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2024-08-14

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精选11篇)

篇1: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敬爱的党组织:

党旗飘扬,坚持党纲。今晚在钟徳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使我对党的纲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钟老师精辟的讲解中,我对党组织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入党的决心,同时也暗下决心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边的优秀党员为榜样,争取向他们靠拢。

恩格斯说:“一个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 党的纲领,是表明政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观点、施政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文献。党纲的制定,旨在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提高党员认识,鼓舞党员的斗志,并争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支持,建立并扩大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党*,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纵观我当党八十多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纲,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带领着人民努力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的同时,制定好符合当时实际的最低纲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特别是在现阶段,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并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任务,是坚定理想信念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

坚决拥护党的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本节课的最后,钟老师提到了许多为党的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优秀党员,特别提到了胡耀邦同志,号召我们要向这些优秀党员们学习。作为大学生,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去做:牢固树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扎扎实实地勤奋学习和工作、坚定地走好“两个相结合”的道路、始终以杰出的共产党人和优秀党员为榜样。

只要我们坚持党的纲领,以此作为旗帜,不断地进步,努力做好共产党*接班人的准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将党的事业发扬光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的重要作用,能够了解党的性质,以及更多关于党的知识,让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尽早的加入到党的队伍中去。今天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开始了解了党的纲领,以及它们的真谛。

党的纲领就像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一样,是政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观点、施政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文献。没有了纲领我们就不知道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而我们的党也正是因为从最开始建立的时候就确定了实现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

因为这个纲领,我们的党不论在遇到任何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不会偏离自己的方向,在不断的努力中使我们的人民能够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这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的地位,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党的最低纲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党具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确立的目标,除去了最高目标,我想我们党更注重的是当前的主要目标。最高纲领是党的指导方向,而最低纲领是具体的目标。拥有了这两点,我们党才能取得我们现在的成就,为广大的人民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汇报人:xiexiebang

篇2: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尊敬的党组织:

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纲领,中国***也不例外,2010年入党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实现党的纲领。今天我学习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和党史各阶段的最低纲领,颇有感触。

早在我们党在建立之初,党得缔造者们就为我们的党制定了最高革命纲领,在各个时期得各种情况下,我们党也根据本国无产阶级在各个时期内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制定了最低革命纲领。我认为,中国***之所以是一个先进的、科学的政党,其原因之一就是她有先进得纲领作为指导。我们党得最高革命纲领是实现****,那么为何以实现****作为其最高纲领呢?这是因为我们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论证,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无产阶级必然战胜资产阶级,****必将取代资本主义,阶级必然彻底消灭,国家必然彻底消亡,****的历史必然性不容质疑。我们党既然是一个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当然以科学得理论为指导,以实现****为最高革命纲领。为什么我们党要制定不同的最低纲领呢?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社会矛

盾有所不同,我们党面临的实际的先进思想,思想汇报《2010年入党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实现党的纲领》。今天,中国人民收获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这正是我们党先进的革命纲领的伟大体现。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我们党采用了科学的最高纲领,也采用了与时具进的最低纲领,并将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理所当然的应将党的最高纲领坚持到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用实际行动贯彻和落实党的最低纲领。正如***同志所说,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为实现现阶段党的最低纲领而不懈努力。我们必须牢记:忘记远大理想而顾眼前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是脱离实际。

汇报人:gzzongjie.cn

篇3: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和纲领的源头

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四个特点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被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 马上展示出一个改革者的形象。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 他就轻装简从到了南方, 到了深圳等改革的前沿, 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要搞改革的。之后, 他又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请两位专家学者讲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之后, 他很快部署筹备召开三中全会, 明确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系列举措, 一登台一亮相就展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搞改革开放的, 而且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改革开放, 要全面深化改革。这期间, 习近平同志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 从这些讲话中可以透析出他的改革思想, 内容很丰富。在我看来, 至少有四个特点:

第一, 今天的改革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他一再强调, 今天的改革既是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延续, 又是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改革。所谓“新的历史起点”是什么呢?就是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他经常用“啃硬骨头”、“涉险滩”这样的词来讲今天改革的背景和任务。也就是说, 我们过去的改革把好啃的骨头都啃掉了, 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现在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改革。

