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的自己发言稿

2024-08-19

寻找未来的自己发言稿(精选6篇)

篇1:寻找未来的自己发言稿

励志演讲稿寻找未来的自己

尊敬的各位主礼教授、各位家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凤凰花开、毕业季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属于所有XX届毕业生的庄严时刻。同学们,今天你们毕业了!在此,我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XX届全体毕业生以及你们的家庭,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感谢、感恩!在你们的青春年华里,有这么一群人始终陪伴:他们是你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记录你的笑脸和忧伤,和你一起指点江山激荡文字;他们是你温暖守候的家人,不一定在你身旁,却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他们是你传道授业的师长,领你走进学问殿堂,期待你成为其事业的延续。他们,现在就在现场,就坐在你们身旁,请你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他们!

亲爱的同学们,此时此刻,作为校长,我也要对你们说声“谢谢”。谢谢你们在亚运会、大运会挥洒的汗水,谢谢你们在多语中心深夜的守候,谢谢你们在校长信箱写下的建议,谢谢你们在课堂内外紧张的忙碌,谢谢你们对学校很多工作的宽容……你们,是大学存在的理由;你们,是广外的价值所在!衷心地谢谢你们,XX届毕业生!

毕业的`时刻也是惜别的时刻。你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带走的是沉甸甸的属于你们自己的那些年的青春记忆。

记忆中的广外,也许你会想到:那些年冬天的热水、夏天的蚊虫、食堂的饭菜、宿舍的拥挤、网络的速度、选修课的、相思河的发飚;你也许会想到那些年军训的煎熬、迎考的夜战、还有那些年cpu 的那些事儿;你会想到语心湖畔、 白云山边,你们曾经歇斯底里,只为考试后的发泄;你还会想到在梦飞、 树洞空间你们一起“吐槽”的痛快;你也许还会想到那些年在北校区一起看的“海”……

但我更加相信,记忆中的广外,你们一定更会想到:那些年广外在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中留下的足迹;你们会想到广外与联合国签约、承担欧盟科研项目、加入顶尖国际学术组织、入选“亚洲校园计划”带给你们的自豪;你们会想到那些年因为广外的国际化带给了你们更多的就业选择。你们会想起那些年你们一起准备的各种学术比赛、一起“三下乡”得到的磨练;还有那些年你们“2”在一起的纯真美好日子!

记忆中的广外,一定有你很多的青春痛快。所谓痛快,就是既有痛苦,也有快乐,痛并快乐着!也许你曾有过囊中羞的折磨,但你会想起勤工助学赚生活费时的自信;也许你曾有过爱情受挫的尴尬,但你会想起,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也许你曾有过找工作四处碰壁的困惑,但你会想起社会主义新民工毕业照所展现出的务实和谦逊;也许你曾遭遇过对广外就业类别的歧视,但你一定会想起我们曾大声喊出了我们的自信:广外不是“985”,广外不是“211”,广外就是广外!

记忆中的广外,青春的躁动即将褪去它的不安分,惟一不变的,是在广外的那些年。广外留下了你们火热青春的印记,广外是一段路,广外更是一生情!亲爱的同学们,广外的印,烙上了,就是一辈子的牵挂!

篇2:寻找未来的自己发言稿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可问题是,不需要未来的我去讨厌,就连现在的我,也顶瞧不上现在的自己。。当我们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我们就会不停的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工作的意义又是什么?意义。。!大家喜欢探讨意义,可,意义本身其实就特没有意义。。。我们为何要问这么特没意义的事儿?根源在于,我们想为自己的人生找寻一条出路。。我们平凡甚至平庸的生命里,还依稀存在着的那一点点小倔强,像一只小手就抓在心尖儿

上,不想放开。。倘若一旦放手,你便不会再想着去挣扎,就像射杀死阿基里斯的那把箭,就像淹死晋景公的那最后一口粪汤。。命运给我们的人生下着各种各样的绊子,可是我们依旧走了那么久,累。。但是依旧还在行走。。今天的我们应该起立,面对我们一路走来的方向,鞠躬,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我们没有放弃自己。。是的,我们过得还不好,可是,至少,我们没有倒下

