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中华汉字

2024-08-09

我爱中华汉字(共12篇)

篇1:我爱中华汉字

我爱中华汉字

莱州市文峰中学 初一三班 李佳明

他,在长城脚下出生,在故宫中成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他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天灾人祸,歌舞升平。在外国人心目中,他是神秘的兵马俑,他是巍峨的故宫;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孔子忧虑的眼神,他是李白笔下流淌的不朽。究竟是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没错,他,就是中国的汉字。

你见过哪一种文字如此优雅又如此美妙和谐吗?他是从自然与人高度的统一中提炼出来,再经过反复敲打,锤炼,最后用天地的甘露淬取得到的。他成型时,就像那龙华宝剑一样,紫气直冲牛斗!“火”是炉上跳动的精灵,“水”是溪中流淌的润泽。看见“笑”,我就想咧开嘴,或莞尔,或捧腹;看见“哭”,我就想拉下眼,或掉泪,或号啕。哪怕是最精细最不好琢磨的形容词,他们之间也毫不犹豫地透着独有的气息。“幽静”让我联想到那竹间小道,“热闹”则是节日的集市,“细腻”是江南水乡小巷中女子的皮肤,“粗犷”则是西北高原上汉子的歌声。每一个字符,都跳跃着东西南北不同的气息,而将他们略一组合,又是全新的感受!如此非常的文字,又怎能不让人爱!我爱中国的汉字,还因为他强大的同化力。蒙古人来了,满人来了,最后都心悦诚服地拜倒在汉字的脚下;日本的文字是借了我们的草书,朝韩的文字,则是透着当年小篆的气息。别的民族也许用刀剑征服过我们,但最终,在浸透墨香、散发着悠悠书卷气的汉字面前,他们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乖乖地做了学生。当雅典文明被相对落后的文明拖垮时,当中亚的信徒们被十字军大肆屠杀时,中华文明却一枝独秀地傲视武力,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我之所以如此爱中国的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那么多美丽绝伦的字体。我们有楷书的四平八稳,有草书的狂放不拘,有行书的龙腾虎跃,有魏碑的圆滑达世,还有小篆的神秘莫测和仿宋的平易通俗……我曾经狂热地钻研过各种字体的空心字,因为每种字体都太有特点了!好像每种字体都象征着什么,诉说着什么。我最喜欢的字体还得算行书,这种界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完全地吸收了两者的优点:草而不乱,正而不拘,如果说博尔特和菲尔普斯创下的前无古人的运动成绩将使北京奥运会载入史册的话,那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汇同样也会使本次奥运会具有非凡的意义。奥运会作为源自希腊、主要由西方国家来制定规则的一项全人类共同参与的“游戏”,如何与东方的政治社会体制和文化价值观进行对话,这本身就是北京奥运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从雅典到北京,我们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奥林匹克梦想的传递。虽然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的过程当中,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碰撞和交锋始终不断,但是谁也无法阻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时代主潮。正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现的那个“和”字所体现的那样,奥运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尤其是那些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都可以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商讨、缓和直至化解。这一个“和”字共出现了三次,其形态从篆体到宋体再到简体,用三个不同的写法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让世人印象深刻。这从中也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向往“和”、讲究“和”、追求“和”的,这一理念随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至今,生生不息。如今,在这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它在数亿名观众面前,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形式反复呈现,更是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要“和”,世界要“和”!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篇2:我爱中华汉字

我爱中华汉字

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l,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汉字,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籍上?都有汉字的足迹。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中国的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这一切又从何谈起?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上,汉字向我招手,在《格林童话》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诉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知识上,汉字告诉我一个个世界奇观,对我讲述一个个科普知识,开扩我的眼界,为我的大脑充电。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构成一篇篇佳作,我爱你汉字!汉字那悠久的历史也让我着迷,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人民、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每当看到熟悉的汉字,我赖以交流沟通的汉字,脑海里就会浮现着这样的句子,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这些片段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中国汉字,我爱你!

