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和说课稿

2024-08-11

教案和说课稿(共6篇)

篇1:教案和说课稿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3 My Friends PartB教案

李成靖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Let’s talk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听懂会: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 He/She likes…… 能听懂:Boy or girl? 以及其他带有or的句子。2.Let’s chant 本部分的歌谣设计是为了练习和运用所学的Let’s talk部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1.Chen Jie,Zhang Peng,Sarah和Wu Yifan的图片。2.为Let’s talk准备所需要的头饰。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zon)

(1)教师播放Let’s do部分内容学生做动作。(2)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相应的词组。(3)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做说反义词的游戏

2、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教师介绍:I have a friend。然后询问学生:How about you?要求学生用:I have a friend,too.来回答。(2)让学生猜教师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引出句子Boy or girl? 然后向学生介绍我的朋友,引出句子Who’s she?(3)让班上的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到前面来,师生练习What’s his/her name? 教师然后描述班中一名女生:She likes music.She has long hair.What’s her name? 让学生猜,然后也可让学生出题自己猜。操练中要加上评语You’re right!(4)向学生展示四张人物卡片,分组练习:What’s his/her name? He/She likes……引导其他组学生评价:Right,right.You

are right!(5)设置语境,灵活运用。

要求一个学生出示自己的信息卡片,其他学生说出句子His/Her name is …… He/She likes……

(6)听录音,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Who’s ChenJie’s friend? What does Zhang Peng like? 让孩子带着问题听。

3、操练(Practice)(1)小组活动(2)学生两人一组上讲台,同学们选择ChenJie,John的头饰戴上,表演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4、课堂评价(Let’s check)在课程即将结束前,让学生看黑板,教师将重点句型设置于黑板正中,让学生读重点句子,并对全班三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评价,然后用一段话点题,愿意和孩子们做朋友。

5、家庭作业

听录音,熟读对话,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3 My Friends PartB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Unit3 My friends.PartB Let’s talk。学生在PartA部分已经学过friend等单词。本节课希望学生学得更多的单词和句型。

2、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music,science,sports,computer games,painting 并能够认读her,she,boy,girl四个单词及句型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 ……

(2)能用本课时人物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句型。(3)能够说、唱童谣,并理解其含义。

3、教学重难点

(1)区分“What’s your name?”与“What’s her name?”(2)区分“Who’s she?”与“Who’s her?”同时,he,his,she,her本身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也易搞混。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听说法,运用多种操练和对话方式来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童谣、英语歌曲来提升学习兴趣,运用生动的人物卡片和头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设计

Step1 Warming up Sing an English song “Friends”。通过英语歌曲热身,让学生提前进入英语课堂。

Step2 Revision(1)教师播放Let’s do部分,学生做动作。(2)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相应的词组。

(3)教师和学生做说反义词的游戏。Step3 Presentation(1)教师介绍:I have a friend。然后询问学生:How about you?要求学生用:I have a friend,too.来回答。

(2)让学生猜教师的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引出句子Boy or girl? 然后向学生介绍我的朋友,引出句子Who’s she?(3)让班上的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到前面来,师生练习What’s his/her name? 教师然后描述班中一名女生:She likes music.She has long hair.What’s her name? 让学生猜,然后也可让学生出题自己猜。操练中要加上评语You’re right!(4)向学生展示四张人物卡片,分组练习:What’s his/her name? He/She likes……引导其他组学生评价:Right,right.You are right!(5)设置语境,灵活运用。

要求一个学生出示自己的信息卡片,其他学生说出句子His/Her name is …… He/She likes……

(6)听录音,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Who’s ChenJie’s friend? What does Zhang Peng like? 让孩子带着问题听。Step4 Practice(1)小组活动

(2)学生两人一组上讲台,同学们选择ChenJie,John的头饰戴上,表演Let’s talk部分教学内容。

Step5 Homework 听录音,熟读这段对话。

五、说板书(Blackboard design)

Unit3 My Friends B Let’s talk friends What’s his/her name? His/Her name is......He/she likes......Boy or girl? You’re right.六、说评价

本节课学生很积极,基本掌握了怎样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我认为应该多安排时间操练。

