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课教案

2024-08-08

读写课教案(共8篇)

篇1:读写课教案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读写联动课

广西桂平市乳泉小学:陈小静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爱地球。

2、感激地球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初步了解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以及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危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4、学会多种方式读书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重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从读中感悟,以读促进写。

难点:

了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和谐相处。

教法与学法分析(过程与方法):

自读感悟法:通过读课文讨论,找出文中的三大探究主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交流法:通过学生交流我们怎样保护环境,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自由畅想法:通过将地球拟人化,想象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破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收集有关资料。对照比较法:开始地球的美丽与最后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情感。

社会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搜集资料,说说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以及应该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指导朗读法:通过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感观刺激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动画歌曲的展示,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人类的家园,她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叫——(生:地球)

2、师出示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二、学习课文: 师:我们的太空宇航员飞上太空看到了地球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第一部分:地球的可爱

1、感受地球的可爱。出示课件:

(1)、师:这是一个——(生接读:晶莹的球体)

上面——(生接读: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

周围——(生接读: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2)、师: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地球类的可爱。(生齐读):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3)、师生合作读:再一次感受地球类的可爱

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师减括号里的词读,生加括号里的词读)

2、感受地球的渺小。出示课件:

师:我们的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它是一个——(生接读: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生接读:一叶扁舟)

3、师: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美我们可爱的地球类吧——(生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师:我们这一个地球可爱了,借助文字来重温一下地球的可爱吧!

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生齐读)

5、欣赏美图,感受地球的可爱

四人小组讨论:你从哪里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6、填写导写提: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我知道了:“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她不但美丽,而且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无私奉献自然资源。

7、学生汇报

第二部分:地球的破碎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精心地保护着我们。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曾经,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但是今天,就在今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

1、感受地球容易破碎。出示课件: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师生合作读(生读括号的,其他老师读)】

(2)、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生读)(3)、师:是啊,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用:接读法、填词读法】

2、出示一组图,感受地球的容易破碎。

四人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人类怎么去破坏地球母亲?使她支离破碎的?

3、填写导写提纲2:

我们的地球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们的人类正在破坏着她,使她支离破碎。

4、学生汇报

第三部分:保护地球

1、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汇报,老师仿佛听到了我们的地球妈妈正在无助地呼喊:

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2、出示课件(师领读)

受伤的地球妈妈

(我看不见),桃花源里缤纷的落英;

(我听不见),长江两岸快乐的猿啼。

(我只看见),如林的烟囱和无边的沙漠:

(我只听见),枪炮的轰鸣和小鸟的哭泣……

(我听见了)满身疮痍的地球妈妈,(正在无助地呼喊):

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3、师:同学们,老师收集了一组非常惊人的数字。(生读)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每年约损失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损失21公顷,每年消失约1100万公顷。沙漠化:每分钟有11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

污水: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人: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想?(生说)

4、师: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们的地球被破坏了就搬到其他星球去呗。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生答:不能)

师: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生读)

5、四人小组讨论:此时此刻,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当怎么做?你想对那些无情地破坏地球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6、填写导写提纲3:

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她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作为小学生的我们

同时我想对那些无情地破坏地球的人们说

7、学生汇报

三、总结 是呀!同学们,我们要珍惜资源,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同学们,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同学们,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篇2:读写课教案

NSEFC Module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Period 5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一、教学课型: 听说读写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时,学生在extensive reading部分已了解了“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的有关情况,为本节课的听说读写训练作了铺垫。虽然学生对chemical farming和organic farming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要求他们把相关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读活动,从语言材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

2.教学目标

1)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2)Let students learn some expressions of persuation.3)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design a poster by advertising the safety and imporance of eating “green food”.3.教学重难点

1)Get students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2)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persuade others by using the functional items for persuasion

3)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design a poster by advertising the safety and imporance of eating “green food”.4.教学方法

1)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2)Cooperative learning 3)Discussion

5.教具:Multi-media project;tape-recorder;cabbage;towel

三、教学设计(一)总体思路

1. 这节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以一根主线下来,从听力中chemical

farming的缺点到说、读、写部分的green food的优点,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

首先让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知 “Chemical farming”对食物的影响,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绿色食品,注重食物安全。然后从阅读材料中获知 “green food”的生长环境和好处。接着提供情景,让学生编对话,运用useful expressions of persuation,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在写作中,提供sample和三个情景,叫学生设计海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 & Lead—in before listening

