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2024-08-14

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共9篇)

篇1: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当前,随着银行各项业务的发展,案件及各类违规行为呈上升趋势,各类风险控制已成为紧 迫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务。从发案和违规情况看,基层营业网点及负责人发案率、违规率较高,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必然会影响银行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 营业网点及负责人风险控制的管理,强化风险监控和案件预警机制,这是当前银行防范案件 的重要课题,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1.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一是基层营业网点要端正经营指导思 想,始终坚持发展业务与防范风险同步,不断增强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实现经营业务的良性 发展。二是要增强全体员工依法合规办理业务的意识。要教育全体员工必须把落实和执行制 度放在首位,严格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要求、手续去办理业务。三是作为基层营业网点 负责人,更应该从合规经营、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切实把合规经营的落实、风险防范贯穿 于全部工作的始终。2.进一步强化风险教育,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基层营业网点要 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风险教育活动。要通过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学习,树立典型,总结推介经 验,开展“以案说法”教育,增强员工队伍的法纪观念。二是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 政治学习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政治学习,自觉抵制各种消极因素和腐败思想的侵蚀。三 是上级行要针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中的思想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多深入基层,及时 了解掌握他们的动态和思想苗头,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教育。3.加大对新业务的培训力度,防范业务风险。一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瞬息万变 的金融市场,要加强对前台一线人员新业务的培训,使其熟悉岗位要求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把规章制度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对后台监督和检查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检查人员的 业务水平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三是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多岗培训,鼓励员工一人多证,以 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业务岗位的需要。4.建立基层营业网点的预警系统。一是违规操作报警。内部各类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未按规定进行操作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报警。二是潜在风险报警。在正常业务处理过程中, 一些现象可能会导致潜在风险。如在日常操作中出现内部往来账户金额核对不平、网点日终 轧账账务不平等现象时可报警。三是事故苗头报警。柜员在对一些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由于 一些客观因素很可能会引发事故。如柜台发现持虚假或作废存款凭证支取存款等现象可报 警。5.完善基层营业网点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基层机构的激励机制。通过进一步完 善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建立经营者与经营成果挂钩,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的收入分配 制度,使经营者和员工的收入随着工作业绩的提高而保持稳定增长。二是对基层营业网点制 订等级评价制度。设置统一、合理的考核项目,量化考核指标,制订操作性和客观性较强的 考核体系。三是对所、柜等级化管理要经常化、制度化。6.加强技术防范,提高防范风险的科技含量。一是要增加技防投入,应逐步增加对先 进的票据、身份证件鉴伪设备和支付密码系统、电子验印系统的投入,防范外部欺诈风险; 二是针对往来类业务的内部风险,优化核算系统内控功能,实现自动勾对系统内往来、内部 往来账务,从完善计算机程序方面控制资金往来类、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业务风险。三是进一 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个别基层营业网点在安全保卫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需加 大投入进行改善。7.加强和完善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权力运用情况的监督和制约。一是完善考核。在 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实行真实的民主评议,通过职工的评议来考察和 监督负责人的表现。二是完善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的民主管理和 群众监督,包括重大事项、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要提交职代会讨论。三是坚 持谈话提醒制度。各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所属基层营业网

点负责人进行谈话,并提出要求。四是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的选拔。在选拔任用基层网点负责人时,应更多地重视对其 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考察。总之,如何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风险点的防范,在全行系统强化防范制约机制、拓宽防 范领域和抓好源头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篇2: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近日,总行邀请省银监局五处张处长为全行风险管理干部以操作风险防范为课题做了一次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许处长深入浅出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解析,同时例举近年来银行业由于操作风险环节失控引发的大案、要案,通过对案件中失控的操作风险环节进行剖析,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操作风险管理重点,提高了对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许处长的培训也引发了我做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保障支行各项业务运行安全,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基层营业机构加强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也就是说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内外勾结实施诈骗等等,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始终。据巴塞尔银行业委员会估计,在银行业所有风险中,操作风险所造成的损失已经仅次于信用风险。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案件频发,失控环节均与操作风险失控相关。如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涉案金额高达4.83亿美元“抽逃银行资金案”,2004年的山西省涉案金额达11亿元的“728特大金融诈骗案”,2005年,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涉案金额10亿元的“高山案”,建设银行长春市分行涉案金额3.3亿元的巨额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涉案金额6.4亿元“森豪公寓”假按揭骗贷案等等。这些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大案、要案,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打击了社会公众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心,引起了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银行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的严重质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声誉及上市进展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银监会十三条),2007年6月,中国银监会又发布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指导性文件。该《指引》从监管角度将操作风险提到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同一监管高度。银行业监管部门对操作风险管理力度的改变,不仅体现了监管部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决心,同时使操作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操作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案件的解剖可以发现,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支行,基层员工严重违法违规,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等案件高频率发生,且案件风险动向由资产业务转向负债业务,由高风险业务转向低风险业务,由信用领域转向操作环节,暴露了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所以,加强银行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对加强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想法

(一)增强基层员工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风险管理水平,决定了该行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要不断加强基层员工对操作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训,深入领会强化风险管理、保障安全运营对于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把风险意识贯穿于业务操作的整个过程。对于基层员工而言,风险意识首先就是规范操作意识,体现在每一个最基本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环节之中,要通过风险意识的灌输和培养,使合规操作成为基层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全员准确识别、主动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规章制度执行力

强有力的执行力是操作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保证,是各项风险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无论是近些年来发生的各类案件,还是在业务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与具体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关。提高制度执行力的目的是要坚决杜绝在制度执行上片面强调客观、推进乏力的现象;坚决杜绝操作人员有章不循、自行其事,管理人员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的现象;坚决杜绝看人不看制度,人情重于制度的现象。要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求基层管理者要将管理重心放在了解本基层营业机构的业务运行情况,全面了解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全面了解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和防范情况,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操作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

