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2024-08-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共10篇)

篇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小学五年级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29分)

1、看拼音写汉字:(8分)

chuǎng huòlún kuòyōu xiāngdào suì

()()()()xián qìhuā bànmào zǐshǔ piàn

()()()()

2、在划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上横线。(4分)

1.他们俩躲在屏(bǐnɡpínɡ)风后面,敛声屏(bǐnɡ pínɡ)气,生怕被人发现。

2.将(jiānɡ jiànɡ)领将(jiānɡjiànɡ)来

3、请根据意思写一个合适的成语。(2分)

(1)大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2)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4、将括号里能跟后边搭配的词画出来:(6分)

(推动推广)经验(爱护保护)环境(鼓舞鼓励)斗志(提高增加)水平(珍惜爱惜)时间(克服改正)错误

5、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5分)

不是……而是……因为……所以……宁可……也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只有……才……(1)()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从远处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2)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牺牲自己,()让一个老百姓

受到伤害。

(3)我童年时的发现()没有科学根据,()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严峻严格严厉严肃

(4)老师()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要求自己。

(5)饥饿威胁着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浪费粮食的行

为受到了老班长()的批评。

6、给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欲:① 欲望 ② 想要,希望 ③ 需要 ④ 将要

翠色欲流()随心所欲()

拥:①抱 ② 围着③ 群众拥护 ④ 聚到一块

一拥而上()拥戴()

二、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科学是改善人类生活最伟大的动力。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雪。我们不去看电影了。

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修改病句

(1)、经过大家的耐心帮助,使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2)、昨天中午刮了一天的风。

(3)、我们小队实施并制定了暑假计划。

三、积累我能行。(9分)

1、根据提示填空。

①你的朋友小明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抓紧时间学习,你想引用这句名言

警句来劝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学校的鼓乐队以后怎样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时,我想到

一句话:“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整天在学校混日子,一点志向也没有,我想用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劝他,让他明白应该立志。

④“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一幅回文联。

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4分)

《三国演义》吴承恩《将相和》

《西游记》罗贯中《猴王出世》

《水浒传》施耐庵《景阳冈》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司马迁《草船借箭》

四、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作答。(15+11分)

一、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

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

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2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2分)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1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6分)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

(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

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

ěi bό)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

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

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1分)

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和第()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1分)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2分)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

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3分)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2分)

五、作文。30%

童年的我有时候会做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那时候可不知道,现在想起

来真好笑。有一次,我模仿大人“种豆得豆”,竟然种下了糖,当然没有长出一棵挂满糖果的小树,还有一次我穿了妈妈的大拖鞋……你想想看,你做过哪些傻得有趣的事?写出来试试,说不定让你感到有趣呢?

要求:写真事,表真情,文通句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篇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五年级语文

(亲爱的小朋友们,快来大显身手吧!用优秀的成绩迎接快乐的暑假!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9分)

一.听短文,完成填空。(6分)

(1)四大流通信息的电子渠道是、、、。其中有的信息流通主要通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完成。

(2)文中把通过流通的信息量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作比较。

二.根据提供的音节,将合适的词规范地填写到田字格中。(8分)

jì diànâ hàozhàn kāilǐ màojiū zhùwǎn’ěr 待人笑脸英灵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12分)

1.下面四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羞涩(xiū shâ)摔跤(shuāijiāo)蓑衣(suō yī)寂寞(jì mò)

B、放牧(fànɡ mù)卸煤(xuâ mãi)说谎(shuō huǎnɡ)规矩(ɡuī ju)

C、拒绝(jù juã)胆怯(dǎn qiâ)诺言(ruò yán)延长(yán chánɡ)

D、自私(zì sī)呐喊(nà hǎn)丞相(chãn xiànɡ)小艇(xiǎo tǐnɡ)

2.判断下列句子中的人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方法。

A.动作描写B.神态描写C.心理描写D.语言描写

①.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吃什么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

