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2024-08-19

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精选15篇)

篇1: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委托人: 年龄: 身份证号:

住址及联系方式:

受委托人姓名: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住址及联系方式:

受委托人姓名: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住址及联系方式:

现委托上述受委托人作为我方委托代理人参与案处理工作。

代理人: 的`代理事项及权限为:

代理人: 的代理事项及权限为:

委托人(签名或盖章):

受委托人(签名):

年 月 日

篇2: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如果被委托人没有做出违背国家法律的任何权益,委托人无权终止委托协议。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需要在处理事务上使用委托书的次数愈发增多,还是对委托书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交通事故认定授权委托书(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交通事故认定授权委托书1

本人_________事故车______牌厢式货车牌照号__________________一直没过户折价委托_________使用于______年______月___日出事故,现本人委托被告人_________出具相关证明委托书。特此声明如下:

第一事故车一直由_________驾驶使用本人未曾在事故当日驾驶,出险

第二本人只承担未过户之责任其他追索权利由法院和原告酌情根据事故实际造成人追索赔偿。

第三有未尽事宜可联系保险公司和事故责任人_________全权处理。

委托人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交通事故认定授权委托书2

委托人姓名:____(受害人母亲),身份证号:______;地址:______

联系电话:____

邮编:______

受委托人姓名:____,男,身份证号:____;地址:________,联系电话:____邮编:______

具体委托事项、委托范围:委托人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________________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一事由________其代理权限为全权代理。

委托人:______受委托人: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年____月____日

交通事故认定授权委托书3

委托人: 年龄: 身份证号:

住址及联系方式:

受委托人姓名: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住址及联系方式:

受委托人姓名: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住址及联系方式:

现委托上述受委托人作为我方委托代理人参与案处理工作。

代理人: 的`代理事项及权限为:

代理人: 的代理事项及权限为:

委托人(签名或盖章):

受委托人(签名):

年 月 日

交通事故认定授权委托书4

委 托 人:×××(个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住址等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住所或地址等基本情况)

受委托人:姓名:×××,单位:×××

职务:×××,电话:×××

委托事项: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本人(我公司)与×××因×××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的诉讼代理人。受委托人×××的代理权限为一般代理(特别代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等。

委托人:(签字、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交通事故认定授权委托书5

委托人姓名: 年龄: 身份证号码: 住址及联系方式:

受托人姓名: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码:

住址及联系方式:

现委托上述受托人作为我方委托代理人参与道路交通事故一案处理工作。

代理人: 的代理事项及权限为:全权委托

委托人(签名):

受托人(签名):

篇3: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刘某是某铜业有限公司员工,2014年4月,刘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死亡。铜业有限公司、刘某家属述称:2014年4月2日22时许,刘某在上班途中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往公司所在地行驶,在行驶中与道路右侧路旁树发生碰撞,造成刘某当场死亡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铜业有限公司、刘某家属申请认定工伤。

经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调查核实,刘某于2013年3月被铜业有限公司聘用,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成立。2014年4月2日晚22时许,刘某因到单位上班,驾驶二轮摩托车到公司途中遭受道路交通意外事故死亡。2014年4月30日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当事人刘某驾驶二轮摩托车往单位行驶时,与道路右侧行道树发生碰撞,造成刘某当场死亡及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调查取证并未发现第三方因素参与本次事故,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第三方因素参与。

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决定:刘某受到的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因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未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未作出责任划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不符合认定条件,不予认定为工伤。

刘某家属不服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的认定决定,向一审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家属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认为,虽然本次认定交警部门仅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并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但本次交通事故责任并非不能作出认定。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调查核实权。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处理意见的函》(人社厅函〔2011〕339号)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均要求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以司法等有权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为依据,但其并未限制在没有上述法律文书的前提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认定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同样明确了在上述法律文书不存在或不明确的前提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事实进行相关认定,法院也应当就其作出的认定进行审查。交警部门经调查取证并未发现第三方因素参与本次事故,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第三方因素参与,结合刘某夜间驾驶摩托车撞到行道树这一事实,认定刘某承担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的证据成立。其死亡情形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不应认定为工伤。