1.Ask students to go ov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extensive reading by doing an interwiew.2.Teacher shows a cabbage with a hole in it to the class and ask: Look!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

[设计说明]

通过记者对农民的采访,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以chemical farming为切入点,给学生看实物,一个长得很大但又空心的大白菜,以引起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听力材料的话题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

[反思]

有目的地布置作业,效果截然不同。由于两组学生课前准备得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完成了既定目标,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林松泽同学,扮演农民这个角色尤其成功,头围毛巾,手势语丰富,口语流利,声音洪亮,致使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另外,学生带着问题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去听,这种设疑导入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对学习内容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过程,达到激趣乐学,学生完全消除了恐惧畏难心理,使他们的心理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Step2: While-listening

1.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main idea.---The possible bad effe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the fruit and vegetables that we eat today.[设计说明]

要求学生听懂大意,了解材料的主要信息。教材是以问答题出现的: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教师觉得听一遍就叫学生回答,难度实在太大,就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变为二选一,good effects or bad effects,以降低难度,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进行替换。教师认为这个听力材料适用,但问题设计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就用自己设计的题目来替换原有的题目,以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

2.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a second time.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sments are true or false.Before 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five sentences first.(If necessary, write down key words.)(1)Paul thinks that Carrie is not telling him the truth.(T)(2)Us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always makes vegetables empty inside.(F)(3)Today’s fruit is not as healthy for people as fruit fifty years ago.(T)

(4)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us.(F)

(5)All of today’s vegetables look healthy but in fact are not.(T)

[设计说明]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5个句子,然后带着任务听录音,以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这是听力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学生可记下关键词。另外,考虑到教材中的第四个句子本身就很难理解,作了改动。

[反思]

学生对前四个句子掌握得很好,回答正确。不过,教师对第五个句子疏忽了,这句话也很难理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答案会不一样。原先可以把这个句子删掉或替换。教师备课还不够仔细充分。

3.Show students the listening text and and ask them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a third time to check if their answers are right.This time students can look at the material and should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listening text is omitted)

[设计说明]

这步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篇3:读写课教案

一、借助绘本, 激发阅读与写话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 独立阅读一本书有些困难。有困难了, 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就低段儿童而言, 绘本的文字不多, 但图文并茂, 相得益彰, 精美的画面使简洁的语言透出精彩和奇妙, 画面上的一些细节可以带给他们莫大的“发现”喜悦。曹老师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参与阅读, 采用了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等各种方式, 学生们兴趣盎然, 在阅读画面中, 在阅读语言中, 思考着, 想象着, 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写什么?这是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 总觉得自己“无话可写”。曹老师借助绘本, 引导学生围绕蛋壳展开创造性想象, 又将想象的事物与学生的生活趣事联系起来, 最后从画简笔画到写几句话, 使学生们不知不觉地在趣味想象中解决了写的内容, 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二、以教师导读为主, 适当穿插学生自读

阅读时缺乏情节的连贯性, 往往会挫伤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 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一时还难以通顺连贯地阅读。但是, “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 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曹老师在导读中寻找了几个点让学生参与自读。比如, 古利和古拉的话先让学生自读, 一边读文字一边对照图画来理解, 然后让两个小朋友一个演古利, 一个演古拉, 朗读对话;再比如, 古利和古拉唱的歌节奏感强, 比较有趣, 曹老师就采用打节奏的方式让学生边打节奏边读古利和古拉的歌。

三、猜测想象, 发展思维能力

“师生同读”时, 还应在不影响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抓住一些重要情节或情节发展的转折点, 启发学生以图文为依据, 展开想象讨论, 想象情节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推想后面的故事情节, 将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融为一体。曹老师有重点地选择了几个点来展开。如:哪句话是古利说的?哪句话是古拉说的?学生要从图片中找到依据来验证文字, 这是一种猜测。再如, “发现一个好大好大的……”教师在此处有意停顿, 引发学生的多种推测。“到底是什么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之后再继续读文, 揭晓答案。最后, “古利和古拉会把剩下的蛋壳做成什么呢?”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这样, 导读中适度地开展一些情节推想, 既不影响阅读的整体性, 学生又能兴趣盎然地参与阅读, 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分析、推理、想象, 多维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读图, 关注细节, 以图画丰盈文字

