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2024-08-12

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通用9篇)

篇1: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到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电脑演示捆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看谁摆的最快。

学生活动

师:刚才我们把多少根小棒捆成一捆的?

师:10根小棒就是几个一根?一起来数一数。捆成一捆,就变成了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 学生齐读:10个一是1个十。

师: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个一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十二根小棒了。谁来说一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

【点评】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 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再添上3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再去掉1根,现在有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师:想摆出17根,应该添上几根?

师:想摆出16根,应该怎么办?

2、摆一摆、说一说:

师:下面,同桌的两个小朋友把小棒放在一起,我们来跟小叮当做游戏。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1根小棒]

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摆?

学生摆一摆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电脑出示一捆带一根]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3根小棒]请女生摆摆出13根小棒,男生数一数。学生摆小棒]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猫:[电脑出示文字:摆出18根小棒]请男生摆出18根小棒,女生数一数。学生摆小棒]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猫:你最喜欢十几呢?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请他用小棒摆一摆。

猫:[电脑:19根小棒]我也来摆一摆。

师:看一看小叮当最喜欢十几,在心里数一数。

猫:我摆了19根,再摆一根是多少根?

师: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20根呢?

请两个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合作摆一摆。汇报。

师:哪一种摆法好,为什么?

师:19根再添上1根,就是20根了,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又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2个十是多少?(板书:是20)

学生齐读:2个十是20

【点评】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并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很短的时间里,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摆法,理解了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

3、11—20数的顺序。

猫: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11—20各数了,现在就继续帮我数小红花吧。

[电脑演示:11—20朵花]

猫:太好了,我已经有20朵小红花了。

[电脑:把整齐的1—20朵花打乱]

师:你们看,小叮当一高兴,把小红花花都弄乱了,好在小红花上都有数,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他们都放进这个宝盒里吗?宝盒右边有一个箭头,只要你放对了,箭头就会向右边跑。现在宝盒里还没有小红花,所以箭头上的数是0,现在,请一个小组来开火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数。

[电脑演示:放花]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箭头跑了这么远,还拉出了一条直线,直线上都是我们学过的数,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直线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师:比10大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的数有哪些,在10的哪边?

师: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是几?

师:比19小1的数是几,比19大1的数是几?

【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变得更加清晰。

4、综合练习:

(1)猫: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11—20各数了,我今天还带来了一些草莓,你们能猜猜看有多少颗吗?

[电脑:出示草莓图]

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

师: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

电脑演示,学生数,数到10

师:想一想,现在你要怎样做,等数完后,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猫:这里还有很多洋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猫: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2)师:小朋友们都很棒,现在就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再跟小叮当做几个游戏,好吗?

猫: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铅笔盒里能找到吗?看谁最快。

师:从0开始,看着自己尺子上的数读一读。

猫:谁能从7数到17?

猫:谁能从11数到20?

猫:在尺子上,12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8的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猫:16的邻居是哪两个数?

猫:谁能跟我对口令数数?

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师:下面我们分四个小朋友一组活动,每一组的四个小朋友轮流数数,从组长开始,先一个一个数,再两个两个数,最后五个五个数。

学生活动

(3)猫: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的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猫: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处20页,看看有多厚。

(4)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到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或物,你最喜欢什么,就去数什么,数到20个,请回座位。

学生活动

(5)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到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是书上有,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有这些数呢?

(6)师: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今天很高兴和你们交朋友,欢迎你们到我家来玩,我家住在一幢20层的大楼里,你能猜出是第几层吗?

猜数游戏

猫:猜对了,可爱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放假的时候一定要到我家来做客。小朋友,再见!

【总评】

这节课教师突出体现了: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

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

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合;

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生动活泼。

总之,在这节数学课中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显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变化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苏教版

作者: 收集于网络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特色: 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预设与点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小猴子]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猴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每2、3、4、6一份地摆。2. 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3. 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点评: 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再摆一摆、捆一捆、说一说的经历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摆小棒是学生很容易做的事,但是要摆的好、动脑筋摆、能从中自己领悟出的道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这个环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点评: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点评: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说一说。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强化了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点评: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和老师抓糖果、猜糖果,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估数意识。)教学总评: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 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篇2: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知道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能在计数器上正确读数和表示数。教学难点:

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和对“数位”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过的11到20数的认识

1、师:咱们之前学习了11到20十一个数字,现在做个游戏:“数字接龙”从0开始,咱看谁还能继续数下去?火车从**开始.问:我们再重新开一列小火车,不是从0开始了,从6开始到19.我们看一下那一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好.问:我们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知道的1~20之间的双数有哪些?

