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2024-08-14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精选12篇)

篇1:《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五上生物与环境中的一课,因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因此对于前课堂的铺垫要求并不高。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比较清晰,搞清楚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这四个概念,并对食物链的特征有一定了解,学生会找食物链,会写食物链,最后就是一个爱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的情感目标。

本堂课我用《人与自然》节目中的一段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看视频中动植物之间发生的事情,明白食物链中吃于被吃的关系,并学会用箭头连接食物链。

然后就是找食物链中的共同点,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这句话后我立刻出现了一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让学生判断是不是食物链,如果不是,缺少什么?让学生自己把食物链添加完整,然后再请学生用箭头将食物链连接起来。对食物链必须以绿色植物开始这一点进行巩固,效果也比较好。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整体还不错,感触最深的就是在一次次试教过程中,课堂越来越顺畅的感觉,每个环节在每次课堂后都可以进一步的完善。

在这堂课的磨课过程中,经历过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对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不是很清楚,动物究竟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在这些问题的争论中花费了不少时间。

篇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到食物链反映了生物间的一种食物联系,并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

第一部分分成三个小内容:认识食物链,知道生产者和消费者,学会正确写食物链。在引入部分设计时曾想过用学生熟悉的俗语引入,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为学生对俗语比较熟悉,他们也能轻易的写出动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但发现这些俗语中都缺少生产者,如果把它们写成食物链就不太恰当,于是改为用教材上的落叶、蚯蚓、小鸟作为食物链的引入,在实际教学中提问学生“落叶和蚯蚓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回答上这个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反观李老师用玉米、老鼠、蛇三者关系引入,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三者的关系。在介绍食物链概念的时候,罗老师和李老师都能用动画效果来展示食物链,使食物链更加形象,并且罗老师还明确了食物链的一般形式是“植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这既和上一节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又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动物的食性来排列它们在食物链的位置。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设计。学会正确写食物链是这节课的难点,关键在于掌握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两条食物链然后用课件通过问答的形式展示食物链的基本特点,但在后面的汇报环节中却发现还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掌握食物链的写法,问题出在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罗老师和李老师在这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先讨论,找出几条食物链的共同点,然后再一起探究分析食物链的基本特点,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认识食物链的基本特点,比我单一问答的教学设计效果更好。另外分析食物链的特点如果只从两条食物链来归纳,说服力不够强,至少要出示三条食物链。

篇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一、以文 字 信 息 形 式 考 查 食 物 网 的 基 本概念

1.食物链的主要类型

在自然界,食物链包括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三种,高中生物主要学习的是捕食链。对于捕食链来说,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无机环境成分与分解者不构成捕食链;对于食物网来说,一般只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

2.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食物网由多条食物链组成。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 营养级。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是以营养级为单位,而不是以某种生物为单位计算的。在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如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消灭害虫从而使能量更多地储存于农作物中,但是不能超过20%。

3.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当两种生物存在捕食关系时构成捕食关系,而它们以共同的某种生物为食时,又构成竞争关系。

4.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例1.下列有关 食物网知 识正确的有()

A.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由草传递给兔子的能量为10%~20%

B.在食物网 中可能也 会出现细 菌等分解者

C.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 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解析:在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是以营养级为单位按10%~20%传递的。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不止兔子一种动物,因此由草传递给兔子的能量不能按10%~20%分析,A项错误。食物网只能由生产者和各级消 费者组成,无机成分与分解者不会出现在食物网中,B项错误。在食物网中能量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并且是不可逆的,C项正确。在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项错误。

答案:C

二、考查对现成食物网的直接分析

当食物网中未给出能量传递效率,也未给出某种生物的食物来源或分配比例时,已知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最多能量,用最小的传递效率和最长的食物链来计算;若求消耗最少能量,则用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的传递效率来计算。

当食物网中某种生物有多种食物来源时,题中若给出食物的来源比例,则按照从高营养级到低营养级的方向推算。如果题中已知的是第一营养级消耗的能量,求的是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则可设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X,再进行求解。

当题中给出食物网中能量向后传递的分配比例时,则按照从第一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的方向推算。如果题中给出的是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求第一营养级消耗的能量,可设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X,再进行求解。

例2.根据下边的食物网分析:

(1)若人获得1kJ能量,最多消耗 植物___kJ,最少消耗植物___kJ。

(2)如果一个 人的食物 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获得1kJ能量,约消耗植物___kJ。

(3)如果植物向后一营养级传递过程能量平均分配,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获得1kJ能量,约消耗植物___kJ。

解析:(1)题中没给出能量传递效率和最高营养级的各种食物来源比例,人每获得1kJ能量,求最多消耗植物能量时应按最小的传递效率10%和最长食物链进行计算,可知消耗植物能量最多为1000kJ。计算消耗最少植物能量时应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和最短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即最少消耗植物能量为5kJ。

(2)题中给出最高营养级的食物来源比例时,应按题中的比例关系及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人每获得1kJ能量,需要前一营养级能量共计10kJ,其中从植物直接获得5kJ,从小型肉食动物获得2.5kJ,从羊获得2.5kJ。羊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为25kJ,而小型肉食动物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为250kJ,因此从植物获得的能量共为5+25+250=280(kJ)。

(3)题中给出能量向后传递过程中能量分配比例,应按从前向后的顺序计算。因此可设消耗植物能量为X,则后一营养级共得到0.1X能量,其中人、植食动物与羊分别获得0.1/3X,由植物→羊 →人这条 食物链人 能获得能 量0.01/3X,由植物→植食动物→ 小型肉食动物→人这条食物链人能获得能量0.001/3X,因此人获得的能量0.1/3X+0.01/3X+0.001/3X=1(kJ),从而可求得X=3000/111(kJ)。