绘本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图画与文字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看懂图能促进学生走进情境之中, 感受到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因此, 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看图。在细细读图后, 可以发现一些细节, 可以读出许多文字中没有的精彩。曹老师的课重点抓了两个点:古利和古拉看到这么大的蛋, 如何搬回家呢?让学生们看图, 并尝试着做一做, 看看他们的方法是否可行;蛋糕做成了, 香气扑鼻,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是如何吃蛋糕的?引导学生观察动物们的动作、神态, 通过不同的动词来描述动物们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蛋糕的情景。学生们情趣盎然, 说得精彩。

五、重在有创意, 倡导玩中写

这节课, 在绘本阅读的基础上, 曹老师又借助绘本,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话。抓住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情节:蛋糕吃完了, 剩下的大蛋壳, 古利和古拉会将它做成什么呢?引发了学生们无限的想象, 再借助简笔画, 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在想想、说说、画画中完成了富有创意的写话。

曹老师指导学生写话的步骤很清晰:

1.课前以绘本《最奇妙的蛋》为引子, 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奇妙”, 为后面的借助蛋壳来创意写话, 打开了想象的空间。

2.用简笔画作铺垫, 让想象转化成形象, 在交流中拓展思路。曹老师采用简笔画的方法, 寥寥几笔, 将学生的想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帮助学生把脑海里灵光一现的事物抓住, 进一步理清思路, 把想写的内容固化下来, 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 为后面的自主写话做好材料上的准备。

3.定格开头, 理清思路。低年级学生写话往往是开头难, 不知从何处下笔。展示交流时, 曹老师提供句式, 有利于学生有序表达。

4.再次想象, 将物转化为事件, 凸显趣味。借助简笔画, 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再次开展想象:“古利和古拉把鸡蛋壳变成了……又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呢?”将简笔画再转化为有趣的事儿记录下来, 凸显趣味性。

5.反馈评价中渗透指导。曹老师坚持正面激励, 把学生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评价指向明确:开头是否空两格;词语是否用得准确;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标点符号是否占一格;想象是否有创意等。只要做到一点就加一颗星, 在星星个数的上升中, 升腾起来的正是学生的写话热情。同时, 在加“星”的过程中, 也让学生进一步明晰了写话的规范格式、要求等, 做到了低年级写话以鼓励为主, 评价中渗透指导。

两点建议:

一是绘本阅读, 教师的语言和情感的处理可以再作一些调整, 在叙述处叙述, 疑问处疑问, 语言要抑扬顿挫。

篇4:运用“读写结合”模式上好略读课

“读写结合”就是要围绕读写结合点,详略有致地处理教材、把握课堂。运用读写结合模式,删繁就简,提纲挈领,教学重点方面更为突出。教师多在与写作相关的点上多花力气,而略去其他教学内容,课上少了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没了师生之间不停的问答交错,多了学生静思、默写的实践。“读写结合”还强调“一课一得”,目标集中,迁移实践。此时的略读课文就是习作例文,每篇例文都有很多读写结合的迁移点。根据课文特点、学段要求及学生实际,我们主要抓住其中一点或某一方面,力求一课一得,并充分实践。

首先,阅读从来就不是只为了完成“读”这一单一的任务。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阅读实践让学生积累了书面表达的语言范式和技巧,也是间接学习写作。写作是语文教学紧随阅读而来的又一任务。其次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同。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高年级的阅读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表达的顺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在学生已能读懂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更重视“怎么写”的方面。与此相应,高年级的写作也在表达形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这种模式更适合于高年级。其次,略读课文往往在主题内容上对精读课文进行补充,从而丰富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的认识;在形式上,文章结构也更为简单、清晰,在写法方面能给学生更直接有效的启发,从而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再次,精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较多,较重,两个课时要涵盖“读写”,比较紧张而难以落实。略读课虽只有一课时,但完全可以舍弃其余,集中精力完成“读写结合”一个单项的任务。

此外,读写是互为促进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只重视学习写作。实际上,它还强化了学生对此种类型文本特点的把握,进而牢固掌握此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因此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最后一篇课文是略读《我最好的老师》。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二是引导学生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围绕这些重点,教材安排了一篇记人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篇通讯《千年梦圆在今朝》,一篇议论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篇回忆性散文《我最好的老师》以及单元园地里辩论式的口语交际。这些内容都非常有助于学生感受、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但在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方面,《跨越百年的美丽》显得比较跳跃、抽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又显得比较严谨、复杂,《千年梦圆在今朝》重在介绍圆梦的历程,难以模仿。只有《我最好的老师》一事一议,将取自童年的一次经历作为说明道理的例子,比较简洁、鲜明,又贴近学生的经验,容易为学生接受,是最好的模仿范本。学完本课后将有利于学生学写辩词,开展口语交际。