2、复习数的组成 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感知到在不同数位上的数,虽然数字是一样的,但所代表的含义不一样.引入十位,个位的概念.1、研究11。师出示课件:11 问:怎么读?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我们请我们那的小棒小朋友来帮忙。

师操作摆11根小棒,一起来数一数到底是不是11根小棒,齐读。(边数边总结“一次数了一根,要数11次就是11根小棒”)

问:谁有方法不需要一一的数下去就知道有11根小棒? 预设: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一个十,再数一根,合起来才是11根,数了两次就找到了11.师出示课件如下:

问:现在可以告诉我左边的“1”表示什么?右边的“1”表示什么?

预设:左边的1表示一个10,右边的1只表示一个1.问:这两个1的意思不一样,虽然都是1但是因为位置不同,所以他们表示的意思并不一样。小结:数字的位置我们可以叫数位,怎么区别他们呢?我们给他们起了名字来帮助我们区别。我们规定:从右边数第一位叫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叫十位,表示几个十。(板书:个位,十位)

2.设计意图:新授计数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计数器在记数方面的优越性.同时可以看到计数器可以写出正确的数字,看到数字也可以想象计数器上要拨几颗珠子.问:生活中为了更好的记数,人民发明了记数器,你们发现计数器上有什么?

问: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是表示几个一,1个,2个——9个,再多一个是多少个珠子?个位上还放得下吗?

问:那怎么表示10个珠子呢?

预设:10个1就是1一个10,可以放在十位上。预设:可以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来表示10.师:十位上一个珠子就是10,那2个珠子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两个十 预设:表示20.刚刚说了计数器是为了方便我们记数,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出示一捆14根小棒图,这是多少根小棒,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边说边拨:一个十就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4个一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十位上是1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是4就在个位上写“4”。)板书14 你也可以试试写这些数,出示(13,17的计数器图)

问:有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有3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 问:出示17记数图,要学生自己动手写,指名反馈。3.20读法,写法。出示:20的计数器图

问:这个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

小结: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一定要用“0“来表示,这个“0”起到表示数位的作用。

小结:在学习写数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从高位开始写,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1就在个位上写几。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看图填数。

篇3: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一、前 行 中 的 思 考———寻 求 “来龙”和“去脉”

1.这 节 课 教 什 么

课前, 我们仔细研读了教材,如下图:

这部分内容,是分四个层次组织认数活动。第一层次:认识“10个一是一个十”,先让学生经历从1到10的数小棒过程,知道数出的10根小棒里有10个一 ,再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 ,结合数小棒和捆小棒的过程 ,进而理解“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知“一(个)”和“十”都是计数单位。第二层次:认识12。教师先提出“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认数经验, 用恰当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感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从而感悟计数单位“十”的价值。第三层次:认读11~19各数,通过三幅图,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丰富对十几的认识。第四层次:认读20。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并借助直观,认识到:由于新出现的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所以19根小棒添上1根是两捆,也就是20根,从而明确:20里面有2个十,2个十是20。教材这样安排,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提升,发展了数感。

2.这 节 课 怎 样 教

课前我们对学情作了调查,一年级学生大多能按顺序从1数到20,甚至更多,在平时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接触过11~20各数。而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0~10各数,“认识10”一课还接触过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所以,可以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体验,也有过摆小棒认数的经验。这种情况下如何落实要教的四个方面? 笔者试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下面就说说前面三个环节的教学预设。

【环节一 : 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 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笑脸 ,数出10根小棒。

(2)师示范捆小棒的过程。

(3)学生捆小棒。

(4) 教学计数单位“一 ”和“十 ”,并建立“10个一是1个十”。

(5)出示“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几幅图片。

【环节二 :认识“12”】

(1) 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 , 想一想怎样摆能一下子看出是12根?先和同桌互相说说, 再在课桌上摆一摆,然后指名交流。

生1:1根1根地数。

生2:2根2根地数。

生3:摆12根;左边摆10根,右面摆2根。

生4:摆12根。先摆一捆,再摆2根。

(2) 比较 : 这几种摆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 为什么?