答案:(1)10005(2)280(3)3000/111

三、以柱状图形式考查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在以柱状图考查食物网知识时,每个柱条往往表示一种生物,在分析柱状图时,要注意辨析每种柱条在经某种因素作用后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比较不同柱条的变化差异,结合食物网中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必要时可将柱状图信息转化为我们最熟悉的表示形式再作分析。

例3.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中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营养级的 生物被捕 食的压力 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解析:由题意可知,X、Y、Z形成的食物链为Y→X→Z。从图中可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说明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Z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其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一定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还可能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有关。从图中不能看出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X营养级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

答案:A

四、考查根据题意构建食物网

根据题中信息构建食物网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试题类型。题中信息以文字、表格、扇形图等不同形式展现,文字信息中常给出各种生物的捕食关系。此外,还可根据各生物的能量、有机物含量或体内所含重金属等不被分解成分的含量分析其间关系。注意各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在10%与20%之间,一定不能超过20%。

例4.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动物),以及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 物之间的 食物关系 最可能的是()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水草、绿藻为生产者,草鱼和浮游动物(如水蚤、轮虫)为第二营养级。其中草鱼以水草为食,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绿藻)为食,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鳜鱼以草鱼和鳙鱼为食。从而绘出食物网,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第一营养 级是甲,而乙与丙的有机物总量接近,应是同一个营养级,因为相临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与20%之间,不能超过20%,丁应为第三营养级。

五、以表格等形式考查食物网的综合知识

对于食物网类试题来说,食物网概念流程图是最直接的形式,如果题中给出了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呈现的食物网信息时,往往要先把题中的信息转化 为食物网 概念图,然后再进 行解题。

在食物网中每条食 物链的起 点都是生 产者,食物网中生产者的种类不一定只有一种,终点是每条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在查食物链条数时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然后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从前向后自分叉处依次数清食物链条数。

例5.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若第一营 养级的同 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 获得的最 大能量值是____。

(3)鹰处于第 五营养级 的食物链 有___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

(6)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

(7)由于人们捕捉大量的蛇从而使蛇的数量减少,那么鹰的数量____。

解析:本题以表格形式呈现食物网情况,直接分析表格比较紊乱,应根据每种动物的食物先构建出食物网,再进行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绘制食物网如下(对每一种生物进行编号便于查食物链的数目)。

(1)查食物链条数时,首先确定两点,即起点和终点,本题的起点是植物,终点是鹰,根据绘出的食物网进行分析。按编号从植物起列出相应的食物链为:11→2→4;21→2→8→4;31→3→5→4;41→3→5→8→4;51→3→6→5→4;61→3→6→5→8→4;71→3→6→7→8→4;81→3→7→8→4。这样通过编号的方式很方便就能写出各条食物链且不易出错。

(2)鹰有多个食物来源,由于题中没有给出鹰的食物来源比例,在计算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时,按最短的食物链1→2→4计算。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根据传递效率为10%可知鹰获得的能量最多为2×105kJ。

(3)从第(1)小题列出的食物链很容易判断出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3条。

(4)鹰以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鹰与蛇共同以食虫鸟和鼠为食体现竞争关系。

(5)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 物因素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

(6)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7)由于鹰有多个食物来源,当其中一种食物减少时,它可以更多地捕食其他生物。因此它的数量基本不变。

答案:(1)8(2)2×105kJ(3)3(4)竞争和捕食(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6)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7)基本不变

六、考查食物网、碳循环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对于一个典型的食物网来说,它由多条捕食食物链组成,各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也就是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和无机环境成分不进入食物网中。而对于 生态农业 来说,食物网可能包括无机成分和分解者。

在食物网中存在的都是单向箭头,体现的是能量流动关系,而在碳循环与生态农业中则存在双向箭头。在碳循环中双向箭头的两端分别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这是判断碳循环中各成分的着眼点。在生态农业中箭头反映的不一定都是能量流动关系。

例6.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____(能、不能)表示某食 物网,原因是_____。其中____是生产者,____是消费者。图中的B表示____。图1中最多有____个营养级。

(2)图2表示某生态农业示意图,其中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有___。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___。图2中沼渣为农作物提供___。

解析:(1)图1中存在着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而食物网是由捕食关系构成的,不存在双向箭头。因此不能表示食物网,应该表示的是碳循环。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可知其分别为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其中所有箭头都指向C,说明C表示无机 环境,A表示生产者。A、D、E都指向B,说明B表示分解者,D、E表示消费者,共有三个营养级。

(2)图2中存在捕食关系的有家禽家畜与农作物、人与农作物、人与食用菌,其中食用菌既作为分解者存在,又与人之间又构成捕食关系。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图中显示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未显示的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由家禽家畜提供给农作物的粪便、沼渣提供给农作物的矿质元素,不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答案:(1)不能食物网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能量沿食物网的流动是单向的)AD、E

分解者3(2)家禽家畜与农作物、人与农作物、人与食用菌农作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矿质元素

篇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食物链&草→兔→狐→狼&生态系统

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主要是植物&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营养状况&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以食草动物为食&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沿此渠道进行&]

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捕食者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因为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例1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A种群有50个个体,B种群有500个个体,C种群有5000个个体,D种群有10000个个体,则它们的食物链关系是( )