第二, 今天的改革是全面深化的改革。这一思想, 实际上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透露出来。十八大文件起草组的组长是习近平同志, 他是作为当时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主持了这个文件起草。十八大报告里有一个标题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里面讲了“五位一体”, 很多人解读这个报告的时候, 只讲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 而没有注意五位一体的改革。应该讲, 全面改革是邓小平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中央都强调全面改革。这是首先要肯定的。同时, 我们注意到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全面改革思想。他讲的全面改革是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他说, 每一项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改革, 每一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来配套。改革是全面的和深刻的革命, 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 他的全面改革不是一项一项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 而是各项改革配套协同推进的全面改革。这是系统思维指导下的, 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理解了他这个改革思想就会读懂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包括那么多的内容。

第三, 今天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改革。习近平明确提出, 改革要有改革方法论。什么是改革方法论呢?就是既要摸着石头过河, 又要加强顶层设计。这几年有些人对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加以否定, 他作了回答, 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在实践中去摸索规律, 是不能否掉的。同时, 确实要加强顶层设计,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 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去进行阶段性的改革实验。由于他强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 这个改革就必须加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就需要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

第四, 今天的改革是按照中国改革的内在规律来推进的改革。在第二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 习近平同志就提出了改革规律的问题。后来在文件起草过程中, 他到很多地方调研, 在湖北调研时, 他不仅讲了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 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制度的全面改革, 而且讲了要按照改革的规律来进行改革。规律问题方面, 他讲了一些关系要处理好, 一个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一个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一个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一个是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 最后一个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就是要在这五大关系的把握中认识和掌握改革的规律, 其中他又重申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把改善民生作为结合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 他还强调指出, 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 认识改革规律可以更好地把握好改革的方向。他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就是我们的改革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 如果出现颠覆性的错误的话, 既不可挽回, 也无法弥补。这一思想十分重要。

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了解了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 还要进一步思考一下, 他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提出按照改革的规律来推进改革?

习近平同志说, 这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这个问题, 实际上就是十年前、五年前我们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十年前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五年前我们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转折期, 原来那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 光追求GDP的那种发展方式, 已经难以为继了。所以, 在十六大后不久就提出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后就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讲, 这都是对的。问题看准了, 思路也是对的, 关键是究竟怎么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一种现实, 怎么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中央在实践中认识到, 仅仅通过一些发展举措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必须从根本上变革束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破除那些束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观念和固化的利益藩篱。

由此可见,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 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发展问题对他提出的思考, 而且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引起了他的深思。发展要靠改革, 科学发展要靠深化改革, 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所以, 他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是从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中得出来的科学思想。

《决定》是一个伟大的改革纲领

学习了习近平同志的改革思想, 理解了习近平同志为什么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再来读读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尤其是读一读他对这个《决定》的说明, 就可以认识到, 这个《决定》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这是一个伟大的改革纲领。

这个《决定》, 这个纲领, 有三个特点:

第一, 它有时间表。就是这次改革是一个中长期的全方位的改革, 时间到2020年, 不是一两年、三五年的改革。

第二, 它强调改革的全面性、综合性。这次改革, 是“5+1+1”的改革, “五位一体”的改革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的改革, 加上国防和军队建设制度的改革, 再加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 七大方面的改革, 这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任务提出来,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

第三, 它突出了制度创新。这次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且很明确地提出, 要到2020年在各方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一套制度。这里“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八个字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来的。现在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从十八大算起只有8年时间, 从现在算起来只有7年时间, 7、8年要让我们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决策, 是难以在制度上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事实上, 这次确定的制度改革目标又超越了邓小平, 就是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做出一篇好文章来。也就是说, 我们的现代化不仅仅在生产力方面要实现现代化, 而且是制度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这里说的制度的现代化, 以全新的、现代的“治理”理论来讲是国家体系和领导能力的现代化,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

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国到2020年的改革的纲领, 内容很多, 现在大家正在学, 正在理解, 但是这三个特点一定要把握住。

关于中国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总任务, 《决定》里都讲了, 改革涉及15个领域、60个方面, 五六百项的改革举措, 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可能我们现在这些专家学者谁都讲不清楚所有的改革内容, 但有几个要点是我们要把握住的:

第一, 要牢牢把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也就是说, 我们讲改革也好, 讲发展也好, 都要从实际出发, 我们今天的实际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所有的改革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不能够超越这个阶段, 不能够向人民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指标。所以, 这次非常明确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来部署改革、推进改革。而且后面讲到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为什么?原因是初级阶段, 因为我们初级阶段还没过, 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还没有解决, 初级阶段的任务还没完成。

第二, 要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是我们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就碰到的问题, 就是怎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 也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政府有什么作为, 市场有什么作为, 当时就定了一条, 就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要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几年碰到了一个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以后, 我们很果断地动用了政府资源来破解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问题。从短期内看是有成效的, 从长期来看, 这种非常时期作出的非常决策是不可能在常态下长期维持下去的。前几年有些人想把我们这种非常时期的一些做法模式化, 我认为不可行。我们中央头脑非常清醒, 这次很明确地指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要起决定性作用, 由此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换言之, 就是政府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是, 政府也有政府的定位, 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上, 要发挥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当然, 不仅仅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还有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也要厘清。我们过去的改革讲政企分开, 现在还要政社分开, 该给市场的给市场, 该给社会的给社会, 政府做它自己该做的事, 这是我们这次全方位改革里面要把握的一大要点。

第三, 要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的同时, 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 就是各项改革要配套。其中, 非常重要的政治体制怎么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扫除障碍?怎么能够为经济体制改革巩固成果?这是我们多年来要破解的难题, 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扫路, 经济体制改革很难推进,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地,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难以巩固。所以, 邓小平常常把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推进, 最后使得经济体制改革能落地, 政治体制改革也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次政治体制改革既有民主政治的发展, 又有法制的保障。其中一个亮点就是把十八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的任务具体化、细化了, 提出了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第四,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作为一场革命, 不可能没有阻力。所以这次讲了“三个解放”。提出这个问题, 针对的是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体制机制上的痼疾, 以及利益固化的藩篱。如果不能破除这方面或那方面的障碍, 就不可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第五, 要坚持党自身的制度建设。这么全面的改革, 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是无法想像的。与此同时, 要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尤其是解决党和群众的关系。我们正在进行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来讲, 意义非常重大。

篇4:先哲的思想 行动的纲领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发起下,于2008年12月6~7日在南京成立。全省60余位职教精英汇聚一堂,共同研讨陶行知、黄炎培、张謇和毛泽东的职业教育思想。

研究陶行知、黄炎培、张謇和毛泽东等伟人、哲人、先人教育思想,对于学习、研究和继承先辈的职业教育思想,挖掘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文化资源,推进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及打造江苏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思想高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1891~1946年),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张教育改革;“五四”运动后,推行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1932年,开展“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推行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出访26国;1939年,提倡全面教育,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抗战胜利后,积极投入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不幸逝世。

中国现代教育之父陶行知先生一生为教育尤其是为我国职业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早期主要的倡导者。他从实践到理论,积极探索,倡导“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提出职业教育是为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应以“生利”为职业教育之宗旨,人人都要有独立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他同时认为,职业教育不只是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更应该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劳动者,强调要“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启蒙到发展、从提倡到亲为、从实践到理论,走过了从“行”到“知”的艰难探索历程,形成了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想:“行是知之始”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生利为主义”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学做合一”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方法论。

黄炎培:手脑并用 双手万能

黄炎培(1878~1965年),字楚南,后改字韧之(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师从蔡元培,开始全面接触西方新式教育观念和全新的科学民主思想;1902年,立志教育救国,致力教育改革;1906年,创办浦东中学;辛亥革命后,担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致力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1917年5月,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1918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抗战开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会,投身民主革命,致力抗日反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国家领导人,并继续领导中华职业教育社;1965年12月1日病逝于北京。

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实践和思想开我国职业教育之先河。早在20世纪初,黄炎培先生积极投身我国近现代新式教育和职业教育实践,先后组织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上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提出了切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大职业教育主义”,将职业教育的视野扩展到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农民教育和农村改进运动之中。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提出了“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方针和“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强调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以“敬业乐群”为校训。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者和实践者。