结合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我们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是:

1.查字典、词典自学本课生字词;

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从而理解科学精神;

3.重点学习并掌握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适当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检测生字词(由学生提出困难点,师生根据课文共同梳理。学生若没提出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从课题入手,检测学生对“怀特森是我最好的老师”的理解。

用一句话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并用课文里的语句进行说明。

A怀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举动”我们由惊到气到悟

(侃侃而谈、根本不理会)——(不要让脑子睡大觉)

B.理解关键词:见识——知识 迷信——相信 终身受益

3.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写法。思考: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只体现在那节介绍“猫猬兽”的课吗?作者对怀特森先生独特教学的认可是在那节课上就完全确认了吗?如果不是,那作者是怎样来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请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理清段落间的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通过再次梳理文章脉络,发现本文特殊的写作方法:1-5自然段详写怀特森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次科学课的经过,第6自然段略写此后的科学课及这种课给我们的收益,第7自然段写我从怀特森先生独特教学中明白的道理,第8自然段通过对比写我对怀特森先生独特教学的肯定。作者详略结合,通过一个主要事例层层深入地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这个观点。这就是运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4.迁移运用。本单元学习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要开展辩论,主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请正反双方先寻找能说明本方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做好辩论准备。材料来源可以是本组的课文,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采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

为充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学略读文时一般会进行适当的阅读拓展。运用读写结合模式也应适当地拓展阅读,只是目的有所区别。虽然略读文已直观地为学生提供仿写范例,教学时,教师有时还可围绕读写迁移点再提供另一范文,做适当拓展阅读。既训练学生阅读,又再次强化同一写作技巧,为学生(尤其是差生)写作实践奠定基础。

篇5:二升三 第8课读写新天地 教案

读写新天地

趣读《三字经》:

wãi xuã

zhě

yǒu chū

xiǎo xuã zhōng

zhì sì shū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小 学 终 至 四 书〖启示〗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lún yǔ

zhě

â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论 语 者 二 十 篇 群 弟 子 记 善 言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mâng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g dào dã

shuō rãn yì

孟 子 者 七 篇 止 讲 道 德 说 仁 义

〖启示〗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zuî zhōng yōng zǐ sī bǐ

zhōng bù

piān

yōng

作 中 庸 子 思 笔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启示〗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及,“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zuî dà

xuã

nǎi zēng zǐ

xiū

zhì

ping zhì

作 大 学 乃 曾 子 自 修 齐 至平治

〖启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xiào jīng

tōng

shū shú

liù

jīng

shǐ

孝 经 通 四 书 熟 如 六 经 始 可 读

〖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shī shū

chūn qiū

hào liù jīng

dāng jiǎng qiú

诗 书 易 礼 春 秋 号 六 经 当 讲 求

〖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听说过“孟子”、“曾子”吗?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曾子(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鲁国人。名参,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子啮指痛心的佳话: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子的故事:

曾子杀猪(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

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一起学古诗: 夏 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古诗人戴石屏的《夏吟》,揭示了夏天生态的特色。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戴石屏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西湖惊奇于她的美艳,粼粼波光,涟漪湖水,她的美美是奇怪而

独特的。从中间分割开来,一边是天下独秀的天然景色,一边是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城市的文明美不单单是杭州所有,天然的景色也不单单是杭州所有,而杭州却巧妙的将这两个融合在了一起。万分难得的是,在融合当中,又巧夺天工的隔离开来,无不令人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七月中旬,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定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心醉神驰。

如同西湖美景尽在眼前,令人心驰神往。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里写到了哪些景物?诗里面说谁“醉”啦?是酒醉还是陶醉?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译文】

各色花朵已经落下化作泥土,布谷啼鸣声中夏天悄悄来到。夹道的农田一片片向前延伸,才让自己知道身处太平年景。

【带你读】

绚烂一时的春花早已静静落下,风雨中辗转成尘。山间绿树成荫,稠密枝叶间看不到鸟儿的身影,只听见布谷高一声低一声,自顾自地唱着歌儿。

一条土路曲曲弯弯,两边是一块一块的庄稼地。水稻不分昼夜地长高,绿油油的,看上去生动极了。豆角抽出细细的藤蔓,绕啊绕地上了竹竿,粉的、白的、紫的小花一朵朵绽放,不胜娇羞的模样。初夏时节,庄稼们全都生机盎然,它们晒着太阳,一门心思地成长,奔着饱满而去。