刘某家属不服一审判决,向二审人民法院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经调查无其他相反证据的前提下,根据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等证据材料,以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事故未作出责任划分为由,作出对刘某所受伤害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并无不当。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争议焦点

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当有关机关未对道路交通事故作出责任划分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如何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职工家属方认为:一是刘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由于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依法作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该份证明未作责任认定,因此公安机关并未认定刘某承担本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仅排除了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的受伤人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形,并未限制在无法认定责任情形下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未认定责任的情形未排除在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之外。二是有权机关未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是不合法的。

当地人社部门认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3〕34号)第二条“《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的规定,工伤认定申请人应该向人社部门提供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应该提交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应当知道无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责任划分的有效证明,将会自行承担不利后果。

案例评析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调查核实权。因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调查核实此次道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单车交通事故,刘某驾驶的摩托车与道路右侧行道树发生碰撞。行道上的树是静止不动的物体,刘某驾驶的车辆是运动的,是人可控制的。事故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证明未发现第三方因素参与本次事故,也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第三方因素参与。人社局调查收集的现有证据判断,刘某自身的过错是发生此次事故的全部原因,其应对本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因此,本案中,在没有有权机关作出事故认定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可以根据其收集的证据、调查核实的情况对交通事故的责任作出认定,并结合其他相关事实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篇4: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那么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确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职工的工伤能否认定?近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发布的(2015)15号参阅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2012年6月12日早晨6时20分左右,施建新驾驶二轮摩托车前往公司上班途中与一辆白色小型货车相碰,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事发后,小型白色货车逃离现场。施建新因此受伤,经医院救治诊断为左肩锁骨关节脱位、左多发性肋骨骨折。由于小型白色货车逃离,2012年8月2日,当地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确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

2012年10月29日,施建新所在单位力强钢丝制品有限公司以施建新在上班途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为由,向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013年9月29日,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施建新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无法认定,所受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认定工伤的情形,属于不得认定工伤的情形,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施建新不服,向南通市港闸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港闸区法院审理认为,首先,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非事故责任认定的唯一形式。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能够分清责任而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另一种是成因无法查明而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社会保险部门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没有法律依据。

其次,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并不排除受害职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该条文从责任划分角度仅排除了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的受害人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形,并未排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情形下的受害职工可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本案中,原告施建新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并未排除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的情形。

最后,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情形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有对事故责任进行判断的职责。本案由于肇事车辆至今未被查获,使原告试图通过民事诉讼确定事故责任承担方式已暂不可能,如果将此情形下劳动者所受伤害一律不认定为工伤,等同于让弱者承担了全部的事故结果,这与社会法保护弱者的立法目的亦相背离。而且,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如果对这类情形的伤害一律不予认定工伤,那么从形式上看虽然保留了劳动者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情形下主张工伤保险的权利,但一律不予认定工伤的结果实质上变相剥夺了劳动者获得救济的途径。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立法精神,根据优者危险负担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作出判断,并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推定。应推定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施建新不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

综上,港闸区法院认定被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遂作出上述判决。

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在法定上诉期内均没有提起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职工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

工伤认定案件关乎普通劳动者的生存保障,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认定中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案即为工伤认定的又一起典型案例。当前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作出责任无法认定结论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肩负工伤认定职权的劳动保障部门,如果一味草率地根据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将这类事故中受害职工置于工伤保障大门之外,无异于变相拒绝履行劳动保障职责。

《工伤保险条例》属于《劳动法》的范畴,根据《劳动法》第一条的规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该法的立法精神。在《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和《工伤认定办法》第一条中,也均体现了该立法目的。因此,劳动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时,应当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体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本案中,施建新对交通事故是否负主要责任处于难以认定的灰色地带,根据立法本意,应推定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施建新不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并进而认定为工伤。

篇5:个人委托书(工伤认定)

