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2024-08-0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精选7篇)

篇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桂政办发〔2009〕186号 【发布日期】2009-09-25 【生效日期】2009-09-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

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9〕18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财政厅、经委、金融办拟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自治区财政厅、经委、金融办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帮助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90号)、《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财务管理和政策支持若干问题的通知》(财金〔2003〕88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政发〔2007〕1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桂政办发〔2006〕61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资金),是指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指在广西境内依法设立,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实收资本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经营担保业务在两年以上(含两年),在自治区金融办登记并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财政厅备案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信用担保机构。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广西境内依法设立、符合《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标准的企业。

第二章 风险补偿资金使用范围、条件及标准

第五条 风险补偿资金仅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向金融机构贷款担保和票据贴现担保、融资租赁担保等融资类担保业务,予以风险补偿。

第六条 风险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担保风险补偿,即: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核定风险补偿金,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增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

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且达到以下条件的担保机构可申请风险补偿:

(一)独立运行,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遵守敬业、诚信的基本准则,无违规失信记录。

(三)财务管理制度、风险责任准备金制度、担保评估制度、反担保制度、风险资产管理制度、债务追偿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按规定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四)自觉接受同级金融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财政部门的监管,及时向同级金融办、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财政部门报送季度和财务会计报告、担保业务统计报告等相关材料。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附表。担保业务统计报告包括每笔在保业务的贷款金额、担保责任金额、期限和剩余期限、利率、担保费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代偿情况、被担保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等内容。

(五)60%以上的担保业务是面对中小企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的。

(六)担保项目符合我区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政策,对单个项目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超过本机构实收资本的15%。

(七)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达到本机构实收资本的2倍(含2倍)以上。

(八)担保收费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九)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八条 担保风险补偿的计算标准:

(一)以会计为计算周期。

(二)年平均贷款担保责任额达到本机构实收资本的2倍(含2倍)以上,按年均贷款担保责任额的0.6%给予担保风险补偿。

第九条 单个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资金,原则上最高补偿额不超过600万元。

第十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担保风险补偿范围:

(一)担保机构或从业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内部管理制度而发生的担保业务。

(二)履约担保、注册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工程履约担保等非融资类担保业务。

(三)房地产开发贷款担保。

第三章 风险补偿资金的申请、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 已登记备案的担保机构,于每年4月底前申请上一风险补偿。

第十二条 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必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机构营业执照、法人证书、代码证、章程、税务登记证。

(二)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相关文本。

(三)风险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决算审计报告。

(四)与金融机构合作协议、担保合同、金融机构贷款证明及相关出票证明。

(五)反担保合同、被保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及担保项目介绍。

以上材料须提交原件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复印件按A4纸型制作,装订成册。

第十三条 符合第七条规定条件的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担保机构据实填报《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申请表》(详见附件),连同有关材料在每年4月底前报所在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

(二)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会同同级财政局、金融办对担保机构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对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于5月底前报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自治区直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直接送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

(三)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会同自治区财政厅、金融办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联合审核。经审核后,对核定的拟补偿担保机构及金额等内容向社会公示,公示15日后无异议的,自治区财政厅按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拨付。对不符合条件的申报担保机构和申报材料,由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将申报材料退回有关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

第四章 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四条 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负责全区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项目受理和审核工作。自治区财政厅负责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预算安排和拨付工作。自治区金融办负责担保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地方各级财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和金融办负责对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申请风险补偿资金所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如有违反,自治区财政厅将收回拨付的全部补偿资金,取消其申请风险补偿资金的资格,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担保机构收到的风险补偿资金应用于补充其风险准备金。担保机构应加强对风险补偿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改变补偿资金用途。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会同自治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金融办负责解释。

附件: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申请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发布文号】桂政办发[2000]138号 【发布日期】2000-07-16 【生效日期】2000-07-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文化厅等

七个部门关于加强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

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0〕138号)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文化厅等七个部门《关于开展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意见》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七月十六日

关于开展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意见

(自治区文化厅 公安厅 经贸委 信息产业局

外经贸厅 南宁海关 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000年七月十二日)

为了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4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全国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暨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决定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近年来,我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过多过滥,监督管理不力,从而出现了大量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到了非彻底治理不可的地步。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从严治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为我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加强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行动的协调和领导,自治区将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人员名单另定),各地、市、县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相应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各级文化、经贸、公安、信息产业、外经贸、海关、工商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步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确保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检查时间:2000年7月18日开始,至9月30日止。

三、三、严格执法,认真治理

(一)全区各地一律停止审批新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也不得审批现有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增添或更新任何类型的电子游戏设备。

(二)2000年8月10日前要完成以下专项治理目标:

全部取缔非法设立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和非法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活动的场所,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处罚并吊销营业执照。

