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2024-08-09

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精选6篇)

篇1: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小组成员:邓潭静胡海笑丁苓苓

一、调查目的:为了创建“绿色校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进

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特此开展这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我校所有的学生。

三、调查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来调查我校的学生,共调查的人数为

100人。

四、调查地点:在我校的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等等场地开展调查活动。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按照科学方法的论的要求步骤: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为了创建“绿色校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大学生现在整体的环保意识如何,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

2、分析问题:我们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对调查结果逐一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关于环境的了解

1.你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天吗?

A、知道(24%)

B、不知道(76%)

(如果知道,是哪一天?)6 月5日(正确:12%)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2、你知道“拯救地球一小时”活动么?

A 知道,并且参与过(80%)

B 知道,没有参与过(10%)

C 不知道(10%)

这一题的调查结果让人感到欣慰,有很多人对于“拯救地球一小时”这一活

动了解,并参与了这一活动,以世界行动保护环境

3、您知道汽车排放一氧化碳最多的状态吗?

A、知道(30%)

B、不知道(70%)

4.汽车排放一氧化碳最多的状态是:

A.停车状态不关发动机(正确10%)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D.低速行驶

这道题显示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一些生活常识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生活中就

无法做到切实的保护环境。

日常行为习惯

1、你有否双面使用每张纸张的习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有(7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没有(10%)

C.视情况而定(20%)

这道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可以在生活中节约纸张,将环保意识融入生活

2、到超市购物时,你的习惯是: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自备购物袋(50%)

B.索取塑料袋(1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视情况而定(40%)

由于环保购物袋的价格相对太过于便宜,很多人宁愿花钱买,这就说明了很

多人的环保意识不够强,没有将这一措施落实到实处

3、对于垃圾的处理,如果附近但远处有垃圾桶,你一般会:

A、走过去分类扔进垃圾桶(65%)

B、走过去不分类扔进垃圾桶(35%)

C、不过去扔在地上

虽然说就绝大多数人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当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垃

圾分类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垃圾的分类回收

4、你使用一次性餐具的频率?

A.从不(5%)

B.1-2/周(80%)

C.3-4/周(15%)

一次性餐具会造成很大的污染,尽量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就是切实保护环

境,但是只有很少人不用一次性餐具,其实由于世界情况的制约,人们为了方便性,还是选择使用一次性餐具

对于环保的态

1希望了解学校的耗水耗电情况吗?

a)非常想(55%)

b)无所谓(35%)

c)不想(10%)

绝大部分人还是对于能源的消耗非常关心,这是很好的,同样也有相当

一部分人对于能源的消耗不闻不问

2、你对使用塑料袋的态度是什么:

a)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45%)

b)知道会带来污染,但为了方便无法避免(55%)

c)便宜又方便,免费提供,不用白不用

d)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人们在生活中一般会选择对自己生活方便的事情去做,一次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很多人选择使用它们,环保意识不够强烈

3、你认为保护环境是否应该从我们自身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A是(90%)

B大概是(10%)

C不知道

D不关我事

绝大多数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

4、如果有环保活动,您愿意参加吗?

A.非常愿意(30%)

B.愿意,但要视情况而定(6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不好玩就不参加(5%)

D.从不参加

虽然对于环保工作大家都是认同的,但是实际的情况还是会左右这些活动

环保意识调查

1、您觉得城市的环境哪方面必须尽快解决?

A.绿化(12%)

B.噪声(44%)

C.水污染(44%)

D.楼层美化

E、其他

对于周围环境大家还是都比较在意的,尤其是噪音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也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对于一个美好的环境人人都是渴望的。

2、您认为我国在环保立法、执法上做的如何:

A 很好(10%)

B 有一定缺陷(75%)

C不好(10%)

D远远不够(5%)

看来多数人对于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力度觉得还是不够。我们应该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我们环境。

3.如果在水龙头附近张贴节水标志你是否会因此尽量节约用水:

a)会(80%)

b)也许会(20%)

c)不会

由此可见多数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一种良好的氛围影响下,大家会更为自觉的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对我们的环保事业有着积极的启发。

基本信息调查

1、性别A、男(48%)B、女(52%)

