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自查

2024-08-09

三公经费自查(精选8篇)

篇1:三公经费自查

4、2017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5、个人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6、2017年个人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7、司法局三公经费自查报告2017

篇2:三公经费自查

一、加强领导,建立专项检查长效机制

根据有关规定,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宁兴荣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从制度上对全校“三公”经费支出进行规范,小学三公经费自查报告。并多次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分析研究学校“三公”经费情况,要求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三公”经费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落实,严控各种预算外支出

1、公务接待费用

20xx—20xx年我校没有公务接待费用,此项费用不存在

2、公款出国(境)费用

20xx—20xx年我校没有公款学习考察及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整改报告《小学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3、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

20xx—20xx年我校公车购置运行费用不存在。

三、完善监管,防控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学校对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

三是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我节约,我文明”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以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办公、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加强办公室、食堂、教室、实验室等重点部门的检查,增强节约意识,营造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四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零接待。

篇3:“三公”经费绩效审计对策探讨

“三公”经费是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经费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必不可少的支出。在“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背景之下,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建立了“1+20”制度约束体系。其中“三公经费”是反对浪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制度的约束下,2013年1-11月中央和国家 机关113个部门和 单位本级 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与2012年全年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42.9%、38.1%、10.9%,31个省区市直属单位本级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与2012年全年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6.2% 、32.7% 、15.3% 。“八项规定”为完善“三公经费”监管提出了制度性的要求,保证了“三公”经费的合规性。

但随着社会 民主意识 的不断增强, 社会公众不仅仅关心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是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关心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和评价。因此引入“三公”经费绩效审计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领域, 分析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差距,总结国外绩效审计的优点,提出改进措施,从战略、法律法规、评价指标建立、审计模式的角度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有关细化政府绩效审计———“三公”经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却相当有限,主要基于“三公”经费公开角度探讨绩效审计,存在对“三公”经费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绩效评价标准不够系统等问题。故本文从政府绩效审计角度探讨“三公” 经费监管创新研究,构建科学的审计监督和问责机制,促进和完善相 关制度和党风 廉政建设,突破监管瓶颈与困难,提高监管效率与效果。

二、“三公”经费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高额“三公”经费需要加强管理

“三公”经 费在国家 制度的约 束下,预算数近年保持着下降的趋势,财政部2014年预算数与2013年预算数相比,下降了49.75万元,民政部2014年预算数 比2013年下降了80.35万元, 审计署2014年预算数比2013年下降了60.71万元。但从2014年“三公”经费开支预算总额来看,依旧呈现高支出的状态, 国家统计局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数高达10 596.29万元,交通运输部高达8 387.94万元(见表1)。

(二)开展绩效审计的优点

绩效审计是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也就是“3E”审计,目前已经发展到 “5E”审计,对“环境性”、“公平性”也展开了研究,绩效审计相比于传统政府审计, 不仅能够解除受托经济责任, 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观点,而且具有价值增值功能,通过绩效审计,为政府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让各项活动更有效的开展。绩效审计可以更加全面地核实政府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传统政府审计重视事后评价的基础上,兼顾事前与事中监管。

在传统政府审计保证“三公”经费消费合规、合法的基础之上,开展“三公”经费绩效审计,适应了“三公”消费在公开过程中, 公众对政府职能运转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和多层次性评价的需求。

1.公务接待费。在传统审计在检验公务接待开支是否严格遵守各项定额标准的基础上, 绩效审计主要回答各项公务接待 消费是否本 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作风;公务接待的目的与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是否有更高效、更经济的方案。

2.公务交通补助费。在国家取消公务用车的制度出台后, 以公务交通补助费的形式替代“三公”中的公务用车。公务交通补助费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其分配的公平性, 避免受“官位阶层”过多的影响。对于外出频繁的岗位, 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其分配的科学性,避免因补助过低而间接导致的“懒政”行为。