(个 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人(性别:,身份证号码:)于 年 月 日因 发生事故,现委托(性别:,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送达地址:)前往贵局办理本人的工伤认定申请。

委托事项: □提交工伤事故报告; □申请工伤认定; □签收工伤认定相关文书; □其他委托事项。

1.2.3.委托人签章:(签名、印指模)

日期:

受委托人签章:(签名、印指模)

日期:

篇6:工伤认定_授权委托书

(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我单位职工

日因

发生事故,现委托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送达地址:)前往贵局处理有关事宜。

委托事项: □ 事故报告;

□ 代表单位接受有关调查; □ 申请工伤认定;

□ 签收工伤认定相关文书; □ 其他委托事项:

1.2.3.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受委托人签章:

年 月 日 备注:单位申请工伤认定时,请附上授权委托书,受委托人应出示身份证原件,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授权委托书

(个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本人

(身份证号码:)于 年 月 日因

发生事故,现委托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送达地址:

;)前往贵局处理有关事宜。

委托事项: □ 事故报告; □ 申请工伤认定;

□ 签收工伤认定相关文书; □ 其他委托事项:

1.2.3.委托人签章:

受委托人签章: 年 月 日

篇7: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职务:。受委托人:姓名:,工作单位:。

职务:,联系电话:。

姓名:,工作单位:。

职务:,联系电话:。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代办我单位员工 工伤认定申请事宜。

代理人 的代理权限为:代为提交工伤认定申请以及相关证据;代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代为签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涉及的所有法律文书。

代理人 的代理权限为:

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篇8:论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性质上属于证据。法律已经明确规定了认定书属于证据,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制作事故认定书, 当作处理事故的证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也规定了, 对于认定书, 法院应当审查并且确认相应的证明力, 有如果有证据可以推翻认定书, 那么法院可以不采纳认定书。法律和司法解释都确定了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证据的属性, 那么就要依据证据规则审查该认定书的效力如何, 确定是否采纳该证据, 交通事故认定书并不是判决案件的唯一证据, 如果认定书自身存在程序瑕疵等或者有相反的证据推翻认定书, 那么法院可以不予采纳认定书。

交通事故责任与赔偿责任不相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 已经不再使用原来的事故责任认定书, 认定书是对当事人发生事故过错及原因力的认定。交警对事故的原因及责任进行认定, 这种责任并不等同于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认定书也不是确定赔偿责任的唯一依据, 如果有相反证据能够反驳认定书的, 法院根据相反的证据、事故认定的程序等因素综合考虑, 重新确定责任。事故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 加害人主观上的过错, 实施的加害行为导致损害后果, 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事故责任不同于事故赔偿责任。第一, 两者的责任主体不同。事故责任, 认定的是交通事故直接参与人的责任, 一般包括司机、乘客。而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并不限于司机、乘客, 还可能包括机动车的所有人或所属单位或保险公司等, 比如在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分离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是使用人的责任, 但可能因为使用人执行单位的工作任务, 最终由单位承担替代责任, 此时交通事故责任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不一致。认定书一般是对直接参与人的责任划分, 不涉及到保险公司的责任, 但是法院会确定保险公司是否要承担责任, 如果加害人投保了交强险, 那么由保险人在有责或无责范围内承担责任, 如果加害人没有投保交强险, 那么由加害人承担责任。现实中经常发生车辆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况, 比如在出借车辆的情况下, 交警通常不会认定车辆所有人的车辆, 但是在赔偿责任中, 法院会判断所有人是否要承担责任, 在所有人将车辆出借给朋友时, 如果所有人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 可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比如所有人明知朋友没有驾驶证, 仍然出借车辆, 那么发生交通事故后要承担责任。如果将车辆出借给饮酒的朋友发生事故后, 所有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交警通常不会判断与车辆相关人的责任, 但是法院会确定相关人是否承担责任, 对交通事故发生有过错的, 法院会判决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所有人将车辆出借给朋友时, 要尽到一定的审查义务, 审查朋友是否有驾驶资格, 是否有饮酒的行为等, 如果明知朋友有上述情况, 仍然出借车辆发生事故的, 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车辆未投保的情况下, 将车辆出借给朋友, 发生交通事故后, 也要承担责任。法院在确定赔偿责任时, 还要判断相关人对事故的发生是否存在过错, 如果存在过错, 那么就要承当相应的赔偿责任。还会出现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行为人不负责任, 但是法院最终判决行为人承担一定责任, 比如好意搭载乘客发生事故后, 虽然交警认定乘客不负责任, 基于司机无偿搭载乘客这种善意的行为及为了鼓励这种行为, 法院可以判决乘客承担一定责任。第二, 两者适用的责任原则不同。认定交通事故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即无过错就无责任, 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 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 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 全部过错的为全部责任。而认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不是单纯依照过错责任原则, 比如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实行过错推定原则, 认为机动车一方有过错, 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 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自身没有过错的, 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 行人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的, 还要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此时适用了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还适用了过错相抵原则, 根据行人的过错程度相应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如果是行为人在执行单位的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发生了交通事故, 那么由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的替代责任。第三, 适用的法律不同。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主要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认定交通事故赔偿责任, 除了上述法律依据还包括《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等,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十条等, 以及司法解释, 其中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包括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和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事故时的处理规定。

