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

2024-08-13

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通用6篇)

篇1: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

关于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探究

现在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公路交通事故却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频发的交通事故使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不断发展的科技也使人们对汽车驾驶舒适性充满信心,下面是我对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一点探索。

汽车安全的定义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防锁死制动系统

ABS是Anti-lock Breaking System缩写。目前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在遇到紧急刹车时,经常需要汽车立刻停下来,但人为大力刹车容易发生车轮锁死的状况———如国前驱动轮锁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驱动轮锁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锁死的问题,从而提高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简而言之,就是在汽车制动状态下,仍能保持转向,保证制动方向的稳定性。使汽车轮胎处于(即将静止与未静止之间)。ABS的广泛使用,大大降低了在紧急情况下,汽车的事故率。防碰撞预警系统

AWS是Advance Warning System缩写。是一个意外事故预防和缓和的驾驶辅助系统,在危险发生前给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声音和视觉报警。目前,公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统计资料表明,其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率最高。无论是事故数量。还是伤亡人数均分别高达各自总数的90%左右。并且。在导致这些公路交通事故的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中,疲劳和精神分散驾驶是重要原因之一。驾驶员在3s时间内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其中80%的交通事故,主要表现为车道偏离和追尾事故。目前。国内外在防止车道偏离和保持安全车距两个方面都开展了相当多有益的探索,在雷达、激光、超声波、红外线、机器视觉等传感器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经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采用单目视觉技术,仅使用一台摄像机,即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前方道路环境、车辆探测及车距监测的功能。车元素研究显示,若在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前的1.5s给驾驶员发出预警,则可避免90%的这类事故。因此,通过在汽车上安装汽车碰撞预警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分析车道、周围车辆的状况等驾驶环境信息,一旦当驾驶员发生疲劳及精神分散、汽车出现无意识的车道偏离及汽车间车距过近。存在追尾可能时。能够及时给予驾驶主动预警,是减少公路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夜视辅助系统

这项新的研发成果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而且不会让逆向的车辆感到晃眼。由于采用了夜视辅助系统,可以提前看清近光灯照不到的黑暗中的 交通标牌、弯道、行人、汽车、丢失的货物或者道路上其他可以造成危险的事物。这样,驾驶者可以及时采取制动或者避让措施。此外,这个系统能减轻驾驶者在夜 间开车的紧张和劳累,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从而能够在紧要关头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反应。

配备了夜视辅助系统的车辆装有两个额外的红外线前照灯,可以照到前方大约200m的距离。

由于夜视辅助系统的前照灯在可见光波长范围之外进行工作,因此不会对人类的视线产生影响。在挡风玻璃内侧,一个小型红外线摄像机可以记录车辆前方的环境,并将其显示在驾驶舱仪表板的显示屏上。

当车速超过每小时15km时,驾驶者就可以启动夜视辅助系统。将前照灯打开,然后只需按下仪表板上的一个按钮,通常情况下显示速度的8 英寸显示器就被切换为摄像机图像的状态。汽车前方的道路情况以一个清楚的灰度级图像出现在人们眼前,而车速显示和其他重要的驾驶舱信息也不会

主动防追尾系统

是在车辆的前端装上传感器、雷达、摄像机等设备,能够自动探测出与前车的距离,并于本车的制动、灯光等系统联动,当跟车距离低于安全距离时,系统会在零点几秒内启动,以强制拉大跟车距离。东风标致206装备有主动防追尾安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危险警示灯自动频闪,尽早提醒后面车辆,预防后车追尾。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BD能够在汽车制动时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样,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EBD用高速计算机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与计算,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不断调整,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又称循迹控制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车轮驱动情况,不断调节动力的输出,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提高加速性与爬坡能力。电子稳定装置

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StablityProgram)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度的情况,此时后轮会失控而甩尾,ESP便会通过对外侧的前轮的适度制动来稳定车辆。转向不足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对内后轮制动,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随着近年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种汽车智能安全系统也开始发展起来,主要是通过由雷达和摄像机组成的“预知传感器”,对行车危险进行判断并帮助驾车者进行处理。这一系统能够在汽车与其它物体发生撞前的瞬间,自动进行干预以保证安全。被动安全 软防护派

碰撞测试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但在这方面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强调侧面。

以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安全碰撞实验为依据,强调的是安全设计的重要,也就是被不少汽车爱好者称为的“软防护派”。有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保护主要通过车体结构的溃缩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能够吸收外力冲击的大部分。

考虑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潮流,“软防护派”确实显得很经济,但基于标准化的碰撞实验结果其实并不能够涵盖一切突发的车辆事故,所以在极端的事故中这些车辆的安全性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硬防护派

从人们的直观印象来说,车身钢板越厚越硬、车室结构越坚固,在发生事故时变形量也就会越小,安全性自然更高。的确,同样尺寸的车在互相的碰撞中,“体重”往往具有优势。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以德国车为代表的欧洲车是“硬防护派”的代表。欧洲车的造车理念与注重成本控制的日、韩系车不同,大量采用整块钢板一体冲压成型的部件,并安装了侧门双防撞板,其强度与焊接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不少极端条件下的事故中,“硬防护派”车可能表现出实验室里无法测试出的牢固度,这其中当然有偶然的成分,也有那些百年老厂的经验与智慧的因素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软与硬的两派近年一直在互相靠拢,两者的分歧也越来越小。设备派

现代汽车工业的最新进展之一,就是大量的新电子设备被有效地运用到了汽车安全系统中。以智能安全气囊为例,在普通气囊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可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传统上气囊只能对车内乘员起保护作用,最新的汽车将更加注重人、车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对行人的安全保护也将成为汽车设计者考虑的因素之一。有专家指出,未来的气囊可能会在保险杠上方沿着发动机罩的外形展开,在碰撞中能够为中、高身材的成年行人提供腹部和臀部保护,同时为儿童和矮小身材的成年人提供头部和胸部保护。

此外如安全玻璃:将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相结合。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粘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粘附在中间层上,不易伤人。

预紧式安全带: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W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儿童安全座椅:根据儿童情况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幼儿受到的伤害,这一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证实。安全驾驶

这里应该指出,汽车安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综合考量的问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安全系统,都有互相结合的趋势。专家们提醒,除了汽车本身以外,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反而会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如驾乘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如果发生险情与车辆的安全性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安全意识才是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

以上所摆出的各种技术或方法显然是在解决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而未来的汽车安全辅助系统,更应该包括对驾驶员安全意识的辅助,在汽车无人驾驶还没有可能实现的现在,一种辅助驾驶员安全安全驾驶操作的系统更适应时代的潮流!下面是我的几种辅助驾驶系统设想:

车载酒精浓度监测: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的交通事故是由醉酒驾车引起的,然而交管部门对醉酒驾车的管制却显得有点无奈。但如果这种车载酒精浓度监测被安装到每辆车上,只要它监测到车里的酒精浓度超标,就自动锁死车辆并禁止启动,控酒还会这么难吗?