走在小路上,眼里全是这样的风景。说不尽心中的喜悦与安然,满足得只想叹上一口气:“唉,太平真好„„”

这首诗出自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之手,他的其他诗作多是慷慨悲歌,壮怀激烈,而这一首却写得如此清新恬淡。或许生于乱世,会格外期盼盛世,又或许,自然的美景暂时让他忘记了愁烦吧。诗的背景无处可考,种种猜测未必准确,不如干脆放下所有的心思,只管静静地欣赏、品味吧。

听说过陆游吗?请老师讲讲陆游的故事吧。

北宋的时候,有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少年时的陆游就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多年过去了,陆游老了,病魔总是缠着他,使陆游常年卧床不起。

病魔的折磨并没有击退陆游的爱国之心,反而使陆游的爱国情感更为强烈。可是祖国一天不统一,陆游就一天比一天更渴望统一。这加重了陆游的病情。一天,陆游觉得自己已时日无多了。但他还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心里一想,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晚上,陆游早躺在床上。在油灯的微照下,陆游费力地坐了起来。他又想到了

祖国,热泪又一次流下。他拿出笔纸,准备写下遗嘱。他心想:“人死去了本来就万事皆空,但我悲伤的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令我感觉到心在隐隐作痛。我一定要叮嘱儿子,在南朝的军队北定中原的日子,拜祭我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啊!”

于是,陆游便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阅读展示台:

信 心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

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1.找出下列词在短文中的近义词。侵犯(侵略)简直(几乎)勇敢(英勇)率领(带领)

2.文中表现布鲁斯对战争失去信心的词:__唉声叹气__。请用“——”画出表明布鲁斯失去信心的原因的句子。

3.造句:几乎: 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了!

美丽的日光城

拉萨海拔3658米,大气层薄、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空气中含尘量小,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十分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到地面,在大气层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同时,拉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照射。因此,拉萨成为有名的“日光城”。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拉萨的上空总是那么蓝湛湛、亮晶晶,好

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认真读一读上面的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

蓝湛湛 紫莹莹 白茫茫 黄澄澄 绿油油

二、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纯净:(洁净)(干净)特别:(特殊)(独特)

三、短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 拉萨成为有名的“日光城”的原因。

四、“3658米”是写拉萨(海拔高),“3005.3小时”是写拉萨(日照长)。

五、“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

只要到了拉萨,就会觉得蓝天离自己很近很近,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蓝天,抓到云朵。

好书推介园——

长袜子皮皮

主人公皮皮是个奇怪而有趣的小姑娘。她有一个奇怪的名字: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满头红发、小辫子翘向两边、脸上布满雀斑、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她脚上穿的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的鞋子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她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把„„举过头顶,还降服了„„她有取之不尽的金币,常用它买糖果和玩具分送给孩子们。她十分善良,对人热情。她好开玩笑,常想出许许多多奇妙的鬼主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篇6:读写结合课

读写结合课:

读写结合课的关键是找好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指导点。如:①句式仿写:人教版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人教版九上《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②写法模仿:人教版七上《春》──仿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秋》为题,写一篇短文。人教版七上《济南的冬天》──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人教版七下《音乐巨人贝多芬》──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学习人教版九上《杨修之死》一文,学习运用“插叙”写法,写一篇文章。③词语的运用:人教版七上《羚羊木雕》“读一读,写一写”中有六个词语:“抹”“攥”“逮”“怦怦”“树杈”“寒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要求通顺合理。④改写: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内容。人教版八上《石壕吏》—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人教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说?试写成一篇短文。人教版九上《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⑤简单议论:人教版九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作者培根)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人教版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⑥补写:人教版七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文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⑦续写:人教版八下《喂—出来》──展开想象,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一二百字。续写人教版七下《丑小鸭》。续写人教版七上《皇帝的新装》。续写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⑧描写人物:我们可以让学生跟着《俗世奇人》学用夸张手法突显人物特点,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可跟着《变色龙》学用漫画笔法不动声色地塑造人;也可跟着《范进中举》学用对比手法刻画人;可以学用《观舞记》中的特写手法;可以学习《口技》的侧面描写。⑨感想点:人教版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人教版七下《孙权劝学》──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人教版七下《斑羚飞渡》──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人教版八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以给雨果写一封信的形式,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⑩情景揣摩点:人教版八上《蜡烛》──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在刻画韩麦尔先生的时候,成功地运用了神态描写,如:“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试揣摩此时此刻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用一段话突出韩麦尔先生的典型人格特征。