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属于证据, 是法院确定赔偿的证据, 依据证据规则审查该证据, 确定是否采信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重新认定当事人的责任, 并作出相应的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廖焕国.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2]徐清宇.通行正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篇9: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2005年7月2日,M货运公司承揽了A贸易公司运输5吨货物的业务,由于公司业务繁忙,车辆难以调配,将业务委托给其他单位的王某运输,王某利用浙A•×××××车辆从事此趟运输,在某道路运输管理处检查站被执法人员查获。

经查,M货运公司取得了货运经营许可的资质,而王某未取得货运经营许可资质,其车辆也无《道路运输证》。据此,该处认定王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货运经营,根据该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作出了罚款3万元的处罚决定。

本案分析

(一)案件焦点

1.货运公司委托王某从事货运经营一事,能否认定货运公司利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从事营运?

2.王某利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营运的行为,如何认定?

(二)学理知识

1.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车辆准入条件

(1)车辆技术要求

①车辆技术性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的要求;

②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载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的要求。

(2)车辆其他要求

①从事大型物件运输经营的,应当具有与所运输大型物件相适应的超重型车组;

②从事冷藏保鲜、罐式容器等专用运输的,应当具有与运输货物相适应的专用容器、设备、设施,并固定在专用车辆上;

③从事集装箱运输的,车辆还应当有固定集装箱的转锁装置。

2.道路貨物运输经营者车辆准入手续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按照承诺书的要求购置运输车辆。购置车辆或者已有车辆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实并符合条件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向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

3.使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营运的法律责任

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使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货物运输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4.委托关系的概念

委托关系是基于委托合同的履行在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本案争议与分歧意见

对王某利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认定为未取得相应许可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并无异议;但对某货运公司的认定存在两种意见:

1.第一种意见:认定货运公司使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货物运输。

本案中,货运公司作为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有使用有《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从事营运的义务,但仍交给无《道路运输证》的王某运输,因此,认定为使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从事营运;而王某为无证营运。

2.第二种意见:货运公司委托王某从事货运的行为,不违反道路运输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属于违法行为。

本案分析

1.货运公司委托王某从事货运经营一事,未违反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不能认定为利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货物运输。

“货运经营者不得利用无《道路运输证》车辆参加货物运输”这一法律规范,要求货运经营者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有《道路运输证》的车辆,规范的是货运经营者车辆使用问题,并不是货运经营者的委托行为,是否委托有货运资质者参加运输,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也未作出具体规定。因此,M货运公司委托王某从事货运经营一事,并未违反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也不能认定为利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货物运输。

2.王某无证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应认定为未取得相应经营许可从事货物运输经营。

案件启示

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对于:仅有行为模式、无法律责任的, 无行为模式也无法律责任违反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这两种情况,不得擅自增设处罚条款。

