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2024-08-15

一年级阅读写作教学计划(通用12篇)

篇1:一年级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五、教学评价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篇三

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主讲教师:於斌静 沈美娟 李雪君 郑露

教学材料:

材料一:《三字经》

教材二:浙江文艺出版社《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

教材三:长春出版社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中心编写的《日有所诵》一年级读本上卷。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早自习经典诵读20分钟;语文课前3分钟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标优秀古诗文推荐:

一年级上:《江南》 、《敕勒歌》、《风》、《咏柳》、

《凉州词》、《登鹳雀楼》、《凉州词》、《出塞》

一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日有所诵》上卷推荐:

第一单元:《蜻蜓》《小溪给咱洗脚》

第二单元:《松塔》 《蝉》

第三单元:《问答歌》

第四单元:《野牵牛》 《相思》

第五单元:《半半歌《 《秋浦歌》

第六单元:《小花鼓》

第七单元:《鹦鹉》

第八单元:《虎大王》 《杏花》

下卷:

第一单元:《浪娃娃》《海浪》

第二单元:《九九歌》 《西瓜娃娃》

第三单元:《拜新月》

第四单元:《春天》《太阳公公》

第五单元:《蝴蝶飞》《独望》

第六单元:《小螳螂》《星星和露珠》

第七单元:《蚕宝宝》

第八单元:《圆圆圈圈》 《魔术》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

(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

(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

(4)每个学生拥有一张 亲近经典 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

(5)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 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 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 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润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场地:教室或多功能阅览室

设备:多媒体等音像设备

班级规模:40左右

授课方法:

1、让孩子静心读

2、让孩子坚持读

3、让孩子快乐读

4、让孩子成功读

四、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 诵读千古文章,传承文化经典 的读书教育活动作为经典诵读的中心,开展关于 三字经 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2、评价内容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保持度。

(2)学生诵读经典的量化积累及熟练程度。

8首古诗必背。可申报状元。

每递减2首,降一个等级。分别是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3、评价的多维形式

组织形式:

(1)自评

(2)同学评

(3)校评

(4)家长评

测试形式:

(1)听力对测

(2)背诵测试

(3)朗读测试

篇2:一年级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我希望从一年级的孩子开始,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打造一个书香班级,让孩子们真正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如下海量阅读实施方案。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从整体情况来看,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特别和爷爷奶奶经常在一起,学习习惯差,也有个别学生经过幼儿园的学习,表现不错,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他们喜欢读书,就是不认识字,不知道什么叫做阅读,不知道怎么去读书,因此本学期就需要老师先从阅读儿歌抓起,培养他们爱儿歌,学儿歌,朗读儿歌,感受儿歌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从小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阅读打好基础但识字能力有限,因识字有限,学生还不能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在上学期,老师和家长以讲故事主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培养他们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养成爱读书、边读边记边思考的好习惯。

3、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大量识字,为自我阅读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能力。在阅读时间、形式、速度、方法上有所突破。

5、以儿歌、童话故事为主,每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

6、学会课内外阅读的方法,逐步实现主动阅读。

7、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安排

1、合理安排学校的“早读”时间。

每天早晨十分钟读《三字经》、背古诗、儿歌,并把儿歌中出现的词语摘抄在黑板上,领学生反复认读。下午下间操时,老师声情并茂地读1个故事给学生听,请小朋友读故事给同学听,师生比一比,由读慢慢过渡到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2、课内“海量识字”

利用各种渠道让孩子们大量识字,让他们为日后的海量阅读打下基础。

语文的教学“读”是硬道理,语言的学习以积累为本,读书为本,数量在先,大量读书识字,语文的学习不是“日日清”而是“日后通”,不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不是“打一口井”而是“挖一片坑”。大量阅读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才会又量变转向质变。海量阅读之所以可以成功在于“坚持不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潜下心来做阅读。

阅读内容:

1、《三字经》

2、《猜猜我有多爱你》

3、《唐诗三百首》

4、《365夜故》

5、《大卫,不可以》

6、《大卫,上学去》

篇3:一年级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一般都要用二到三课时。于是, 老师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 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纸杂志, 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既很少从理论的高度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 也很少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与老师们交谈, 他们要么认为第一课时难上, 没有现成的方法, 要么认为第一课时没有意思, 上不出精彩。总之, 第一课时被忽视了, 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对语文第一课时缺乏正确的定位和足够的重视, 简单地处理, 结果出现了越位、错位、僵化的现象。

二、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真审视第一课时, 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能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能为学生深入感悟文本铺平道路。高林生老师以及不少前辈都反复强调:第一课时, 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 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 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学写好生字新词, 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准备。我想, 这应当是我们第一课时教学的总体目标, 简单地说, 第一课时就是读书、写字, 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扫清障碍。

2.三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三年级是个承前启后的年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这一特点确定这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既不要沿袭二年级的做法, 也不要一味追求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方法, 去攀新高。于是, 我对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进行了浅显的研究, 供大家探讨。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总体目标应该是: (1) 落实字词的教学, 注重教给学生方法。 (2) 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粗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 学写好生字新词。 (4)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课文的兴趣。

三、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程序

1.导入课题。有了目标的指引, 我们来探讨一下三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称“开讲艺术”, 它有激发兴趣、沟通感情、导明方向三大功能。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给学生以启迪, 催人奋进。”导入常见的方式有:

(1) 质疑型。南宋时的教育家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还可根据教材内容,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就题目质疑。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放飞蜻蜓》、《争论的故事》等题目即可让学生就题质疑。

(2) 释题型。如《赶海》、《水上飞机》等课文可引导学生从分析理解课文题目入手, 由题目生发开去, 引导学生质疑。

(3) 情境型。顾名思义即创设课文情境导入, 可借助图片、多媒体、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等手段,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文情境 。如上《荷花》一课可用图片导入、上《西湖》一课可播放西湖的美景视频导入。

(4) 激趣型。如通过讲故事、谜语等导入。

(5) 知识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复习导入。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 寓意含蓄, 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 而了解写作背景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可用简介背景、作者导入。如《少年王勃》、《军神》等课都适合运用这一方法。

(6) 直观型。即运用实物实景导入。这种导入方法适合于讲授直观的、能看到差别的教学内容。

(7) 直入型 , 也称开门见山导入。如教师进入课堂后就板书课题, 告诉学生今天上哪篇课文, 请打开教材多少页。这种导入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 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 但启发性、趣味性不强。

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而言, 导入只是其中时间较短的一环, 导入只要言简意赅地引学生入胜, 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即可达到目的。

2.一读课文, 学习生字新词。

(1) 中年级识字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识字方面的要求是:1独立识写课文生字, 能掌握大部分生字。2通过老师指导, 能够掌握难写、易错的字。3能够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中年级识字基本步骤。针对这一要求, 同时考虑到时效性, 在学习生字新词时“以学生自学为主, 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 老师讲重点难点”为指导思想, 设计了以下步骤:1学生自读课文, 在文中标出生字, 不认识的字拼读拼音或者请教周围的同学。2请学生指出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后鼻音、翘舌音、轻声音节、多音字等) , 齐读易错的读音, 认读全部生字词。3请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进行组词或造句, 鼓励学生想得越多越好, 达到运用生字、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4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交流生字词的意思 (明白意思的说出来分享,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5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生字词的意思, 师生共同解决, 注意渗透、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借助工具书;近义词;反义词等) 。6学生自主识字,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如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换偏旁变新字;猜字谜等) 。7学生提出难识难写字, 教师进行范写指导。应注重三年级写字教学特点, 不需停留在一笔一画的教学,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笔画的穿插避让, 笔画的变化。8学生描红、仿写 (注意提醒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 师生评议。

