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2024-08-09

数学高效课堂反思(共10篇)

篇1: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汪家铺乡施家堤小学刘淑红

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是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篇2: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一、生动有趣的情景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运用多媒体优化导入教学,更是益处多多。常用方法如下:

1、与时俱进导入法:根据中学生特有的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中注入时代气息,课堂情景与时俱进,别开生面,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2、趣味导入法:学生对感兴趣的科目一般都学得比较好,我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只能在趣字下功夫了,对新课导入中我也常有“趣”。

3、悬念导入法:数学课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由此激发学习兴趣。悬念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五猴分桃)5只猴子摘了一堆桃子,怎么也平分不了,于是一致同意先去睡觉,明天再分,夜里,1只猴子偷偷起来,先吃掉1个桃子,剩下的桃子正好平分成5份,他藏起了自己的1份,然后再去睡觉。过了一会儿,第二只猴子起来,也吃掉1个桃子,剩下的桃子也正好平分成5份,他也藏起了自己的1份,然后再去睡觉。第三只,第五只猴子也都这样做。问:最初那堆桃子至少有多少个?这样的题目既给学生造成了悬念,又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引发了学生极高的求知欲望,自然这节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情感导入法:好的小品都煽情。好的新课导入能从情字下手,让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情感导入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5、生活实例导入法: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比较抽像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

6、亲自动手导入法: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例如:拼三角形内角和180°用了这样的方法引入证明。师生共同剪出与课本同大小的纸张(老师用两种颜色纸),两个全等的不等边非特殊三角形,将其中一角重合,另外两角撕掉后利用同位角拼一个平角,直观看到△内角和易证内角和,学生可一次性掌握,而且永久性记忆。

7、运用教具导入法: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一节,前一天可在同学们中展示手工制作:一个正六面体的展开图,并标上数字,折叠后,让同学们观察几个面,数字找朋友(对面),可以有多少种展开图,第二天上课让同学们把制作的结果亮相,(每人制作6个全等正方形小硬纸片,用透明胶连接,每制作一个就画出一个展开图,分小组进行)其中不能组成正方形体的几种特殊形状也要讨论为什么不行?规律是什么?

8、从旧到新导入法:在复习旧课中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是由数学知识系统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其关键在于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设计问题也要似在温故,而实在知新。

9、开门见山导入法: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学有效数字时,就是开门见山的告诉学生,什么是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开始,到精确的数位止,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学生用新学的概念去识别知识,从练习中加强知识的掌握。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注意课堂设计的新颖,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清晰有效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否清晰。新课程改革,“双基”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这一目标我们不是看教师的文本,也就是说,不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而应是看整个课堂是否落实。

2、是否强调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突出重点。在教学中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三、耐心细致的导引自学。

秋千要自己会荡,才能荡得高,荡得好;治学要会自学,才能有超越,出成就。尤其是初中数学,课本上大都没有生字和生词,学生容易读懂其内容,因此更容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数学教师要学生真正成为创新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不仅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也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数学的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学生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思考,探寻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并能应用这一结论。

1、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经常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揭示谜底。学生能自行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行进。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行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预习的提纲,鼓励学生自行找出问题,然后把学生预习情况以问题的形式反馈回来,对问题比较集中,学生反映普遍的问题收集、归纳、整理,在讲课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要重点讲解。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就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回答,但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这样也就调动了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解决?这正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契机。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在这个时候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自信自己能够将问题解决好。可以让广大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集各个学生之所长,大家一起总结得出结论,还可以让少数同学把自己的观点谈出来,集体讨论是否可行,选择最佳的方法,鼓励学生开拓性思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富有挑战精神。这样,学生的自学举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3、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指导。教师经常布置自学内容,检查自学效果,特别注意纠正学生自学中的错误讲究方法,在督促检查中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播种一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的行为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动方式。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中小学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四、优化思想的合作探究 在学生眼中,数学是一门乏味,枯燥的学科,如何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命力,让课堂高效,让学生们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优化思想的合作探究是有效途径之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为此,我对小组成员有以下搭配:

均衡搭配:我认为对于初一到初三的学生来说,就是优差生搭配,这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教师容易把握,在各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得到里充分的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促进,可以将它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改变了学生自私自利的风气,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层搭配:我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弱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能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的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五、提高能力的思维拓展。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发展。在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使教师从策划者、组织者转变为调控者,引导者再到合作者、学习者,将教师与学生真正的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使课堂效率更高。每日的思维拓展题能优化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不仅仅是承载数学知识的地方,它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才能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