2、专业:A、文科(20%)B、理科(80%)

3、总结解决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在环保方面的态度还是积极向上的。虽然自身做的并不是非常到位,但总体态度是好的。

通过调查中,我们调查小组研究发现我校存在一些问题。

1、对环保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不深入。多数人对于环保只是感性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这可能与我们的教育和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关于环保充耳不闻似乎是件普遍的事。

2、知道怎么做是合理的,但并没有切身履行。比如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和塑料袋打包。导致我校学生过度使用塑料袋打包主要原因是我们校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深。塑料袋是很难分解的,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破坏。我们要意识到塑料袋打包对自身的健康有害。有些坏物质会随着你吃饭时带进胃里,造成中毒或疾病的出现。我们学校的环境还算好,但如果我们不注意环保、卫生,到处制造垃圾,那我们校的环境就越来越差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我们要从三个做起:一从自己身边做起,二一点滴小事做起,三、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有意愿,但少实践。

多数人都意愿参与一些环保活动,但真正参与的人却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一种氛围。尽管我们林业大学在环保方面有很多的优秀社团和组织,但是要想做到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还是很难。其实相互影响最大的还是同寝室或者同班的同学。只有环保活动深入到每个班、每个寝室,才能真正的影响

到每一个人。

4、环保需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需要大家的参与。

真正的环保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我们的日常行为该改变的。希望,大家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有所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校园;还有我们校多开展一些环保事业的活动,来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

篇2: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论语》记,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

-------題記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就是格守信义、信用和信誉。它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也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國現在追求的就是創造一個和諧的社會,和谐社会最最重要的就是诚信问题,有了诚信的保证才能建造经济诚信的可靠的社会。对当今社会诚信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相应解决办法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诚信问题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需要。我组通过编制“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分析当今大学生对诚信的看法以及身边的诚信现象和影响诚信度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当今社会诚信度的途径和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建设和谐的社会、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社会调查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看待与看法,首先对班级的个别同学进行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要求写出自己对诚信度问题的真实想法,自己的诚信行为决策和发展期望等。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补充和归纳整理。根据以往经验形成了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问卷”的学生调查问卷。

为了客观地完成这份报告,也为了比较好的了解社会诚信度的现状及影响。本次社会调查是基于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看待与看法,从统计出的数据分析可以基本得出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看待和看法。共发放学生问卷150份,回收有效卷130份,有效回收率为86.67%,其中男生94份,占72.3%,女生36份,占27.7%。

二、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问卷

1,您对诚信的重视程度

A、诚信很重视B、比较重视C、一般D、无所谓

2,您最信任的人是

A、亲人 B、朋友 C、恋人 D、同事 E、同学

3,您认为当前社会的诚信度怎样

A 一般B 很好C很差

4,您对社会诚信度的认识怎样

A 很了解B 一般C 不了

5,您觉得在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您进行过有关诚信教育吗

A 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了B 经常C 基本没有

6,目前社会的诚信状况是否影响您对他人的信任感

A 影响B 不影响C 有一定影响

7,您觉得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社会风气差B 缺乏宣传教育C 自我意识低

D 利益的诱惑E 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的观念

8,您认为诚信会对下列哪些有着重要的影响

A 个人素质发展B 同学间、朋友间的交流、相处

C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D 择业

9,您认为目前哪些行业存在不诚信的现象较为严重

A 医药卫生B 金融C 教育D 服务行业E 商业F 美容G 旅游

H 电信服务I 房地产J 物业管理

10,您觉得电视上、网上做的广告的可信度怎样

A 可信B 不是很可信C 不可信

11,您觉得网上购物卖家的信用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不好

12,您平时在商场购物时经常遇到或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吗

A 经常B 一般C 偶尔D 没有

13,对于自己遭受到的无诚信对待,您会如何

A 以后注意,小心谨慎B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C 借助媒体舆论谴责D诉诸法律

14,对于自己遭遇到的无诚信情况,您会如何处理?