篇3:中华字谜对汉字的解构

中华谜语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瑰宝, 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时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门独立的语言艺术。猜谜是文艺欣赏的一项活动, 也是各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有益的娱乐活动, 它既可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 开发智力, 又能增长知识, 陶冶高尚情操, 活跃文娱生活, 因而备受人们的欢迎。

中华谜语属于隐语 (1) , 其历史源远流长, 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创造的,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现有的史料来看, 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 先民们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据《尚书·汤誓》记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思是说:太阳啊, 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们同你一起去死吧!相传夏代帝王桀暴虐无道, 老百姓不敢明言, 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 于是就流传了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采用隐喻的方式诅咒暴君夏桀。这首歌谣, 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古往今来, 谜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廋辞、隐语、谜、商灯、猜灯、灯谜、弹壁、诗禅、灯虎、春灯、文虎等。字谜是谜语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种类, 也是一种很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字体, 它特有的那种象形意味, 特有的笔画的组合变化, 字与字之间特有的关系等特点都为谜语的组织、构造、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字谜对汉字结构的运用

最早的字谜大约产生在汉魏年间。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篇》说:“自魏代以来, 颇非俳优, 而君子嘲隐, 化为谜语。”刘勰说谜语产生于魏代, 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创作了许多独立完整的字谜。如当时大文学家孔融写的一首著名的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每句四言, 每四句或两句隐射一个字。全诗长二十二句, 共八十八字。全文如下:

渔父屈节, 水潜匿方;[渔离水为鱼]与时进止, 出寺驰张。[时离寺为日, 鱼日合为鲁]吕公矶钓, 阖口渭旁;[吕离口为口]九域有圣, 无土不王。[域离土为或, 口或合为國]好是正直, 女固子臧;[好离女为子]海外有截, 隼逝鹰扬。[截又作隹乚, 离隹为乚, 子乚合为孔]六翮将奋, 羽仪未彰;[翮离羽为鬲]龙蛇之蛰, 俾 (bǐ) 它可忘。[蛇离它为虫, 鬲虫合为融]玟 (mín) 璇隐曜, 美玉韬光。[玟离王为文]无名无誉 (譽) , 放言深藏;[譽离言为與 (与) ]按辔安行, 谁谓路长。[按离安为扌 (手) 與手合为舉]

这首诗的谜底连起来读是“鲁国孔融文举 (孔融字文举) ”。孔融的这首离合诗, 不光是全面地描述了姜太公姜尚从在渭水垂钓被文王发现, 到辅佐文王获取天下、平武庚之乱、被封齐地走马上任一系列的历史故事, 最重要的是它巧妙地运用了汉字左右结构的组合规则, 将自己的姓名字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拆分开来, 现在已被公认为我国最早制作的完整而成熟的字谜了。孔融主要运用的是离合法 (2) , 离合已基本接近于谜, 但它仍有自己的特色。离合图文为主, 技巧次之;以诗面为主, 猜射次之;讲究音韵、词藻, 不求甚解。而继则以谜底为目的;尽管谜面上也反映各种文体的特色, 但力求精练, 紧紧围绕谜底。离合发展到南北朝时期, 又有了质的变化。南朝宋代鲍照以离合的手法首创了3个字谜, 并收在《鲍参军集》里。从此, 才有了“谜”这个字。至此, 隐语的最后形式离合从“字”进入了谜, 这就是文义谜的开始。下面对鲍照的“井”、“龜” (龟) 、“土”3个字谜进行分析。

“井”字谜:二形一体, 四支八头, 一八五八, 飞泉仰流。

第一句是说用两个“二”字可拼成“井”字;第二句是说四根支柱有八个头;第三句“一八”指“并”字有八个角, “五八”为四十, 即四个“十”字。每句都可独立成为“井“字。末句意拢全诗, 垂埂取水而上为“仰流”。

“龜”字谜:头如刀, 尾如钩, 中央横广, 四角六抽, 右面负两刃, 左边双属牛。

前三句是字与物的总体写照;第四句为“四”字有“角”, “六”字出“抽”, 意思是“四”字多了个角, “六”字多了个尾巴;后两句说右边如两“刃”交叉, 左边像两“牛”横写。

“土”字谜:乾之一九, 從 (古同“纵”) 立无偶, 巛 (古“坤”字之二六, 宛然双宿。

此谜以卦象制谜, 乾为阳, 阳爻为九, 符号是——;坤为阴, 阴爻为六, 符号是――。乾卦一个九, 纵向竖立为“|”;坤卦两个六, 移成双宿为“=”;二者合为“土”字。

唐宋元明时期, 制谜和猜谜的风气非常盛行。字谜也不再局限于文士之中, 而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童谣歌赋、符瑞图谶、碑额书题、印章绘画、小说笔记、百戏技艺、酒令暗语中, 都可以看到字谜留下的种种痕迹。上自帝王将相, 下至士民百姓, 皆以谜为乐, 以谜为戏, 竞相猜测, 蔚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 编字谜与猜字谜还被当做一种技艺, 有人竟能以此为业赚钱谋生。其中的佼佼者, 竟能名播四方, 流芳百世。宋朝吴自牧的《梦梁录·小说讲经史》中记载:“商谜者, 先用鼓儿贺之。然后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 本是隐语。……杭之猜谜者, 且言一二, 如有归和尚及马定斋, 记问博洽, 厥名传久矣。”正说明了当时字谜流行的盛况以及人们对能制谜、猜谜者的尊崇。现举两例:

1.武则天破谜

武则天临朝称帝, 唐朝元老旧臣多有反对。唐·张在《朝野佥载》里记述了一则有关反对武则天的谜语故事:公元684年, 徐敬业准备在扬州起兵造反, 但感到自己力量单薄, 便叫骆宾王去拉拢当时在京担任中书令的裴炎入伙。骆闭目静思, 脚踏节拍, 编成童谣一则:

一片火, 两片火, 绯衣小儿当殿坐。

让京都和裴炎乡里的小儿传咏。裴炎听到后, 追求学者解释童谣的意思, 但都不知道, 最后来找骆宾王。骆解释道:“绯 (与‘非’谐音) 衣是‘裴’字;一片火, 两片火是‘炎’字, 当殿坐是南面称王也。”即裴炎要称王做皇帝的意思。经过这番戏剧性的活动, 双方决定合谋起事。由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 裴炎在朝内策应。但事不机密, 谋反事败露, 裴炎给徐敬业的一封联络密信也被查获。这封密信也是一则隐谜。信中只有两个字:青鵞。

朝中官员多不能解, 最后呈武则天。谁知武后一看, 便识破了其中奥秘。她解释说:“此‘青’字者, ‘十二月’, 鵞 (同鹅) 字者, ‘我自与也’。”原来, 裴炎约徐敬业十二月发兵, 他自己从内部接应。武后遂诛裴炎, 徐敬业也被部下所杀。童谣编造者骆宾王, 因武后惜其才而幸免于难。

2.宋王安石和吕吉甫的“日”字谜

王荆公戏作一谜:画时圆, 写时方, 冬时短, 夏时长。

他把此谜拿给吕吉甫看。吉甫看后, 未说谜底, 略一思忖便说, 我也有一谜:东海有一鱼, 无头亦无尾, 更除脊梁骨, 便是这个谜。

荆公一听知道吉甫猜对了, 并以同底谜相对, 原来, 两个谜的谜底部是“日”字。

汉字谜创制的优势

汉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 有所谓的同音字、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繁简字等, 字与字在结构和外形上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字的构字部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各种拆分、重组、嫁接和断裂, 另外, 由于汉字特有的表意特点, 很多汉字和一定的事物形态又有着相似性, 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也为谜面的制定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如在“井”字谜中, 谜面是利用“井”字不同的观测点得出的不同结论来制作的;“龟”字谜是从“龟”字篆体的外在形态想象将“牛”和“六”的篆体联系起来制作谜面;“土”字谜则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视角将“土”字的结构解剖和八卦的卦象结合起来制谜;骆宾王的歌谣是利用了同音字;裴炎则使用了异体字;王安石是充分观察了“日”的古文形态和楷体形态的区别;吕吉甫是注意了“鱼”字和“日”字的联系等。汉字的这些特殊性为字谜的创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一些文人的加入, 也使得制谜和猜谜从民间走向文坛, 更增添了许多趣味和高雅, 成为汉字文化中充满魅力的奇葩。

参考文献

[1].申江:《谜语知识大全》, 学苑出版社, 2000年版。

[2].吴直雄:《中国谜语概论》, 巴蜀书社, 1989年版。

篇4:中华汉字字体演化之辨析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卜辞,是殷商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墟甲骨文是至今发现古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因其多为图画文字演变而成,象形程度较高,且一字多体、大小参差、笔画不定。奏刀坚狠,使线条短细尖直,由具象向抽象转变,体现了沉静细腻、直率爽利、朴拙疏淡之美。1898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被发现,加上其他地方的零星采集,单字有5000个左右,可辨释不足2000字,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看出应用文字的雏形。

二、金文

金文又称钟鼎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应用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先秦称铜为金,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当时的冶炼技术十分发达,商周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由于金文先刻后铸,线条丰满厚实流畅,结构严整疏朗。钟鼎铭文字数不等,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象形程度高、装饰味浓,显示古老的文字面貌。西周著名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三、篆书

篆书分大篆、小篆。大篆世称“籀文”,是西周后期产生并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钟鼎文、周宣王时的石鼓文和六国的文字即是大篆。战国时期的竹简、秦木牍和秦简,留下先祖的众多墨迹。大篆继承金文发展而来,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使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凝练生动,结体方正匀整、古朴典雅、舒展大方,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也叫秦篆、玉筋篆。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由宰相李斯在史籀(西周史官)大篆的基础上整理简化而成,取消其他六国异体字,偏旁作了改换归并,添加曲折,笔势匀圆齐整,形体偏长规正,是古体变今体的重要里程碑。小篆流行到西汉末年,因其字体优美,官方印章一直采用。今存泰山刻石即为小篆代表作。