六、服务学生的当堂检测。

高效课堂的当堂检测是一种以教学模式目标为核心、改善课堂教学结构、体现教为学服务、师为生服务新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方法。

当堂检测训练应注意六点:

1、出好练习题和考题;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3、指导学生学法(先复习再做题);

4、强调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5、珍惜时间(下课发现未完成的成为日日清的对象)

篇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学的高效,还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教学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现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创新,还是按照以前老旧的教学模式来讲课,单纯地讲解知识点,没有教学趣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式不当,课堂失去教学效率。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教师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深入了解,在课堂上使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学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成不变的计算题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反感,所以我在平时训练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采用竞赛形式,我们班按组别分成了A、B、C、D四个大组,每天评出优胜小组,每人加5分,并公布其他小组与优胜组的差距,争取下一次迎头赶上,如果连续一周优胜则每人加一面小红旗,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红旗是很在意的。还有做游戏的形式,用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让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班有个别学生,他们在课上不敢发言,很胆怯,尽管回答的是正确的但声音也非常小。我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这一学期中,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这样的课堂,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教育目的!

三、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等,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于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四、重视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小学生计算时常出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粗心大意,这也是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治学一定要严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源于对家长和教师的模仿,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源于教师的示范。如教师的书写、运算方法,解答和检验的方法,及常用分析、推理方法,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示范质量的高低和示范模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模仿效果。因此教师应切实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严”教下形成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做运算题时不是一做完就了之,而是从运算法则、运算符号、计算的准确率等多角度来检查每一道题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先保证了正确率,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严、细、实”的习惯。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束缚,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让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师生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突破各种束缚,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让课堂焕发出思维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4:数学高效课堂的反思

我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激情,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理查德·威伍教授曾经说过:“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是的,教师的魅力在于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平平淡淡,没有激情的课堂索然无味。激情的教师富有感染力,激情的课堂鲜活生动。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还是在于教师本身,这就要求教师“身怀绝技”“智慧多多”“满腹经纶”。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喂鸡如此,教育学生更应如此,更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快乐学习、积极思考、自觉实践,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的潜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健康的人格。

有次听一节初中数学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中,有不少学生忘记了对两个方程都要变形,因此教师就举了下列例子问同学们:“妈妈在煮红烧鲫鱼时,是一条一条煮呢,还是两条同时煮?”同学们都回答一起煮,于是教师说:“那我们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两个方程都要进行变形!”在教师这种通俗易懂的例子引领下,同学们都记住了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两个方程都要进行变形,然后再进行求解。

在现行数学高考中严禁使用计算器,可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屡次口头说服甚至口头禁止均不见其效,在平时考试中总有学生会偷偷摸摸地使用计算器,并且成功使用后还会沾沾自喜,甚至还会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后来与那些同学进行了速算与计算器计算的PK,当然我都是出的一些有规律可言的计算题,如25×25,65×65之类的计算题,在他们还没有按好数字时,我就把答案报出来了,他们在预料之中败下阵来,然后“愿赌服输”,乖乖用笔在纸上进行计算。每个学生都想找到其中的技巧,都想比别人算得快、算得准,有时课后他们之间还会进行这样的比赛,当每个学生都有了这样的兴趣,何愁他们不努力学习,何愁课堂不高效呢!

教师的“智慧多多”就更加能够吸引住学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自不觉中学会新的知识。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相交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算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弦心距,在图像中找出直角三角形,学生自己根据直角三角形可总结出(■)2+(弦心距)2=(半径)2,在这个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的两个量,就可以算出另一个量,从而就可以推出直线与圆相交中的所有题型,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利用此例:已知圆C:x2+y2-2x-4y-11=0与直线l:x-y+3=0相交于A、B两点,求:(1)弦长AB;(2)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特别是在第二个问题的求解时,给出另一解法,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而介绍弦长公式,为后面的圆锥曲线与直线相交时求弦长作好铺垫。

教师的“满腹经纶”体现在自身的素养方面,在不断提高的同时还必须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要想“满腹经纶”,我们教师必须要勤学习、勤思考、勤练笔,练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反思,在不同的班级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只要我们勤于练笔,它必是我们成功的基石,激情的源泉。