3.公务出国 (境 )。公务出国 (境 )一直是难以监控的部分, 主要从事前和事后加强绩效审计, 通过绩效审计可以判断公务出国(境)各项消费的有效性与效果性, 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是否有更加经济的方案。

三、落实绩效评价,完善“三公”经费

有关“三公”经费的各项开支大都是服务性行为,有些效益是间接的、潜在的,难以对其进行量化性分析,因此在对“三公”经费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一)公务接待费实行分类评价制度

在公务接待绩效评价中, 应该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实行分类评价的原则,各部门按公务接待目的划分。如环境保护局依据开展的接待活动主题,分为以提升环境为目的的公务接待活动和提升内部管理、加强上下级交流的公务接待活动,以提升环境为目 的的公务接 待活动又细化分类实施绩效审计,如空气的改善、水质的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等。例如各部门为 治理水污染而 产生的公务接待费用, 带来的效益多少,我们无法去量化,因此要通过审计师去判断“三公”经费开支 所带来的环保效益,通过对水质的检 测 ,与其他年度的水质质量进行纵向比较,同时依据水质改善程度和“三公 ”经费的开支数额 与其他省市具 有同样性质 的“三公”经费开支进行横向比较 , 通过两维度的 比较来判 断经费开 支的“5E”性。因此 ,绩效审计应该对相似主题会议进行分类、汇总 ,最终在测试空气、水质、土 壤等资源的质 量改善程度和公 职人员的自我 评价上来判断其投入的有效性,以提升内部管理,加强上下级交流 ,监督公务接待活动产生的费用。

(二)公务交通补助费实行工作岗位评价制度

2014年7月16日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 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方案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 并将普通公务 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于降低公务用车开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绩效审计已由原有的“3E”发展成“5E”, “5E”包含“经济 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境性”,而公务交通补助最难 保证的便是其 分配的“公平性 ”, 《中央和国 家机关公务 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中规 定:司局级每人每月1 300元, 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但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 定比例作为 单位统筹部分,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

如何管理公务交通补助中的单位统筹部分金额,以及是否解决其不均衡的问题,是绩效审计关注的重点,因此在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公务交通补助应实行工作岗位评价制度,根据岗位的外出频率, 判断公务交通补助的合理性,尤其关注补助过高的岗位,是否过多受到“官位阶层”的影响;对于外出频繁的岗位也要审查其补助的科学性。

(三)因公出国 (境 )费实行成果评价制度

公务出国(境 )的主要目 的是交流和学习, 由于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我们难以及时判断公务出国 (境)产生费用的合理性,因此加强后期绩效审计就显得十分关键,通过对后期公务人员审核、评价 ,来判断公务 出国(境 )的有效性。以提升学术能力为目的的出国(境)活动,应以出国人员撰写课题的数量和层次、发布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培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绩效审计衡量指标;以提升教育水平为目的的公务 出国 (境 )活动则以学校 的升学率和 科研成果数量来判断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结合定性分析,判断出国(境)各项开支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从整体上把握, “三公”经费绩效审计的主要衡量标准是:(1) 该政府辖区的人均GDP指数, 通过GDP指数的变动来衡量“三公”活 动开展的“5E”性 ,投资于项目工程过程中产生的“三公”经费开支 则通过项目的 财务比率来进行判断。 (2)公民对政府部门或项目的 满意程度也可 以体现政府职能发挥的有效性,通过民意调查,获取公民满意度 指数,能够为绩效审计引入很好的评价指标。 (3)内部经费有无 贪污行为和贪 污行为的数量可 以折射内部控 制系统的完 善程度。依据这些信息,审计师进行判断,得出审计报告 :一方面能够反 映出政府的开支是否得到了预期结果,是否有效地使用了各自资源;另一方面为“三公”经费开支 存在的改进 空间提出建议。X

摘要:目前“三公”经费审计重点主要侧重于合规性审计,无法有效判断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引入绩效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公”经费为基点,围绕绩效审计,在分析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为如何开展“三公”经费绩效审计提供了对策建议。

篇4:公开“三公”经费看点何在

公布速度为何慢一拍

这一消息一出,当时就引起了舆论的担忧:要让所有中央部门,尤其是那些油水衙门公布“三公”费用,真的那么容易吗?会不会遇到来自各部门的阻力呢?各部门又会不会用各种办法把决算表做得漂亮呢?