A.以后骗另外的人,把亏的再赚回来

B.无作为,但以后再也不相信别人了

C.这次就算了,今后注意小心防范

D.借助媒体舆论谴责

E.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F.诉诸法律

15,您最关心的诚信是

A、个人信用 B、政府信用 C、企业信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从有效文件中随机抽取了99份做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社会大学生对于诚信的看法。调查显示,81%左右的人最信任亲人,其次是朋友和恋人,没有人信任同学和同事;60%左右的人最关心的是个人信用,其次是政府信用;60%的人对于诚信很重视,36%对待诚信比较重视…….以14题为例做以下详细分析:

(1)75.76%的人选择“这次就算了,今后注意小心防范”。

现在大多数人的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一般我们只是上点小当,吃些小亏,我们就会想吃亏了就吃亏了吧,又不是很严重。但是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大骗子,自己上当受骗了,当我们这时候还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是被骗了一点财务而已,以后注意就可以了。对此75.76%的人都没有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正是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让不诚信的现象越发泛滥。而且这部分人以后都不会再相信别人了,那么这样的人还会对别人讲诚信吗?

(2)36.36%的人选择“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这个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可以看出来正义还是存在的。比起那些以恶报恶的人来讲,这一部分人可以站出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且数量也比较大,这是我们很愿意看到的一点。

(3)共有9.27%的人选择A选项“以后骗另外的人,把亏的赚回来”和B选项“无作为,但以后再也不相信别人了”。

这些人是道德不健全的表现,这些想法实在可耻,损人利己,自私自利,不体谅他人的感受而只顾着自己的利益。选择后者的人,只因受过一次骗就不再相信别人,不再对这个世界寄予期望,是心理脆弱的典范,也是不可取的。对于这些人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教育,让他

们对社会的诚信产生信任感,愿意为社会的和谐贡献力量。

从此题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诚信的态度还是很重视的。诚信是为人处事最重要的一项,若人无诚信,如何为人,大家身边的人都是靠诚信来维系的,它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桥梁。如果丧失了诚信我们将相信谁,谁又能相信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时时刻刻小心翼翼的生活,无暇享受身边的人带来的温暖。我们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借助法律的手段来让身边的不诚信的程度降低到最小,所以大家在遇到不诚信的情况下,能采取正确的态度,以免其他人也受到伤害。

四、培养诚信意识

1.宏观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的外在客观因素激发诚信意识

要达到社会的和谐、诚信,要先从学生入手。制定和完善促进诚信意识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整体规划诚信意识教育工作。要对诚信意识培养的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等主要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并力求制度化、操作化。随着社会对诚信重视,有利于诚信意识培养的政策表征与制度规定正在逐步系统和完善,诚信度认同感、诚信情感意愿和诚信行为发展的良好宏观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健全。

2.加大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度

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诚信认知和诚信愿,但对政府的惩恶扬善的力度大多数都持怀疑态度。如果这些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无法得以全面实施,那么这将严重削弱上述宏观政策环境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其结果必然会降低大学生积极的诚信意识。因此有关部门在颁布施行相关制度规定后,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强既定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监控督促执行与落实,必要时应采取一定形式的强制性评估考核。

3.强化诚信意识氛围营造,建设网络领地,优化诚信意识培养的环境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阵地,报纸等大众传媒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发表评论、剖析理论、进行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阐释诚信,宣传报道体现诚信意识的先进典型,展映展播以弘扬诚信意识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为开展好培育诚信意识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诚信的作用,形成诚信意识浓厚氛围。及时报道诚信意识教育活动进展情况,努力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浓郁的诚信意识教育氛围,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

五、总结

诚信就是讲信誉,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现有处境和未来发展。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邻里之间,有信用方能真诚相待;朋友之间,有信用方能真诚相处;生意场上,有信用方能赢得客户;就是从政为官,也得有信用方能取信于民。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才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资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能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份调查报告,是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看待一份真实缩影,中间所反映出的问题同样也值得我们深思。诚信问题关乎到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小到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篇3: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特征, 就是安全防范意识十分薄弱。这可能与大学生大多独生子女家庭其思想单纯, 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有关, 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严重缺乏自我管理的主动意识, 进而造成防范意识较差, 常常成为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主要对象。针对这一状况, 驻保定市的各大高校开始注重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点教育, 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学习安全知识, 进而令大学生在安全防范方面提高自我的主动性、自觉性。

