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2024-08-18

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精选6篇)

篇1: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金华机电专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浙江中西部城市,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区或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和扩大劳动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举措。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要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条快和不同所有制界限,大力加强企业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的合作,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提高办学效益。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试行意见》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金华市职业教育和各成员单位的均衡发展,集团各单位的友好协商,制订本章程。

第一章 集团宗旨

第一条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目的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个人成分地,做大、做强、做精专业,提高人才培养培养质量,使学校和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第二条 职业教育集团,还可以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和吸纳社会资金,组建教育发展公司等办法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突出办学特色,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品牌,更好地促进集团内学校和企业的发展。

第二章集团的性质与组成第三条职业教育集团是以集团章程为其共同行为规范,由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第四条本职业教育集团由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牵头,以机电专业为纽带,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设相同专业的部分学校及相关企业单位共同发起组建,符合浙教计

[2002]103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试行意见》规定的基本条件。

第五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由集团各成员学校和企业单位签署。同意发起组建集团的意见后,按照申请要求,报市教育局审批,冠以“金华职业教育集团”的名称。

第三章集团成员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职业教育集团应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校企、校校双赢为基本原则。成员间的教育教学和经济业务往来等各项活动,应遵循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协议、协作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七条按照浙政办发[2001]78号文件规定,集团可以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教育发展公司,从事教育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运作和组织实施,以及开展面向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后勤服务,并享受该文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教育发展公司报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可以建立教育基金,按元宝报有关部门审批。为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的作用,集团成员单位原则上不再参加其它职业教育集团。

第八条职业教育集团必须使所有成员学校通过协作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自身特色;并优化先为加入集团的企业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培训在职职工,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加入集团的企业单位要和职业学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如开展“订单”培养,积极为成员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实训场所和设备,开展现场教学、岗位教学等。

第九条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自主办学、自主设置专业和自主招生。经协商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层次内联合招生、调配就业,联合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开展联考联评、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聘请外籍教师,实行集团内教师资源、网络资源共享,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等活动。

第四章集团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

第十条各成员单位应认真选配政治素质好、教育管理经验丰富和事业心强的同志参与负责集团工作,促使集团各项工作顺利运行。

第十一条集团的组织机构如下:

理事长单位: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成员单位:

浙江省诸暨轻工技术学校金华市九峰职业技术学校

武义第一职业学校永康市求知职校

盘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浙江省铁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行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群升集团

中国鹰鹏化工有限公司中国星月集团

中国工商银行永康支行浙江仁达电器有限公司

常设机构:秘书处(设在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秘书长:

副秘书长:

第十二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或常设机构秘书处是集团的办事机构,负责召集安排集团有关会议,根据成员单位决议(半数通过)起草集团文件,办理集团其它事宜。

第十三条本着自愿的原则,成员单位可以加入或退出集团;接纳新成员单位必须经过成员单位讨论,表决半数通过;每年底讨论一次成员单位的加入或退出问题。

第十四条集团章程的修改,由成员单位提出,每年底讨论一次,表决三分之二通过生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本章程经各集团成员同意后,按规定报市教育局审批。

第十六条本章程自市教育局批准成立集团之日起生效。

第十七条未尽事宜按有关文件精神,经集团成员友好协商确定。

2003年5月28日

篇2: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修订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部署,经***教育局批准,组建***市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

第二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省市区相关政策和规定,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集团内部的统筹协调,规范教育集团内部的办学行为,特制定本章程。

第三条 教育集团名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集团龙头学校:***实验小学 集团成员学校:***小学

第四条 集团性质:全日制公办小学

第五条 集团的管理指导思想:秉承统一理念、分享共同智慧、追求统一目标、个性多元发展

第六条 集团办学目标:感恩之情生报国之志,积极之思促有效之行,拓展精彩个体,建构魅力集体,创天府名校

第七条 集团的办学理念:融合多元文化,坚持特色办学,打造奋进团队,提升办学品位。

第八条 集团校训:爱人 人爱 好学 学好

第九条 集团校风:骨气 志气 大气 第十条 集团教风:光采博学 德艺双馨 第十一条 集团学风:勤问 善思 乐学 活用

第十二条 集团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第十三条 集团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第十四条 ***市教育局是***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的行政主管部门。集团校务委员会是集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教育集团全面管理工作,集团总部设在***实验小学校。

第十五条 教育集团内部以***实验小学校为龙头学校,***小学为成员学校,龙头学校与成员学校均为独立法人。

第十六条 根据不同的校情,***实验小学校与成员学校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通过不同的机制和方式,开展合作交流工作。

第二章 集团运作模式

第十七条 集团采用松散型管理运作模式。集团内各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师资独立,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第十八条 集团设立校务委员会。集团校务委员会由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校级干部组成。***实验小学校校长任总校长,成员学校法定代表人任副总校长。集团校务委员会组成应上报***市教育局审核备案。