②.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绕,揪在了一起。[]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我们根本没有骄傲的资本。B、他被台下热烈鼓掌的局面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C、大家要注意安全,尽量防止不发生事故。D、既然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骄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朗读停顿完全正确。

B、成语故事既有趣又让人受益,本学期学的“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就赞扬了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

C、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塑造的一个守财奴的形象。D、本学期我们接触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例如《打电话》。

5、下面有一句格言警句和它的解释,其中解释得确切的是[]。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A.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变得美好。B.我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别人的生活美好。C.人们想要生活美好必须首先保证我的生存。D.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四、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5+2+4+2)

1、本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对联,我能写出其中的一幅,如:“,”;记住了唐朝诗人吕岩的《牧童》,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是:“。”还明白了普希金的激励人们重新振作的名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相信吧。”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正如《荀子》中的“不积,无以;不积,无以。”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仿写句子)

4、学校图书馆里有一块写着“禁止大声喧哗”的牌子,同学们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

地球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绿色宝库。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一亩森林每天生产的氧气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森林能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冲刷干净,林地需要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26年,裸(luǒ)地只要18年。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储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假如没有森林,地球将会有450万个物种灭绝,洪水将泛滥,沙漠将不断扩大,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大大恶化。因此,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根据短文内容,任选下面一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因为„„所以只要„„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毁坏了森林,将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用“~~”划出文中相应的句子。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划出来。4.森林对人类有哪些重要作用?概括地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的打“√”。

(1)作比较()(2)假设()(3)列数字()(4)打比方()

6、请你为环境保护写一条宣传标语或提几点好的建议。

第三部分习作(30分)题目:真让我着迷

生活是个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十二三岁的你同样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养兔„„你一定从中享受了无限的乐趣,得到了教益和启迪,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性情。请你以“真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

1、在文题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题完整。

2、记叙要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字数450字左右。

篇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日积月累,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教学价值, 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 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 我侧重从文本的语言形式出发, 品读课文词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 我从五个方面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训练点一:关注文体特点, 内化“语言文字”表达技巧。

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时, 首先要把握课文的文体风格, 发掘藏在别具一格的文体中的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桥》是一篇个性鲜明的小小说, 作者运用大量短句渲染出极其紧张的气氛。如文章开头的两个短句:“像泼。像倒。”寥寥几字, 把雨势之大、之猛, 描写得淋漓尽致。如何让学生去体会语言简练的韵味?不如反其道而行之, “增”应该是个好办法。我把原句增添成这样:“倾盆大雨从空中泼洒下来, 倾倒下来。”然后与原文的句子进行多形式的比较朗读, 并抓住这样的特点句式进行迁移运用,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着说一说:车跑得真快, 像_____, 像_____。_____真_____, 像_____, 像_____。由点到面, 对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 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语感, 从而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短句那短促、凝重的感觉, 又使得其在学习运用中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

训练点二:关注修辞手法, 品味“语言文字”的内涵。

本课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使洪水肆虐恐怖之情形, 准确而精彩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在教学这些语句时, 我主要运用了“说、赏、读、写”的方法。说:在找出文中描写洪水肆虐的拟人或比喻句后, 说说精彩之处;赏:欣赏课件中洪水肆虐、令人恐惧的视频画面;读:通过齐读、挑战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 读出洪水的肆虐恐怖;写:学生领悟了拟人手法的作用后, 不妨小试牛刀, 照样子写句子。通过这种涵泳品味, 拓展练习, 将学得的语言经验运用到新的语言情境中来内化学生的语言底蕴!