(三)建立操作风险责任文化。

责任文化是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操作风险防范责任文化的关键是建立问责与追究机制,坚持对操作责任与管理责任的双线问责与追究,使各项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尽心尽责,规范严谨的整体工作作风。责任追究不仅仅针对操作者,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从独立的事件中找到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缺陷,举一反三,优化制度与流程,从而在根本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要通过树立良好的责任文化,把履行责任,落实责任、执行责任、追究责任贯彻到基层员工的意识当中。

(四)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操作风险具有内生性特征,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还应在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上狠下功夫。从无数大案要案实例表明,那些违法犯罪的银行员工无不是丧失了理想信念,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泥潭。要防范操作风险最根本还应从治本入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要教育员工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环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远离违法乱纪;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规学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要关注员工八小时以外生活状况,对异常行为要及时发现并严密关注,警钟长鸣,严防道德风险。

(五)把控操作风险重点环节

1、强化账户管理,严把开户关

账户管理环节是操作风险防控的源头和重地,要强化新开立账户的真实性、账户资料的完整性、支付业务的合规性管理,加强对账户资料保管环节、资料变更环节、尤其是印鉴变更环节的控制与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2、严控对账环节,保证资金安全

对账工作要严格遵循对账与账务核算相分离的原则,严格按制度要求实施异岗对账、集中对账。严禁客户经理及前台业务人员发放、收取对账单。必须确保对账信息及时真实有效,保证对账率达到制定标准。

3、严格支付环节审核,确保大额汇划资金安全

加强对支付环节印鉴核验操作的监控,坚决杜绝未经核验印鉴即对外支付的现象,加强验印系统建库管理,落实电子验印操作要求,电子验印未通过的,必须换人核对。严密印鉴卡保管与传递手续。必须明确专人保管印鉴卡,营业结束,入库或入柜上锁保管。其他部门和无关人员不得调阅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严禁任何部门(人员)复制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档案,也不得将银行结算账户预留印鉴卡片带离营业场所。认真落实结算账户大额收付电话分极核实要求,确认交易真实、合理,联系情况应做好书面记录。

4、加强部分业务中高风险环节的管理

操作风险存在于每个业务环节中,基层营业机构应加强管理的中高风险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现金、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印章、抵质押品等管理的各环节,上门收款、挂失解挂、查询、冻结扣划、挂销账处理、补制凭证等业务的各环节。对中高风险环节业务处理要明确流程,加强监督,通过内控制约及严密操作程序,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篇3: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一、当前一线直管网点存在的风险隐患

1. 柜面操作中屡查屡犯现象仍时有发生。

尽管在高密度的严防检查下, 网点按章操作意识明显增强, 在各种专项、现场及综合大检查中的问题逐渐减少, 但由于柜面操作疲劳等客观原因和个人工作习惯不严谨等主观原因, 导致部分柜面员工尾箱管理未按规定核点单证、现金账实不符、离柜屏幕未退出、现金、单证未入金柜保管, 登记簿漏登记、登记要素不全的现象仍存在;综合人员授权时履职不严, 未做到见单核对后授权, 或只是简单地进行按指纹操作, 使授权控制行同虚设, 没有起到“防火墙”的作用。柜面客户资料审核技术的跟进落后于业务流程的更新, 形成风险隐患。在柜面业务中, 无论对客户身份的鉴别, 还是业务单据、印章和相关资料的审查确认, 都依靠业务人员根据银行的政策规定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具有较强的技能性、政策性和主观性, 主观判断差错在所难免。

2. 基础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形成风险隐患。

尽管上级行三令五申强调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出台了各项管理措施, 通过现场检查、查看监控录像、进行基础管理综合大检查、风险防控全面排查、反洗钱监测等到多种手段推动网点基础管理能力的提高, 但部分网点基础管理工作有些差强人意。比如, 个别直管网点负责人, 存在履职尽责能力上的偏差, 有查库不真实、账务核对不及时等现象;对于网点转型晨会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上有悖离制度初衷的现象;对新会计制度、不断更新变化的业务处理流程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以营销、事务工作多为由放松自身学习要求, 完全依赖业务主管管理柜面业务;文件制度传达不及时, 不能组织系统的业务学习;部分网点未形成本网点规范性管理制度;内部考核措施不健全、不透明, 网点内部各岗位间责、权、利关系未很好理顺, 造成有的网点绩效分配达不成共识, 员工内部产生矛盾;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导致柜面员工意见较大;部分网点在执行上级部门下达的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时, 敷衍了事。

3.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随着银行电子产品和自助银行的快速推广, 网络银行和信用卡业务发展速度普遍超过防控技术和客户认知水平的跟进。基层行迫于业务指标的压力, 重产品营销轻准入条件审核, 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比如, 网点为了大力发行信用卡, 为信用卡恶意套现提供了方便;因网上银行签约的客户之争, 有的犯罪分子乘机盗用他人身份证, 到柜台以身份证主人的身份开通网上银行或其他账户, 由于柜面人员在身份识别上的疏忽, 给犯罪分子伺机进行汇款诈骗开通交易账户提供了合法渠道。

4. 银行间竞争加剧了变通或违规行为的发生。

在上级行对基层网点的审计报告中, 每年都有一些诸如虚开存款证明或违规提供保函证明等事件的发生。网点间为争取客户而对操作流程进行变通执行甚至违规操作, 为风险形成埋下隐患。一旦东窗事发, 给网点的资金和银行声誉带来损失。

二、多维度广开思路加大风险防范, 切实提高一线网点风险防控和识别能力

1. 以人为本, 提升道德水准, 规避道德风险。

在业务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 创建员工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 尊重和保障员工的各种权利, 维护员工利益, 健全员工互助机制, 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 提高一线网点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 进一步焕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提高个人道德素养, 自觉规范个人行为, 自觉维护团队声誉。