(3)小结 : 摆12根小棒时 , 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摆2根,就能一下子看出是12根。

(4)下面我们用这个最简便的方法再一起动手摆一摆12根小棒。

【环节三 :认识其他各数】

(1)师 :现在 ,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说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 : 依次出示13、17、11根小棒)

(2)老师说小棒根数 ,学生摆 ,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16根、14根、18根、19根)

(3) 结合课件小结 : 刚才我们摆这些数时,都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用这种先摆1捆再摆几根的方法能很快地摆出十几的数。

3.这 节 课 教 得 怎 么 样

第一次试上时,课堂情况和我的预想有一定差距。第一个环节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顺利地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进而认识到10个一就是1个十。第二个环节,则遭遇了一些尴尬: 学生能想出预设的几种摆法,但是很多学生的摆法都是把十几根小棒分开,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只有少数学生想到其他摆法。当问道:“这几种摆法你觉得哪种更好呢?为什么?”很多学生都认为第3种最好,第4种看不出一捆是10根。静心分析出现尴尬的原因,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多年来建构的“十几”是零碎、松散的,如今要把松散型的知识结构调整成两个部分:“十”和“几”,学生往往不知所措。虽然事先安排了一根一根地数小棒的活动,并让学生经历了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过程,但在这其中对于为什么要捆10根小棒,这样捆有什么好处, 学生一点也没有体会到。他们就像一个“操作工”,无奈地听着老师“发号施令”。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对建立1捆小棒表示10的表象还是有 些模糊 ,对“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的理解仍然很肤浅。第三个环节,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有说一说、摆一摆、想一想等学习活动,但细细想来,这些数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 看来我们的设计还存在断层。

二、磨课后的精彩———直白到深刻的提升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和同事们再次进行研讨, 对三个环节进行了修改,觉得不妨大胆些把前两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下面的案例重点讲述,第三个环节略), 但是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操作素材, 要有单根小棒20根、一捆小棒和10根小棒、橡皮筋、一捆和单根的图片……

师 :小朋友想 了那么多 的好办法,其实,我们也可以用我们手中的小棒,来代替这11个笑脸。你能用小棒快速地摆出来吗? 你准备怎样摆?先想一想,再从材料袋里选择小棒或图片来摆一摆。 (材料袋里可提供不同的材料:单根小棒20根、一捆小棒和10根小棒、橡皮筋、一捆和单根的图片……)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摆法:

师:不管哪种摆法,都是11根。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哪种摆法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摆出的是11根小棒?(通过对比、交流,发现摆放10根和1根的摆法最容易看出是11根小棒)

师:小朋友们真聪 明,数学家和你们想的一样,他们选了10个一捆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区分整捆和单根,我们习惯上把整捆的放在左边,单根的放在右边。 (课件出示)

师示范捆的过程,学生跟着操作。

师:现在,如果再请小朋友摆出11根小棒 ,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 这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1根吗?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师:11这个数很特别。引导学生观察11是怎么写的?(有2个数字都是1)这两个1有什么不同吗 ? (引导学生结合摆的小棒解释: 第一个1表示的是1捆,第二个1表示的是1根。 )

小结:所以摆11根小棒时,只要先摆1捆小棒,表示1个十,再摆1根,表示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感悟】 “数位” “位值” “计数单位”的概念从这节课开始建立。 这里我们舍弃了书上的“12”,而用了最特殊的“11”,这不仅是因为11是继10后出现的第一个数,更因为11的个位和十位都是由1组成, 可以更好地区别这2个“1”的不同,让学生初步感悟不同的数位、位值和计数单位,同时为后续认识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埋下伏笔。数的组成是多元的,这里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摆小棒,既是感知数的组成,又从中体会认识大的数时可以拆成小的数的思想方法, 体现11~20各数认识的新的设计理念。首先 ,在学生自由摆放11根小棒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摆放出10根和1根。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学生发现摆放10根和1根的摆法能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 ,初步体会“十”的意义。其次,从1根1根地数、摆,到2根、3根、5根地数、摆,最后到10根10根地数、摆,让学生体会到大的数可以拆成小的数的思想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是难点, 教学中我们还是要实实在在地操作, 明明白白地讲理, 让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用1捆小棒“替换”原有的10个单独小棒的“松散型”结构,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次重要突破,并为下面学习其他各数进行操作带来便利,又为后续的学习中逐步感悟更大的计数单位奠定基础。

篇4: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小棒

设计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多位数做准备的,学生对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观察老师演示、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捆一捆,来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说数的组成,利用直尺图,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先生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课件出示)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智慧星。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数呢!认识吗?一起读:0~10(生齐读)。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他智慧星中藏着哪些数呢?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师:你能读出后面的数吗?(指名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已经会读了。