红绿灯自动辅助:在遇到红绿灯时,车辆自带的传感器感测交通信号传给系统,并强制汽车减速。

超载超速自控系统:在汽车装载超限时,车辆自动锁死并禁止启动,当汽车速度超过道路规定速度时,显示警报。

篇2: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175046)作者简介:王荣本(194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智能车辆、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物流自动化

王荣本,郭 烈,金立生,顾柏园,余天洪(吉林大学 交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5)

摘要:论述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进展。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包括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前方车辆探测及安全车距保持、行人检测、驾驶员行为监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讯等。分析了各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单一传感器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应结合激光雷达技术解决图像模糊问题,利用红外传感器增强机器视觉识别的可靠性,未来的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应该采取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技术,结合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系统具有深度测量精确的特点,将极大的推动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安全辅助驾驶;车道偏离预警;行人检测;车间通讯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ReviewontheResearchofIntelligentVehicleSafetyDrivingAssistantTechnology WANGRongOben,GUOLie,JINLiOsheng,GUBaiOyuan,YUTianOhong(SchoolofTransportation,JilinUniversity,Jilin Changchun 130025,China)Abstract:Thepresentresearchstatus,necessityandprogressonsafetydrivingassistanttechnologyarediscussed1Thesafetydrivingassistanttechnologyincludeslanedeparturewarning,precedingvehicledetectionandsafedistancemaintainingbetweenvehicles,pedestriandetection,driverbehaviormonitoring,vehiclemotioncontrolandinterOvehiclecommunications1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differenttypeofsensorsandtheproblemsthatexistedinthepracticalapplicationarerepresented1Thesinglesensorsolutioncannotmeettherequirementofreliabilityandadaptabilitytodifferentcircumstance,sothelaserandradartechnologyarecombinedtosolvetheblurredimageproblem,theinfraredsensorisusedtoenhancethereliabilityofmachinevisionrecognition1Thefuturesafetydrivingassistanttechnologyshouldadoptmultiplesensorsfusiontechnology,associatedwiththecharacteristicthatmillimeterOwaveradarandlaserradarsystemarepreciseindepthmeasurement,topromotetheapplicationandimprovementofthesafetydrivingassistantsystem1 Keywords: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safetysdrivingassistant;lanedeparturewarning;pedestriandetection;interOvehiclecommunication 引言

智能车辆是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辨识车辆所处的环境和状态,根据各传感器所得到的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或者给司机发出劝告和报警信息,提请司机注意规避危险;并能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司机操作车辆(即辅助驾驶),防止事故的发生。早期智能车辆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采用各种传感器技术实现车辆全自动化无人驾驶,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着眼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并努力向市场推广智能车辆相关技术的应用。

1998年美国运输部认为日益严重的交通事故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组织实施智能车辆先导IVI(IntelligentVehicleInitiative)计划。该计划的基本宗旨和目标是预防交通事故及其引起的人员伤亡,提高安全性,并以人为因素为基础,防止驾驶员精神分散,促进防撞系统的推广应用。

智能车辆技术研究重点的转移主要是日渐增长的交通事故以及对减少驾驶员操作强度的需求。根据美国运输部IVI计划,仅在美国,每年至少发生680万起交通事故,造成412万人死亡。在一些发达国家,情况就更严重。如我国在2004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7889起,造成107077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319亿元,与2003年相比,死亡人数上升216%。1 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

安全辅助驾驶技术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通过安装在车辆及道路上的各种传感器掌握本车、道路以及周围车辆的状况等信息,为驾驶员提供劝告或预警信号,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对车辆实施控制。从近几年的国际智能车辆和智能交通会议看,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车辆偏离预警与保持、车辆周围障碍物检测、驾驶员状态检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讯等。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些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现状。111 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

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是利用机器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埋设于路面下的磁钉,使车辆始终在车道线内运行,防止车辆因为驶离当前行驶车道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在高速公路上,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或者注意力分散而引起的车辆偏离车道行驶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测测车辆外部环境,通过分析摄像机传送的图像信息,并通过大规模图像分析并行处理体系PAPRICA来解释图像,并将分析结果告知驾驶员,实现辅助驾驶功能。更精确地讲,通过LED指示灯提供警告,当车辆接近车道边缘或处于危险境地时,LED指示灯及时提醒驾驶员规避危险。美国的Iteris公司研究的AutoVueTM型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是由摄像机、计算机系统及软件所组成的灵巧型集成单元。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适时地检测道路标线,并与车辆的速度信息进行融合,当车辆偏离车道线时系统发出警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法国Valeo利用基于Valeocs雨天的传感器专门技术,同美国的Iteris进行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德国DaimlerChrysler公司为其生产的轿车和卡车均安装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安装在汽车后视镜上的微型摄像机来对汽车所在车道与邻近的车道之间的距离进行预测,一旦汽车有可能偏入邻近车道而且司机没有打转向灯,那么该装置就会自动发出公司的AutoVue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警报提醒司机注意。车辆周围障碍物检测

车辆周围障碍物包括车辆、行人以及道路周围设施等,通过机器视觉、红外线以及激光等传感器能感知车辆周围这些障碍物的存在,并实时跟踪,在危险时刻还可以警告驾驶员采取避障措施。

本车前后方车辆的检测在汽车从一个车道转换到另一个车道时,往往因各种原因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日本的各汽车公司开始研制汽车换道避碰系统。例如,马自达公司将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从本车后面对角线方向是否有正在接近的汽车。如果驾驶员打转向信号准备换道行驶,但有车从此方向接近时,系统将发出警告。日产公司将在未来汽车的左右车门后视镜下方装置摄像机,以搜索后车辆,在左右后挡泥板下部装备雷达传感器,以检测临近车道上正在接近的汽车,一旦驾驶员发出转向信号,但系统认为可能发生碰撞时,系统就自动发出警告。为避免车辆因安全车距不足导致追尾碰撞等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前方车辆的检测跟踪也是一种提高安全性的重要研究方向。利用各种传感器信息对前方车辆和车距的实时有效检测,当发现安全车距不足时,及时向驾驶员发出声音警示,促使其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安全车距,避免发生追尾碰撞等事故。目前,在许多文献中提出了多种关于前方车辆检测和跟踪的方法,所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机器视觉、红外线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

基于机器视觉的前方车辆探测通常利用一些车辆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对称性,以及车高与车宽的比例等先验知识,将属于车辆的感兴趣区域从背景中分割出来,经过识别确认后进行跟踪。如意大利的MOBOLAB研究的菲亚特18Maxi车型智能汽车,通过车前1台CCD摄像机采集的图像,预测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并用4个LED指示灯提醒驾驶员当前车辆所处的位置情况:暗灯意味着前方无车;绿灯意味着车辆在安全距离行驶;黄灯意味着警告;红灯意味着 ,如图2所示MOBOLAB智能车及电子控制面板立体视觉由于能够获得图像的深度信息,在车辆前方障碍物探测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如富士重工利用2台CCD摄像机组成的三维信息系统来识别道路标线和前方障碍物,当本车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降低到一定值时,系统会自动调节车速,并在紧急情况下自动制动,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近年来,为了提高单一传感器检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车辆安全保障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应用日益广泛。美国军方研究的DEMOÓ智能车辆也采用了雷达与机器视觉融合技术用于障碍物探测。丰田公司也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机器视觉共同探测前方障碍物,毫米波雷达用来探测障碍物距离和相对速度,机器视觉用来检测车道和车道上前行车辆,并控制雷达扫描的方向。11212 行人的检测通过统计资料分析,在整个交通事故中,关于车辆碰撞行人的事故数量仅次车辆间相撞的事故数量。例如在欧洲,每年大约有20000个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其中大约9000死亡。行人检测技术是安全辅助驾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前沿方向,特别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行人检测能警告驾驶员可能与车辆邻近的障碍物尤其是行人发生碰撞。同时,行人检测也是实现低速自动驾驶关键的一步。

德国的DaimlerChrysler公司研制的Chamfer系统,通过不同姿势的人体外部轮廓的模板匹配及图像获得的距离信息,并利用纹理的特征,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来确定图像中行人的位置、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的行人检测系统将多个摄像机安装在公交汽车周围,可实现360度范围的检测,该系统采用立体成像技术,结合神经网络的方法确定行人在图像中的位置及尺寸。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ARGO实验室采用立体视觉技术确定感兴趣区域,通过模板匹配的方法,利用行人在垂直方向对称性的特征检测行人。目前,ARGODaimlerChrysler的行人模板实验室又提出了利用红外立体成像对行人进行检测,由于传统的CCD摄像机采集的图像易受光照的影响,使对图像中目标的识别变得非常困难,且在夜晚、雨天或有雾的天气情况下根本无法使用。而红外成像基于行人的体温高于周围的环境温度这一特点,同时依据人体的特殊形状及对称性的特征,可排除其他物体如车辆干扰,为部分识别结果。

