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8-10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一、问题出现

现代社会,娱乐业越来越发达,广大的中小学生,紧张学习之余,最时尚、最便捷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流行歌曲。因为娱乐业发达,歌星不断涌现出来也是必然的结果了。一些青少年因为喜欢他们的歌以至喜欢他们的人,学唱他们的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甚至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引为时髦。回顾这些年娱乐业和有关媒体在青少年中的影响,从风靡全国的小燕子到红极一时的F4《流星花园》,青少年为了赶时髦,狂热追星,他们有的也真的见到了小燕子,也和F4联系上了,在这些行动中他们获得了愿望的满足,甚至幸福感,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就天天搂着随身听不放。前不久,南方一位17岁的张姓初中生因没钱见赵薇并和她“交朋友”,一时想不开,竟服毒自杀,于2月24日凌晨离开人世。这一令人震惊的“追星”惨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追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对青少年生活和对我们整

个社会的影响到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青少年追星现象进行了一定的调查。

二、原因与各方面的看法

首先,我碰到的问题是:追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专家回答说,“追星”现象的产生根源是“星”的存在,直接原因是各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对娱乐业的宣传。如武汉的报刊和杂志,其中很大版面就是关于娱乐圈的消息。比较而言,电视、广播的文艺娱乐内容,占整个节目的一半以上。还有光盘、磁带,大部分都是关于文艺娱乐的,其内容的主人公就是明星。同学们就是从这些渠道喜欢上明星,并开始追星的。

对于追星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下面列举几

种:

1、教师——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他们举出许多事实说

明,不要过分地追星,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有害身心健康。

2、学生——我的不少同学都表示,他们支持追星,因为这是一

种休闲方式,而且还说,追不追星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只要自己心情愉快就可以了,用不着大惊小怪。

3、家长——坚决反对追星。有位家长说:“我女儿每天一回家

就躲在屋里,边听边哼哼《流星花园》的歌曲,各种精美的明星画报堆在床头。我不是反对孩子追星,可是她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他把所有的零花钱和课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甚至,上课时候,她都要看一下。哪还有心思学习?”

4、明星的态度——因为追星,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干扰了明星的工作和生活,使一些明星对追星行为

反感。最近有消息说:歌手满文军在参加贵州省仁怀茅台酒

厂(集团)公司举办的文艺晚会后,因不堪忍受当地追星族的纠缠,先是粗暴拒绝歌迷要求,继而对追星族破口大骂。

三、问题有些严重

1、学生追星程度:现在的青少年,追星达到了狂热的地步,问

题也很严重,连北大学生也沾上了。去年5月2日晚,香港喜剧明星周星驰亮相北大,竟被北大学生呼为“星爷”。当他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献艺,近3000张面额为5元的门票在一小时内卖光,有很多情绪激动而又没有入场券的星迷为了能够进场竟然对百年讲堂入口进行围攻,险些造成“流血冲突”。有关人士说,追星到了如此狂热的程度,这几乎是北大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追星与商业: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小学

生中追星的占30%左右,这可是一个数额巨大的消费群体,商家也看上了这块肥肉。在辽宁锦州一个女学生的书包里有

数张与不同年龄男子的合影照片,样子非常亲热。更令家长不能理解的是,个别照片还是有模有样的婚纱照。家长经了解,照片上的男性就是影视明星,女儿是花钱通过街头电脑合成出这些照片的。在生活中,文具、衣服、玩具等产品上,一些画面也是明星照片,学生们立即向父母要钱来买。

四、认识与建议

最近,媒体采访著名作家魏明伦对《流星花园》的态度时,他表示,虽然没有看过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星花园》所带来的偶像崇拜是跟青少年们追求的个性解放水火不容的。他认为,真正的个性解放是无偶像状态,更不能把浅薄的东西当偶像。

还有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追星并不是一件坏

事。像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纷纷学习雷锋和他的精神,这都可以视为追星。但部分青少年之所以盲目“追星”,主要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缺乏健康的心态,迷失了自我。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极不成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有追求的目标。当一些人或事符合他们的心理暗示时,青少年就会把其作为追求的目标,并刻意模仿。

从专家的态度可以看出,对明星就是要端正认识。明星

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好的,因为明星带给了我们欢乐,丰富了社会生活。

因此他们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盲目地“追”他们,则有害无益。

认识了明星的社会意义,和盲目追星的坏处,让青少年

克服追星的毛病就不难了,这里我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从现在开始,家长和老师都要加强对

学生的教育,慢慢地让他们觉悟,并摆脱明星的诱惑。

2、举行有益的活动。学校和班级要多搞一些活动,主题可以是

“明星与我们”、“追星好不好”、“明星的意义”等,让学生认识到明星实际也是普通人,不过是在某一方面有些长处。3、在社会上,有关媒体对明星的宣传要“降温”。多宣传专家

学者、普通人的劳动创造。让青少年看到其他劳动者的美好与伟大,认识到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比较而言,有些明星却是很浅薄的。

4、政府也可以出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明星”活动的商业炒作。

这里的问题不在明星,而在一些演出公司和媒体及相关出版物,这些商业运作者,为了票房价值、广告费和出版物发行量,实在是青少年追星的向导。抑制这种向导的作用,青少年追星便少了气氛。

篇2: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07物本2班陈关庆200729420

5课题名称:初中生追星情况调查

指导老师:刘晓莹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成员:陈关庆、李中枢、戴广超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追星,在当今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追星族”这个名词越来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他们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在因某个明星而尖叫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往往是那些稚气未脱的学生们的脸。这种现象实在是不能不使人担忧——当然全盘否定未免过于偏激,但追星的害处也同样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现研究一些青少年追星现象及原因,深入探究剖析,最后分析总结。研究讨论这些问题,有助于广大学生正确看待“追星”行为,修正自己的追星观念。

课题研究计划:

1.上网搜查资料,设计调查问卷。

2.发放调查问卷,对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3.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课题研究内容:

对湛江市第十二中学(分校),共五个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发放157份问卷,收回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5.54%。对男、女生进行分类调查,就他(她)们追星的类型、花费、情感偏向、利弊等设计了不同题目进行调查。

一、调查问卷样本:

1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51.3%)B、女(49.7%)

2、请问你有没有偶像?()

A、从来没有(30.7%)B、以前有而现在没有(21.3%)C、一直都有(49.0%)

3、请问你喜欢的明星的性别是()

A、男(48.2%)B、女(51.8%)

4、你喜欢哪一类的明星?()

A、影视明星(70.0%)B、体育明星(18.7%)C、政治明星(4.6%)

D、商业明星(4.0%)E、其他(2.6%)

5、当你发现明星就在你身边,你有什么感受?()

A、不觉得怎么样,因为他们也是普通人(39.3%)

B、适度关注,他们确实是有吸引人的地方(34.7%)

C、极度兴奋,疯狂为他们欢呼(26.0%)

6、你会花费一大笔钱去购买一张演唱会入场券吗?()

A.绝对不会(48.7%)B、会考虑(39.3%)C、一定会(11.3%)

7、对自己喜欢和崇拜的明星的熟悉程度如何?()

A、只是认识,知道名字,看过他们的表演或节目(58.0%)

B、知道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身高,体重,爱好,家庭等等(16.0%)

C、努力地搜集有关他们的一切消息和新闻(19%)

8、下面哪句话更恰当的表达了你对喜欢的明星的情感?()

A、仅仅是喜欢而已,并认为他(她)也是一个普通的人(45.3%)

B、喜欢并愿意了解他的一切(16.0%)

C、崇拜并作为自己的偶像(38.7%)

9、这些明星吸引你的地方有哪些?()

A、漂亮的外表(31.3%)

B、喜欢他们演的角色或者节目,喜欢听他们的歌(66.0%)