2. 加强网点基础工作管理, 规范员工在日常工作、学习、经营等行为, 促进各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上级部门切实深入基层, 指导并监督一线建立健全各项基础管理, 用规矩规范行为。理顺各各种业务风险防控规章制度, 为一线基层单位提供切实可执行的操作流程。一线网点依据规章建立本网点的管理办法, 形成有章可循, 严格执行的管理体系。同时, 要加强对一线网点制度落实的督查。建立对一线网点实行不定时工作检查制度, 由上级各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检查组, 检查内容包括人员结构、绩效分配、各岗位履岗情况等方面。对于检查的结果由检查小组及时反馈, 针对具体问题会讨论研究, 及时拿出解决方案, 确保“工作链”不掉节, 环环相扣。

3. 着重抓好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完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目前直管网点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员工的行为和思想动态、柜面业务的处理等。为强化薄弱环节的监管, 我们要把制度落实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细。同时, 充分发挥网点业务督导员的督导作用, 要通过高频率、超强度的深入、反复检查, 发现苗头性问题和隐患, 对查出的违规问题强化整改、从重追究、从严惩处, 时刻保持高压态势, 要达到使每一个微小的违规都能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从根本上消灭违规现象。

流程制度与执行的客观环境要相适应, 要与执行者的风险控制实践相吻合。要强调对一线员工意见的听取和采纳, 对部分操作性强的规章应探索“自下而上”的制定过程, 体现员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规章制度要“精”, 要“管用”, 要对现有规章制度大幅度清理整合, 使之更为科学合理, 并保持必要的稳定。统一核算管理, 重新梳理业务核算制度, 对于规定自身界定不清、员工掌握标准模糊的问题予以重新明确规定, 对于客户意见大、员工操作繁琐的问题及时予以优化和改进。对于新兴的业务品种, 要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识别技术手段, 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4. 完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银行员工风险控制的主体作用。

柜员和柜员主管是柜面业务风险认识和控制主体, 是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控制的主力军。要从“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员们履行风险控制的目标、责任、环境、能力和条件。同时, 要关心尊重员工, 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平衡激励与约束管理, 加大对违规处罚的同时, 也要建立柜员风险补偿制度;积极推进前后台分离改革, 降低柜面业务处理复杂度。抓好正、反两个方面典型教育。在认真执行违规积分管理制度、严格处罚违规行为的同时, 引入正向激励机制。对在专项技能、业务稽核、优质服务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员工, 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方式, 给予正向积分, 并纳入部门及员工年终考核内容, 实现“奖罚分明, 权责对等”, 籍此调动广大员工遵规守纪、钻研业务、开拓进取的积极性, 引导全行员工合规经营。

摘要:当前, 银行一线直管网点存在的风险隐患主要是柜面操作违规, 基础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银行间竞争加剧了变通或违规行为的产生。银行应多维度广开思路, 增强一线网点风险识别能力, 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提升道德水准, 规避道德风险;完善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健全基础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银行员工风险控制的主体作用, 从法律、制度、管理等方面控制违规问题的发生, 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目的。

篇4: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基层 商业银行 风险 防范

作为一种以货币经营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时刻伴随经营风险,有的风险让银行获利,有的则让银行的经营发生亏损情况。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卓有成效,加之经济全球化和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拓展,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基层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更多的经营管理风险,且这种风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所以,制定有针对性且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当前的基层银行经营管理及更好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基层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操作风险的类型

新时期的基层商业银行发展中,操作风险即银行遭受潜在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每部操作失误和内外部事件影响两大类,再将其进行具体的细分,可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雇佣行为及工作场所安全性操作风险;恶意损坏风险;内部欺诈风险;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中产生生的风险;实体资产损害风险;外部欺诈风险;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风险;交易处理或流程管理失败风险。

(二)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分析

1.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发展促使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使得新时期、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基层商业银行受到技术、人才及系统等方面的制约,会经常发生新产品开发后缺乏规章制度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与之配套的制度建设落后于业务创新,这种情形下,就形成了业务操作上的随意性,随之会引发隐患及风险等;另一方面,虽然出台了新制度,但没有处理好与业务相关及与旧制度相冲突的问题,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修订与完善,长久发展下来,就形成了制度规定上的矛盾性,极易引发操作风险。

2.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在基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对操作风险的易发性、普遍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这种情形下,就意识不到操作风险的存在,更谈不上对操作风险的预防及规避了。其次,工作上的盲目跟从及用习惯代替制度等情况的发展,使得基层商业银行的员工逐渐养成了对操作过程中的违例行为置若罔闻的态度,无疑加大了风险的发生率。

3.监督检查模式存在漏洞。因为新时期的各大银行是依赖内审部门形成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监督检查,这种情况下,就逐渐闲置和忽视了基层机构的自我检查和业务部门的垂直检查,究其检查模式可发现,首先这种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的内部审计受到了人员和时间的限制,常常采用的检查方式便是抽查,这种方式下,极易漏掉一些风险隐患及问题,形不成彻底的检查效果;其次,无法保证对检查结果的利用及后续强化检查的跟进,这样就无法根除内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漏洞,导致操作风险极易发生;再次,这种检查存在死角,深入研究这种检查模式不难发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对基层支行负责人及重要岗位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果这部分人发生不正当的业务行为及管理操作,就会使得这种监督仅仅成为了表面文章,而失去了其应该有的效果,没有实现对基层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督[1]。

二、新时期基层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

针对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积极完善和健全适合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首先应按流程管理思想,统一规范和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不适合当前基层支行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而确保规章制度的时效性、健全性及操作性;其次要针对基层商业银行制定统一且符合岗位标准的操作手册,不断细化业务操作流程;再次是基层商业银行要结合上级制度规定与自身发展情况,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每项业务的流程,形成对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及业务培训