帕尔玛大学的红外立体视觉行人检测结果驾驶员状态监测近期的研究主要在于监控和分析驾驶员状态、设计先进车辆和良好的用户信息交互界面,以便学习、控制甚至是模拟驾驶员行为。高级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应该能确保驾驶员反应恰当而且安全。据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在美国,每年瞌睡驾驶员导致10万起交通事故,致使1500人员死亡和71000人受伤。在该研究领域的不同方法中,监视驾驶员头部位置已经成为研究重点。这能帮助探测和推理驾驶员的疲劳等级(特别是结合驾驶员眼睛凝视方向),并应用灵活的安全气囊。澳大利亚L1Fletcher等提出了一种推断驾驶员疲劳程度的方法,研究道路场景的单调性与驾驶员疲劳强度的关系。该项研究依据心理学特征,定义单调性为一个驾驶员疲劳的外部因素,利用驾驶员头部姿态、眼睛凝视跟踪以及道路单一性分析组成一个性能良好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澳大利亚驾驶员辅助系统结构头部位置确定算法必须对光照条件的鲁棒性强,并且不受驾驶员姿态的影响。红外摄像机能够减少暗光照条件时的干扰。例如StephenKrotosky等介绍一种算法,通过限制驾驶员的头部尺寸大小和偏移量来验证图像视野中头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到的头部位置能够准确地估计出驾驶员的三维位置信息,系统对于强光、部分遮挡和手等干扰物有很强的鲁棒性。

法国的一些研究机构研制出一种能够监测司机注意力下降的系统,并可以通过声音或光信号提醒司机。该系统首先用多种传感器提供关于方向盘的活动情况、脚踏板上的压力情况、车速,并在汽车司机座前方安装一个红外线探测仪,用来检测驾驶员眼皮的眨动。如果驾驶员感到疲劳打瞌睡,眼皮的眨动就会变慢,这时候红外线监测器便会发出尖锐的警告声,将司机从瞌睡中惊醒。法国雷诺已经将这项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汽车上。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讯

无线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是车辆与道路设施通讯以提高安全和效率的主要手段,多车协作通讯驾驶概念也是新近提出的解决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驾驶员通常不能看到车辆两侧或者后面的视野,尤其是在倒车时。例如,在停车过程中,驾驶员很难确定车辆距离路边多远。而且,很多车辆没有后视和侧视传感器,因为这些传感器太昂贵并且有一定技术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YasuhiroSuzuki等在停车

场建立一个多摄像机系统,系统能够容易地判断车辆的位置然后及时将该信息通知给驾驶员。交叉路口碰撞事故也是公路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路边交通设施辅助驾驶员也是最近的研究热点。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给驾驶员及时提供即将发生碰撞的事故。如Chan等建立了一个雷达试验区,观测车辆左转运动轨迹如果系统根据雷达信息检测到左转存在危险的话,系统就会通知驾驶员停止左转。这种协作车辆与道路交通设施是一种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法,有望在将来实现应用。交叉路口左转监视区域单车运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证驾驶安全,日渐拥挤的交通使得多车运动控制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最新的研究将多车通讯协作控制技术扩展到道路交叉路口控制,这是一个比换道和并道更为复杂的问题。等提出了一个基于距离警告信息发生器的3级交叉路口预警系统。每辆将要到交叉路口的车辆将其运动信息和驾驶计划发送到安装在交叉路口中心的转发器。转发器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给其它车辆和路口预警系统。同时,系统依据接收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警告信息并通过转发器及时告知其他车辆。2 发展趋势

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朝着更加可靠、稳定的方向发展,为未来车辆自动驾驶以及车路全自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长远的意义。为了加速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提高其稳定性和鲁棒性,提高其环境的适应能力。

目前,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硬件方面,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处理器计算性能的提高,可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解决系统对实时性的需求。在软件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采用有效的数据融合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基于单一传感器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未来应结合激光雷达技术解决图像模糊问题,利用红外传感器可以增强机器视觉识别的可靠性。但目前传感器融合方法的研究还不深入,传感器融合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在一些复杂环境条件下难以胜任车辆周围障碍物检测与实时跟踪的任务。因而按照一定融合策略构造传感器阵列以弥补单个传感器的缺陷或提出新的传感器融合方法,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于车辆控制控制与通讯,加速车间通讯、车路通讯和人车信息共享是智能车辆技术研究的趋势,因此,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讯协议的确定,以便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通讯产品能够相互通讯,没有哪一家公司或机构能够提供1台完整的智能车辆,所以不同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协作是一个新的挑战。3 结论

智能车辆的研究和发展必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的车辆发展并不完善,安全性、智能化、人机交互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技术上的缺陷导致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交通安全性差,智能车辆可以大大的缓解这些问题。

篇3:浅析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

根据资料调查显示, 我国交通事故不断地增加, 导致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 从而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伤害, 且财产的损失也随之大大地增加。这些交通事故的发生基本上是由驾驶员驾驶行为不当所引起的。如果驾驶员对自己的驾驶行为始终严格地进行规范, 就会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因此, 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汽车驾驶员应具有的能力

1) 当驾驶员进入车内后, 应对所驾驶车辆的操作系统和性能进行迅速、全面地了解, 并能够将操作系统所处的位置牢固的记住, 这样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熟练的操作。驾驶员只有对自己车辆的性能情况进行透彻的了解, 才可以确保驾驶的顺利, 当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 可以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2) 如果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是手动档, 就需要对机构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位置进行准确的操纵, 机构的组成部分包括:方向盘、变速器操纵杆、驻车制动操纵杆、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由于自动挡车辆没有离合器踏板, 因此驾驶员开车时不能按照手动挡的方式而驾驶, 不能将无极变速器、车辆的制动踏板当作离合器踏板进行使用, 这样就会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必须根据驾驶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座椅的调整, 以避免驾驶员开车时的视线不被方向盘遮挡住, 这样就可以将交通标志和仪表盘看的更清楚, 从而确保行车的安全以及舒适性。

2 汽车制动技术的控制

制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运用汽车制动技术以及掌握操作技巧, 直接影响着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如果驾驶员是初学者, 一般对路面的形式不太熟悉, 且心理素质也不高, 车辆遇到违章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 驾驶员就会盲目的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这样就会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 大多数的车辆都安装了ABS防抱死装置, 若驾驶员踩下踏板的力过度, 就会导致制动系统产生响声, 这时驾驶员就要保持稳定的心态, 驾驶员不能分散注意力, 以此避免制动时间的延长。同时, 在驾驶中遇到突发情况时, 应踩动踏板不能放松, 直至确保车辆安全停稳为止。此外, 如果一些车辆未进行ABS液压制动系统的安装, 不可以将踏板直接踩到底, 应将踏板踩下后迅速抬起再迅速踩下, 从而能够排出制动管路中的空气, 并实现制动的效果。

3 掌握恶劣天气驾驶技术

3.1 大雾天气的驾驶技术

由于大雾天气的能见度较低, 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视线可能会模糊, 并且地面较湿滑, 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需要将防雾灯、尾灯和近光灯打开, 从而可以对前方车辆的动态和行人的动态进行掌握和了解, 以确保驾驶员的能见度。对于允许鸣笛的路段来说, 可以通过适当的鸣笛以示提醒, 要与其他驾驶员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交换, 以此引起车辆和行人的警惕性。若能见度低于10 m以下, 必须将雾灯和尾灯打开, 可以先将车辆停靠在路边, 当路况有些的改善时再继续进行行驶。若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应确保前后车辆的距离, 适当地控制车速, 禁止随意停车, 以此防止车辆追尾事件的发生。

3.2 阴雨天气的驾驶技术

在阴雨天气条件下, 光线较为偏暗, 这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 因此驾驶员应提高警惕心。汽车在开动前, 应严格地检查汽车的制动器、刮水器以及发动机罩的封闭等情况, 检查轮胎的气压, 以确保轮胎气压处于正常状态, 这是汽车行驶的根本保障。同时, 在阴雨天气行车的速度应放缓, 在进入积水位置时, 应对车速进行有效的控制, 并确保行车处于低速的状态。如果路面没有积水, 应将车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车速过快会对轮胎和地面的附着力产生严重的影响, 从而使制动效果得到一定的降低。另外, 如果汽车在积水路面行驶, 制动蹄和制动鼓之间的积水可能会导致制动的不灵, 这时驾驶员应保持稳定, 将速度减缓且轻踩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 通过反复的操作就可以除去水分。