C、在台上出色的表演,言语幽默,反应机智(41.3%)

D、他们让你在学习之余放松,休息(26.7%)

E、他们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都值得我们去学习(32.0%)

F、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敬仰,崇拜(36.7%)

G、其他(22.7%)

10、和其他同学比较起来,你每天花在欣赏明星的歌,电视电影及有关报纸杂志,网页的时间如何?()

A、很少(60.0%)B、差不多(15.3%)C、很多(18.7%)

11、身边的同学朋友疯狂追星,对此你的看法是?()

A、反感,觉得无聊(36.7%)B、觉得没什么打不了(32.3%)C、如果有必要,自己也会去做(32.0%)

12、你觉得心目中有一个偶像,有一个为之努力的目标意义大吗?()

A、意义很大(25.3%)B、有一定意义(53.3%)C、无意义(20.7%)

13、你觉得现代中学生追星现象是利大还是弊大?()

A、利大(28.7%)B、弊大(32.0%)C、利弊相当(39.3%)问答题:如果你以后成为了一位明星,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

二、追星的原因

a发现理想的未来自我。很多少男少女便是如此卷入“追星族”的。少男少女在最爱编织梦幻的季节里编织未来的理想自我的梦,并从所崇拜的“星”们身上,应证他们的梦。他们追星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为断设计勾画理想自我形象,并使这理想的自我逐步成为真实自我的过程。所以,他们为那么与他们心目中理想自我形象相似的“星”们,捧出了少男少女最真挚的感情和最热情、最强烈的崇拜。

b..追求时髦。现代的生活潮流、多彩的社会风景,促使少男少女总想成为多彩社会中独特的一族,现代潮流中腾跃的浪花。这是众多追星少男少女的心态。很多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喜好,他们的明星剪贴簿绝对跟着潮流走。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今天梳着披肩发,一副陈慧琳的清纯浪漫;明天描了黑眼圈,显示出王菲的忧郁伤感。

c.崇拜心理。中学生们所追的星,男的大多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女的则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球星也都英姿勃勃、气质逼人,在赛场上更有翻云覆雨、左右全局之势。这些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迷恋、崇拜甚至疯狂。

d.从众心理。在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很普遍,势力也很大,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为了不被看做“落伍”,不被视为“异端”,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

三、追星的利与弊

1、积极意义

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能正确追星和崇拜偶像,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没有盲从性,能正确分析偶像的优点和不足:追星是为了追求明星的亮点,学习明星好的东西,并以此树立一个好榜样,以“星”做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积极奋进的精神,这样青少年们的发展有了方向,有了目标,这样,就有利于自己身心,使之不会盲目前进;青少年们崇拜明星,并使他们获得了明星成功的“秘诀”及成才的方法,利用这方法,推动着青少年们的前进;追随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发现自己潜藏的素质,逐渐加深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他们从自己崇拜的偶像中悟出他所以成功的原因,总结出他的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诀,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去实践;或者看到明星有不足之处,就不断地检验自己,发现自身也有相同的不足,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这对于他们尽快地发现自己、尽快地成才或者自我认识、自我调整无疑是具有推动作用。

2、消极影响

也有不少青少年,由于他们辨知能力有限,缺乏社会经验,甚至不懂得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懂得偶像身上哪些东西才是值得自己仿效的,不能分清是非黑白,只是盲目地跟风模仿,只是一味崇拜,盲目学习,连明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都一概兼容并包。还有人起初模仿起明星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进而发展到模仿其生活方式等等,相互攀比,对学业荒废不顾,憧憬着能像某明星一样被星探发现一夜成名,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结果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还丢失了自身原本很宝贵的自然、纯朴。

有些青少年为了看明星的演唱会而逃学,整天沉迷在明星的世界里,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

还有些青少年对于别人对自己明星不好的评价,就坚决拥护自己的明星,不允许他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对批评偶像的人动手动脚,但不知道在此时,他伤了自己多少的知己,这说明了我们青少年的自制力还比较差,对偶像的过于拥护,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他们似乎成为了明星们忠实的奴仆,置于明星忠实走狗的地位。

四、如何正确追星

我们主张热爱明星、学习明星、争当明星,反对盲目崇拜明星、依恋明星、丧失自我。热爱而学习,以明星为榜样,激励自己,与明星同行,既是社会之需,也是个人之求,亦是明星之所愿,如此才有利于社会和人的进步。把明星视为偶

像,盲目崇拜、依恋,从而丧失了自我,则是错误的。明星者,人也,有其长,也有其短,有其超人的天赋、智慧和技能,也有其不如常人之处,不必迷信,无须崇拜。

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反对片面追求,伏地生存。对于演艺界、体育界的真正的明星,做出独特贡献的人物,如冼星海、聂耳、刘翔、李宁等等,应当尊敬,更应当学习。对于科技界、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的人民之星,如钱学森、李四光、陶行知、粟裕等等,也应该尊重和学习。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悲哀。所谓伏地生存,指的就是这种长期生活在艺术低层的精神状态。青年就是未来,未来是由成长构成的,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成长,就没有未来。多少民族从历史上消失了,又有多少民族正处于灭亡的边缘,他们缺少的正是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歌舞!

因此,中学生追星应当做到:

1.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应该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不应该是徒有其表,更应该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不应该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2.不疯狂追星不要过度花费时间和钱在追星上。因为,“星”的光环不应该罩在你的身上,追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我们正处在学习阶段,更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花多精力在追星上;

3.摒弃狭隘心态同学们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别的同学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4.善于吸收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悟出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总结出偶像走向成功的秘诀,并结合自身条件加以实践。

总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为你最终只能成为你自己

五、结论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结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应该把它视作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应把其视作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的迷茫的表现。是一种希望通过对偶像的确认达到成长完型的典型的潜意识行为。从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出发,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理性认识这一问题,理解青少年的心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对人生追求的体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标和偶像,当前的追星也是这样。因此,对追星现象和偶像崇拜既不要一概反对,也不要放任自流出现问题,而要积极引导,使之理性化。

篇3: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从2015年5月至8月,在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笔者采用问卷法(纸质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在湖北省进行了一系列调查活动,对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武汉市金银湖中学)、青山区(武汉市钢城十一中)、洪山区(武汉市英格中学)以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宜昌市、潜江市、黄石市、十堰市等地区的28所中小学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大街上对一些中小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另外,为了比较中小学生和大学生锻炼情况的异同,笔者还对湖北省大学生锻炼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主要是向本人所在的武汉体育学院和其他高校开展问卷调查。

本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的对象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也有大学生;既有城市学生,又有县城和农村学生。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450份,回收率高达97%。其中小学生300人,初中生469人,高中生681人;男生658人,女生792人;大中城市学生472人,县城767人,乡镇211人。而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中,共调查273人。其中男生163人,女生110人;大城市学生195人,中等城市学生78人。

一、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力图从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和身体素质等相关的各个层面反映其真实的体育锻炼情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且与抽样调查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全面的对比。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活动比较热爱和关心,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日益减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和了解程度也逐渐降低。并且在与大学生的调查对比中,反映出了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扩大中小学生接收体育消息的信息量,加强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度,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1. 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少数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极少数学生持完全消极的态度

(1)大多数中小学生表示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对加强体育锻炼持赞成态度。

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热情有加,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被调查的所有1450学生中,有1120名学生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占总比例的77%;对“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持赞同态度的有1248人,占总比例的86%;认为中小学生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的有1311人,占总比例的90;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的人数高达1406人,占有97%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

对体育锻炼持无所谓态度和消极态度的中小学生,占极少的比例。对体育锻炼持无所谓态度的比例不超过10%,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也不超过5%。虽然不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但是这些数据表明出来的情况着实让人担心。一个人如果连对体育的兴趣都没有,何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呢?

