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2024-08-12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共8篇)

篇1: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两则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抄写《论语》一则,知大意。

2.了解孔子及其生平,知道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做好读书笔记。知道能学习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学重点】

熟读知大意。【教学难点】

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只做过几任小官,却比帝王还要名垂千古;有一个人,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却被尊为万世师表;有这样一个人突破官府的垄断,兴办了私学,让平民子弟第一次有了学习的机会。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指名回答:孔子

二、走进作者:

简介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在教育上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他的思想对后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尊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选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它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载体,也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

三、整体感知句子:

第一课时 《论语》---学而时习之„„

一读:读选篇

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解: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对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不太理解,这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四、课堂小结:

追求真理,并能在事件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是令人开心的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令人开心的。因为真理是不分地域的;当没人理解你的时候,不怨恨不愤怒也是君子所为。【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二课时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

一读:读选篇

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解: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这句说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学校的学风就是:勤学好思。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三课时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一读:读选篇

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解: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这句最早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提出“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论语》书中也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

【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四课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吟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二、走进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岳飞是南宋人。

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

(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读: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经典诵读书,翻开第4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二解:

1、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等闲”—轻易,随便。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 三悟:

1、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问题:

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2、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四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五品:

1.掌握朗诵的节奏。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读出深厚的感情。

3.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

4.放优美的音乐,师生动情地泛读。通过音乐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 精忠 报国 下阕: 还我 河山 【布置作业】: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必做题)

2、从《满江红》这首词你能感受到岳飞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选做题)第五课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介绍背景。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二、解释题目: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二解: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诗句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2、学习诗句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三悟析品:

1、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3、故事续编。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回乡偶书》中的两首古诗。

第六课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

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教学难点】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二、简介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三)赏析秦观词《鹊桥仙》——旧题材新情趣

1、集体读;

2、分组读;

3、个人读;

4、听读;诵读。

板书: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二解:

漠漠:弥漫、轻淡。

无赖:无可奈何、令人讨厌。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的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的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三悟:

(2)议一议(问题赏析):

问题一:意象(云、星、银汉、风、露等)的修饰语有何作用?

问题二:数字“一”和“无”有何妙用?

问题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有何修辞手法?

问题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四析:

这首词被认为是秦观小令中的压卷之作,宛转曲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二句,历来备受赞赏,被誉为“奇语”。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五品: 《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3、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这首诗。

2、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第七课 《秋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那你们想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吗?(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七夕节又称为乞讨节、秋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杜牧的《秋夕》。板书课题:秋夕

二、看图识文: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理解。(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解:

1.指名读文,齐读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三悟析品:

1、诗中的“冷画屏”什么含义?“冷”是什么意思?抓住“冷”字讲解—深宫的冷清)秋天来了扇子本来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墓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象到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寂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和织女星。(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古代宫女的生活。(在古代宫延中,除清朝曾部分地实行过宫女的退休制度外,其他历代王朝的宫女都是终身制。宫女们在十五六的花季年华被选入宫,面对的是繁琐的礼节、森严的规矩、不是的凌辱与无尽的寂寞。她们不能嫁人、不能成家,唯有执役终身,然后老死宫中。)

2、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色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意,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板书设计】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秋夕》

第八课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曲子的名字吗?——《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如《最后一课》中的哈默尔先生、贪玩的小弗朗茨,当面对国家被外族侵略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2、在学习本诗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3)感受诗人的崇高气节和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仍在海上坚持抗元的宋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敌帅张弘范称其为“好人!好诗!”(之后二十多天,只有八岁的南宋最后一位皇帝,由大臣陆秀夫背负跳海殉国,誓死不险。

一读:

1、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4、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5、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二解、悟、析:

1、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三品:

1、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3、让同学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课。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 颔联——国破家亡 坎坷辛酸(述怀诗)颈联——追忆过去 悲愤忧惧 尾联——感叹眼前 以死名志 【课后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的诗词名句。

第九课 金缕衣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出示诗句,齐读古诗。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二、介绍作者:

杜秋娘,系金陵人,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杜秋娘“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一)初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二解:

1、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3、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堪:可。直须:不必犹豫。

4、汇报体会全诗意思: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千万不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三悟:

1、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2、此时此刻,我们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3、男生,女生,分别齐读,品意悟情,熟吟成诵,直至背诵。四析、品:

1、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作者的感受。

2、你觉得诗中那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触?齐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3、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珍惜时间)

四、课堂小结: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让这些诗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不断向上,永远前进!