大家都知道,球的体积公式是V=■?仔R3,如果我们把V理解为课堂效率,那么■?仔这个常数就是每节课的45分钟,这是一个常量,永远不变,R就是激情,3次方就是我们老师课前的备课即准备,如果师生双方在课堂上激情澎湃,那么课堂效率将曾几何倍数增长,那么知识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

篇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反思(范文)

安阳县吕村镇新寨小学 杨明礼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在现实课堂中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依靠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后的收获浅谈一下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教学数学广角,我就设计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用小石头来引入课题,小石头是学生们平常爱玩的小玩具。我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小游戏都可以跟数学有关。

2、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就设计了老师去旅游时看到猴子,编了一个小猴子给妈妈分饼吃的故事。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然后用问题引出了课题。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我利用学生学过的课文《乌鸦喝水》,并动手拿一个瓶子根据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个实验给学生看,让学生以看到的现象发现规律。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篇6: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传统的数学课的教法,往往是老师分析讲解例题,讲完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往复循环,按部就班形成了一个“套路”。学生的练习无非是例题的再版,这样成了知识点的供给,使数学学习乏味无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呢?

1、走出从数学到数学的圈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学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学好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求是推动激发人的求知欲望的第一原动力,新教材数学知识的学习力求从生活实例出发,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例如平行线的引入从你喜欢滑雪运动吗?开始引入到滑雪运动关键的是要保持两只雪橇板的平行,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城市学生乘自动手扶电梯经验,体育课上玩双杠的引入平行线课题,以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感,不被一堆表面信息迷惑。例如、一根钢管,截成甲30cm和乙(50cm)两种用材,如果甲乙两种用材的根数之比1、2,则不锈钢管刚好用完(不计截割损失);如果甲种材料再多截3根,那么乙种材料只能少截2根,这时两种用材的根数一样多,而且不锈钢管有剩余,那么不锈钢管的长度为多少,按后一种截法,并假设没有一段损失5cm,求最后剩余段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由于是实例信息且多而杂,如何分析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成为问题的关键,要透过现象抓到本质的东西,如果甲种再多截3根,那么乙种只能少截2根,这时两种用材相等,故只要先求出每种用材,第一截法几根就可,这种题目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要注重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机会,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一般不会珍惜,容易忘掉,而来之不易的东西往往倍加珍惜,记忆深、有的甚至终身难忘,对知识也这样,以前往往注重强调知识的讲解,知识的落实巩固,往往忽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不只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传递一些已成定论的成熟的数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是模仿,或把知识复印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这些知识不是你教他的,而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有一种科学家创造发明解决新问题,发现新知识的成功感,故在新知识传播时用这种方法更有效,教师只有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变教师讲为师生共同地双边活动,尤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主动探究,使学生由原来被动者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只有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对课本中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的栏目,不能只留于表面,、留于形式,要做好、想透彻和议透彻,给予学生充分时间,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

4、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要有效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时更应如此,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崭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其实错误也是美丽的,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以诚教人,以心换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参与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发展其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篇7:《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凤州镇中心小学

李艳

这学期我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能认真学习新课标,研读教材,课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寻求多种方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现把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其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篇8:数学高效课堂反思

一、课堂准备充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教师要想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如果准备不充分会产生两种表现, 首先, 是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上的不充分, 这种思想上的不充分就是对新课标理解的不够充分, 不能很好地诠释新课标的指导精神, 在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上不能够科学合理化的安排合作的氛围和合作交流事宜。其次, 就是在课堂操作上的准备不充分, 不能够很好地分清楚小组交流的异质分组, 这样讨论起来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向和辩论点。应该准备充足的教学用具和讨论时常用的记录表和记录器。虽然在我们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 表面上是非常热闹, 但实际上学生们讨论的议题点没有, 学生你说, 我说, 没有进行小组内的分配制度, 应该有组织的讨论和小组记录。在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 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严格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小组学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教师要指定人选责任人, 来监督和领导小组内的合作过程。不能够出现开始合作学习, 同学们不知道合作什么, 或者是合作的具体方式和怎么合作不明确。教师要对合作中的经常产生的问题进行提前的讲解和提示, 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师在程序上要明确时间、条件以及展示汇报的具体事宜。避免形成和出现不想与我“合”, 我不愿与你“合”, 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