训练点三:关注标点符号, 探索“语言文字”的秘密。

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 在现今就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 标点在语言文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除了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以外, 有的标点还隐含着特定的意思,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想象, 挖掘其内在的特殊含义, 以加深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但是, 作为这么重要的情感载体, 它却常常被忽略。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 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为了让学生关注到标点符号, 我去掉了句中的标点, 再让学生自行添加, 反复品读, 读出不同的感觉, 如斩钉截铁的语气、镇定自若的语气、不容置疑的语气, 从而发现这句话中连用三个感叹号的妙处, 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言”和“意”的统一。

训练点四:关注关键词语, 体会“语言文字”的个性。

小学阶段重要的是落实字、词、句的感悟、理解、内化、运用。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明显的体现文章情感的词句, 还要紧紧扣住“文眼”。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位老汉?这是教学的重点。越是重点的地方, 其“语言”越是能承载更多的意义。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 (1) 老汉突然冲上前, 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2) 老汉吼道:“少废话, 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其中的“推”、“揪”二字, 看似矛盾, 细细品来, 却是精妙至极:“揪”彰显的是老汉心底的无私, “推”则迸发出老汉内心浓浓的父爱。这样的精妙言语必须要让学生揪出来好好地推敲推敲:老汉这一会儿揪, 一会儿推, 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抓住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之处, 使之成为一个个训练的“点”, 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是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这样一个语境训练: (老汉揪出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老汉推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 带领学生走进老汉的内心世界后, 此时, 你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从而使这一练习能进一步深化:老汉揪出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我感受到了____。老汉推小伙子, 他想的是____。我感受到了____。至此, 一位无私无畏、先人后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一位无私的父亲如山一样矗立在我们的脑海中。

训练点五:关注读写拓展, 实现“语言文字”的有效链接。

读中悟写、以读促写应为阅读教学之道。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 由理解、领悟、积累再到运用, 进而把言语内容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融合。

“桥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紧接着, 不失时机地安排小练笔:结合画面, 写一写心中的感动, 在实践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摘 要] 《桥》这篇课文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教学设计;随文蓄势;借势入境;融境释义

《桥》这篇课文以山洪暴发的情势为线索,紧扣“桥”的人文内涵,以迅猛的暴雨,狂飙的山洪,窄窄的木桥为事态场景。以人群惊慌地过桥为情境,抓住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脱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最后以老支书与儿子的牺牲为结局。故事题义内涵丰厚,情节险象迭起,悬念暗藏潜伏,人物个性鲜活,结局豁然悲壮。课文在表达手法上巧妙地在场景渲染中蓄势,在人物对比中塑造,在事态叙述中设伏,体现出势、境、情的统一。教学设计时遵循课文的叙述特点,以读为主线,以联想为主导,以体验为主轴,从山洪危急之势入手,再现危急,追求蓄势而发。借势入境,在险境中复活老支书个性,塑造老支书形象,实现顺势入境。在老支书与桥的联系中设疑,设疑解义,诠释文题内涵,升华学生情感。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建随势而就,顺境而生,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一、在随文蓄势中感知课文

根据各种因素的相互影響在语言铺陈中随文蓄势,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层层渲染中再现危急,既交待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又为后面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富有情境感的背景。《桥》一文的前五个自然段中紧扣“危急”,从雨势之大、山洪之猛、人群之慌、桥窄之危四个角度进行蓄势。“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造成“百多号人你拥我挤的疯狂与惊慌”。在山洪狂飙与人群惊慌之下,一句“窄窄的木桥”为危机埋下伏笔。形成危机相叠,势势相逼的场面,勾勒出危机四伏的客观环境。这种危急之势的铺陈与积蓄,在老支书指挥人群过桥时,又生动地烘托出老支书的坚毅、镇定、果敢的形象,体现出客观描述与主观烘托的统一。教学中,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遵循课文由远及近的叙述顺序,围绕危急之势,紧扣关键词、句,抓住雨势之大、水势之猛、慌势之乱、窄桥之危,让学生在初读中读懂文意,把握突发事件的形成要素。让学生在扣词扣句进行联想的基础上再读,读出画面。眼中有画,心可入境。在学生对语言描述的情境获得危急感悟的同时,进行再品读,采用多样化与个性的朗读,运用气息控制、节奏与声调变化等朗读方法的指导,品味中读出暴雨、洪水交织的声势感,读出事态发展的紧迫感,读出人群在灾难逼近时的恐慌感。依势推进,层层渲染,顺势而入,在朗读声中外化紧张之态,再现危急之势。