A.A→B→C→D B.D→C→B→A

C.C→D→B→A D.不能确定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互相关联,组成食物链。食物链都包括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可作为一个营养级,而能量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流动到另一个营养级。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以热量的形式不断散失,形成金字塔能流。所以本题初看起来选B。但题目中只提供个体的数量,没有提供个体的大小或个体所拥有的能量,所以仅从个体的数量还不能确定该种群的生物量或能量的多少。如一棵大树的个体数量是1,而生活在其上的昆虫的数量可以有几百只甚至几千只。所以仅从各种群的个体数量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

答案 D

例2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解析 根据题意,可写出三条食物链:1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Kg,消耗植物为0.5÷10%=5Kg;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Kg,消耗植物为0.25÷10%÷10%=25Kg;3植物→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 Kg,消耗的植物为0.25÷10%÷10%÷10%=250Kg。所以人要增重1Kg,共消耗植物280Kg。

答案 D

点拨 我们所研究的食物链是建立在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之间的“捕食链”,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与动植物形成捕食关系,故两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二、食物网中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苔原则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例3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鹰][蛇][蛙][老鼠][食虫鸟][食虫昆虫][植食性

昆虫][植物]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

(3)蛇和鹰的关系是 。

(4)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解析 (1)以植物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鹰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8条。

(2)在“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食虫鸟→鹰”“植物→植食性昆虫→蛙→蛇→鹰”“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鸟→蛇→鹰”三条食物链中鹰处于第五营养级。

(3)蛇和鹰同时捕食老鼠,两者为竞争关系。同时鹰又捕食蛇,两者又为捕食关系。

(4)食物网中只包括了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所以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应包括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以及分解者。

答案 (1)8 (2)3 (3)竞争和捕食

(4)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以及分解者

点拨 (1)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从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2)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的蛇与鹰,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1.下列哪一组生态学名词的排列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的( )

A.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物体、类群、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

C.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种群、类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一个系统生态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消费者和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的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的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5.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它是( )

A.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

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D.初级消费者和第二营养级

6.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7.下列内容,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培养了多种植物和多种鸟的一个生物实验室

B.一个生长有几种植物和几种动物的废弃的蔬菜大棚

C.一个集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的农贸市场

D.一培养枯草杆菌的试管

8.下图为某一带草原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试分析

[猫头鹰] [蛇][兔][鼠][草] [黄鼠鼬]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分别为 营养级。

(3)图中的哪个营养级含能量最多? 。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1~7 ACBDBBB

篇5:《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高禹小学胥建平

整堂课教学之后,基本达到了本人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重难点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但纵观整堂课,还是有许值得探讨之处。

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画出相关食物链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草草的结束,让学生感觉一犹为尽,使得在小组汇报时,学生没有充足的准备,汇报情况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没有理出头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时间分配不够好,前面讲的太多,以致后面学生讨论时间少,练习的不够,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反映画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不知箭头指向哪方,这可能是有些地方处理的太匆忙所致。把握时间问题。

本节课在知识拓展一环节中,还缺少深度,没有更好的强化知识,如果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或其他方面的食物网,使学生不拘于水田、草原的食物链,拓展学生思维,效果会更好。

在驾驭课堂能力方面,还是需要加强,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遇到课堂生成问题,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上得更加精彩。

篇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篇7: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徐洁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并能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自己动手串连食物链,进一步认识食物网。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取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写出简单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起兴趣

1、激趣导入,老师讲故事,三名学生带着动物头饰扮演相应动物。T: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动物王国,夏季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爬上枝头,一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悄来到蝉的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螳螂把捕蝉抓住,但是黄雀却一口把螳螂和蝉一起吃到了肚里……

T: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个成语吗?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S: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T:课件出示故事图片,点击成语。

2、谈话:

T:在这个故事中,谁是谁的食物呢? S:蝉是螳螂的食物,螳螂又是黄雀的食物。

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对于动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分析的很准确,大家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S:同意。

T:蝉、螳螂、黄雀的食物关系如果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他们连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

S:箭头;

T: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

S:箭头表示的是前一个动物被后一个动物吃掉的意思; T:箭头朝向谁?(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S:箭头指向吃的那个动物(也就是捕食者)。

T:(教师评价)同学们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分析的很到位,科学知识真丰富。

(板书):树——蝉——螳螂——黄雀

3、概念引入:

T:就像这些动植物一样,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吃与被吃”食物关系,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他们给他起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食物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T:课件点击课题

二、深入了解食物链

1、讨论:他们谁被谁吃? T:课件展示课本12页图片

T: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在蔷薇花丛中标出生物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学生在课本中用箭头标出,并按照这种关系在图中圆圈里填上动植物的名称,然后汇报)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S1:小草(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S2:落叶——蚯蚓——小鸟 T:课件出示食物链答案。

T:(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分析很到位,已经能熟练的运用食物链知识了.2、分析食物关系

T:请你观察一下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暗示: 起点、终点)T:这几条食物链是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的?(强调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S:一般是从植物开始的,终于肉食动物的。

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学生。

T:这几条食物链中,树和小草能自己制造食物,其他的生物则吃别人制造的食物。我们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板书:生产者 消费者)

T:你知道在这几条食物链中哪些生产者?哪些消费者吗? 预设:S:小草、蔷薇、树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T:课件出示问题答案.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的理解力非常快,这么快就能很好的运用刚学的知识了。

T:课件出示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的相关概念。

三、感知了解食物网

1、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T:(课件展示课本13页图片)刚才我们谈到的食物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如果是一片森林,一片汪洋,一个草原、一处田野。那里的生物将会更丰富,食物关系更复杂。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田野,共同来认识一下这里的生物朋友。那么你能不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到食物链呢?让学生在生物间找食物链,看谁找得最多。边讨论边在书上标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S:(讨论)3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水稻、老鼠、青蛙、蛇、蜻蜓、黄鼠狼、猫头鹰、蝗虫、蜘蛛、老鹰、麻雀、蚯蚓、瓢虫、蚜虫、小草)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汇报答案