第十九条 校务委员会的职责:

(一)遵照集团章程,对集团发展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规范和协调集团的办学行为。

(二)校务委员会应充分发挥龙头学校在集团内的示范作用,保证龙头学校乃至整个集团在区域内义务教育的领先地位。

(三)统一指导引领集团成员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

(四)统一负责集团的对外形象宣传,不断提升集团的品牌效应。

(五)统一协调集团内成员学校之间的各类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师资培训、学生活动等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十条 校务委员会会议

集团校务委员会会议一般每学期举行一次,会议由总校长或其委托的副总校长主持。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和讨论集团整体及成员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总校长或校务委员会半数以上成员提议,校务委员会也可以举行临时会议,讨论提议之议题。临时会议与定期会议通过的决议具有同等效力。

校务委员会会议应保留会议记录,并由与会成员签字确认。会议记录保存在集团总部,供成员学校和区教育局查阅。

第二十一条 校务委员会表决

对于影响集团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及校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一般事项,应通过校务委员会表决决定。

对于一般事项的表决应遵循多数通过原则。如果出现平票,由总校长或其委托的副总校长最终裁定。对于重大事项的表决应遵循三分之二通过原则。具有表决权的成员如因故缺席校务委员会会议,可书

面委托其他成员表决。

第二十二条 校务委员会拥有对集团内各学校进行监督、管理、考核的责任和权力。

第三章 龙头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三条 龙头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一)龙头学校应履行向成员学校输出品牌、管理和干部、教师的义务。根据不同成员学校的具体情况,龙头学校与具体对应成员学校在学校品牌、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及干部、教师交流等方面依具体协议共享资源。

(二)龙头学校依据具体协议有共享其他成员学校可利用资源的权利。

(三)对集团工作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促进校际间均衡发展。

第四章 成员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成员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一)成员学校拥有共享集团及龙头学校品牌、管理及人力资源的权利。根据具体情况,成员学校与龙头学校在学校品牌、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及干部、教师交流等方面依具体协议共享资源。

(二)成员学校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前提下,应接受集团校务委员会的指导,并积极接受龙头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将龙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在本校加以融合。

(三)成员学校应主动维护集团及龙头学校的形象及其他利益。

(四)成员学校应承担集团根据集团整体利益所指派的具体工作和任务。

(五)对集团工作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第二十五条会。

第二十六条

第五章 附则

篇3:一席文化——金华实验中学观感

一席文化———金华实验中学观感文/徐建军“江南有座金华城, 城边形的照壁, 旁边竖着两根白色的方形玉琮, 有座白龙桥, 桥下外婆在中间嵌着“德技融通”四个大字, 这四个字白沙文化园讲着那故事。坐在桥是学校办学的思想精髓, 也是人才培养的上看到, 星星掉进了终极目标。照壁背面是良工360人才培养模十六堰”。卢文台是东汉时人, 是当时的一那条小河……”这是型图。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层面、四大位治水英雄, 被誉为金华的大禹、婺城的李音乐人陈越在《江南载体、五大能力, 精确地阐明了培养人才的冰。他情系百姓、为民造福的壮举深深地感有座金华城》中所描“秘诀”。照壁两侧是学校的文化展厅, 展厅动了婺城人民, 百姓亲切地称他为“白沙老绘的白沙溪。幽幽南山, 造型犹如缓缓流动着的白沙溪, 从崇德、精爷”“白沙大帝”。他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涓涓溪水。在美丽的白技两个方面展示了办学历史、学校特色、教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实中学子。沙溪畔坐落着一所闻学质量、精神面貌等内容, 橱窗设计新颖, 再往南走10多米, 就到了白沙文化园。名遐迩的学校———金华高低起伏, 别具一格。文化园中间有一条小道, 两边是绵延起伏实验中学。穿过精技楼就到了崇德楼, 崇德楼有的山坡, 犹如白沙溪两岸翠绿的青山。北面走近校园, 统一着23个教室, 高职、高预各班级都集中在这是古木参天的“将军林”, 据说当年卢文台装的学生会主动向里。同学们喜欢称它为“学霸楼”, 因为这里和将士们曾在这里休憩。南面是文化长廊, 您鞠躬问候, 这就诞生了好几位金华高职考状元———胡艳长廊里有宋约、王淮、俞孔坚、陈越等白沙是实验中学的育人晨、曹慧、林文姚……历史名人的生平展示, 也有现在实中优秀钢雕特色———值星文化。崇德楼左侧是文台小广场, 广场呈圆毕业生的事迹介绍。长廊远看就像一个值星始于1996年, 首创浙江省学生自我成形, 中间是卢文台雕像, 雕像面朝西边, 目BRT停靠站, 学生在这里可以休息, 可以读长管理模式。值星是学校对外展示的活动视远方, 似乎还在关心着他亲手修筑的“三书, 可以浏览自然风光。品牌, 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白沙文化园往西走, 穿过一条林荫大进入校园,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喷泉钢道, 就到了白沙餐厅。餐厅有三层, 可同时雕, 它由“实验”二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组容纳4000人用餐, 这里菜肴丰富, 美味可成, 形状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象征着口, 最令人难忘的是“文台三宝”和“婺州八金华实验中学在职教领域中抢抓机遇、奋味”。在这里, 您不仅能品尝到烹饪专业师发向上、蓬勃发展。生联袂烹制的美味佳肴, 同时还能享受旅喷泉钢雕的后面是巍峨高大的精技游专业师生为您定制的星级服务, 这不是楼, 整幢大楼有92个教室。建于2000年, 它一席白沙文化盛宴吗?是当年浙江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教学楼来吧!实中人欢迎您……建筑。来到精技楼前面, 您可看到一块长方 (作者为金华实验中学教师)