二、保定市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

1、安全常识不足, 缺乏安全感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驻保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常识严重不足, 只有28%的大学生知道本校保卫处与社会公共报警电话。而在解决与处理人身或财产侵害问题时, 55%的大学生选择向亲人或熟人求助, 7%的大学生竟表示不知如何是好, 只有40%的大学生知道报警这一基本常识。此外, 超过50%以上的驻保在校大学生表示自身缺乏安全感。实际上, 驻保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性与安全感除了与学校本身的安全环境、治安力度有关外, 同时还与大学生所掌握的安全常识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 具有一定安全常识的在校大学生在防范安全方面会有更高的警觉性, 了解与掌握了一些常见案件或事故的情况, 因而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更强, 自然而然的其自身的安全感也更高。

2、防盗意识淡薄, 易于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此外,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驻保在校大学生的防盗意识非常淡薄, 其中典型的表现是对贵重物品保管意识不强, 27.5%的大学生会偶尔对放在寝室中的贵重物品上锁, 而有1%的大学生根本没有上锁的概念, 甚至于有29%的大学生会将自己的银行密码告诉闺蜜、好友, 因此大学寝室财务失窃现象普遍发生。此外, 驻保在校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上对自身随带物品保管意识不强, 有20%的大学生会使用书包等切身物品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占座位, 10.5%的大学生表示在较为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场等并不太注重保管好自身的携带物品, 大学生在校外易于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3、防诈骗能力不强, 被骗经历时有发生

关于被骗经历的调查结果显示, 20.5%的驻保在校大学生都有被骗过财务的经历。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诈骗分子等正因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单纯, 警惕性与防诈骗能力不强, 因而常常出没在高校周边地区伺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经济诈骗等行为。一些高级的犯罪分子还会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 进而在网络或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实施诈骗或其他犯罪活动, 而且屡屡得手。此外, 驻保在校大学生还是非法传销组织的主要欺诈对象, 正因为大学生缺乏对传销组织的正确认识, 所以大学生被非法传销组织骗取的案件不再少数。

三、驻保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引导措施

1、开设安全教育必修课, 构建大学生安全防范体系

根据保定市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调查的现状来看, 驻保高校十分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 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中, 以可操作性、强制性的教学形式来确保构建大学生安全防范体系。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对驻保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安全教育的落实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教材内容, 必须涵盖各方面的安全知识, 如法律知识 (治安处罚法、民法等) 、防盗防骗知识、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等。驻保高校可以通过安全教育课程来普及大学生的安全防范知识, 帮助驻保在校大学生构建全面的安全防范体系, 以提高驻保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提高安全教育的丰富性、趣味性, 确保大学生全面接受安 全教育

一般情况下, 高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其教材多是法律知识等枯燥性的内容, 因而安全教学往往难以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兴趣, 高校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全面接受安全教育。对此, 驻保高校需要注意提高安全教育的丰富性、趣味性, 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与技术来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 进而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与活跃性。驻保高校可以积极利用所有教学场所 (如课堂、宿舍、食堂等)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并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活动 (如课堂教学、实际演练等) 积极利用大学生的在校时间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普及。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切实抓好安全防范工作

当然, 驻保高校在落实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坚持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理论教育, 同时还需要在管理上切实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因此,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 坚持以综合性、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对驻保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方面, 驻保高校通过长期开展相关的安全宣传与教育, 从而让在校大学生从思想、法律、意识上形成安全防范意识, 为驻保高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同时, 驻保高校需加大管理力度, 增强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管理部门的安全防范工作力度, 严格处治违法校纪校规的不法分子, 提高驻保高校的安全环境。

四、结语

了解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现状, 这有利于驻保高校采取相应引导措施以促进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过, 提高驻保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高校需要始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团结高校各部门通力协作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性的安全教育, 帮助大学生构建安全防范体系。如此, 尽快实现对驻保在校大学生整体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 以切实保障驻保高校的安全教育效果。

摘要:驻保高校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据调查发现驻保在校大学生的安全常识不足、防盗意识淡薄、防诈骗能力不强, 因而其往往成为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的主对象。对此, 驻保高校需要积极采取相关引导措施, 以尽快实现对驻保在校大学生整体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在此, 本文将根据驻保高校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调查现状入手, 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驻保高校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保定市,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引导措施

参考文献

[1]郭金平.当代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5) .