T:同学们已经找到了几条食物链,下面请一些同学代表这些生物,汇报一下你找的食物链。

S1:水稻——蝗虫——青蛙——蛇 S2:水草——鱼——白鹭 S3:水稻——田鼠——猫头鹰 S4:水稻——田鼠——蛇——老鹰 T:课件出示问题答案

T:(教师评价)看来我们对食物链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都能当小老师了。

T: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这些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

S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S2: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组合在一起,象一张网。

T:(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形容的真贴切,语言表达的很准确。

3、总结

T: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植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T:课件出示食物网的概念

4、巩固练习

T:请同学们找找练习中水田里的食物网,并写一写。(学以致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S1:小草---蝗虫---青蛙---蛇---老鹰 S2:小草——兔子——狐狸 S3:小草——老鼠——蛇

S4: 小草---蝗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 T:课件出示问题答案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T:(教师评价)同学们不仅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真了不起!

四、拓展与思考,情感提升

T:课件出示两份资料:

1、五十年代,我国农村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

2、屎壳郎出国记

T:请学生思考问题:人和这些动植物有关系吗?在这个食物网中,假如某种生物灭绝了,这个网会怎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

S1: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是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S2:保护了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T:(教师评价)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和老师想的不谋而合了,真厉害。T:由此看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现在,地球上的许多动物濒危灭绝,我们要从我做起,爱护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请大家记住:爱护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其实就是保护了人类自己。

教学板书: 食物链

树汁——蝉——螳螂——黄雀

小草(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蚯蚓——小鸟 生产者

消费者

篇8:《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设计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我们称之为食物链。

同一区域内生物间多条食物链构成网状结构,我们称其为食物网。

在一区域内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使能量在它们之间依次传递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减少孩子对动物的好恶心理;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2、难点: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明确从植物开始和箭头的指向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课件;表面贴有动物卡片的圆磁片及磁箭头;食物网海报

2、为每小组准备贴有水稻、猫头鹰、老鼠、蝗虫等白板纸,带有白板檫的白板笔;食物链记录单等。

【学前分析及设计理念】

本课是借四年级的学生上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本课的学前基础不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是四年级上册在《食物》单元学习过的食物中的营养,因此孩子学习本课的前概念是人(动物)吃食物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使自身因具有营养才能成长或因具有能量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即吃食物的过程就是食物的能量(营养)流向人(动物)的过程。

本课就是基于学生的前概念,围绕以能量流动的方向为中心,采用交流研讨的方式先后以食物链、食物网为小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和进一步完善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

老师今天特地带了一件礼物给大家。你猜猜?的确是吃的,它叫披萨。喜欢吗?大家观察下,里面有什么?(水果、芝士、培根等)

你们还希望里面有什么?呵呵,你们还真是一群吃货啊!

一、能量——生存的基础

1、探讨人类生存的基础

PPT依次出示班长的幼儿时期(1周岁照片),问:这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知道她是谁吗?实际上又是谁呢?(10周岁的照片)跟小时候相比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教师概括:通过吃使我们获得生长、生活所需的能量、营养,而这些食物也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2、拓展到自然界生物生存的基础

问:在自然界内,是否只有我们人类是这样的?还有谁的生长、生活需要食物、需要营养的呢?(请学生举例)

3、聚焦农田生物生存的基础

师:在这片农田里生活着:青蛙、蝗虫、蛇。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农田里生活?譬如它的能量、营养来自于哪里?请同学们思考后再来说说。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吃来吃去的(为了生存),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的好恶心理。

二、流淌着的能量1——食物链

1、探讨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A、交流生物间食物关系:

这几种生物之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

B、教师概括:

同学们虽然说法不同,都是正确的,概括起来有这么两条:

“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或者“蛇吃青蛙,青蛙吃蝗虫,蝗虫吃水稻”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的表述可暴露孩子对生物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流动方向的理解程度,为下一环节的引导做铺垫。

2、介绍食物链

(1)描述食物链

而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统一从“能量、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学生一起表述):水稻中的营养流给了蝗虫,蝗虫的营养流给了青蛙,青蛙的营养留给了蛇。也就是“水稻被蝗虫吃,蝗虫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可以用箭头“→”表示能量的流动过程。

师根据学生表述并板书:水稻→蝗虫→青蛙→蛇

小结:像这样营养、能量从一个点流到下一点,再流到下一点再下下点,一环扣一环的,使能量像在一条链环内流动。我们将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板书:食物链)

【设计意图】借科学家的研究习惯(即每一句科学术语都包含了事物的本质)让孩子们更科学对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表述。

(2)探讨食物链的特点

A、引出其他的动植物,探讨所存在着的食物链: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片农田内还存在着其他的动物、植物。比如(课件再出示麻雀、鹰)。这些生物之间又存在哪些食物链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轻声讨论讨论,将你们用箭头的形式将食物链全部都写下来(用记号笔在白纸上写)。我们看看哪些小组最会思考,哪些小组的发现最多。

B、汇总食物链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他们自己小组找出的食物链条,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一样的,你要等他汇报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C、关于食物链特点的交流

真想不到,老师仅仅加了两种动物,一下子就多了这么多条的食物链。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食物链,思考思考这么多的食物链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说,教师在板书上简记:水稻、鹰)

D、教师小结:

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凶猛的动物。

对啊,植物成了食物链的起点;可植物它为了生存,它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哪里?(光合作用)你能向大家介绍光合作用吗?(先由学生介绍,再由ppt介绍)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发现仅仅增加两种动物就让这些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为研究更多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即食物网的引出)做好铺垫。同时通过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让孩子们发现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3)介绍生产者与消费者