对未经文化、公安部门审核发证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活动的场所、转包他人经营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予以取缔,并依法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所使用的器材设备等。

对设置违禁电子游戏机型、机种、电路板(特别是跑马机、跑动物机、宾果机、苹果拼盘机、大小机等机型、机种)的经营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按“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对所设置电子游戏机游戏项目存在违法违规内容的经营场所、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活动的经营场所、暗设赌场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由公安部门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治安管理条例》,按“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并吊销《娱乐场所安全合格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对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经营场所(即“电脑屋”、“网吧”、“网络咖啡屋”等)利用电子计算机从事经营性电脑游戏活动的由公安部门查处并吊销经营许可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对以电子出版物带机出租的名义,从事出租电脑游戏软件,在店内提供电脑上机游戏的违法经营活动场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对自治区境内从事面向国内的电子游戏设置及其零、附件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由经贸、信息产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达停产、停售的通知。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妥善安排,帮助企业做好转产、转行的有关工作。

对电子游戏设备及零、附件的加工贸易业务,外经贸管理部门要立即将其列入限制类加工贸易产品,并实行加工贸易保证金台帐实转制度,其产品只能返销境外。

对进口电子游戏设备及零、附件,海关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严格限制;对加工贸易产品海关要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监管。

(三)2000年9月10日前要严格按照以下规定完成重新审核登记工作:

进一步明确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应具备的条件,大力压缩经营场所的数量。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面积:1.县(市)必须达到20平方米以上,台数达10台以上;2.地级市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台数达到15台以上。

凡存在下列之一者,不再重新审核:

1.在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

2.在可能干扰医院、机关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

3.自1999年7月1日以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外接纳中小学生被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警告、教育达3次,或被处罚过2次,或接纳中小学生累计达10人次的;

4.场所内至今仍发现设置有违法违规游戏机种、机型、电路板的(具体依据桂文市字〔2000〕134号文件规定);

5.场所内设有暗门、暗道和设有赌机、赌场的;

6.场所设在深巷居民房舍等具有一定隐蔽性的;

7.自1999年7月1日后因从事赌博活动被群众举报、或被新闻曝光、或被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过,而未认真整改的。

县级以上文化、公安部门要按照《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分工,认真对所管理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重新审核登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主管部门,要坚决依照《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和本通知有关重新审核的要求,严格把好重新审核第一关,绝不允许擅自放宽条件、擅开口子。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审核合格的,换发由自治区文化厅加盖有电子游戏经营专用章的《文化经营许可证》;经公安部门重新审核合格的,换发《娱乐场所安全合格证》;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核发营业执照。文化、公安部门重新审核不合格的,应立即停业、关闭,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其经营者不得再从事电子游戏经营活动。

(四)依法行政,完善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文化行政部门要发挥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主管部门的作用,严格依法行政,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切实做好规范管理工作。要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按各自的职责,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同时,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对歌舞厅、录像厅的专项治理行动。

经重新审核登记的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必须落实以下几项规定:

1.在显著位置处悬挂各种合格证、照;

2.在门口显著位置悬挂“非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得接纳未成年人”标牌;

3.在法定节假日外,经营者必须确认是成年人者方可接纳进入场所;

4.营业时间严格限于早上8时至晚上24时止。

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实行《文化经营管理手册》制度。凡在日常管理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违反管理制度等行为的,除依据《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予以相应处罚外,同时在《文化经营管理手册》内进行记录并相应扣掉一部分“守法经营状况分”,凡扣满12分的场所即被确认为缺乏守法经营意识,不具备开办电子经营场所软件资质条件,立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在中、小学校教职工中聘请监察员,配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四、四、保障专项治理的措施

(一)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有关管理部门要召集业主对《通知》精神进行宣讲,要求各业主主动配合政府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使广大群众关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并积极支持、参与协助政府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在2000年7、8、9三个月内要集中报道此次专项治理工作:

1.7月至8月上旬,各地要组织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各种媒介向社会宣传专项治理行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公布有关部门设置的举报电话。

2.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重点报道查处大案要案情况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进展。

3.9月中旬至9月底,重点宣传全区各地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综合成果,报道专项治理工作先进经验、先进事迹事变和守法经营者。

(二)抓好信息反馈,建立周五汇报制度。以地、市为单位,每逢周五要用书面形式向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本周工作进展情况。如各地出现大案要案及新情况、新问题的,要随时汇报。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编发简报,将情况通报全区各地,并负责向中央专项治理协调领导小组以及自治区领导汇报。