张謇:父实业 母教育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自幼习读四书五经,潜心科举;1894年,中一甲一名状元。1895年后,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02年,筹建通州师范学校,致力于师范教育;1905年,任江苏教育会会长,创办复旦公学,创建南通博物苑;1906年,创建吴淞商船学校;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并参与创建中国公学;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医学、纺织、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09年,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辛亥革命后,任中央教育会长,创建盲哑学校,创办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14年,创设河海工科专校;1917年,支持同济医工学堂在吴淞复校;1921年,成立上海商科大学;1926年2月,购沙田作为男女师范基产,3月参加女师纪念会发表演说,7月,病逝。

我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凭着对时世的洞察、对民族的责任、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积极践行“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兴办实业,创办学校,实行“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求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历、练能力”,务求“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同时,张謇经过对当时中外教育现状思考,探索建立了层次丰富、类型多样、开放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从国计民生出发确立了“兴教以启民智”的教育宗旨,开启了我国现代教育、民主教育的崭新征途。可以说,张謇先生一生不仅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作出了宝贵贡献。

毛泽东:教育与职业、学问与生计合一

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13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开始对职业教育的早年探索;1919年,接受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理论;1921年8月,在长沙创办湖南自修大学;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教育工作,担任红军大学校长、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倡导建立抗日军政大学等高等职业学校,并亲自讲课和编写讲义;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两个必须”、“三育两有”的教育方针和一系列教育政策,保证了教育为人民大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方向。

篇5: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本周五晚上,我们在9302教室迎来了第三次党课,也是党校学习内容的第二讲——党的纲领。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的郭红霞教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充满哲理的语言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程。远航的船只,需要灯塔的指引,否则就会再茫茫大海上迷失自己的方向,永远到不了旅程的终点。党的纲领就是这样一座灯塔,它不仅体现了党的性质,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还是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一面旗帜。

学习党的纲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不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同时,也是在党领导下的我们所必须了解和认识的知识。作为一个入党积极份子,了解党的纲领对于我党的重要意义,并深刻的理解党的纲领,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的树立的共产主义理想,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党组织靠拢。

郭红霞教授在讲授过程中,首先以英国工党的纲领建立和变动过程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党的纲领的一个重要作用,即体现党的性质。然后,郭教授谈到了前苏联由于制定了不科学的纲领,把苏共引入了歧途,造成了国内各大势力的不和和冲突,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这充分说明,党的纲领在统一全党乃至全国意志和行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人们失去了正确的纲领的引导,思想和行动出现不一致、不统一,那便很容易引起党内甚至国内的不协调,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后,郭教授从我国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论证了一个纲领在宣传政党、组织群众上的力量。我国民主党对中国共产党由开始的合作,后来转变为完全接受我党的领导。这个鲜明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感受到,党的纲领反映了一个党的政治主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我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理想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也不同于幻想中的大同世界或乌托邦,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历史必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现在无疑是起到一个先锋队的角色,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性。历史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虽然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斗争也许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树立了这个最高理想,坚持党的基本纲领,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必然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上面已经谈到,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国家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处于这个阶段,因此,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妄图一蹴而就,这是不现实的。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保证发展,因此,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对我们来说是重中之重。

最后,郭教授又讲授到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这个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中深刻总结出来的关系。最后,郭教授尤其提到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二者统一的问题,她给我们在座的学生提出十六个字:选定方向,坚持理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这也是郭教授对我们年青一代的殷切希望。

郭教授这堂发人深省的党课,留下的并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无限的思考。同时,这堂课更是给我开启了一扇通往更高理想、更高追求的大门。我想,认识党的纲领,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这不仅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实现自身抱负、展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

篇6: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党的纲领是的一个政党的旗帜和方向,是一个政党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规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线方针政策,更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帜,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政策的根本标志。由此可见,党的纲领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党课的第一节,老师就向我们讲解了党的纲领。

然而党的纲领说起来很简单,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实现****呢?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的理想和信念。有了理想和信念才有前进的动力,这一点用在任何事上都是毫无不妥的。在民国时期,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竟然选择重新做皇帝,让历史倒流。当时的中国前途一片黑暗,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在这时一批吸收国外先进思想的年轻人,怀着让中国实现****的理想,号召千千万万的学子与当时的政府作斗争。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而这就像是指路明灯一样,为他们的爱国心照亮一条前进的的道路,他们努力前行,并不断克服和完善各方面的不足,终于是中国成为一个新中国。如今几十年已经过去了,而我们的国家正在越来越繁荣,越来越美好的****的道路上昂首前行,也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许多牢固树立****理想与信念的人们,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的坚持理想。