在科学上,我们将水稻、草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的叫做生产者(板书:生产者),而右边这些靠吃其他生物获得营养的我们称之为消费者(板书:消费者)。

三、流淌着的能量2——食物网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此时如果又来了一批动物,如:猫头鹰、老鼠等。现在这农田内的食物链还是原来这样的吗?会有哪些变化?(最凶猛的动物都是老鹰,食物链都到老鹰结束;食物链数量会变多……)

1、表述众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1)用箭头直接在生物间标出食物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换一种研究方式:在图中直接用箭头画出其中的食物链。如果箭头有重复(就像这样)我们就用一条箭头表示就可以了。

(孩子们用白板笔在白板纸上画箭头,可用纸巾试擦修改)

看看哪个小组画的最完整,最详细。(要求:1、轻声讨论2、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2)修正食物关系图

请一组同学拿作品上台展示。问:他(她)标对了吗?问请对比一下你的食物关系图和这位同学的食物关系图哪里不一样?应该怎么标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生物种类变多后仍用食物链表示其中的关系会显得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则采用直接在生物间表达食物关系更为方便。

2、交流概括食物网的特点

(1)描述食物网

真想不到,仅仅这么几种生物之间竟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食物关系。把老师的头都给看大了,很像什么?(网)。你们能给这种食物关系取个名字吗?(板书:食物网)

(2)发现食物网的特点

我们再看看这个食物网,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片食物网中,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生物之间互相依存、有互相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食物网的特点,让孩子初步体验到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外下面的研讨打基础。

3、探讨食物网内生物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现在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发现了很多老鼠在偷吃水稻,一气之下买来老鼠药把这片水稻田里的所有老鼠都毒死了(将老鼠擦掉),你认为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水稻能够增产吗?学生边讨论边在白板纸上摆弄。

学生讨论,师概括:在这篇水稻田内,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孩子们发现一种生物不仅与它直接存在食物关系的生物有食物关系外还与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也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感受食物网大量存在

在其他地方的食物网如:大海、森林、池塘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吗?举个例子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大海、森林、池塘的图片,让孩子学着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去想象其中生活着的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四、课外拓展

请分析自己的早餐中所包含的食物来自哪些动物或者植物,并相应的写出食物链。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采用“学以致用”的方式去解读自己吃饭时存在的食物关系,既达到了运用本课的知识的目的又与本课导入环节内容相呼应,回归课堂学习的本真!

五、板书设计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简。

篇9: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吃谁。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然后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引出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在学生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文,让学生找出田野里存在的多条食物链。然后通过对这些纵横交错的食物链的分析,得出新的概念“食物网”,以此来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彼此复杂的食物关系。得出: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的巨大影响,以及保护某一种生物对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掌握食物链中规律,并能正确表达食物链。能利用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教学难点:

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创造情景,认识食物链。

1、播放《食物链和食物网》录像,学生边看边思考动物世界中的生物关系;

2、分析录像中连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得出食物链.2、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五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用箭头的方向表示它们关系的方法:【庄家→皇虫→青蛙→蛇→鹰】。明确食物链箭头的指向。食物链箭头方向的规定,其实是表示了生物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请学生按照“谁被谁吃”顺序说一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据生回答在课件上连起来。然后明确我们用简单的文字各箭头把他们表示出来。请生观察,箭头指向谁?(吃者)

分析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步步深入,引出科学概念,把握学习重点。)

问:想象一下,他们的食物关系分像两条什么?(链环)

明确: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找出9个生物之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观察这几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肉食动物终止.大家来观察第一条食物链,谁能不吃其他的生物就能存活下来?重在发现,所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科学知识是科学课的教学重点,本堂课也同样不例外,小草,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自己生长需要。引出生产者的概念。要求学生指出第二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再举出身边的例子。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靠植物生存.引出消费者的概念.拓展与思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明白要保护自然环境,珍爱每一种生物。)

课件出示一份资料, 资料:找出是谁给人和猫带来灾难,他们怎么患上水污病?师强调:保护自环境,珍爱生物

作业:

1、一片森林,一汪海洋,一块草地,一潭湖泊等都可以看到一个生态系统。请大家选一处,找出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2、请你为保护自然环境,珍爱每一种生物提一条建议。

板书:

食物链和食物网

庄家→皇虫→青蛙→蛇→鹰

篇10: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淮北市实验小学

笪波玲

114662156@qq.com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谁吃谁。要求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说说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引出科学概念“食物链”,然后通过对食物链的分析,引出概念“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在学生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文,让学生找出田野里存在的多条食物链。然后通过对这些纵横交错的食物链的分析,得出新的概念“食物网”,以此来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彼此复杂的食物关系。得出: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它生物的巨大影响,以及保护某一种生物对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植物和动物之间都会有相应的食物链关系。

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2、过程方法: 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能正确书写食物链,学会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五,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六,教学准备:

PPT

《动物世界》录像

生物挂图等 七,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2.角色扮演 八,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认识食物链。

1、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学生边看边思考动物世界中的生物关系;

(播放狮虎吃鹿搏斗片段)

2、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三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用箭头的方向表示它们关系的方法:【草→鹿→虎】。

明确食物链箭头的指向。食物链箭头方向的规定,其实是表示了生物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

3、谁被谁吃(食物链)

(1)播放课件:{花丛中的生物图片}

问:这里又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 请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2)(分组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员来描述。

(3)小结:在自然界里,同一区域里往往生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相互敌对的“竞争者”,是什么把这些不同种类的生物连接在一起的呢?(是食物关系)