理想,与活在当下

我们今天先说理想,理想,特鸡汤是吧。。当有人跟你谈理想的时候,你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停下来思考:这丫是一骗子吧?只有骗子才会和你谈理想。我不是骗子,所以我不和大家谈理想,我很真诚,我只跟你谈欲望。也许你会说我现在连鸡汤都不想给你灌了,直接掐着脖子倒泔水了?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外面的天很蓝很蓝,风很轻很柔,吹在脸上不夹带一丝的PM2.5,你戴着红领巾,坐在窗边用课间

时沾着泥巴的手杵着下巴,在想以后我要当医生、当律师、当警察。。这都是你的理想,可就在你做白日梦的时候,却总有人在努力。。而恰巧每一个爱做梦的人都特么有一个玩命努力的同桌,这就是命运的造化,让我们来想想曾经在你旁边努力的那个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我要拿年级第一,我要考出好成绩这样就能买新出的玩具!”基本上都是这样吧?最后你会发现,努力的人都活在当下,只有你活在未来。活在当下的人最后都当了医生做了律师,而我,最后做了会计。我,曾经把大部的时间用在了理想上,如今,我把这些用于做梦的时间都用在了加班上。。生命,是多么的公平啊。。。这碗泔水如果能呛醒你的话,很好,明天的生活怎么样,取决于你今天怎么过。。说了这些,不是鼓吹着要大家放弃理想,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只是希望大家更能脚踏实地一点,从身边的小目标做起,比如,先挣他一个亿。当然,如果你的理想是

一当一名思想家,譬如苏格拉底、尼采、叔本华、马克思,请别让我断送了你未来的路。。

逃避,与放下

有人说,一辈子很短,应该学会放下。

我们都年轻过,年少时的我们,体验着各色的人生,节奏太快,忙忙碌碌,一个转身甚至都来不及说再见,一条微信可以问候一整个朋友圈,友谊的成本廉价的有些寒酸。工作更是,打一毕业开始算起,3年换5份工作4种职业,然后你告诉我说,人最重要的是随性是开心,你说,迷茫,本来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我同意,迷茫是,但迷糊不是。。你说你赞成我说的活在当下,于是前一天想出去旅行,第二天变辞掉了工作,你去了日客则、唐古拉、可可西里,你觉得自己洒脱的就想一个勇士,等把钱花光了回来后,就连上个厕所都觉得是高额的生活成本,你活的像个乞丐过的像个诗人。终于你领悟了,你并不是洒

脱的像一个勇士,而是勇敢的像一个SB。你以为你自己离开了,就放下了,其实,这不叫放下,这叫逃避。我们活的太着急,慢慢来,或许,比较快。。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段话:‘从前慢,从前的日子总是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个问候要等上好多天。从前的脚步很慢,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要走上一天,从前的闲暇很慢,一杯茶里消耗着一整日的时间,从前的爱情很慢,慢的爱一个人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大家细细品,放下不是一辈子,其实放不下才是一辈子。。

抱怨,与不满

抱怨,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简直就是人生第一大毒剂。他比自私、嫉妒等其他心理垃圾都更可怕,因为你知道抱怨是会传染的,那是一种无形的瘟疫,而同时抱怨往往都披着同情的外衣,裹挟这爱与关怀。我弟弟,直系亲属,他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抱怨的人,最初上班的时候,就开始抱怨了,以至于到最

后连我婶都不能容忍了,让我和他聊聊。既然这样,那就聊吧,我就问了一句,你们公司咋样?没想到的是,迎接我的竟然是一个堪称庞大的负能量体。他说:我们公司不好,工作节奏太快,我说那很好啊,说明公司效益好嘛!他说:管理太严苛了,我说那不错啊,说明制度性强啊!他说你不知道,流程太生硬,一点都不讲人情,我说讲人情的那能是好企业?要不你去找街道大妈谈谈呀?他说,加班太多,我说,会不会是你工作方法有问题?他说:同事关系不好,我说同事关系要多好才算好,你是去工作的还是去Social的?他说:领导说话不讲策略语气特别重,我说那你想领导咋说话?他说应该温和一点吧。。连我到后来都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了,我说,你想要谁都围着你转,想什么事情都哄着你来,那你还上什么班,去幼儿园啊。。于是,我给他讲了另外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里依旧还是愚公和智叟两人,愚公说:我要把山移到我

篇3:寻找自己的风景

置身于辽阔的海边,你的视野和心胸会在瞬间十倍百倍地扩展,生命的激情瞬间在心中点燃,平常郁积的烦扰,会像炉火边的雪粒顷刻融化消解。大海这般辽阔,天地如此博大,人的心又有什么包容不下?