篇4: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基本数据

1.各级各类学校总数1084所。其中,小学735所,初中210所,高中11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学校28所。

2.学生总数670 479人。其中,小学336 796人,初中176 529人,高中157 154人。

3.教师总数34 724人。其中,小学14 818人,初中11 245人,高中8661人。

○软、硬件建设

1.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投入47 706.7万元。其中,政府投入和学校自筹比例大约为3∶7。

2.教学实际装配计算机台数49 425台,生机比为13∶1。

3.已建校园网的学校456所,占学校总数的42.07%。其中,小学217所,初中159所,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其他80所,实现“校校通”。

4.建有教学资源库的学校365所。教师自建资源占总资源的10%,购买资源占总资源的90%。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1084所,开课率达到100%。

2.信息技术教师共406人。

3.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平均达到小学1课时/周,中学2课时/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本地区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处于“能较好地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

典型学校(金华一中)

○基本数据

1.学生总数1400人。

2.教师总数120人。

○软、硬件建设

1.教育信息化建设所需投入资金400万元,实际投入200万元。其中学校自筹95%。

2.计算机总台数254台,满足教学应配机器数300台。其中,教师用机120台,学生用机130台。师机比为1∶1,生机比为5∶1。

3.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

4.建有资源库。教师自建资源占总资源的10%,购买资源占总资源的90%。用于购置教学资源、软件的经费10万元。

5.2004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次数为5次,共培训420人次。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

1.信息技术教师共3人,均为专职教师。

2.信息技术课开课课时平均达到40课时/学期。

3.上机课时占总学时的100%。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1.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的占50%。

2.学科教师平均使用计算机48小时/周,平均上网48小时/周。

3.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备课的占20%。其中,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占20%,使用网络教室上课的占5%,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占10%。

4.本校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处于“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效果一般。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辖兰溪、义乌、东阳和永康四市,武义、浦江和磐安三县,婺城和金东二区,总面积10918平方千米,人口452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个私经济发达,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78.4亿元,财政收入51.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703元。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催生教育需求,教育又将成为明天的经济。时代的发展,政府与社会形成的合力,促使金华教育在发扬“勤教苦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地去思考、去实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搭建金华教育网络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信息中心,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健全组织机构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金华市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市政府“十大信息化重点工程”。市教育局把教育信息化列为“一把手”工程,各地都成立了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以教育局长任组长、各职能处室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

制定了《金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2000-2020年)》、《金华市教育事业“十五”计划(2001-2005年)》和《金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1-2005年)》,明确金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金华市教育局把教育信息化所需资金列入教育财政经费预算,重点向教育信息化倾斜,根据规划制订了详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的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出了政府、社会和学校合理分担机制,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渠道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体制。

结合金华本地实际,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校园)网络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就教育(校园)网络建设的规划、设计、装备、验收、考核和管理,如方案论证、立项审批及评估验收、管理平台和网络安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金华教育(校园)网络的建设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施重点工程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点

近三年来,金华市先后启动了“百校上网”工程、“123456”工程和教育网站二期工程等三项重点工程,力求突破教育信息化的瓶颈。

2002年,金华市把“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列入市政府2002年十大实事,并实施了金华市区中小学“百校上网”工程。通过实施“百校上网”工程,金华市区在15个班以上的105所学校和单位都建成校园网,形成教育专网,完成学校间的光纤互联和上联因特网,并通过金华市教育网实现“校校通”;同时,市区所有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演示教室,计算机生机比达到25∶1,信息技术课开课率中学达到90%,小学达到50%;建成了金华教育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办公和网上备课,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2003年,为了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金华市教育局提出了在三年内(2003-2005年)实施金华市教育信息化“123456”工程,即创建10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200个现代化示范图书馆和300个现代化示范实验室,培养400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专家、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构建500G网络课程素材资源库,评选6000名学生电脑高手。

2004年,实施了金华教育网站二期工程,发展教育网站平台、教育资源平台、教育办公平台和教学平台四大平台,重点推出“千师共教、万生同学”等提供教育教学辅导的网校,构建了金华教育城域网的中心枢纽——金华教育网。