篇4: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关 键 词】“限塑令” 大学生 环保意识 培养

自2008年6月1日起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从即日起禁止使用,同时对合符规格的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该规定实行以来,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超市收银台出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时隔一年多,超市内的卷轴手撕袋使用量却大大提升,以及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使用量也开始回升,面对这一新情况,大学生的环保思想如何?又是如何看待“限塑令”的呢?本文通过对全国十二所高校(长江大学、湖北大学、湖北民院、合肥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襄樊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西藏民院、中国石油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环保知识和意识方面的抽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相关建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建立了全国十二所高校学生代表的联系网络,通过给他们提供题为“‘限塑令’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的调查问卷,并由他们将电子文档打印成纸张,对该校进行问卷调查,课题组通过他们回馈过来的信息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得出结论。问卷调查表共发放694份,回收有效率91%。

1.大学生看“限塑令”

“限塑令”从字面上来讲就是限制消费者塑料袋使用量的意思。在针对全国十二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中,有47.69%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支持“限塑令”,44.24%的大学生也持有支持态度,只有6.05%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1.87%表示反对,从这一点上来讲,当代大学生心态是端正的,他们肯定国家颁布的良好政策。

大学生环保知识的多少直接关系祖国的可持续发展。关于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有23.92%的大学生了解或非常了解“限塑令”,32.13%的大学生还比较了解,但还有38.04%的大学生对“限塑令”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甚至有5.91%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环保法制知识获取面还不够,还未能广泛全面地了解“限塑令”。

据有关资料显示,“限塑令”实施后,全国各大型超市开始了合格塑料袋的有偿使用,消费者塑料袋的使用量明显下跌,但“限塑令”实施后一年多,塑料袋集贸市场的使用量开始回升。在关于大学生分析“限塑令”在集贸市场实行不佳的原因中,19.45%的大学生认为是政府监管不严,39.03%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替代品,13.88%的大学生认为塑料袋价格便宜,26.64%的大学生认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使用塑料袋,0.99%的大学生认为还有其它原因。“限塑令”在集贸市场实行不佳的种种情形诱导了当代大学生更多的使用塑料袋,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養创造了不好的环境。

2.大学生生活圈中的塑料袋

“限塑令”实施后,合格的塑料袋开始走进居民的生活,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居民对有偿使用塑料袋的看法也不一样,当代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在一项关于有偿使用塑料袋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中,8.65%的大学生认为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对自己生活有很大影响,他会增加自己购物的成本,37.61%的大学生还能接受塑料袋的有偿使用制度,46.11%的大学生也肯定影响的存在,但他们支持国家政策,只有7.64%的大学生认为没影响。

在关于大学生是否会接受超薄塑料袋的调查中,有83.00%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只有17.00%的大学生选择拒绝,调查结果显示了大学生环保自制能力还很差,不能很好地抵制身边的诱惑,拒绝免费的塑料袋。在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路面上的塑料袋的调查中,只有11.24%的大学生果断地捡起塑料袋并扔到垃圾箱里,65.71%的大学生还处于犹豫状态,对于该不该捡路面上的塑料袋,还得份情况与场合,而有23.05%的大学生居然选择不理睬。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大学生环保意识的高低不同,但总体来讲,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不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大学生对手撕袋的态度

在“限塑令”实施的背景下,便携式手撕袋成了新型的流行产物。“限塑令”,实为“禁塑令”,目的就是引导、鼓励民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而手撕袋的盛行,却又违背了这一原则,为“限塑令”的更好实施,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合理的看待手撕袋。

手撕袋作为“限塑令”的一大漏洞,当代大学生应该克制自己,尽量少用手撕袋。在一项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撕袋数量的调查中,只有13.40%的大学生选择0个,72.47%的大学生选择1~2个,15.13%的大学生使用手撕袋不少于3个,平均下来,只要大学生到超市购物,都会使用手撕袋。大学生大量使用手撕袋,从一方面讲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薄弱。