(三)抓好重点地区的治理。重点治理地区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贵港等9个地级市和百色、河池、贺州等3个县级市,自治区文化厅、公安厅、监察厅、工商局将对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5个城市重点检查,对部分地、市、县进行抽查。各地、市要自行确定重点检查地区,并将重点名单报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抓好监督检查。在专项治理期间,各部门要根据规定,落实责任制度;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问题严格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和场所,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却未得到解决的,要追究有关管理部门负责人责任。在此次专项治理工作中,对稽查人员实行责任制度。如稽查人员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失职、失察的;对参与或变相参与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经营的;对通风报信的;包庇和提供保护的;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正执法的,要坚决依照党纪国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抓好总结和表彰。各地、市必须在2000年9月20日前将电子游戏专项治理工作的书面总结报送自治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在10月上旬对全区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篇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各市、县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转变我区水稻生产方式, 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 促进我区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 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水稻是我区第一大粮食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在3100 万亩左右、总产量约1200 万吨, 在全国30 个水稻生产省区中分别排列第7 位和第8 位。但是我区水稻生产面临着机械化水平偏低的突出问题, 从作业水平上看, 2014 年我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67.3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1 个百分点。从生产环节上看, 2014 年我区水稻耕整地、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5.05%、77.24%, 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而机械化插秧水平仅为20.44%,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56 个百分点。此外, 我区水稻机械化烘干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水稻稳产增产进而影响全区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亟需进一步转变我区水稻生产方式,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提高我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二、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国办发[2015] 59 号) 以及 《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 (农机发[2015] 1 号) 精神,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 以水稻主产县 (指粮源基地县, 下同) 为重点, 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为着力点,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加快技术转化升级,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提升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增强水稻生产综合能力, 确保我区粮食安全。

(二) 基本原则。坚持行政推动, 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 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能力。坚持改革创新, 优化装备结构, 提升作业水平。坚持农机农艺融合, 建立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和技术路线。坚持示范带动, 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应用。坚持重点突破, 全力攻克水稻育插秧、烘干、病虫防治等薄弱环节, 着眼生产全程,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三) 主要目标。到2020 年, 全区水稻生产的耕、种、管、收、烘干等机械化作业完成升级换代, 形成水稻稳产高产机械化生产模式,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其中水稻耕整田机械化水平95%以上, 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水稻植保机械化取得明显进展。

三、重点任务

(一) 提高水稻育秧、插秧、烘干、病虫防治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主攻水稻标准化育秧和机插秧, 重点推广应用水稻播种成套设备、规模化育秧, 推进标准化育秧工厂、育秧中心建设, 实现手工育秧向机械化育秧、一家一户育秧向商品化集中供秧转变。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扩大机械化插秧应用面积。扶持建设稻谷烘干中心, 推广应用烘干成套设备和技术, 提高稻谷干燥处理能力和机械化水平。加大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力度, 积极推进水稻订单机耕、订单育秧、订单机插、订单机收、订单烘干、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模式, 探索水稻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全程机械化发展道路。

(二) 加强水稻生产机械装备建设。按照技术先进、科学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原则, 稳定增加水稻生产现代农机装备总量。50 个水稻主产县重点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航空作业等机械。非水稻主产县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多功能作业、中等功率机械。丘陵山区县重点发展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作业机械。全区水稻生产形成作物、机械和种植模式相互适应的装备结构、产业结构和服务结构, 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 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

(三) 强化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服务。自治区成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专家组, 负责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工作;市、县 (市、区, 以下统称县) 相应成立由农机、农业等部门技术骨干组成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组,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技术人员咨询、指导、培训作用。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 制定技术方案, 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收获、烘干、病虫防治等主推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培训, 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 着力培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能手和插秧机、植保机械、联合收获机等驾驶、操作、维修能手, 提升农机手操作技能。明确乡镇负责农机推广工作的机构, 在“十三五”期间解决乡镇农机推广办公业务用房建设问题, 增加工作经费,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改善工作条件, 配备摩托车等农机推广下村交通工具, 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扶持和培育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 提高水稻生产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 大力推广应用减灾避灾机具与技术措施。立足于防灾抗灾夺丰收目标, 农业、农机、气象等部门联合建立和完善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为水稻生产及时提供预防旱涝自然灾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减灾避灾信息。依托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 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 引导开展跨区播种、跨区收获等农机作业。推广应用大型、高效植保机械, 开展水稻病虫害机械化统防统治。推广应用排涝设备、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 增强抗旱排涝能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烘干设备、烘干技术和加工储藏技术, 加快建立水稻机械化烘干中心和稻谷加工及储藏中心, 提高水稻干燥处理、加工储藏机械化水平, 减少水稻收获后不必要的损失。

四、主要措施

(一) 支持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集中育秧中心。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统筹相关涉农资金, 重点支持建设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集中育秧中心, 重点组织实施水稻育插秧“百千万”工程, 有效突破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烘干薄弱环节。通过支持融资租赁、提供融资担保、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重点支持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百个配套有稻谷烘干设备的大型工厂化育秧中心和一千个中型育秧中心, 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发展一万个小型育秧中心,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 形成大、中、小型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共同发展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同时, 扶持建设两百个现代农机合作组织, 逐步形成育秧中心为龙头, 现代农机合作组织为载体, 规模种植大户为骨干, 水稻种植户共同参与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模式。扶持研发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基质, 着力解决育秧基质难题, 节约育秧成本, 提高秧苗质量。