站在巍峨的泰山脚下仰望,会感到这伟岸庞大凸出于地球之表的身躯正沉沉倾逼过来,高耸万仞,险绝异常的西峰之路更是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你不甘心,山间烂漫的山花激起你攀登的兴趣,山上鬼斧神工的作品更唤起你的万丈豪情。于是你不再畏惧艰险,于是你便攀登。及至山顶,放眼大地平川村庄河流,开阔的心便会似有所感似有所悟了。此时,你不仅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超脱,更会因找回渴盼已久的充实与自信而欣喜。而这种洋溢于心的幸福又岂是一顿西洋大餐所可比拟!

风景,是心灵的图画。我们让心远游,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景色怡人的名山大川,而是要在远游中去寻找自己的风景。而且,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会看出不同的美丽。虽然世上有无数的美景,但只有有所感有所悟,能消融心中的烦扰,能唤起沉寂的激情,那,才是自己的风景。

孔子登泰山,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悟,而更多人心中最美的泰山风景却是一轮红日跃出云海,腾空而起的泰山日出。但在李健吾心中,“人朝上走,水朝下流……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独得之乐的《雨中登泰山》才是他心中最美的风景。

其实,自己的风景又岂止仅存于名山大川?对柳宗元而言,被世界遗忘,在一片竹林深藏的小石潭就是他洗礼灵魂的心之潭。小石潭,人迹罕至,尘粉不扰,无一俗物,无一俗声,只有竹林翠蔓为邻,日光鱼群为伴,上流水光,“明灭可见”,而“不可知其源”,神秘奇幻,幽远无踪。在此,他找到了寄托此身此命此心此魂的归宿。小石潭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飘渺虚静,万境空无,万念寂寥,于是心动,心动则鱼动、影动、光动、水动、万物俱动,柳宗元得以在这无限生机中涵泳。而一潭寒泉,四围竹树,幽人独坐,忘时忘空,人因潭而静,潭因人而动,主客遇合,心物交融,进入禅境妙悟到虚中之灵,静中之动,方寸间即为宇宙,刹那间入于永恒。小石潭因之成为了柳宗元的心之潭,而由心而发的《小石潭记》也因之成为流芳百世的不朽名篇。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不是贫困,不是厄运,不是潦倒,也不是失落,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和麻木。柳宗元正是在这种状态下找到了自己的风景,进而找回了赖以重生的精神之源。现实生活中,如果事业和家庭同样沉闷,生活便成了无奈的重复,久而久之,人便机械,心便麻木。其实,无聊比无常对生命的扼杀更残忍。因此,你这时最迫切的就是让心远游,去寻找自己的风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追求知识,挣脱自我,纯洁精神,净化灵魂,追根溯源,其实就是为了调整我们的精神和心境,就是为了更好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寻找自己的风景,其根本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快乐,为了激发我们内心潜藏的激情,点燃我们对生活的炽热幻想,使我们对生活充满期冀,充满希望。

其实,除了自然界,生活中同样有我们寻找的风景。日常生活的助人为乐,邻里间的与人为善,朋友间的倾心交流,红颜知己的相互牵挂,一个甜蜜的微笑,一句暖心的问候,即便是情到深处的一声叹息,只要诚于心,顺乎情,能使自己活出精彩,能使自己内心充实,都是自己寻找的风景。

篇4:寻找中国设计的未来

中国设计师面临“尴尬”

于天宏对于整个设计界的现状而言,全球的趋势很明显。设计愈来愈受到重视,市场化程度也很深入。那么对于中国的世界地位愈加凸显的今天,中国的本土设计师,不论何种领域,从建筑到家居,从服饰到其他设计创意产业,却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对于这个尴尬的落后局面,你们有什么看法?