事实证明,公众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自4月14日科技部成了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部门后,一直到6月30日,都没有第二个部门公布数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这反映出绝大部分中央部委缺乏主动公开的意识和动力,害怕一旦公布后,公众认为经费偏高会使得自己处于被舆论口诛笔伐的不利位置,因此纷纷采取观望态度。

或许是受到了来自国务院的压力,进入7月后,许多中央部门开始集体公布“三公”数据。尤其到了7月11日以后,每天都有若干中央部门公布“三公”数据。截至7月28日,只有11个中央部门尚未公布数据。

审计署成“模范生”其他部门太模糊

在众多公布的数据中,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得到了舆论的广泛好评。“因公出国”花费,总数617万元,69个组团368人次。“公车”经费,车辆购置支出115万元,新购轿车2辆(每辆25万元)、小型客车1辆(27万元)、越野车1辆(38万元);实有公车206辆,平均每辆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公务接待”经费,涉外接待支出140万元,接待国外来访24个团组139人次……

一直关注预算公开的北京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劲松认为,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账单堪称一个样本。从出国费接待费精确到“人次”、公车经费精确到具体“车辆”,一定程度上执行了国务院“细化公开内容”、“公开得更详细”的要求,加上说明,纳税人可以看懂这个账单。

然而与审计署相比,其他部门公布的“三公”数字则十分模糊,很难让人看懂,公众更是难以判断这些消费是否合规合理,支出项目也没有解释说明。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陈秋生认为,“三公”经费公开的关键,是所公布的科目要细化。我国预算科目设“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此前公布的预算报告多数公布到“类”和“款”,具体的各种行政开支从中看不出来,应当公开到“项”甚至“目”,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说明,让公众一目了然。

公务接待:中科院一天“吃掉”住建部一年?

各部门数据采集标准和范围的杂乱也使得各部门“三公”数据缺乏横向对比性。

比如,去年中科院的公务接待费是9995.5万元,日均27万元,而住建部去年的公务接待费仅为26.07万元,因此有网友惊呼:中科院一天“吃掉”住建部一年!可事实上,中科院的公务接待费包括内宾的公务接待和外宾的公务接待。由于国际科技合作交往比较频繁,外宾公务接待费非常大,这些费用都需要中科院自己买单。然而住建部公务接待费用却可以有下属二级单位买单或房地产开发商请吃饭。用经济学家许小年的话说:“这个不难解释,一个总是被招待,有人埋单;另一个不得不招待别人。”

而今年住建部竟然在去年基础上再被砍去一半,只有13.95万元,在食品价格飞速上涨的今天,更是让人感觉匪夷所思。更有网友直言:如今一个镇政府一年招待费恐怕都不止20多万元,堂堂一个住建部才吃这么点钱,谁信啊!

另一个在公务接待费用上引起极大争议的是因郭美美事件而正陷入舆论漩涡之中的中国红十字总会,其去年公务接待费用只有15万元,今年预算更是降到了3万元,让人对数据的真实性十分怀疑。毕竟,今年4月还爆出过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一顿饭花掉近万元的新闻,区区一个区级红十字会都如此“奢侈”,红十字总会的吃喝费用又岂会这么少呢?