(二) 支持创建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推进广西粮食产业提升行动, 支持创建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自治区、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 重点发挥财政部门整合涉农资金的主体作用, 大力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网改造升级等相关项目资金, 统筹用于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倾斜支持50 个水稻主产县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每个县至少建立1 个2000 亩以上相对连片的示范基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整村、整镇、整县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支持市、县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重点支持创建全国和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力争在示范县率先实现水稻生产耕、种、管、收、烘干全程机械化, 为全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树立典型。评审确定为全国和自治区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 优先安排承担国家、自治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县推进项目、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扶持现代农机合作组织发展项目等重大项目。

(三) 进一步落实各类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财政担保及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 扶持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发展, 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对水稻生产机械的补贴资金投入, 购机补贴资金向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倾斜, 对购买水稻插秧机、联合收割机、高效植保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烘干机械等, 实行优先保证补贴。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 逐步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育秧、插秧、烘干等关键薄弱环节的作业补贴和报废农机补贴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协调落实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运输车辆免道路通行费的政策, 推动水稻生产机械跨区域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

(四) 改善水稻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以适应机械化作业为目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国土资源和移民部门在土地整治、水利部门在农田水利建设、财政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电力部门在农网改造升级等项目规划建设中, 要重点推进农田“小块并大块”, 配套建设机耕道路和机械下田作业道口, 保证设施建设不影响机械作业, 确保农田提水灌溉所需电力, 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机耕道路、农机场库棚、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等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农用设施用地范围, 在建设用地、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篇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桂办发[2005]14号)

各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厅局:

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全区村党组织委员会和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4月11日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关于全区村党组织委员会和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

2005年,我区绝大多数村党组织委员会和第三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为确保全区村党组织委员会和第四届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规定,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村“两委”换届选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和健全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实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和“五村、两规范”建设,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级领导班子战斗力,调动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密切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做好。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法依规,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加强以党组织

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目标要求: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并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较强工作能力,热心为群众服务,带头致富并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受到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两委”领导班子。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提倡适合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村民委员会主任通过党内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实现村党组织书记与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提倡村民委员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党组织委员会成员,积极推进村民委员会成员与村党组织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

三、时间安排

全区村党组织委员会和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2005年4月开始到8月底结束。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精神,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安排在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前进行。

四、方法步骤

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务公开实施办法)的通知》(桂办发[2003]52号)精神,分六个步骤进行:

(一)召开第三届村民代表会议。听取第三届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组织推荐、选举产生第四届村民选举委员会;确定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成员职数和村民代表名额;确定选举日;制定本村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

(二)做好选民登记工作。选民登记要做到不错、不重、不漏。选民名单应当于选举日前20日在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张榜公布,并在每个村民小组张榜公布该组选民名单,接受群众监督。

(三)推选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的具体名额,由村民选举委员会按每5户至15户推选1名确定,但不得少于30名。村民代表的构成,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妇女代表应占一定的比例。村民代表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召集,村民小组会议投票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的推选按照直接差额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全组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推选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推选选

民过半数赞成票的始得当选。各村民小组设小组长1人,也可以设副组长1至2人。村民小组长、副组长由村民委员会召集该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村民小组会议应当有本村民小组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

(四)提名村民委员会成员初步候选人。村民委员会成员初步候选人的提名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推荐,推荐的初步候选人不得超过应选人数。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初步候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中,妇女要有一定名额。

(五)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正式候选人首先进行竞选演讲,然后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成员。选举时,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候选人人数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果票数相同,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同的人再次投票,以得票多者当选。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在没有当选的正式候选人中另行选举。

(六)做好工作交接和建章立制工作。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产生后,乡镇党委和政府要组织监督上届村民委员会成员在7日内,向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成员移交工作。新一届村民委员会要认真研究修订本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内开展村民自治、发展经济的规划和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

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要求,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工作,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准备工作。换届选举前,召开村党组织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有关事宜,并向乡镇党委呈报换届选举的请示。乡镇党委批复后,及时召开村党组织委员会和党小组长会议,传达乡镇党委批复精神。发出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二)党员、群众推荐。在召开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的当日,组织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党员、群众分别推荐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

(三)组织考察。乡镇党委根据党员、群众推荐的情况和领导班子的结构要求,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公示。

(四)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召开村党组织委员会会议,根据乡镇党委考察的结果,按照比应选人数多20%的差额,确定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报乡镇党委。