宋涛:首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点很重要。因为中国的当代设计领域所吸收的元素都是“拿来主义”。这跟中国设计界的历史因素有关,因为过去的中国设计领域几乎是一个空白,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和参照的东西,不论教育或是市场,都没有自己的体系,可以说早期是完全借鉴国外,中间有所改良和突破。但整体而言。在潜意识中受到国外设计思维的影响根深蒂固。“拿来”在从无到有的阶段是值得借鉴的,但是硬伤就是没有自己的创新。还有。国内对于自身传统工艺的断代,知者甚少,而且大都采用国外工艺,这样你本身民族性的设计根本无法表达。

再者,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的一部分在未来也将很有可能成为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是有参照性的,因为当初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大师,有很多曾是艺术家,这种跨界比比皆是。

最后,应该尽快为设计找到哲学的源头,用哲学的概念来阐述中国当代设计,这样才有利于系统化和风格化。比如日本设计师大部分哲学背景深厚,他们可以为日本设计界制定出一个系统和规范。无印良品(MUJI)可以说是日本设计团队的最佳代表,团队的成员个个著作颇丰,倡导把哲学思维引入设计。也可以说我们和日本的最大差距也在于此。

举个例子,比如1994年。我刚刚从国外归国,当时的画廊(几乎没有正规的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领域特别难找到合适的当代艺术家。因为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出处都很明显的来自国外的某些作品,或者在几个风格的作品之间摇摆不定。很难形成自己明确的风格。这有别于国外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风格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主线,特别清晰。而中国设计的现状和那时的当代艺术特别类似。也没有自己的风格。

不过,我认为,中国的设计如果抓住自身民族的特质,锐意创新,前途不可限量。

于天宏:那您认为中国的设计师所接受的中国民族本身的历史和文化设计的积淀还是较为欠缺,那么当代艺术家为何会好一些?

宋涛:因为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会更为直接,因为着眼点不同,他们很少受到西方工业化思路的束缚。比如说艾未未的设计,更凸显了一种原始的状态,简洁且直接,给观者和设计者造就了心灵的通路,感动观者就代表了设计师的成功,我认为在某些层面,艾未未建筑师的身份甚至高于他艺术家的身份。反之,中国的设计师受到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功能、结构等等。成为了大杂烩,而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元素却不知不觉的被磨砺掉了,所以,这点成为了中国设计师的硬伤。再者,中国设计师大部分崇尚技术,工程设计图画的都很棒,但是却普遍缺乏对艺术的了解,这就等同于在审美上没有了根,那如何能够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真正和国外顶级设计师的差距也在于此。

段妍玲:其实,我认为中国现在太迷失于某些显性元素,也想把中国传统的图案以新的方式进行表达,所以才会推出祥云图案,虽然在视觉上很吸引人,但仅仅停留在视觉上,不能提供一条向前发展的路径。而日本的设计之所以崛起,是因为他们在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他们之所以能够完全习得德国设计的精髓,就是因为通过建立理论基础确定了适合自己的设计气质。而我们呢?中国的设计在文化中所沉浸的元素是什么?气质是什么?美感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美学断档是制约中国设计发展的最大瓶颈。许多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大部分都是对国外美学元素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的理解。比如中国地产商对罗马柱的使用问题,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这其实是很可笑的。其实这更是一种美学危机的体现,自然,这也是生活质量提高后出现的不满足感所带来的大众危机感的另一种体现。其实,中国台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台湾因为历史原因,几乎没有传统文化的断代,更受到了日本的影响。但是,中国台湾的设计却有着自己特别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甚至透露着一种可爱的乡土气息。细腻的感情融合其中,可以说虽然稚嫩,也有学习他人的痕迹,但是有清晰地线索。这点对中国大陆的设计现状改变很重要。实际上,有些可喜的变化也正在我们周围发生着。比如本届“米兰设计周(国际家具展)”。杭州有一个设计公司叫品物流形(INNOVO DESIGN)的参展作品《芦苇蜡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的想法很简单——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而中空的芦苇杆,在水里轻轻一沾就将水吸入杆中,利用这个原理,将干枯的芦苇浸在蜡烛液里,蜡烛液被吸入杆中,制成reed candle(芦苇蜡烛)。这就是中国文化里倡导的道法自然 遵循事物自身的规律来设计。最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设计作品获得展览组委会的“DESIGN REPORT”奖项提名,而在整个SaloneSatellite(米兰家具展)展出的近千个设计作品中,只有不到十个作品获得提名。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无处不透露出大气和雄浑的一面,汉唐的气魄,古朴、包容且无处不透露着沧桑的美感,无处不存在中国设计师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要寻“根”,因为前面我提到过,中国历史文化传承深厚,没有断代。应该在哲学的层面去追寻,更深层的挖掘文化的“根”,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一些肤浅的显性的符号上,这样会留下徒有其表的印象。