篇7:读写联动课评课稿

莱阳市盛隆小学 王姣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读写联动的课型。“读写联动课型”呢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读写联动,将读与写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读带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读写同步,相得益彰。

“读写联动”分为两类:一是,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之后的习作,即阅读和作文的联系;二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小练笔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是从教材中找到读写的“连接点和结合处”,找到“写”的起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小练笔的形式很多,比如,续写,扩写,读后感,仿写,仿写也可以是修辞或者标点的仿写,还比如像《花的勇气》中写的一首小诗,等等都可以作为读写联动点。

下面,我就具体讲一下第一类,也就是整个单元教学后的读写联动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我们这次备的课是鲁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本次的单元主题是热爱生命,在单元后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一写身边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悟。针对这个要求呢,读写联动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内容后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结合主题写写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2 培养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写作的能力。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加感悟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下面说一下具体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

一、背一背:

是让学生复习背诵在前面的学习中积累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言,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复习了本单元的名言积累,也为后面的写作积累了语言。

二、想一想,拓展主题,为写作主题确立方向 具体环节是这样实施的: a师: 同学们,第四单元是热爱生命的主题,哪篇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课件来出示,a 《触摸春天》我们感悟到了对生活的热爱 b《永生的眼睛》让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 c:《生命生命》 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感受了到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d:《花的勇气》感受到生命的勇气。b 师:在语文园地里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几个资料

屏显,第一个资料,让学生读,读完后提问,你看了这个资料后感悟到生命的什么?出示 无私奉献,第二个资料生读,读完有什么样的感悟,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第三个资料 生读,学生谈感悟,感悟到了生命的顽强和执著。然后告诉学生这对生活的热爱,让生命得到永恒,生命的顽强不屈,对生命的珍惜,让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的勇气,生命的无

私奉献,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生命的执著,这——都是对生命的热爱。都是热爱生命的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还有结合语文园地里给的写作资料,引领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因为四年级的孩子,对于生命不是很理解,如果只告诉学生写热爱生命,他们理解得不会很透彻,通过这个环节的回顾整理呢,让学生明确知道具体哪一些是热爱生命的现象。通过这个环节呢,让学生明白,这些生活的热爱,让生命得到永恒,生命的顽强不屈,对生命的珍惜,让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的勇气,生命的无私奉献,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生命的执著,这——都是对生命的热爱,都是属于热爱生命主题方面的,都可以写。这样就会把笼统的主题细化,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学生就会明确该朝着哪个方向写。

下一个环节就是

三、确立写作对象

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再想一下,这一些热爱生命的主题,都是通过什么写作对象表现出来的呢?对生活的热爱,是写的谁?是人物还是动物?根据学生回答 屏显 人物。那么还有什么写作对象呢?根据学生回答 屏显 动物 植物

是啊,在人物 动物 植物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热爱生命的现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热爱生命不仅仅是写人,也可以是写动物,写植物,这样就拓宽了选材的范围。

四、说一说,这个环节拓展思维、丰富内容。在说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1、这一个个热爱生命的现象,让我们是那样感动,那么当你看到身残志坚的杏林子,看到热爱生活的安静,看到捐献眼角膜的一家三代,还有看到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的医生、护士、老师、警察等等这些热爱生命的人,你想到了谁?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当你看到那只有强烈求生欲望奋力挣扎的飞蛾,看到那只《向生命鞠躬》中的顽强的蚂蚱时,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顽强不屈的动物呢?

当你看到砖缝中顽强生长的小瓜苗,看到那充满勇气的花儿,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想必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想说的,下面就请小组合作交流一下,你在生活中看到的或者听过的类似的故事,现象,谈一谈你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2、学生小组内交流完了,可以让学生个人发言。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一下简单的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呢,是一个课堂上用时间最多的一个环节,把口语交际整合在这里了。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让学生言之有物。

五.写一写,回顾写作方法

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告诉同学们,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吧,这就是本单元的习作。记住,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这样简单。那么我们主要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呢?谁说一下《生命生命》中我们主要学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呢?对是事例+感悟,今天我们主要就运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写作,写出你刚才说的,写出你的感悟。可以是像《生命生命》那样写几件事,也可以是像《永生的眼睛》那样写一件完整的事例,如果需要也要注意运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还可以用上我们积累背诵的关于生命的名言。写作主题只要是跟热爱生命有关就可以,生命的执著,生命的勇气,生命的顽强,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创造价值的等等这些都可以写。写作对象呢,可以是人,动物,植物。写作内容,根据刚才的交流来确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写作方法的一个提炼,这一个单元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事例加感悟,让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使之“言之有法”。同时也是对整个前面的几个环节的一个整理,让学生明确了写作主题,写作对象,写作方法和 写作内容。