【设计意图: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星,用数数来获得五角星,创设从0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1.摆。师:茄子先生不仅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听第一个问题:你能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说。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生评)(奖励)

3.学。师: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对,我们一眼就能看很清楚,像商店里卖的羽毛球一盒就是10个,一袋火腿肠也是10根,一袋瓜子里面有10小袋……,这样我们数起来也方便。你们也能像刚才这小位朋友一样做吗?与同桌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是几个十?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的经历中,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12根小棒,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你现在能很快摆出来吗?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加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出示15、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3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这里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先生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你能帮它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尺的下面(出示尺)排放整齐吗?。

师:谁愿意来帮帮小猴?(指名)

师:这位小朋友排得对不对?(真聪明,表扬他)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10的后面是几?15前面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2)13和15的中间是几?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

(3)18的邻居是谁?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

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尺上)看着自己尺上的数从0读到20。(生齐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茄子先生还给你们带来了草莓和雨伞呢!

(1)出示草莓图。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呢?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师示范)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指导10个一圈)

(2)出示雨伞图。师:这里还有很多雨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估计、数一数、圈一圈,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及很快地数出物体的个数的能力。】

3.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活动)师: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到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到20页,看看有多厚。

小结:20页书比10页厚多了。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结合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体验到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及数学的广泛兴趣。】

四、全课小结

篇5: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篇6: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材说明

整体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1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1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教学数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科书第86页,例4是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能够理解。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一次介绍数位,但只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数位,要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才正式教学数位。这里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科书第88页,例5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老师一定都有印象,义务教材是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与原来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

例6,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和在15以内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例如教科书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就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老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有多少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重点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篇7: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本节课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例1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通过数一数、读一读等活动,要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初步理解一“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个数的大小和顺序。对学生来说,计数单位是离生活比较远的,也是最为抽象的,所以是难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感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渗透十进制。

教学准备:

铅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今天它特别高兴,因为小熊的文具店开业了。瞧,店里有好多漂亮的铅笔呢。小动物们都来了。

2、游戏:我是小小售货员

师:今天开业,小熊太忙了,谁来帮帮小熊,当给小小售货员。

小松鼠说:我要买一枝铅笔。

小兔也来了:我要买5枝铅笔。

(设计意图:创设小熊文具店开业的情景,抓住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开张小小售货员的游戏,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提供探索机会

师:小松鼠刚走,大象伯伯走了过来。他想考考小熊, “小熊,我想买10枝铅笔。” 小熊有点为难了,他该怎么拿呢?谁愿意来帮帮小熊?

(无论学生先出现哪一种,师: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2)比较中体会新知

刚才,咱们有的小朋友是从笔筒中数出10枝,还有的小朋友是直接拿一捆。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呢?

师:大家都喜欢直接拿一捆,那一捆是不是10枝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果然是10枝,把10枝铅笔捆成一捆,这样拿起来很方便。

(3)抽象建立新知

师:小朋友,你会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吗?(学生操作)

师:(手拿一捆)谁来说说这一捆里有几个一根?(板书:10个一)

我们把10根小棒捆成1捆,这1捆就是几个十?(板书:1个十)

(任意拿学生的1捆)师:他的这一捆是几个十?(另外一捆)这一捆呢?

每个人说说你的一捆是几个十?

(出示一捆教具)看,老师的这个也表示1捆小棒,这一捆也是几个十呀?里面有多少个一呢?对,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完善板书齐读。)

追问:那反过来,1个十里面就有几个一呀?

小结:以后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捆小棒,不用一根根地数,就知道一捆有10根,就是1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捆一捆、拿一拿等活动,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并在比较中,让学生领悟到10根扎成一捆可以使数数显得方便,初步渗透十进制。)

2.认识“十几”

(1)实践操作,初步体会

小鹿走来了:“小熊,我要买12枝铅笔。”

师:这次谁来当小售货员?这么多,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那我们用铅笔,在你的桌上摆出来。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比比谁摆的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

比较:这几个小朋友的不同摆法,你看得懂吗?你觉得哪一种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为什么?

小结:哦,象这样左边摆1捆,右边摆2根,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2)摆摆说说,深化认知

①学生摆十几,并说说怎样摆的。

师:你想不想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一个十几呢?老师说一个数,比比谁摆得快。11、13、16(指名摆、说)

②同桌活动

左边的小朋友先说一个十几让右边的小朋友摆,然后右边的小朋友再说一个十几让左边的小朋友摆,同桌两人都摆好了就坐直,比比哪桌的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汇报:指名一桌汇报。

现在咱们反过来,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其他的小朋友来猜你摆的是多少?