其次,我们可以系统的去参照国外设计的先进模式,有选择的吸纳。比如说意大利的设计模式。意大利的设计之所以得天独厚,是因为有工业的介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意大利有着为数众多且各自独立的手工作坊(工厂),作坊主天天在工厂里全程监管产品的每一道工序,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说是精雕细磨而成。他们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激情、技术、美感来要求每一件产品,这就无形中把产品上升到了作品的高度,并且这种传统传承了两千年。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不敢想象的。再者就是北欧,很有代表性。北欧的设计师一个自我沉浸自我提炼的过程,这跟文化也是休戚相关,虽然底蕴远不如中国。但是他们的文化一直植根于自然界。崇尚自然。尊重自然是北欧设计的最大特点。其实这点中国很早就提出了,老子的《道德

经》中的“万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然后,就是中国设计产品的材质问题。打个比方,如果说山寨版的产品值得购买,那首先不能期待它有多高的品质。原因并不是做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做工已经不是瓶颈,而最大的问题是材料。以服装为例,布料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布料的配色。这就是设计层面的东西。中国的鹅黄与粉绿的配色不论是难度还是美感都要高于意大利人的黑白搭配,但可惜的是这种技艺已经失传。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配色系统仍旧是西式的。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中国的设计师由于对别国文化的不了解,可能就是快速的浏览了几个有冲击力的视觉符号,最后这几个符号就像贴图一样排列在产品。既无重新的抽象和转换。更没有长期的美学积淀和哲学思考。这样的产品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传统,比如近邻日本就一直延用汉唐的配色,黑白灰白,常棕的颜色,美感和质感都相得益彰。那我们为什么不用自己的配色系统呢?除了提到的失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配色的选择问题,比如,明朝锦衣锦素,清朝花色比较多。这就增加了难度。所以,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中国的艺术家、设计师和一些思维和系统性都清晰的推手结合起来,尽快的从浩如烟海的配色体系中确定出适合于中国自己的配色系统,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事情。

于天宏:我感觉咱们的观点有些悲观的成分。

宋涛:有句话说的好,否极泰来嘛!(笑)

中国设计面临机遇

于天宏:那乐观的层面呢?

段妍玲:首先就是兴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经济、政治),中国的设计跟当代艺术一样,逐渐在吸引更多国外的关注和重视,国内更多兴趣点就会投放到设计领域中来。

其次,就是市场。首先肯定是国外高端市场的加大投入。这指日可待,甚至说现在已经在发生了,因为中国富人的消费能力惊人,投入肯定就会有直接的回报。其中最大的价值就是带动性,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低端市场的消费能力,这绝对不容小觑。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还会面临更大的发展和改变。就拿住所为例。搬入新居,你就需要填充各种各样的设计产品,无论是家具还是电器,都离不开设计师的存在。这样就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说,中国的设计师需求将会更大。

还有,就是美感的需求。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美感的需求就成了当务之急。中国最让人兴奋的就是变化的速度,它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愿望,它需要变化。这也反应在美感的需求上,爆发力会非常大。这样会成为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的原动力。

让中国的设计人士联合起来

于天宏:在国外,设计之所以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能够把某个设计师推向世界设计的大舞台,这跟国家行为和设计师联盟的力量密不可分,那么,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是否也是有章可循的路径?

段妍玲:其实,宋涛先生在2008年就作为发起人,创办了中国设计师品牌联盟,意在把中国的设计师联合起来,加大设计领域的影响力。其实这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英国最早做伦敦设计节“100%Design”,其实意在把英国的设计的影响力推向世界,现在“100%Design”已经成了最具影响力的设计盛典之一。后来,在中国运作Think UK(创意英国一英国最大的海外文化定会推广活动),就是在推广英国,推广意国家的概念。但当时他们花了大量的资金,更是得到无数非议,在当时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但是,现在从结果来看,这个项目的运作却异常成功。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因为这个项目的知名度,首选取去英国深造艺术与设计,比如英国的圣马丁学院在中国的设计界有着极高的声誉。