到2004年底,全市各县(市、区)都建成光纤互联的教育城域网,建起了各级各类教育网站,拥有456个校园网络和2369个多媒体教室、49425台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3∶1,信息技术课开课率达到100%,居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上水平。

提升应用成果解决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只有投入,没有应用,没有产出,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教育“浪费化”。因此,金华市始终坚持从抓培训、促应用和出成果着手,解决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建立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是首要任务。金华市从2000年起用了三年的时间对全市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全市50周岁以下的教师100%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初步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同时,金华市还对近千名骨干教师进行了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和开发、网络应用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多方面培训,逐步培养和建立了一支教育网络维护、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专家、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队伍。

金华市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起步较早、发展势头良好,走在全省的前面。在全国首届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制作比赛中,是全省唯一的获奖单位。在以后的历届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评比中,金华市获一等奖的比例占全省1/5左右,名列前茅。

一些新兴的网络技术手段也被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如Blog技术在金华市第十五中学的应用,不仅为学生思考、与家长的反馈协作、社区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资源收集和兴趣爱好等活动提供了合适空间,而且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

同时,金华市积极促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向纵深发展。三年来,每年立项的各级教育科研课题中,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等课题都有近百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50项,多项课题成果获国家和省奖,有的已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

问题和思考

目前,教育信息化不仅成为金华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和骨干,而且正成为金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革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推动教师、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强劲动力。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5: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工作汇报材料

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总校与石塘镇中心小学、朱村乡中心小学、紧水滩镇中心小学、安溪乡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云和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1)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集团在规范教学常规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已能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2)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监控。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同上一堂课”、“跟进式上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人人参加)和集团相约教研活动,集团相约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4次(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积极邀请县各学科教研员参与到活动中作专题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注重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不定期对学科教学进行质量抽测,及时掌握各学科教学动态,对学科教学成绩作出质量分析,通过教学质量分析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3、重视集团科研管理

一是以课题为抓手,加强集团科研建设。以省教研类重点立项课题《加强常规管理,提高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为平台,邀请分校老师参与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提高集团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分校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二是加强科研过程的指导。充分发挥集团本部“土专家”的作用,与分校教师结成科研对子,对分校教师的科研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做好科研引领工作。

(二)师资共享,打造集团优质师资队伍

1、分层培训,任务驱动促发展

构建了5年集团教师共成长培训工程体系,根据集团教师的年龄结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因素,分成“潜质教师培育班、骨干教师成长班、中老年教师发展班”。并给不同班级的教师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组织不同的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青蓝工程,师徒双方共发展

集团每月组织一次“师傅”与“徒弟”共成长的专题教研活动,针对某一教学专题“师傅”与“徒弟”共同进行上课、评课,互促互进,参加了集团青蓝工程教学研讨。积极开展下乡支教,每学期安排总校优秀教师到各分校支教一周、一两天。有效帮助和推进了分校教师与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融合,丰富集团教育内涵

一年来集团以开展市级重点类立项课题《发挥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为载体,将“享受教育、回归本真”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分校的教育管理中,使之成为集团总的一个办学思想,丰富了集团教育的内涵。该课题研究成果获丽水市重点课题类一等奖。

1、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一是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在总校举行的系列学生活动中,邀请分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总校举办的讲故事比赛、心理健康演讲比赛等活动,都将安排分校学生前来同台竞技,在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相互认识,增加友谊。二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总校择优秀学生与各分校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进行一加一帮扶活动,目前集团共有20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是我集团的一项重大活动,集团分校的部分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与总部的学生同吃住,共同完成所有训练项目,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在推进教育集团向前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经过集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校际分散,教学研讨组织困难

由于各分校间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集团总部落实在分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困难,从而造成集团总部教师“走下去”教学容易,分校教师参加难的局面。加上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很多时候教师时间调配上会有许多冲突,一些活动教师的出勤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2、集团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加强

缺乏学科权威性教师。现有的师资水平与集团的发展还不相适应,特别是缺乏有权威性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效应不足。

3、集团活动经费投资机制有待完善

每一次活动都要涉及到车旅费、食宿费,没有政府部门的经费保障,将对我们集团里开展的一切活动有着致命的影响。

四、今后工作思路

根据云和县建设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的“十一五”教育规划总体目标,在集团总体办学思路已初步定型的背景下,将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下一阶段将着重加强以下四大方面建设:

1、建立和完善集团管理与评价机制

一是继续按照“资源共享、相对独立”的集团管理原则,统筹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使总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各分校,形成优势互补。二是建立一套适合集团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到有章可循,实现集团管理行为的优质化。

2、建立和完善集团教育监控体系

一是继续推行集团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总校班级与分校平行班实行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期终监测。二是继续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控管理。三是要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特别是对特长学生的评价机制要进行逐步完善,要建立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继续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舞台。把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以及国防教育夏令营等“五节一营”活动推向深层次发展。