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感兴趣度反而相对较低。喜欢体育活动的大学生为63%,比中小学生少了14个百分点。大多数中小学生尽管学习任务繁重,应试考试和升学压力巨大,但是对体育活动却充满了渴望。相反,当下经济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一些学生,特别是大学生都开始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产生了兴趣,逐渐沦为低头族,开始“宅”起来,也就逐渐远离了体育活动。

(2)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9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对身体有益,9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由此可见,正是基于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加强体育锻炼。

这些情况对身体发育是极其不利的。身为青少年,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地运动,空闲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抛开厚重的书本,外出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呢?这样既增强了我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让心情放松,起到两全其美的作用。

2. 体育锻炼途径多种多样,形式和种类丰富多彩

许多中小学都有绿化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设备和相关器材,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项目选择。学生们开展体育锻炼的形式五花八门: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等。其中,以跑步为主要选择的人数最多,占61%,其次便是球类运动(多数学生以打篮球和羽毛球为主要活动方式),占51%。这些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数据相差无几。据了解,湖北省的一些中小学开展了课间跑操的活动,学生们也遵守了相关的规定。平时没有时间提供给学生锻炼,充分利用课间10—20分钟的时间活动,目的是为了应付中考和锻炼身体。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篮球场和足球场随处可见,几乎每所学校都配备了球类场地等设施,尤其是篮球和足球在青少年的普及度高,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青少年,不仅应该多学习,也要多运动,不要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样不利于身心的发展。学好玩好才是王道。

二、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

1.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调查显示,虽然有4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但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的人数比例最高,占46%,12%认为较差。对于“你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素质在下降么”这个问题,有40%的学生回答感觉到了,41%没感觉到。但是没感觉到不代表自己的身体素质真的就没下降,毕竟意识和事实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还有57%的学生具有眼睛近视的症状,其次便是经常生病。身体肥胖的学生人数虽不能说多,但也超过了20%。在我国,近视学生的数量居高不下,这和过度用眼,长时间埋头学习或看电子屏幕而忽略用眼卫生有关,也与不重视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关。

2. 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成为目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突出问题,是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有较大距离。14%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每天锻炼30分钟一1小时的人数较为集中,占35%,真正能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仅为9%,比大学生(15%)低了6个百分点。在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段,42%的学生都是选择在假期,因为假期时间长,活动选择余地大,效果好,况且平时上学期间基本没有锻炼的时间。

三、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主观因素包括自己对体育的感兴趣程度、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的认识水平、对自身的体育能力和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等等;客观因素包括锻炼时间拥有度、家庭和学校的影响等。

1.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以主观因素为主

影响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以主观因素为主。69%的同学都只有一个目的——锻炼身体。这些学生意识到了自己身体素质正在下降,于是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因感兴趣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的学生也有很多,占42%;只有20%的同学是因父母和学校要求而被动、强制参加体育活动。

2.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课外时间严重不足,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锻炼效果

其实,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因此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类学生占45%;也有42%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却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而不得不放弃参加,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无奈和遗憾。

现在国内的学习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氛围越来越紧张,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参加体育锻炼,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小学生们得出的共同结论。

3. 中小学生对国家的体育政策等信息有一定了解

大部分学生知道国家有“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占总比例的69%,少数学生偶尔听说过,完全不知道的只有13%。调查表明,有的学校把《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一重要的通知告诉了全校学生,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是从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得知的,有的从父母口中听说,也有的是同学之间相互传递的信息……然而,不少学校压根本就没把这一重要的规定告知学生,这是对学生身体健康及其不负责的表现,也表明了个别学校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的不重视。

国家主席习近平酷爱足球,他也向全国点明了足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近期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关注。但是多数中小学生只是对其略知一二,占46%,他们对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不是特别了解,甚至53%的大学生都不知道,这与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的问卷是在方案出台后的一个星期内发放的,或许不久之后,熟知此改革方案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毕竟关注足球的中小学生不在少数。

4. 多数父母支持孩子开展体育锻炼

多数父母支持自己的孩子锻炼,占84%,他们不仅希望子女成绩好,还希望子女能玩得开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愿;不支持的为极少数,仅占4%,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就会耽误学习时间,就会分心,因此影响学习,影响升学;12%的家长对此观点是没有主见的。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让其适当地放松,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不让孩子沦为学习的工具。

四、改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道“特别参与”的题目,即请同学们提出改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许多学生都写下了很好的建议。下面,笔者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和个别中小学校长的建议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和全体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真正认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宣传,组织学生学习文件精神,让全体同学明确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改革考试制度,增强体育考试成绩对升学考试的影响力度。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考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所以要科学制定体育考试办法,严格执行考试标准,坚决杜绝体育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增强体育考试成绩对中考和高考的影响力度,借此提高学校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

3. 确保体育课时间落实到位。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体育课程,严厉禁止学校和文化课教师占用、挪用体育课时间。

4. 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建设。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的关注与投入,比如可在学校建一个健身房,学生在下课的时间能在里面运动,既方便又有效。学校可多购买各种新型体育器材,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保证够用。

5.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缩短早、晚自习时间。

缩短早、晚自习时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可以保证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使之精神饱满,提高学习效率。

6. 尽量有效地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2015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为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规范学校和学生的体育行为,有效规避体育风险提出了指导意见,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积极落实。各地政府和学校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规避体育运动风险的措施和办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的目的不是让学校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降低体育难度,而是为了促使学校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

7. 学校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运动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特别提倡在假期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增强体质。

健康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一切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让青少年学生拥有健全的体魄是中小学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因此,教育管理部和学校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努力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建设体育强国成了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中小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中小学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篇4: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

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对调整全市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各金融机构在当前国有大型企业资金供应竞争相对充分、资金需求相对饱和的条件下,将中小企业作为开拓市场、竞争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切实执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正确处理好总量调控和结构优化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是人民银行加强信贷窗口指导,出台了《关于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转换经营机制,下放信贷权限,简化信贷操作流程,创新支持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规定对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申请和中长期贷款应分别在15个工作日和1个月内予以答复,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单项考核,确保全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长速度。

二是政府搭建融资平台,市政府组织召开专题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会议对接项目101个,共计金额39.97亿元,其中41家企业与12家银行参加了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22.37亿元。洽谈会为我市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项目保障和资金支持。

三是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产品营销,市政府组织召开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推介会,会上,各金融机构现场介绍了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金融产品,市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银监局还组织编写了《企业融资百问》、《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介绍》等书籍现场赠送给与会人员。为中小企业尽快熟悉掌握融资技巧并有针对性选择使用银行最新融资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是促进银企对话,人民银行在《株洲日报》开辟“中小企业融资为何难”的宣传专栏,让银行和中小企业代表各抒己见,交换看法,凝聚共识,既加深了银行和中小企业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又调动了各方面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想办法、出主意的积极性,营造了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信贷督查,为畅通货币信贷政策运行渠道,消除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梗阻因素,切实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有效信贷投入,市政府先后组织金融证券办、人民银行、银监局组成银企洽谈会对接、签约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督查组、县域及“三农”信贷投入督查组、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督查组等深入银行、企业和株洲、醴陵、攸县等县域进行专题督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力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截至2008年末,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12.12亿元,较年初增长15.01亿元,增幅为15.5%;同期,全市大型企业贷款总量为127.56亿元,较年初增长5.5亿元,增幅为4.5%。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金融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无论从存量还是增量分析,我市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信贷资源占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尤以小型企业为甚。制约中小企业贷款增长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自身不足。一是风险系数较高。国际上对中小企业存续期判断的通行标准为5年,从株洲市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一般都存在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能力低下等问题,与大型企业相比,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较弱。二是管理信息失真。由于外部监督制约有限,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欠缺,管理行为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极易造成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信贷资金的安全程度,例如,农行一笔180万元的中小企业贷款形成不良的原因是企业法人代表个人所欠债务过多,企业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开展所致。三是抵押能力较弱。按现行标准,贷款的抵押物以土地与房产为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土地与房产,无法达到贷款条件。