3.3 冰雪天气的驾驶技术

由于冰雪天气的温度较低以及路滑, 对驾驶员的要求更高, 因此应加以注意: (1) 对冰雪路面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通常车辆的行驶与驾驶员的意愿不相符, 制动的距离较长, 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预见性, 对可能发生的时间进行及时的判断,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2) 汽车不管是起步还是中途加速, 应缓慢加油, 轻踩制动板, 禁止猛踩急抬, 这样就可以防止失控以及轮胎打滑现象的出现。

4 结语

总之, 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在交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驾驶员掌握好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 还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摘要: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汽车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然而汽车驾驶技术的安全操作, 不但对驾驶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且可以提高行车的安全系数。但是, 交通事故却与日俱增, 以此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甚至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灾难。交通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驾驶员违规驾驶以及不良习惯所造成的, 在日常驾驶中如果能加以重视这些问题, 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提高驾驶员的技能。结合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加以进行分析, 以此确保行车的安全。

关键词:汽车,驾驶技术,安全操作

参考文献

[1]裘小华.对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19) .

篇4: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

关键词:汽车;汽车驾驶;安全操作;驾驶技术

在现今频频发生的意外交通事故中,不论是出于哪种事故问题,与驾驶员的操作技术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部分驾驶员是因为刚取得驾驶证便直接上路,没有丰富的驾驶经验,而酿成交通事故;部分驾驶员是因为有着不良或是不正确的驾驶习惯,而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状况终究酿成交通事故等等。

一、汽车内操作系统的驾驶要求

关于汽车内部操作系统的驾驶要求,一般在驾驶人员考取驾驶证的时候都会全面的了解,对汽车的各方面性能了解透彻,但是在这里也还是很有必要再次重申一下操作系统的驾驶技术要求。首先车辆的品牌很多、种类很多,各个车辆的性能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驾驶员在开车之前务必先要熟悉车辆的系统性能,只有先熟悉了车辆系统才能确保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应对之策。一般现在汽车分为手动挡和自动挡两种,对于手动挡车辆来说,驾驶员上车后首先要确定离合器、油门、刹车、手刹的具体位置,对于自动挡的车辆来说,驾驶员之前若是没有开过自动挡的汽车,就很容在开车过程中将刹车当做离合,所以驾驶员上车后应尽快熟悉自动挡与手动挡车辆的区别,避免由于对车辆的误操作引发交通事故。

二、汽车驾驶过程中的意外现象分析

(一)车辆起步突发状况分析

在汽车起步时,由于驾驶人员驾驶不当可能会发生汽车猛然向前跃进或是向后退的现象,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汽车在起步前就挂在了档位上而不是挂在空挡上引起的,汽车起步,发动机变处于了启动的状态,而这时假如档位正好在一档的位置,汽车便会猛地向前跃一下,假如档位处于倒档的位置,汽车便会向后退,若是周围的车辆间距不是很大,便会发生车辆相撞的事故。所以,在车辆起步之前,务必要确认好车辆档位是否处于空挡位置,检查一下车辆手刹是否拉紧,在确认无误后,车辆起步前再松開手刹。一旦没有确认好而引发了车辆跃动起步的现象,可通过紧急刹车来进行直至,防止引发意外事故。除此之外,汽车若是处于坡路,在起步之前要先确认轮胎周围是否已经清楚掉碎石、树干等障碍物,防止由于汽车颠簸产生坡路滑溜现象。

(二)车辆倒车时防范事故突发

车辆倒车过程中也极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多是由于没有根据周围环境谨慎操作引起的。在倒车过程中,如果紧紧靠近后视镜,就难以确保汽车后轮与附近地势的状况,如果不能谨慎操作,在倒车时就可能引发后外轮的掉沟现象,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对其他人员和驾驶员都造成安全威胁。如果驾驶员在倒车时不能了解车轮所处位置或者不能及时停车,也可能发生危险。那么在驾驶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危险的地段,在倒车时尽量选择平坦路面,降低倒车的难度,一般将车头朝向危险的方向,以便及时观察,确保倒车与前行方向都留有足够的余地。

(三)汽车刹车技术的控制分析

汽车驾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一旦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不熟练或是上路经验不丰富、应对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差等,便会盲目的紧急刹车,这样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在车辆驾驶过程中,熟练的掌握刹车技术十分重要。驾驶人员应能确认什么情况下应紧急刹车,什么情况下可踩下离合,做到对交通情况的应对自如,同时也是确保车内乘车人员不会因为紧急刹车产生眩晕或是误伤现象,所以,驾驶人员在掌握刹车技术的同时,还要时刻观察路况,对一些不良路况能够紧急躲闪。目前大多数汽车上都设有防抱死装置,一旦驾驶人员踩刹车用力过猛,汽车便会发出振动响声,所以驾驶人员切忌不要发生集中力不高的情况下而长时间踩刹车。还有一些车辆没有设置ABS防抱死系统,这种情况下,驾驶人员不能用力过猛将刹车踩死,也就是将踏板踩到底,而是应该保持踩下之后再抬起,然后在踩下的状态,这样便能排除车辆制动管道中的空气,保证车辆制动。

(四)应对恶劣天气的驾驶技术

1、雨天驾驶。雨天尤其是暴雨天气,是交通事故突发频率较大的恶劣天气。下雨天气会使得驾驶视线变暗,驾驶人员应放慢行车速度,一旦行车过快,很容易发生车轮打滑的现象,进而引发交通事故,还要减少紧急刹车的频次,防止车辆侧滑。并且要确保汽车轮胎气压正常,避免车辆经过积水严重的路面,防止积水严重的情况下使得汽车刹车失灵。

2、雾天驾驶。雾天使得驾驶视线更加模糊,这时要确保雾灯和双闪能够正常开启,放慢驾驶速度,将车距拉大,以便于路上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应对。同时在路面较窄时,要及时向来向车辆进行闪灯警示,避免车辆由于看不清对面情况而发生车辆相撞。

3、雪天驾驶。雪天引起的交通事故概率最大,并且情節严重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多辆汽车连撞的现象。所以,驾驶人员在雪天驾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很多:首先,雪天驾驶全程都应放缓速度,给油儿要慢、刹车要慢,防止车胎打滑引发撞车;其次,如果需要采取制动停车,也要先引擎制动,降低车速之后再轻轻踩踏制动板,完成停车过程;最后,注意观察路况信息,保持警惕,及时判断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国柱.确保安全的汽车驾驶技术研究[J].科技展望,2016,08:173.

[2]张法强.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研究[J].科技展望,2016,13:47.