3.二读课文, 读通句子, 了解大意。

(1) 中年级阅读要求。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 江苏省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也严肃指出:“要强化初读, 要拿出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 要力求读进去, 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张老师这段话要求我们在初读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 读得正确、流利, 要读熟。在“读通句子, 了解大意”这一环节中应尤为注意。先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方面的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精彩句段。4初步了解文章的结构, 能复述文章的内容。5能够结合学习中的问题, 有目的的搜集资料, 并尝试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2) 中年级识字阅读步骤。根据此要求, 我设计了以下步骤:1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做到“五不”――“不读错字、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2逐段检查读书情况 (可用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 ,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是否做到“五不”;遇到长句难句要全班齐读。3默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意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虽然现在不要求学生分意义段, 但是对于一些写作顺序很明显的文章, 我们都会用这一方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3) 如何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清课文脉络是三年级学生的难点, 比较适合三年级的方法有:1教师分出段后, 让学生讨论分段的思路。2让学生找出比较明显的写同一内容的段落, 再进行划分。如上《哪吒闹海》一课时, 就可让学生找出哪些自然段写哪吒怎样闹海?再找出写闹海前、闹海后的自然段, 颇有“纲举目张”的效果。3教师提供各个意义段的段意或小标题, 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如上《荷花》这课时, 可列小标题――初闻花香、欣赏花姿、幻化荷花, 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呢?通常有几种方法:1综合各段段意, 舍去次要内容, 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2围绕重点段的段意, 概括课文大意。3按照教师的提示, 概括课文大意。对于刚起步的三年级比较适用。4审题归纳。教师根据课题作一些提示, 从中启发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类型的课文可从题目生发问题:“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怎样发明的?”等来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4.三读课文, 开动脑筋, 不懂就问。“一曲终了, 余音绕梁”, 会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课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抛下话题, 启发思考, 在疑难处, 在矛盾处戛然而止, 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 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蓄足气势, 达到课虽下, 有意读, 味还在, 趣仍浓, 思无限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教学有法”, 我们教学要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规律;“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 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对象、因条件而定、而异, 希望这次探索能抛砖引玉, 启发大家思考更佳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戴宝云.实用小学语文教学90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篇4: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6-02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華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者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渗透语文素养的理念。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及动力,一定要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乐趣主动去学。

在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三步导学的第二阶段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在第八单元中有一课《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本册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文章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从生活贴入学习,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最后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又比如《司马光》:公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从这句话你知道了公园里置放的一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呢?老师应该善于去引导孩子们质疑探究主动发现,如果没有假山,没有水缸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篇5: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

读书使人明智、聪明、高尚、文明、懂事、好辩。让课外书籍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和一扇门,让他们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根据我校阅读活动安排,现制定本年级阅读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享受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书籍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鉴赏能力。

3、营造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主题:

读一本好书,交朋友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活动策划

1、做好对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活动的意义,并明确阅读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2、开辟“班级阅读园”,在各班的文化环境中布置以阅读为主题的“阅读园”,在“阅读园”的班级评价栏目中设立“阅读之星”

第二阶段:组织和实施

1、开展“班级故事”。

(1)利用经典阅读课的时间,积极开展阅读和讲故事活动。此外,还举办了试讲比赛,5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入选“故事大王”。

(2)结合我们年级每周积累课外素养、提取名人名言的活动,开展“比较看谁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多”。

2、开展“读好书交好朋友”活动。

(1)每个学生每学期完成一次必修阅读。

(2)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一些可读性强的书目。把你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并在他们之间交流阅读。

(3)班级建立“阅读个人档案”。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档案卡,用来记录学生的阅读内容和结果。

3、开展“我和父母一起看书”活动。

(1)要求家长利用休息时间每周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次。

(2)做好“亲子阅读记录”。

(3)开展“雅居”评比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1、每个月给“阅读之星”起个名字,加个星级奖励。

2、任何坚持阅读并取得好成绩的孩子都有可能获得额外的星星奖励。

篇6:一年级上学期阅读教学计划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

深刻的影响。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我们觉得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针对目标,我们又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

1、加强认读,逐步提高。大家都知道,学生入学前认识的字还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为阅读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低年级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反复重复或回读,难以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可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做朗读示范甚至领着学生读。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悟,习得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如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扩大认读单元。

2、感受乐趣,引发对话。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课文作者对话交流,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伟人一一道来,多有乐趣。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一种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3、自主阅读,感悟语言。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应当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篇7:一年级阅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小学一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读书,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读书,享受读书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我对班级课外阅读做了如下安排:

1.与学校阅读计划一致起来,强化阅读指导

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推荐读书

孩子由幼儿园刚进入小学一年级,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新奇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我首先向孩子们推荐与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让孩子们有书可读。如:唐诗三百首、少儿故事、童话、寓言故事、优秀卡通等,给孩子自由选择的余地。我给孩子们介绍读物坚持一个原则:都是与一年级语文教材所学内容相关,与孩子的认知水平相符。

3.用“耳朵”阅读

儿童的阅读常常会很依赖于“耳朵”的阅读,我就安排时间,如午间活动、课前三分钟等时间为学生朗读故事(也可播放录音磁带让孩子欣赏),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都在极大感染着孩子,紧紧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倾听中不断体验、品味,并积极讨论,大胆尽情地表达,提高了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渐渐地“迷上”那些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

4.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读资源,学生互相借阅。广交书友。

5.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6.培养阅读兴趣

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7.师长言传身教读书

一年级的学生单纯、幼稚,模仿能力强,教师、家长本身也要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使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这种身教的作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的阅读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同时家长有空时应有意识地带孩子到图书馆、图书城、书市等地方,在那里孩子不仅可以看到更多的书,还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气氛。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以“石狮市首届儿童读书比赛”为标准,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篇8:一年级阅读写作教学计划

交际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它包括理解 (听、读) 和表达 (说、写) 两方面, 表达的前提是理解。听、说、读、写是外语专业学生必须全面掌握的基本语言技能, 听与读不仅是实际应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

我国高校西班牙语专业的教学重点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及学生听、说、口笔译能力的培养。对于刚刚接触西班牙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阅读是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第一个步骤, 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 因为只有大量接触原文材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 增加词语的积累, 增进对语言规律的认知及对文章整体性的理解, 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修为, 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泛读和西班牙语泛读课

什么是泛读呢?广义上是指意在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及阅读速度, 不注重个别语句的翻译, 不去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 从而进行广泛的阅读 (extensive reading) 。而作为一门外语专业课程, 泛读课刚刚走过第三十个年头。

泛读课起源于早期的英语教学, 随后逐步扩展到俄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其他语种的教学中。泛读课是相对于精读课而言的, 旨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学生的语感, 扩大词汇量, 提高阅读速度并使其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泛读课教学的几个要点

(一) 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主要考虑难度和内容两方面:

由于一年级学生所掌握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较为有限, 因而泛读材料的难度应与精读课的教学进度趋于一致, 或略有超前。语法知识的适度延伸, 词汇量适当的补充与扩展,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然而, 这种所谓的超前教学需要考虑“度”的问题, 一旦超过这个“度”, 可能会适得其反, 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 文章的篇幅也不宜过长, 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 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使他们学有所得, 不断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 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因此, 教师在选择泛读教材时, 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 本着“由浅入深, 先短后长, 难易结合, 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凭借已有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 通过联想、重建等创造性思维, 领会文章表达的意义,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材料选取应注重“形式多样, 题材丰富”的原则, 可以节选小说、散文、诗歌的精彩片段, 可以是寓言、童话、通讯报道, 也可以是一条广告、一则幽默或是一段美妙的歌词。

当前, 我们的学生往往是“90”后, 甚至是“95”后, 处于信息时代的他们往往对语言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有着更高的要求。枯燥的故事情节、陈旧的历史背景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对此, 教师不妨结合时下较为流行的话题或热议的新闻事件,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外媒对上述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用西班牙语对此话题进行分析、讨论, 以此拓宽知识架构, 激发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适应各类材料的能力, 实现语言学习知识性、趣味性和目的性的结合。

(二) 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适合学生掌握的泛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掠读 (leer rozando) 。是一种跳跃式阅读, 其特点是抓住关键词、句和主题句, 不纠缠细节, 仅仅要求掌握大意。

(2) 扫读 (leer escaneando) 。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阅读方法, 便于快速获取需要的信息及细节。