四、隶书

篆书作为秦代官方文字书写速度慢,由此,秦始皇采用程邈整理出的隶书加以推行。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是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由无角变成有角,形体向两边撑开成扁方形,称为“隶变”,以趋约易。易读性和书写速度大为提高,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有秦隶和汉隶之分,秦隶之后出现了“蚕头燕尾”的波折之笔。通常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至此已经是姿致成熟,因字方正厚实、静中有动,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战国后随着毛笔驾驭能力的提高和笔法的积淀,从古隶中提取成系统的笔法程式,隶草楷行相继问世。

五、草书

草书由篆书、古隶、八分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章草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今草在章草的基础上演变并趋于简捷。与汉隶对应的草书叫章草,与楷书对应的草书叫个草。而后,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和极具表现力的狂草在唐朝达到顶峰,“颠张狂素”是其代表。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风驰电掣、流动畅达之美,极具韵律感和艺术感染力。

六、楷书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始于东汉,沿用至今。初期“楷书”,含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章草之简捷,有稳重宁静之感。横画长、直画短,结体略宽,工整秀丽,在传世的魏晋碑帖中,锺繇的《宣示表》、王羲之的《乐毅论》可为代表。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备尽法度可作楷模,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喜爱。因个人书写方式、涵养、性格差异而有不同风格,楷书在唐朝达到鼎盛。

七、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史书盛传为汉代刘德升所创。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加入草书的特点,保存楷书的成分多,就叫楷行;比较接近草书的,则叫草行。它笔断意连,书写流畅,易识好写,实用性强,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传至今日仍是日常使用的字体。

篇5:我爱中华汉字

容、资料

“我爱汉字手抄报内容、资料”下载方法:在图片上面点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即可。我爱汉字手抄报图片我爱汉字手抄报内容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望见“朝阳”两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望见“晚霞”,你会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喜”字使人笑逐颜开,“哀”

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一词出现后,你就如小鸟般快乐,看见“愁眉苦脸”这个词,就会想到一张哭丧的脸„„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一个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个跳跃欢快音符的乐章。它们还有悠长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的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我爱汉字手抄报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我爱汉字手抄报

篇6:中华汉字作文

它们虽然是字,却如人一般,它们跟人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特点。这个字让人看来是那么凄凉,又那么无助,使人的内心一落千丈,跌入了谷底;那个字又显得那么富有生机,精神抖擞,整个人一下子欢畅了许多。也许中华汉字就有这样独特的魅力吧,我们跟着它们一起去感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去变化!

汉字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是神圣的,我们是那么得爱它。而外国人也对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赞叹不已,但他们为什么学不好这既简单又复杂的汉字呢?也许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一种在玩中学汉字的方法吧!在众人眼中,以猜字谜形式学汉字是再好不过的了。考大家一个字谜——半青半紫。难道这个字一边是“青”,一边是“紫”?不,不,不!理解字谜也需要一种奇特的智慧,理解对了,只要动动脑筋就能解出答案了。将“青”的上半部分与“紫”的下半部分结合,不就破解了吗,答案就是“素”字。其实猜字谜学字的好处很多,如,如果知道“青”和“紫”这两个字,通过猜字谜就又记住了一个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个字,字谜就会激发你学字的兴趣,接着去深入了解这些字,这不是很好嘛?再来考考你一个根据意思来猜的字谜——“再会”,根据它的意思,我想你将猜出字谜,同时,增加你对我们祖国汉字的热爱与兴趣,这真是两全其美。

汉字,也让我们收获了许多。因为是汉字让我们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汪竹柏的《赞汉字》用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来赞美汉字,读来朗朗上口,同时又不忘祖国那充满魅力的汉字。

汉字历史悠久,字体种类也十分繁多,由繁至简,我们不得不钦佩祖先的智慧。隶书庄重,方方正正;楷书形体端正,笔正平直,可作楷模;草书狂草奔放,笔画连绵;行书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每种字体都有内在之美,需你深入体会!