(4)请大家打开课本。把其中存在着的食物关系试着用箭头像“草→鹿→虎”画一画它们之间的关系。

(5)各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板书〗:叶子→蚜虫→瓢虫→小鸟

从刚才的图片中可以发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课件出示句子』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用带箭头和线段来表示这种食物关系的表达式,我编了句顺口溜“食物进了谁的嘴就把箭头指向谁”,这样学生又好记忆又容易写了。(6)『课件』: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生产者、消费者

阅读课本P12。说说什么是生产者(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什么是消费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学生举例:各种绿色植物---花、草、树木等(生产者)。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消费者)。

巩固知识播放课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动画视频。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片段故事吗?谈话:在这个例子中,谁被谁吃呢?谈话:螳螂吃蝉来填饱肚子,黄雀又会吃螳螂。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箭头表示关系:蝉→螳螂→黄雀。)

学生活动:教师把蝉,螳螂,黄雀模型帽子分别戴到四位同学的头顶。让学生用手势代替箭头表示食链的方向。接着让学生说出我是谁,我被谁吃,说完就回到座位。

(二)、田野里的食物网

⑴ 大山村的同学在水田中发现了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展示水田生物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水田里的生物图片并说出图片里有那些生物?(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⑵

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自已发现的那些生物的食物关系。试着用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⑶ 指名汇报他们找到的食物链。(提示:如果两种生物之间已经 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了。)⑷ 数一数你们找到了几条食物链?其中水稻被不同的动物吃了几次?

⑸ 讲述: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学生活动:“结网游戏”

1、在轻缓的音乐声中,稻田中的各种生物(稻谷、蝗虫、鼠、青蛙、蜻蜓、蛇、麻雀、猫头鹰、老鹰)依次出现在屏幕上。

2、随机发下生物头饰让学生佩带。

3、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现在我们都是这个稻田中生物的一员了,想一想,在稻田里你能吃谁,你又会被谁吃?

4、教师创设破坏其中的一条食物连,蝗虫被消灭了,请观察刚才的网线,有什么变化? 师:蝗虫被全部消灭了(请蝗虫放掉网线,退出游戏)请生物们观察刚才的网线,又有什么变化?(网线被破坏)请蝗虫们说说你们当时的感受?

生:人类太残忍了。

师:(对青蛙)蝗虫全部被消灭了,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蝗虫死了,我们没有食物就会饿死了。

师:(对蛇)蛇群一方面不断受到人类的攻击,一方面食物(青蛙)大量减少,现在你们在想什么? 生:完了完了,也会饿死了。

师:(对老鼠)你们呢,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哈哈,非常高兴!

师:是呀,少了一个天敌,你们可以大量繁殖了。

师:(对稻谷)蝗虫灭绝了,可是老鼠却开始大量繁殖,终于有一天,稻田里的稻谷因为鼠灾颗粒无收(请稻谷逐一放掉网线,退出游戏),(对老鼠)你们还高兴得起来吗?

生:啊„„。

师:(请老鼠放掉网线,退出游戏),稻田里的其他生物会不会受影响?认为自己会受影响的把网线放掉。“麻雀、猫头鹰、老鹰、蜻蜓”犹豫了一下,逐个放掉网线。教师采访他们,请他们说说放掉网线的理由。

师:请大家看一下现在的网线,处于什么状态?(网线坍塌了)好,游戏到此结束。

课件演示:在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请你预言一下,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对了。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联系的,只有保护好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九,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打算?

十、板书设计:

5.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 草→鹿→虎

叶子 —→ 蚜虫 —→ 瓢虫 —→ 小鸟

↓ ↓ ↓ ↓

生产者 消 费 者

篇11:《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会书写完整的食物链。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应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在交流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能正确书写完整的食物链。教学难点:

1、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2、能书写完整的食物网。教学过程

一、动画故事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大自然,开启我们的发现之旅。仔细看,下面的视频中发生了什么?

(师播放视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学生观看视频)

师问:大家能看出来是个什么故事吗?(学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在这个成语故事里,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学生回答)

师:为了表述的方便和统一,我们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表示一下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谁再来说一说?

(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再来表述,师进行板书:树→蝉 → 螳螂 →黄雀)

二、谁被谁吃(认识食物链)

师: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它们一样,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这样的例子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课件出示蔷薇花丛里的几种生物图片: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让学生认一认)

师:老师这儿有四张表示它们的卡片,请四名同学到前面来,每个同学手持一张卡片,代表这种生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位同学如果按照谁被谁吃的关系来排列,怎样站才合理?

(找学生来排排队,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的关系。师板书:蔷薇花 →蚜虫 →瓢虫 →小鸟)

师: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关系像什么?(生:链条)

师:所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课件出示食物链的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很容易的找到了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我们再增加一下难度。(课件出示课本12页花丛中的生物: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师提问:在这些生物之间谁被谁吃?有哪几条食物链呢? 请你找一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一一作出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食物链,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食物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讨论,找出食物链的特点,汇报交流)

师小结: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师:哪些是绿色植物呢?(生说:花、草、树木等)

师: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生物学上就把它们叫做——生产者。(板书)

动物自己都不能制造食物,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呢?——消费者;各种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是消费者。

(课件出示: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师: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食物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指名回答)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师:在田野里有许多生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师:在这张图中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呢?(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这张图片,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如果两种生物间已经有箭头连接了,画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剪头了。画完以后,数一数自己画出的食物链有多少条。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了多少种食物。

(学生找食物链,画箭头,展示并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四、分角色表演(体验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师:老师这里有田野里13种生物的头饰,我们找13个同学来分角色表演几个情境:(1)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蛇肉,有一天蛇群遭到人类攻击,被大量捕杀。请扮演蛇的学生使劲拉扯,请其他生物们体验你有什么感觉?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2)因为蝗虫会使稻谷减产,人们痛恨蝗虫,把大量的化学药品撒到蝗虫身上,不幸,蝗虫全部被消灭了。请蝗虫退场退出游戏,那么你饰演的这种生物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表演、交流体会)

师总结: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五、课外拓展

如果是你,你打算如何防治庄稼地里的虫害和鼠害?