公费出国:计生委忙出国太雷人

在公费出国方面,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国家计生委的因公出国费用居然高达470.54万元,超过“三公”总额的一半。这让许多网友表示看不懂。计划生育是我国特有的国策,还要出国学习考察什么呢?“中科院出国费用高或许是为了考察国外高新科技,商务部出国多是为谈生意,计生委花那么多钱出国,难道是出国学习先进的避孕技术?或者是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计划生育政策,为全球人口危机减压?还是向发达国家介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优越性呢?”一位网友这样调侃道。

公车支出:口径模糊 难以判断

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这一栏,猫腻就更多了。此前北京公开了公车数量,但采取的是最小口径: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有数为62026辆。这个数字立刻引起公众的强烈质疑。此次中央部门公布的公车统计口径也没有明确,各部门各说各的,也没有明确解释。

比如海关总署去年公车费用高达4.57亿元,并表示“车辆大部分为执法执勤用车,不同于一般公务用车,是开展执法执勤工作的必要保障”。有关专家指出,海关总署不应该把执法专用车与为官员服务的一般公务用车混在一起统计,应该区别对待,因为公众真正关心的是官员用车。如果只是笼统计算,公众就无法对官员用车花费进行有效监督。

由于口径不一,于是有人提出通过算人均支出来进行横向比较。可惜的是,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中,仅有10多个部门提供了人均数据。目前来看,国务院扶贫办在编134人,去年“三公”总支出144.94万元,人均10816元,排名第一。不仅如此,扶贫办今年的“三公”预算还进一步提高到了148.29万元,这么高的人均“三公”消费额着实让“扶贫”二字黯然失色。

篇5: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一、20xx年1—3月“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20xx年1—3月因公出国费为零;20xx年1—3月公务接待费xx万元,与20xx年同期64.6万元相比减少74%;20xx年1—3月公务用车运行费用8.58万元,与20xx年同期15.7万元相比减少30%;20xx年1—3月公务用车购置费为零。

二、严格“三公”经费管理

我镇对“三公经费”尤其是公务接待费及公务用车运行费采取了严格的管理,在公务接待方面:

1、做到能不接待用餐尽量不安排;

2、严禁午间安排酒水;

3、招待杜绝用烟;

4、严控招待标准,压缩陪餐人数;

5、招待用酒一律用低档酒。

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方面:

1、杜绝公车私用;

2、严格车辆出行登记;

3、3人以上特殊需要方可用车出行;

4、严格车辆维修保养定点管理;

篇6: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1)、部门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统计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承担战备支前运输的有关工作。

(三)指导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培育和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调控和平衡全市交通运输运力;引导交通运输业优化结构和协调发展;指导交通运输业协会工作,发挥交通运输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四)负责全市公路、水路的运政和路政管理,统一管理城乡公路、水路客货运输;管理城市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加强交通运输服务业的管理,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对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

(五)负责市属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及客货运输站场的管理。

(六)负责全市汽车维修市场的行业管理。

(七)负责全市水上港航监督、船舶检验、船员培训考核及交通安全管理和船舶维修市场管理。

(八)开展全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九)贯彻交通运输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监督实施交通运输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

(十)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机构设置

我局下设3科1室即业务科,法规科,技术安监科,办公室。

(3)、人员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

清镇市交通运输局属独立核算机构,年末行政在职人员12人,离休1人,退休8人,行政计21人;技术管理所在职人员6人;公路管理所在职人员8人,退休2人,计10人;遗属2人,共计39人。

二、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说明

20xx年收入预算20xx.57万元,全部为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收入。

(二)支出预算说明

20xx年支出预算20xx.5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47万元,项目支出1294.57万元。

20xx年项目支出预算1294.57万元,用于公路养护、对城市公交补贴、农村道路客运补贴、出租车补贴、农村道路建设、行政单位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部门预算中“三公”经费安排情况

(一)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20万元。具体支出内容: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公务接待费用,其他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

(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预算15.7万元。具体支出内容:行政调研、执法监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公出差、四帮四促等发生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和其他按规定开支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

篇7: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一)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年至20**年2季度公务接待费、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费用、公车购置及运行费进行了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搞好“三公”工作,我局成立了以书记、局长李立安为组长、副局长彭胜辉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三公”经费管控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年初重新下发了《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会审联签制度,从制度对全局支持进行规范,确保“三公”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强化工作落实,严控“三公”经费