篇7:中华汉字作文600字

中华汉字,是美妙的、神圣的;中华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庄严的;中华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经历了多少磨难、经过了多少时间无从考证,但我们却可以知道,汉字在中国文明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有一次《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在这次学习中,从制定计划、小组分工合作到交流展示,每一个环节全班同学都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猜字谜”、“寻找街头的错别字”这两组活动了。

“猜字谜”环节很有趣,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找到的字谜说出来,并指定一个同学来猜,比如:“石头撑起一座山”这个字谜的答案是“岩石”的“岩”字,因为“石头”代表石字;“撑起一座山”就说明这是个上下结构的字,而且“石”字下面,那就只能是“岩”了。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三个人在一起”是“众”字……

“寻找街头错别字”是让我们在各个店铺,广告牌、标语中寻找错别字。有个标牌将“禁止坐人”写成了“禁止做人”。看到这个,有的人就要问了:“做人不可以,那做兔子行不行?”还有一家店铺门前将“男女袜子,一元一双”写成了“男女妹子,一元一双”,有的人又要说了:“不是说好了建国之后不许成精的吗?袜子怎么变成妹子了?”其实,这不仅仅是闹出了笑话,更反映了现在有些人对汉字的不尊重。

篇8:中华统一梦,应从汉字始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最初产物,也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谐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圣经·旧约·创世纪》讲述了巴比塔的故事:人类曾经使用着共同的语言,和谐沟通,齐心协力。他们计划修建一座通向天堂的高塔,命名为巴比塔。就在高塔节节上升、探摸云端的时候,上帝不高兴了。他不能容忍人类与他平起平坐,于是施出魔法,让人们的语言各不相同,阻断了相互的沟通与合作,巴比塔半途而废了。这个看似荒诞的神话,却不无启迪:语言和文字的贯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神话回到历史。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古埃及有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有楔形文字,古印度有哈拉本文字,古中国有甲骨文。这些文字虽然发源地域不同,却都具有人类文明早期的表形特征,比如描述太阳都是圆形,描述月亮都有残缺(由此可以断定画家的成就早于书法家)。这些文字奠定了伟大而神奇的文明!可惜的是,天地玄黄、沧海桑田、昨是今非,沙砾和战火将许多曾经的辉煌湮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字已经成为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据说,欧洲的学者苦苦揣摩了几百年,才从浩繁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中依稀辨认出几个埃及法老的姓名。

幸运的是,上帝宽容了穿着紫红色长袍、智商不高却很会做生意的腓尼基人,他们不会用复杂的象形文字记账,干脆拆解出部分符号(很像日本人承袭中文造出的“假名”),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形成了字母。这种简便的文字后来被希腊人继承,形成了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拉丁字母。简单的字母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可以与任何语言结合而形成独立的文字系统。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大陆就已经形成了四十多种语言文字,这也就是今天的欧洲版图上有那么多的民族、那么多的国家、那么多的语言文字,彼此却又大同小异的历史渊源。

可悲的是,罗马帝国虽然盛极一时,而希腊文与拉丁文并存,形成了对国教(基督教)经典(《圣经》)的不同诠释和理解,并由此不断产生了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不可一世的狄奥多西大帝在临终前不得不将帝国一分为二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统治东罗马,一个统治西罗马,由此形成了使用两种语言文字的国家,从此,一本《圣经》又分裂出许多教派。

而在差不多同纬度的东方,结果却大不相同。与尼罗河、恒河、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同时崛起的黄河、长江文明,虽经磨难变迁却是从未间断,反而越挫越勇,盛世绵延。当巴比伦国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时候,中国建立了夏王朝;当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建立犹太国的时候,周武王已经建立了周朝;当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孔子刚好十二岁;当伯罗奔尼撒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百家争鸣和商鞅变法方兴未艾;当罗马帝国发起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时候,秦始皇正在统一六国;当罗马确立对希腊统治权的时候,西汉王朝已经建立了近五十年……

为什么在其他古国渐行渐远、分崩离析、支离破碎之时,中国得以统一,文明得以延续?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因就是:文化、尤其是文字的统一与传承。

秦始皇登基之始,就命令李斯实施“书同文、车同轨、度量同衡”等一系列举措,首先确定了文化层面上的大一统权威。此后,无论是汉代的“独尊儒术”,还是魏晋之乱以后的北魏统一,都是以文化建设为要务。北魏拓跋氏虽是鲜卑族,孝文帝却发布政令,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写汉字。太子元宏不从,竟被其父毒杀,谓“大义灭亲”,可见孝文帝深谙语言文字对江山永固的重大意义。再后来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乃至周边藩属诸国,无一不是因为归化传承了华夏文化而得以皇基稳固、生息繁衍。