篇2:教案和说课稿

段鼎耀

一、教材分析

教材(我的故事)按美术课标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置,依据课标“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基本理念,选择学生喜爱、熟悉的卡通艺术展开教学。在现代生活中,卡通已成为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流行的大众文化。它 以其鲜明的主题、典型的形象、幽默风趣的造型、简洁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表

达生活,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卡通在这里是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具有通过用形象语言反映生活,抒发和传达作者的情感观念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卡通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初步认识其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学生能叙说故事并大胆尝试运用卡通手法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学生能在协作的学习中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1、引入

播放开场的引人入胜的动画片段

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一个个既熟悉又喜爱的卡通形象时,大家的脑海里一定都浮现出与它们有关的,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快乐的卡通故事 这些故事的中卡通明星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卡通的装饰

我们喜爱的这些卡通形象不仅仅出现在卡通片和卡通画里当中,而且他就在你我当中 装饰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书包上面 文具上面 服装上面等等有了卡通的装饰它们变得多么的漂亮让人爱不释手啊!

3、认识吗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国内外的卡通明星,看你认识哪些,最喜欢哪些?

大家认识这么多卡通明星,可见大家对卡通多么喜爱和熟悉。我们在生活中发生过看见过经历过许多难忘的有趣的故事,如果用卡通的形式记录下来一定会更加有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 我的故事【板书】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卡通

4.卡通定义

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音译。在英语中,“animated cartoon”意为“活动地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卡通画。

5.连贯体素描

请大家看这个简单的故事,说一说大家生活中的有趣小故事,请学生将故事。

6.对比卡通特点

老鼠照片 猫的照片 汤姆和杰瑞

猫捉老鼠的照片 黑猫警长

对比:同样是表现一种动物 卡通画对原始形象作了哪些改变?学生讨论点名回答掌声鼓励回答好的同学 教师总结:

拟人化[板书]形象生动[板书] 色彩鲜明[板书] 造型夸张[板书] 故事风趣[板书]

正是因为卡通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卡通是一门通俗易懂也是我们喜爱的一门艺术。

7.造型夸张:夸张的作用可以让 可爱的更加可爱 威武的更加威武 凶恶的更加凶恶 丑陋的更加丑陋

8.情节夸张:谁来说一说你觉得他是遇到了什么情况要疯狂的割草?同学来猜一猜 老师展示答案后学生谈感受。

9.猫和老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猫和老鼠的片段-希望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观察思考作者对那些动作和情节进行了夸张表现,我们在设计故事情节的时候可以超越现实大胆想象甚至可以把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在其中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10.QQ表情

刚才我看大家在欣赏卡通片的时候非常开心 也就是说人的面部表情可以反映人的内心活动 在生活中我们会因有趣的事开怀大笑 因恼火的事而发怒 因悲伤的事而哭泣 因意外的事情而吃惊等 那么我们要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应该注重面部表情的特征。

观察研究QQ表情特征

然后自己设计各种表情 喜怒哀惧

活动二

1.用卡通形式表现自己生活中一个有趣的故事

2.也可以设计一个生动的卡通形象

3.还可以用卡通形象和符号加工图片,使其具有卡通味。

让学生解释自己的作品【有些作品是不需要解释观看者能自己解读】

然后自我同学老师评价【有没有想法、个性、特点、情趣、影响等】

老师总结本节内容 在愉快的卡通片和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湘版美术《我的故事》说课稿

段鼎耀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故事》。这是湘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

关于本课的教学思路,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以“造型表现”为阶段目标的课程。因为内容是学生普遍喜欢的卡通知识,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更好地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故事的表达,提到人物卡通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有多次接触,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这种经验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还可能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对卡通的发展过程及卡通的表达形式进行初步研究,不仅要单纯追求“形”似,而要他们努力做到有“神”为佳。能大胆体现出新特点,新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卡通画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画的主要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欣赏、思考、讨论、练习、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添学生的幽默和智慧,激发学生寻找生活的神 奇与乐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模式上我选择了从欣赏—到技能—再到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把欣赏教学和技能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其中,从而使欣赏、技能和情感熔为一炉,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从讲故事的游戏开始,为学生画“我的故事”做铺垫。通过游戏使学生立即进入角色,调动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2、第二步是欣赏部分,先观看卡通的小片段,分析卡通的特征用什么去表达才会更加丰富。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会围绕教师的思路主动地开动脑筋。在第一步的前提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更多地体会到关爱他人。