2、银行机制不活。一是审批权限集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基本集中到省级分行,贷款无论金额大小,必须逐笔上报、逐笔审批,手续繁琐且周期较长,中小企业贷款的时效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二是激励机制不足。对贷款的风险与奖励的考核标准没有进行细化与区分,从成本与效益角度考虑,基层行发放十笔中小企业贷款还不如发放一笔大企业贷款,造成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缺乏积极性。三是抵押标准僵化。在中小企业土地与房产不足的前提下,银行对企业拥有的设备、专利权、仓单、应收账款等可抵押物均持谨慎态度,并且折扣率过低,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例如:目前银行对企业自由的机器设备抵押的折扣率最高为40%,专用设备的最高折扣率控制在20%。

3、外部环境不佳。一是担保机制缺失。中小企业在抵押不足的情况下,外部担保是取得信贷资金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全市没有一家规模大、信誉好、专业能力强的担保公司,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担保公司缺少政府注资,完全以盈利为目的,造成担保费用居高不下,一般为银行贷款利率的50%,使融资成本高企,多数企业无法承受。二是信用环境不优。一方面,由于社会整体信用意识与制约措施有限,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执行难”等问题的存在,银行债权无法的到有效保障,降低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三是行政效率不高。中小企业在办理抵押物登记时,面临诸多问题,如房产抵押的时间较长且按比例收取的费用较高(与其他地区比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价值缺乏公允评估机构等。四是政府导向不足。例如:政府尚未在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建立中发挥足够作用;在对各银行实施信贷奖励过程中,没有对中小企业实行区别政策(长沙市有单独针对中小企业的奖励政策)。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改善企业自身条件,通过工商、税务等各项行政监督职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与辅导,规范企业行为,完善自身融资条件。

(二)改善融资外部环境。一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改善司法与行政环境、建立投融资信息发布平台等措施。二是建立健全担保机制,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建立企业、银行等利益各方共同形成持续的资金补充来源机制,并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三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涉及贷款抵押、担保登记等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手续简化、收费合理;与此同时,应逐步建立完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公允价格评估机制,提高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三)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一是做活机制。在信贷审批权限与信贷业务处理流程上,对中小企业及“三农”贷款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服务,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时效。二是做新产品。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适应信贷主体多种层次的需求。例如推出适应中小企业需要仓单、应收账款、专利权等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如,有效降低贷款门槛。三是做实激励。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实施信贷奖励政策过程中,要单独明确中小企业及“三农”贷款的考核办法,并将奖励落实到信贷经办人员;另一方面,银行内部也要对在现有考核框架下形成差别激励措施,区别于大型企业等其他贷款业务,提高此类贷款发放的积极性。

篇5:关于小学生的追星现象的调查报告

摘要:

现在社会上的“追星”现象是很普遍的,有大学生,中学生,甚至还有许多小学生。“追星”在心理学上叫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一个普遍而又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次我在我所实习的小学对28名五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结果又好有坏,但总体上来说结果令人满意,但对于那些追星的小学生还是要做出一些正确,积极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小学生 追星现象

正文: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追星的心理,做出一些适当的教育,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盲目追星可能会影响学业。要让学生了解这其中的利与弊。

二、调查内容:

根据调查问卷整理的结果

调查问卷的第一到三题是关于小学生对追星的基本看法,有29%的学生选择自己是追星的,7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追星,虽然追星的人数不在多数,但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有25%的学生表示追星好,75%的学生表示追星这种现象不好,看来大部分学生对追星还是有自制力的。有75%的学生认为追星会影响学习。第四题是关于如果你追星,喜欢的是哪一类的明星?我的选择有三种,体育类。文学类,偶像类,有57%的学生选择了偶像类,这说明了小学生对外在的东西比较在意,但也有32%的学生选择了文学类。第五题是关于追星时间的长短,有21%的学生选择了一到两年,虽然一两年对我们来说不算长的,但是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明小部分学生已经很早就开始追星了。第六题是调查他们追星是为了什么,32%的学生选择了追星是为了向他们学习,其实明星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不盲目追星,不影响学习就可以,还可以从明星身上学到一些知识那是最好不过了。第七题是调查学生会不会盲目的去买明星的任何一样东西,毕竟小学生没有自己的积蓄,不能从小就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有75%的学生表示不会这样做。第八题是关于学生父母的态度,问他们的父母会不会阻止他们追星,61%的学生家长是会阻止的,小学生追星不仅学校老师要积极正确引导,自己有很好的自制力,家长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第九题是一个问答题,学生回答各不相同,是关于他们对追星现象的看法,整理起来的结果有三种,一个是追星可以,但不要影响学习,一种是追星不好,最后一种是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六名学生表示第一种观点,有十九名学生表明第二种观点,剩下的两名学生表明是第三种观点。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自制力的,想把自己的学习先提高上去。

三、调查分析: “追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好的人物看的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青少年把其偶像及其特质想象的完美无瑕,把他们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这种理想化使得青少年包括小学生对其偶像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依恋,青少年通过不同偶像的认同和依恋来确定自我价值寻求自我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讲,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是青少年时期心理矛盾运动的产物。有非理性和盲目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和过渡性的一面。另外,做到“偶像——榜样”化,把偶像当做平常人看待,淡化对偶像的膜拜,另一方面,要将“榜样偶像化”

从身边的亲朋好友身上吸取成功的元素,将他们视为自我成长的偶像。

四、追星的利与弊:

“星”不一定是娱乐明星,成功人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出众的人也是行业明星。追崇拜与学习,对他人品的仰慕。

“追星族”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追星也随之愈演愈烈。但作为学生,我认为追星应该有目的的追,不能盲目地追。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明星,而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大都是因为他们长的帅、漂亮或喜欢听他们的歌,看他们演的戏。有的人说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偶像,并搜集了许多关于偶像的资料。他们所谓的了解就是知道明星的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吃什么等等。他们以为了解了这些就称得上是一个超级funs了。而知道这些对自己有什么用呢?这样做无非是在浪费时间做无聊的事。有些人更为可笑,为了自己的偶像居然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记得在一张报纸上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女孩因为没买到自己偶像的演唱会门票而起了自杀的的念头。这样做值得吗?要我说,这样的人就太无知了,为了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居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也太傻了。而另一部分人追星却是有目的的。我也赞同像他们那样的追星族。他们所喜欢的明星不只是因为美和帅,也不只是因为他们会唱歌,会表演,更重要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是明星的气质以及他们成功的经历。他们不会经常无聊地去搜集明星的资料,更不会因为某一个明星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崇拜的明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榜样,追星是为了帮助自己进步。

有一位歌星的故事是许多人熟悉的。那时候,歌迷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名字,喜欢她的歌。然而,最早她并不唱歌,练的是二胡。她从小习琴,冬练九寒,夏练三伏,练得一往情深。那时候社会风靡港台歌曲,特别是邓丽君的歌。那么委婉,甜蜜,柔情似水。这歌声如甘露一般,滋润了笼罩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的吼声中长达十年的人民的心。邓丽君成了明星,她的歌带一辑一辑地出,仍然供不应求。练二胡的小女孩也跨入了“追星”的行列,她喜欢歌、喜欢唱,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放弃二胡去当歌星。邓丽君给了她机会和信心。首先是周围的人发现了她,16岁的她被推上舞台,观众们一下接受了她,她的歌带也成了歌迷们的抢手带。她最初被人称为大陆的“小邓丽君”。慢慢地,人们发现她有了自己的风格。她一如邓丽君那样令观众感到亲切、温暖,但她更有少女的纯情,更有逼人的青春气息。她活泼、爽朗、清纯、质朴、宛如海边吹来的一缕凉爽的风,海底闪烁的一枚五彩的贝壳。从学习邓丽君开始,到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歌星,她走了一条成功的捷径。她在邓丽君的歌里发现了自己潜藏的素质,她在“追星”的过程中丰富发展了这种潜藏的素质,最终向社会呈现一个独特的成功的自我。