其次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的辩证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国***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同时在建设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也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最低纲领为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我们既要坚持我党的最高纲领,又要坚持我党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正如走楼梯一样,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下去,才能达到最高点。在中国的发展中,我们也要运用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即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我们要集中注意于现在的最低纲领的实现,为未来最高纲领的实现打好基础。

最后,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任何的成功不是靠想象和运气来实现的,要想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给自己一个坚实的基础;还要好好锻炼自己,多接触自己以外的事物与人,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事,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同时激发自己创造的灵感,不拘泥于一个狭小的思想中,要不怕失败,大胆创新,努力尝试各种想法,争取做一个创新型的新型的大学生。这样以后进入社会,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分光一份热的时候,才能真正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是我们的祖国更快的实现****。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好青年----甘于奉献,只要自己的奉献能给他人带来幸福与快乐,自己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因为自己也收获了喜悦与幸福。对于生活我们要抱着一颗感恩与愉快的心情,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我们要开开心心的享受每一天,快快乐乐的度过生活。这不仅是自己生活的愉快,也能使他人得到感染,何乐而不为呢?

篇7: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党的纲领顾名思义就是党的路线与方向,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宣布以****为奋斗目标,这也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时时刻刻把党的路线与方向牢记在心,把它作为我们做人行事的标准,做一个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的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最具体的做法就是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为未来的祖国建设打下基础。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以科技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是未来的希望,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们,有一句话不是说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时时刻刻都在鞭笞着我们,让我们感到了身上的重任。党的路线要求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科技兴国,以科技强国。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

现在的中国是不富裕的,还是一个主要靠农业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走上富裕的道路定唯一选择就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望。

我们要坚信,我们现在所付出的努力就是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是整个国际****的一部分,是****的基础。我们今天的努力应该以****做为长远的目标,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来鞭策和要求自己,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及早成为一名真正的***员。

立足现实,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只要我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相信我们就能实现人类最壮丽的事业---****。汇报人:党章网

篇8: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1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关分配的思想

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中关于分配问题的错误根源、实质及其危害的基础上, 形成了自己的分配理论。

(1) 提出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马克思在批驳拉萨尔“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错误观点时, 提出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他用社会总产品的概念表述“集体的劳动所得”, 并将它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积累部分包括“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消费部分则分为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扣除了以上两个部分的社会总产品才能作为个人消费进行分配。于是, 所谓的“不折不扣”变成了“有折有扣”。而且, 由于拉萨尔将社会总产品分配给社会一切成员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不劳动的成员) , “平等的权利”也只是些“空话”。

(2) 区分了共产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分配原则。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即“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 和“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 。由于两个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分配方式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别。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 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 它在各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这决定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方式只能是“每一个生产者, 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 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 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即我们所说的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 “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 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说, “只有在那个时候, 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 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2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与《哥达纲领批判》中分配思想的差异

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 有必要对马克思分配思想进行再学习、再思考, 探寻其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之间的差异, 以指导我们调整分配政策, 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马克思认为, 实施按劳分配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前提:建立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 消除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参与分配的经济基础;消除商品经济;消除劳动和资本的对立,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产品经济, 每个劳动者把他的劳动贡献给社会, 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 根据其劳动量的多少相应得到社会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作出这种预见的前提在于马克思设想共产主义社会要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之后才能产生, 但事实上, 社会主义却在资本主义并不发达的国家率先变成了现实。因此, 还要持续发展生产力, 补上落下的课。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阶段实行的分配原则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是由于我们还未具备马克思要求的经济条件。在生产力落后的基础上, 无法建立单一的公有制, 不可能消灭商品货币,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也难以在全社会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这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在根本上并不矛盾, 两者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2) 具体实现形式的差异。按照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分配方式的设想, 劳动者获得的消费品与付出的劳动量成正比, 即“以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交换”。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个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 劳动者从社会领取一张劳动量凭证, 据此领得一份消费资料。我国现阶段实行商品经济, 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量不是指“个人劳动量”, 而是指“社会必要劳动量”, 两者通常是不等的;而在《哥达纲领批判》中, 两者是同一的。现阶段生产者的“个人劳动”还属于私人劳动, 必须先转化为“社会劳动”, 才能成为按劳分配中的“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主体具有企业和市场的双重性, 形成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 经过市场交换形成企业收入, 劳动者通过企业分配得到货币工资。因此可以说,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原则通过直接方式来实现, 而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只能采取一种“迂回曲折的方式”——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是合理的。虽然《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理论与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存有较大差异, 但其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应该充分汲取马克思的思想精髓, 认真审视和完善当前的分配制度, 提高生产资源利用效率,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不断促进社会公平, 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周文兴.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篇9: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摘要:文章对吴宝康先生的档案利用思想进行探讨,并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利用为纲”的方针和大力提倡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吴老档案利用思想的三大纲领,希望能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思想引导作用。