3、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通过作品欣赏、形体置换和模仿表演,了解描绘过程中表现方法的多样性,选择易于表现特征的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让学生讲关于身边的故事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讲故事,可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为学生画“我的故事”做铺垫。同时也能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消除学生上课精神紧张、情绪拘谨的状况。二.看卡通谈卡通:师生共同欣赏中外著名的卡通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总结出卡通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中外著名的卡通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谈卡通,引导学生对卡通画的思考,并对卡通片或卡通画有了初步了解。

三.画卡通:先学习卡通的特殊表现技法,如:特殊符号,人物表情,人物服装。再通老师展示一些相关范图并加以讲解,并给以一定的示范,接着让学生画出我的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草图。

设计意图:在这过程主要引导学生要发挥自已的想象力,及如何掌握一些表现的技法。

四.评卡通:学生作业完成,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也可学生互评,之后教师总结。

篇3:教案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说课稿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六节《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第一课时(课本第125页-127页部分),也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部分,这部分内容是七年级上册多边形相关知识的延展和升华,并且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又与三角形相联系,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联系性比较强,同时本节内容与下一课时的多边形外角和又是一脉相承,也是学习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空间几何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对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够在图形中识别,但对内角和的公式从推导到应用要求较高,另外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是了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定义,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它们的相关概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进一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把多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从而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要求学生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说理,培养学生的“分割”思想,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让学生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功喜悦和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让学生通过将多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化归思想,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和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是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方面小学阶段已经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内角和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前面学习四边形的性质过程中,也体会到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的应用,所以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知识的方法基础。

学生在学习经验方面,随着几何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如图形的平移、旋转、拼剪等。在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探索中需要学生结合图形发现规律,而这种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我们在七年级探索规律的学习中也有了渗透。加上八年级的学生十三四岁的年龄特点,好奇心、求知欲强,学生相互评价、互相提问探讨的积极性在以前的学习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因此对于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条件已经成熟,学生参加探索活动的热情已经具备,所以把这节课设计成一节课堂导学带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本节课我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交流,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尤其是本节课更是一节难得的探索活动课,按照新的课程理论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相关内容。

(2)学法。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心灵焕发活力的地方,因此在学法上我认为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开展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四、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本节课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导入新课、新知探究、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共五部分。

在导入新课部分,我设计的是从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利用蜂巢、我们宝鸡市的标志性建筑石鼓阁,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等图片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离不开多边形,以此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新知探究部分,共分为认识多边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认识正多边形三个部分,在这三个部分我主要采用的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探究,交流的模式来进行学习,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并用“很好,”“你真行”等语言对个别学生给予鼓励,然后让学生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汇报。

在认识多边形部分,因为这些都是一些在图形中易于识别而又不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概念,我要求学生类比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达到归纳,自学完成导学单新知探究部分的第一板块,老师只对什么是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就可以了。

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又是通过两条路线来体现的,一是探索n边形要从探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入手,找到规律;二是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又是依托从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找到方法。达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练习部分设计的意图是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多边形概念和正多边形概念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内角和公式的初步应用。使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运用,另一方面也是对这节课的一个反馈。

小结部分请学生谈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整理自己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回味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時也是给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表现的机会,这也是给教者本身一个反思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化,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再一次明确这一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培养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通过学生的归纳也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篇5:《窃读记 》教案 和说课稿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1、《窃读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板书)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者林海音。这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我爱阅读‛为主题,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本文在单元中起着以篇带篇的作用。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窃读的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第二个板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

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议议、想想,合作探究来读懂课文,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第三个板块:说教学程序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课外阅读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的作者在课外阅读时的感受与众不同,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这个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揭示课题。

二、疏通字句,整体感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并且标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读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内容,随机指导生字读音及书写,重点是‚窃、腋‛等几个,理解‚窃读‛等词语。

第三步:默读全文,引导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本环节安排了‚三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读中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在读中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的研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多雕。

