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反思

2024-08-1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反思(通用10篇)

篇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反思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反思

袁子燕

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很长一段时间困惑于阅读课文的教学。我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往往是:单词学习——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师生互动理解翻译课文——学生朗读操练——做相应的练习。尽管我总想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学生单词不过关、对英语文化背景不理解、阅读速度太慢等因素,在整个阅读课堂中,我常常又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好像能读懂课文,但慢慢地他们对阅读课不感兴趣,做测试的阅读理解题时效果很差。因此本人感觉到自己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是需要改革的。在于同事们探讨研究后,终于找到了原因,探究到出路。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问题的成因

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教版教材G0 for It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不仅有100—150词的短文,而且出现了300词以上的长篇Reading文章,使阅读教学任务更加艰巨。可是实施下来,Reading教学使教师教得忙碌,学生学得仓促,效果不甚理想。经过调查,反思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问题.发现有下面几个原因:

1.词汇教学无新意。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开端,词汇犹如建造房屋的砖头,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偏离。在日常教学中,面对Reading材料中20个左右的词汇量,教师主要是依照课后的词汇表进行教学:录音带读—— 教师讲解— — 学生读背—— 单词听写。词汇课教师要求学生细嚼词汇含义,往往成了学生枯涩的笔记课。这样教师花时多,而学生虽看似掌握了大量的单词,了解了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一旦让学生运用所学单词造句,总是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将这些单词放人语篇时,成了茫然的读者。偷偷翻查词汇表,对篇章理解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了障碍。

2.课堂教学轻互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我们的阅读课堂常常“以本为本”,教师引出主题后,就注重课文讲解,带领学生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教师自始至终占居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动下思考并回答问题,成了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阅读状态。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过多依赖多媒体或电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课文固然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也会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如同观看电视一般听课,只关注画面,而忽视语言学习,忘了学习的主题,同样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课演变成了欣赏幻灯片的“课件”课,华而不实。

3.课堂教学少文化。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它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他体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的思想交流。从深层面讲.阅读教学上除了要求学生努力掌握文本的词汇意义、句法和语法意义外,还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意义.因为文化因素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聚焦于语言形式,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妨碍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

解。阅读材料中有涉及到欧美国家的忌讳数字

13、饮食习惯、礼节等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的表层含义了解中外文化风俗的差异,但如果教师不能给予适宜的文化背景介绍,就不能使学生更深层地了解西方文化.学习兴趣就会下降.也失去了丰富知识的机会。

4.课外阅读欠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要善于利用其他阅读资料,要选择提供给学生难度适中的课外读物加以补充,指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英语习惯,用“课内课外结合阅读”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偏重对教材单元内的阅读文章的教学,轻视阅读材料的补充教学。为应付作业和考试,教师最关心学生阅读理解上的正确率,平时阅读理解的训练围绕模拟练习。但是这种只以完成练习题为目的的阅读训练,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要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低,教师要改变观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创新阅读教学的手段,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1.有的放矢,巧学生词。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莫过于生词,阅读是一条流淌的河流,生词便是那河中阻挡它前进的顽石、沟坎。针对阅读课的词汇量既大又难的情况,教师在时间上要设计课前预习、课中理解、阅读中巩固等任务;内容上在教授语音、词性和生词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生词,再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听、多读词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自如地运用词汇。首先,创设情境,记忆词汇。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能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拨动心弦。加强感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外语版七年级Module3为例,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中布置任务:自学这单元阅读文章的单词,会读后,根据自身自学理解,设计词汇表上的生词或短语表示的动作和表情,在课上表演,让同学猜测。Listen、write、play、swim等词汇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们的表演和猜测建立了语言机构,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理解并记忆.其次,根据语境,感悟生词。要将所学的词汇内化,教师可先通过对话或造句形式检测,再让学生做选词填空的练习,以达到最佳词汇学习语境化。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可叫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短文,检测学生的生词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脱离课本大胆地完成,用心记忆和感悟生词的含义。

2.以生为本,多维互动“以生为本”的互动阅读是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师本、生本、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方式处理文本,使学生在互动中理解文章,享受阅读,训练思维,使阅读课堂活力四射。一是师本互动,理出目标。课前教师要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语言、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教学之前,教师应仔细研读文本,分析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有效提问和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阅读课堂的有效性。二是生本互动,读出真谛。读是文本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多次与文本互动,从不同层面上理解了文本。通过略读了解了段落大意和主旨;通过精读查找细节;通过回读猜测生词和理解难句的含义;通过朗读欣赏佳句;通过默读思考提出问题,最后学生能通过获取文本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完成教师设计的活动,达到充分理解篇章含义的多元教学目的。三是生生互动,体验合作。当学生输入了足够语言知识和文本信息后,就能回答教师设计的有效问题、完成教师设计的有效活动。如果教师再引入竞争机制,展开各种小组竞赛,更能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生生互动不仅烘托了阅读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编制对话、分角色表演文本片段、采访同伴汇报结果、共同完成填表任务等等,让学生通过操练达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的程度,教师在学生互动中应充当好公正的裁判角色,在评价中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技能。

3.渗透文化,提升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除了语言与思维的相互作用,还包含许多非语言因素,其中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的影响最大。英语日常用语、成语典故、民间谚语、专有名词等等,都体现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如,a piece of cake并非是一片蛋糕的意思,而是形容事情不难,容易做,翻译为“小菜一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语言知识,以免造成笑话和误会。教师备课时,不仅要确定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还要确定文化意识目标,除了参考《教师教学用书》外,还需阅读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学作品、欣赏精彩的外文电影和外文歌曲、查阅各种资料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提高领悟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加深对本民族的理解,增强世界意识。