众所周知,思想健康、及风险防范意识强烈的员工队伍是银行发展的有力保障,为实现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形成,首先应对员工进行积极有效地思想教育,使其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对基层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操作风险的有效规避;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针对员工业务操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实施有针对性的多形式员工培训,使得基层商业银行员工的技术水平及业务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再次,要开展警示教育工作,运用以前的典型案例等形成对现有员工的警示及教育效果,明确不法操作的界限与形式,并提高员工的法纪意识与案件防范意识。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全方位的内控检查网

首先应加强基层善商业银行业务主管的监督力度,积极介入其管理的过程,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了解,监督和检查员工按照规章制度实施业务操作与否,有没有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及形式主义的问题,特别是对员工关键业务方面的监督,以及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点和薄弱环节的监督,形成对基层商业银行员工的全方位监督检查,规避操作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加强业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作为本专业条线的权威管理者,业务部门对基层商业银行的发展意义重大,对本专业的检查可发现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可实现对操作风险方面的深层次整顿;再次,要加强内审部门的检查力度,可通过其及时查出管理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行的风险评估及考核办法,将操作风险反馈给相关部门,强化责任追究与员工绩效管理,实现对相关人员的风险监督检查[2]。

(四)完善考核机制

首先应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加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在考核项目中的分值,严格实行考核制度,还要将经营目标与考核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对基层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相应比例计算;其次,要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员工个人造成的风险及违规操作后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实施对相关人员的严格处理;最后,要建立基层机构负责人责任档案,严格记录所辖区域违规、违法等差错,作为人员业绩考核及职务升价的有效依据,实现对基层商业银行人员的全方位监督与管理。

综上所述,对当前基层商业银行经营的操作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应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行对风险的有效规避,通过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及检查,规范员工队伍,并建立自己高效的操作管理业务办理团队,不断加大对操作风险的有效应对和管理,促进基层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渊斌.基于内部控制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篇5: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一、现阶段基层人民银行所存在的会计风险

1.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的执行人员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县级人民银行的会计执行人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会计人员未达到会计的相关要求;其二,高层会计人员较为欠缺,中低层会计人员众多;其三,综合性人才相对较少,多数会计人员为单一型人才,即仅具备会计专业技能或者是仅具备计算机专业技能;其四,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偏低,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其五,人员老龄化趋势较为严重,呈现年龄断层现象。受以上多种人员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层人民银行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出现道德性风险、客观性风险、意识性风险、执行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等。2.系统因素产生的风险会计核算人员对科学技术依赖性相对较强,因计算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某种缺漏或者问题,在会计核算中出现系统失灵、系统漏洞等风险性问题。其一,“系统失灵”,该风险主要是因业务系统或者是网络出现故障,突然中断业务处理工作,导致业务处理呈现一种混乱局面。其二,“系统漏洞”,该风险主要是因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引发会计风险,例如转换会计报表的各项数据能够对基础数据进行修改,致使会计报告失真;设定资金清算时开户单位出现余额不足现象,无法实现调剂工作,引发流动性风险;系统版本不断升级,旧版本备份数据实效。3.内控因素产生的风险内部控制引发风险,主要是因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完整性、一体性与全面性,管理制度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业务的实际需求;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监督管理工作缺乏落实,管控效果不够明显。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制度问题。基层银行内部控制度、操作规章、风险点控制措施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与标准,导致风险控制工作缺乏全面性、准确性与可靠性。例如,部分制度缺乏精细性,其关键控制点依旧停留在表面,没有对管理工作进行整体深入;管理制度之间没有做好衔接工作,各项管理规章呈现自相矛盾的.现象;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发展,无法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二,执行问题。制度执行过程依然呈现混岗管理、替岗管理、交叉管理等现象,内控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其三,管控问题。内部控制主要涉及内部审计、事后监督等部门,提高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均属于事后监督。虽然计算机技术在基层人民银行中的普及与发展,但审计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因现行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检查工作无法全面落实,呈现屡查不改等问题。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策略与对策

1.落实会计队伍建设工作基层人民银行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提高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与建设工作,不断充实会计岗位的后备力量,积极迎合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会计业务的各项需求,全面落实风险控制工作。在基层人民银行发展建设中,会计工作是其建设核心内容之一,是金融风险的直观因素。针对我国基层银行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道德性风险、客观性风险、意识性风险、执行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等问题,需要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人员提高对会计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坚持“凭证上岗”政策,确保每一位会计工作者均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为基层人民银行会计管理工作提供人力基础。为扩大基层人民银行队伍,提高基层人民银行人力资源质量,基层人民银行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原则,不断将先进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引进基层人民银行工作中,全面落实基层人民银行人才建设工作,注重基层银行之间的联合,加强各银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端正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水平,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2.完善操作与系统各功能为解决会计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对跨级操作程序与系统功能进行完善与整合,实现对现行会计操作系统的优化与更新,从根本上消除系统风险。为此,基层人民银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其一,落实印鉴验印工作,用电子验证方式代替手工验证方式,将开户单位的预留信息储存到电脑系统中,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取款凭证进行验证,核对印鉴的真假,并对核对情况进行记录与储存,为监督人员提供监督依据;其二,增加凭证号码维护双人复核功能,防止单人复核工作出现不公正的隐患问题;其三,主观部门应针对操作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查找与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其四,增设限制重复登录、强制签退等动能,确保操作员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基层人民银行需要全面落实通信网络建设管理工作,实施主线路与备份线路双线并存的运行模式,提升网络通信管理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基层人民银行在选择通信网络运行商时,主线路与备份线路分别选择不同的网络运行商。选择好主线路运行商后应与其签订长期的网络通信服务协议,使运行商能够为基层人民银行提供长期的网络通信服务,整个服务模式具有固定性与长久性;选择好备份线路运行商后应与其签订应急通信网络服务协议,当主线路供应商的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够立即更换线路,确保基层人民银行系统能够正常运行。3.全面落实内控管理工作为确保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防范与管理,需要基层人民银行能够从制度管理体系入手,构建一体化、系统化、全面化、合理化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认真梳理会计规章制度,根据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运行情况,针对会计核算工作中操作性不强,无法适应现代化会计业务需求的制度进行统一修正与优化,提高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基层人民银行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规整与精简,废除与现代化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协调一致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规章,提高风险防范工作的可操作性与有效性,并对散落在不同制度中的内容进行规整与梳理,使会计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建立相应的预警控制机制,使会计审核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全面落实。

三、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应用,为我国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针对现阶段基层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多种风险问题,需要基层人民银行分别从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内控管理入手,全面落实会计队伍建设工作,完善操作与系统各功能,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整合,从根本上消除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吕立.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对策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5(04):40~43.