附文: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规定,取得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使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货物运输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篇10:交通事故认定委托书

参阅案例15号

施建新诉南通市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纠纷案

【裁判摘要】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的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有认定工伤的行政职权以及对相关事实调查核实的职责。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损害,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应由社会保险部门依法做出认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履行工伤认定职责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不是前提条件。

在道路交通事故一方逃逸,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未明确认定的情况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交通事故是否属于非劳动者本人主要责任做出判断。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以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为由,不予认定工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案件事实】

原告施建新为第三人南通开发区力强钢丝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强钢丝公司)职工。6月12日6时20分左右,原告施建新驾驶摩托车前往公司上班途中与一辆白色小型货车碰撞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白色小型货车逃逸,交警部门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去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10月29日,力强钢丝公司以施建新在上班途中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为由,向被告南通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被告南通人社局经审查认为,因原告施建新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责任无法认定,其所受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工伤,属于不得认定工伤的情形,故决定不予认定工伤。但根据南通人社局与南通市公安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申报工伤的处理意见》的规定,“责任无法认定”也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情形,可以认定为工伤。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被告南通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原告施建新所受伤害为工伤。

【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是:(1)在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认定应否成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2)原告施建新在本起事故中的责任应当如何判定。

【一审判决】

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一审审理认为:

(一)关于在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的情形下,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应否成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郑州劳动争议律师www.zzldzyzxzx.com/)

首先,交通事故认定书并非事故责任认定的唯一形式。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能够分清责任而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另一种是成因无法查明而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穷尽手段仍然无法查清事故责任的情况。尽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交通事故的法定处理机构,但交通事故认定应当是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的参考性证据之一,而不应该成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认定,应当以有关机关出具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决为依据”,但该规定仅是引导性说明而非法律强制性条款,其目的在于指引申请人尽可能详尽地提供有效申请材料,以便于准确作出工伤认定,因此,上述规定并不能成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前提条件的理由。本案中,被告南通人社局以申请人未能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认定书,事故责任无法认定为由作出不予认定工伤决定,应属对该规范性文件的曲解和片面理解。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没有法律依据。

其次,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并不排除受害职工可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收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从该条文的文义看,收到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需具备“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限制性条件,但该条文从责任划分角度仅排除了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的受害人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情形,并未排除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的受害职工可以主张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本案中,原告施建新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确认为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并未排除的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的情形。此外,依照被告南通人社局与南通市公安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申报工伤的处理意见》中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要求申报工伤的,应当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非本人主要责任(包括本人负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和无法认定的情形)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工伤认定的依据”,原告施建新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情形符合该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至于被告南通人社局提出该文中要求提供的是“交通事故认定书”而非“交通事故证明”的辩驳意见,当属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事故认定结论形式的不当理解,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无论是作出事故认定书还是事故证明,均是对交通事故责任的一种认定形式,被告南通人社局的辩驳意见不能成立。

最后,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情形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有对事故责任进行判断的职责。《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工伤认定办法》第九条至第十五条规定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有工伤认定的职权以及对相关事实进行调查核实的职责。只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了工伤认定申请,就有责任和义务对受理案件的事实进行调查并及时作出认定结论。在工伤认定案件中,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工伤认定是否适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享有取舍权、判断权。即便申请人无法提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也应当充分运用自由裁量权,综合各种情况,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准确判断是否属于事故过程中的非本人主要责任,及时正确地作出行政确认认定。本案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经作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在要求申请人提供《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现实,也不可能。由于白色小型货车驶离现场,至今未能查获,致使原告施建新试图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确定事故的责任承担都已成为不可能。在此情形下,如果将劳动者所受的伤害一律不认定为工伤,实质上等同于让弱者承担了全部的事故结果,亦与保护弱者的社会法价值取向相背离。而且,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如果对这类情形的伤害一律不予认定工伤,那么,形式上看虽然保留了劳动者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情形下主张工伤保险的权利,但一律不认定工伤的结果实质上变相剥夺了劳动者获得救济的途径。