4、继续加强集团教师“共成长”工程的培训力度

篇6: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赣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11-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题记:“千百次的我问自己,我的人生我的爱,在哪里?答案总以热血的名义,我真心地告诉你,这就是我守候的唯一。夜深人静时,我放飞思绪,我的辛劳我的梦,常忘了自己。„„来吧,朋友!给你一片绿色,放牧这世界的美丽,把幸福给你。”听着这首旋律悠扬、情感真挚、让人心动的歌曲,总让人想起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同志,也不由得想起我们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一群默默奉献的教师、一个个渴望成长的莘莘学子,也不由得想起忙碌的一学期所发生的那些感人的事,那些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市、县教育局的领导、指导下,我校教育集团于今年6月组建成功。由实验小学老校区、原青口镇文化路小学、新城小学组成,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为办学目标,以“和而不同,做最好的自我”为办学理念,注重文化传承,强化内涵建设,以质量树立信誉,以特色铸就品牌,牢记校训“尚德崇真”,以教学为中心,以和谐促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办学品位。在学生成人、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融汇集团优质资源,共创高品质教育服务,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做最好自我的教育”,真正做到“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打造魅力团队,让每一个教职员工都享有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充分彰显,让人人都感到自豪,个个都享受和谐与教育幸福。

学生成人,满园桃李争奇斗艳

我校非常重视文化品牌战略的提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全面育人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探索,“主题教育、国学经典、阳光体育、民族艺术、科普活动”等五大文化品牌逐步形成,并覆盖全体学生,辐射整个校园。五大文化品牌战略的实施,使学校得到空前发展,师生多次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蟾宫折桂,屡获大奖。一、五大文化品牌,浸润学生心灵

1、主题教育,滋养高尚品格

“主题德育活动”是塑造学生高尚品德的重要举措。一个学期以来,我们恪守“尚德崇真”的校训,不断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思路,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旨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每月一主题。军营、工厂,街道、田野,抗日山、气象台……

都是我们的课堂和教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已经成为我校学生的生命追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从封闭式向开放式、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清洁海岛启动仪式”、“植树节里植树忙”、“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练”等主题活动,相继登上主流媒体。2012年6月,我校获市“安全伴我行”短信公益活动优秀组织奖、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国学经典,涵养高雅气质

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研究院、北京育灵童研究院多位专家来校举行国学经典教育报告会,国学经典教育辐射到社区。晨诵暮吟、“我与经典有约”诵读比赛、“读书节”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净化了心灵,启迪了人生,打造了博雅的书香校园。谦谦君子、儒雅少年正在用激情向社会展示着他们的才华:《长征颂——红色回忆》获得市经典诵读大赛特等奖,《佳节诗韵》获市一等奖。在全国各类读写大赛、作文大赛中先后有上千人次获奖,发表习作百余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学教育经典全国风采大赛夏令营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学党史•唱赞歌•树美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香江苏专题读书活动,认真指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徐近伟同学荣获全省“百名读书之星”称号,李星宇同学获“党在我心中”主题征文评选一等奖,他们两人是我县小学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

3、阳光体育,给养健康体魄

坚持“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的理念,本着“群众性、趣味性、健身性”的原则,在“体育与艺术”“传统与现代”“锻炼与休闲”的融合并举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2012年3月,我校荣获全国阳光体育摄影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2012年5月,我校代表队获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组、女子组第五名的好成绩。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铸就学生品格、激励志向、丰富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县被评为“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县”。在国学经典教育方面,曾获得市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特等奖的我校,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开拓一直走在前列。为了进一步擦亮学校的国学经典教育特色,我校再出新招,对阳光体育大课间进行了大胆创新,精心编排了经典华章古诗韵律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健身动作,边按一定的节奏诵读经典古诗名篇。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每次结束时,学生都由衷地喊出:“我们爱祖国,我们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体育锻炼中诵读经典,这一新探索,让文化与健身完美结合,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新亮点。

4、民族艺术,牧养独特灵性

民族艺术,博大精深。在全面推进“艺术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打破“行政班级”限制,二、三年级曲艺进课堂,四年级京剧进课堂,五六年级竹笛进课堂,排进校本课程表,聘请专家、民间艺人为学生指导。还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京剧、快板、二胡、竹笛、声乐、民族歌舞、太极、书法等选修课程,给学生充分创设“师从名家”、自由发展的时空。孩子们字正腔圆的唱段、有板有眼的表演,赢得了姜昆、黄孝慈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称赞。千人竞写、千人快板、千人器乐齐奏、千人京歌齐唱等活动气势壮观,规模宏大。2012年6月9日晚,赣榆县文化艺术中心内,灯光璀璨,歌舞激情,省百名艺术家百场惠民演出“走进赣榆”暨纪念徐福东渡2222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我校京剧社团同学与省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范以程同台演出,同学们精湛投入的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同时也获得了省艺术专家的啧啧赞叹。我校京剧社团的同学经过几年的锤炼,唱念坐打,一招一式,已颇为娴熟,演出风采令观众折服。著名笑星、国家一级演员——杨晓苇先生对同学们的表现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具有一定艺术水准,当听闻同学们不是出自艺术学校时,更是大加赞赏。2012年3月,我校获市书法比赛优秀组织奖。