[2]刘瑞芬.信息化时代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4):202~203.

[3]姚晓霞,张巧梅,王崇建.信息化时代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探析[J].金融科技时代,2014,(10):102~103.

篇6: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内部控制就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归根结底其目的就是要回避风险。当前,国内银行间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 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多变, 国内外银行业案件频频发生,风险日益严峻。从各类风险案件分析来看,各种风险事件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网点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因此各基层网点要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做为网点的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将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做为网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基层网点而言操作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风险控制的建设

1.梳理工作流程,建立岗位责任制

基于基层网点现有岗位所有职责详尽罗列,将重复或低效环节进行归并或清除,同时将价值差异较大部分尽可能分开,并够体现岗位的综合化。对岗位职责进行梳理时以主要工作任务为主,即按照其工作任务对部门的重要性和工作量占比确定。基层网点的岗位设立以工作流程为基础,综合考虑工作职能划分、岗位工作负荷及风险防控要求等因素确定网点岗位设置;坚持数量最低原则,岗位设计以维持适当工作负荷为前提,整合工作职责,合理压缩岗位数量;坚持系统化原则,既要避免岗位职责的交叉与空白点,又要保证岗位的相对独立性和衔接性;坚持适宜性原则,从工作实际出发,强调岗位设立的可操作性。岗位职能的确定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根据岗位在内部流程中的位置确定岗位职责,确认主要岗位在部门业务流程中的位置,并据此确定部门内主要岗位的工作职责。对于岗位职责描述有主要有三种方式:

1)以结果为依据的描述,如“营销重大项目”、“为客户办理票据结算业务”等;

2)是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的描述,如“审查和跟踪全行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进度”等;

3)是综合模式,如“组织并管理重大客户的营销”、“规划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等。

结合岗位特点,对于工作职责的描述可采取以上一种或多种种方式进行。但列举工作职责不宜过多,否则需要考虑重新进行岗位划分,依据每项工作职责的占用工作时间比例和重要程度,对一个岗位的每项职责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银行基层的各项业务活动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环节分设不同岗位,由不同人员负责办理。合理有效的岗位分工是实施操作风险防范的基础。岗位分工是根据劳动组织形式来确定,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实行岗位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预防风险的目。

在确定岗位职责任时要突出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选择对在一个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控制环节,要进行重点监控。重要的业务环节和工作岗位要定期轮换,不许任何员

工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所有的业务处理人员必须定期休假,每次休假时间必须达到一定时限;员工休假期间,必须将其负责的工作和资料全部移交给指定人员,不能擅自封存或转移。如现金库管理员的双进双出,重要空白凭证检查核对等等,都是风险防范的重点。

对岗位职责要形成文字材料,有章可查。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建立全员岗位说明书,对每个岗位都应有相应的书面材料,其内容包括:岗位内容、岗位职责、岗位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等等;二是明确业务操作规程手册,业务操作流程让相关人员了解,使每人都知道本人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位置,前后作业环节。

2、建立内控监督机构,加强内控队伍建设

内控监督机构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内控监督机构必须在形式上和实质上保持独立。形式上独立是指检查人员应独立于网点业务和管理人员,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实质上监督是指站在国家政策和全行利益上实施稽核。监督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监督审计程序,要有一定的检查覆盖率和检查频率,涵盖主要业务和重要风险点。内控监督机构人员应由熟悉业务、有责任心、作风正派的人员构成。内控监督机构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检查实施方案,坚持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确保检查到位,不走过场,不留检查盲点。

3.建立违规必究的处罚机制。

严格追究责任。要真正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杜绝在工作中出现“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的现象出现,完善惩诫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章不循、屡禁不止的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实行严格惩诫。按照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的原则严肃对违规人员进行查处。在处罚追究时要建立对事不对人的处罚标准,实行统一标准。防止重检查轻整改,必须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坚决按标准处罚,对屡查屡犯的应从重处罚,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针对检查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和业务开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配套的措施和实施细则。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查找重点,对症下药。对整改不到位进行补缺补漏,做到正视问题,认真对待,确保规范;对能整改的,当场予以整改;对既成事实不能整改的从中吸取教训,有效防范,严防“边改边犯”、“改后再犯”的现象;对形式上整改而没有完善制度的,要求继续整改,直到完善制度为止,确保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二.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当前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成败不仅决取于渠道、客户、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优劣,更取决于员工队伍的建设,确切的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银行体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改革的不断强化,减员、分流给员工带来的安全感、忠诚与信任度下降,员工队伍的思想动态出会出现新的变化.员工工作压力较大,表现出在结算工作中心理失衡的问题,潜藏着操作风险的隐患。竞争上岗,优化分流等做法使一线员工对未来利益不确定性的担忧使他们对银行的归属感下降。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表现出烦燥、精力不集中等现象,大大增加了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可能性,进而引发操作风险。随着各项考核机制纲性化,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其心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烦燥情绪,可能会致使员工放松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而引发操作风险。因此如何激发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应是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员工的管理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强调按制度办事的时候,必须注意人的道德品质教育,随时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目前在银行基层部门,人治带替法治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实现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转,就要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加强对结算业务人员的有效管理。加强一线员工的职业道德及工作责任心,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目前普遍存在员工对风险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甄别风险的能力不够,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意识。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在失职或疏忽,有章不循、违章操作造成的资金损失。新的形势对内控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员工的人生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建设企业文化等等是内控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每位员工执行内控制度的意识和自觉性,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做好内控工作的根本。