1、会议及公务接待费用

我局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预算为7.2万元,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预算为6.24万元。我局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为40.5万元,20**年会议及接待费用为53.5万元,20**年1-6月会议及接待费用支出14.3万元。

我局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会审联签制度。接待安排先由需接待部门的经办人员向领导请示,由办公室统一安排,报销时必须由经办人员、会审联签小组会签,经分管领导审批后,财务股核报。经调查,我局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情况,支出偏高的原因:按上级要求,我局开展了多次公路专项整治行动,上级检查多,部门联系公务接待较多;路政巡查加班餐费等共同导致。

2、外出学习培训参观考察情况

20**年外出学习培训11次共96人花费49011元,20**年外出学习培训14次共36人花费21361元,20**年1-6月外出学习培训1次共1人花费1300元。除20**年自行组织退休老同志考察学习、党员学习以外,其余都为参加省、市组织的学习培训,无国(境)外学习事项,且呈逐年递减趋势。

3、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

我局20**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预算为6万元,20**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预算为3万元。我局20**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为18.7万元,20**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为17.7万元,20**年1-6月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为16.8万元,其中,20**年5月,因路政大队2006年由省局统一配置的猎豹皮卡车使用年限过长,使用频率高(已行驶31万多公里),车辆状况极差,已无法正常运行,经市局同意,我局购置大众上海大众朗逸汽车1辆,价值10.7万元,严格按照控购手续,经市财政局控购办同意购买。支出比例偏高的原因一是我局属于公路管养部门,需长期对公路沿线进行巡查和执法,造成使用费用偏高;二是车辆因使用年限长、频率高,车辆状况较差,造成修理费用偏高。

我局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实行单列记账,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经查,我局在自查自纠阶段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封存备案制度;不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或豪华装饰公务用车行为;不存在公车入私户行为。

三、积极完善监管,共建长效机制

根据自查结果,我局对严格“三公”支出管理,提出了八项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努力提高执行力,超前谋划,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

三是加强对考察及差旅费的管理。控制出市、县参加会议、考察的人数,不安排没有实际意义的公务考察活动。出差之前提前填写出差申请单,作为报销时的依据。

四是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管理。规范和控制公务用车修理、用油等行为,修理前报机务股并填写修理审批单,并到定点机构进行修理;节假日和不使用时车辆一律停放到机关院内。

五是加强用水用电管理。对空调、照明、用水等进行统一管理,提倡节约用水用电。

六是控制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按照“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中的审批程序进行接待,严格控制接待标准。

七是规范大宗购置及办公用品管理。大宗商品购置一律按政府采购规定实施,办公用品采购实行定点采购,需要办公用品的股室填写办公用品采购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统一由办公室进行采购。

八是规范>财务管理。公务费用支出实行计划管理,规范批报手续,实行“一支笔”审批和财务公开制度。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二)根据省、市纪委通知要求,我区对公务活动中涉及的“三公”经费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20xx,我区“三公”经费共发生70.2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费68万元,公务接待费2.2万元,没有公款出国(境)事项发生,此项费用不存在。

二、“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我区公务用车运行费实行定额管理,处级领导专车运行经费每年2.5万元,部门公务车经费每年1.5万元,凭据核销,超支不予处理。

公务接待费我们以林业局经营收入为基数,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当年公务接待费可以发生的最高额度,并把接待费用控制在最高额度以内。具体管理中,本着从严管理、勤俭节约、圆满待客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强化公费招待审批制度,加强公费接待部门和接待标准的管理,既加强了业务招待费的使用管理,又促进了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三公”经费管理成效

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我区20**年“三公”经费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即节约了资金,又发展了业务,在拓展外部市场,协调和密切各方关系上取得了可喜成绩。

今年我局将会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大力推进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

(三)一、部门基本情况

(1)、部门职能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拟订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全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统计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承担战备支前运输的有关工作。