5、科普活动,习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创新科普活动形式,注重科技教育活动与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层面、立体式历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的国际数棋课,是最智慧的课堂,“科技节”活动,是孩子们最活跃、最聪慧、最具成就感的日子,科普讲座、科学考察、科幻绘画,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机器人比赛、计算机输入竞赛、国际数棋大赛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营造了“生活无处不科学,科学人人都参与”的课程场。学生生存意识、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省市组织的机器人大赛、计算机录入比赛、奥林匹克信息技术竞赛、名校电视对抗赛、金钥匙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捷报频传。2012年3月,我校获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奖。4月20日至4月21日,江苏省第六届“校园之间”智力竞技活动第二赛区比赛,在省城南京举行。我校代表队的三名同学从62支代表队18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直接晋级决赛。

二、教育成果展演,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结合“六一”节庆祝活动的开展,每年均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果展演活动,去年成功举办七彩童年才艺展演系列活动,分为艺术表演类、体育类表演和艺

术作品类展示三部分,共分10个专场展演与展示,活动地点遍及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艺术教育走进了校园的每一寸空间,为每位同学提供了丰盛的艺术大餐,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都能成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今年更是做大这一特色,成功地在新城县政府广场举办了“魅力新城,博雅实小”素质教育成果展演,分“百米画卷绘新城、千人快板唱新城、万幅作品颂祖国”三大板块进行了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充分展示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擦亮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办学特色品牌。

三、注重养成,行为文化知行合一

校园里,很少看到随地乱扔的陋习,却能经常看到师生随手捡起的美德;玩耍的同学间,听不到脏话,却常有向师长的问好声;看不到追逐打闹的孩子,却常见游戏锻炼的身影。这一切,源于学校积极推行榜样教育,注重习惯养成,使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维护优美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1、榜样引领,打造特色行为文化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我们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本学期我校结合升旗仪式,加强学生集会纪律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公布评选出的“校园环保小卫士、文明好少年、拾金不昧好少年”等,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突出文明习惯养成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养成教育是自身成长和今后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他律走向自律。“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实践证明,校园榜样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是非常显著的,既是我校博雅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形象教材。

2、劳动技能比赛,引导自我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为了深化和巩固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责任感和掌握打扫校园卫士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积极开展了劳动技能系列比赛,以赛促训、富有创意,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卫生值日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洒扫工具的技能,掌握了各种情况下的卫生打扫的方法和技巧,极大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教师成长,杏坛名家各领风骚

一、唤醒“一种意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举行了“我与学校同发展”活动,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提案奖。共同制定了《学校自主发展五年规划》,修订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每位教师都成了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学校还充分利用文化长廊、橱窗定期展示师德师能风采,展示教师活动剪影、教研成果等;每年都要举办“怀大爱,做小事”教育成果大型图片展,真实记录每位教师一年中的点滴成长。这样,来培育教师对学校的热爱,使学校成为了教师的精神家园,每天,教师沐浴在自己创生的文化氛围中,享受着当家作主的幸福与快乐,唤醒了每位教师“做最好的自我”的专业发展意识。

二、制定“两个规划”,规范教师专业发展

1、整体规划,按科组合

学校出台了《赣榆县实验小学五年总体发展规划》,依据总规划,制定了《赣榆县实验小学星级教师培养方案》,同时完善了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确立个人专业发展目标与方向提供了蓝图。为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更强、更优的发展,学校采取“化整为零、分进合击”办法,将数量庞大的教师队伍按学科将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团队,每个学科团队均成立一支领导小组:一位校长“挂帅”指挥与组织、一位中层领导“蹲点”参谋与督查、一位名师或专家“坐镇”诊断与指导,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强有力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个体规划,依需定标

一是摸清每位教师的现状,了解每位教师的个人需求,分析每位教师的能力、兴趣和特长,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二是指导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制定并完善《个人成长规划书》,具体、明确、有梯度地确定每年的成长目标及三年的发展总目标;三是为引导和规范教师不断向着设定目标努力追求,学校实行了《个人成长规划书评价制度》及《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学校依据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书登记的内容和阶段目标,定期评价每位教师的阶段性达标情况,激励每位教师不断克服时艰,不断超越自我,让每位教师在收获成功与享受赏识中不断自觉、自愿、自主地推进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不断朝着“最好的自我”方向迈进。