三、潜心赏读,品文悟情

抓住重点,体会是关键,在学生交流‚‘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和恐惧‛展开讨论。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尊重学生的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语文教学,就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交流情况应抓住课文的重点句: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同时要体会作者贪狼一词的‚贬词褒用‛的精妙。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的内心对比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喜爱。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就咽了一口唾沫这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我们要从这些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同时又能加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

四、回归整体,拓宽延伸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

在学生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白并受到启发,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多看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的结尾把学习的触角向课外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第四个板块:说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

快乐

惧怕

窃读

这一板书设计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巧妙。从横向看,两个是完全相反的词语;纵向看,两个又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因为这是‚窃读‛的滋味,点明了主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篇6:可贵的沉默教案和说课稿

【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此文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然而孩子却很少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孩子沉默之际,老师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线索,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课文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述,精彩的语段很多。【学习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深入体会父母

给予的爱。

4、掌握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方法,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B、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导入新课。

2、通过可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让学生讲述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件事,从而理解和感受父母无私的爱。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懂得享受和回报父母的爱;

2、通过讲述和记录亲情故事,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学习重点和难点】

1、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他人。

2、孩子们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学习准备】

老师——课件;学生——亲情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生日歌》,围绕“生日”话题导入新课,板书课 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读准、读通。然后根据阅读提示,解决问题,碰到困难可以跟老师、同学交流。读书过程中可以拿起笔画一画,做做记号。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B、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课件出示新词,学生接龙读。

3、指导抄写生字和新词。C、再读课文

1、抽生读课文(认真读,认真听)

2、提问: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交流汇报)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根据课文内容,共同商量,围绕“沉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把问题写下来。

2、学生研读、讨论

第二课时(公开课)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二、研读课文,激发情感

A、课件出示老师围绕“沉默”提出的思考题:

1、找一找:课文中带有“沉默”这个词的句 子。

2、说一说:“沉默”是什么意思?谁“沉默”了?“沉默”了多长时间?

3、看一看:课堂上“沉默”前是什么样子?“沉默”时 呢?“沉默”之后课堂又是什么样子?

4、想一想: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B、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合作讨论 C、班级汇报交流

1、抽生回答思考题“找一找”后,老师课件出示内容(4句话)

2、学生回答思考题“说一说”后,老师及时评价

3、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和想象:

图①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图②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想象“沉默”后课堂上的情形又是怎样呢?

4、结合课文的描写,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想一想”中的题目。

(因为孩子只知道享受父母的爱,没想到爱还要回报,为自己的不足感到内疚和惭愧,所以沉默;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D、综合评价(对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进行鼓励)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讨论题:

①说一说:你父母关心你的一件事。②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对你的爱?

2、交流汇报

①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学生齐唱,边唱边回忆。②抽生讲述: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有具体的内容,讲得有感情)③抽生回答:自己回报父母的打算。(父母生日时:讲一句祝福的话、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为父母唱生日歌;替父母干家务活;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④师生共同评价。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通过学习、互相交流,我们懂得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不但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在日常生活中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这就是蕴藏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现在你们懂事了,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学会回报父母,学会关心他人!

老师送学生一句话:我们既要懂得享受爱,还要学会回报爱。这是做人最重要的美德!

2、布置作业(课件播放《妈妈的吻》):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②摘抄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③写一写父母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或回报父母的打算。

【板书设计】

17、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 ↓ ↓

享受爱

很内疚

回报爱

快活

享受 ↓ 关 心 他 人

《可贵的沉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情境教学法、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营造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表演导入——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体验情绪的变化:快乐——着急――兴奋――难过——幸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这里我设计了“点数”的情境:“谁的爸爸妈妈给你过了生日?有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我接着煽情:“我要点数了。1,2,3„„10。哇这么多,第一组10个,第二组11,12„„21个,„„那么第四组呢?”同学们兴奋极了,手举的高高的,生怕少数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接着我又问,那么又有谁知道爸妈的生日呢?只有三、五个同学举手。其他同学低下了头。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抒发,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荐孩子们阅读《游子吟》及《弟子规》中《孝感动帝》、《黄香温席》等故事,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妈妈的爱》。

四、说板书

上一篇:钢笔的自述300字想像作文下一篇:刑事附民事委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