4.课外补充,丰富阅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单元内的阅读文章的教学,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充实知识、把握时代脉搏。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掌握技能,最终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题型时,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尽量多问一句:“whv?”以训练学生对于上下文的理解,形成篇章概念,而不只是将阅读重点放在词汇和单句上,以提高准确性。同时从低年级开始进行限时训练,配以阅读法指导,当学生感悟到阅读的快乐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会真正体现出来。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那些阻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激发阅读课堂活力,使学生变“阅读”为“悦读”,达到语言学习和人生成长双体验的效果。

篇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反思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和体系的改革,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其中翻转课堂的出现转变了传统教学基本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本文从阐述“翻转课堂”内涵及优势的角度着手,对“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并对“翻转课堂”予以深刻反思。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翻转课堂的内涵,并以此来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进而提升中学生英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学习语法和单词记忆存在差异性,需要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教学活动中。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成绩的提升。而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善了这一不良现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此次课题的选择对英语教育模式创新而言,具有理论性意义,对当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具有现实指导性意义。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一)英语阅读课前活动

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程进行预习和了解,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渗透和积累[1]。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将微课应用短视频制作完成,让学生进行观看微课视频。视频的内容应该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能够通过课前阅读活动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期间提升知识的掌握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

(二)英语阅读课堂沟通

在英语阅读课堂沟通中,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层次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针对英语阅读的课前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相互弥补不足产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自主对阅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沟通之后,让学生推举一位组长阐述学到的内容并提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问题[2]。从而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带着问题的沟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性和课堂的热烈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检查学生对于课前活动的完成度,及时掌握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性。

(三)通过教师引导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理解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点进行情景教学的设计Extensionactivity派出几名学生进行情景问答。在情景问答训练中可以着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举例来讲:作者在进行关于米奇这一卡通人物英语教学时,首先进行了对米奇这个卡通人物的描写,激发出学生对米老鼠的兴趣。然后在上课时深挖本篇文章的细节与实质内涵,实现对文章内容的重新构建,进而为学生挖掘出米奇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更深层次意义。最后,通过和孩子们进行围绕米奇为教学核心的沟通交流。交流内容如下:Whatishelike?Didhehaveanyproblems?whatproblemsdidhehave?Whatifyouhavetheseproblems?当学生面对该内容无从着手学习的时候,趁着学生对米老鼠这个卡通角色感兴趣的,作者陆续给出提示,让学生观看下列内容:WhatdidMickydo?WhydidpeoplewanttobelikeMickey?DoyouwanttobelikeMickey?Whyorwhynot?具体来讲,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对于本课程中文章的内容具备更深入的了解。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该种方式与作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有效沟通。2。引导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生词、语法,进而提升学习动力,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程度,了解不同学生之间思维和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在接下来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提高其不足的一方面。这篇课文的阅读逐渐将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形成形象的阅读层次,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学习能力和熟悉程度。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到了很大提高。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历为例:首先,作者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喜欢的角色都有哪些,全班学生共提出了Conan,LengFeng,HeadStrong,PeppaPig这几个他们熟悉的人物,在作者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对战狼二(WolfWarrior2)这个刚刚上映不久电影里的冷锋这个角色感兴趣,作者之所以引导学生面向这个角色进行引导是因为作者将关于这一角色的内容做了一个分析,其中包括下面图片中对冷锋这一人物分析的思维导图(见图1)。而在关于短视频中冷锋这一角色的课堂提问中,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讨论时积极参与,因为对战狼2这部刚热播的电影非常感兴趣,所以对冷锋这个人物非常熟悉。作者带领学生讨论了吴京和冷锋的人物形象,用英文进行了描述,同时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应用。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之后,学生分析冷锋有内容、有深度,英语语言、词汇运用的很丰富,大大超出了作者想象,可知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很高。另外,通过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有了一个精神上的沟通,双方在热烈地讨论中结束了这节课,而师生都感觉沟通意犹未尽。课后作者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写一个人喜欢的角色。多数学生上交的英文作文的结构都比较清晰,语言也足够流畅,分析人物也很到位,全方位展现了这一电影人物的高度、内涵、深度。

(四)课堂教学评价

此次英语阅读教学案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这种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层的认识。通过前文两种案例的讲述,能够明显观察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很高,通过翻转课堂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也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之下更为扎实。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节省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从而预留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课堂讨论,继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翻转课堂”深刻反思

翻转课堂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教师有着大量的要求准备,课前录制教学内容资料视频,供给学生进行课前活动,布置任务清单,使学生更准确的了解阅读内容,抓住重点。并在课堂沟通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英语的学习上指导学生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设计情景教学,锻炼学生英语的各方面能力。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现有水平都存在差异,翻转课堂中的相互交流可以分层次交流的。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的问题,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提高。翻转课堂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具有很大的作用,在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准备中,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精心的准备,这样使得常规的教学准备需要教师花费不少的时间及精力。因此,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在课前针对课程具体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备课,这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结语

在此次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中得知,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有着极大帮助。本针对翻转课堂的应用提出了两点反思: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学本的教育理念;二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3]。希望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能被广大的教师借鉴,并在其实际应用中得到完善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蕾,周钰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WebQuest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4(12):118―120。

[2]余忠燕,崔北好,茆莹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21(8):13―14。

[3]潘凌峰。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校园英语旬刊,,23(1):153―153。

篇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

从现在的《英语课程标准》来看, 国家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制定了分阶段的教学, 通过增加英语词汇量,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但是, 经过长期的了解发现, 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效率很低,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只有适当改变英语教育的方式, 才会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1.词汇教学方法太传统。