篇5:现代汽车——操控与驾驶安全技术

安全辅助类之安全装备 BMBS 吉利BMBS,我国自主创新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第一次列入世界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领域的十大事件,这项技术就是吉利集团研发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即BMBS技术,此项技术的发明用于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发生爆胎后依然可以安全的按照正常的轨迹运动,以避免发生操作不当或无法控制后所产生的交通事故。期间,制动系统会在驾驶者做出动作(踩刹车)之前进入刹车减速状态,过早的介入可以及时有效的控制车辆的行进方向。当出现爆胎时,轮胎气压监测首先会判断出来,之后这个信号会传到控制系统中,最后由执行者——制动器来做出快于人脑的反应,此时,强有力的制动会在爆胎刹那的0.2~0.5秒之间爆发出来!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控制系统检测到冲击力(减速度)超过设定值时,安全气囊电脑立即接通充气元件中的电爆管电路,点燃电爆管内的点火介质,火焰引燃点火药粉和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在0.03秒钟的时间内即将气囊充气,使气囊急剧膨胀,冲破方向盘上装饰盖板鼓向驾驶员和乘员,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缓冲对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

零胎压继续行驶

严格意义上来说,零胎压继续行驶不能算作是一项汽车配置,它只是一项配置所起的作用或是表现形式。而这项配置就叫做:防爆轮胎。

防爆轮胎学名叫“泄气保用轮胎”。英文缩写RSC。充气后的轮胎胎壁是支撑车辆重量的主要部位,特别是一些扁平比(扁平比是轮胎高度与宽度的比)较大的轮胎,胎壁非常“肥厚”,“爆胎”严重时通常会导致胎壁的瞬间崩,从而使轮胎瞬间失去支撑力,导致车辆重心立刻发生变化,特别是前轮驱动车的前轮爆胎,爆胎后瞬间的重心转移很可能会令车辆失控。

如果驾驶者没有爆胎后驾驶经验(大多数人都没有),可能会做到错误的驾驶动作(例如急刹车),这将导致车辆无法挽救的失控。

爆胎是非常严重的安全事故,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爆胎。据统计,国内高速公路70%的意外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而时速在160公里以上发生爆胎死亡率接近100%。

安全辅助类之电子操控辅助 ABS “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

ESP

博世是第一家把电子稳定程序(ESP)投入量产的公司。因为ESP是博世公司的专利产品,所以只有博世公司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才可称之为ESP。在博世公司之后,也有很多公司研发出了类似的系统,如丰田的VSC和宝马的DSC等。ESP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包含ABS及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

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

有ESP与只有ABS及ASR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

电子差速锁

电子差速锁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DifferentialSystem,它是ABS的一种扩展功能,用于鉴别汽车的轮子是不是失去着地摩擦力,从而对汽车的打滑车轮进行控制。工作原理

EDS的工作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差速器允许传动轴两侧的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如果传动轴某一侧的车轮打滑或者悬空时,会造成另一侧车轮完全没了动力,当EDS电子差速锁通过ABS 系统的传感器,自动探测到由于车轮打滑或悬空而产生的两侧车轮转速不同的现象时,就会通过ABS系统对打滑一侧的车轮进行制动,从而使驱动力有效地作用到非打滑侧的车轮,保证汽车平稳起步。当车辆的行驶状况恢复正常后,电子差速锁即停止作用。

当汽车驱动轴的两个车轮分别在不同附着系数的路面起步时,例如一个驱动轮在干燥的柏油路面上,另一个驱动轮在冰面上,EDS电子差速锁则通过ABS系统的传感器会自动探测到左右车轮的转动速度,当由于车轮打滑而产生两侧车轮的转速不同时,EDS系统就会通过ABS系统对打滑一侧的车轮进行制动,从而使驱动力有效地作用到非打滑侧的车轮,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电子限速 电子限速的作用是限制车速过高,防止因车速过高造成事故。电子限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当车速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它就会控制供油系统和发动机的转速,这时即使踏下油门踏板,供油系统也不会供油。

一些汽车由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将最高时速进行了限制,比如德国的奔驰、宝马以及奥迪的部分车型都将最高车速限定在250km/h。

牵引力控制

牵引力控制系统Traction Control System,简称TCS,也称为ASR或TRC。它的作用是使汽车在各种行驶状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牵引力。牵引力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是一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检测4个车轮的速度和方向盘转向角,当汽车加速时,如果检测到驱动轮和非驱动轮转速差过大,计算机立即判断驱动力过大,发出指令信号减少发动机的供油量,降低驱动力,从而减小驱动轮的滑转率。计算机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掌握司机的转向意图,然后利用左右车轮速度传感器检测左右车轮速度差;从而判断汽车转向程度是否和司机的转向意图一样。如果检测出汽车转向不足(或过度转向),计算机立即判断驱动轮的驱动力过大,发出指令降低驱动力,以便实现司机的转向意图。

牵引力控制系统能防止车辆的雪地等湿滑路面上行驶时驱动轮的空转,使车辆能平稳地起步、加速。尤其在雪地或泥泞的路面,牵引力控制系统均能保证流畅的加速性能,防止车辆因驱动轮打滑而发生横移或甩尾。

制动力分配

制动力分配的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简称EBD。EBD实际上是ABS的辅助功能,是在ABS的控制电脑里增加一个控制软件,机械系统与ABS完全一致。它只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的功效。当发生紧急制动时,EBD在ABS作用之前,可依据车身的重量和路面条件,自动以前轮为基准去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此差异程度必须被调整时,刹车油压系统将会调整传至后轮的油压,以得到更平衡且更接近理想化的刹车力分布。原理介绍

在刹车的时候,车辆四个车轮的刹车卡钳均会动作,以将车辆停下。但由于路面状况会有变异,加上减速时车辆重心的转移,四个车轮与地面间的抓地力将有所不同。传统的刹车系统会平均将刹车总泵的力量分配至四个车轮。从上述可知,这样的分配并不符合刹车力的使用效益。EBD系统便被发明以将刹车力做出最佳的应用。

EBD的功能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高速计算出四个轮胎由于附着不同而导致的摩擦力数值,然后调整制动装置,使其按照设定的程序在运动中高速调整,达到制动力与摩擦力(牵引力)的匹配,以保证车辆的平稳和安全。当紧急刹车车轮抱死的情况下,EBD在ABS动作之前就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可以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变速箱部分 CVT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直接翻译就是连续可变传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级变速箱,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明确具体的档位,操作上类似自动变速箱,但是速比的变化却不同于自动变速箱的跳挡过程,而是连续的,因此动力传输持续而顺畅。

CVT传动系统里,传统的齿轮被一对滑轮和一只钢制皮带所取代,每个滑轮其实是由两个椎形盘组成的V形结构,引擎轴连接小滑轮,透过钢制皮带带动大滑轮。玄机就出在这特殊的滑轮上:CVT的传动滑轮构造比较奇怪,分成活动的左右两半,可以相对接近或分离。锥型盘可在液压的推力作用下收紧或张开,挤压钢片链条以此来调节V型槽的宽度。当锥型盘向内侧移动收紧时,钢片链条在锥盘的挤压下向圆心以外的方向(离心方向)运动,相反会向圆心以内运动。这样,钢片链条带动的圆盘直径增大,传动比也就发生了变化。

CVT变速箱有哪些优点?

1、由于没有了一般自动挡变速箱的传动齿轮,也就没有了自动挡变速箱的换挡过程,由此带来的换档顿挫感也随之消失,因此CVT变速箱的动力输出是线性的,在实际驾驶中非常平顺。

2、CVT的传动系统理论上挡位可以无限多,挡位设定更为自由,传统传动系统中的齿轮比、速比以及性能、耗油、废气排放的平衡,都更容易达到。

3、CVT传动的机械效率、省油性大大优于普通的自动挡变速箱,仅次于手动挡变速箱,燃油经济性要比好很多。

既然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不让所有的汽车都采用CVT变速箱呢?有两方面因素:

1、相比传统自动挡变速箱而言,它的成本要略高;而且操作不当的话,出问题的概率更高。

2、CVT变速箱本身还有它的缺点,就是传动的钢制皮带能够承受的力量有限,一般而言超过2.8L排量或者280N·M以上的动力是它的上限,不过我们也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车型,诸如奥迪或者日产,都已经打破了这个上限,相信钢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怀档

汽车的变速杆布置形式有地档和怀档两种,汽车变速杆位于方向盘下方的,称之为怀档。美国车怀档较多。

因换挡时将变速杆往怀中拨所以形象的称之为怀档,档位排列模式与普通自动挡的相同。怀档一般都是自动挡,中国常见的美国怀档车有别克GL8以及老君威等,德国奔驰也多有采用怀档的,比如R、E、S、ML、GL等。

手动变速箱

手动变速器,也称手动挡,英文全称为manual transmission,简称MT,即用手拨动变速杆才能改变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改变传动比,从而达到变速的目的。踩下离合时,方可拨得动变速杆。