《食物链与食物网》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册第一单元第五课,通过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在暑假的研训活动中,我选择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进行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在开学以后的集体备课研讨中,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课堂调控及细节方面的设计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我对设计的教案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视频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动画简洁、生动、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成语中的食物关系,又让四名学生分别代表蔷薇花、蚜虫、瓢虫、小鸟,让大家根据谁被谁吃的关系来给他们排排队,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在学生初步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后,提高难度,课件出示课本12页校园花丛中的8种生物,找出它们中的食物链,在这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动物图形加上了动画效果,学生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教学效果不错。

在田野里的食物网教学环节上,我先出示田野里的生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它们,然后再让学生在卡片上用箭头画出一条条食物链。展示交流环节,利用电子白板投影学生的卡片,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和完善,在交流中加深了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一个环节生态平衡教育,为突破帮助学生体验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这一难点,我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设置了两个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来体验、发现,通过假设推理来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知道每一种生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篇1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反思

关键词:转双抗虫基因;杨树;节肢动物;群落;食物网

中图分类号: S4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299-03

收稿日期:2013-05-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070626);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编号:2009ZX08011-027B)。

作者简介:姚丽(1980—),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昆虫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625635315@qq.com。

通信作者:高宝嘉,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baojiagao@163.com。杨树节肢动物群落是以杨树为中心的多种害虫、天敌、中性昆虫共存且通过营养取食关系组成的复杂的稳定的生态系统。转基因的插入,直接影响目标害虫种群,从而有可能通过营养关系影响群落中的其他种群,并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众多学者[1-7]多采用Shanner-Wiener多样性指数反映群落稳定性,但该方法忽略了节肢动物群落不同物种的作用,以及同种内不同個体的差别和群落内营养的复杂性。而食物网直观地反映了群落中物种间的取食相互作用,定量地反映了群落结构的营养层次、物种数、均匀度和网络结构的复杂程度,因而更能从本质上反映群落复杂的构成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落的稳定程度。故本试验研究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对杨树节肢动物群落食物网的影响,为进一步解释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的变化机制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种植

转双抗虫基因741 杨树高抗虫株系Pb29是河北农业大学林业资源与工程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合作,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杀虫蛋白基因(BtCrylAc)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基因(API)同时转入优良毛白杨无性系741杨树,获得的转基因无性系[8-9]。在河北省涿州国家务林场田间栽培试验林(经国家林业局生物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的大田释放地)种植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CK)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高抗株系Pb29)。面积50 hm2,树龄为2 ~3年生。四周种植黑杨作为隔离林带。整块试验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管理均一致。在整个试验阶段林地不做任何肥水及喷施农药管理。

1.2调查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CK和高抗Pb29每次随机抽取5个样点,每样点随机抽取2株杨树。各处理从4月至10月每隔5~10 d调查1次,逐枝逐叶调查取样植株上所有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并作详细记载,未知种类按统一标号编号进行记载。另外,各代鳞翅目害虫分别采集卵50粒和幼虫10~20头,在室内饲养观察其被寄生率和寄生峰的种类和数量。

1.3营养层的划分

参考吴进才等的方法[10]把群落中的节肢动物分为:基位物种:不捕食或寄生其他物种,而被其他物种捕食或寄生的物种,主要是指一些植食性害虫和多种中性昆虫;中位物种:既捕食或寄生其他物种,又有可能被其他物种所捕食或寄生的物种,主要是小型捕食性节肢动物和寄生昆虫,如瓢虫、猎蝽、寄生蜂等;顶位物种:指捕食其他物种,而很少被其他物种所捕食,主要是一些食性凶狠,游走性强的大中型捕食者。

1.4群落食物网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赵志模等的广义信息多样性指数[11]分析群落的食物网络结构。

广义信息多样性指数:HG=-∑i=1∑Ni1j=1∑Fij1k=1WijklgWijk

Wijk=NijFijRij1∑ijkNijFijRijk

式中:Nij为第i层第j物种的数量;Fij为物种Nij的营养渠道数;Rijk为物种Nij第k渠道的重要值。

广义信息多样性指数可以分解为营养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网络多样性:

营养层次多样性HL=-∑iLilgLi

式中:Li为群落第i层占整个群落的转化势率。

Li=∑jkNijFijRijk1∑ijkNijFijRijk物种多样性指数Hs=-∑iLi∑jSijlgSij

式中:Sij为第i层第j物种占该层的转化势率。

Sij=∑kNijFijRijk1∑jkNijFijRij

网络多样性HT=-∑iLi∑jSij∑kTijklgTijk

式中:Tijk为第i层第j物种第k渠道占该物种的转化势率。

Tijk=NijFijkRijk1∑kNijFijRijk

在计算中,由于群落食物网络渠道的重要值需要通过试验获得,故假定各渠道的重要值相等,即令Rijk=1。

2结果与分析

2.1对节肢动物群落食物网基本特征的影响

食物网是多种生物及其取食关系的集合。把特定环境中收集到的一群生物,按其取食关系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到群落的食物网结构图。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食物网都有其最基本的特征,而这些最基本的特征可以反映出食物网结构的内部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CK)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都是三维生态系统,即生态环境是立体的。在相同维数的生态系统中,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平均食物链长度更大。表1表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的食物链平均长度小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就营养物种数而言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比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低,表明营养物种数对食物链长度的影响不大。说明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相比,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表1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食物网基本特征值

nlc202309041915

类型1平均食物链长1最大链长1营养物种数1生态系统维数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11.621318613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11.741318413

