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学案12.1价值与价值观

2024-08-08

生活与哲学学案12.1价值与价值观(精选3篇)

篇1:生活与哲学学案12.1价值与价值观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基础知识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2、人的价值及其基本内容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2、导向作用的表现

3、新时期的正确价值观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

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朱镕基总理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马永顺从伐木英雄变植树英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二:

近年来,受利益的驱动, 煤窑非法开采,禁而不止,以致矿难频发,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对于关闭非法不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小煤窑主说:“我们按时缴税,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到头来却被关闭!” 矿工说:“我们除了挖煤之外只能靠种庄稼,而一担谷只卖几十元,远远没有开采煤矿来钱容易。”

一个乡镇领导说:“我们县里没有大的企业,全年财政收入的30%以上都来自小煤窑,如果取缔小煤窑,很多乡镇就发不出工资.” 遇难矿工家属说:“非法小煤窑没有安全保障,不该为了几个钱送了亲人的命,国家关闭,我们理解、拥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为:“人命关天,全国各地凡是证件不全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一律关闭。” 1、材料中不同行为主体各自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2、你赞成哪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

探究三:怎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当堂达标】

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

1.中国高铁第一人李东晓说:“我觉得我能够为我们中国高铁事业做了一些贡献,能够带出更多的高铁司机,让我们高铁司机队伍更加壮大,这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人的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实现

③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承认和满足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据《光明日报》报道,被人们称为“爱心天使”的福建省屏南县医院护士包著琼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却用平常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先后救济了100多位病人,资助了39名贫困学生继续升学。据统计,多年来,她先后为他人和社会公益事业捐款累计超过了20万元。包著琼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A.实现人生价值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B.每个人都要过勤俭节约的艰苦生活 C.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志 D.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2岁的妞妞从十楼坠地的一刹那间,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手„„十天以后,妞妞醒了,她缔造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吴菊萍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国网事·感动2011”评委会打破常规,特授予她“中国网事·感动2011”第二季度特别提名奖。这表明()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舍己为人

③评价人生价值时,应只关注个人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 ④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4.哲学上的“价值”的构成要素是()A.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B.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5.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A.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集体价值

B.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D.个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课后练习】

要求:限定时间9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一.选择题

1.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启发我们()A.要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B.应该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C.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要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出发点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的这些名言共同主张的是()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倡导把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放在首位

C.个人活动既是个体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 D.个人活动对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④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人类生存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在认识和处理自身与动物界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从颂扬“打虎英雄”到滥捕滥杀再到保护野生动物过程,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和谐发展。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正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们的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公民道德重在养成,社会风尚重在培育。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这表明()A.世界观能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主观世界 B.哲学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非选择题

6.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问题: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体验高考】

1.(2009上海,12)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07北京文综39)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状况令人忧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地方将古河道当作垃圾坑和排污沟,而另一些地方在古河道、古桥、古码头旁建起了大量现代建筑,改变了运河区域的风貌。这些行为导致了对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尽管许多地方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使大运河的保护工作难以协调进行。

结合材料,谈谈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应怎样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篇2:生活与哲学学案12.1价值与价值观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

1、为什么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2、为什么说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三、怎样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

【课内探究案】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公安一级英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多位亲人在地震中不幸难,但她依然连续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她表示要用救助他人来告慰亲人。她说:“孩子没有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和活着的人一起战斗。”由于几天的劳累过度,被送到了医院,但一醒过来,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1)材料中蒋敏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人生价值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3)如果我们要拥有幸福的人生,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探究二:

材料一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他死后,崔钰作诗: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袍未曾开。并指出他是良马,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

材料二: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材料三:中央台《聚焦80后》:80后的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后,80后的人多数是独生子女,人们都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自私、任性、责任心弱个性张扬„在四川灾区,在奥运赛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无私、坚强、乐观、奉献。80后的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开创属于于自己的未来!

阅读材料合作探究问题:

(1)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2)雷锋同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个性发展?

探究三:

材料一: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的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的光荣称号。谁又能想到从神五到神六,“人气”极高的他两次入选梯队,却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他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从思想上、心理上、技术上时时做好准备。时刻在向人类生理的极限挑战,在磨练中摔打自己,锤炼自己的勇气。翟志刚终于在第三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最终登上飞向太空的“神舟”。

材料二: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

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不能补。”

(1)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翟志刚的成功之路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2)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当堂达标】

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1.有位哲学家说过,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运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说明()

A.经过奋斗,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奋力拼搏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他们伫立在悬崖边指挥交通,18年来,“国内最险公路”从未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是“司机的亲人”,是网友心中的“最牛交警”。他们,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矮寨中队的交警们。矮寨交警的先进事迹表明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④社会价值是由个人努力程度决定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可见,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境界。这表明