(五)党内选举。村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试行“公推直选”的村,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选举结果报乡镇党委审批。

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村,开展“公推直选”试点。

五、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要统筹安排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村“两委”换届选举等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由党政领导挂帅,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民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换届选举工作机构,负责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各市、县(市、区)、乡镇要举办各种培训班,分级、分层对换届选举工作骨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的能力。

(二)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在换届选举前,要全面掌握本辖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定分类指导方案。对村情复杂、管理薄弱的“难点村”、“重点村”,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选举工作方案。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熟悉选举的各个环节和投票方法。积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消除家族、宗族、派别等不良影响,按照真实意愿投票,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四)严格依法办事。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要以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为依据。凡党纪党规和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严格按规定办理;未作明确规定的,应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讨论决定,做到法定程序不变,规定步骤不少。要依法规范候选人竞争,认真界定贿选行为,高度警惕贿选活动,及时查处贿选当事人和参与者,坚决制止贿选行为。对有条件的地方和“难点村”、“重点村”,可以把司法公证等监督形式引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五)落实工作经费。各市、县(市、区)、乡(镇)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解决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经费,保证选举工作正常进行。

篇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04]9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水产畜牧局《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域、滩涂养殖证是水产养殖生产者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合法凭证和判断养殖使用功能的依据;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一项法定的基本渔业制度,是稳定和完善养殖水面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基础,是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依法行政,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局

(二oo四年六月十五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域、滩涂养殖管理,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简称《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部《关于印发(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农渔发[2002]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重要意义

《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可见,水域、滩涂养殖证是水产养殖生产者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合法凭证和判断养殖使用功能的依据;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是一项法定的基本渔业制度,是稳定和完善养殖水面经营管理体制的重要制度基础,是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按照农业部的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从2002年起在我区部分地区开展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试点中也存在着一些地方对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认识不到位、部门间配合不够等问题,影响了工作进度。根据农业部的要求,2002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养水域、滩涂的发证率要达到30%以上。目前我区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证工作明显滞后,已养水域、滩涂的发证率仅为17.24%。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将加快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认真编制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科学的养殖规划,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养殖规划制度,是水产养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组织编制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对管辖范围内宜渔水域、滩涂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渔发[2002]5号文件附件1《(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附件2《(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要求,以促进水域、滩涂科学合理利用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渔业发展方针,结合农业、国土、水利、环保、海洋功能区划以及我区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实际需要,本着科学规划、长远发展、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编制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工作,原则上以县级为主体,省、市的养殖规划在县级养殖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养殖规划,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行政区域的水域,设有统一的渔业管理机构的,由该机构负责编制养殖规划,并与有关市、县的养殖规划相衔接;未设统一的渔业管理机构的,由所属行政区域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养殖规划,在养殖规划上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前,须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跨行政区域且有争议的养殖水域、滩涂的规划,由毗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编制,并分别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协商未果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处理。在编制养殖规划时,要维护水产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尤其要为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预留基本生活保障区。

三、依法做好养殖证的核发工作

根据《渔业法》和农渔发[2002]5号文件精神,在核发养殖证中要坚持以下原则和政策:

(一)利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

(二)实施养殖证制度要充分体现“合理规划、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保持稳定、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养殖证制度为基础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发放养殖证要公开、公平、公正,发证前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证申请的受理、审核及养殖证发放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四)符合养殖规划、使用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养殖,申领全民所有水域、滩涂养殖证。在养殖证制度实施前已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领取养殖证,确认其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再以承包方式将其具有使用权的水域、滩涂发包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以签订承包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的承包经营关系。对水产养殖企业使用的水域、滩涂,养殖证发放给养殖企业,养殖企业可再以承包方式将这些水域、滩涂发包给养殖户,并以签订承包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养殖证制度实施前,凡是各地人民政府依法向养殖水域、滩涂开发者发放的长期有效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证书,由开发者依法申请换发养殖证。

(五)已领取土地承包权证书的农用土地依法改用于养殖生产的,养殖证不改变原土地的权属性质及土地基本用途。

(六)已开展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符合养殖规划并按旧《渔业法》办理了养殖证手续的,可凭旧证换发新证。

(七)不符合养殖规划,但已经办有养殖证的水域、滩涂,使用者要服从主管部门的调整;逾期不调整而且继续用于养殖的,视为违法养殖。

(八)新规划用于养殖开发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必须在核发养殖证后,方可进行水产养殖。发证时,应优先考虑发给以下人员:因中越北部湾划界转产转业渔民中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因当地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转产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因养殖规划调整需另行安排养殖场所的当地水产养殖生产者;当地传统水产养殖生产者。