手撕袋的不合理利用与处理的不够科学同样也会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当代的大学生中只有10.52%的比例用来反复购物使用,70.32%的大学生用来装垃圾,小号的直接扔掉,12.25%的大学生选择全扔,6.92%的比例选择其他用处,从这一数据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处理手撕袋还不合理,手撕袋在他们眼中更多的是一次性用品。

二、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以及臭氧层空洞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都是人类随意的改造自然造成的恶果。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化的国家,但人均占有量少,从新中国的成立到今天,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更是达到了空前水平,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样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油然而生,并且是日趋严重。塑料袋一直被称作20世纪人类最为垃圾的发明,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其他危害。

不论在哪个国家,大学生都是社会文明和思想浪潮的先锋群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关注往往是前卫的、极富热情的,他们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作用尤为突出。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用敏感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上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大学是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其环保意识理应当与时俱进。

在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远没有达到国家预期的标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得不到提高,会很大程度上阻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薄弱环节

1.“限塑令”法制不够完善,政府环保法制的宣传力度远不够

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必需教会大学生懂法,有法可依。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良好的法律制度维护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实施“限塑令”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改掉公民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好环境与经济伴行。便携式手撕袋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但手撕袋可不是环保的替代品,并且,许多购物场所提供的手撕袋还不合规格。在“限塑令”的实施背景下,手撕袋可成了其漏网之鱼,由于环保法制的不够完善,最终同样导致了手撕袋的疯狂盛行。当代的大学生手撕袋使用量大,手撕袋处理得又不够合理,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污染了环境。在对大学生关于“限塑令”是否能达到环保目的的调查中,有43.11%的大学生认为不能,这也是大学生根据“限塑令”实施后存在的种种问题表达的个人观点。

大学生对实时信息敏感程度比较高,再加上信息获取的渠道是如此的多样化,大学生理应当对国务院颁发的环保法制有较深的了解,但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却看到了相反的事实:大学生中有43.95%的还不够了解“限塑令”(包括5.91%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限塑令”)。政府对环保法制的宣传力度不够,还未能让其广泛地深入到大学生意识中,对于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大学生环保法制观念很有必要。

2.不良的社会环境阻碍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不仅仅是呼吁大学生热爱环境就了事的,也不仅仅是倡导大学生努力克制自己,从自身做起,用一颗热忱的心去保护环境,特别重要的一点还是离不开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在一項关于大学生在某些场合消费时,是否会接受营业员提供的超薄塑料袋的调查中,24.64%的大学生选择会,并且会接受两个或更多的超薄塑料袋,58.36%的大学生同样选择会,其使用的一般只有一个,只有17.00%的大学生拒绝营业员提供的超薄塑料袋,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克制能力还不强,不良的社会环境时刻诱导大学生接受超薄塑料袋。在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撕袋的调查中,72.67%的大学生选择使用手撕袋(其中包括15.13%的大学生对手撕袋的使用量不少于3个)。部分场合超薄塑料袋的存在,以及手撕袋的盛行,都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营造了不好的环境。

四、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建议

不同环境下的大学生环保意识有高低,但总体来讲,中国的大学生,其环保意识偏低,课题组考虑到多方面原因,总结出了几个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建议:

1.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各高校应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活动:各高校环境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是开设环保课程,同样可以进行环保图片展览活动,定期放映环保影片,举办自然摄影展,开设环保书籍阅览室等,同时各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校内校外活动。

2.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高涨的活力和贡献精神,各社会成员在充当环保志愿者的同时,应积极将大学生这以群体联系起来,和大学生一起到环保最需要的地方去。

3.各级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改良社会氛围,应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冯怡,柳向动.关于塑料袋有偿使用的统计调查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J].暨南大学,2009(5)

[2]李丹.关于“限塑令”的思考[J].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09,(1)

[3]吴晓芳.完善“限塑令”在协调发展与环保中的作用[J].军事经济学院,2008,(9)

[4]张丽娟.从“限塑令”说环保[J].呼和浩特市排水事业管理局,内蒙古,2008,(9)