()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劳动与奉献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应当在不断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D.只有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4.大学毕业后,王万青自愿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工作,43年来,王万青多次放弃了回上海的机会,始终如一地坚守当初立下的誓言,坚守医生的职业道德。这主要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坚持个性

B.社会提供的艰苦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信念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5.“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是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言,今天,这句话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成功成才仍有重要的启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必须依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A.①②③

C.①②④B.①③④D.②③④

【课后练习】

要求:限定时间9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

一.选择题

1.“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肯定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

B.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人们总是不断地从当时当地的社会存在出发,提出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总是在目标实现后,又提出更高的奋斗目标。人生价值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追求和实现理想的奋斗中实现。”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对理想的不断追求是人生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B.理想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理想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D.理想对人生有重要意义,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3.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珏曾作《哭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4.“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励志歌《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是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5.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教授,呕心沥血24个春秋,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国宝”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事业,获得了“熊猫爸爸”的美誉。张教授的事迹表明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

C.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D.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

二.非选择题

6.最近,“美人”频繁闯入公众视野,让人惊喜连连。他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人,而是人们心目中的“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奶奶”“最美大学生”“最美农民工”„„他们原本都是平凡百姓,因为在生命的某个时刻所显示出来的勇敢和大爱,让人们深深震撼和感动,由此赢得了“最美”称号。平凡百姓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结合材料,说明作为青年人你应该怎样向“最美”的人学习,实现人生价值。

【体验高考】

1.(2011·重庆文综)2010中国公益人物L说:“公益不应该仅仅是出现灾难时候的援手,更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处处皆公益”这表明()

A.个人素质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B.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心态

C.拥有高尚思想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现实

2.(2011·四川文综)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一定的社会条件

篇3:数学学案导学的价值与问题反思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着过于强调“学案”而相对忽视“教案”、巩固了预习环节但加重了学习负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消解了教师主导性等三个方面的矛盾。对于三组矛盾中的成绩和问题,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扬长避短。

导学案 成绩 问题

近年来,“学案导学”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中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导学案”成名于杜郎口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老师通过编制“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从而突破了传统以“教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案”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了机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陪伴者,实现“以学定教”,因而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建构学习”的理念具有极大的契合性。随着新课改在高中阶段的全面推行,很多学校纷纷对“导学案”在实践中的运用模式进行了探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我们认为,“导学案”在高中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案的强化与教案的虚化

传统课堂重视教师如何“教”,复杂多维的课堂被裁剪成准备——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的简单流程[2]。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从教师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来进行备课的,并未有效地照顾到学生“学”的特点,以至于学生的学习丧失了活力。而“导学案”是一种“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程序,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方案”[3],因此具有浓烈的从“学”的角度进行考量的特性。在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强调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导学案的编制也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一般来说,导学案包括四个组成部分:首先是情景创设,将学生引入一个熟悉的问题情景当中;然后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情况,提供在其“最近发展区”之内的自主学习内容;之后是预留部分练习题目,供学生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最后是反思总结部分,让学生梳理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样,不同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收获,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我们却发现,随着老师们对“导学案”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教案”在部分老师那里被忽视。一些老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非常认真、仔细,但却认为有了“导学案”,“教案”就可有可无,于是产生了应付教案的现象。有学者在针对其他学校的研究中发现,有的教师“把一张张的‘导学案夹在一起,并认定这就是自己的‘教案”[4];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有的学校将学案编制得非常厚,用以代替学生对教材的预习[5]。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可见,因为重视“学案”而导致教案被虚化的局面,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这一局面的产生,在扭转了“重教轻学”现象的同时,却走向了“重学轻教”的另一个极端。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6],片面地从教或者学的角度来进行考虑都是不恰当的。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往往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知识要点及重难点,并据此预设好教学的目标、环节、流程、掌握程度等,目的是保证教学的进度和成效;而“导学案”则着意于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正确、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简言之,教案以教师为中心,着眼于教,侧重教师“给予”和学生“学会”;学案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侧重学生“探究”和“会学”[7]。可见,二者的着力点是不一样的,在设计环节、内容、侧重点、目的性、适用对象及文体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8]。如果片面地强调“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案的独特价值,很难说是教学改革的成功。