(九)对兼有调蓄、行洪、航运、养殖等多功能的水库、江河、湖泊等水域、滩涂,可在保证其他功能正常行使的情况下,发放临时养殖证。在水域规划的主功能与养殖功能发生矛盾时,临时养殖证有效期自然终止。如遇重大建设项目等公益性事业需要,发证机关可中止该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并由有关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十)因养殖方式不同而造成使用功能交叉的同一养殖水域、滩涂,原则上不得确定给两个以上的使用者。

(十一)航道、锚地、港口及渔业产卵场、重要苗种场、传统捕捞作业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集中式排污区等具有特殊功能的水域不得发放养殖证。

(十二)养殖证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发证程序按农渔发[2002]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养殖证要载明以下内容:持证单位或个人基本情况;养殖水域、滩涂地理概位及平面界至图;养殖面积及范围(方位坐标);养殖类型、养殖方式;养殖证有效期限;养殖证编号等。养殖证登记事项如有变动,需提前30日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养殖证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该水域、滩涂进行水产养殖的,持证人应当在有效期满前30日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十三)养殖证有效期的最高年限分别为:浅海、滩涂15年,深海30年,池塘30年,湖泊、水库、河沟等10年,临时养殖区2年。已经领取海域使用证或已经签订承包合同的水域、滩涂,养殖证有效期应与海域使用证或承包合同期限相一致。

(十四)有争议的水域、滩涂,在其权属未依法明确前,一律不发养殖证。

四、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动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各级渔业执法机构要根据《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的执法检查力度。对在养殖规划区内无证从事水产养殖的生产者,其养殖符合养殖规划容量、养殖类型和养殖方式要求的,给其补办养殖证;对在非养殖规划区内从事水产养殖的,责令其停止养殖生产活动,限期拆除养殖设施;对不服从养殖管理,劝告无效的,依照《渔业法》第四十条等规定给予处罚。各地要通过加强渔业执法推动养殖证的核发工作,强化养殖管理,规范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发展。

五、加强对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的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把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制,加快推进实施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工作。国土、水利、环保、交通、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确保这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由于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实施养殖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管辖范围内水域、滩涂养殖证核发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养殖证核发的具体工作。

根据我区实际,2004年12月底前各地要完成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确保本地区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发证率达50%;2005年12月底,全面完成全民所有的养殖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发放工作。

篇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5〕290号 【发布日期】2005-09-23 【生效日期】2005-09-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

管”实施意见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5〕290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自治区财政厅《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对于解决苏木乡镇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切实保障农村牧区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意见》要求,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做好相关工作。制定的办法和措施要有可操作性,做到既加强对苏木乡镇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又保证苏木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各地区可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意见》(财预〔2005〕5号)要求,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小的苏木乡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试行由旗县(市、区)财政统一管理其财政收支的办法。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关于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的实施意见

(自治区财政厅 二○○五年九月)

一、指导思想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通过旗县(市、区)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苏木乡镇财政收支,规范苏木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促进苏木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防范和化解苏木乡镇债务风险,缓解苏木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农村牧区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原则。根据苏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后的定位,合理调整旗县(市、区)与苏木乡镇政府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使苏木乡镇政府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凡属盟市、旗县(市、区)承担的财政支出,同级财政应积极筹措资金予以保障,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嫁给苏木乡镇财政。盟市、旗县(市、区)委托苏木乡镇政府承办的事务,必须足额保障经费。

(二)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苏木乡镇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苏木乡镇,资金结余归苏木乡镇所有,苏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仍由苏木乡镇享有和承担。

(三)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苏木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苏木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

三、主要内容

(一)以苏木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旗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苏木乡镇财政收支。

预算共编。即旗县(市、区)财政部门按有关政策提出苏木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并报同级政府批准,苏木乡镇政府根据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在预算执行中,苏木乡镇政府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需报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调整数额较大的需向旗县(市、区)政府报告。

账户统设。即取消苏木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由旗县(市、区)财政局代理苏木乡镇财政总会计账务,核算苏木乡镇各项会计业务。相应取消苏木乡镇财政金库和在银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旗县(市、区)财政在各苏木乡镇或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开设旗县(市、区)财政专户分账户。分账户设“结算专户”、“工资专户”和“支出专户”等账户。苏木乡镇所有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先缴入“结算专户”,其中应上解财政的部分再通过“结算专户”上缴旗县(市、区)国库。苏木乡镇所有工资性支出通过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工资专户”,专门用于苏木乡镇人员工资和民政定补人员补助的发放,有条件的旗县(市、区)可以实行苏木乡镇工资由旗县(市、区)财政统发的办法。工资以外的其他支出通过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到“支出专户”,由苏木乡镇按规定开支。