二、在借势入境中塑活形象

故事场景不仅仅是为了点明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环境,同时也在追求表达手法的主观需要。人物传神的表情、语言、动作描写蕴含着人物鲜活的个性,只有在情境的烘托与渲染中去解读人物,才能让文学表现的人物个性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复活为丰满的人物形象。文章在描述老支书指挥群众时,着力从他的凝重和愤怒表情、不容置辩的话语、果敢有力的动作三方面,集中笔墨围绕老支书的鲜活个性,进行形象化的精神刻画,语言简洁明快,巧妙把老支书的鲜活个性与闪亮的党性浓缩在“他,像一座山”的形象化描述中。教学中,紧扣“他,像一座山”,联系人群之慌的情境,结合“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乱哄哄的人群……”的慌乱情势,从老支书站立桥头的姿势与神情中读懂老支书像大山一样无畏、沉稳的个性与党性;联系水势之猛的情境,结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中逼近”的情境渲染,从他指挥人群过桥时的嘶哑喊话与冷冷的反驳中,读懂他像大山一样无私而博大的胸襟与党性;联系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势,结合“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的紧迫情势,从他把儿子从人群中揪出的动作读懂他像大山一样威严而深沉的父性与党性。让学生在情境与情势中,从人物个性入手,读中联系情境,读中联想情势,读中人物比较,读中揣摩心理,把人物话语的焦虑与果断,人物神情的凝重与威严,人物动作的迅捷与有力等形象要素读活,由外向内,点滴积蓄,层层塑造,从感受人物形象走向感悟人物境界,从感受人物个性走向感悟人物党性,多维度地感悟“他,像一座大山”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复活的人物个性,体验出人物崇高的党性光芒,也为下一环节的融境释“桥”之义奠定基础。

三、在融境释义中升华内涵

象征是作家运用形象化的事物对情、义、理等抽象化的人文内涵进行形象化的诠释。如何在形象与抽象之间建立链接点,让学生从人物形象感悟人文抽象,实现顺理而明义,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桥》这篇课文依托“桥”这一形象化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借助老支书临危赴难、舍生取义的党员形象,构建出党与群众的生命之桥、联系之桥。由于“桥”的象征意义深刻,五年级学生缺乏对象征手法的感性认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上从“窄窄的木桥”过渡到老支书用生命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设“生命之桥”,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运用学生在感悟人物形象后形成对老支书的崇敬之心,直接碰撞悲壮性的结局——“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引发学生对老支书牺牲的悲痛之情,顺势创设问题:“群众成功脱险了,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却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在危难时刻,是什么让老支书选择群众,放弃了自己和儿子逃生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文本信息和自己的阅读感悟畅所欲言。老师以“责任”作链接点,从老支书的选择代表党的选择,他的责任就是党的责任这一角度,顺势引导,实现老支书与党的结合。学生明白老支书代表着党形象之后,再次整合文中的句子,形成“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一背景描述,以桥的不同意义作链接,再次创设问题: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窄窄的木桥轰然倒塌,但是另一座桥却在群众的心中高高架起。那么,群众心中的桥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激励学生再度思考。老师根据学生的感悟随机点拨、归纳,自然而然地从“窄窄的桥”过渡为视责任如泰山的“生命之桥”、党联系群众的“精神之桥”,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感悟。依托感悟,抓住“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的结尾,老师运用课堂语言进行情感渲染,如“为了群众,老支书永远离开了他们。如果你们是前来祭奠老支书的群众,此时此刻,你们定是泪流满面,百感交集,那么又会对老支书说些什么呢?”用写出群众的心里话作为小练笔,升华内涵,外化情感,实现读写结合。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语文教学设计时尊重文本,遵循作者的作品立意与表述方式,注重势、境、情的融合,层层推进,随势而就,顺境而生,让学生视觉与情感在文本的客观图景中与作者的主观情思相碰撞,再现情境现场与人物形象,构建道法自然的教学风格。