这些例子说明了追星对于我们的利与弊。

五、建议:

1的人品和超凡的气度;该不仅仅吸引你的目光,更应该能震撼你的心灵。

2星也就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更不应该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3.摒弃狭隘心态。朋友间所崇拜的偶像有同有异,不能因为偶像的不同,就对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敌对的态度。

4.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5.更加关心身边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为你付出,应该把爱都放在他们身上。

6.摆正自己与明星的关系,要想到你为明星付出,明星根本不认识你,不在乎你。

不管你是多么的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遇到多么大的困难,你都没有理由说放弃,只要你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只要你不说放弃,那么你一定会成功。

愿真正的追星族越来越多,让追星不仅仅成为一种时髦,更多的是成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动力。

参考文献:

百度书刊《青春期健康》

附录:

关于小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问卷

1、你追星吗?

A、是B、否

A、好B、不好

3、你认为追星对学习有没有影响?

A、有B、没有

4、你喜欢哪一类的明星?

A、体育类B、文学类C、偶像类

5、你追星多久了?

A、一两年B、三四年C、我不追星

6、你追星是为了?

A、好玩,别人追我也追

B、真的很喜欢他(她)

C、向他(她)学习

D、其他

7、你会买关于他们的任何一样东西吗?

A、会B、不会

8、你的父母会阻止你追星吗?

A、会B不会

篇6: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因此本次调查我们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抽样发放问卷,分别对追星的原因、追星程度、追星利弊等几方面分析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追星观念。从调查数据中得出大学生追星应保持谨慎明确的态度。

[关键词] 大学生追星追星原因

Jinhua Polytechnic stud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the investigation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al life especially in the mass media stars, “ groupie ” heat wave after wave, causing some extreme of events and more intuitiv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ten appear, caused public attention and great worry.Therefore, this investigation we used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stud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sampling questionnaire, respectively, on the base of reason, the degre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of our university stud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star concept.Data from 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cautious in drawing draw clear attitude.[Key words] collegestarstar and degree of reason

引言

当代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着“追星族”、“超女族”等偶像崇拜行为,因此对我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追星情况调查的抽查结果中,我们得出大学生在追星方面有着诸多不成熟与有待引导的地方,大学生的追星观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大学生追星的发生,出现了种种问题:有的为了追星,想要拥有关于自己喜爱明星的专辑、海报等,放弃学业,悔恨终生;有的为了追星,忽视身边的亲情、友情,让家长、朋友为其伤心和伤身;有的因为追星,浪费了很多钱,特别是一些家里并不富裕的孩子,为了得到喜爱明星的签名照等,不惜省下自己的吃饭钱,去买签名照,最后害得自己身体营养不良、体弱多病„„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都没有正确认识追星而导致发生了那么多的不良事件,追星热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了一次关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共发放220份问卷,实收209份,其中有效问卷是195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一:大学生追星原因情况的统计(%)

无聊 追求流行

6% 2% 60% 喜欢他的才型 32% 喜欢他的外

表一显示,学前教育学生在追星的原因统计中,其中有6%的人选择了是无聊使她们去追星,有2%的人选择了是追求流行,有60%的人选择了是喜欢他的才华,有32%的人选择了喜欢他的外型。从表中可以看出,更多的人追星是因为喜欢他的歌曲,欣赏他的才华,而不是单单的是追求流行和盲目崇拜。

表二:大学生出现追星原因情况的统计(%)

崇拜心理

58% 从众心理 7% 时尚心理 13% 其他 90%

从表二中显示,学生当中追星的主要原因58%的是因为崇拜心理,占的百分比比较多,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崇拜一个明星,崇拜明星的才华、外貌、歌声等等,然后会去追星。7%是因为从众心理,占的百分比最少,少部分人是因为别人喜欢,自己也会去参加追星的行列。13%是因为时尚心理,觉得追星是一种时尚,可以让自己处在大众的潮流。90%是因为其他原因,其原因包括该明星具有一些优良的品质,如比较善良,比较坚强,有毅力等,还有就是该明星演的角色是自己喜欢的性格,或者明星本身的性格是自己喜欢的。

表三: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程度情况的统计(%)

疯狂

1% 一般 68% 不追星 31%

表三显示的是学前教育的学生对偶像的崇拜程度的情况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有1%的同学是疯狂的追星,有68%的同学表示是一般追星,而有31%的同学说的是不追星,可见,学前教育的同学大多都不是盲目的疯狂追星,而是具有一定的理性,还有一定的同学是不追星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追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表四:大学生认为追星的好处情况统计(%)(多选)

可以借鉴偶开阔视野,闲发现自身优陶冶情操,能像的优点,树立自暇时放松身心

己的奋斗目标

61% 76% 点,注重自身修养 使自己身心健康 35% 53%

表四是大学生认为追星的好处统计,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用的是多项选择法。从上述的数据情况,从中可以发现,有76%的人认为追星可以开阔视野,闲暇时放松身心;有61%的人觉得追星可以借鉴偶像的优点,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追星可以陶冶情操,能使自己身心健康的占有53%;仅有的35%认为追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注重自身的修养。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放松自己的身心,在偶像的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优点,陶冶自己的情操。大学生从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自己的目标,能带给自己好处的进行追星。

表五:大学生认为追星的坏处情况统计(%)

浪费金钱

31% 浪费时间 40% 疏离感情 8% 迷失自我 45%

表五是采用多项选择法,从表中显示,有31%的学生认为追星是浪费金钱,主要体现在会去买些自己喜爱的明星的专辑、甚至会花很多钱去听演唱会等,占得总体百分比较高;40%的学生认为追星是浪费时间,觉得追星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影响学习,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下课后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8%的学生认为追星会疏离感情,由于对追星太过热衷和喜欢,导致对身边的亲情、友情都忽略了,占总体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45%的学生认为追星会迷失自我,有的学生会为了得到一个明星的签名而不惜旷课,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整天昏昏沉沉地幻想等不良弊端;从这些数据看来,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正确认识追星的情况,能以心中的偶像为目标,增强对自己学习得积极性。不过总体来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追星情况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的。

三、讨论与建议

追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过程,每个时代的青少年心目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也是反映每个时代的流行趋势。60后父母在年轻时有自己的仰慕的偶像,就像解放军、劳模等等英雄人物,而90后的青少年们则更喜欢追逐自己喜欢的歌星、影星,这些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青少年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追逐自己所喜爱的歌星、影星以及追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值得我们作为大学生去思考的。针对大学生追星情况以及所表现的追星态度,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追星观,经讨论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追星存在的问题

1.正确认识追星的态度

“追星”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不仅仅60后,我们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有自己追逐的明星,而且90后的我们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追星潮流逐渐的有上升的趋势。追星是件很平常的事,但是青少年要有正确认识追星的态度。就例如兰州女子杨丽娟苦追自己的偶像刘德华13年,她父亲最后跳海自杀 [1]。

虽然在现时代青少年追星不反对,但对于最为学生以学习为主的青少年们应该要有成熟的心理,追星可以作为一个兴趣爱好,也可以在休闲娱乐的时候当做一门乐趣,但是没有必要为了追星荒废学业、不顾家庭经济实力„„也没有必要为了去追随你喜爱的明星而破坏了自己原有的幸福家庭,就像上述案例杨丽娟,她就是自己心理不够成熟,对追星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失去自己原有幸福的生活。所以对于追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追星态度,明白追星与人生的关系。

