学交往,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她逐渐认识到:学习原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同学原来很友好。自卑的阴影慢慢退去,笑容在她的脸上时时绽放。

四、个案感悟

1、家长强权——最隐蔽最锋利的刀子

“家长强权”的本质是对孩子自由意志的剥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懦弱、叛逆、自卑、没有上进心等等。比如小到吃饭,大到上什么课外辅导班,家长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听话”仍是他们教育孩子时的核心审美心理。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你是否能不断的学习,不断“从师而问焉”,决定了你所影响的孩子的未来发展。放开那些你认为有用的绳索吧,别让捆绑束缚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新三板法律法规下一篇:互动类型的游戏玩的是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