集中收付。即苏木乡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各项财政收入就地缴入旗县(市、区)财政开设的“结算专户”,由旗县(市、区)财政根据各苏木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以乡为单位分别进行核算。支出拨付以苏木乡镇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对工资性支出,根据预算每月从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直接拨入“工资专户”,并委托银行统一发放。对苏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费支出,先由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提出用款计划,经苏木乡镇领导签批后报旗县(市、区)财政局,由旗县(市、区)财政根据预算额度从旗县(市、区)国库或“结算专户”拨付到“支出专户”,由苏木乡镇按规定使用。为方便苏木乡镇及时用款,各地可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对嘎查村的财政补助资金,由旗县(市、区)财政在各苏木乡镇开设的财政专户分账户拨入嘎查村资金专户,专款专用。

采购统办。即苏木乡镇各项采购支出,由苏木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经旗县(市、区)财政按照预算审核后,交旗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集中统一办理,采购资金由旗县(市、区)财政直接拨付供应商。

票据统管。即苏木乡镇使用的非税收入等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实行票款同行、以票管收,严禁坐收坐支,严禁转移和隐匿各项收入。

(二)配合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调整苏木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根据工作需要,在苏木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设专人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实行苏木乡镇政府财会人员由旗县(市、区)财政局和苏木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苏木乡镇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调整后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的职能是:承担所在苏木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收支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苏木乡镇政府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和监督;负责各项补贴的核定兑现;负责农村牧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负责嘎查村财政补助资金的专户储存、核拨和监督管理。

四、配套措施

(一)各旗县(市、区)要根据苏木乡镇经济状况和支出需求,区别对待并合理确定苏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妥善处理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财政分配关系,保证苏木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并保持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苏木乡镇,旗县(市、区)财政要给予补助,保证苏木乡镇机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支出需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和保护苏木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二)规范苏木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旗县(市、区)应根据苏木乡镇收支规模等实际情况,明确苏木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和制定各项开支标准,苏木乡镇公务费开支标准应不低于旗县(市、区)各部门的开支平均水平;规范和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明确苏木乡镇财政支出基本顺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汽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清理苏木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严格控制财政供给人员增长。结合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从严管理苏木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要单独造册,落实到人;自治区对全区苏木乡镇机构编制实行以旗县(市、区)为单位总量控制与管理,所有新增财政供给人员一律经自治区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厅审批后,财政供给经费。

(四)核实清理苏木乡镇各项债权债务。由旗县(市、区)统一组织,以苏木乡镇自查和旗县(市、区)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理苏木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苏木乡镇债权债务底数。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旗县(市、区)财政对苏木乡镇债务的监督管理职能,对核实清理后的真实债务进行台帐式管理,实行逐笔核销制度。严禁新增负债,并按照谁欠债、谁清理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财力允许的苏木乡镇,在确保人员工资和必要的运转经费的前提下,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偿还苏木乡镇政府债务。

(五)加强嘎查村资金管理,保证嘎查村正常支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取消农牧业税及附加后,嘎查村组干部误工补贴、五保户生活补助和嘎查村办公经费需由财政进行补助。各盟市、旗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统一制定各项补助标准,对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补助后嘎查村支出仍有缺口的,要用上级财政下达的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予以补足。各地在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时,要将嘎查村财政补助资金与苏木乡镇财政资金分开,单设账户、单独管理、单独核算,确保嘎查村补助资金专款专用和嘎查村组织正常运转。推行和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办法和嘎查村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嘎查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苏木乡镇要加强对嘎查村资金的审核监督,确保嘎查村资金合理规范使用。

(六)调整旗县(市、区)苏木乡镇有关部门职责。按照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要求,相应调整旗县(市、区)财政局、旗县(市、区)金库、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等部门、单位、人员的职能,明确各方的权利、职责;调整旗县(市、区)财政局、苏木乡镇财政专职管理人员及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责和岗位设置;制定财政、税务、国库、苏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收支管理等业务工作流程。

五、几点要求

(一)已经开展“乡财县管”改革试点的旗县(市、区),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进行规范和完善,巩固改革成果;尚未开展改革试点但已经做好准备工作的旗县(市、区)要于年内进行改革试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旗县(市、区)的“乡财县管”工作必须与机构改革同步进行。其他旗县(市、区)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工作。

(二)改革工作由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和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盟市、旗县(市、区)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有关部门配合。各盟市、旗县(市、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善措施,严明纪律,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改革办法。

(三)各盟市、旗县(市、区)应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苏木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自治区财政厅备案。

篇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

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制订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七月六日

关于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2009年7月)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 规范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 提高中央投资及地方配套资金的使用效益, 近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发改电[2009]137号) 。根据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工作要求, 现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确立工作原则, 健全管理制度

根据中央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战略部署, 把握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保增长、促发展工作重点, 严格遵守科学民主、公开公正、廉洁高效三项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滚动储备, 审核规范、完善手续, 职责明确、加快推进, 监督有力、注重绩效”的方法和流程, 实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切实做好使用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等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资金补助或贴息的项目, 以及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项目管理工作。