手动变速箱是有不同齿比的齿轮组构成的,它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切换不同的齿轮组,来实现齿比的变换。作为分配动力的关键环节,变速箱必须有动力输入轴和输出轴这两大件,再加上构成变速箱的齿轮,就是一个手动变速箱最基本的组件。动力输入轴与离合器相连,从离合器传递来的动力直接通过输入轴传递给齿轮组,齿轮组是由直径不同的齿轮组成的,不同的齿轮比例所达到的动力传输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平常驾驶中的换挡也就是指换齿轮比。

双离合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简称DCT,英文全称为Dual Clutch Transmission,中文翻译过来应该为“直接换挡变速器”,因为其有两组离合器,所以也有不少人干脆就叫它双离合变速器。

起源

双离合变速箱起源来自赛车运动,它最早的实际应用是在80年代初的保时捷Prosche 962C和1985年的奥迪Audi sport quattro S1 RC赛车上,但是因为耐久性等问题经过了十余年的改进后,才真正被普通量产车所应用。时至今日DSG这项技术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在技术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了。技术介绍

双离合变速箱结合了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的优点,没有使用变矩器,转而采用两套离合器,通过两套离合器的相互交替工作,来到达无间隙换挡的效果。两组离合器分别控制奇数挡与偶数挡,具体说来就是在换挡之前,DSG已经预先将下一挡位齿轮啮合,在得到换挡指令之后,DSG迅速向发动机发出指令,发动机转速升高,此时先前啮合的齿轮迅速结合,同时第一组离合器完全放开,完成一次升挡动作,后面的动作以此类推。

因为没有了液力变矩器,所以发动机的动力可以完全发挥出来,同时两组离合器相互交替工作,使得换挡时间极短,发动机的动力断层也就非常有限。作为驾驶者我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切换挡动作极其迅速而且平顺,动力传输过程几乎没有间断,车辆动力性能可以得到完全的发挥。与采用液力变矩器的传统自动变速器比较起来,由于DSG的换挡更直接,动力损失更小,所以其燃油消耗可以降低10%以上。

序列变速箱

序列变速箱(AMT)是在传统的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它揉合了AT和MT两者优点的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AMT既具有普通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的优点,又保留了原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的效率高、成本低、结构简单、易制造的长处。它是在现手动变速器上进行改造的,保留了绝大部分原总成部件,只改变其中手动操作系统的换档杆部分,生产继承性好,改造的投入费用少,非常容易被生产厂家接受。

驾驶员通过加速踏板和操纵杆向电子控制单元(ECU)传递控制信号;电子控制单元采集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等信号,时刻掌握着车辆的行驶状态;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这些信号按存储于其中的最佳程序,最佳换档规律、离合器模糊控制规律、发动机供油自适应调节规律等,对发动机供油、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变速器换档三者的动作与时序实现最佳匹配。从而获得优良的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以及平稳起步与迅速换档的能力,以达到驾驶员所期望的结果。

不过AMT变速箱并非完美的,AMT变速箱最大的缺点就是换挡舒适型不佳,且在换挡过程中产生动力中断,使得换挡过程中极速性能不好。

发动机

发动机技术部分 ECU 电控单元是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简称。电控单元的功用是根据其内存的程序和数据对空气流量计及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判断,然后输出指令,向喷油器提供一定宽度的电脉冲信号以控制喷油量。电控单元由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及控制电路等组成。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从用途上讲则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也叫汽车专用单片机。它和普通的单片机一样,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接口(I/O)、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

单点电喷

汽车发动机的电喷装置一般是由喷油油路、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的。如果喷射器安装在原来化油器位置上,即整个发动机只有一个汽油喷射点,这就是单点电喷。

由于单点喷射是将喷射器设在节气门上方,只能改善在节气门处的雾化以及加热管壁温度提高燃油的蒸发程度,但难以保证节气门后至进气门的一段管壁上不形成油膜或油滴,因此进气歧管的结构对混合气的输送和分配有重大影响,而且难以实现在所有工况下都能保持理想的混合气分配。

但是单点喷射构造简单,工作可靠,维护简单。其中一个很显著的优点就是单点喷射的喷射器设在节气门上方,直接向气流速度很高的进气管道中喷射,由于该处压力低(流速与压力成反比),喷射时只需要0.1 MPa的低压就可以喷射了,多点喷射则要在0.35MPa才工作,这就意味着单点喷射系统可以降低对电动燃油泵的要求,节省了成本。不过单点电喷的排放标准以及燃油经济性都不及多点电喷,现在慢慢也被淘汰。

多点电喷

汽车发动机的电喷装置一般是由喷油油路、传感器组和电子控制单元三大部分组成的。如果喷射器安装在每个气缸的进气管上,即汽油的喷射是由多个地方(至少每个气缸都有一个喷射点)喷人气缸的,这就是多点电喷。

多点电喷在每个气缸盖上安装一个电磁喷油器,直接将燃油喷入进气歧管,再与流经进气歧管的空气流混合,当进气门打开时,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多点电喷与化油器式进气系统相比,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相邻气缸进气重叠而引起的配气不均匀,功率下降,油耗增加的问题,而且多点喷射发动机可以采用顺序喷射,因此空燃比的控制比单点喷射更精确,可以根据正时进行喷油,对喷油量、喷油时刻进行精确控制,所以多点喷射发动机的排放更好,更经济省油。

缸内直喷

在对能源和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即使是多点燃油喷射这样的技术也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于是更为精确的燃油喷射技术诞生,那就是缸内直喷技术。

缸内直喷就是将燃油喷嘴安装于气缸内,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内与进气混合。喷射压力也进一步提高,使燃油雾化更加细致,真正实现了精准地按比例控制喷油并与进气混合,并且消除了缸外喷射的缺点。同时,喷嘴位置、喷雾形状、进气气流控制,以及活塞顶形状等特别的设计,使油气能够在整个气缸内充分、均匀的混合,从而使燃油充分燃烧,能量转化效率更高。

点火提前角 汽油发动机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

混合气从点燃、燃烧到烧完有一个时间过程,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作用就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使气体膨胀趋势最大段处于活塞做功下降行程。这样效率最高,振动最小,温升最低。

影响点火提前量最大的因素是转速,随着转速的上升,转过同样角度的时间变短,只有更大的提前角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前时间。

理论上最小点火提前角为0度,但为了防止在做功行程才点燃混合气(这样会造成动力的损失),往往将点火提前角设为5度以上,这也是启动转速所需要的角度。最大点火提前角也不能太大,一般不能超过60度,否则振动和温升问题将凸显,效率也将下降。

点火过早,会造成爆震,活塞上行受阻,效率降低,热负荷、机械负荷、噪声和振动加剧,这是应该防止的。点火过晚,气体做功困难,油耗大,效率低,排气声大。不论点火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除了发动机转速外,最佳点火角还受很多其它因素影响:

1、缸温缸压越高,混合气则燃烧越快,点火提前角就要越小。影响缸温缸压的因素有发动机压缩比、气温、缸温、负荷等。

2、汽油辛烷值,也就是汽油标号,其标号越高表示汽油的抗爆震能力越强,相应允许更大的点火提前角。

3、燃气混合比,过浓过稀的混合气,燃烧速度都比较慢,需增加点火提前角,而燃气混合比主要看节气门开度、海拔高度等。

汽车的发动机上都加装了爆震传感器,当检测到发生爆震时,发动机电脑会控制点火系统减小点火提前角。要完成相对复杂、精确的调制,靠传统的机械式点火器是难以胜任的。只有微机点火器,才能高速、精确、稳定地实现最佳点火提前角。

涡轮增压

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依靠涡轮增压器来加大发动机进气量的一种发动机,涡轮增压器(Tubro)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气压缩机。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作为动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位于排气道内),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位于进气道内,叶轮就压缩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新鲜空气,再送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加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加快,空气压缩程度就得以加大,发动机的进气量就相应地得到增加,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它可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输出的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相比,可增加大约40%甚至更多。