关键词:档案利用利用思想档案管理吴宝康

吴宝康先生是新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的奠基人。是新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档案学思想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为档案教育事业和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思想。笔者在此仅对吴老的档案利用思想做简要阐发,以寄哀思并志纪念。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吴宝康先生一直都重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他从事档案学事业后,他同样把这个理论扩展到档案学的研究及其发展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中国档案学是吴宝康先生档案学学术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学术生涯中治学态度的根本特点。吴宝康先生曾说:“研究档案学的理论与历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了他档案学研究的方方面面,自然,在档案利用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我们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1.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产生、发展完善与成熟

吴宝康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档案学学术思想的形成,与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也经历了初步形成、不断发展完善到成熟的一个过程。

1952年至1957年,是吴宝康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档案学与档案工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吴宝康先生积极投身学习与宣传苏联的档案学理论,整顿与改革我国的档案工作,并撰文提出“必须注意克服两种思想倾向,即保守思想与冒进思想。”他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就是必须把苏联档案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不是教条地搬用,我们应该结合我国档案工作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改革”。

1958年至1966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阶段,其特点是这种指导思想是独立自主地实现的。在这阶段,克服了教条主义的现象,我国的档案学发展进入了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化的过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吴宝康先生以高度的热情,宣传档案工作必须执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针,并突出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重要性。

1978年至1997年是吴宝康先生档案学学术思想的成熟阶段,在这20年间,他积极参加到创建与发展我国现代档案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方针,并十分重视与应用邓小平理论,使中国化的档案学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吴宝康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是持之以恒的,是不断深化的,与时俱进的,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题精神,不断升华自己的档案学学术思想。

1.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定位档案利用

首先。吴宝康先生对档案利用这一术语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进行了解释,并对档案利用、档案利用工作、提供利用、档案利用要求和档案利用需要这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做出了明确解释,他指出从总体概念来说。提供利用和利用需要这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概念——利用,所以,他主张在总的方面就用“档案利用”一词,在其他场合也可以用其他的提法,没有必要限制使用。因为它们与档案利用这个总体性概念没有实质性的矛盾。他的这种分析避免了因为对这几个概念的过分推敲而对档案利用以及“以利用为纲”方针的认识产生误解。

其次,吴宝康先生十分重视毛泽东的矛盾学说,这一学说是他探讨和论证档案工作的发展以及“以利用为纲”方针的主要理论依据。根据矛盾学说,他指出,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是大量档案文件的产生、形成、保存和社会利用需要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并指出客观社会的需要和利用是矛盾两个方面的主要方面。从这可以看出吴宝康先生把档案利用放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吴宝康先生认为档案利用在档案工作中一般是起到主导、支配作用的,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他还指出“档案的利用(包括提供利用和利用要求)是推动档案工作向前发展最有力的、最活跃的因素,档案利用也是我们检验整个档案工作诸方面好、坏、优、劣的测试标尺和客观标准,开展了档案的利用工作,档案工作自然也就做活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吴宝康先生对档案利用在整个档案工作的定位是:档案利用在整个档案工作中占有主导支配地位,是整个档案工作开展的核心。这个核心地位的确立,为以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作了铺垫。

2、坚持“以利用为纲”的方针

2.1“以利用为纲”方针的提出

1958年4月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利用为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这个方针完整的表述是:“档案工作应该多快好省地开展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纲,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来为单位的各项工作和生产服务,为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服务,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服务,为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众所周知,制定这个方针正处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时期,在这样的客观形势和历史背景下,档案界要完全置身事外或无动于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个方针就是根据时代所需而提出的。这个方针提出以后,在档案界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一些人对这个方针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这个方针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有错误的。