下面就出示了本次习作要求 可以让学生读一下篇二:评课稿范文 1 2 评课人:

指导老师: 3 篇三:评课稿范文

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历时、、、、、、、的讲课赛,经过、、、、、、、位参赛教师、全体评委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共评出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

本次讲课赛,是在全面推进小组合作、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这一大背景下举行的。这既是我校推动年轻教师成长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对我校深化教改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为了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我把评课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此反馈和总结:希望能够使我校的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做得更好。下面我就从本次讲课赛的亮点、改进建议两方面加以阐述。

一、本次讲课赛的亮点

可以说这次讲课赛很成功。亮点纷呈,可圈可点。亮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亮点之一: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本次活动,教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如、、、、、、、、、、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紧扣教学内容,、、、、、、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真

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在。、、、、、、、老师执教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这些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二: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本次讲课赛,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如、、、、、、、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老师在教学、、、、、、、、、一课时,在课、、、、、、”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老师教学的、、、、、、、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

三、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把握教材。

执教老师能根据学科的特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合理利用都非常值得学习。如、、、、、老师在上《、、、、、》时,在设计上能超越教材,但在内容上又紧扣教材。教学中没在生拉硬拽的感觉,而是让人感到水到渠成。

又如、、、老师在教《、、、、、、、》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

亮点之

四、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逐步走向实质。

新课程十分倡响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执教老师十分注重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引导交流,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尊重。如、、、、、、、”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自主探索中进行实践合作与交流,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才是有效的。

亮点之

五、善于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教师始终把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中,、、、、老师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优化了学生的思维,寻找简捷的表现方式。对于这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实践应用---解决问题,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完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到思想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

亮点之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

在本次讲课赛中,上课的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学习,还是巩固拓展等环节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尤其是、、、、老师教学的《、、、》这课中,课件的功效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掌握、、、、、、基础上,为了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练习的设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如、、、、、等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亮点之

七、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讲课赛中,老师们都不吝啬对学生的评价。如,教师在提问时都尽量使用委婉而友好的语气,评价学生的语言都是多表扬、多鼓励,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如“你回答的声音真响亮,要是你以后也能这样就更好了”、“你很有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也难不倒你”、“你想的方法真简便,从这就看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等,这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此外,教师的表情、手势及姿势也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亮点之

八、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是检查认知目标的主要手段,安排一个紧凑、短时、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练

习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练习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要手段。

在赛课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练习的设计上,老师们都表现出以下几点:

首先,练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设计以下练习:??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第二,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赛课老师都精心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如、、、、、、,作业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第三,练习设计具有探索性、层次性。如,、、、、、、、的问题,既能考查学生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这次讲课赛中,老师们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本次讲课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校的教学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讲课赛的成功,篇四: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

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篇五:语文评课稿范文

语文评课稿范文

苏教版《云雀的心愿》评课稿

《云雀的心愿》是四年级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乱砍滥伐。表达了要保护环境的心声,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李华娇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

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样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学生带进文本,激起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我想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心声。

2、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3、理解森林为什么会变成水库,学生不但知道了有关森林对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经过听课,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1、朗读的训练缺乏有效指导。朗读的有效是这一堂课做得比较不到位的,特别是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对话,因为这些对话既是文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人物情感的寄托之处。我建议,李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可以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抓住重点词品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读„„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朗读时关注语言的内容、关键词、提示语,甚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自读自评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推敲。

篇8:读写课教案

在与执教者交流中, 我知道她在有意识地进行读写结合的研究。但是, 怎样的读写结合才对学生的习作有帮助?一定是每节课都写点什么这么简单吗?