篇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读拼音,写汉字。

ɡù

zhí

lánɡ()佣

颠()

()子

()中

lián

qín

kuī

手()

可()

家()

幸()

二、填字成词。

任劳任()

肝()相照

全()全意 冲()陷阵

身强力()

目()口呆 点头哈()

语()心长

美()美奂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对:① 回答

② 向着;朝着

③ 对抗;敌对

④ 对待

⑤ 正确;正常;相合 ⑥ 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 ⑦ 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 ⑧ 投合;适合 ⑨ 成双的

1、不管怎么说,她对我真的很好。

()

2、小方,你见过这幅对联吗?

()

3、我看他神色不对,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

()

4、咱俩对一下表吧,我的表好像慢了。

()

5、不管老师问什么,他总能对答如流,真厉害!

()

6、他们俩挺对脾气的,没见他们闹过别扭。

()

7、把破成两半的镜子对起来,先凑合着用两天吧。()

8、战士们把枪口对准了敌人。

()

9、这次,刘大爷算是碰上对手了。

()

四、选词填空。陈列

陈设

排列

1、展览室里()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本()得很整齐。

2、王老师家里的()极其简单。盼望

期望

渴望

愿望

指望

3、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共同的()。

4、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

5、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已久的一项活动。

6、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

7、我()自由,但也知道不能拿信仰去交换。

五、考考你的积累。

1、如今直上银河去。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地满红花红满地

(回文联)

4、关公赴会 ——

5、徐庶进曹营 ——

6、梁山泊的军师 ——

六、按要求给句子变个样子。

1、大地好像都被潮声震得颤动起来。(改成“把”字句)

2、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4、明天下雪。

我们不去看电影了。(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菊花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

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只以为它是一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

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

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

只是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中写出序号。

败: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① 清热败火

()

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代替

②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

()

普通

()

依然

()

惦记

()

顽强

()

用途

()

4、填空。

野菊花生长在,它的花美得,美得

。野菊花的 很强,有

的功能,还能

5、写出第2、3自然段的段意。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八、作文。题目:难题

提示: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请你回忆当时的情景,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语句通顺,详略得当。

期末测试卷的部分答案:

三、1、④

2、⑨

3、⑤

4、⑥

5、①

6、⑧

7、⑦

8、②

9、③

四、1、陈列

排列

2、陈设

3、愿望

4、指望

5、盼望

6、期望

7、渴望

七、1、。、。?,、„„。

2、D

C

3、质朴

平凡

依旧

惦念

坚强

作用

4、山坡野地上

自然

朴实

生命力

消毒止血

清热败火

治感冒

5、我特别喜爱野菊花,是因为它美得自然、朴实,生命力强。

野菊花用处很多,可以消毒止血、清热败火、治感冒。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汉字。ɡù bǒ zhí lánɡ(雇)佣 颠(礴)(侄)子(郎)中 pà lián qín kuī

手(帕)可(怜)家(禽)幸(亏)

二、填字成词。任劳任(怨)肝(相)相照 全(心)全意 冲(锋)陷阵 身强力(壮)目(瞪)口呆 点头哈(腰)语(重)心长 美(伦)美奂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对:回答 2向着;朝着 3 对抗;敌对 4 对待 5 正确;正常;相合 6 把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 7 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 8 投合;适合 9 成双的

1、不管怎么说,她对我真的很好。(4)

2、小方,你见过这幅对联吗?(9)

3、我看他神色不对,肯定有什么事瞒着我。(5)

4、咱俩对一下表吧,我的表好像慢了。(6)

5、不管老师问什么,他总能对答如流,真厉害!(1)

6、他们俩挺对脾气的,没见他们闹过别扭。(8)