目前, 很多英语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还一直使用传统的方法讲解单词。例如, 英语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英语阅读的时候, 先让学生听录音带, 一般录音带里面包含二十左右的单词, 之后把课本后面的词汇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 即按照录音带—教师讲解—学生背诵—单词听写的顺序。虽然这种做法简单及可以让学生记住词汇, 但是学生却不能真正地运用这些词汇, 当遇到用英语阅读的时候, 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从而造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速度下降和对阅读内容的不理解。

2.教师在课堂讲解占据的比例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然是对学生进行一味灌输。虽然有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采用了多媒体, 但是教师在整个课堂的讲解过程依然占据很大的比例。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要地位,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性。

3.课堂上对阅读文化理解的内容不足。

在初中阅读教学过程中, 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词汇、句法、语法的真正含义, 还应该对阅读下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这样才会更好地让学生对阅读做到真正了解及对阅读的把握。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把英语教学看做是对文章的理解, 而应该多侧重对阅读文化背景的讲解。在很多的时候, 英语阅读背后都涉及外国的一些文化, 很多学生不知道外国的文化特点, 教师只是针对阅读的片面意思讲解, 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阅读兴趣, 甚至对阅读不进行深入的了解。

4.对课外阅读不重视。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 很多时候为了应付考试, 学生对于课外的阅读不够重视。学生只是单纯地记住某个单词的意思, 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得心应手。课外阅读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英语接轨, 通过课外阅读, 可以让学生在实际中对某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及环境氛围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新

1.让英语知识贴近生活,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当课本中出现大量的新词汇的时候, 学生一时难以接受, 可以把这些词汇与实际的东西和场景结合起来。例如, 在对方向的词汇进行介绍时, 可以对某个同学的前后位置进行分析, 也可以举身边的建筑物, 让学生感觉英语的学习其实就在身边, 容易接受。当遇到打电话的阅读教材的时候, 可以让几个学生分组模拟阅读中的场景进行对话, 告诉他们怎样用英语把阅读中的词汇表达出来, 这样让学生在更轻松学到英语的同时, 也对英语词汇及背景环境有所了解,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建 立 良 好的 师 生 关 系 , 让 学 生 因 为 喜欢 这 个 老 师 而 喜 欢英语。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增加学生学习本科目的最大动力。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比较严肃, 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不敢和老师亲近, 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表达出来。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 由于刚毕业, 对小学的老师还比较留恋, 突然接触一个新老师, 在一定程度上有抵触心理。对于这种情况, 老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想法, 争取做到和蔼可亲, 多与学生交流接触,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朋友看待, 这样学生遇到什么问题, 也喜欢跟老师表达。当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以后, 在课堂上学生会用心听讲,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对英语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3.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依赖心理, 不能自主学习。他们一般在课堂上听讲比较认真, 记录的笔记也比较详细, 但是考试的时候成绩却不理想, 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听课的时候没有针对性。遇到这种情况, 英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提前让学生复习, 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 老师应该细心地指导, 让学生了解自己理解上的误区。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4.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只是一味地让老师讲解, 不仅感觉老师在唱“独角戏”, 还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老师应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用英语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对于英语口语上的错误, 老师应该指出并给予解释。这样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 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英语氛围。

四、结语

当前, 国家对初中英语教学愈加重视,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是每个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英语阅读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加以说明, 同时就问题展开分析, 提出运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才会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只有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 才会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喜欢英语。

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 中国正逐渐跟国际接轨。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 在各领域应用越来越普遍。为此, 在新课标下, 国家对初中的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改革。目前, 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大弊端, 为了让学生真正提升英语阅读水平, 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 提出合理的意见措施, 从而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英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殷志勇.英语阅读中的文化障碍突破[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 2009, (9) :31-35.

[2]冒晓飞.激活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和方法[J].北京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9 (10) :14-18.

篇4: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析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反思 探新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41-01

0

阅读一直以来在整个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语教学的发展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主要原因是老师开展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理念比较落后,运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导致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减弱。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加大阅读训练量,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的气氛中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英语素养。

一、初中英语阅读成效低的原因

(一)词汇教学枯燥

词汇是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同时,词汇也是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的基础,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开展特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但是如果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对于词汇的理解出现偏差,会导致一句话出现歧义或者文章的关键部分理解不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面对常用词汇的时候老师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很传统的,都是先让学生带领跟读,跟读结束后开展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读写和背诵,最后老师对学生单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求学生对于单词多细嚼慢咽,对于一个词汇有着很细致的讲解,这样一堂单词课在最后会变成一堂记笔记的课,学生表面上看来掌握的大量的单词,但是在真正应用的时候学生对于单词的用法还是很陌生。还有的学生对于单独的单词认识,一旦放到语篇里面就不能判读,需要查阅词汇表才能够想起单词的含义,也对于语篇的理解速度和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阅读教学文化渗透少

阅读是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有效理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信息,通过阅读要来建立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双向交流。所以,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本词汇,还是要通过词汇来体验到语言背后文化。语言的学习在很大层面上是文化的学习,因为,英汉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很注重于语言形式的讲解,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材中很多的阅读材料都要包含着节日、饮食等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最好要通过文章表层的含义来理解中外文化发展的差异,在运用理解的时候会更容易。

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创设中进行单词记忆

情境创设是进行单词记忆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开展情境创设的时候要让学生模拟生活实际的场景,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让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中才能够加强自己对于单词的感知,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完单词基本含义以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单词的理解,对词汇表上的生词和短语运用语言和动作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比如cough、sneeze、smoke、cigarette、break away from、call for。让学生在表演和猜测的过程中来建立语言机构,学生在愉悦学习环境的带动下能够理解和记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记忆方法,比如loom这个单词学生通过联想能够想到,高个子的大眼睛的妹妹很少见,这个单词的含义是少见的。学生通过情景创设可以让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也对单词的记忆有着深刻的感悟。