2.正确处理追星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英国社会学家福纳斯(Johan Fornas)就指出,青少年群体处于正在成为成人的状态,是人生的变动和转折最大和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的时期,因此,青少年群体的认同是人生阶段一个十分特殊的认同——青少年群体的重要特点,就是建立基本的社会及自我认同、调整自我的角色定位,为进入成年期后认识自己的角色及需要担负的社会角色做准备。[2]而有的大学生为了追星荒废了学业,每次一到有xx明星的演唱会,就会从学校感到演唱会现

场去看演唱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不断下降或者一天到晚就做明星梦。作为大学生就要正确处理好追星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3.正确处理追星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现代的生活潮流、多彩的社会风景,促使少男少女总想成为多彩社会中独特的一族,现代潮流中腾跃的浪花。这是众多追星少男少女的心态。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追什么。哪位歌星走红,他们就追哪一位。周围的同学个个都侃“星”聊“星”,如果自己不加入进去一块神侃海侃,便觉得自个儿土得掉渣,怯得要命。有的同学,整天沉迷于‘追星’、追求时尚,一听说自己喜欢的明星开演唱会,就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去看,有时甚至还逃课去‘追星’。家庭并不富裕的她还十分追求时尚,有时候为买一个品牌的包包,天天吃方便面,后来不仅成绩不行了,连身体也垮了。调查表明了追星不但是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了金钱。真么说的原因是,有的同学收集阅读“星”们的传闻报道、收藏“星”们种种歌带,甚至去购买贵得吓人的“个人专辑”,然后还得理一个“星”式的发型,穿一身“星”式服装,讲一口“星”味言语,自我感觉倍儿精神、倍儿威风、倍儿浪漫、倍儿时髦。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因此我们要在追星和生活方面要理性的去处理,也要理性追星,不能为了追求时尚和潮流,就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追星。

(二)大学生追星给予建议

1、就个人而言:青少年应加强自我控制力以及自我约束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以健康的心态、坚定地立场、冷静地头脑、独特的眼光选择值得追得偶像,不要随流应大众。在选择偶像上要注重多元化,应更多地关注娱乐明星以外的杰出人物。对于偶像崇拜,不光体现在外表的模仿上,更应注重学习其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等内在的品质精神。

2、就家庭而言:首先,父母应正确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的追星行为;

其次父母更应该培养青少年的理性思维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偶像崇拜成为青少年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美好的记忆,而不是极端行为的导火线;

最后,正确引导孩子对偶像的崇拜:一是引导孩子学习明星的好素质、高技巧,这也是青少年佩服和迷恋他们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明星们成功的原因上。他们之所以成为明星,是其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结果。青少年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种进取精神。三是要引导青少年有广泛的兴趣,使他们不以追星为惟一兴趣,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就学校而言:作为学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追星引上健康道路,是责无旁贷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摘掉“有色眼镜”,走进青少年,帮助其形成批判性思维,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从而寻找偶像的精神内核。教育工作者还应引导青少年从不同层面来认同偶像,探究偶像取得成功的原因而不是一味重视其青春美貌、多才多艺。

4、就社会而言:首先应改善目前中国的榜样教育,树立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榜样形象;其次,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结语

威尔.杜兰所说的“让我们请出偶像,重新点亮心灯吧!”[3]不过,还要补充大学生追星要充分注意社会文化环境和大学生的心理,不要“一巴掌打死”,要循序渐进。总而言之大学生追星要有理性,我们追星是要从自己的偶像身上的优点来改进自身的不足,学习偶像的成功点,要超越偶像,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也是追星的意义。

谢词

衷心感谢吴老师在本次论文撰写过程中细心、负责的指导,谨向他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参考文献

[1]章洁、张建移.从偏执追星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浙江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调查[J].热点透视.2007(05)

[2] 邓保群.当代大学生“追星热”现象的文化探讨[EB/OL].中国社会学网.http:///shxw/qsnyj/t20080718_17743.htm

篇7: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追星”,是当代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质。近日,一则“后援会、海选、粉丝、模仿秀、青春偶像剧等词汇被《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录”的消息登录各大网站,引来网友一片质疑,流行文化与传统教育的PK再受关注。网友们想不通,严谨的百科全书也加入了媚俗、追星的大潮?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大学生追星,到底正不正常?在他们追星的背后,是否存在着认识盲区,其道德认知水平停留在何种阶段?恰逢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项目——“百科知识阅读与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关系研究”正处于结题攻坚的阶段,为了给课题研究积累资料,形成个体研究报告,我进行了这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追星”现状,探究学生兴趣与阅读百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定位学生基本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共98名学生。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试卷的制定是由本人查阅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三斟酌制定。于5月7日(星期五)班会时间在两个班同时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达100%。

五、调查时间:20**年**月**日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追星”的对象、程度、方式、费用、利弊;“追星”与百科知识阅读的关系等等。

七、调查结果:

本人就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并用百分数勘定了各种情况的比率,具体结果详见附二。

1、就调查的对象特点来看:男生占67.3%,女生占32.7%,基本上符合“男少女多”的格局,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效度;就学习成绩而言:优秀的占23.7%,一般的占62.9%,差的占13.4%,与两个班在学校的位置大体相当,调查条件真实。

2、就偶像的有无来看:67.7%的.学生选择了有,22.3%的学生选择了无。数字本身的强烈对比告诉我们,大学生崇拜偶像是一种普遍现象,偶像是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他们走向成熟的一种榜样,一种精神的依托,尽管与学生们交流时,他们尚未认识到这一点。

3、就经常谈论偶像话题和平时关注明星动态而言:61.0%的学生选择没有,79.8%的学生选择偶尔关注。说明“追星”并没有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也没有耽误他们过多的精力。

4、就关注明星的内容而言:关注明星公众形象的占46.0%,接近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他们会用符合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和评判自己崇拜的偶像。另外,选择其他的占30.4%,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爱好情趣的广泛和个人特色的鲜明。

5、就崇拜偶像的原因而言:大学生体现出了相对外化的特点,如,崇拜外貌特点的占16.3%、崇拜演戏与唱歌的占31.6%、崇拜个性与风格占22.4%,他们大多被偶像们俊俏的外表、华丽的服饰和表演技巧所吸引,呈现出一种低层次的视觉审美愉悦,而崇拜经历与成就的仅占25.5%,说明在肯定学生“追星”正常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审美指导,形成高层次的道德审美标准是有必要的。

6、就崇拜偶像的程度而言:一半以上(55.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但比较理智,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对自己情绪、爱好的自控能力日益增强,其道德认知水平受外来影响的趋势也日渐弱化。

7、就崇拜偶像的方式而言: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其他(47.5%),说明大学生已逐渐远离了从众意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审美标准和个人风格,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以不容忽视。

8、就“追星”费用和时间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也很理智的选择了最低消费(96.0%)和少得可怜(82.8%),这与学生消费者的地位和大学生相对繁重的学业相对应,具有较高的信度。

9、就家长对“追星”的影响而言:81.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家庭对孩子兴趣爱好和道德认知的影响力在逐渐降低,大学生作为逐渐成熟的个体,表现出对独立意识的急切渴求,已成为大学生道德认知水平发展的鲜明特征。

10、就崇拜偶像的利弊问题而言: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利大于弊、利弊相等或有利无弊,共占调查人数的89%,说明大学生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兴趣与愿望,如此强势的数字,值得人深思。

11、就《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集上述词汇的看法而言:71.4%的学生认为应该,再一次的表明了他们对自身行为的认可和求得尊重的愿望;认为《中国大学生百科全书》收集上述词汇会提升阅读百科知识的兴趣占47%,说明百科知识摒弃门户之见,形成雅俗共赏的格局,更利于其吸纳读者,发挥其本身的培养道德认知水平的潜在功能。