(三)指导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培育和管理交通运输市场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调控和平衡全市交通运输运力;引导交通运输业优化结构和协调发展;指导交通运输业协会工作,发挥交通运输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四)负责全市公路、水路的运政和路政管理,统一管理城乡公路、水路客货运输;管理城市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加强交通运输服务业的管理,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对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

(五)负责市属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及客货运输站场的管理。

(六)负责全市汽车维修市场的行业管理。

(七)负责全市水上港航监督、船舶检验、船员培训考核及交通安全管理和船舶维修市场管理。

(八)开展全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九)贯彻交通运输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监督实施交通运输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

(十)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2)、机构设置

我局下设3科1室即业务科,法规科,技术安监科,办公室。

(3)、人员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

清镇市交通运输局属独立核算机构,年末行政在职人员12人,离休1人,退休8人,行政计21人;技术管理所在职人员6人;公路管理所在职人员8人,退休2人,计10人;遗属2人,共计39人。

二、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收入预算说明

20**年收入预算2041.57万元,全部为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收入。

(二)支出预算说明

20**年支出预算2041.57万元,其中:基本支出747万元,项目支出1294.57万元。

20**年项目支出预算1294.57万元,用于公路养护、对城市公交补贴、农村道路客运补贴、出租车补贴、农村道路建设、行政单位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部门预算中“三公”经费安排情况

(一)公务接待费支出预算20万元。具体支出内容: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公务接待费用,其他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

(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预算15.7万元。具体支出内容:行政调研、执法监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公出差、四帮四促等发生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和其他按规定开支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

篇8:我国三公经费公开问题浅析

关键词:三公经费公开,问题,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公开是政务公开的具体化,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

一、我国三公经费公开现状

由国务院自上而下启动的三公经费公开,首个公开的部门是科技部,公布时间为2011年4月14日,是唯—一个在国务院要求的公开时间底线(6月底)前完成了相应公开工作的部门。截至2011年7月底,已公开的中央部委共为92个,仍有6个部门尚未公开。综合统计显示,目前中央各部门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总数合计94.7亿元,2011年预算总数为94.28亿元。继中央部门,2011年7月21日,北京市公布了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成为全国首个公开三公经费的省级单位。北京市2010年财政拨款支出合计11.3亿元,涵盖了154个预算单位。8月15日,北京市44个部门或单位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布三公经费,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近4.4亿元。7月23日,陕西省成为第二个公开三公经费的省级政府。陕西省公布了2010年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总支出为7.27亿元,但是,2011年预算没有同步公开。第三家公开三公经费的省级政府是上海。7月28日,上海市财政局公布,2011年上海市市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11.1亿元。除北京、上海和陕西三个省级单位和广州、成都等少数几个城市公布三公经费内容外,其他省市各级政府仍未公布。

二、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三公经费公开缺乏主动性

从中央部门及地方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具体情况看,政府部门存在不够主动的情况,推三阻四或者找各种借口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仍选择沉默应对,不予公开三公经费的支出。在公开过程中一些部门也会有轻内容、重形式,甚至出现隐形处理、数字游戏,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处理的情况,只是迫于公开的压力而进行不完全的公开,使三公经费公开在实践中得不到正确的贯彻和落实。

(二)三公经费公开缺乏规范性

1. 公开格式不规范。

从已公布的情况看,形成了3种不同版本:一是以审计署公布的,并明确细化项目;二是财政部及相关部门,仅公开了总支出的相应数据,而且财政部没有公布去年的三公预算;三是农业部的数据,主要集中公开了公务用车的开支。三公经费公开格式的不规范导致政府部门有机会隐匿其不愿公开的相关支出,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2. 公开不细化。

在三公经费公开的110天中,公开报表应采取的格式、公开内容的详细程度,公开事项应明确的细节,各个部门未能统一标准。有的部门公开数据比较详尽,开销去向较为明确,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笼统,数据公开亟须统一规范。而无论是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中央部门总的三公经费支出,还是其他部门公布的数据,都只是简单的列出公费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三项费用的数字,既缺乏具体内容,也没有详细的解释说明。