(3)提炼升华

师:你发现了吗,刚才咱们摆的十几,都是怎么摆的呀?

小结:对了,一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

3.认识“2个十是20”

请小朋友们摆19根小棒。

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再拿出一根添上去,多少根了?(20根)

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把10根再捆成一捆)

师(2捆):为什么就是20了?(一捆是1个十,2捆就是2个十)

师:对,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齐读。

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19到20是学生思维上的一次跳跃。通过摆、添、捆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建构更加透彻。)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抓一抓,猜一猜

2、看一看,读一读

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在直尺上能找到吗?在直尺上找到这些数,从0数到20;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12后面的一个数是几 ;18前面的一个数是几;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你会2个2个地数吗?5个5个的呢?

3、估一估,数一数

出示草莓图:猜一猜有多少个?一起数,数到10个时可以怎么样呢?(圈起来)你会用这样的方法数草莓吗?83页数一数。还有呢,有一些雨伞,猜猜多少,同样的方法数一数。

4.看一看,说一说

① 公交站牌。

小华放学都是自己坐公交车回家,看看这是她要坐的公交车站牌,你知道她要坐多少路?(18路);

② 红灯读秒。

他上了18路公交车。走到十字路口碰上红灯,还有多少秒?(12秒。)

师:等红灯的时候数是怎么数的呀?我们一起帮着数一数。

③电梯间楼层标志。

师:终于到楼下了,他进了电梯间,他所住楼房共几层高?猜猜他住在几层?(用高了或低了进行提示、13)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丰富多样,通过猜一猜、数一数、圈一圈等活动巩固新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活动拓展,全课小结

1、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捏一捏有多厚;再数出20张纸,捏一捏有多厚。跟10张纸的厚度比一比。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篇8: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人教版九年义务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2、知道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养成勇于创新, 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有一天, 山中之王老虎带着小动动物去漫游数学王国, 他们来到森林车站, 可车上全是数, 小动物不认识数, 不知该坐哪一路车?小朋友, 你们认识数吗?愿意帮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吗? (出示课件)

除了小朋友刚才见到的这些数, 数学王国里有许多神气的数, 小朋友, 你们想去吗?老师今天就带你们一起去学习11-20之间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 充分感知

1、启发诱导, 教给学法

师:请小朋友迅速拿出9根小棒, 再添1根是多少根? (10根) 10里面有几个一? (10个一) 把10根捆成一捆, 就是一个十, (学生动手捆) 再添1根一共有多少根? (11根) 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2呢? (课件演示添小棒, 学生跟着摆13到19之间的数)

师:19根再添1根是多少根? (20根) 仔细观察, 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10根) 我们可以把这10根小棒怎样? (又捆成一捆) (学生动手捆, 课件演示捆小棒, 然后打散, 帮助学生理解20里面有2个十和20里面有20个一) 。

2、借助小棒, 充分感知

教师说数, 学生用小棒摆数, 并说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学具拼图, 实现创新

学生选取学具拼成一幅图案, 然后数一数用了多少个学具, 拼完后学生互相参观, 并互相介绍你是怎么摆的。

三、联系生活, 释疑解惑

小朋友的手特别巧, 摆出了自己喜欢的数,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 生活中,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数呢?

1、从生活中引出数

学生汇报从生活中收集的数。

2、写数.读数.比较

师:小朋友了解的数还真不少, 你能把它写下来吗?请在方格中写出你喜欢的数,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比较大小。

3、排序

在小组内将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列, 然后抽一组贴在黑板上。

师:还有与黑板上不同的数吗?请上来贴一贴, 想一想该贴在什么位置?

4、小结

篇9:11到20各数的认识考试

[关键词]创设 探究 感知 理解 巩固 深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6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4页课题及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感受十进制;学会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运用生活化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的知识点,并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感知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皮筋或细绳、一些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演示法。

学法:学具操作与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

小叮当:大家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学生表示愿意)

小叮当:太好了,我在学校里是一个好孩子。大家看,这是我得到的红花,你能数出有几朵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从1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设计意图:在课始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人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数小叮当所得小红花的数目,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很自然地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体验

1.初步感知计数单位“十”

师:刚才我们数了小叮当得的小红花,大家数得非常好,现在小叮当想知道你们能不能很快数出这15根小棒。这些小棒怎么放,我们才能够比较快地知道这里有15根呢?可以用皮筋或细绳来帮忙。