2.2吴宝康先生对“以利用为纲”方针的看法

吴宝康先生认为这个方针在当时提出来是非常正确的,他之所以认为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主要以以下三个方面作为依据,一方面,这个方针是根据党的总路线精神制定的,它所包含的全部内容都是从客观实际得来的,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地主观制定的,而是根据档案工作及其事业建设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制定的,它符合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他认为保管档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档案,因此应以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纲,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服务。最后,这个方针不仅抓住了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即当时的主要矛盾,而且还抓住了这个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的主要方面。这里所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上面指出的“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之间的矛盾,社会利用需要和利用工作是起到主导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当然,他赞同和支持这个方针不代表就是要把这个方针作为永恒的方针,只是要求我们应该把这

个方针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和精神,作为我国档案工作的传统思想始终坚持下去,抓住档案工作的主要环节来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不抛弃其实质内容,并且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丰富它,使它更完善、更成熟。后来,这个方针的实施产生了许多档案利用工作的方式、带动了档案工作的其他业务环节的发展、促进了档案馆事业空前发展、大量事实证明了吴宝康先生的坚持是正确的。

3、提倡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吴宝康先生在档案利用方面不拘泥于旧思想,他能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为自己的档案利用思想增添新的色彩。在注重档案保管的年代,他毅然坚持主张开放利用历史档案,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供档案为社会全方面服务。1984年初,吴宝康在《明确树立档案科学观和政策观,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一文中说:“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一定要跟上新时代的到来。要适应发展着的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同年,在《档案事业的建设与档案学》一文中说:“档案学也应该研究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到来的形势下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1986年7月29日,他在一个专题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档案学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中就指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研究将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他的这些新思想和新认识为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3.1主张开放利用历史档案

吴宝康先生一直都十分重视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主张开放历史档案,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保证人们利用已经解密的历史档案,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档案馆的各项基础工作。而加强档案馆的基础工作又为开放历史档案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档案的利用工作。吴宝康先生曾对档案开放利用总结说:“对于档案利用问题。档案部门先提‘利用,后来提‘开放到现在又提‘开发,我认为从利用到开放到开发,这是对档案问题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1985年。吴宝康先生提出:为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档案工作必须实现八个转变。他说:“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认识档案是一种知识宝库,一种信息资源。档案部门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部门,把它只看成是保管库的认识,显然是已经过时了。为了实现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档案的利用工作必须在更高水平上,彻底地、全面地但又是逐步地有计划地从封闭转变为开放。从只注重对档案的实体管理转变为加强档案的信息管理,从为机关服务转变为面向社会服务,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单一转变为多样,从零散转变为系统,从低效转变为高效,从单独一馆的档案利用转变为网络式的馆际综合利用。”1986年5月15日,吴宝康先生在石家庄档案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中也提到“信息化的到来,档案信息观念已经为广大档案工作者所接受,特别是档案的利用工作,已经由一般的档案提供利用发展到向社会开放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服务的阶段。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吴宝康先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升级”自己的观念,不断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档案学观点,他提倡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观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2主张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发挥档案的作用,概括起来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挥它的现实价值作用,另一方面是发挥档案史料价值作用,发挥它的现实价值作用一般在文件(档案)产生之初就会及时得到实现,而发挥档案史料价值就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时候,是很有必要编纂一些二次档案文献或三次档案文献来把档案信息中的隐性价值变为显性价值。

吴宝康先生认为编研工作的开展,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历史必然。编研工作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之一,并且这种途径和方式是属于主要的、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他的这种主张大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观点为我们今天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编撰一些二次档案文献、三次档案文献为社会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

3.3提出档案利用理论,深化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1986年10月,吴宝康先生说:“现在。已经到了有必要、有可能提出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中心课题的档案利用理论的时候了。对于档案利用工作从利用到开放再到开发过程的演变和发展,加以科学的描述,也就构成了档案利用理论的基本线索。”