在实际工作中应创建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风险管理事在人为的内控文化建设,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之中,突出了人性化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构建和谐银行,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要加强对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抓好风险教育工作,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三、进一步强化网点风险管理的措施

与前些年相比,网点内控制度建设迈出可喜的一步,对化解风险、确保依法合规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正确对待。

1、树立“内控优先、程序至上“的原则

业务开拓与管理的关系。不开拓业务是没有出路的。但开拓业务必须与管理并举,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说应该内控优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为完成任务的需要,或出于同业竞争的需要,往往是营销在先,开拓在先,内控在后,制度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内部岗位调整。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方便服务,有改革在先制度滞后问题;

(2)拓展业务市场。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忽视了规章制度的建设,造成管理制度滞后,在内控上出现一些断层或空白点;

(3)网点人员短缺。为了减少银行相关的费用支出,出于节约人力物力费用的目的,网点结算人员不能满足结算岗位的需要,出现不合理的兼岗现象。

2、建立网点内控文化氛围

与善人居,犹如入芝兰之屋,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犹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明了外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网点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水平认知程度对员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网点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是推动银行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基层网点应将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熟悉自身岗位工作的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内控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这些都是

加强内控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更要重视风险的防范,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网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创建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风险管理事在人为的内控文化建设,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之中,突出了人性化关怀,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构建和谐银行,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要加强对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抓好风险教育工作,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做到警钟长鸣。

3、不断提升内控管理层次,强化内控责任落实。

面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经营利润固然重要,但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是防范银行风险和危机的基础条件,是稳健经营、实现安全与效率目标的前提。因此,网点要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内控管理层次,坚决杜绝“前院‘冲锋’,后院‘起火’”的现象发生。一是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和案件分析;要晨钟暮鼓地强化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要深刻吸取反面典型的沉痛教训,培养网点员工居安思危的在风险管理意识,未雨绸缪地完善预防措施;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二是要强化授权管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授权不流于形式;三是落实防控措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要注重对风险点的预防,应切记“隐患险于明露,防范胜于补牢,责任重于泰山”。

4、强化“重点人”、“关键人”管理是防险控案的关键

在银行机构面临的诸类风险中,人的风险为其首要风险,如何有效防范人的风险已成为金融系统防险控案的关键。防范人的风险就是要加强对“重点人”管理。所谓“重点人”,就是具备如下“六不”特征的工作人员:一是不思进取,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经常闯“红灯”的人;二是不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的人;三是不安心本职,消极怠工,思想情绪起伏较大,经常散布不满言论的人;四是不服从组织分配或工作安排,我行我素,易犯极端个人主义的人;五是不讲原则讲义气,与社会上存劣人员吃喝玩乐交往过密的人;六是不拘小节,有吃拿卡要或参与赌博的人。对此类人员管理人员要在广泛了解,深入调查,掌握具体事例的基础上,采取分类建档,落实帮教责任人;分层谈心,及时化解其心中症结;定期走访,随时掌握其心行动态;解困济难,变“重点人”为“放心人”,有效防范人员风险隐患。

要在工作中加大对关键人(的指网点负责人、重要岗位人员,库房管理员,重要印章管理员、授权人员)岗位工作轮换力度,我国很多金融案件的发现均是由于对关键人员进行岗位轮换工作后暴露的,因此对关键人员进行适当的岗位轮换在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7:银行营业网点年终总结

2012年对XX市营业部来讲,是辛勤耕耘的一年,是适应变革的一年,是开拓创新的一年,也是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的一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XX市营业部坚持年初制订的工作思路,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致,勇于开拓,在坚持规范经营、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以发展为主线,以利润为目标,以高品质、专业化服务为手段,积极扩展市尝创新产品、培育客户,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全面、快速增长。

一、业务指完成情况

1,各项存款增势稳健

2012年,营业部人民币对公存款、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均余额增量、人民币对公存款平均余额增量、人民币储蓄存款平均余额增量均完成了分行下发的任务,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均余额增量达到XX万元;对公储蓄存款年均余额增量达到XX万元;国际业务结算量达到XX万元。

2,业务拓展稳步上升

2012年,我行对公有效户净增XX户,XX达标客户净增XX户,XX达标客户净增XX户,较好地拓展了中高端客户的市场,新增了一大批有潜力的客户,为交行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中间业务势头强劲

个金条线中间业务净收入达到XX万元,完成了年初分行下达的任务。

4,电子银行迅速普及 2012年XX客户网银动户覆盖率达XX,对公有效客户网银动户覆盖率达XX,XX客户网银动户覆盖率达XX,手机银行客户新增数达XX户,手机银行注册用户动户数XX户,并由此获得XX分行2012年电银业务二级支行优胜奖第四名。

5,代理业务发展迅猛

2012年保险销量XX万,贵金属销量XX万,贵金属销量XX万,全部完成了年初的任务。

6,卡市场逐步成熟

今年共计营销信用卡596张。在以信用卡为载体营销客户,拓展业务方面,我们已经培育出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据统计我行利用卡结算、卡储蓄、卡消费的客户越来越多,并已成为我行中间业务的主要创收手段,取得以上经营成果,已实属不易。