7、把破成两半的镜子对起来,先凑合着用两天吧。(7)

8、战士们把枪口对准了敌人。(2)

9、这次,刘大爷算是碰上对手了。(3)

四、选词填空 1陈列 2 陈设 3排列

1、展览室里(1)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本(3)得很整齐。

2、王老师家里的(2)极其简单。1盼望 2期望 3渴望 4愿望 5指望

3、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共同的(4)。

4、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没有(5)。

5、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1)已久的一项活动。

6、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2)。

7、我(3)自由,但也知道不能拿信仰去交换。

五、考考你的积累。

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知女家。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4、关公赴会 —— 单刀直入

5、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

6、梁山泊的军师 ——无(吴)用

六、按要求给句子变个样子。

1、潮声把大地震得好像颤动起来。(以改成“把”字句)

2、高大挺秀的绿树环抱着美丽的村庄。(以扩句,至少扩两处)

3、眼睛像清泉水。(以缩句)

4、因为明天下雪所以我们不去看电影了。(以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成一

句)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野菊花 1 你见过那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欢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2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住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只以为它是一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3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4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4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5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 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在括号中写出序号。败:A、失败 B、打败 C、搞坏 D、解除;清除 ① 清

热败火(D)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顶替;代替 ②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C)

篇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一、“知识宫里”,任我行。(每空1分,共24分)。

1.38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视机的体积约50()指甲盖的面积约1()

一桶汽油大约有150()数学课本的体积是300()

3.35里面有()个15,()个1512是12,1里面有()个17。

4.750立方分米=()立方米

1.8立方米=()立方分米

6.0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5.最小的自然数与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的和是()。6.五(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3人。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7.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药盒,它的表面积是(),它的体积是()。

8.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长米,每份是总长的。9.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10.一个喷雾器的药箱容积是13升,如果每分钟喷出药液65毫升,喷完一箱药液需要用()分钟。

11.一个长方体木块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如果把它切成1立方厘

米的小方块,可以切出()块。

二、“火眼金睛”,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X”,共6分)1.24是倍数,6是因数。

()2.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3.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15。()4.把6分解质因数6=1×2×3。()

5.表面积相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体积大。()6.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三.“对号入座”选一选。(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共6分)1.一个水池能蓄水430 m3,我们就说,这个水池的()是430 m3。A.表面积

B.重量 C.体积

D.容积

A.平移 B.旋转 C.对称 D.折叠 3.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31A.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B.1米的7 和3米的7 一样长。C.有两

个因数的自然数一定是质数。D.三角形是对称图形。

4.棱长1m的正方体可以切成()个棱长为1cm的正方体。A、100 B、1000 C、100000 D、1000000

5.10以内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个。A.0 B.1 C.2 D.3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4米,宽0.5米,厚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最少增加()平方分米A.48 B.60 C.120

五、“神机妙算”技巧高(共22分)1.填一填(4分)

12÷25=

。

819=()÷()

()÷16=516。

17÷()=

35。2.求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每组2分,共6分)3和22

17和68

35和42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35(5925)

2-2577

六、“动手操作”,会创造。(6分)

(1)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2)把图B向右平移4格。

(3)把图C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

七、“解决问题” 我能行:(共 35分)

1.五(3)班有42人,大课间活动中,有14人跳绳,25人踢毽子,其他同学在跑步。跑步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做3个棱长是5分米的无盖正方体木盒,需木板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去时12个人坐一个车刚好,回来时

8人坐一个车也刚好。问这个班最少有多少人?

4.一种小汽车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5分米,高2.3分米。每升汽油重0.83千克,这个油箱可装汽油多少千克?

5.学校运来7.6立方米沙土,把这些沙土铺在一个长5米,宽3.8米的沙坑里,可以铺多厚?

6.在新教室里用砖砌一个长2.5米,宽1.4米,高4分米的讲台。(1)如果每立方米用砖525块,一共需要多少块砖?