(三)三公经费公开缺乏实效性

1. 信息反馈体系不完善。

三公经费公开后,公众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于公众的质疑声,多数部门基本上未予回应。公众无法真正参与到三公经费的监督中,没有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公众再到政府部门的信息循环机制,无法达到三公经费公开的实效。

2. 评价标准缺失。

三公经费公开后,没有明确、详细的评价标准,基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等诸多因素,各部门公布的最终绝对数字的高低并不必然说明相关工作的优劣,使公众不能清晰、明了的判定该部门经费支出的详细核算标准、开展有关活动与本部门履行职责的关联度、必要性和实际取得的成效,因此也就很难判定这些经费的支出究竟是否合理、是否取得应有的绩效。

三、完善我国三公经费公开的对策

(一)促进政府观念转变

政府是公众的代理人,政府履行的权力来自公众,公众享有政务信息的知情权,政府官员要改变公开政务信息是对公众恩赐的陈旧观念,认识到公开包括财政信息在内的政府信息是法定义务,无可推卸。

(二)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从目前看,三公经费公开的规范化至少应满足细化性、科学性等要求。就细化性而言,三公经费的公开除了应当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还应当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以利于公众判断其合理性。进一步细化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标准,统一部门财政信息公开的内容,避免政府部门敷衍了事。在科学性上,我国目前财政预算分类中没有专设三公经费这一科目,一些不合理的三公消费极易转嫁于“其他行政经费支出”。因此,增设三公经费的预算分类科目是当务之急。而三公经费公开的规范化关键在于制度化的强制约束,需要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或修改现行法律(如预算法)、法规(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使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对已公开三公经费的审查

三公经费的审查,包括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与合理性,从中发现三公经费支出乃至整个政府行政事务运作中的问题,探讨对其治理、改进的对策。除了应切实加强各级人大财政预算专门委员会的审查力度外,还应鼓励相关民间专门的组织机构来从事这项工作。在政策上支持相关民间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政府三公经费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分析,包括对不同部门不同年度的三公经费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及对同一年度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国家的三公经费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分析报告。

(四)建立三公经费公开问责制度

1. 明确相关负责人。

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是确保公开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财务主管,应是确保公开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直接责任人。

2. 建立严格的问责制。

对不依法定要求和规定期限、规定范围、规定方式、规定途径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和地方政府,不仅要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还要对相应部门、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问责,建立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的长效机制。

3. 对于在公开中造假、隐形处理政府信息的行为,必须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拒绝公开预决算信息是违法行为,公开虚假的信息同样是违法行为,对于这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严格启动责任追究。

(五)健全民主监督制度

1. 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障制度,让公众敢监督;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实施制度,让公众能监督;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追究问责制度,让公众的监督发挥实效。民主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使监督方和被监督方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确保民主监督正常有效的运行。

2. 要重视民主监督的协同。通过其他监督形式的协同,使民主监督真正发挥其最大功效。促进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等形式的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广、多层面、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全面发挥民主监督的整体效应,使民主监督的渠道更加畅通,措施更加有力。

3. 拓宽三公经费公布的载体。使三公经费公布的载体延伸至报纸,拓宽政务公开的覆盖面;增设三公经费全国工作小组,向社会公布网址、电话,处理三公经费数字真实度审核、相关投诉等问题。

(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特别是政务公开制度,包括整个预算决算的公开制度、政府重大决策内容和过程的公开制度、行政立法和执法信息的公开制度。制定统一的政务信息公开法,并建立人民法院对政务信息公开行为的司法审查和监督制度,促进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取得全面和持久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孟庆平.中国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基于公共选择视角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1):112-115

[2]陈武明.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J].嘹望新闻周刊,2009(22)

[3]牛建忠.强化措施规范职务消费行为[J].西部财会,2010(6):12-13

上一篇:二月十四日情人节浪漫表白情话祝福语20下一篇:外汇交易实务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