二、主要工作回顾

1、围绕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经营水平

在2012年的工作中,XX市营业部始终坚持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为目标,以增加收入、创造效益为工作成效的评价依据,对每一项产品、每一个客户进行认真地梳理,挖掘潜力客户和潜力产品,合理调配人员,达到提高经营水平的目的。2012年,实体经济整体运行不景气,央行在两度降息同时首次放宽了利率的浮动区间,中小银行纷纷将存款利率调整上限进行升息揽存,金融脱媒日趋明显,直接融资发展迅速,这些都给银行业存款的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针对不利局面,我行及时调整思路,在随后的工作中以“双过半”、“3000工程”、“圆满收官”等阶段性综合劳动竞赛为抓手,顺应“长计划,短安排”的推进要求,制定存款节点考核办法,并根据距离目标的差距等具体情况,适时调整节点周期,以“接力棒”的模式进行过程管理。在今年的业务发展中,我行将对公客户进行了细分,有信贷业务的客户和存款余额较大的客户由客户经理进行维护,小额客户由前台通过优质服务进行维护,要求每天专人统计余额变动,大额进出情况,并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量身定体的服务方法。初步形成多层次的营销网,如前台柜员通过余额大小或者大额进出筛选出潜力客户推荐给客户经理,在多方共同合作努力下,XX市营业部荣获XX市分行2012八佳个金优秀支行本部序列第一名,在“开门红”劳动竞赛中获“二级支行储蓄存款贡献奖”。

2、从严把握营运质量,防范资金风险

今年,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新老交错等情况,我行从严把关,要求员工提高会计营运质量,积极防范资金风险。今年,我行加大了培养优秀人才的力度,把内容繁多的学习培训多层次分布在立体培训网中,让全行员工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适应建行改造和社会竞争的所需人才,通过强化培训、一对一老带新等方式,迅速提高业务水平,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迅速的提升,对会计主管的工作给予有力的支持。同时,在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网点通过人员调动,引进了XX市分行的优秀人才,并在网点日常业务办理中树立模范,规范大家的业务操作流程,使我行的营运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XX市营业部荣获2012XX分行基层机构营运综合考评优胜单位。

3、以服务提升为目标,规范管理,打造形象树品牌

营业部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规范服务,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水平,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办理业务。利用每周例会,带领大家集中学习文明优质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深入人心。通过学习剖析被投诉与被表彰正反两方面案例,使员工能够在学习经验上有标杆,吸取教训上有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把服务工作融入到为客户周到细致的业务指导中,让员工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客户的需求,从而指导我们加强提高自己的服务工作。例如对公业务,无论从开户、送单、开票、对帐、咨询,都能做到随喊随到,有问必答,来则即办,办则能成。对私业务则不厌其烦地向客户宣传我们的理财政策,理解他们的顾虑。

2012年,我行还把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提升至机构战略转型的高度加以推进,通过加快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步伐,实现电子渠道和人工网点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各项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在改善网点硬件设施的同时,我行强化服务立行意识,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先后两次召开全行服务大会,就全年服务工作目标、措施、考核奖惩进行深入宣讲。邀请外部培训机构专家开展服务规范礼仪及员工服务管理的培训。加大检查频率和力度,对网点所有人员服务情况进行监控检查与互评,调整第三方咨询公司开展服务暗访工作,提升服务评价与考核的科学化水平。我行持续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为赢得市场口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XX市市银行业协会组织的“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检查评比中,XX市营业部入围了省级“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并获得荣获省分行“2012优质服务示范网点”称号

4、把安全防范溶入日常管理,防微杜渐,继续创造安全无事故

安全是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是第一要事。对外我行密切关注社会形式,严防不法分子的侵害。从早接款晚送款,到出入通勤门,我行都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督促每一个员工遵照执行。做到人人熟悉防抢预案,定期演习。对内签订职工联保责任书,员工思想动态调查报告,违规违纪现象,,有力保证了我行业务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营销信息捕捉不够敏锐,与发改委、经信委以及工商局等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对接不够,对当地重点项目的营销、跟踪以及推进存在不足。

2、客户经理队伍有待于加大。现有客户经理对于庞大的客户群来说显得人手不足,XX市营业部现有理财经理三茗,其中沃德经理一名,而每人分摊到的客户数量就有几百位,难免在工作上顾此失彼,力不从心。

3、对公、对私业务发展措施落实不到位,需要树立全员营销理念,以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4、网银、电话银行签约推广力度有待加强,高峰期柜面客户排队的压力依然很大,而许多业务可以通过自助渠道完成。

四、2013年工作规划

2013年发展思路:围绕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深入挖掘人员和业务潜力,积极组织各项业务发展,坚持走中高端路线,创新经营,规范发展,防范风险。

1、指标规划:对公日均新增3600万元,储蓄日均新增4000万元,中间业务收入有更大突破;储蓄存款、国际业务、电子银行、客户拓展指标争取完成XX市分行下达的任务。

2、继续推进绩效管理,促进全行经营绩效的全面提高。

3、扩充经营人员队伍,增设岗位,走价值创造型的道路。

4、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在新的一年中将零投诉的记录继续保持,充分发挥江苏省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的带头作用。

5、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使每个员工适应业务大综合的需要。

篇8:银行基层营业网点风险防范对策

1.1网点少, 办理业务客户多

目前, 由于县域农业银行网点较少, 排除办理业务的人员较多, 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调查得知, 这主要是体现了功能分区不合理、大堂分流力量不足及业务员水平偏低等, 通过对客户进行问卷调查得知, 90%客户都对农行排较长时间队来办理业务感到不满, 甚至有些客户反映, 在业务量大时, 排队等待时间长达50多分钟, 60%都是低端客户, 这样以来, 就占用了大量营业网点资源, 导致大客户受到影响, 致使部分高端客户转向其他金融机构。

1.2营业网点的员工数量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 目前, 县域农行营业网员工综合业务素质也较低, 对理财产品销售缺乏积极性, 无法为不同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目前, 营业网点柜台员工的技术综合素质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主要是以核算职能为主, 主动营销的意识不强, 营业网点缺少理财、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而且在技术操作方面也只能满足于中小散客户的需求, 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理财、融资等高价值服务, 目前营业网点缺乏专业型人才, 销售型员工的数量、质量尚不具备服务优质客户的能力。