【板书设计】

金缕衣 杜秋娘

惜取少年时 珍惜时间 【布置作业】

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第十课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大概意思。

3、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

1、引入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这首诗。(板书课题:从军行)

2、解诗题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 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

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整体感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一读: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

①谁来选一首读一读(师相机点评指导)换另一首读读

②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二解:

1、请同学们借助这样的方法,默读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出示: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②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

③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出示: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

②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_______。

③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三悟:感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

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

忠心报国 四析、品:

1、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

2、总结全诗、升华悟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学生读。

师:“能得几人还?即使人未还?可守边的战士们却——(引导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课堂小结: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布置作业】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五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

篇2: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五年二班

教学目标:

1.宋词中以苏轼的词最为经典,这学期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例如,《水调歌头》、《水龙吟》、《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宋词。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并初步了解词的特点。4.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雅士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章。今天,让我们循着他们的笔迹继续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学生先复习唐诗,先诵读唐诗,最后一首是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3.苏轼的诗写得如此优美,他的词写的更是美不胜收。从今天开始我们诵读他的词。

二、介绍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 的散文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三、苏轼的词分两种,一种是豪放的,一种是婉约的。我们先诵读两首豪放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

四、学生先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先说说对这两首词的感受,师边听边引导。

五、学生再诵读婉约的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先说说对这两首词的感受,师边听边引导。

六、在读的基础上,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男女背——配乐背——配乐师生背。

七、再读和背苏轼其他的词,例如《水龙吟》、《卜算子》、《临江仙》等等。

八、在背熟的基础上,配乐朗诵这些苏轼的词。

九、总结。

我们的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

篇3: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有效教学

一、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作用

诗词、 名作等之所以成为经典, 其必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价值和优良的传承精神, 且对人们有一定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语文教师应该通过经典诵读教学, 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典文化及其他经典名作的内涵, 体会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意义, 起到培养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和课外时间诵读古诗词, 如《登鹳雀楼》、《青松》等, 学生通过感受诗词所表达的含义和精神, 体会和学习积极向上和坚定挺拔的精神。

另外, 经典诵读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教学方法, 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及语文教师要注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加强培养学生喜欢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注重课堂、课外、教材、课外读物等全方位的经典诵读教学。

二、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的教学方法

虽然目前我国较注重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就提高低年级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 教材选择

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 最适合学生反复诵读的内容便是古诗词, 但教材需要注意综合性, 因此无法加入较多的古诗词。 如小学二年级上学期苏教版语文教材中, 只有《登鹳雀楼》、《青松》两篇古诗词, 虽然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意义较为简单,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 还是有些难以理解。 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诵读一些课外书籍, 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这些都是非常经典且传承悠久的读物。 另外还有《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 这些书籍的内容虽然较多, 但处处经典, 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 重新编排成更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的读本, 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打好基础, 促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及其他文章时, 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 如《弟子规》主要通过“孝”、“信”、“亲仁”等多个方面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面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 且其中古代化用语, 能够让学生适应古代语法的表现,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此外, 教师还需要注意舍弃一些有不良思想的内容, 如《三字经》中有一段关于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当官的思想理论, 这样的理论不适合学生的健康发展。 另外, 还有一些古诗词也不太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 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经典诗歌《长恨歌》, 其不仅篇幅长, 而且描写的内容主要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不太合适小学生学习和诵读。

(二) 诵读方法

在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 最常见的诵读形式便是以背诵文章方式, 督促学生反复诵读文章, 然而学生在没有兴趣, 且对文章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 很容易对诵读产生厌倦心理, 从而使经典诵读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如今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育主体转变为学生, 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兴趣为主, 在经典诵读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注意利用多种诵读教学方式, 使学生对诵读感兴趣, 从而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本文就最常见的几种诵读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1) 自读, 小学教材及读物中, 一般汉字上都标注有拼音, 学生可以根据拼音了解该字的读音, 对文章进行诵读。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个读, 即学生自愿或教师点名, 由单个学生进行诵读的方式, 如教师在教学《登鹳雀楼》时, 可以通过个读的形式, 让学生进行诵读。 (3) 配乐读, 音乐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音乐搭配古诗词进行诵读, 不仅能够使学生提高诵读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4) 诵读评价, 经典读物在断句、用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标准, 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读物能够提高自己的发音、对字词的认识, 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制定诵读标准, 保证学生读音、断句等诵读的准确性。 针对制定的诵读标准, 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诵读评价, 发现学生诵读的缺点, 促进学生进步。 (5) 情感带入, 经典读物中都蕴含非常深厚的文化和思想, 学生理解经典读物所表达的情感,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向学生简单解释文章的含义, 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诵读时带入相应的情感, 久而久之, 学生会逐渐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 教师指导