因此,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应成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充分履行调查核实职能,对是否属于非本人主要责任作出判断。

(二)关于原告施建新在本起事故中的责任认定应当如何判定

首先,《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执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由此可见,工伤保险的立法目的核心要义在于对受伤害的劳动者的工伤救济与补偿。目前,《工伤保险条例》对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能否认定工伤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受伤害的劳动者救济与补偿优先的立法目的,对事故责任作出判断。至于本案被告南通人社局提出的原告施建新无证驾驶未年检车辆的问题,法院认为,《工伤保险条例》并没有无证驾驶或者车辆未经年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遭受伤害的不得认定为工伤的禁止性规定。

其次,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应当参照优者危险负担原则确定责任承担。所谓优者危险负担原则,是指在难以分清事故双方各自过错责任的情况下,考虑双方对道路交通安全注意义务的轻重,按机动车危险性的大小及危险回避能力的优劣,分配交通事故责任。本案中,白色小型货车无论在速度、重量、体积及对让他人的危险性方面,与原告施建新驾驶的普通二轮摩托车相比,其应具有更高的避险义务,应当履行更重的安全注意义务。从事故现场来分析,施建新所驾驶的二轮摩托车与白色小货车均自北向南同向行驶,根据公安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报告》,二轮摩托车的左侧有擦碰,可以合理推断白色小货车位于摩托车的左侧,其车身右侧与二轮摩托车发生碰擦,从生活常识判断,白色货车从摩托车左侧行驶时碰擦二轮摩托车的可能性更大。本起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主要原因在于白色小型货车逃逸,故推定由具有更高危险性和负有更高注意义务的逃逸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更符合优者危险负担原则的精神。因此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应推定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原告施建新不负主要责任以上的事故责任。

因此,在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情形下,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立法精神,根据优者危险负担的原则,对事故责任作出判断,并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推定。

综上,被告南通市人社局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据此,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第(二)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九条第三款之规定,于12月3日作出()港行初字第0070号行政判决:

一、撤销被告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9月29日作出的()第651号《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二、责令被告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内对施建新所受伤害是否为工伤重新认定。

【审理结果】

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篇11:追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追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本文转自

1、后车撞行驶中的前车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后车承担全部责任;

2、夜间前车没有尾灯,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前车承担事故次要责任,后车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3、前车在道路上停车后未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设置警示标志,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前车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后车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4、前车在道路上停车后按规定开启了危险报警闪光灯并设置了警示标志,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后车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5、前车超长且未按规定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形成的追尾交通事故,前车承担事故次要责任,后车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篇12:交通事故认定书

第××××号

时间19××年5月17日12时30分地点××市××路××路口××市××有限公司司机王××驾驶“桑塔纳”小客车,在××路由西向东通过××路口时,适有××市××出租汽车公司司机李××驾驶“切诺基”吉普车以八十多公里时速由南向北通过路口。李××临近路口发现前方横穿的小客车后虽踩了紧急刹车,但由于车速快,停车不及,吉普车前部撞在小客车右部,造成小客车内乘车人赵××当场死亡、两车均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原因是:王××驾车通过路口时,未让干路车先行,属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或交通标志控制的交叉路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依次让行:(一)支路车让干路车先行……”的规定,李××驾车通过路口时,未减速慢行,属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遇道路宽阔、空闲、视线良好,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下,最高时速规定城市街道为七十公里的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王××负事故主要责任,李××负事故次要责任,赵××不负责任。

(公章)

承办人:宋××郭××20××年5月27日

此认定书,已于19××年5月28日向当事各方宣布,当事人不服的,可在接到认定书后十五日内向××市交警支队申请重新认定。

篇13:例析交通事故中教师工伤的认定

【案例一】张某系金宝贝幼儿园教师, 2011年1月16日, 他在上班途中被一辆闯红灯的电动车撞伤, 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张某要求幼儿园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但却遭到拒绝。