1.3县域农行营业网点服务有待提高

据调查得知, 县域农业银行营业网点普遍存在着客户服务无差异现象, 对VIP用户优质服务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这对于贵宾客户的吸引力自然较低, 而且有些网点的VIP室建设内容也空乏和利用率低, 由此可知, 基层营业网点对理财业务的不够重视, 体现了基层营业网点服务资源配置的不科学, 仍然存在着传统理念的影响, 感觉只有客户选择银行, 没有银行选择客户, 网点客户服务水平明显和城市里网点存在很大差距。

2加快县域农业银行网点服务转型的对策

2.1加大农业网点的硬件投入力度

农行要对县域营业网点进行详细调研, 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加大对基层网点的投入力度, 对基层营业网点进行全面改造, 按7大功能进行分区, 首先要在营业大厅要设立咨询引导区、客户等候区、贵宾服务区及财富网点贵宾理财区等几大主要区域, 每个区域之间沟通要非常便利, 其次, 增加大厅营销服务人员, 提升大堂经理、柜员及客户经理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营销意识, 进一步明确工作岗位职责, 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2.2有效解决办理业务排队问题

目前, 排队等待办理业务一直是农业银行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个要让客户排很久队才能办理业务的营业厅是很难得到客户的认可, 特别是基层部分营业网点缺乏主动服务行为和意识, 没有在主动服务上对部分不熟悉办理业务的农民进行细分流, 对于不会操作的农民也没有进行有效帮助完成。因此, 要解决营业厅排队办理业务问题, 首先, 要对营业网点实行合理的排班制, 特别是在业务量大的黄金时间段里多安排人员对客户进行协助办理, 增加柜台数量, 在业务少时可考虑适当让工作人员进行轮换休息, 减少午餐时间, 以确保高峰期时每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都能快速得到办理, 其次, 充分利用大厅的网银体验区, 通过专人主动询问办理业务的客户, 详细介绍客户了解业务外的相关服务体验, 最后, 要发挥引导员等的分流作用, 在黄金时段有针对性地增加业务窗口, 使客户均能快速完成自己所需的业务。

2.3完善营业网点人才队伍建设

篇9: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增减之谜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其营业网点和柜员的数量增长上均呈现放缓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某国有银行于今年5~7月缩减营业网点数量达50多家。另外,该行的柜员人数相比2015年缩减2000余人。抛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增减上举足轻重。

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之所以零星散落各处,很大程度上是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服务。从西方银行业发展历史来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经历如下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开展范围较窄且仅限于表内,如个人存款为主的储蓄、支票存款及相应的汇兑与结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消费信贷的兴起,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开始从以负债为主转向资产业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银行经营战略的转型,商业银行的业务重点开始从批发业务转向零售业务;20世纪90年代至今,商业银行零售范围逐渐拓宽至银行卡、投资理财等领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环境,使得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及外资银行进军中国,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曾出现过爆发式的增长(见图1)。

1 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曾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

1.1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息差收窄导致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缩水,而零售业务却能带来较大的非利息收入。因此,为实现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将促进零售业务发展作为自身战略转型的一环,不断推动零售业务的发展。除此之外,批发业务面向的对象多为具有较强议价能力的企业,而零售业务面向的对象一般为个人投资者。相对于前者而言,其议价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部分收入。

1.2 激烈的竞争

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有扩张其信贷规模的冲动。在存贷比取消后,监管层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资本金约束和监管趋严的形势使得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以规避监管。而在零售业务中,由于理财、保险等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且不占用资本金,零售业务自然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宠。

1.3 中国加入WTO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需履行当初加入该组织时的承诺。而根据WTO相关协议规定,外资银行可来华开展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会与国内银行争夺零售业务的客户群。银行的零售业务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网点数量的影响,在背腹受敌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决定选择扩张营业网点数量以抢占客户,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以改善收入。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在拼营业网点数量上狠下功夫。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自助服务和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其成本低且服务快捷,这对传统商业银行营业网点产生一定冲击,导致其网点数量减少。值得注意的是,该影响仅限于低价值、简单的交易和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动态均衡数量很大程度上受零售业务左右,因为与客户建立全面有效的关系,处理高价值、复杂的交易和服务需求都依赖于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提供的服务。尽管互联网金融对营业网点在量上会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具体在度的把握上仍在很大程度上受零售业务的影响(见图2)。

2 当前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做减法的原因

2.1 互联网的冲击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受自助服务和电子渠道的冲击,部分零售业务模式也由被动转向主动,如信用卡业务可依托互联网实现上门主动服务,改变以往去营业网点开户的被动模式。另外,部分业务还可通过线上完成。

2.2 营业网点扩张需求降低

与外资银行争夺零售业务市场大局已定,营业网点扩张需求降低。部分外资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于几年前便早已退出中国市场,花旗银行则在近两年内关闭4家在华支行。在监管机构严格监管下,外资行营业网点扩张极度受限。此外,居民对外资银行熟悉程度、信任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外资银行进军国内零售业务“水土不服”。

2.3 营业网点转型

替代原有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经营,努力实现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无论成本上还是效率上,原有粗放式扩张均与现代科学经营理念不符。而前期的方式纯属商业运作所致。

3 结语

保守预估,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目前,营业网点数量减少更多是商业银行在战略层面所做的调整。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仍发挥着其他渠道短期内无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能够实现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对专业能力匮乏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指导,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目前,在欧美国家中,理财产品的购买仍然大部分通过网点来实现。

其次,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提供的某些服务功能(如大额存取款业务)是其他渠道所不能替代的,而目前此类服务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最后,在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高净值客户的增值服务、资金借贷的现场核算清点等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业务中,银行网点仍是主要渠道,其扮演的重要角色在短期内难以替代。最后,国内银行客户网点渠道的偏好使得银行网点目前仍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渠道。

收稿日期:2016-08-19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课后练习下一篇:八下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