虽然经典诵读主要是由学生完成, 但教师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教师在教学《青松》时, 首先要保证自身读音的准确性, 如“雪”、“青”, 以及声韵的感染性, 否则学生模仿教师, 从而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而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首先要注意发音的准确和清晰, 语调的起伏和生动性, 字词的读音轻重, 以及节点的停顿等。 总之,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读物非常熟悉。

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 无法理解经典读物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 帮助小学生形成具象的画面, 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作用。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运用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比较普遍, 然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 如文章的深度、教师的指导等都会影响诵读效果。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语文教师注重诵读教材的选择, 运用多种诵读教学方式等, 能够提高经典诵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4: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5: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精彩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书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阅读便是一种享受,是一快乐!它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力量,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朗读经典诗文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任务(包括知识、能力、德育)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

3、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4、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提高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四、教学安排:

周次课题要求:

1、观沧海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2、子夜四时歌x春歌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3、除夜行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4、题乌江亭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5、黄鹤楼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6、行军行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7、踏莎行x郴州旅社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8、青玉案x元夕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9、截竿入城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10、兼爱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品味诗文,畅谈体会。

11、生活的颜色感情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感受诗文。

1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感情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感受诗文。

13、太阳的话感情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感受诗文。

14、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感情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感受诗文。

15、秋颂感情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激发兴趣,感受诗文。

附:五年级每周五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中外寓言与通话

《海的女儿》选自《安徒生童话》

《自私的巨人》选自《王尔德童话》

《稻草人》选自《叶圣陶童话》

二、中外散文

《济南的冬天》老舍

《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紫藤萝瀑布》宗璞

三、中外小说

《草房子》曹文轩

《女儿的故事》梅子涵

《阿诚的龟》刘厚明

《童年》高尔基

篇6: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六)《醉花阴》《声声慢》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醉花阴》《声声慢》

1.小组互助学习运用“学古诗四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探索。2.小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分析。3.放课件,师诵读诗句。

4.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从中感悟到什么? 5.介绍作者李清照。6.指导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经典诵读

(七)《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2.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4.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塞下曲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经典诵读教案

(七)《墨梅》《竹石》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墨梅》和《竹石》。2.感悟诗歌的内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墨梅》和《竹石》。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墨梅》《竹石》

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2.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4.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经典诵读

(二)《渭川田家》《渔家傲》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渭川田家》《渔家傲》。2.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渭川田家》《渔家傲》。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渭川田家》《渔家傲》 1.指名朗读,纠错互评。2.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3.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诗意

4.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诗歌的风格。6.有感情地朗读诗歌。7.组织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雎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经典诵读

(三)《浣溪沙》《雨霖铃》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雨霖铃》。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雨霖铃》 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浣溪沙》《雨霖铃》

1.解题: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②引导学生理解。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的准备。4.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词的大意。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两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5.体会词境

(1)你认为这两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意境。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经典诵读

(四)《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

1.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诗词,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

(2)教师指点,并点出这两首词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3.请大家结合诗句意思想一想诗人在写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或者说作者写这两首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意境。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经典诵读

(五)《满江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 学 目 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满江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难 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满江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具学具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满江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解题: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②引导学生理解。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3.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的准备。4.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5.体会词境

(1)你认为这两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意境。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满江红(南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篇7:五年级经典诵读材料

古诗

1、采莲曲

(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客中行

(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赠花卿

(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江南风李龟年

(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7、逢入京使

(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江村即事

(唐 ·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9、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0、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1、夜月

(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2、村夜

(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早梅

(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14、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5、晚春

(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6、石头城

(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7、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8、台城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9、雨晴

(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20、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菩萨蛮