显然,历史在欧洲与中国划出了两道截然不同的轨迹:一个是由于语言文字的不能统一而由治到乱;一个是因语言文字的统一延续而由乱向治,甚至使少数民族政权都能够安安稳稳地坐傲江山,在欧洲版图不断分裂的时候,正是中国超级稳定和发达的时期。尽管中国也在经历着王朝政权更替,但是大疆域、多民族融合和统一国家主权的格局没有改变。这其中,语言文字就是一根魔线,将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甚至不同血缘的人们的精神连为一体,缝合在一起。即使在中国传统文化历经磨难的今天,只要略加指点,大多数人都能够亲近地与老子、孔子等千年先圣沟通,民众对于很多经典名言更是了然于心、脱口而出。我们不妨做一个具有穿越意味的对比想象:如果罗马帝国的臣民莫说是来到现代,就是到了十六世纪的欧洲,也一定会因为语言文字的完全陌生而不知所措。

可以说,语言文字,已经不仅仅是人们表达交流意义上的工具和载体,它更是文明发展、历史延续、族群融合与国家统一的血脉和灵魂!

回到开始的题目:中华统一梦,应从汉字始。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在疆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要素中,文化的统一最具备现实基础和操作上的可行性,文化的同源是所有华夏儿女不争的共识。而在文化所涵盖的诸多要素中,文字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实上,目前在两岸及世界各地的华人圈中,汉字的书写方法甚至读音多有不同,在理解上也存在许多差异。繁体字也好,简化字也罢,尚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如果讲话写字都没有统一标准,一家人如何沟通交流?又何谈统一?怎么办呢?

我认为,应该以海峡两岸为主导,再一次推动当代“书同文”,制定出一套合乎汉字本源规律的统一标准,而这套标准的总原则,应该是向大多数华人熟悉使用的简化字靠拢。事实上,汉字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在变化中,其中也包括简化。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的过程中,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了统一的简化汉字小篆;南北朝时期,也有“简体字”、“俗体字”之称,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体就更多了;现今又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方言、网络语,其中许多已经融入了汉语言体系,像“GDP”、“IT”等字母都已成为官方文字用语。如果说,在文化教育普及度还不够的时期,文字的使用相对局限在少数知识阶层,字形字义的繁复非但不是表达交流的障碍,还往往成为文士们附庸风雅的专利,不繁复好像显不出大学问。然而在现代,文字业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它的简单易行的功能显得越发重要。汉字的发展史呈现出两种趋势,既有繁化,也有简化。大体上,繁化为了加强表意,如形声字、会意字等;简化则是为了便于书写。大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积极推广汉字简化方案,其中固然有政治上的原因(尽快使为数众多的工农干部掌握文化,进入政权管理层),但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百姓大众的文化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了大量文盲,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这是非常有益的。

诚然,汉字的简化绝不是越简越好。从大陆简化字的方案来看,由于有些地方一味注重简化,不仅违背了汉字的造字原则,破坏了间架结构的美学原理,而且对正确理解字义和阅读古籍经典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比如颇遭诟病的“爱无心、亲不见、乡无郎、产不生、进入井”等等。

汉字的简化是方向,让人们正确理解和方便使用是目的特别是在国际文化大开放、大融合的环境下,更要注重汉语言文字的当代实用性。在这个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不能丢弃的:

一是汉字造字六法的基本原则:汉字是以“象形、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六法为造字原则,法是不能僭越的,尤其是前四条。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合原则的简化字应该再“繁”回去。

二是结构美学原则:汉字是方块字,讲究间架结构的平衡与对应的美感,不能破坏。一些汉字经过简化之后只剩下偏旁部首,看上去倚轻倚重,写出来歪歪扭扭,完全失去了方块字的稳重与美感。

三是大中华文化原则:目前在台湾、港澳及海外的许多华人范围内,依然普遍使用近代繁体汉字,应该说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留,也是中华文化统一的重要基础,绝不可以用大陆汉字简化方案“一刀切”式地替代。

篇9:挖掘汉字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是一所具有120多年历史的老校。它历史悠久,百年校史是学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但是,如何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这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十一五”开局之年,学校确定了实施文化发展的战略,旨在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锁定了汉字文化。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维系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命脉,承载着德、智、美、行的育人功能。

挖掘校内课程资源

我校曾有八字校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本为古代君子之八德,这八字校训曾经教诲和激励了无数“四条”学子。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重拾这八字校训,在分校盈门的墙壁上设计了一面汉字文化墙,墙上镌刻着八个篆书字体的汉字——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我们在校园建设中融入汉字文化,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利用与人品、人格相关的字装饰环境,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由此,我们也确定了以汉字文化为依托,建设校本美德教育的课程。如何能像专家们所说的将校本课程植根于学校,为学校发展推波助澜?校本课程的研发怎样才能够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体现时代风貌?这令我们陷入了思考之中。