(展示不同的方法,并选出其中最好的方法)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10根小棒捆在一起。我们来看一看,这时是怎样摆小棒的。(电脑显示过程,一根一根地数小棒,满十根后,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小棒有几根?它表示几个十?1个十是多少?如果再打开的话,会有几根?那1个十就变成了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师:现在谁能很快拿出1个十?请把这一个十摆在桌面上。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15,一捆小棒是1个十,5根小棒是5个一,那么15就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学生边摆小棒边说出15的组成)

【设计意图:借助皮筋或细绳摆出15根小棒,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培养数感。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把10根捆成一捆是最方便数数的,并体会到10根捆成一捆这种数数方法的优越性,初步形成“1个十”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在比较中自然优化知识,从而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形成数的正确概念。】

2.摆一摆,说一说,加深理解

小叮当:刚才没有难住大家,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摆小棒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说你摆

师:你能快速摆出11根小棒吗?(板书:十一)(学生摆,教师巡视)你们怎么这么快就摆好了?你们是怎样摆的?

师(出示一捆小棒):这是几个十?(再出示一根小棒)这是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第二关:我摆你说

师(出示16根小棒):这堆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1个十、6个一合起来是十六。(板书:十六)

第三关:想想摆摆

师(板书:十二、十三、十四、十七、十八):想想你最喜欢哪一个数,悄悄告诉老师,你能用小棒摆出来吗?

师: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的小棒表示几,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四关:比比赛赛

师:同学们比一比,看谁先摆出19根小棒。(学生操作)你们摆得太快了,同桌互相数一数,都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摆了几个十,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十九)

师:请同学们给19根小棒再添上1根,这时是多少根?(板书:二十)那二十里面有几个十呢?这是一个十,这10根单根的小棒也可以怎样?对,捆起来!比比谁的动作快!现在有两捆小棒了,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二十)

【设计意图:借助小叮当邀请学生来闯关,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四个不同的闯关活动,动手、动脑、动嘴、动眼,不仅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又进一步理解了计数单位“十”。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的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小叮当:请小朋友们拿出尺子,把你认识的数小声地读一读。我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我找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越往右就会怎么样?越往左呢?有什么规律?看着尺子上的数,小叮当有好多问题想考考大家!13后面的一个数是几?16前面的一个数是几?11比13大还是小?15和17中间的一个数是几?谁能学着小叮当的样子,也来当当小老师给大家提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数,了解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20以内各数。让学生像小叮当一样,从多种角度进行提问,从而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20以内各数的顺序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强烈的数感。】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的第5题

师:我们教室里这么热闹,还来了一位小叮当的好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只要你按顺序把从1到20各数连接起来,就能见到它了!(学生连完后,课件出示“小兔”)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的第6题

师:瞧!可爱的小兔子一蹦一跳地跑来了,它跳到我们数学书的第8页,赶快翻到第8页找一找,翻到了吗?找到了吗?哎呀,它又跳到第12页了,大家快接着找。小兔子跳得真快呀,我们也快点追,现在它又跳到第20页了。翻到第20页的同学请举手!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原来小兔子这么急是要去参加运动会呀!

师:运动会上有哪些小动物呀?这些小动物身上都有一个数,表示号码,你认识这些数吗?我指几个请你们来读一读。小叮当喜欢一个小动物,但他想让小朋友们猜一猜是哪个。他喜欢的小动物身上的号码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大家猜一猜他喜欢谁?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呀?快把它像小叮当那样介绍给大家,让我们来猜一猜。

师:运动员马上就要参加100米赛跑了,我们来给它们按号码大小顺序排排队好吗?老师已经把这些号码发到你们的桌子上了,你准备怎样给它们排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1~20各数的顺序画出图,引出一个新朋友(小兔),并巧妙地设计了两个找小兔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又帮助学生复习了数的顺序。】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运动会结束了,小叮当和小兔子要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数。瞧,它们找到了这么多!(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见过或听到过哪些数?

师: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多观察,我们会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数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真实存在,并内化知识,从而感受数学知识“1个十”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五、总结

小叮当: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数出我得了多少朵小红花吗?(十一)这节课你们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集体表示很开心,收获也很大)我也很高兴!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数小叮当所得小红花的朵数,前后呼应,使课堂更完整。让学生在回答小叮当的提问中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从而有效地回顾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六、作业设计

1.告诉家长你今天所学到的数字。

2.和家长一起说出11~20这几个数的组成。

上一篇:包装车间管理制度30条下一篇:姐姐杨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