(二)文化渗透中提升理解

阅读理解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在对语言开展运用的时候,有很多的非语言因素要结合在一起,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俚语的运用,如果学生不能够有效的理解英语文化背景,会出现对于文章主题理解偏差的情况,比如 a piece of cake 在字面上我们理解是一片蛋糕的含义,但是实际真正的含义是表示小菜一碟的意思,老师在教学中要把这些含义渗透给学生,防止学生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笑话。老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自己学习,因为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有趣文字复述下来,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前两分钟来运用英语来给全班学生背诵或者自己复述一段文化方面的阅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文化的渗透,来训练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

结语

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通过对学生开展词汇多样化教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方法,老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来了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来提升对于第二语言的深入的理解,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的语感不断增强,学习思维得到训练,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夏桂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浅析[J].赤子(上中旬) .2015(08).

[2]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12(02).

篇5: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对很多初中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英语教师都会将阅读当做精读来进行教学,首先会对生词进行讲解,然后补充词组,再罗列出单词的固定搭配,对整片文章句子语法进行分析。还有的英语教师会将阅读当做课外阅读来教学,教师主要是对文章重点的句子进行划词组,然后简单地对答案。这些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而且阅读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很多初中英语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方式,而且没有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比较死板,学生出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初中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水平不高,主要是平时的研究不够,学校也没有对教师提出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学研究气氛并不浓厚,教学缺乏改革的意识,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也不科学,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考查学生阅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必须重视这阅读理解的学习。教师应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要准备一些适合的阅读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2.1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做好英语教材的编排工作,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选一些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文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时,应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为原则,还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2加强对资源的开发

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很多,在选择时应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现阶段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购买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材。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感或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大,在饮食、服装、音乐、礼仪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可能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从这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3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改革越来越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阅读的小技巧。比如学生在阅读前可以先看题目,带着问题阅读,这可以更有目的性,学生每读完一段也可以归纳总结段意,这些方法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有的学生在阅读时,碰到生词就会停顿,而且会停留在对词句的分析上,这会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不利于提高英语成绩。

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使学生了解处理生词的方法,在阅读时应注意积累方法,对于提问句式,应主要看回答的内容,学生应具有归纳整片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有助于猜生词的意思。在看到阅读理解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再看一遍,从而找到关键的信息。

2.4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树立学生阅读的信心,然后教授其阅读的常用方法,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掌握粗读、跳读以及细读的用法。学生首先应粗略的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直接跳过,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阅读时还要顺着作者的思路,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具有思辨的能力,只有掌握这些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英语阅读的水平。

2.5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多都会应用多媒体课件,其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增加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6: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转换法就是为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更加容易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只要能够把文字形式的文章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方法都称之为转换法,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而是多种手段的总称。转换法克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察学生的

理解程度,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的错误倾向。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几种转换手法。

一、列表

列表就是对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排列。当学生拿到一篇长达200多甚至300多个单词的文章,而且文章中数字繁多,时间、场景变化快。学生在阅读时会丢三落四,感到无从下手,从心理角度考虑,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比如厌烦情绪,学困生干脆把文

章甩在一边。如果教师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填表格。这样,不但可以通过填表了解文章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文章简单、明了,学生易于理解。如:“Standing Room Only”,是一篇有关世界人口的阅读

文章。这一课教学目的是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口教育。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用数字来显示人口速度及不同时期、世界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整篇文章出现人口数学十个,在讲这篇文章时,我就设计了以下两个表格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填写。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人口增长速度。二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不同时间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填完表之后,让学生口头说出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然后再结合插图。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Why will there be standing room only On earth?2.Why will there not be enough space for angbody else?最后,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意思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口教育。教师提问:What are we going to do?或what shall we do?这时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做笔记

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先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笔记回答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采取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判断、思维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

三、根据课文内容绘图或设计画图

如果文章的内容是描述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位置,老师可让学生根据内容画出这个地方的平面图或这个城市的地图,并标出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文章的人物繁多,场景变化多,老师也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内容设计图画,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和合理推测能力。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尽量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体结构。(2)设计的阅读形式要与文章的内容及体裁相一致。(3)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操作,而不是阅读完再进行活动。(4)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清楚,老师要提前做示范。(5)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挥,合理推测。(6)及时给学生以合理的评估。

四、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21世纪,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按中等发展水平教学,存在着很大弊端。具体每一堂英语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对学习的单词,习惯用法,对话及课文熟练掌握后感觉内容简单,而失去学习压力,缺乏上进心。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则“吃不消”,按中等生标准要求他们,他们觉得单词难记,习惯用语语法掌握不了,更谈不上英语对话了,于是他们死记硬背

学一下,难题越来越多,渐渐感到学英语枯燥无味,从而丧失信心。因此,必须分层教学,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好、中、差三类,根据不同目标进行练习、考核,从而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

五、个别指导是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

很多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教学不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目标,而应以全班的每一个学生为目标,应该使全班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实行最优的结合。个别指导重点是优等生和学困生。

篇7: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反思

一、阅读材料的选取

在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找一些与每单元主题相关的小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了解基本的语法、句法知识。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外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所练阅读技巧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

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常见的阅读方式有:

1、略读: 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中心,使学生理解主题句与文章的具体事实细节的关系,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的信息。

2、跳读: 寻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3、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而每段的内容都与主题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所以弄清文章结构上的问题,对于把握文章主题、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是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环节,但是若遇到了关键的词句且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则要提倡学生使用手中的工具书,自行查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概读: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读、以归纳出要点, 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还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有效的阅读提问