篇5: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与分析

略研究

【摘要】风险社会的到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比如信任危机、“存在性焦虑”和信仰的缺失。这也说明当代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对风险的理性认知,风险责任意识、失败意识及防范意识薄弱。因此,高校要以课堂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对风险意识的理性认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大学生的风险责任意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失败意识;以大学生风险防范指导机构为纽带,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

【关键词】风险社会

大学生

风险意识

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到英国疯牛病的传播,再到日本核泄漏的发生,各种由于科技发展而发生的风险局部事件表明人类已经进入到风险社会。而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风险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已经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作为涉世未深的“90”后大学生,在面临风险社会各种考验和挑战时还显得十分稚嫩。因此,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尤其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重要的当下,如何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成长为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也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风险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来自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等领域的风险无不时刻影响着人们,大学生也毫无例外地面临着各种风险,无法摆脱风险的冲击与影响。风险社会的“抽离化”、“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引发了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存在性焦虑”和信仰的缺失。

(一)风险社会的“抽离化”引发大学生的信任危机

风险社会是一个“时空分离”的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经逐步脱离地域的限制,极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不同于传统社会面对面的交往,现代社会的“远程交往”一方面为人们的时空交流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又给交往沟通的对象增添了神秘色彩,容易导致人们产生怀疑的心理。大学生走在全媒体时代的前列,利用网络等新媒体维系感情的同时,越来越缺少在现实中进行面对面的真诚的交流。因此,信任感也在“抽离化”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甚至最终丧失基本的信任,导致信任危机。

(二)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出现“存在性焦虑”

风险社会理论的代表人物、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在谈到风险时指出,“人类总是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但今天的风险在本质上不同于以前。„„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面对各种类型的人为风险,即由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而引发的风险。”①科学技术的发明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技能,但它的跨越式发展,使人的精神失落,人的本性被忽略,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在现代社会风险面前,大学生会逐渐感受到主体性的丧失,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受到压抑。这就导致大学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认为本体性安全和信任受到挑战,开始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逐渐陷入悲观、抑郁以及恐惧等存在性焦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和有效释放,就会产生道德失范、伦理失衡、价值异化。

(三)风险社会的复杂性引发大学生的信仰缺失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科技发展不仅造成“传统”与“现代”之分的困扰,也给处于文化“碎片化时代”的大学生在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等方面带来挑战。当这些风险发生时,大学生对科学的信仰与精神价值追求产生怀疑甚至否定,以追求真理为价值目标的科学技术受到怀疑,强烈冲击着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的信仰处于不安定和变动的状态中。加之各类风险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各种风险隐患都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扭曲、错位,引发大学生的精神迷惘和信仰危机。

二、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社会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社会,但是风险多于机遇。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大多数并没有感知到太多的风险,风险意识相对较为淡薄;但这其中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身心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自身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没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对威胁身心健康和生命的风险意识不够,防范不强。当遭遇情感、学业、就业等问题时,容易做出比较极端的行为。当面对信息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诱惑时,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缺乏勤奋学习的毅力,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业荒废。当面临社会竞争压力剧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时,一些大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当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导致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四处扩张时,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道德风险意识被一定程度弱化,出现道德困惑,道德自律能力下降、知行不一等行为。

(二)大学生风险认知存在偏差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在身心、学业、就业、情感、道德以及生命等方面面临现代社会带来的各种风险。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过分夸大风险的存在,高估风险的危害性,安全感急剧下降,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另一方面,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亦或是习惯安全、舒适、稳定的校园生活,部分大学生忽视社会风险,不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且习惯于依赖“专家系统”,缺乏对风险的理性认识。殊不知,在知识日益分化的风险社会,传统或专家为我们提供的结论并不一定是确定的、科学的。夸大风险的存在,会抑制创造性的发挥,抓不住机遇;忽视风险的存在,风险就可能会变为现实,演变成灾难。

(三)大学生风险责任意识较为缺乏

乌尔里希·贝克强调,风险和责任内在关联。当代社会风险不同于传统风险,它具有隐蔽性,持续性,多样性,冲突性,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较传统风险更为深远,对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责任带来了挑战和冲击。然而,大学生对风险的责任意识并没有因为风险的增多而相应提高,反而较为缺乏。转型期的社会,责任分工不明确的现象经常出现,加之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事事明哲保身”的态度影响着大学生,影响了他们对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他们或消极或被动甚至不会去承担风险责任,从而导致社会风险无限扩大。