赤日炎炎的暑期,我们10位编委老师聚在一起,开始了研讨和编写过程。我们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就这八个汉字所承载的中华美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而编写过程中,我们忽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分校由校门进入内部教学区,教室上方那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校园彩绘中的古代故事“黄香温席的尽孝之道;孔子拜师的尊师重教之礼;以及一诺千金的诚信无欺……”和学校的八字美德遥相呼应,这些不正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吗?接下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校内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一分校的校园,寻找彩绘故事,然后再查找与这些故事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最终确认,孩子们共找到22个古代故事,并且了解到了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以下呈现是学生们实践活动后整理的部分课程资源——

校本教材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由一个和美德相吻合的校园彩绘故事导入,接着带领学生走进汉字文化世界,告诉学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古人推崇的做人八德;然后,为学生分别解说八德中每一个汉字生动、传神的演变过程,使学生们从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最后,呈现关于每一个汉字,每一种美德的艺术作品。

挖掘现代课程资源

我们要把这些古代的传统美德与现代人的文明生活相联系,在当今社会中挖掘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在讲解“孝”字的时候,我们不但给学生讲了古代的尽孝经典故事,同时也给学生讲了当代孝亲典范邵帅的故事——《我给妈妈捐骨髓》。再如,我们在讲解“廉”字的时候,不但给学生介绍了两袖清风的于谦,也给学生介绍了电影《第一书记》的人物原型沈浩。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我们既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能有体现时代风貌的课程内容,让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挖掘社会中的课程资源

当我们讲每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时候,都有相对应的社会课程资源,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的发现者与建设者。譬如,我们讲解“孝”字,让学生们寻找能够承载着儿女对父母美好祝愿的古迹,建议学生有机会和父母一起去参观。学生找到了位于北京海淀区玲珑公园内的慈寿塔、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的孝子祠等。又如,在学习“礼”字的时候,学生们发现为了弘扬“圣贤之人”孔子的思想,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建有“孔庙”。日本的孔子庙,台湾的台南孔子庙,太原孔子庙,福州的孔子庙,泰山的孔子庙……在教学“忠”字的过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丞相祠”,亲眼见到了丞相祠中著名的“教忠坊”匾额。

建设未来课程资源

篇10:汉字书法 中华之魂

中华之魂

2014年3月24日到26日,我前往滨州参加了为期3天的“山东省第一届小学书法教学研讨培训会”。会上山东省教研室小学部副主任李家栋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解读,并对小学书法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书记李宗玮做了书法教育学术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书法的来历,让与会的老师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接着大家欣赏了六节精彩的书法课。执教的老师们不仅教给了孩子们书写的技巧,还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书法的魅力和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次学习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汉字书法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修身养性,更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主要途径。

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

山东省教研室小学部副主任李家栋在会上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书法目标分为硬笔和毛笔的学习目标。从执笔要领到书写姿势,再到运笔方法,《纲要》上都有明确的要求。1-2年级学习硬笔书法,3-6年级学习毛笔书法。但3、4年级和5、6年级的目标又有不同。从三年级毛笔的执笔要领过度到接触临摹楷书字帖,再到5、6年级后期的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字体的美,目标是步步提升的。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书法教学的方向。

二、书法教育学术报告的顿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书记李宗玮做的书法教育学术报告,让我茅塞顿开,对中国汉字的起源和书法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对汉字的认识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对汉字我们要有三种认识:(1)对汉字要有一种敬畏感。(2)面对汉字要有一种神秘感。(3)面对汉字要充满自信。

2、对书法的认识

书法是我国富有弹性的独特书写工具毛笔写的方式方法,并依据我国汉字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从形式上说,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也可以说是智测无涯,法固不定,具以风神气者为居上,奸于功用者居下,其中之奥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书冥之间”。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书法的内涵:

(1)书法表现的对象是汉字。(2)书法表现的内容是情感(3)书法的表现手法是技巧。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分布)、气韵等等。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感情,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当然书法虽然含有抒写情怀的某些因素,但必须依托一定的对象--汉字;如离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点线的本质而进行抽象的文学那样叙述故事,描写内心感情,却和音乐中器乐较为相近。器乐以旋律、和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书法艺术尽管书体各异,但其造型的共性都是以点、线条构成单个的表意形体,点、线条或结构单位在不违背文字意义的造型规律的前提下,具有充分的可变性与表现力。在各种书体的结构形态中,都有着虚实、伸缩、疏密、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使汉字具有造型艺术的美学因素,加上使用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蘸墨书写,遵循造型的规律,运用造型要素的可变性,赋予文字结构以独具风格的形式美;又于这结构形式内部通过笔的提按、顿挫、缓急的节奏而产生优美的韵律。尤其在篇章中,通过字的点线,形面的去配,左右侧的支配,斜正均衡的支配,大小错落的支配,动静收放的支配,亦即通过静态美与动态美的表达作用,使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彼此呼唤、彼此照应、相生相发、互为映衬。