篇8: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旧知巩固、新知学习、兴趣激发和阅读速度理解能力提高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首先,在阅读教材难度的把握上存在缺陷。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材难度偏大,内容偏多,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自初中二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几乎有450词以上的阅读材料,教师为赶教学进度,匆匆忙忙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预习复习环节时有时无,阅读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难以实现。 其次,在阅读教学方式上存在问题。 教师往往依据自身教学经验,重复枯燥地进行英语阅读的教学,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满足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例如,在讲授阅读材料中的生单词时, 几乎千篇一律地采用录音带读—教师讲解—学生读背—单词听写的教学流程, 教学方式上缺乏新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影响到阅读材料的整体教学效果。最后,在阅读材料的课外拓展方面有较大缺陷。 目前,部分教师不够重视阅读材料的课外知识拓展, 简单进行阅读材料的讲解,学生不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阅读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

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 急需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和探新, 可以从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养成英语自主学习习惯、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四个方面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 )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尽可能地学习知识。 若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唱“独角戏”,则教师教学效果得不到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环节;根据阅读材料,多多开展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 )养成英语自主学习习惯

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自身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常常表现为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现象,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讲解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复习,要求学生写出不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知识上的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此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教学的发展历史而言,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优化效果。 部分教师为保持所谓的“教师威严”,在平时教学中不苟言笑、严肃古板,学生难以亲近教师,尤其是初一学生,学习效果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针对初中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要注重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使学生乐意与教师亲近,敢于表达自己学习上的想法,发挥“爱屋及乌”效应,逐步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

(四 )加强英语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在初中阶段, 学生的具体思维能力占主导, 抽象思维能力尚待发展,教师要注重加强阅读材料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阅读内容的形象感,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材料的具体形象感受,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阅读材料中的方向词汇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两人小组的“你说指令我来做”英语活动;在讲解打电话的阅读材料时,可以进行小组模拟游戏,进行阅读材料中的情景对话。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知识与学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广,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深入,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教育事业中英语教学的地位逐步提升。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初中的英语教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英语人才的培养。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然而,就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而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本文基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论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新。

篇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下文寻找阻碍阅读教学的成因,提升学生对英语理解和阅读能力,有助于课堂阅读教学的良性开展,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态。

一、初中英语教学低效的问题

阅读是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英语学习行为,其实学生是喜欢阅读,当学生阅读故事的时候容易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但是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点不高,主要是因为教师把阅读变成任务,学生丧失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是带领学生统一阅读,找出文章大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没有时间自己理解和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困惑的地方,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减弱,被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对课堂的集中力也降低,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情景创设中巧记单词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带领学生回忆生活和英语相结合的情景,可以帶领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运用英语对话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的单词actor 演员 ;assistant 助理,助手;shop assistant 店员;doctor 医生;reporter 记者;policewoman 女警察;policeman 警察; waiter 服务员;bank clerk 银行职员;police警察 ;nurse 护士;coach 教练。通过课堂表演建立语言机构,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动作猜词的方法提升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并且在语境创造中提升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当学生对单词有深刻印象的时候,在记忆时就能够自己想办法记忆,提升学生的自主单词记忆能力。

2.开展互动教学

师生互动中最常用的办法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教师提问要做到新颖和生动,激发学生作答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造一个句子里面添加各种职业的英语单词,看哪位同学能够在句子中添加更多的英语职位单词,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句子和句型的理解,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学生之间也会借鉴彼此的造句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了解阻碍阅读教学的因素,并且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实践,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热爱阅读,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参考文献:

魏仁贵.初中英语文学体验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6):27-28.

篇10: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反思

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品位低下、阅读面窄、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现状,笔者深刻思考其成因,努力寻求对策。农村初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科学引导选择课外读物,巧妙点拨课外阅读方法,全面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同时自身要积极更新课外阅读教学理念。

关键词: 农村中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阅读史。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首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量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中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等等。

其实与我国相类似,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也对母语的课外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

日本1989年颁布的国语《学习指导要领》关于初中的改革意见指出:“精选有关对人类、社会、自然较深认识的教材,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加强对古典文、汉文及作文的指导,加强有关乡土文学的调查研究和创造性学习。”

法国语文界有关人士认为:“法语教学的活力仅仅在于传授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是不全面的,学生还应广泛涉及到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他们开始重视学生的选择性学习,“这种选择性学习一方面开设了许多和语文有关的各种选修课;另一方面则创设各种符合学生实际和学习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这种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很难严格区别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学习。”

我国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建议中也提出:“课程不再以范文为主,教材要全面开放,取消范文,教师应该按照本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需要设计教材„„鼓励大量阅读,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课外阅读,忽视知识的积累,结果造成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低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令人尴尬的事情。近年来在央视热播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的综合素质测试,就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语文教育的“成果”。那些大都受过基础教育又受过专业教育的优秀歌手,会认为李清照是元代人,唐宁街是中国的,长安街在德国,也许他们在台上的感受能真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含义,而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则更多的是要考虑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使他们走上社会后,不应语文教育的失误而

出洋相。中国人民大学周士琦教授在《我看中学生水平》一文中指出:“对于我国古典小说,不用说《聊斋》、《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之类的小说,就是古典四大名著也读得少。古典名著读得太少,不但影响了汉语书面语程度的提高,而且很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于优秀人格的形成。”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又显得尤为突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没有改变,所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冲出“少慢差费”的怪圈,还没有建立起“大语文教育”的观念。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对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恰当的引导是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十余年,对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有一定的了解;为掌握一手材料,又对500名九年级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果:

每天阅读时间 :15分钟以下的,约占68 % ;15分钟以上的,约占32 %; 每周内阅读量 :极少阅读的,约占40 % ;