我们都知道档案利用是档案业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少人能想到从更高的角度去概括一个档案利用理论,而吴宝康先生却独具匠心地提出要建设一个档案利用理论,并把档案利用理论的中心内容概括为:档案利用理论是以《矛盾论》为理论基础,并以其为指导思想的,根据《矛盾论》的原理。分析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导方面等问题。把档案工作看成是一个矛盾体,概括起来就是管理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或者叫做收藏、保管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基础工作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利用是中心、利用是目的,利用是关键,利用处于主导作用方面。在1986年5月15日在《建设档案利用理论,丰富发展档案学》一文中,他还专门论述了“以利用为纲”思想的新发展,并建议把“以利用为纲”上升为档案利用的理论。

吴宝康先生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档案利用理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与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档案管理环节的分工提出了明确的分水岭: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档案学理论,完善了档案学理论体系。

4、结束语

篇10: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人生就如同在海上的一次航行,如果没有一个灯塔,我们就只能在茫茫大海迷失自己,永远到不了生活理想的终点。对于一个政党来说,要想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就必须要有一部正确的纲领作为指导。在学习了由钟德涛老师讲授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这一课后,我懂得了党的纲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灯塔,它能促使党坚定自己的立场、指引中国走向正确成功的道路。马克思在《给威.柏拉克的信》中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的纲领,就是在全世界人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体现,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更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政策的根本标志。总体来说,党的纲领的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政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总之,党的纲领就是党的方向,它指定了党的奋斗目标,规定了党的根本任务,指明了党的前进道路,让我们的党在前进时更有目标;同时纲领也是党的形象,它反映党的理论,表明党的性质,体现党的宗旨,让我们的党能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而且纲领也是党的力量源泉,它能统一思想,激励斗志,凝聚人心,让我们的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同。所以作为一个入党的积极分子,在学习党的纲领时,我们必须得认识纲领对于党的重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从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明智的道路选择,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是社会生产力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人类整体利益的共同诉求、也是人类进入更高级文明形态的必经之路。从《共产党宣言》诞生的那一天起,共产党人就宣布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我们不应该怀疑共产主义的实现的必然性,不应该被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短暂繁荣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所迷惑,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何时何刻,共产主义都应该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当然,那种认为共产主义可以一蹴而就、急于过渡、盲目求纯的想法也是应该被摒弃的,因为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要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只有实现了一个个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才能最终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纵观的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早已证明了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正确制定最低纲领,才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前进,否则党的事业将会遭到挫折的道理。在大跃进时期,我们盲目的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望,而忽视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导致了国民经济的破坏。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p#副标题#e#

党现阶段执行的基本纲领,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就是在吸取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我们还得承认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经济部发达,所以现在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现阶段的纲领也是完全与我们的国情相符合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我们去搞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它是我们的兴国只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纵观中国近几十年来走过的风雨,是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摆脱了苦难,它无疑的成为了祖国谋发展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所以我们必须得坚定党领导核心,否则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核心就将是一句空话。身为一个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学习和深刻地党的现阶段纲领,让自己有目标地去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

这次党课的学习,我感觉收益匪浅。通过系统学习,提高了我对党的纲领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党的政策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使我更加懂得,我们的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共产党员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样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怀着对党无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本次学习为起点,进一步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要时刻加强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势力的影响,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11:大学生思想汇报:坚持党的纲领

每一次在党校学习都会有许多收获,有心灵的震撼,有发自内心的感动,有深深的历史责任感,也有巨大的信念。当学习了党的纲领,学习了要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的时候,我百感交集。

一个政党的纲领,规定着这个政党当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制定正确的纲领,对于工人阶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事业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既有确定每个阶段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深刻地论述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鲜明地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纲领问题上的根本立场。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一般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个方面。最高纲领是灵魂,起导向作用,决定最低纲领的性质和方向;最低纲领是基础,起阶梯作用,反映最高纲领的阶段性要求,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为了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目标与途径、不断发展与阶段发展、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辩证统一关系。共产党人既要志存高远,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努力奋斗。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和深化,是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为实现这个基本纲领而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

如果在这个现实斗争中不忠诚、不热情,那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党的最高纲领,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古代“揠苗助长”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一个政党在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如果为了早日达到远大的理想目标,而不顾客观规律,一味超越阶段地蛮干,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干出“揠苗助长”那样的傻事来。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必须以全部精力、全部热情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上一篇:低碳环保生活为主题的作文下一篇:对当前浙江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