(3) 猜读 (leer conjeturando) 。通常不需要查字典, 一般是通过上下文或者构词法等手段, 猜测、判断某个或是某几个词的含义, 不中断阅读过程, 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4) 悟读 (leer entendiendo) 。这种阅读手法主要用来领悟词句的表层和深层涵义, 重视标题、关键句等重要部分的阅读和理解。

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阅读目的, 可以交替使用, 也可以重复使用, 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材料时, 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最恰当的泛读方法, 进行最有效率的阅读。

(三) 泛读课的教学安排

泛读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重点文章讲解, 教师指导阅读, 学生自主泛读三个部分。

(1) 通过对重点文章的分析和讲解, 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对理解全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理解整个段落、乃至全文的基础, 抓住文中起连贯衔接作用的词语 (所谓的“标志词”) , 有助于我们对所读文章的内容有所预测, 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主旨。比如, 表示递进发展的词语:pues, luego, después, entonces;表示转折的词语:pero, sin embargo, a pesar de que;表示推断、假设的词语:si no, creer que, suponer, en este caso;表示总结概括的词语:finalmente, por eso, asíque, por lo tanto等。

(2) 教师指导阅读的过程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讲解泛读的方法和技巧, 也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因为阅读理解是读者应用已有的知识及作者提供的线索推断作者意图的一个过程。背景知识与语言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对文章或作者的背景情况进行了解, 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不同的民族由于自身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等的不同, 在表述中肯定会有所差异。通过教师的指导, 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上的障碍, 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3) 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 也是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培养他们的兴趣, 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进行泛读, 与课上所学的内容相互补充, 相互促进。扩大词汇量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泛读, 词汇的不断复现、积累、巩固、记忆, 学生们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各种语法现象的意义和作用。阅读量越大, 记忆中永久储存的信息就越丰富,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即“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

泛读课作为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教学的一部分, 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学习新词汇, 在提升学生的语感、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云嵋.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西班牙语教学[J].硅谷, 2009 (5) .

[2]李艳.浅谈中学开设泛读课程[J].中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篇9: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分析及策略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阅读 分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59-02

一年级是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把拼音、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组织课程时,很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学校设施、教学大纲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 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也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孩子看的书推荐给孩子,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里,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要不断读许多新的书。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都成为孩子们的读物。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强调读书的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反复教,教反复。”

三、多方位指导方法,多样性的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小鱼、燕子、老牛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地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也知道了各个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篇10:三年级一班阅读计划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是本班阅读的宗旨: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通过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喜爱读书,在阅读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书伴学生成长。计划如下:

(一)、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避免流于形式。

1、每周下午上课前20分钟是学生读书时间。

2、每周校本课是读书时间。

3、每天要求每个学生自由读书、读报一小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觉读书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学会积累、善于积累。提倡学生在看书时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以在写作中便于引用。

2、做好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不同的读物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略读、精读、默读等。提倡学生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三)、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为孩子解决书中存在的问题。

(四)、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

做好读书记录卡,并写读书收获。

(五)、读与背。提倡学生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六)、鼓励学生到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上,查阅有关知识,最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通过自编手抄报的方式展现出来。

篇11:一年级阅读学科绘本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阅读学科绘本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绘本是指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内涵,图与画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带给孩子美好的熏陶和教育。因此,开发“绘本快乐阅读”这一校本课程,可以推进儿童阅读,促进儿童和谐发展。课程愿景:童年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梦,梦里可以有自己飞翔的影子。童年应该是由一个一个串起,那些故事里有我们的欢乐,有我们小小的烦恼,有我们的秘密花园。童年里,最最需要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可以是我们漂亮的老师,可以是我们拄着拐杖的老外婆......如果从一年级开始,我们的孩子就浸润在故事里,浸润在爱与美的世界里。在故事里感受宽容,合作,感恩,信心,爱......这些美丽的字眼将化作一座桥,把我们的孩子带往那个充满着纯真,快乐与勇气的地方。

希望通过一个学期到一年时间的努力,通过绘本课的教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一年级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以至于培养终身的阅读爱好者。更希望通过孩子的阅读,能感染孩子周围的人,让别人也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带来的成功。