三、对书法课的欣赏 我们这次欣赏的六节书法课各具千秋。老师们向我们不仅演示了书法课的流程,更像我们展示了他们深厚的书法功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滨城第一小学的刘永琰老师执教的《热血书家颜真卿》和临沂市洗池小学的王效宗老师执教的《皿字底》。他们在教学生书法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热血书家颜真卿》中刘老师通过出示欧阳询和颜真卿书法作品,让学生对比出他们俩人书法各自的特点,结合教材,让学生总结出颜体的特点: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然后指导学生练习,并随时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练习后找出代表性的练习进行评议再集体修正。然后多媒体播放颜真卿的爱国行为:在“安史之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险境下,他毅然联系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共举义旗抵抗叛军,附近17郡响应,推他为盟主,合兵20万,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史安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击叛军的信心。颜真卿的积极抵抗,使安禄山后路被截,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不敢西攻潼关------这节课不仅让学生练习了颜真卿的书法,还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王老师的《皿字底》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在带领大家游览了王羲之的故乡之后,开始教学关于皿字底的例字。过程中边示范边练写边纠正,让学生和与会者欣赏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也让我们欣赏了各位书法大家们的作品和毛笔字的美感。

这次学习我更加体会到书法与人的心灵是有有深刻交会的,书法就是做人,书法文化就是以书法来升华人类自己的身心品格、精神与修养,并展现自身的纯粹心灵境界,书法超越了原有意义的本性,而进入我们心灵的领域。书法可谓书法瑜伽,在书法的静境中,透过书法与心的交融、应和,来达到书心合一的境界。书是心之镜。当我们将身心完全放松,耳边响起舒缓的音乐,那满足而寂静的感觉仿佛将心灵也抚平了。

篇11:关于中华汉字演讲稿

大家好!

传说,中国最古老的记事之法是“结绳”,后人还曾使用“物语”。然而,不管是“结绳记事”还是“物语”,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不便,于是就有了仓颉造字之说。仓颉先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紫的笔画,后来又根据龟纹、虫蛇、黍稷等形状或者动态创造了文字。汉字的诞生,于人类文明而言无异于由猿走向人这般的伟大、神奇。

那些难以言状的情感,那些动人心魄的故事,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因为汉字的诞生,有了传承和延续。人类不会再因为记录的不便而使历史出现断层。每一个历史的瞬间因为汉字的记录而被定格,最终走向永恒。

坐在窗前,遥望星空,我们回到悠远的古老时代。在《三国演义》里欷歔,在《红楼梦》里沉醉,在《水浒传》里编织着豪情万丈的英雄梦。我们在热情的文字里从寒风凛冽的寒冬走向春暖花开的世外桃源,我们在冷峻的文字里从混沌中走向清醒。然而,不管是喜悦的抑或是忧伤的文字,一切都因为文字的存在而让我们刻骨铭心,一旦入境就会无法自拔。因此,我们看到了快乐的、美好的、忧伤的、惨淡的人生百态,我们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成为跋山涉水的旅人,我们成为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我们穿行在黑白的文字间,分享作者的喜悦。我们的沟通没有障碍,我们的情感得以全然释放。

一方素笺,一支铅笔,我们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书写者。我们用汉字书写我们的足迹,我们用汉字记录我们的生活。我们既是历史的阅读者,我们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既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灵性和温度来自娱自乐,我们也可以用文字来温暖和激励他人。

篇12:中华汉字的作文300字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有趣、它的神奇、它的来源、它的用处、它的美丽。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汉字,你是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汉字是古老的,却具有奇幻的魅力,它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变到金文、小篆、隶书,又变成楷书、草书、行书,最后演变成现在独特的汉字。

传说,是仓颉造就了这么多的汉字。他是多么的伟大呀!如果没有汉字,在课上老师该用哪一种语音讲话?如果没有汉字,我们现在可能还用兽骨、龟甲上难读懂的图片吧。

字谜、谐音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乐趣。字谜分为图画谜、动作谜、文字谜。谐音也有很多形式,如:歇后语、故事、对联、笑话等。

街头错别字还真是多。有的时候,一笔一画,甚至一点不同,意思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大家尽量不要写错字。

这次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汉字,我们写汉字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上一篇:人教四上《统计》教学设计 李楠下一篇:十八大新党章修改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