读物阅读范围 :课内的读物,约占72 % ;课外的读物,约占28 %;

课外读物种类 :生活情趣类,约占37.9% ;科幻类图书,约占25.7%;

部分名著阅读情况

《西游记》《三国演义》看过的约占10% 《水浒传》看过的 约占5——8% 《红楼梦》看过的几乎为0 课外阅读兴趣

无兴趣的学生 约占43.5% 有原因进行阅读的约占61% 针对上述调查情况,笔者觉得困扰我们当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原因众多,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

据调查报告统计:学生一周内阅读量极少的约占40 %。每天阅读时间在15分钟以下的占68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

1、书源不足。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各级的重视力度不够。许多农村初中由于经济因素忙于房屋、教学设备等硬件的添置,而无力购置新的类似于图书的软件。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组建图书室(馆),有的仅作“摆设”而已。

交流:了解各校图书馆藏书数量、使用情况等。

2、家庭重视不够。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视为是浪费时间,把学生进行的课外语文活动视为不务正

业,一句话,凡是“没考的就不准读”。而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都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北京教育研究》载:“据统计,实行双休日后,学生在校时间如下:一年按41周计算,每周5天,扣除节假日4天,总数为201天。每天按8小时在校计算,实际在校时间和为67天。这样,一年365天,学生真正在校时间为67天,而在家庭及社会时间为288天,形成了大体上为1:4的比例。”学生在家的时间如此之长,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与支持,那么课外阅读是根本无法正常进行的。

3、被其他信息渠道抢占。多数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忙于外出打工赚钱,致使家庭教育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因而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好的学生便会以电视、游戏作为自己在家休息的主要内容。

交流:了解各校学生周六晚上看电视结束时间。

4、课业负担偏重或家务劳动太多,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学生在校的课外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回到家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家里又有许多的家务劳动占用了学生的可利用时间。

交流:了解各校学生作业量,以教师自己的孩子晚上作业完成时间为例说明。

5、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据调查,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显著,不同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频率和痴迷程度极不平衡。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学业尤为繁重,数理化老师的题海战术已把他们累的够呛,哪还会有时间理会课外阅读啊!

6、本身缺乏挤劲和钻劲,不能很好地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读书看报。

(二)学生对课外读物选择的错位

调查显示,农村初中生对生活情趣类书籍的选择为37.9%,比选择科技、科幻类图书的高出12.2个百分点;男生是以科技、科幻类图书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女生却是以童话类图书为第一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都把科技、科幻类图书列为第一喜欢阅读的书籍,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却把不良信息读物摆上了选择的行列。真正接触过中外名著的学生并不多,样本中仅有10%左右的人完整看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5-8%的同学看过《水浒传》,极少同学读过《红楼梦》,80%以上的人没有阅读过一本诗歌集或一本剧本。

笔者认为造成课外读物选择错位大致有如下原因:

1、农村学生的阅读选择受学段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和学习成绩差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以年龄差异对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的影响最大。心理学显示,青少年中低段学生偏重于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增长抽象理性思维才会逐渐占据大脑思维的份额,所以绝大部分初中生课外阅读时会产生重读图、轻读文的现象。

2、农村初中学生审美品位不高,导致不良信息读物的介入。现在,除了图书,各种传播媒体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防不胜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比如:网络、电视、手机等,其中不健康的信息资料严重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他们心态扭曲,产生早恋、烦躁、暴力、厌世、玩世不恭等心理,给将来的社会、家庭埋下了定时炸弹。

交流:了解各校附近,网吧数量、手机占有率。

(三)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

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据一问卷中“是否有意坚持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得出否定回答的学生占43.5%,为了作文和竞赛所需而选择课外书进行阅读的人占61%。这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据一保守的统计数据显示:“69%的学校依旧把学生考分的高低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尺度,73%的学校每学期依旧组织多次统一考试、阅卷,按平均成绩给各班排名次,并把排名情况与教师年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所以,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掉以轻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八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习题,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而对于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就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除了必要的体育课外,他们都只能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不仅强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调查中发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如何有效地阅读课外读物这类问题大都未能很好作答。他们对课外书的阅读随意翻翻者居多。

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识日益强烈,他们也都在教学当中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但更多的情况是,许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有部分的甚至持反对态度。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既没有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也没有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把语文科简单的理解成教材,无法分清教材与教本、课程关系的教师还大有人在。一方面,语文教师本身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没有看过大纲推荐的30本课外读物);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校、年级也很少或没有举办与语文有关的各类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即使有的教师组织了相关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是很少去关注和尝试。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阅读所应有的功能。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阅读方法指导情况。这不能不使我们对平常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大量时间和精力都花费于对基础知识的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上,而对学法的指导偏少,对于课外阅读的方法的指导更少得可怜。

二、以新的教育理念为航标,推开阅读之窗。

面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这些农村教育者,又该如何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

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交流:了解各校课外阅读相关活动开展情况。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窘况,语文教师难辞其咎。记得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经指出:“作教师的教育学生,应该经常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以个人经历作为执教者的一面镜子。”每个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求学经历中,肯定都读过一些给自己有深刻影响的书籍吧。周作人先生在他的散文《老师》一文中,讲的似乎更加坦率、更加深刻:影响他语文学习并非哪一个老师——“我说在学堂里不曾学到什么语文”,老师“是实在没有传授给我什么”,而真正“对于汉文懂得一点”,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他的祖父奖励小孩看小说,认为这是读书入门的最好方法,于是《西游记》、《儒林外史》、《绿野仙踪》等,走入了他的精神世界。“我在南京的五年,简直除了读新小说以外,别的无什么可以说是国文的修养。”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好比一个足球教练,除了让他的队员练习射门和传球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队员的体能,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没有体能作保证,即使他有再好的技术,好无法适应现在足球的需要。同样的,一个学生课内语文知识学得再好,而没有课外语文阅读作基础,那么他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最终也是一句空话。只有语文老师本身明确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才有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语文教师还一定要博览群书,只有自己的知识丰富了,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才能够顺利正常的开展。