二、预习环节的巩固与学习负担的增加

我校在进行“导学案”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强调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预习。我们会在导学案当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并提供自主学习内容,即需要学生预习的地方。一般来说,预习内容由5到6道具体的题目组成,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思考,认真完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也有预习环节,但该环节很难引起师生双方的重视,因为它不像作业那样可以得到老师的批改,也不像“自习”一样能够得到老师的监督,当学生不愿意去预习的时候,老师也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存在个别愿意主动预习的学生,也面临着“不知道预习什么、如何预习”的困境。因此,传统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经常存在着课前环节被忽视、课中环节被强化、课后环节被作业替代的局面。但预习显然是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的,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的效率和效益都能够得到提升;如果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那么课堂听课环节就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导学案”地运用让课前预习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导学案”通过情景创设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层层递进设置自主学习题目,避免了学生“不知道预习什么、如何预习”的困境,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查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使课前环节的意义得以彰显,为课中环节的有效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对课前预习环节的加强却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学习时间的增加。“导学案”中编制的自主学习题目,即便编制得再合适,也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思考、计算和完成,尤其是在学生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相应知识内容和解题技巧的情况下,通过自主探索、研究来完成题目虽然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但也会占据不少的课外时间。由于课堂学习时间和课后作业量与以前相比并未相应减少,所以从总体上看,在使用“导学案”之后,学生花在数学上的学习总时间比以前增加了。通过对我校部分高中学生的访谈了解到,他们每天花在课前预习数学“导学案”上的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十来分钟,长的可达30分钟以上。这样,在学生学习负担原本就偏重的情况下,“导学案”地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增加,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大,从而与“减负”的愿望背道而驰。

三、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

在我校的实践探索当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除了在课前通过“导学案”设置学生自主探索内容之外,课堂上也减少了老师讲解的时间,代之以各种形式的互动探索。在课堂上,教师先通过“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继而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报告、集体探讨等各种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例如,我校王远波老师的公开课“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共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5次,小组展示5次,小组代表汇报各1次,课堂氛围显得非常热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将教室的座位排列方式从传统的秧田式改为小组式,让学生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实践效果证明,这一做法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具有积极意义,学生的课堂发言次数明显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多,讨论也更积极。我们认为这一改革符合新课改倡导的“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9]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

但是,由于在彰显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时候未能对教师的地位予以恰当考虑,在实践中便出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缺失的情况。

首先,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并未结合教学活动的阶段特质进行考虑。有学者指出:“中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特质的授与受……该阶段的教学具有目的智识性、任务静态性、内容确定性、过程单一性、方法固定性、模式常态性、结果关注性、师生关系不平等性等特点,总体而言是结果重于过程、内容重于形式、意志大于兴趣”[10],也就是说,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是“教师主导课堂”的。当课堂被教师主导的时候,便有着明确的教学步骤和方案,遵循这些步骤和方案,教师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他们原本不会、不懂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被避免,儿童贪玩的天性所导致的拖延、应付学习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被缓解,既能够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也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但在“学案导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讨论来构建知识结论的比重增大,课堂的主导权也大量地被转交到了学生手中,教师无法再主导课堂。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一模式在重点班有较好的效果,学生讨论积极,课后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在普通班里,学生对多数问题的讨论都无法深入下去,而且讨论往往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很难讨论出有价值的内容来。当学生的思维缺乏教师的引领,学习的进程也缺乏必要的干预的时候,很难说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次,在部分班级,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导致教师无法掌控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认为,成绩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但不论从学生的自身发展还是从现实环境来说,都应该说是一个必要的目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在重点班采用“学案导学”模式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并无明显差别,甚至略有提升;但在普通班,由于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得出结论的能力不足,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因而他们讨论的时间越多,主体性越“凸显”,成绩反而越低。我们认为,在“应试”的大环境中,教师的讲授乃至“主宰”课堂,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是很有效的,“由于可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把尽可能多的考试信息传输给学生,因而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明显效果”[11];但如果我们不考虑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别,都统一强调主体性的彰显,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便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导学案”虽然广受追捧,但毕竟还算是新生事物,还有很多值得探索、有待完善的地方。通过“导学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在我们意料之外的问题。对于成绩,必须予以肯定;但对于问题,则要引起重视。我们相信,只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严格的实践,找准了改革的方向,就一定能够扬长避短,让“导学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九大“教学范式”解读.中国教师报[N].2010-04-14.

[2] 朱文辉.遮蔽与澄明:有效教学的生成性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3] 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12).

[4] 茅继平.“导学案”的误读、变味及其矫正[J].教学与管理,2013(8).

[5] 容中逵.学案导学的三重判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6]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 关士伟,臧淑海.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8] 胡少云,姜建伟.学案代替不了教案[J].当代教育科学,2007(5/6).

[9]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 容中逵.论教学活动特质的阶段属性——一个引发新矛盾且需再澄清的老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6).

[11] 周序.“应试主义教育”的“应试规训”及其消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生活与哲学学案12.1价值与价值观】相关文章:

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04-24

劝学学案范文05-18

生物学学案设计07-06

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08-18

统计调查导学学案07-17

选修高中数学学案07-22

4孙权劝学学案04-23

六年级数学学案06-23

现实生活与爱情的价值观04-20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07-02

上一篇:2019年广电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二十四节气惊蛰的经典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