根据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的规定可知,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 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应当认定为工伤。由于张某系被闯红灯的电动车撞伤, 在交通事故中不负主要责任, 因此张某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对于金宝贝幼儿园拒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行为, 张某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金宝贝幼儿园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案例二】陈某就职于蓝月亮幼儿园, 2011年2月17日, 他受园长委派陪到幼儿园视察工作的教育局领导喝酒。下班后陈某在酒尚未醒的情况下驾车回家, 不料与一货车相撞而受重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 交警部门判定陈某为醉酒驾驶。事后, 陈某认为自己受伤的前提是出于工作原因陪教育局领导喝酒, 因而自己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虽然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应当认定为工伤。但第十六条却对此作了限制性规定, 即: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 但是若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 则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由于陈某是因醉酒而导致了自己在车祸中受重伤, 因此他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另外, 陈某即使投保了交强险和商业险, 其酒后驾车出现交通事故获得赔偿的可能性也极小。就交强险而言, 虽然“酒后驾车””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中并没有排除在保险公司赔偿范围之外, 但饮酒后驾车出了事故的保险车辆, 交强险会根据情况给予不同对待, 主要是区分酒后驾驶 (酒精含量20毫克至80毫克之间) , 还是醉酒驾驶 (酒精含量在80毫克以上) 。如果驾驶人被判定为酒后驾驶, 对其造成的第三方损失, 保险公司会在交强险责任范围内对第三者给予赔付。如果驾驶人被判定为醉酒驾驶, 则保险公司会先行赔付, 事后再向其追偿。而驾驶人自己的车及人身损失, 则不在理赔范围之内。就商业车险而言, 无论是“酒后”还是“醉酒”驾车出险, 保险公司都不会予以赔付。同时, 关于饮酒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 都在保险的责任免除条款里面。由于陈某已经被判定为醉酒驾驶, 因此他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

【案例三】田某是红太阳幼儿园大一班教师, 他在骑助动车下班回家的路上不小心摔倒, 导致股骨骨折。在幼儿园拒绝为他提出工伤申请后, 田某遂要求工伤部门确认自己是工伤。

篇14: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怎么办?

上个月下旬的一天,我驾驶私家车时与黄某驾驶的车辆相撞,黄某受轻伤。公安交警部门经对现场进行勘验、检查、调查后,于这个月初作出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我驾车行至路口未按规定让行是造成此事故的直接原因,应承担此事故的主要责任,黄某负次要责任。对交警部门作出的这种责任判定,我难以认同,请问,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该怎么办?

读者 黑若男

黑若男同志: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该法实施后,取消了這个复议程序,不可以再申请重新认定。因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的规定,交警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仅仅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解决途径包括自行协商、交警部门应双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解、起诉。就你的情况看,由于你对该份《交通事故认定书》不认同,那么这起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就肯定要通过诉讼才能解决。在诉讼过程中,你可以对该份《交通事故认定书》提出异议,这相当于质证。当事人一旦提出异议,按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69条的规定,法院可以将交通事故案件调查材料正本调卷,由法院根据法庭调查查明的事实做出新的责任认定,并以新的认定结论为依据就损害赔偿问题作出判决。

篇15:申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复议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复议前置问题

《办法》无明确规定,仅在第22条中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当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的决定。没有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规定。现在既然已明确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那么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复议前置问题。笔者认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不应以复议为前提,当事人可以选择复议或诉讼之一作为救济方式。理由一,由当事人选择复议或诉讼,符合权利保障多元化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方向;理由二,让当事人决定诉讼前复议与否,可以减少当事人对法律的抵触情绪,使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及时保护;理由三,我国目前的行政审判水平和审判队伍与十几年前相比有巨大进步,已足够满足审理面广量大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件的需求;理由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案件,虽专业性、技术性较强,但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审查角度不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的专门性问题,当事人可以向法庭申请由专业人员出庭进行说明,法庭也可以通知专业人员出庭说明。

2、申请复议期限问题

上一篇:从社会互动角度看青少年追星问题下一篇:陕西省城市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