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班主任可以帮助开设班级阅览室、读书角,集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让学生自带课外书,以求资源共享。任课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的藏书借给学生阅读,这样也是增加学生书源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家长和社会也应转变教育理念,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只有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以新的教育理念为航标,推开阅读之窗,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也曾自豪地说过:“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农

村初中生来说,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

1、加强课外阅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据资料显示:近20年,全世界每年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超过50万种,这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在出版。由此可见,当今社会的信息量之广,信息更新速度之快,对人类的学习方法、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2、阅读量的增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四百万字以上。我按每分钟500字(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生阅读速度),大略做一个计算就是,中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应当不少于三十四小时,平均每天应完成的阅读量要看十分钟的课外书。但现在的语文课堂充斥的是繁琐的分析和知识点的讲解,能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完成这项阅读指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加强课外阅读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阅读可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人的创造力离不开非凡的想象力,而阅读就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阅读本身是一个不断思索、想象、判断和评价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提出和书本不同的观点是鼓励创新的重要手段。

4、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1]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更重要。

(二)多措并举,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1、以“听”促读。初步了解学生读过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有什么收获。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笔者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读物的故事片断,在课余或课堂上讲讲。谈论某文章的精彩情节、精彩片断,介绍某一个作家的奇闻趣事等等,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学生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

2、以“看”促读。利用学生喜欢电视的特点,关注电视节目,由此引导他们读一些高雅的、健康的文学性书籍。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已经拍摄成为电视剧。待学生看过部分或全部电视剧后,引导学生读书上的文字,同时比较二者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体会到影视片虽然能带来艺术的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而读小说所获得的是优美的文字、深邃的思想和不可磨灭的感情,这些却是持久的。从而使他们喜欢读书,并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读书。当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读名著,再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用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在画面与文字的结合中,让阅读教学进行地轻松而又深入。

3、以“诵”促读。有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你们中国人说话就像唱歌似的,真是美极啦!为什么汉语有这样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教师如能利

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4、以“写”促读。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5、以“演”促读。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读老舍的《茶馆》,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读其他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6、以“展”促读。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7、以“境”诱读。为了鼓励学生利用闲暇读书阅报,笔者在班级中开设了“阅读角”。阅读角的书大部分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部分是我提供的(平时教学中发现的一些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另外我定期向图书室借阅时文杂志,如《读者》、《视野》、《意林》、《美文》、《教学研究》(学生版)等,人手一本,互相传阅,半月一换,解决了学生“没书读”的困境。

8、以“奖”激读。对阅读篇目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也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见多读书还有奖励,喜欢读书的学生兴趣更浓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且班级常规的奖品大都是图书:大到名著,小到杂志。如平时作业优秀奖、综合素质优异奖等,都以图书为奖品。“奖励”成了学生读书的“催化剂”,学生读书氛围日益浓厚,现在已发展到古人所谓的“厕上、枕上、马上(排队走路时)”读书了。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怎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只是开始,读好书更至关重要。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事,比不读还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1、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近年来的《中学生阅读》、《读者》、《意林》、《微型小说选》等类刊物均是值得向学生推荐的好书。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2、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如学了《杨修之死》后,就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有写杨修的其它章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杨修形象,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读《三国演义》,拓宽了阅读面,加深学生对作者塑造杨修形象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图的理解。再如学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可引导学生读读《城南旧事》。学习了《小橘灯》,可推荐学生阅读冰习的《往事》、《繁星》。学习了《狼》,推荐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等。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3、还可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作为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认识要宽泛。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凡是适合自己年龄和口味的书,无论是科技的、历史的都可以拿来读,并告诉他们最最简单的判别好书的方法,即“读书时,不时会有惊讶、冲动,想把书中的文字比如一段优美的风景描写抄到笔记本上来,这本书可以把它认为是本好的书”(曹文轩语)。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怎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接触中学生比较多,她的发言应该比较有权威性。她建议中学生们应该多看些常规性的书,比如《古文观止》、鲁迅的《呐喊》,她认为:“《三国演义》逻辑性好,比《红楼梦》更值得中学生一看。泰戈尔的《飞鸟集》,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等都是对课堂知识性东西的有益补充。”[2]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是学生,在他们跌跌撞撞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更需要一本好书把他们牵引走向成长的彼岸,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好入门之书。

五、点拨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和点拨。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以减少阅读中的困难,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阅读与欣赏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不少学生反映,看了不少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就有一个方法问题。“课文也无非是个例子”,所谓“例子”,它应该能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数学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仅仅要对题目进行评析,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在语文课上,也完全而且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系统讲授各类文体的基础理论,导读教材选编的范例,也要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从教师讲授的文章中领略到一种纵向、横向比较的学习方法,这无疑为他们课外阅读提供了一把钥匙。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课外方法。

对于“怎样读”这个问题,笔者不强求一律,只是介绍以下几种读书方法:

1、朗读、背诵法。朗诵是把准了文本情感的脉博,融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是情感的流动,是人性的共鸣。朗读法就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领会和理解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听一个人朗读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对文章的理解、领会的程度。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领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因此反复朗读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的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知识的有关规律,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无疑大有裨益。