再举一个例子,比利时的设计也许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但是,这个国家却经常给设计界惊喜。接连几年都会培养出可以使世界经验的顶级设计师,比如最具影响力的安特卫普时尚六君子(安特卫普六君子。包括Ann Demeulemeester、Dries Van Noten、Dirk Van Saene、Walter Yon Beirendonck、Martin Margiela和DirkBikkembergs),对于今年的“米兰设计周(国际家具展)”来说,比利时馆又推出了一名年仅21岁的设计师,他的作品一经推出,顿时引起设计界的瞩目,并且马上创立自己的设计品牌。而荷兰也是如此,去年的香港设计节,有三百名荷兰设计师共同参展,这都是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所以说,一个国家推动设计产业,推动一批设计师走向世界的前台。形成一股合力,这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中国来说,设计仅仅是刚刚开始。我们当然要借鉴国外的模式,但是要量体裁衣。国外的设计联盟大都并不是一个官方机构,而是半官方机构和设计联盟的合作体系。机构拥有品牌顾问、推广顾问,国家公关顾问来进行项目的推动。其实中国现今也在大力打动创意产业,但是却有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在许多区域投入几千万乃至上亿建设创意产业园区,但园区投入使用却没有创意项目。也就是没有发展内容。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是软性的项目投入,而不是硬性的建设投入,形式不能凌驾于内容之上,否则,失去创意产业就成为了空谈。就像我们总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实物的产品就是硬性,是有价值的。而设计创意,却是软性的,价值就值得商榷,这是一种可笑的思维定式。思维的改观确实应该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个过程,并且都相当重要。

中国设计产业化的未来不可限量

于天宏未来的中国设计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可以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计的奢侈品消费化模式,另一种就是设计品艺术品化可投资化(收藏)模式?

段妍玲:其实,对于中国设计产业的未来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的设计产业是可以借鉴国外奢侈品产业的发展模式的。国外奢侈品笼统的说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近二十年,最大的改变就是结合艺术家、结合设计师来维持产品的鲜活程度和品牌意识。甚至有所突破。而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艺术家的合作,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却很快被接受,时间远没有西方一百年那么久远。所以看到奢侈品在中国走过的轨迹,那么就会相信,只要被人认同,设计在中国就会有市场,而且不可限量。只要潜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那么您说的那两种模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企业的支持对设计产业发展举足轻重

于天宏: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也存在着许多与设计产业息息相关的本土巨头,那么,他们对产品设计的关注度到达了什么程度?对整体设计产业的推动力到底有多大?

段妍玲:我认为推动力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拿联想集团为例。深谙品牌与设计师休戚相关的道理,对设计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已经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着力培养年轻的设计师、投入资金引进设计理念之外,还投入大量的资金举办设计创意活动,比如每年都赞助“米兰设计周(国际家具展)”来推广联想的设计和品牌。TCL能够投资一档节目去介绍全世界的设计品牌。这是不会对它的产品销售造成直接的收益的,但是。这对TCL这个品牌的未来而言会有高度战略性的回报。所以我认为,中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在根本上认识到了设计产业对品牌的重要程度。已经在逐步实施和加大对设计创意产业的投入。但是,怎么样才能更加行之有效的产生投入的效果,这也有企业自身的瓶颈效应。但是,对设计产业的推动力和影响力绝对不容忽视。

中国设计已经步入转型轨道

于天宏:现在的中国设计市场,现状也许就如前面我们分析的一样不容乐观。但是,毋庸置疑,中国的市场拥有无限的未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拥有着无限值得夸耀的辉煌文化和历史传承,虽然辉煌的过去大都表现在宫廷化和贵族化的亚文化断代上。但是,现在的中国作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平民的国度,世俗文化必然会成为主流。而世界的设计史,从亚文化转成全民文化,也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传承有序、循序渐进。所以,我是认为中国设计所在的大背景就是一个处在文化转型期的社会阶段。所以,我认为,下一个阶段,就是未来的五到十五年,中国的设计领域很可能会因为文化转型期的结束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对中国的设计前景还是抱有乐观态度的。那么我想知道从您二位的视点来看,中国设计行业本身是不是已经具备了步入转型阶段的基础?