(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浣溪沙

(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生查子 · 元夕

(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满江红 · 写怀

(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朝中措 ·平山堂

(宋·欧阳修)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7、扬州好 ·五亭桥

(清·黄惺庵)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8、关雎

《诗·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0、硕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论语》(节选)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三)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五)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治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现代诗歌

1.《飞鸟集》(节选)

(印度·泰戈尔)

(一)“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呀,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二)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三)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他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

(四)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五)“你离我有多远呢,果实呀?” “我藏在你心里呢,花呀。”

(六)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果的事业是尊贵的,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郑振铎

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译

2.《断章》

(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如果白昼落进„„》(智利·聂鲁达)每一个白昼 必须坐在 都要落进黑沉沉的夜 黑洞洞的井口 像那么一口井 要很有耐心 锁住了光明 打捞着落下去的光明

(陈光孚4.《跌倒》(中国台湾·牧也)风,跌倒了 所以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云,跌倒了 让我们在跌倒时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用最美丽的姿势 太阳,跌倒了 站起来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5.《儿童是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韩国

李元凤)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它们有一天还将变成宇宙。已经变成一条一条的小溪流。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它们有一天还将变成海洋,各有不同的地方,当朋友和朋友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有一天它们碰在一起,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就像含笑的鲜花开放。

是在天上流动的星星,6.《黄鹂》(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看,一只黄鹂!”有人说。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翘着尾尖,它不作声,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艳异照亮了浓密——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7.《勿忘我》(德国·法勒斯雷本)有一朵美丽的小花,它所说的话儿不多,开在我们碧绿的草地上;

只有这一句话语。它的眼睛好像天空,只有这一句:毋忘我。

非常青碧,非常晴朗。

它懂得的言语很少,8.《生活的色彩是爱》(菲律宾·马丁)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还是像砖块似的的殷红? 桐树叶一样嫩绿? 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如玉齿一般洁白?

译)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同山谷一样幽暗? 如深夜漆黑一片?

还是像少女那绯红的脸蛋? 爸爸,生活是何种色彩?

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孩子,生活的色彩,既不是漆黑幽暗,也不是殷红湛蓝,更不像白鸽的羽毛,孩子,生活的色彩是爱。

(兆和

译)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千字文》(节选)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名句集萃

一、爱国篇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二、志向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唐)杜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传家宝 · 俗谚)

三、气节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四、励志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春秋)老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坚韧不拔之志。

——(宋)苏轼

五、创新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战国)荀子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宋)程颢

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而月化,便是长进。

篇8: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三字一句, 共一千多字, 易于背诵、理解, 它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是启蒙教育的最佳读物。

一、解析教材, 在反复研读中把握精神核心

《弟子规》堪称童蒙养正的范本, 因此在解读教材过程中, 笔者除了诵读正确、熟练, 理解文本含义, 了解典故出处之外, 还对其中的人格养成教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提炼, 以便在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1. 孝悌意识

古人倡导“孝道”, 《论语》《道德经》等都有关于孝义的内容, 而《弟子规》中则以浅显具体的说理展开, 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应该体现在下面的行为中:敬重父母, 就要对父母恭敬有礼;对待亲人过错, 要真诚谏劝;关爱父母, 要珍惜自己身体;孝敬父母, 还应友爱兄弟。如今的孩子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 学习这部分内容既使得他们树立孝亲意识, 又有了具体实践向导, 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2. 诚实守信

一个没有信任、没有真诚的世界是黑暗而可怕的, 面对如今社会形形色色的欺诈虚伪现象, 迫切需要诚信的复苏。“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弟子规》不仅提出人以信为本, 要求言以信为先, 实事求是, 不要夸夸其谈。“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这些语句更是具体指出在日常生活中, 怎样做才能做到诚实守信。此外还关注了人们行为的动机, 强调从内在起步改造人, 这种直指心灵的教化, 对诚信的养成意义重大。

3. 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 我们要培养学生文明高雅而富有教养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态度。古人重仪表言谈举止, 《弟子规》具体阐述了以下方面的行为习惯要求:一是珍惜时间, 生活有规律, 如“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二是讲究卫生, 衣着整齐, 饮食有度, 如“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三是坐立行走, 出入进退有规范, 如“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四是稳健的处事作风, 如“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古为今用”, 遵照以上要求行事, 定能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