三、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的策略

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风险责任意识、防范意识、危机意识和失败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避免大学生陷入各种风险困境难以应付,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承担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要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素养,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现代社会游刃有余。

(一)以课堂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为抓手,培养大学生对风险意识的理性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大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了解现代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形成辩证思维、增强敏锐性、提高鉴别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结合风险问题研究成果,开设风险教育方面的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风险意识,形成正确的风险观。除此之外,要了解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伴随的风险,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高校要积极开拓实践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走进现代社会,从切身感受中认识并把握社会风险的本质,在协同合作中树立理性的风险意识,有效规避现代社会风险。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大学生的风险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我们所遵循并追求的价值目标,它不只是一种口号、一种理想信念的宣传,更是理念的落实、责任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促进和保障责任意识的生成,责任意识内涵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又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责任意识建立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础上,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通过价值观的引领,将风险责任意识升华为一种道德规范来遵守,内化为一种信念来坚持,义无反顾毫无怨言地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在风险社会时代无所畏惧,敢于应对风险,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失败意识

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大学生在学业、情感、就业、创业等问题上会遇到各种风险,现代社会风险的“不可预见性”,更是增加了风险的难度。没有人能确定这些风险是挫折,还是机遇。正因如此,有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遇到困难或者感受到风险威胁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依赖父母、老师,有的甚至对人生道路产生悲观、茫然的情绪。因此,高校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平台,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失败意识,开展挫折教育,提升其抗挫折能力,辩证地看待风险这把“双刃剑”,敢于面对风险,把握机遇。

(四)以大学生风险防范指导机构为纽带,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大学生风险防范指导机构,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学生处、宣传部和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风险防范意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也只局限于传统风险。由于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渗透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社会的风险,高校的学生管理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风险的多元化特性。高校应该改变以往当风险变为现实时才有所作为的态度,积极作为,通过整合成立大学生风险防范指导机构,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多元化教育引导方式,采取各种形式,综合各种力量,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培育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

篇6: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本人于2014年5月,做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追求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等。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数据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调查采样地点:沧州师范学院周边地区

调查时间:2014年5月3日——2014年5月4日

调查问卷:共发问卷50份,收回50份

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详细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比较拮据。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

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11.想买东西钱不够时怎么办。40.5%的大学生选择先向别人借了再说,38.5%选择向父母要钱,13%选择用自己平时存的钱,8%选择其他(放弃购买等)。可见大学生平时存钱的较少,花钱时向父母要,向同学借的较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有两大思想趋势。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

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

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提出的有关建议

(1).给高校的有关建议: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

(三)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人才。

(2)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

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附: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问卷

1.您现在所在的年级?(必答)

A.大一 B.大二C.大三 D.大四

2.您平均一个月用去多少生活费?(必答)

A.300元以下 B.300—500元(包含500元)C.500—1000元(包含1000元)

D.1000-1500元

3.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什么?(可多选)(必答)

A.伙食B.交通、通讯电话C.购物(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E.娱乐

4.您平均每月购买衣物的花费?(必答)

A 100-150元 B 150-200元 C 200-250元 D 250-300元 E 300元以上

5.您平均每月的伙食费(包括零食饮料)为多少?(必答)

A 200以下 B 200-400 C 400-600 D 600元以上

第 6 题 6.您平均每周上网的费用(必答)

A.10元以下 B.10-30 C.30-50 D.50以上

7.您平均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为多少?(必答)

A 20元以下B 20--40元 C 40-60元 D 60-100元 E 100元以上

8.您平均每月的交通费为多少?(必答)

A30元以下 B30-50元 C30-40元D40-50元 E50-70元

9.您平均每月的手机费为多少?(必答)

A20-30元 B30-50元 C50-80元 D 80元以上

10.若您拥有电脑,其价格为()元(必答)

A.3000-5000 B 6000-7500C 8000-9000 D10000以上

11.您家庭月收入多少(选答)

A.1000以下 B 1000-5000 C 5000-10000 D.10000以上

上一篇: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下一篇:2022高中毕业典礼致辞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