(2)如果把砌成的讲台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篇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我会填(23分)

1、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充满()、()、努力和()的发展过程。()可能让人去掉烦恼,所以()是好心情,()是一种感受。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3、江西的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都,江苏的宜兴是我国著名的()都。

4、最早的汉字是三千多年前刻在()和()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5()、()、()、()这四大发明是中国人的首创。

6、文房四宝是指()、()、()、()。

7、地球是()系的一颗行星,其赤道长约()万千米。

二、选择题,填字母。(6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汉武帝B、李自成C、康熙D、秦始皇

2、在没有文字之前,人们记事是以()

A、结绳B、刻木C、画图

3、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米

A、88000米B、8844.43米C、884400米

篇8: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理读文路, 走入文本

所谓理读, 就是寻找式地读, 清理式地读, 整理式地读;就是梳理文本的思路或特点, 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 把它们罗列出来, 以确定学习过程的“对话”思路。《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 极富韵味。但课文所蕴涵情味, 思想内涵却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因此, 我采用理读文中语言, 引导学生走入文本:1.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为了使学生读有方向、读有收获,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多读几遍课文, 并借助字典自学生字词, 注意读准“咆哮、狞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生字新词, 并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为读通课文扫清障碍。2.读熟词语, 感知大意。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 先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洪水 (咆哮狞笑放肆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 、人们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和老汉 (拥戴清瘦揪出沙哑 豹子) 等词语, 再分组朗读, 引导学生理清文路, 并选用这三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读懂句式, 认识人物。这篇课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增强了表现力。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桥、洪水、人们、老汉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分类重组, 再细加指导朗读。如“山洪咆哮着, 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让学生边读边想, 把洪水形象化, 在脑子中形成表象, 感受洪水的凶猛;在读到“村庄惊醒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时, 我让学生用成语形容当时村民逃难的情形和心情, 体会人们的惊惶失措;之后, 通过对比朗读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 初步认识老汉镇定如山的形象。

一篇课文, 经过这样的理读, 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 增加了知识的厚度与深度, 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 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提炼课文的精髓, 同时也为品读课文找准了切入点和对准点。

二、品读文意, 深入文本

所谓品读, 就是在阅读中对课文着意揣摩、体味, 抓住文章的精髓, 读出深度, 读出韵味。语文课堂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 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 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 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桥》这课时,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 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 领悟文本的思想蕴味, 体会文本的行文技巧, 并在言语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文本言语, 掌握一定的言语规律, 我以“老汉”为切入点, 以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段为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意:1.自主朗读, 感知重点。让学生抓住描写老支书的句子自主朗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学生通过读、思、找、画、议等一系列阅读活动, 大都能明白课文主要是写老汉的无私无畏、临危不惧、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风貌。2.赏析朗读, 理解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重点, 我着力引导学生朗读、咀嚼、品味关键字词句段上, 如“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引导学生从“他像一座山”进行个性化朗读, 读出不同的理解。有时, 即使是同一个字, 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在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如课文的两个“吼”, 学生有的读出生气, 有的读出批评, 有的读出命令, 有的读出威严, 有的读出不容争辩……通过个性化的理解, 学生读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读出字里行间的感情色彩。3.配画朗读, 内化重点。即在抓好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 我渐次播放与以上重点语段相关的课件, 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指导学生通过读、听、看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理解、快速内化。通过这样的设计, 不仅激活了语言文字, 还积蓄了学生内心的情感, 使语文课达到了“享受语文”的目标。