二、加强规划引导, 注重项目储备

(一) 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结合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有关行业规划, 编制完善相应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要体现当前以投资为扩内需重要手段、以项目为保增长主要抓手的工作特点, 明确规划期发展目标和投资规模, 制订分年度实施计划, 能够将规划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应当同时编制规划项目名单。坚持规划许可制, 凡是不符合专项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安排中央投资。

(二) 申请列入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计划的项目实行项目储备制度。各地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根据相关专项规划及国家、省年度投资计划安排要求, 协助项目业主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编制地方及行业年度申请中央投资计划方案, 并按要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经审核合格后列入省级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储备库。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 原则上应当从省级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储备库中选取。

(三) 省发展改革委对列入项目储备库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需要征求行业管理部门意见的应当征求同级行业管理部门意见。评价时可根据情况委托专业机构评估或组织专家评议。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先进性、示范带动效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等方面因素, 注重掌握项目实施成熟度及地方配套能力情况。原则上优先安排在建项目, 新开工项目应当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 在落实建设条件、安排投资计划后能够立即开工建设, 严禁安排已完工项目或接近完工项目。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确定项目重要性程度, 进行优选申报。

三、规范项目审核, 精心组织申报

(一) 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必须贯彻投资体制改革精神,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履行项目审核、土地审批、环评审批等程序, 保证程序合法、手续齐备。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在把好项目审核关的同时, 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服务, 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年度投资工作部署和具体安排, 牵头组织全省中央投资项目年度建议计划编报工作。中央补助地方的点多、面广、单项资金少, 由省直接分解安排投资的项目, 需要各级地方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应当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直接将中央补助投资分解安排到具体项目, 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三) 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 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1.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 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

2.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 (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

3.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或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或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5.项目单位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6.配套资金证明, 包括合法有效的地方配套资金承诺文件、银行贷款承诺文件、企业自筹资金承诺文件等, 资金方案与投资计划应当平衡, 其中需要地方财政配套投资的应当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并出具书面文件;

7.项目单位对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8.其他需要提供的文件。

上述文件报送时能够提交原件的应当提交原件。不能提交原件的, 可提交经当地有权进行审核的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盖章确认与原件一致的复印件。

(四) 申请中央投资的项目应当使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的最新版本“中央投资项目编报系统软件”填报相关电子数据, 按要求导出数据库文件并用光盘刻录后, 与纸质文件同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五) 省发展改革委将审核合规的项目及附件材料按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并做好后续跟踪等工作。

四、做好项目服务, 推进工程建设

(一) 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扎实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切实管好用好中央资金, 按照职责分工,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 确保中央投资项目加快启动并顺利实施, 及时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 抓好计划执行。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文件规定时限转发、分解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中央投资项目计划一经下达, 必须依照执行, 原则上不予调整。计划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的, 原项目计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 应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作出调整决定;原项目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直接安排的, 应报省发展改革委作出调整决定, 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涉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的, 省发展改革委经商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后作出调整决定。

(三) 落实建设条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相关项目资金的配套承诺积极筹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地方债券要优先安排用于扩大内需中央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在投资计划下达后, 要按照项目计划、项目预算、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进度拨付资金, 核实、确认并督促相关部门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要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 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 在中央投资引导下, 确保各类配套资金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在配套投资筹集过程中, 不得加重群众负担。国土资源、环保、建设等管理部门要落实好中央投资项目用地、环保等各项建设条件, 快速办理相关手续。通过各地、各部门及项目单位共同努力,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按序时进度完成下达的投资计划任务。

(四) 坚持制度保障。中央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有关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职权或不正当手段干预、干扰工程建设。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 不断完善招标投标实施细则, 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体系;优先采购国内产品, 严控进口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加快实现信息公开和跨地区跨部门共享互通。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保障中央投资项目有序实施。

五、加强全程监管, 实行绩效考核

(一)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重点抓好项目稽察、进度督查及综合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各级监察部门重点抓好政策落实、依法行政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监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重点抓好财务管理、工程预决算审核、跟踪问效及资金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各级审计部门重点抓好资金使用、工程审计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依法做好行业监管工作。

(二) 要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组监督检查提出的要求, 研究制订工作方案, 将中央的政策执行到位。

(三) 要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对已下达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提出的三个“百分之百”考核目标, 并以此为参照做好后续中央投资项目目标考核工作。

(四) 要坚持项目进展报告制度, 项目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向省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按时报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五) 对违反前述管理规定的, 省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责令限期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屡纠屡犯和整改不力的, 将采取收回或暂停安排中央及省补助投资等惩戒措施。

(六) 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中央投资项目绩效考核, 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中央投资项目年度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检查和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并与下一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安排挂钩。

上一篇:五个激励人的励志故事下一篇:故乡的中天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