2.2对节肢动物群落食物链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就总链节数而言,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高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主要是由于作为目标害虫的寄生性天敌,在营养物种关系中位于中位物种,它的减少可直接影响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基-中链节数和中-顶链节数的下降。但基-顶链节数并没有变化,主要是基位物种中中性昆虫的增多,给顶位物种提供食料。就各链节数所占比例而言,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相比,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的基-顶链节数所占比例上升,基-中链节数和中-顶链节数所占比例下降。说明,目标害虫寄生性天敌的减少,中性昆虫添补空缺,使顶位物种对基位物种的控制能力增强。

2.3对节肢动物群落营养物种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不论是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还是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都是基位物种数最多,其次为中位物种,顶位物种数最少;但未转抗虫基

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的总物种数、基位物种、中位物种数高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就物种数所占比例而言,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相比,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的基位物种和顶位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高,中位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比例低。说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对食物网中中位物种的寄生性天敌影响最大。

2.4节肢动物群落的广义信息多样性

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测定的广义信息多样性指数见表4。表4表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的广义信息多样性指数高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进一步分析营养层次多样性、网络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可以看出,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在营养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网络多样性等方面均高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说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有利于复杂网络的形成;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在降低目标害虫数量的同时,群落内同一营养层和不同营养层的物种个体数量分布更均匀,均匀度的增加有利于物种多样性增加;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网络多样性的增加,说明该群落内优势种相对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来说较少,营养渠道数较多。表4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和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的广义信息多样性指数

类型1HL1HS1HT1HG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10.211 610.696 710.415 611.323 9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10.237 410.698 310.432 611.368 3

3讨论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中存在着众多数量的节肢动物,彼此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特有的结构[12-17]。转抗虫基因的插入使食物网基本特征营养物种数量的降低,说明其对目标害虫有较好的抗虫效果。但同时也对其所存在的食物网产生了影响,表现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基-中链节数、中-顶链节数和中位物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赖以目标害虫为主的寄生性天敌的减少;同时目标害虫的减少使得同样处于基位物种的中性昆虫数量的增加,从而基-顶链节数和顶位物种并没有受到影响,说明中性物种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种群数量对中、顶位物種发挥效益,在整个节肢动物群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蒋杰贤等[18]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节肢动物群落中天敌与中性类群在群落食物链中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维系着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

群落稳定性一直为群落生态学家所关注,对其表述及成因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学者均是从物种数量和群落结构反映群落稳定性[1-3,15,18-20]。本研究侧重物种在食物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广义信息多样性以及营养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网络多样性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转双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与未转抗虫基因741杨树节肢动物群落相比,目标害虫数量的降低使物种分布更为均匀,顶位物种对基位物种和中位物种的控制能力更强,整个食物网络趋向复杂,群落受到扰动后的恢复力较强,群落也较稳定。

参考文献:

[1]崔金杰,夏敬源. 转Bt基因棉R93-4对昆虫群落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1(4):58-63.

[2]崔金杰,夏敬源. 一熟转Bt基因棉田昆虫群落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6):28-32.

[3]崔金杰,夏敬源. 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33(4):342-345.

[4]魏国树,张青文,崔龙.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76-580.

[5]闫亮珍,赵彩云,柳晓燕,等. 转Bt基因作物对植物-害虫-天敌食物链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11,37(6):27-31,37.

[6]肖能文,陈法军,吴刚,等. 转基因作物对害虫和天敌影响的研究概况[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81-13788.

[7]薛堃,张文国. 转基因植物的非靶标效应——以转Bt基因棉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8,17(S1):40-50.

[8]郑均宝,王峰,刘群录,等. 毛白杨转基因植株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5,31(2):181-184.

nlc202309041915

[9]Tabshnik B E,Roush R T,Earle E D,et al. Resistance to Bt tonxins[J]. Science,2000,28:37-41.

[10]吳进才,陆自强,杨金生,等. 稻田主要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J]. 昆虫学报,1993,36(3):323-331.

[11]赵志模,郭依泉. 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M]. 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147-164.

[12]Odum E P. Basic ecology[M]. Hiladelphia:Sauders Publishing,1983:46-50.

[13]黄衍章,江世宏,杨长举,等. 荔枝园昆虫群落种类组成与营养结构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2):208-213.

[14]周洪许,郭建英,万方浩. 转Cry1Ac+CpTI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J]. 昆虫学报,2004,47(4):538-542.

[15]郑建伟,黄大庄,张显国. 高速公路昆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5,20(4):334-337.

[16]刘立军,黄 毅,段妍惠,等. 转基因水稻表达的Bt蛋白对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oudoannulata)生长发育的影响[J].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1):45-49.

[17]李建峰,赵惠燕,杜超,等. 猕猴桃园节肢动物群落演替的突变模型研究及稳定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0):135-140.

[18]蒋杰贤,万年峰,季香云,等. 桃园生草对桃树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303-2308.

[19]冯明祥,王继青,张涛,等. 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2):89-92.

[20]赵爱玲,郝海娟,曹彦清,等. 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枣园各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差异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52-155.胡向东,黄仁,何忠伟. 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02-304.

上一篇:读书如同行路下一篇:听课评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