三、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在以往的小组合作教学学习中,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 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时间上的不充足, 因此教师在准备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 一定要安排好课的内容和掌握好课的时间。由于课堂上经常出现不可以预料的提问, 有的时候学生的提问也是学生们乐学的表现, 因此教师既是主持人又是讲授者, 在导演这一堂课的时候, 要分析好每个时间段的节点, 同学学生的学习表现, 及时准备的给出自己的想法和总结意见。充分肯定和指出学生们的有点和不足, 一般在进行小组比较复杂的数学题的时候给予5 ~ 6 分钟的讨论时间, 不能够教师说开始讨论合作, 没有等学生真正入手, 教师就说停了, 这样会起到反向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合作学习要保证教学质量。

四、指导不及时, 合作无果

指导不及时, 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 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点和引导。表现有二: 一是有的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 好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己无关, 看上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 但教师成了失去主导作用的旁观者; 二是有的教师下组察看似隔岸观火, 盲目巡视如蜻蜓点水、不能及时介入调控, 任凭活动放任自流,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心中无数, 使合作无果。

五、正确对待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作为教师, 尤其班主任要想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成为孩子愿意亲近的人, 首先就要学会跟孩子沟通。那么, 如何才能很好地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呢? 教师应该在工作实践中做到以下几点:

1. 与孩子交朋友。爱是教育的前提, 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要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与孩子真诚沟通, 教师就得利用“爱”这把万能的钥匙去开启孩子的“心门”。教师通过孩子的心里话, 能够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家庭、爱好等基本情况, 在以后的相处中给与其帮助, 鼓励, 信心。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平时多辅导; 对家庭残缺的孩子多给其父母般的关爱; 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 督促其遵守纪律, 改邪归正。讨论时跟学生一起争辩, 休息时跟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 有苦同分担, 有甜共分享。距离产生美, 接触孕育情。通过与学生真诚沟通, 学生对教师有了依靠, 在合作交流学习中, 学生也将表现优秀。

2.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天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的一切。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生分成不同年龄阶段, 指出每个年龄阶段的人想法都不一样。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收获到课堂上意外的生成, 孩子创新的火花常常会碰撞出来。假如以成人的眼睛去看待这些“小天使”, 是很难获得美妙的课堂, 很难获得“小天使”玲珑剔透的“心”, 沟通也就成了“肥皂泡”。

篇9: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数学;问题;高效;课堂;反思

自从学校提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不断反思:我认为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学的高效,还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教学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现在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创新,还是按照以前老旧的教学模式来讲课,单纯地讲解知识点,没有教学趣味,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式不当,课堂失去教学效率。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很多教师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深入了解,在课堂上使用了不恰当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学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如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成不变的计算题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反感,所以我在平时训练中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采用竞赛形式,我们班按组别分成了A、B、C、D四个大组,每天评出优胜小组,每人加5分,并公布其他小组与优胜组的差距,争取下一次迎头赶上,如果连续一周优胜则每人加一面小红旗,四年级的学生对小红旗是很在意的。还有做游戏的形式,用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要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让老师和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班有个别学生,他们在课上不敢发言,很胆怯,尽管回答的是正确的但声音也非常小。我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这一学期中,他们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这样的课堂,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的教育目的!

三、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等,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于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四、重视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小学生计算时常出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粗心大意,这也是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治学一定要严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源于对家长和教师的模仿,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源于教师的示范。如教師的书写、运算方法,解答和检验的方法,及常用分析、推理方法,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示范质量的高低和示范模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模仿效果。因此教师应切实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严”教下形成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做运算题时不是一做完就了之,而是从运算法则、运算符号、计算的准确率等多角度来检查每一道题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先保证了正确率,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严、细、实”的习惯。

篇10: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如周礼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与众不同。我们平时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周礼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朱国荣老师在《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节车厢的人数都是相同,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思考每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放了几个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得出相同加数连加和不相同加数连加两种加法算式,通过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然后凭借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出乘法,并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相当于加法算式中的哪个数,明确乘法的意义,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本课中的知识点。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短了。这是因为加法是学生最先学会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所以用加法来表示加法体现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状态,也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还有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用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孩子的想法是那么的可爱和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和鼓励,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会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东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的回报。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如惠林老师执教的“二十四时记时法”,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种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猜一猜,说一说,做游戏,表演动作,听故事„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好。

四、找准难点,有效突破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周礼老师在执教 “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整体把握教材,不但难点找得准,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当。如引导学生理解“趋势”和“幅度”这两个词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体会增加、减少、不变,然后让学生通过手势的比划,感受增加一点,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点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感到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上一篇:形容爱情美好甜蜜的句子语录下一篇:试卷分析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