绘本阅读的意义:

(1)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朱永新)

(2)共读,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

(3)通过优秀的儿童读物,我们将向下一代传授人类普世的文明价值,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质。

(4)共读,可以在班里形成共同的磁场,在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而然会被这些故事吸引,渐渐的喜欢上阅读。

时间安排:每星期两节的绘本阅读课作为共读课,本学期共计18周左右课程目标。

1.根据会本适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重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儿童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2.培养儿童读图和阅读简单文字的能力,让儿童积极向纯文字阅读过渡。

3.研究快乐绘本阅读对儿童知识的积累、思维的激活、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健全等方面的作用,学会阅读,而且要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学习、创造和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快乐绘本阅读中健康发展。

课程内容

怎么挑选优秀的绘本呢?我们应该明白,儿童早期阅读的意义应该是感受作品的人文性。法国著名文学家史家保罗.亚哲尔定的儿童阅读的好书标准可以借鉴:

1.忠实于艺术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是具有质朴之美的书。

2.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读的书。

3.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包罗万象的生命。

4.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

5.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

6.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变得活泼、激奋起来。

活动措施:

一、结合班主任建立书香家庭的评比。

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书香家庭。

1、为孩子建立小书柜。配合孩子的成长尽可能的充实相关图书

2、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内容包括:读书给孩子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听孩子读书、一起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等。

3、帮孩子记录读书情况。内容包括:读书时间、内容、孩子想说的话、家长的评价等。

4、加强与其他家庭的联系。通过家庭间的联系,交流心得,互通有无,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保证阅读时间和频率

1、早自习有指定的晨诵领读员带领孩子们背诵《弟子规》。

2、利用阅读课讲述系列绘本教材,并推荐每周阅读绘本书。

3、提供展示的舞台,利用故事课前十分钟的时间,充分让孩子们熟读背诵学会的弟子规,比一比、赛一赛、讲一讲。

4、讲故事:班里提前识字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榜样。让这些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他们喜欢的小故事,相信马上就会有孩子为此而在家里认真读一篇小故事了。这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帮助。

5、交流。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小朋友们讲一讲你读到的故事或者你知道了什么。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平等地和他们讨论故事的情节,对人物的评价。让孩子们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大伙伴,拉近与图书的距离。

注意事项:将读与说紧密结合,不赞成一年级的孩子做读书笔记,或带着其他任务,这一阶段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爱上阅读。

三、评比汇报。

学期终进行优秀书香家庭、超级小书虫、小小故事家等评选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

1、家庭阅读记录评比。比一比谁读的书最多,谁的收获最大。

2、介绍我的小书架。学习整理书籍,并与其他孩子进行图书交流。同时,将优秀家庭的图书信息传递给其他家长,以促进书香家庭的建设。

3、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家长和孩子向大家展示阅读情况,交流读书方法,推荐孩子们喜欢的书籍。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将自己画的故事。

四、课外阅读图书推荐。

首先图书要有内容明确的画面,下方配有简单的一两句话,字要大一些的。不一定要有拼音。印刷一定要清楚,色彩要和谐。内容不确定,可随孩子们的喜好,自行选择,科普、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均可。

然后是儿歌、童谣、谜语、古诗,这都是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如果孩子喜欢卡通,家长要帮他们选择健康的内容,但不鼓励阅读。

如:《安徒生童话》、《蓝猫淘气3000问》、《哪吒传奇》、《三毛流浪记》、《木偶奇遇记》、《南北极大探险》、《乌丢丢奇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成语故事三百则》、《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猫钓鱼、萝卜回来了》(全彩插图本,带注音)

《一千零一夜》(最新版彩图注音)、《中国童话》(最新版彩图注音)、《欧美经典-你很特别》(汉语拼音注音本)、《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儿童趣味科学知识问答)《史努比儿童百科全书》、《动物知识翻翻书:海底世界》(注音版)、、《风中的柳树绘本》、《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

课时安排:

第一周:宣传推广绘本阅读,制定阅读计划,做好阅读准备。

第二周: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阅读。

第三周:指导学生完成阅读作业。

第四周:我有友情要出租绘本阅读。

第五周:表演体会绘本含义。

第五周:逃家小兔绘本阅读

第六周:学画小兔后续故事。

第七周: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阅读。

第八周:组织学生感受爱心,学会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

第九周:爱心树绘本阅读。

第十周:寻找自己的爱心树,发现、感悟爱心。

第十一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阅读。

第十二周:推荐鼠小弟系列绘本阅读。

第十三周:表演绘本剧,感悟又善于互助。

篇12:浅谈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上海市奉贤区齐贤学校 黄玲

【摘要】这些年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很多

但很少有具体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 本文试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上提出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语文 阅读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书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朗读和默读 ”可见

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张田若先生则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第二是读 第三还是读

”这些都是强调多读的好处

对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较强、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中高年级学生来说 可能并不太困难

但是对于刚从幼儿园上来的一年级学生 理解能力还很低

甚至连很多字都不认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 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 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

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在笔者看来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 不纯粹是一种“阅读”的教学

不纯粹是一种只注重文本本身“多读”的教学 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 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认为

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 同时结合各项训练活动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 阅读教学之目的

我以为首先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 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本 其意乃在使学生渐渐于善读

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又说:“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 仅仅心知其故 而习惯没有养成 还是不济事的 ”可见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可以说对于一个人一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具体到一年级的学生身上 又要作何理解?如何实施呢?

首先

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 如每次读书之前

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 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 脚放平

眼离书本一尺 左手轻轻按 右手慢慢移 做到读准字音 不加字、不漏字 字字过目 按标点正确停顿

”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 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 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 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 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 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上课伊始

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蜗牛学艺》

就可以通过一个“蜗牛”的谜语小故事导入:“小朋友们 这只小蜗牛本领可真大 可以背着屋子到处走呢 可是

这只小蜗牛

还嫌自己的本领不够大 于是 有一天

这只小蜗牛走出家门 拜师学艺去了” 这只小蜗牛在学本领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小故事呢?小朋友们 快去读一下课文 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吧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

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 去“初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读流利 在读的时候

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并且读出声来

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 如果拼音不熟练 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

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 教师应加以梳理

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

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

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 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 调动各种感官

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读懂了文字 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 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 在很大程度上讲

“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 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 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

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 所以

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

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 以情带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 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是一种美丽的境界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

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 ”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 小学生

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 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 当学生想读好

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 教师可适时点拨 或示范朗读 教师的即兴范读

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 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 这些体态语言

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谓“无声胜有声” 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 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 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 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

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

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蜗牛学艺》一课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兔子”的热情

可以通过老师范读中语音强调“兔子主动找上门来”中的“主动”和“找”这两个词来帮助学生体会兔子的热情 果然

老师这样读了之后

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热情的兔子”就这样蹦出来了 先抓住重点词品读 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 就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 读出感情

3、创设情境 引发共鸣

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进入角色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 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 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

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 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 我特别想帮你们

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帮不了你们的忙 谁来教教我

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 有的摆手 有的摇头

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 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

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 特别入情

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 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 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 越读越爱读

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

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 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 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

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 化抽象为形象 化难为易

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 突破难点 突现特点

《蜗牛学艺》这篇有趣的故事

通过伤心失望的“小蜗牛”和热情的“兔子”、“蝴蝶”、鸭子“它们之间的对话 再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和指挥 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的阅读兴趣非常高、一浪高过一浪

5、老师要当好指挥 及时激励和评价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 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 ”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

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 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 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 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

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 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

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 声音很美

但是声音太小时

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 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 得到表扬和激励 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当然

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不止这些

还有个别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接读、引读、齐读、配乐读、比赛读、以评促读 等等

这些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课堂中可以穿插进行 互为补充

总之

”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由不会读到会读

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 这样层层递进 层层深入

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 只能是读

切忌过多的讲解 在读中学习字词 在读中理解课文 在读中明白道理 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阅.张艺池.吉林教育.2009

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沈薇.新课程研究.2009 2

3、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用本)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高中一年级 Body Language Period下一篇:燃气公司管理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