八、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除了得到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字之外,更是透过数字寻找到了我们需要的信息:

(一)大学生“追星”,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们循规蹈矩,生怕他们越雷池一步,却忽视了他们本当正常的兴趣和爱好;我们总是对他们颐指气使,生怕他们性格桀骜难以掌控,却忽视了给他们起码的尊重和认可。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和相对理智的选择,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较之前一次的调查,有了可喜的进步。

(二)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的“追星”目的,还处于较低层面的外化崇拜。具体的表现是:他们崇尚偶像们靓丽的外表,却忽视了明星们内在的魅力;他们热衷于明星们炫目的光环,却忽视了偶像跋涉的艰难;他们惊叹偶像卓越的成就,却忽视了明星们奋斗的汗水。他们浮光掠影,需要我们去引导;他们根基浅薄,需要我们去陪护。如何将他们外化的崇拜,转化为内在的认可,我们要动脑筋。

篇8:关于中小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纸质报刊,习惯,取向,需求

尽管纸质报刊凭借其内容深刻、购买方便、接触容易、成本低廉等优势, 在网络与新媒介蒸蒸日上的今天, 依然占有不可撼动的一席之地, 但是数字媒介带来的冲击使包括纸质报刊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不得不思考出路。“大众传媒小众化”, 受众市场的细分化是其中一条必然的出路。大学生作为一个具备较高知识的知性群体, 对于各类信息有较高的求知欲, 大学生及其相关群体——“准大学生”与“后大学生”, 尽管还不是媒介的主体接收对象, 但无疑是媒介的高接触者, 而且是未来的媒介主体受众。另外, 大学时代的阅读习惯往往能产生深远而长久的影响, 对于媒体来说, 谁能把握住大学生受众市场, 谁就能保证自己将来的发展。欲了解传统纸质报刊未来的生命张力, 首先要把握大学生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选择西安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是因为西安地区有五十余所高校, 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西安地区却没有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受众的正式商业报刊, 甚至没有一份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报刊。这究竟是巨大的受众市场资源的浪费, 还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悲哀?本项调查主要针对西安地区在校本科大学生, 宏观把握其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情况, 以此分析纸质媒介在西安大学生市场的潜力, 为媒体对大学生读者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性意见, 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安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一、调查情况说明

本次调查历时6个月, 分前、中、后三期进行, 是课题小组四人在学业与考试之外,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整理、调查、统计、分析、报告等工作。调查以纸问卷的方式为主进行, 面向陕西师范大学 (雁塔、长安两校区) 、西安交通大学 (本部) 、西北工业大学 (南校区) 、长安大学 (渭水校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长安校区) 、西京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发放, 基本覆盖西安市各大方向 (高校较集中的雁塔、长安、碑林区较多) , 一、二、三类本科, 公办与民办高校。调查对象涉及文史类、理工类、社科类、经管类、体艺类及其他类专业。共发放纸质问卷1800份, 收回1583份, 有效1286份;网络问卷200份, 收回8份, 有效8份。在共计1294份有效问卷中, 男生填写662份, 女生填写632份。

在调查问卷之外, 我们还选择了较近的一些调查对象进行反馈访谈, 验证问卷的可信度, 同时又对问卷上未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认识、了解。

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我们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结果, 保证选项的总和为100%。单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的选择人数/本题的有效答题人数;多选题每道选项的比例=选项被选择数/所有选项被选择数的总和。

二、调查结果汇报与分析

(一) 阅读与购买习惯方面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的受欢迎范围广泛, 在128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84.14%的人非常或是有点喜欢阅读报刊。而其又以满足爱好休闲为最广泛目的, 其次是为了关注新闻时事、掌握各方面的讯息。约60.43%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报刊的时间不超过3.5小时 (平均每天半小时) , 近九成的大学生每月在报刊上的花费不超过10元, 占其课余时间与生活费的很小比重。在针对陕西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所做的预调查中, 有近35%的人上大学之后花费在阅读报刊上的时间与金钱反而比高中时少了。而在购买习惯方面, 不管是否有固定的阅读种类, 逾3/4的大学生都不再经常购买纸质报刊。

(二) 阅读取向方面

在读报方式上, “上网”超过“零售点购买”与“图书馆借阅”的形式, 成为最多人经常选择的方式, 手机报 (短信形式) 随后, 位列第四大途径。其他途径诸如邮政订阅、公共报刊栏阅读、消费场所的免费供读等, 并不多见。由此可见, 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 网络与手机媒介凭借其高端性、便利性、海量信息量、互动性等优势, 吸引走大多数的大学生读者, 使得大学生纸媒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但是据访谈得知, 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阅读报刊的首要途径, 但是他们在上网的时候很少专门去寻找报刊的门户网站, 而多是在QQ等的新闻弹出窗口, 或者是在微博中得知某些消息信息。如果不再通过搜索引擎对消息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大学生通过网络所获知的信息的广度与深度与阅读纸质报刊相比差很多。

另外, 逾1/5的受访大学生会有意识地利用大学图书馆的优势去借阅报刊。这样, 高校可以在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尤其是纸质媒介素养的教育, 纸质报刊也可以借助大学图书馆, 以捐赠、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营销。

1. 阅读内容取向

由上图可以看出, 西安大学生在阅读报刊时关注的内容类别依次是:时事政治类、生活娱乐类、文学影视类、时尚旅行类、人物访谈类、体育健康类、经济金融类、学术科研类、考研考证类、其他类 (军事、艺术、心理学等方面) 。

2. 西安大学生最喜欢看的纸质报刊

依据调查问卷的填写, 结合我们在大学附近的报刊销售点了解到的情况, 我们得知, 下列报刊在西安大学生中最为热销:《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看天下》等。此外, 许多男生偏好《篮球先锋报》、《电脑报》、《航空知识》等与体育、电脑、军事有关的报刊;许多女生喜欢《瑞丽》、《女友》、《米娜》、《萌芽》、《最小说》等贴近时尚娱乐与青春文学性的报刊。同是纸质媒介, 杂志比报纸更受西安大学生的喜爱。

另外, 西安地区的本地纸媒, 如《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 虽略有提及, 但是所占比重极小。而本题答案中出现了《大河报》、《兰州日报》、《洛阳晚报》等非陕西籍的地方区域性纸媒。我们应该认识到,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 也有其复杂性。不仅是学科专业背景的杂多, 还有生源地的多样, 外地生源极多的情况下, 媒介想要以“地理”或者“心理”接近本地大学生读者, 还是很难的。然而反过来想, 如果我们能够方便传达给大学生他们所关注的地方 (家乡) 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能轻易地把握住心理上的“接近性”。

3.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或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

影响西安大学生选择自己评价一份报刊的因素按其广泛性与重要性依次是:信息取向、时效性、信息量、知名度、文字风格、价格、装帧设计、印刷质量、其他等。

决定一份报纸是否畅销的因素有很多, 但却并不是所有报纸都能兼顾得到的。“媒介即讯息”, 媒介的功能最终归结于信息的传播上, 征服受众最有利武器还是好的内容。信息取向、信息量、文字风格与时效性等都是内容因素。如何在内容的设置投受众所好?由图示比例可知:首先必须要满足目标受众的信息取向;其次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再次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即对受众而言的新鲜性;最后要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字风格, 因为文字始终是报刊传播信息的第一重要符号。