机械增压

机械增压是指针对自然进气引擎在高转速区域会出现进气效率低落的问题,从最基本的关键点着手,也就是想办法提升进气歧管内的空气压力,以克服气门干涉阻力,虽然进气歧管、气门、凸轮轴的尺寸不变,但由于进气压力增加的结果,让每次气门开启时间内能挤入燃烧室的空气增加了,因此喷油量也能相对增加,让引擎的工作能量比增压之前更为强大。

可变气门 汽车发动机气门正时的机构和技术,也叫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当今高性能发动机普遍配备该系统。该系统通过配备的控制及执行系统,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或者气门生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优化发动机配气过程的目的。

因为高转速下与低转速下,气门的正时角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的影响是明显的,高转速下可以充分利用进气惯性而提就进气量和扫气效率,所以气门早开晚闭,低转速反之,现在的发动机大多有这个技术。

车身及底盘部分 差速器

差速器的这种调整是自动的,这里涉及到“最小能耗原理”,也就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倾向于耗能最小的状态。例如把一粒豆子放进一个碗内,豆子会自动停留在碗底而绝不会停留在碗壁,因为碗底是能量最低的位置(位能),它自动选择静止(动能最小)而不会不断运动。同样的道理,车轮在转弯时也会自动趋向能耗最低的状态,自动地按照转弯半径调整左右轮的转速。

当转弯时,由于外侧轮有滑拖的现象,内侧轮有滑转的现象,两个驱动轮此时就会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附加力,由于“最小能耗原理”,必然导致两边车轮的转速不同,从而破坏了三者的平衡关系,并通过半轴反映到半轴齿轮上,迫使行星齿轮产生自转,使外侧半轴转速加快,内侧半轴转速减慢,从而实现两边车轮转速的差异。

四驱形式

我们常见的四驱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分时四驱、适时四驱、全时四驱。

分时四驱

分时四驱(PART-TIME 4WD)—是一种驾驶者可以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模式,这也是越野车或四驱SUV最常见的驱动模式。

分时四驱靠操作分动器实现两驱与四驱的切换。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坚固耐用,但缺点是必须车主手动操作,有些甚至结构复杂,不止是一个步骤,同时还需要停车操作,这样不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遇到恶劣路况不能迅速反应,往往错过了脱困的最佳时机;二是因为分时四驱没有中央差速器,所以不能在硬地面(铺装路面)上使用四驱系统,特别是在弯道上不能顺利转弯。

一般情况下,车辆并不是长时间处于四驱状态,正常行使状况下,采用的是两轮驱动,当需要通过恶劣路面时,驾驶员可以通过分动杆把两轮驱动切换成四轮驱动,让四个车轮都提供驱动力,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

操作方式:车内会特别设计分动装置,有些是分动箱的挡杆,有些是电子的按钮或旋钮。代表车型:JEEP牧马人、长城哈弗等。

适时四驱

适时四驱(Real-Time)——单纯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会的四轮驱动,而在其它情况下仍然是两轮驱动的驱动系统。这个名称是有别于需要手动切换两驱和四驱的分时四驱,以及所有工况下都是四轮驱动的全时四驱而来的。

相比全时四驱,适时四驱的结构要简单得多,这不仅可以有效也降低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整车重量。由于适时四驱的特殊结构,它更适合于前横置发动机前驱平台的车型配备,这使得许多基于这种平台打造的SUV或者四驱轿车有了装配四驱系统的可能。

前驱平台相对于后驱平台本身就有着诸多优势,如更有利于拓展车内空间、传动效率更高、传动系统的噪音更小等等。这些优点对于小型SUV,特别是是发动机排量较小的SUV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当然,适时四驱的缺点仍然是存在的,目前绝大多数适时四驱在前后轴传递动力时,会受制于结构本身的缺陷,无法将超过50%以上的动力传递给后轴,这使它在主动安全控制方面,没有全时四驱的调整范围那么大;同时相比分时四驱,它在应对恶劣路面时,四驱的物理结构极限偏低。

操作方式:大多数都在车内设计了单独的按钮,印有“LOCK”字样,而也有些为自动感应式的联通四驱状态,车内无按钮。

代表车型:奇骏、RAV4、CRV、科雷傲等。

全时四驱

全时全轮驱动——简称AWD(All Wheel Drive的简写)。具体的含义是:汽车在行驶的任何时间,所有轮子均独立运动。

全时全轮驱动车辆会比两驱车型(2WD)拥有更优异与安全驾驶基础,尤其是碰到极限路况或是激烈驾驶时。理论上,AWD会比2WD拥有更好的牵引力,车子的行驶是依据它持续平稳的牵引力,而牵引力的稳定性主要由车子的驱动方法来决定,将发动机动力输出经传动系统分配到四个轮胎与分配到两个轮胎上做比较,其结果是AWD的可控性、通过性以及稳定性均会得到提升,即无论车辆行驶在何种天气以及何种路面(湿地、崎岖山路、弯路上)时;驾驶员都能够更好的控制每一个行迹动作,从而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而在驾驶时,全时全驱的转向风格也很有特点,最明显的就是它会比两驱车型转向更加中性,通常它可以更好的避免前驱车的转向不同和后驱车的转向过度,这也是驾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特点之一。

也正因为AWD的存在,为汽车提供了“主动安全、主动驾驶”的机会。目前应有这种技术的厂家已经有不少,这其中包含我们熟悉的奥迪Quattro、大众4motion、奔驰4MATIC、讴歌SH-AWD等等…… 操作方式:直接驾驶。

代表车型:奥迪Q7、宝马X5、奔驰GL、讴歌MDX等。

多连杆独立悬架

悬架实际上是由连杆,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组成的。多连杆悬挂,顾名思义,就是他的连杆比一般悬架要多些,按惯例,一般都把4连杆或更多连杆结构的悬挂,称为多连杆。

多连杆式悬挂不仅可以保证拥有一定的舒适性,而且由于连杆较多,可以使车轮和地面尽最大可能保持垂直,尽最大可能减小车身的倾斜。最大可能维持轮胎的贴地性。可以说,多连杆悬挂是目前解决舒适性和操控性矛盾的最佳方案。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麦弗逊式悬挂是当今世界用的最广泛的轿车前悬挂之一。麦弗逊式悬挂由螺旋弹簧、减震器、三角形下摆臂组成,绝大部分车型还会加上横向稳定杆。主要结构简单的来说就是螺旋弹簧套在减震器上组成,减震器可以避免螺旋弹簧受力时向前、后、左、右偏移的现象,限制弹簧只能作上下方向的振动,并可以用减震器的行程长短及松紧,来设定悬挂的软硬及性能。助力转向

助力转向,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增加外力来抵抗转向阻力,让驾驶者只需更少的力就能够完成转向,也称动力转向,英文为power steering,最初是为了让一些自重较重的大型车辆能够更轻松的操作,但是现在已经非常普及,它让驾驶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并且让车辆反应更加敏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

篇6:汽车安全辅助驾驶技术

1、交通事故的概念?

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故。

2、汽车的安全要素是什么?

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3、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佳是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4、ESV计划的目的?

1)弄清汽车的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撞车时的乘员生存性等技术进步的可能性

2)掌握如何依靠不断改进的安全设计来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般规律 3)促进全世界的汽车工业界强化对汽车安全的研究,把改进后的安全系统及时用于现生产的汽车

4)把试验安全车评价试验所得的技术资料用于制定新的安全标准

5、简述汽车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定义并举例说明汽车在两个方面设计上为提高安全性采取的措施

事故前的汽车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操纵制动或转向系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汽车正常驾驶事故保证其动力性、操稳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一般也称之为主动安全性。

事故发生后的汽车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和步行者,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性能,另外,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后出现第二次伤害的安全性,还应考虑防止事故车火灾以及迅速疏散乘客的性能,一般也称为被动安全性。

6、汽车被动安全性装置研究的重点? 1)更可靠的空气囊系统 2)超级安全带系统 3)柔性窗玻璃 4)软包内饰

5)自动报警、联系系统

7、简述汽车与直立平坦的刚性屏壁的碰撞工程?