三、采取“三项措施”,夯实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增加专业宽度

学校从三个方面入手,撬起教师学习的“支点”。一是为推动教师学习理论与专业知识,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和《学习型教师评比条例》;二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三是采取自主和团体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书、上网、科研等形式,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认真开展“四个一”工程。即要求教师“每人每天阅读一篇教育文章,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进行一次交流评比”。通过“四个一”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知识,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精神的建构、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2、狠抓培训,增加专业厚度

学校按照“统筹规划、自选菜单、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确保日常校本性专题培训的同时,出台“两项措施”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的需要。一是采取“菜单式培训”。每学年开学伊始,学校向全体教师公布外出培训计划,教师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根据菜单中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课程、形式和时间,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向学校提出参加专业发展培训的申请单,学校审批后备案并通知本人;对于上级即时性培训通知,学校仍然依据教师已交培训申请单及时通知相关教师参加培训;二是当学校培训指标无法满足所有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专业培训时,我们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广泛邀请各培训机构及上级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特级教师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让广大教师同样拥有与名家对话碰撞的机会,同样领会和感受名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样享受大师的精神引领和智慧挑战;三是要求教师外出学习归校后,在一周内填写好《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登记表》及认真整理学习资料,写出5000字以上的学习感悟书面总结上交学校,再由学校安排其在全校或教研组内进行二次培训(根据培训的形式选取“学习专题报告”或“上一次观摩研究课”),确保全体参培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提升。

3、加强研究,增加专业深度

我校根据教师发展需求,创新与重组研究载体,采用项目招募的方式,让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加入到不同的课题研究团队之中,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共同感受困惑与成功,互助促进与提高。在项目招募的过程中,我们采取长短线结合的方法,走教研、科研一体化道路。一是坚持“问题(含案例)即课题”的小课题研究,以“三人行”的方式组成研究小组,即时组织攻关,共克时艰,闪电式解决问题;二是重大课题采取“分项挂牌”的方式,中标项目组成员人人明确实验任务,定期进行交流总结,不断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由于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使得研究不再与教学割裂,形成了“工作研究化,研究工作化”良好局面。2012年3月,我校获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优秀团队奖。

四、搭建“四大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1、成立名师工作室

我校的一大批市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有20余教师成为市县各学科专家工作室成员,我校把他们作为学校发展必须依靠的中坚力量。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一是带动一支教师队伍,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二是抓好一批重点教科研课题,定期汇报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按规定完成结题工作;三是推广一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四是依托校园网络搭建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以此磨练和锻造教师队伍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

2、搭建怀仁讲坛

为传承赣榆先贤“怀仁”精神,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辩论中加强交流合作,增长才干,达成共识,学校开办了“怀仁讲坛”,让成熟起来的教师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学期初,学校将此项工作列入计划,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报告人及报告主题。要求主讲人要提前一周把讲稿送交校长室审阅,要求主讲内容应来源于学习心得、实践发现、困惑反思,范围包括眼中的学校、班级、课堂、家长、学生等等。讲自己最擅长的、研究最透彻的、大家最需要、具有实际价值意义的专题内容。一年来,“怀仁讲坛”已如期举办5余期,我校名师们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阐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借鉴交流的平台,拉动了教师的发展。

3、建立教育博客

博客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积极推进教师个人博客建设,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建立起自己的博客,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将每位教师的博客汇成博客群,一是方便教师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教学行为,提出问题、感受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二是方便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或进行相关课题的联合攻关,或开展主题式论坛活动,或交流教育随笔等,通过自由、开放、互动式交流活动,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教育教学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从而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鉴、互惠与共赢。

4、建立推介工作组

为了给更多有潜质的年轻寻找最好的自我发展平台,快速迈上成名成家的快车道,我校成立了推介工作室,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每年投入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千方百计为他们牵线搭桥,一是通过向市县教研推介有潜质的年轻骨干教师,为他们争得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搭建崭露头角的平台,受到更多同行的赏识,得到市县专家的指点;二是积极推荐已经成长起来的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学观摩和竞赛活动,鼓励他们著书立说,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尽可能多的得到专家、学者的导引,尽快迈上成名成家的轨道。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特级教师与名师、学科带头人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三支教学梯队,教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校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五、聚焦“五大策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1、课堂研磨,互惠共赢

一是定期举办名师、能师引领课。为更好地发挥庄小玲、钱珊珊、秦艳等名师、学科带头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示范引领作用,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平台,促进教师间互动成长,学校定期开展名师课堂教学示范课、市县获奖教师展示课、333工程教师优质课等课堂教学研讨课等活动,充分展现名师的教学风采,为年轻教师创造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年轻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思考和认识,引领教师变教学理念为教学行为,迅速适应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是坚持开展“每日好课”展示活动。为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每学期初,以学科为单位成立领导小组,排定教师展示活动一览表,冠名并开展“每日好课”展示活动。为便于教师听课,我们做到了每日研讨地点固定——一楼多功能教室,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固定——每星期二上午第一、二节课为语文学科教师研讨时间,其他学科依次安排,做到每科教师每天有课听、有课评、有课研,活动时学校采取签名制,研讨时要求该科教师悉数参加(学校已将课程表调整好),保障了全员展示课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你追我赶的课堂教学研究氛围中,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艺。