4. 良好人际关系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 人际交往能力成为必备能力中的重中之重。《弟子规》对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人与人之间要遵守平等仁爱相处的原则;人们要真诚合作、友好竞争, 不揭短, 不随意散布别人私事;跟别人交往要文明有礼, 尊重别人, 多为别人着想, 要懂得感恩等。虽是三百多年前的经典, 却历久弥新。

二、设计多样, 在趣味盎然中感受人生真谛

对《弟子规》教材深入解读, 对学情充分把握, 心中有“本”, 目中有“人”, 才能设计出既有趣, 又富有实效的教学过程。

1. 朗朗诵读, 感受韵律美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读起来朗朗上口, 充满了韵律美。初学阶段, 笔者每天带领学生诵读四句, 开始先范读或者播放录音, 让学生边听边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 然后自己练读, 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打着拍子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 在熟读中成诵。在学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后, 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汇报活动, 有的小组采用打节奏诵读法, 有的采用男女生合作诵读法, 有的配乐诵读, 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受经典的节奏美、韵律美。

2. 讲述故事, 品味内涵美

小学生最喜欢故事, 本来深奥难懂的韵文, 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他们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情境, 理解了其内涵。如教学“冬则温, 夏则清”, 先出示一幅黄香孝亲的图片, 再讲述其中的故事, 二十四孝的黄香,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 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然后再与《三字经》中的“香九龄, 能温席”相勾连, 告诉学生黄香侍奉父母用心体贴, 实在值得我们学习。结合现实生活, 启发学生, 在炎热的夏季, 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学生说:“父母从外面回来, 为他们递上一杯凉开水。”有的说:“父母工作到家, 给他们送上清凉的问候。”在寒冷的冬季, 又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有的说:“妈妈怕冷, 我想为她充一个热水袋。”有的说:“我想给妈妈买一副皮手套, 洗碗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冷了。”又如教学“亲爱我, 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 讲述闵子骞和大舜的故事, 这样从故事入手, 从明理到导行, 真正把《弟子规》的精髓内化到学生们的血脉之中。

3. 创设情境, 增添趣味美

国学经典内容比较生僻难懂, 时间一长, 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 为了增添趣味, 提高实效, 在教学中可创设相关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1) 巧设闯关情境。

所谓“温故而知新”, 在复习旧知阶段, 可设计一个闯关游戏, 让学生在竞赛氛围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达到对知识检测巩固的目的。如复习“入则孝”时,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第一关是:我会背, 两组同时背诵;第二关是:接龙轮背, 一组一句, 轮流接力背诵;第三关是:快速抢答, 根据内容提示说出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所有的闯关游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PPT, 配上声乐,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趣味盎然, 在玩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2) 借用动画情境。

在教学《弟子规》时, 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谨”这部分内容时, 我播放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段录像, 然后引导学习:每天, 懒洋洋要睡到太阳晒屁股才起床, 你想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教育他?学生说:“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美羊羊嫌弃妈妈买的衣服不够漂亮, 又在发脾气了, 你能用《弟子规》中的话语劝劝她吗?学生立刻想到:“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

(3) 优化评价情境。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起着激励和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贯穿课堂始终的小组竞赛评价法, 在“诵、说、讲、演、背”中展开竞赛, 争夺优胜小组, 唤起每名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优胜小组的奖品是写上《弟子规》后续内容的书签, 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活动, 在拓展延伸中传承经典文化

1. 诵读展示

学完《弟子规》的全部内容后, 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次诵读展示活动, 分成8个板块, 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活动时, 精心布置诵读场地, 学生穿上统一的服装, 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班级学生观摩, 让大家充分感受仪式的隆重, 从而更增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主题活动

《弟子规》倡导“仁义礼智信”, 我们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例如, 学习了“信”这部分内容后, 开展“诚信, 让世界更美好”讲故事比赛, 寻找评选“身边诚信使者”活动, 让诚信教育在一系列活动中深植学生心中, 也使得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3. 文体活动

《弟子规》有诵的方式, 还有人创作了歌曲, 编排了韵律操, 以现代的方式赋予它崭新的内涵。每天早晨带领学生吟诵、歌唱《弟子规》, 课间带领学生做一做《弟子规》韵律操, 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声音打开了, 身体打开了, 心灵也为之打开了。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午睡教案下一篇:村委会副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