1)假设汽车匀速行驶继而垂直的撞在一个直立而平坦的刚性屏壁上,屏壁在碰撞过程中不移动也不变形,那么就可以认为汽车的动能就消耗在汽车结构的塌陷变形上。2)汽车开始于屏壁接触,此时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并且塌陷变形与减速度均为零。3)汽车速度开始下降,但车内乘员由于惯性作用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亦即他与汽车室内产生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乘员的相对位移受到室内物体的限制,亦即身体以一定的相对速度与室内物体接触,产生另一次碰撞,称为“第二次碰撞”。4)第一次碰撞没有直接引起乘员受伤,而第二次碰撞才是致伤的原因。

8、简述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与汽车的速度变化?

在碰撞开始时,初速度为V0,此时乘员开始离开座椅并以V0的速度向前运动,而汽车的速度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两者的速度差值将随时间而增大

9、汽车碰撞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人的因素:由于人的生理功能低下,造成的人的行为的差错,引起事故。2)汽车因素:由于汽车设计部合理、性能低劣或汽车的结构故障等引起的事故。

3)环境因素:道路状况、道路标志、设施、车流情况、气候等影响。

10、简述两车相撞决定塌陷变形的因素?

汽车塌陷变形的大小取决于它本身的结构参数和运动状态,而且还取决于另一辆汽车的结构参数和运动状态。一般的说,质量大,结构刚度大的汽车塌陷变形小,质量小、结构刚度小的汽车塌陷变形大。

11、如何确定碰撞涉及宽度?

如果碰撞涉及到汽车的全部宽度Bv,则B=Bv;如果两辆汽车相互碰撞,则B等于重合部分的宽度。

12、计算题(略)

13、从运动角度出发,与汽车安全性能有关的汽车的基本性能有哪些?

主要包括:动力性、制动性、操稳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5项基本性能。

14、评价汽车动力性能的指标及定义?

1)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路面是噶不过汽车能达到的最高速度。2)汽车的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有Ⅰ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项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中等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示。

15、汽车平顺性定义?

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在正常行驶中能保证乘坐者不致因车身振动而引起明显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主要是根据汽车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16、人体对振动的不同感觉界限及定义?

1)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时,可保健康或安全。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当驾驶员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极限内时,可保证能正常进行驾驶。

3)舒适降低界限。当乘员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界限之内,不会明显感到不舒适。

17、评价人体平顺性的方法?

1)1/3倍频带评价方法。2)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差值评价方法。

18、评价汽车通过性参数?

主要有:最小离地间隙c、接近角γ

1、离去角γ

2、纵向通过半径ρ1和横向通过半径ρ2等。

19、气压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一般较长,压力损失较大主要表现在哪些阶段?

表现在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制动作用滞后时间t`2 取决于压力波通过一定长度的制定管路的传播速度;第二阶段滞后时间t` `2 是由制动气室活塞克服间隙所需要的位移而产生的,这段滞后时间与制动气室的容积正正比;第三阶段滞后时间t` ` `2 由制动管路压力到达贮气筒压力90%所需要的时间构成,这段时间与制动传动系的总容积和流动阻力成正比。

20、汽车在路面上制动时受力与汽车架空后制动的受力有哪些不同?

21、如何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系数,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提高行车制动效能。

22、为什么空载车辆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会长于满载车辆?

主要是因为车辆空载制定而要防止车辆抱死时,管路压力较低,以致压差较低,从而使制定气室的填充特性迟缓。

23、汽车操作稳定性定义?

汽车操作稳定性包括两个概念:驾驶人员以最少的修正而能维持汽车按给定的路线行驶,以及按驾驶员的愿望操纵转向机构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能力即为操纵性;驾驶人员固定转向盘给定汽车一个行驶方向,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外力的能力即为稳定性。

24、汽车操纵稳定性不好的车辆的具体表现? 1)发飘2)迟钝3)丧失路感4)失去控制

25、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1)轮胎侧偏2)转向悬架系统的弹性3)侧倾转向效应4)车轮侧倾效应5)空气动力影响

26、阐述90百分位人体模型表达的意义?

第90百分位表示90%的人身高小于此值而10%的人大于此值。

27、阐述视野的分类及定义?

汽车视野按不同的方向可分为前方视野、侧方视野和后方视野等三部分。前方视野是从前风窗玻璃所能看到的以及车厢内部的仪表板部分,前方视野是汽车运行中最关键的视野;侧方视野是通过侧窗所能看到的部分,对汽车转弯、起步、停止、和低速行驶时有重要的作用;后方视野是从后视镜所看到的部分,也称为间接视野,在超车、制动、转弯时要使用它。

28、眼椭圆绘制的步骤?

1)根据H点水平行程和眼椭圆的百分位,从表3-

2、表3-3中确定眼椭圆长轴和短轴。

2)绘制工作线X-X、Y-Y、Z-Z,X-X工作线是在H点上方635mm的水平线;Y-Y轴、Z-Z轴工作线的绘制方法参考图3-9;若靠背角不等于25 º时,还须按表3-4修正眼椭圆自身坐标的偏移量。

3)按表3-5修正眼椭圆中心距自身坐标X、Y、Z夫人偏移量。

4)做出眼椭圆长轴的倾角;侧视-6.4 º,俯视右倾角5.4 º,最后按眼椭圆长短轴的尺寸绘出眼椭圆。

29、高个子和矮个子在前方视野范围的不同?

30、在正面碰撞时如何设计车身结构能够最大可能提高汽车安全性?

31、简述ABS定义?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汽车制定过程中自动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防止车轮抱死,以获得最佳制动效能额装置。

32、简述滑移率S与附着系数的关系及其与ABS的计算关系?

当滑移率不同的时候,附着系数也不一样。纵向附着系数ψx随滑动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而后上升率变小,随后反而减小。对于侧向附着系数ψy,S越大,ψy越小。计算公式:s=v−ωrv∗100%

33、ABS的控制型式和控制方式?

控制型式:如果车轮的制动压力可以进行单独调节,则称该车轮为独立控制:如果两个(两个以上)车轮的制动的压力是一同进行调节的,则称这两个车轮为一同控制。

控制方式:主要有逻辑门限值控制、最优控制盒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等。

34、ABS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组成:车轮转向传感器,ECU和制动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降低、制动压力保持和制动压力升高等四个阶段。

35、简述瞬时测得的滑移率S为5%时,ABS的工作过程?

36、简述ASR的定义?

在驱动过程中,防止驱动车轮滑转,使汽车在驱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加速性能得到提高,因此采用了汽车驱动防滑系统。

37、ASR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1)对发动机输出转矩进行控制 2)对驱动轮进行制动控制 3)对可变锁止差速器进行控制

38、简述EBS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39、典型的辅助制动系统有哪些,每一种应用在什么车上?

1)典型的辅助制动系统有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和缓速减速制动系统。2)对于小型或中、低速行驶车辆,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已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辅助减速制动效果;缓速器是配合常规制动系统使用的,主要用于使高速车辆平稳减速和使下长坡车辆保持某一车速而不必频繁使用制动器的一种高效辅助减速制动装置。

40、缓速器产生自制动的原理

当旋转的金属板与永久磁铁靠近时,在金属板上产生涡电流,电动势的方向有右手定则确定。同时,涡电流又与相对旋转的永久磁铁的磁场相作用,按照左手定则在旋转金属板上产生电磁力,该电磁力的方向与金属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成为制动力。

41、影响永久磁铁式缓速器制动力大小的因素?

永久磁铁式缓速器中转筒受到的制动力的大小与永久磁铁磁化强度、转筒材料的相对导磁率和导电率,以及装置的几何形状参数、转筒的旋转速度有关。42缓速器的优点?

1)高速行驶,尤其是高速下坡弯道行驶时安全感增强,驾驶员不易疲劳。2)常规制动器使用次数大幅度减小,制动蹄片的使用寿命一般增加6倍左右。3)减轻了常规制动系统的负荷强度,不用担心出现制动系统突然超载崩溃的情况,制动安全性大大提高。4)车辆维修时间和费用降低。

上一篇:公司副经理年终述职报告下一篇:写母亲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