三、悟读文境, 融入文本

所谓悟读, 就是解读文本时, 要潜心会文, 去抓住作者的思路, 体会作者的心境。具体表现在对文本一拍即合的呼应, 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 一种怦然心动的体验, 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悟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个目标, 我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指导:首先, 创设情境, 为情感体验奠基———我让学生观看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的录相, 营造紧张氛围, 借此为学生潜心会文、表情达意奠定基础。其次, 重点引读, 为情感触发助力———第一次引读:“当人们惊慌失措时, 木桥前, 没腿深的水里, 站着……”学生动情接读:“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 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引导学生描述:这是一位 () 老汉。然后我通过说的训练, 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走近老汉, 从而使老汉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深深地扎下根。第二次引读:“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 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老汉突然冲上前……”学生深情地接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一位 () 的老汉。第三次引读:“最后, 只剩下了他和那个小伙子。小伙子……”学生接读:“推了老汉一把,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猛然间, 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读后学生由衷地称赞:这是一位 () 的老汉。教师的导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功效, 学生在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通过以上读的训练, 学生情感激奋, 心融文本, 言出心声, 读出了真情, 读出了意境:那位老汉为了村民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就如同一座生命之桥, 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最后, 反复诵读, 为情感升华添翼———课文结尾三句话, 完全可以合并为一个自然段, 作者写了三个自然段, 是为了让读者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让读者为老太太难过, 从而更加敬仰老汉。这样的特点, 教师要点给学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高贵品质, 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精妙, 领悟作者为什么以“桥”为题, 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篇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关键词】小学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洛”。

2.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 又开封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只采用多种形式,并且注重读的层次分明,让学生逐步、逐词、逐字走进诗的意境,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真挚情感,在体会与一次次的吟咏中呈螺旋式上升地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篇10: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3分)

lǜ tiào lì jǐnshèn xián

过()()望 瓦()()()疑

二、下列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肃立 高朝 预定 次序

B、灰烬 豪迈 敬仰 歧途

C、收获 爱慕 鼓厉 捕捞

D、盗窃 即使 废水 灵魄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毫不犹()风欺()压 不()争辩 众志()城

安然无()满腔()火 一如既()励精图()

这个玻璃盘很坚固,从桌面上掉了下来,仍(),没有裂缝。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3分)

坚决 坚强 坚毅 坚信

1.妈妈说:“孩子,你要()点,不要被困难吓到。”

2.无论别人如何反对,他都()自己的决策没有错。

3.在这次拔河比赛前,同学们都()表示,一定要取得胜利。

五、给句子中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怪:A感到奇怪 B奇怪 C 责备;怨 D很;非常

1.让它荒着怪可惜的,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2.请你不要怪他,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3.不要大惊小怪,这都是她努力的结果。()

4.这种花只在夜间开放,真是怪事。()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修改病句)

2.我们吃的穿的,每一样都不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七、用线把左右两边的内容连起来,再根据要求填空。(2+4分)

读书破万卷 不在于饰貌

宝剑锋从磨砺出 春生江上几人还

孝在于质实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家在梦中何日到 下笔如有神

1.在《七律?长征》中,最能体现红军不怕困难的诗句是:

2.请写出课外积累的一句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

九、语文实践。(3分)

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中,你们班或者你们小组开展了那些活动,有什么收获?请你简单说一说,向大家汇报:。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圆明园中,有金碧()的殿堂,也有玲珑()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留恋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______、元、_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请把短文第一句中的两个词语补充完整,填在括号里。(2分)

3.我能在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朝代名称。(2分)

4.判断题,请在正确说法的句子后面括号里打“√”(3分)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没有什么特点。()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请把最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3分)

A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我们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B因为想告诉我们如要重建圆明园,就要记住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样子。

C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圆明园,并要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就非常伤心:“啊,我的妈妈,竟然不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上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还()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的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你应该珍惜才对!”“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惊奇地问。

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明亮的眼睛,让你去观察世界;给了你耳朵,让你去倾听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走遍世界;给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深思。

老人又说:“ 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吧!”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3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珍爱——()悲痛——()

3.发挥你的想象,在文中横线上补充完整句子。(3分)

4.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3分)

5.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你认为他倾诉什么呢?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7.阅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感想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40分)

根据下列提示与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0分)

提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或者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影响过你的成长,请把他(她)或它对你的影响写下来。

上一篇: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的主持词下一篇:个人申请按揭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