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

2024-08-10

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共8篇)

篇1: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

关于大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调查

号:

级:

名:

关于大学生在校消费情况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的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受到较大地制约。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并引导其最终走向健康消费成为了各大高校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次调查在国庆期间展开,以XX大学为例,通过校园网及校园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月消费状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会计学院共90名学生,其中13级28人,14级30人,15级32人。男女比例基本上做到1:2.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个人访谈为辅的形式。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人数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收回问卷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回收率93%,有效率90%。对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支出数额基本合理,但月消费总额差距较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支出总额在700元~1000元的学生占64.33%,700元以下的占9.45%,1000元以上的占26.2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支出总额为700元~1000元之间,处于较合理的范围内。但是,消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最高月消费总额约为最低月消费总额的4倍。由此可见差距之大。同时地区之间的差异对月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要比来自河南、内蒙古等二线城市的学生的月消费支出高。

2、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但存在不合理因素

在月消费支出中,饮食支出占64.7%,服饰支出占11.6%,娱乐支出占6.4%,通讯支出占4.2%,外出就餐和请同学吃饭支出占5.3%,网络支出占4%,读书支出占2%,其他支出占1.8%。由此看来,饮食支出占主要部分,而其他支出如服饰、聚会、娱乐、通讯、外出就餐等支出占次要部分,这种消费结构基本上处于合理水平。这表明我们大学生的娱乐网络等活动较多,而对于读书的支出则大部分集中在课外辅导班上,自己主动去买书、读书的支出少之又少。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交方面的需要,更加注重社交活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大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和读书,而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上网和娱乐上。

3、游玩、恋爱支出呈增长趋势

据调查,大学生一般每半年会出游一次,大部分为集体出游或者与两三个好朋友通行。大学生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求新潮和刺激。另外,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48%正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谈恋爱的费用为300元~500元,占他们月消费总额的一半多。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消费。

4、经济来源以家庭供给为主

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提供。只有3%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来获得资金,且这些大学生都为贫困生。而贫困生对于兼职的渴望程度要高于一般的学生,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由此可见,贫困生比普通学生更有从社会中锻炼自己并早日融入社会的意识。这也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意识还很薄弱。

5、其它

旅游在大学生消费娱乐项目占有一定比例,但因费用较高,平均每人一年一次左右,其实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以及合适的价位同学们还是很愿意去旅游的。同时去快餐店的次数也是平均每人一月1~2次。

三、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

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较多,显然大学生圈子已经成了一个社会中“小社会”,更多的大学生更加注重社交和建立人际关系。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较早地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也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可见,大学生在经济上大部分虽然没有跟上社会,但是其消费意识已经和社会发展同步。

2、大学生消费种类及方式呈现多样化

大学生除了饮食支出外,还有诸如服饰、通讯、娱乐、网络等支出,而且一些大学生通过淘宝网等方式来买各种东西,如MP3、数码相机等,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种类以及消费方式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大学生消费以及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非理性

虽然大学生月消费总额和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但是差距还很大,结构仍存在不合理因素。由于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而且其自主消费经验较少,自控能力不强,容易造成不理性消费。

4、恋爱费、游玩费支出过高

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许多大学生为了稳固爱情而付出大量的“恋爱费”,并导致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情况时常存在。另外,许多大学生喜欢旅游,并花费大量“游玩费”,认为这是在不断增长知识,大量投入是值得的。这些不合理的消费会导致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让大学生认为爱情和知识是用钱堆起来的,并且导致大学生不重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本末倒置。因此过高的“恋爱费”和“游玩费”应该受到制止。

5、读书支出较少

这反映了当今大学生不爱读书的状况。大学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更多的大学生把社交和人际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调查中,一些大学生经常因为社团、娱乐、网络等活动而逃课、不学习,从而导致大量挂科。经常忙于活动而忘记作业和上课,导致大学生思维上没有得到锻炼,不会思考。这种情形令人担忧。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篇2: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

前言: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来源的时候,对消费和理财观念(金钱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就理所当然成为非常必要的能力,这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财商

当代大学生财商总体正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但是也存在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失衡”情况。

《报告》执笔描摹了四类典型“财商失衡态”族群,即“温室族”、“财盲族”、“懒惰族”和“月光族”。“温室族”比较缺乏财商观念、理财意识,以及对于财富未来的紧迫感;“财盲族”则缺乏足够的理财知识;“懒惰族”懒于做出理财实践;“月光族”难有节余,难以进行投资理财实践。

一些机构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5.1%的大学生无法保证收支平衡,7.9%的人表示从来没有想过收支问题。但事实上,由于大学生对通货膨胀等重要的经济环境变化缺乏清醒、充分的认识,即使“收支平衡”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富健康。虽然91.8%的受访者承认理财的重要性,但有储蓄意愿的受访者却仅为35.9%,尝试过金融理财的更低至8.2%。这种反差,恰恰表明大学生受访者的“理财意愿”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在尝试将节余投资金融理财产品的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投资了股票。而基金、保险、债券等相对来说更适合非专业投资者的金融产品却乏人问津。

二、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综合分析了一下,消费存在下面几个特点:

1、理性消费是主流,但是仍就存在诸多问题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讲究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2、经济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1)消费的盲目性。