三是坚持开展校际交流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联谊,目的是“借他山之玉,缀我园之景”。我们每学年都要带领一部分骨干教师走出去与市、县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搭建了教师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平台,让教师们在交流中成长,交流中提高。

2、师徒结对,共同提高

学校制订了“青蓝工程”实施计划,期初启动了“青蓝”结对仪式,签订师徒结对协议书,确保每位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能够与一名年轻教师结对,通过专业及

理论学习、课题研究、指导撰写论文、备课及案例研究、及互相听评课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氛围。每学年末,学校组织动态考核,对于完成指导任务、效果好的教师进行奖励。近几年的考核情况显示,每位“师傅”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完成规定的听课、指导、交流任务,每位“徒弟”能够虚心好学、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达到了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目的,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化发展。

3、案例研究,共谋发展

要求教师将自己发生在教学中的真实事例随机记录下来,在教研组内讲述并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提炼教育教学观点,采用不同的教师以“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和“异课同构”为主要研究形式,探索实施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策略,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理解教材,深化研究,使得预设教案更加关注学生需求,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水平。

4、教育沙龙,共享成果

在校本教研中,为营造出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志趣相同的教师自由组成教研“三人行”,每周不定时自由组成研究共同体,以对话为主要形式,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通过交流,教师们找到了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把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达到了研究问题,交换信息,经验共享的目的。

5、教育反思,提升自我

一是要求教师“一课一反思”,上课之后即刻将教学得失记录于教案之后,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写出自己当时教学体验;可以写出自己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及时记录自己对教学的灵感和思考。二是要求教师在每日反思的基础上,做到“每周一心得”,篇篇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支撑;三是学校实行“每月一交流”制度,促进教师时常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四是要求教师每学期或每年至少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提升了教师学术水平,锻造了教师的专业品质。

学校发展,吹响集团教育号角

一、管理求“精”,推动学校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动力,加强凝聚力。我们还要求全体教师要严于律纪,敬岗爱业。把握时代的脉搏,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杜绝违

规办班现象的发生。强调师爱的深层次是理解、尊重、信任和包容学生。在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都能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对学生尊重、平等、民主、关心,都能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2、注重学校细节管理

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每周例会,认真梳理班务、德育、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及时整改,规范师生言行,规范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加强课程意识,开齐、上足、教好各类课程,为便于师生监督,班级新课表按学科分发到任课教师手中,张贴在班级教室。领导分工巡视督查,每周听听(随堂课),翻翻(教学设计、学生作业),聊聊(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工作情况),看看(师生状态和校园问题)。要求领导与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学校领导听课后要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流,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表和所听课堂教学设计和诊断材料报送教导处备查。2011年12月,我校获得市平台应用与管理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抓好班级管理常规。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形成了自主管理、协调发展、诚信互助、亲力亲为的局面。在本学期老师们都能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开展工作的,能密切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后进生的转化辅导工作。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清明节群体诵读比赛和新学堂歌比赛中,班主任、任课教师、音乐教师通力合作,为“魅力新城、博雅实小”素质教育成果展演的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5月4日晚,成功举办全校学生家长会。各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了学校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从抓教学、重素质、促管理、保安全等方面向家长汇报了学校近期的教育教学管理情况,及今后努力的方向,随后任课教师分别向家长介绍了本学期的各科的学习重难点、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小技巧,家长们也相互交流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会。在家长会上老师们还指导各位家长认真学习并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对他们提出相关要求。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共同探究教育孩子的话题,携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为学校和家长,家长与家长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2012年1月,我校还获得了县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称号。

二、内涵求“厚”,促进学校发展

1、引导教师内涵发展,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我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鼓励教师夯实内功。一方面,加强培训的力度,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业务学习上,安排了教研课点评、教学理论学习等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成长前文已经记述很多,此处

不再啰嗦)。2012年4月,我校获市中小学优秀网站评比二等奖。

2、加强师生法纪教育。学校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贯穿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坚持在学期初、学年结束都开展法纪教育,本学期我们邀请了教育专家开展了励志教育专题研讨会,用浅显的案例,深刻地教育师生,平时我们还利用校会、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学法、知法、守法等。提高了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3、排查和清理安全隐患。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在各楼道楼层、楼梯拐角处均安排了值日教师,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为每位学生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定期出墙报、班级黑板报、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教育片和签名活动,开展了遇到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教育工作。

4、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本学期,我校以励志教育活动为契机,要求教师积极准备新课标的实施,确保下学期启用。

未雨绸缪,集团运作任重道远

上一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中英文简历下一篇:南通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