2、评点法。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这就是我们通常用得很多的评点法。著名的文章评点家李贽、金圣叹读《三国演义》和《水浒》,就是用的这种方法。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读书不作记号等于不读。”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两句话中的“作记号”、“动笔墨”,就是圈点批画的意思,这就是指阅读中的文字批注法。在阅读时认真作符号、写批注,可以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记下某些感受,记录某些思想火花,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方法。

3、读写法。读写法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的一种阅读方法,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层次、句式、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要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不如原文的地方。这样阅读,可以比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直接帮助写作能力的提高。

4、测读法。测读法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等的一种阅读方法。可以运用测读法给小说、故事写续集。在学《孔乙己》时,可以让学生给孔乙己写个结局,学生结合实际体验,给他设计了中举的喜剧结局和在挫折后自谋生路的结局。

5、抓住“文眼”精读法。戏有戏眼,文有文眼。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握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与“众辞”的依存关系,从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构思的匠心,从而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感情上受到陶冶,艺术上得到鉴赏。抓住“文眼”,举纲张目,既是精讲的主要用途,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6、巧妙设疑导读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应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导”,就是引导,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富于启发性的好方法进行恰如其分的指点引领。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阅读教学中,先引领学生登上“山岳”之顶,居高临下,鸟瞰全局,再引领他们下“山”寻异探胜,仔细观赏。这样,使学生们可在鸟瞰时知其全貌,观其壮伟;观赏时可晓其微妙,惊其鬼斧神工。这样的阅读,才能有目的、有重点、有方法;才能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巧妙的多方设疑,“一石投水”的阅读指导,往往会取得“推波助澜”的良好效果。

7、不求甚解速读法。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图书出版量成倍增长,读书要都“求甚解”,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对于应该泛读的一些书就应采取“不求甚解速读法”,就是把读过的好文章或片断剪下来,贴在自己准备的剪贴本上。注意分门别类粘贴,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录、封面,作为资料库。做到广泛博览,开拓视野,为专攻某项知识学问打下雄厚的基础。我们必须教会学生把握速读这一比较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8、编写提纲法:看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的时候,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拟定成提纲,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要点,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也方便记忆和查找。

运用阅读法进行阅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在读书过程中,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切忌生搬硬用。其二,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摸索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其三,世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最佳的、具体的读书方法,需要在长期的阅读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补充、完善,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一)大量收集、缜慎“编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衍生出新的信息。引导学生对信息的价值大小和取舍做出果断判断,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感。根据自己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区分各种信息对研究的价值的大小,找出研究目标和已拥有信息的差距,决定下一步寻找信息的方向和重点。

(二)沿波讨源、披文入情——培养鉴赏能力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3]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的“田园诗”的特点只能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

(三)求同求异、以点带面——培养迁移能力 “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史铁生对生死的豁达是基于“生和死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生死观的影响,托尔斯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渴望过的是苦行僧般朴素的生活,死能和土地结合,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安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了解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精华。

(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培养创新能力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的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

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语文教师应自觉地将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虽然不要进行考试,但也要检查落实。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需要有人激励,只有

老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有可能长期的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使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交流:了解各校语文老师平时阅读教学怎样检查效果。检查落实的手段与方式因人而异,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又有能力驾驭的,就应该是好的方法。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课前3~5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手抄报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办手抄报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因为找不到他们感兴趣的事可做,学生中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随便玩”,所以完全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手抄报的编辑工作,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会完成得很好。

3、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

调查显示,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多得惊人,但是硬堵是不行的,有组织的去指导学生看电视,通过有益的电视节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是要限定学生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每天在一小时以内,二是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看一些节目,如《焦点访谈》、《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正大综艺》等。比如,让学生看《焦点访谈》,要求记录主要内容,看联欢会记下相声的笑料、小品的包袱等,看智力类的题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等,通过看电视,可以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八、更新课外阅读教学新理念

教师要有“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观念,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1、从阅读的性质来看,应统一“应用为本”与“精神为本”。[4]回顾我们的课外阅读,多年来对此认识一直是极端的,坚持以“实际应用”为本,无视人的精神存在。“语言”与“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它们共生共长。学语言,即精神成长,训练着语言即训练着精神,所以课外阅读就是要 “打好人的精神底色”。

2、从阅读的价值来看,应转变“唯一有解”为“多元解读”。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为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我们要适应从多维角度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我们要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3、从阅读的过程来看,应经历“披文得意”到“运思及物”。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只停留在“披文”(语言)→“得意”(思想)→“品文”(语言)这个回环中,只是完成阅读教学的一半路程,还有“运思及物”的另一半路程需要我们完成。我们的阅读教学既要重视吸收,又要重视表达;既要照顾认知,又要照顾实践,完成“意化”和“物化”的双重转化过程。

4、从阅读的发展来看,应改变“学习层面”为“发展层面”。在学生探究性阅读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让学生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伙伴,让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

5、从阅读的环境来看,应扭转“举一反三”为“举三反一”。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树立“大阅读教育”。叶圣陶诗云:“天地阅览室,万物皆读书”,我们的阅读的对象要从“纸本书”向“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社会活动)延伸,阅读的途径要从“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校外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扩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变“教父”为倾听者,放弃说教,学会真心诚意地倾听,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些稚嫩是生命之音;教师还要变“灌输者”为引导者,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问题”、“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是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让我们的阅读教学真正地立精神、扬个性、做真我!

当然,语文课外阅读,还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要脚踏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从农村火热深厚的生活中吸取营养、广辟蹊径,开拓创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成为每一个农村初中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他们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读得广、读得深,也才能写得灵活,写得更有个性,做一个快乐的、幸福的、健康的读书人。在这时,身为语文老师,便会体会到课外阅读指导中“润物细无声”的成功喜悦。

参考文献:

上一篇:运行安全管理与服务下一篇: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