另外, 知名度是大学生选择报刊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上整理“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发现, 获此殊荣的时政财经类报刊与文化综合类报刊, 大都在大学生中备受欢迎。“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的知名度是一种多年赞誉的积累, 每份报刊都有一定的历史, 它们在现今的纸质媒体格局中占据着难以动摇的地位。要推出一份纸质分众窄媒, 依托于这些品牌报社进行推广与发行, 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有另外一种知名度的构建, 是如《最小说》、《独唱团》、《仙度瑞拉》等文学杂志这样, 由时下知名的青年作家或者畅销小说家推出, 以其粉丝读者为基本支持力量发行。然而这类报刊往往能一时轰动, 却难以收获长远稳定的赞誉。

报刊的印刷质量与装帧设计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大学生对报刊装帧的审美要求是:简洁而不刻板, 灵动而不花哨。编辑大学生报刊要特别注意协调文字与图片、内容与广告等的比例。

4. 校园刊物

校园刊物对在校大学生来说, 应该是最具“地理接近性”的刊物。对于校园刊物, 我们设置了一道填空题, 请调查对象写出个人觉得最好的校园刊物。这道题的答复率很低, 仅有18%左右, 还有一部分人回答“没有关注过”、“没有好的”等等, 结合访谈可知, 西安的高校刊物存在极大的认可危机。

(三) 关于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需求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 在所调查西安大学生中, 65.70%的人认为西安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25.30%的人认为可有可无, 9.00%的人认为不需要。

对于认为需要的西安大学生来说, 这份报刊最佳的周期是月刊, 最受期待的价格为2.5—3.5元, 45.88%的人非常或比较愿意为这份报刊服务。此外, 一般大学生需要, 而从周边的纸质报刊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信息。但是据《报署2009年陕西省报刊年检汇总表1》显示, 西安地区有近200家合法注册的报刊为学报学刊, 信息主要涉及学术科研类。可见, 不是此类信息匮乏, 而是此类报刊的营销传播途径不对。

而认为不需要或者可有可无的同学所持的理由主要有:

1. 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 一份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报刊很难兼顾;

2. 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质量很好的报刊, 适合大学生阅读;

3. 大学生大多花费许多的时间用于网络, 而没有过多时间读报;

4. 现在用手机和电脑上网查找各类消息与信息很方便;

5. 学生自己办报没有文化大背景, 办出来也是一份“假报纸”, 且西安高校没有特色;

6. 纸质媒体时效性较差, 生产周期长;

7. 成本高, 价值低;

……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 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意愿。数据结果所得, 65%的人认为西安地区需要一份大型的针对大学生的纸质报刊, 仅9%的人认为不需要。由此可见, 在西安地区, 以大学生为目标受众的区域性纸质报刊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性。如果有这样一份报刊, 西安大学生对其价格期待不高, 一般认为不要超过5元。但对其刊期要求也并不短, 月刊就得到广泛认定。

对西安大学生需求定位可以看到, 他们需要而从周边媒体中最不易获得的信息是学术科研类, 其次为考研考证类。在如今纸质报刊媒介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之际, 这也许就是大学生受众市场的最易突破的机遇。

三、结论与思考

(一) 大学生纸质报刊市场的格局分析

大学生的纸质报刊阅读环境主要包括市场发行的有偿报刊与校内流通的无偿的校报校刊。而西安高校的校报校刊获得的接触率与赞誉度极低, 其所承担的传播功能的刻板性决定了其信息传播难以广泛以及征服大学生。大学生的阅读需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而娱乐的“低端”并非是“低俗”, 它是相对于深刻性新闻而言。不论是社会思考还是娱乐休闲, 大学生都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种“有品质”的阅读追求。而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通常是在中低价位中选择高端产品。在此范畴之内的纸质报刊, 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一定历史与高知名度的报刊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针对大学生为受众的报刊如《大学生》、《校园》等虽占有一定市场占有率, 但却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二) 网络媒介冲击下报刊的尝试

哈罗德·亚当斯·英尼斯说过:“一种传播媒介的长期使用, 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被传播的知识的特性, 并且认为, 它的普及性影响终将创造一种文明, 在这种文明中, 生活及其变动性将变得非常难以维持, 一种新媒介的优势终将成为导致一种新文明诞生的力量。”[1]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无一不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 “数字时代”来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亿, 手机网民规模更达2.77亿。而几乎每一个大学生, 都是“网民”。

网络越来越高的普及率, 尤其伴随着门户网站的兴起与完善, 夺走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受众。传统媒体在惊慌之余寻求着如何与作为竞争对手的数字媒介达到双赢的收获, 于是媒介融合就成了一条必须之路。许多报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报刊形式、电子媒介的数字报刊 (即电子报刊) , 也成了这些网站运营的一个主要内容。

此外, 纸质报纸还寻求在自身媒介形式不变的情况之下的创新之路。2010年被称作“纸媒的3D元年”, 比利时报纸《最后一点钟报》于2010年3月9日推出了世界范围内的第一份3D报纸, 2010年4月16日湖北《十堰晚报》就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所谓3D报刊, 就是运用3D技术将平面图象立体化, 戴上特殊的红蓝眼镜之后就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图象。迄今为止推出的3D报刊都取得了极大成功, 但是关于其前景如何则是众说纷纭。

(三) 对创办西安地区大学生报刊的建议

“媒体处处是博弈,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2]纸媒的博弈对手, 除了纸媒, 尤其是具有重叠覆盖率的纸媒, 还有新兴的数字媒介。当今时代, 媒介发展追求市场细分化 (主要包括区域细分与受众细分) , 即“大众传播小众化”, 要在西安地区创办一份针对大学生的报刊, 必须要有各方面的权衡与考量。但是最重要的建设必须着落于报刊内容构建与发行营销机制两大方面。

1. 内容是王道“填空”与“选择”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内容是媒介的生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在现有媒体环境中寻求出路, 就必须做好“填空”与“选择”。所谓填空就是要寻求媒介信息覆盖中的薄弱之处, 从此处下手, 填补缝隙。但是“缝隙”之所以薄弱, 便是因为对它们的需求并不强烈, 这些方面信息可以作为报刊内容特色, 却不能成为主体内容, 这样就需要做好“选择”, 从需求高同时也覆盖多的信息类别中选择对报刊定位有价值的信息, 权衡与“填空”信息的多少、轻重等方面的比例。对于创办西安大学生报刊来说, 学术科研与考研考证、校际活动、大型比赛、就业指导等方面信息以及全国各地重要新闻, 就是“填空”的方向, 但是这些只能作为报刊的特色栏目, 却不能作为主体内容。

另外, 大学生阅读追求是“高端深刻+低端娱乐”, 即既要有社会意义上的深度思考和学业相关的诸多实用信息, 又要有迎合年轻人心理的时尚与娱乐资讯, 而且无论是高端追求还是低端需要, 大学生都希望获得最有品质的信息。麦克卢汉指出“报纸延伸了人类想的功能”[3], 可见办好报刊, 必须要在各类信息上挖掘“想”的深度。

2. 整合发行营销机制

西安大学生报刊的发行, 可以寻求两条依托之路:一、依托当地有实力的报社或者报业集团;二、依托聚拢着大量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可以采取现有纸媒的运作方式, 在发行纸质报刊的同时运营网站, 电子报刊比纸质报刊晚一期发行。也可以反其道而行, 直接建立专门的网站, 只发行电子报刊, 待此报刊形成气候之后, 再发行纸质版。

在营销渠道方面, 我们建议:

(1) 先要在各高校做好宣传, 同时要在校内报刊零售点建立发行销售网;

(2) 与各高校网站建立相互链接, 在达到宣传的同时方便了解高校动态;

(3) 将一定数目的过期报刊捐赠给高校图书馆, 提高报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4) 为大学生提供在报刊工作的机会, 吸收大学生意见的同时获得关注;

(5) 主办或者承办一些校际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赵保全, 王青.媒介形态变化与文学的嬗变——论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孙光海, 陈立生.传媒博弈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0.

上一篇:公开课会议记录下一篇:2011年学生暑假安全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