追本溯源, 我找到了叶圣陶先生对读和写的一些论述。

叶老说:“阅读教学之目的, 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 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 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课外更读选本, 用意亦复如是。果能善读, 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 不必有意摹仿, 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 其意在此。”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第726页。) 读这段话, 我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善读”, 善读者不仅通篇明晓, 还能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 不仅会意, 还能得言、得法。正如叶老所说的那样“阅读得其方, 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第735页。)

学生能够“善读”, 与教师的“善教”密不可分, 所以, 教师得有发现文章表达秘密的能力, 这样, 学生在文中不仅吸取精神养料, 还能对文章思路的展开, 语言的表达有独到的领悟。就像叶老说的:“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 记诵文句, 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 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 多归纳, 多揣摩, 多体会, 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 务必发现它的特性。惟有这样阅读, 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 没有一点含糊。也惟有这样阅读, 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 下笔不至有误失。”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第59页。)

所以, 读写结合不仅仅是在阅读中动动笔那么简单, 读写结合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读中学写, 写中促读。要做到读写互相促进, 教师不仅要“善读”, 还得“善教”, 这样才能找到写的“点”, 实现读写的真正交融。

上面的课例, 在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上是值得斟酌。因为, 上面课例中的“写”, 仅仅是“写”而已。与课文内容、写法特点似乎不太沾边。读写结合, 不应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缀。

以三年级上册的《风筝》一课为例。

《风筝》是贾平凹的作品, 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整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 情感的起伏变化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做风筝时的“憧憬”“希望”“快活”, 放风筝时的“快活”“拼命地奔跑”“歇不下来”“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找风筝时的“垂头丧气”, 情感变化这条线贯穿全文。正是这情感的起伏变化, 唤醒了我们的童年记忆, 于是, 我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正是有了这种共鸣, 我们才会对语言文字细细品味。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对放风筝这个细节的描写很精彩, 用词非常准确。还有, 本文在结构上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的, 条理清晰, 很适合学生读。

那么, 在两个课时的教学中, 我们如何确定读写结合点呢?我将两课时的目标分解如下:

第一课时目标:

(1) 认识“依”“歇”“丧”“磨”“坊”5个生字。

(2) 熟读课文, 做到准确、流利。

(3) 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时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发现文章先总写后分写的特点。

(4) 学习第二自然段, 体会作者做风筝时的憧憬和希望。并紧扣“憧憬”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 安排片段练笔, 把“憧憬”具象化。

第二课时目标:

(1) 重点学习2、3自然段, 以读为主要策略, 体会作者对放风筝这个细节的准确描写。体会作者和小伙伴的心情变化, 理解并积累“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描写心情的词语。能透过“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现象彼时画面, 尝试写片段。

(2) 学习第4-7自然段, 以读为策略, 理解并积累“垂头丧气”等描写心情的词语, 尝试给课文的结尾续写。

在两个课时里, 安排了两个读写结合点。一是以“憧憬”为点, 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 一是续写结尾。这两次练笔, 不是为写而写, 而是用写强化学生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用写体验做风筝时的期待与向往与对风筝丢失的失落与沮丧。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明白了一个词、一个标点背后蕴藏的丰富内容。写的过程是语言表达的过程, 也是体悟文本言语表达的过程。这样的结合才会显得自然。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

所以, 要避免随意“结合”, 教师一要认真研读教材, 二要明确课时目标, 三要让读写互为促进。不能以为“写过”就行了。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寻找读写互相促进的“点”。

一是在好词佳句处找。比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 “抽出”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表现了柳枝长得快、生命力强。学到这里,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大自然春天的图片, 让学生写几句话, 要求用准确的词语表达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再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 文中有这样的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些句子充满想象, 很有特点, 就可以让学生模仿写写句子。

二是在写法的特色处找。比如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这一课整个篇章写法特色是“总分总”, 文章的段落中也有用此法构段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是值得他们模仿和练习的。除了在课后, 模仿篇章特色写短文, 课上可以以段为点进行读写结合。“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一段按总分的方式写得具体生动, 在学到“海滩上有拣不完的贝壳”一段时, 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着把沙滩上的贝壳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写具体。

又如四年级下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 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 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 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 也可在同学们进行了秋游活动之后, 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再如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课。父亲的内心变化要靠读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去体悟。“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父亲领车时的表现书中有描写, 但是擦掉彩票存根上的“K”字的情境是没有展现的。如果让学生在此处想象父亲的神态、语言写话, 不仅能练习“通过神态动作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这一写法特点, 同时也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体会父亲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内心。这样的写就做到了以写促读。

三是从课文叙事空白点和简略处找。比如上面提到的续写《风筝》的结尾。再如五年级下册《金钱的魔力》一课, 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 这两次“笑”别有意味, 可以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板当时的心情, 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 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 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四是在情感激动处找。有的课文以情动人, 文章的情感撞击着学生的心灵, 这时的表达是最情真意切的, 就可以在读文后让学生写写读后感。比如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就可以做这样的练笔。这时的写就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记录。

上一篇:党委书记改进作风方面下一篇:2009脑病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