段妍玲:我觉得最贴切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中国的设计确实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只要是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责任感。中国设计肯定拥有不可忽视的未来。

篇5:寻找自己的天空

我是一只被主人牵着线的风筝,无论我飞的再高,飞的再远,我永远无法摆脱那根长唱的线,我望望美丽的天空,它不属于我吧,我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寻找,,,,主人生了个可爱的小宝宝,那孩子的脸上常常挂满笑容,不象我终日悲痛,我想那孩子一定有属于他自己的天空了.宝宝会爬了,看着他怕起来胖胖的身体我会笑的.怎么了主人为什么在他周围围起了障碍.我悲痛,孩子和我一样没有天空.

寻找,,,,,,天是暗的,路边的(什么)照在宝宝已经睡熟的身体上,今天是他好几次被骂了.我悲痛的看着他,可怜的孩子.我多想告诉你我和你是一样的,而我又乎比你要幸福,主人对你的要求与教训听起来比那根线可怕的多了.孩子,让我们一同去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寻找,,,,,风儿吹动着那飘在天上的云,多美.鸟儿们展开翅膀飞翔着,多美.我也在天空中,但为何那美,那自由不属于我我多想冲到那看似没有束缚的云,鸟身旁去问问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天空.我依旧悲痛着.宝宝已经长大了,主人也不象以前管教了,可为什么他总对我讲老板的威严,社会的压力和我永远不懂的爱情.他说这一切向网一样把他罩住了,可他充实与幸福.

天空,,,,,机会终于来了,那根我痛恨的长线在放飞过程中断掉了.这无数次盼望的好事终于来了,再见主人,再见了宝宝,我找到属于我自己的天空了.一阵风把我带走了.可正当我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在时天空突然暗了,接着便是刺骨的寒风.在风中我象一只断了翅膀的鸟被折磨的遍体鳞伤,接着是暴雨,那一阵阵似豆粒的雨滴生生的砟向了我的身体,天啊!这难道是我渴望多年的自由!这难道的我梦中那片天空吗(不通)回想以前,每当这时,主人都会用那根长线把我拉回.每次都会让我躺在温暖的炉边.此时一丝丝的记忆与思念占据了我的`心.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用最后一点声音去企求风,希望让我再看看主人,看看宝宝和那不被我正视并痛恨的长线.风把我带回了屋顶,透过屋顶我又看到了那个家,主人很好,宝宝也正忙碌着为他的妻子和孩子做饭,尽管很忙,但他脸上却始终挂着一种微笑.我想他真正找到了属于他的天空.望见了那根“舒服”了我多年的长线,我有说不出的温暖与安心,,,,

篇6:寻找迷失的自己作文

老妈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看旧照片,她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我一直不明白,看来看去还不是一样?听别人说人老了就爱回忆往事,可我妈也不算老啊!

有一天,老妈突然要我看看我以前的像片,当时我正在看书,便随手将照片扔到抽屉里。它们在那里一直躺了半个多月,才被收拾房间的我发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突然,我觉得我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小学的校园,回到了初中的课堂。那几张照片只是小学的毕业照和初中时同学与我在教室的几张合影。我足足看了有半个小时,我这才体会到了老妈的乐趣。

我又找出以前的日记,读了起来,真是回味无穷啊!我眼前出现了这样几句话:“大人们老是说我什么都不懂,可他们到底都懂什么呢?难道他们就懂得不给我买东西?不让我听他们说话,就光学习吗?我以后长大了有了孩子,绝对做到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定不让他学习,光让他玩……”我清楚地记得这段话是我爸拒绝给我买小鸡的要求后写下的。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真是太幼稚了。

是啊!我变了,我真的变了。用父母的话说,我是变成熟了,变懂事了。现在想起来,我是变得越来越像父母了。变得对陌生人爱搭不理;变得会用长辈的语气和低年级学生说话;变得对见义勇为嗤之以鼻。当然,不只如此,还有好的一面,但我不得不说,我已不是那个纯真的,简单的孩子,而是愈走愈远了。我发现我的学习已占据了我的多半时间;当我发现我已不再热衷于小白兔,当我发现我已学会用冷漠的眼神对待陌生人时,我知道自己已不是也不会再是那个以前的小孩子了。

上一篇:入团申请书递交下一篇:开心的过春节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