绝大多数学生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同时也是首次自己拥有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开始独立生活。有34.16%的大学生不会理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因此,每月有17.10%大学生挣扎在“负债”的边缘。(2)脱离自身实际的“从众”消费。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许多商家抓住大学生接受新东西快的心理,开始做起大学生的文章。很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生中一旦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买手机,买高档化妆品、时装,出入游戏厅等。但是,他们在花钱如流水的时候却很少想到,这样的消费到底有多大必要,自己的经济实力能否承受?有些消费不仅需要费用的支出,而且要占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才能处理好消费和学习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3)不顾家庭实力的“超前”消费。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早已不是前些年的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生日消费、周末消费、老乡消费、节日消费„„真可谓五花八门。在虚荣心驱使下的“攀比”、“超前”消费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经济上的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自身成长,而且个别学生为满足自己迅速膨胀又难以自制的消费欲望而滋生偷窃、抢劫的想法或反社会行为。

3、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

现代大学生的消费不再是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其他消费支出明显增多:

(1)旅游消费:旅游是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消费行为,他们一年的旅游费用有的最高达2000元以上,最低的在100元左右。大学生可以说是一个最具有活力的群体,为了满足精神和身体对于自由和和放松的需求,开阔眼界,大学生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2)电脑消费:电脑步入大学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成为最能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目前,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21.2%。而购买电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家里,大学生使用电脑的费用也几乎都是依靠父母给以的生活费。

(3)手机消费:据某机构抽样调查显示,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购买手机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有的高达5000元,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52%,其费用大多由家庭支付。80.2%的回答者是由“家庭特别提供”;12%的回答者是“节省的生活费”;6.7%的回答者是“勤工俭学”;1.1%的回答者是来自“奖学金”。

(4)恋爱消费:大学生的恋爱心态也有多种,一是作为弥补感情空白、消遣时光的方式;二是为选择伴侣取经,增进人生体验;三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从恋爱中获得精神享受等。(5)“资本积累”消费: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一些大学生读完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还有一批考研考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旁听课程、报辅导班、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疲。此外,有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在出国考试费上需要很大数目的投入,还有一些参加就业的同学,他们为了能在职场上增加胜利的筹码,纷纷用职业资格证来说明自己的能力,在这些证书获得的过程中他们同样要付出一定的财力。

4、传统消费观的影响和现代消费观的冲击,本土消费观的无奈和西方消费观的渴望

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冲突。表现在消费观上,也存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价值冲突,而因此产生的困惑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金钱观

“大学毕业就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找工作看„钱途‟。”近两年,这样的口头禅在我校校园里日趋流行,令不少人感叹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拜金”。与此同时,因贫困导致心理问题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的“金钱观”真的遭遇了困境?

现在在大学中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没钱了”,“借呗!还不了再说”。也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学生去高档饭店,即使在校园内,也可看到,稚嫩的孩子,手里叼的烟,口里喝着酒。桌上还有大鱼大肉。这样的消费,可能是普通学生一星期的饭钱。走在步行街上,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在尽情的购物,一件衬衫几百,只要合身就买下。可远在家乡的父母,一个月也许只赚几件衬衫。我们的父母那一代吃了很多苦,他不愿我们再吃苦,父母只要有钱就会满足我们的需要。上了大学面对我们大手大脚的花钱就会纵容我们。另一方面,父母在我们小的时候怕我们乱花钱就很少给我们钱,可上了大学,突然手里有钱了大部分学生却无法控制,甚至不会控制。

通过调查了解我得到了一些同学对金钱的看法,并表现出各种特征: “没撒不能没钱,有撒不能有病”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有钱就能办事,有钱就有权” “只有会花钱的人才能会挣钱”

“不管怎么爱钱,都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以一颗坦然的心去面对金钱,以一颗从容的心去面对生活” “记住,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对于一个纯粹的全消费人群,大学生未走入社会,不知社会竞争的真是残酷和挣钱的艰辛,所以对于金钱还是停留在课本上的金银货币或者流通手段、储存手段等等的工具,还没有认识到金钱背后所代表的关于价值、奋进、权力等等之类的意义,所以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价值体系。

四、经济状况 了解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一些调查数据,对于当球按大学生的经济状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中再发现一些问题。

1、腾讯-麦可思调查显示,从2010年12月16日到2011年3月4日,28%的被调查2010级大学新生表示自己目前存在经济问题。其中,排在首位的经济问题是“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不足”,占被调查新生的12.6%。第二位的经济问题是“必要支出过多(如通讯费、考试报名费等)”,占被调查新生的10.4%。

2、从性别差异来看,从2010年12月16日到2011年3月4日,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费和生活费存在问题的男生占被调查男生的21.3%,高于女生的同项指标(17.7%)。男生由于交际投入、电子产品消费和娱乐性消费导致经济问题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女生由于通讯费、考试报名费等“必要支出”和时尚型消费导致经济问题的比例高于男生。

对以经济没有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平时感到经济紧张也是在所难免的。从这些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一些经济现象是:

1、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经济问题,这说明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观念的开放,大学生的消费也是节节攀高。另一方面家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可以支持给学生的生活费也是有限的。

2、从目前来看,必要支出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道大学生的问题。作为一个经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考证之类有利于毕业以后就业的保障性的支出,几乎已经成为了我除了生活费之外的又一主导性消费。一般的考证最少三四百,多则一千多元,而这些只是报名书本之类的费用,若是还要报班和买辅导材料,则又会成为一项很大的负担。可见,“必要支出”对于大学生的压力是显见二无法避免。

3、相对于男性,女性大学生的消费则相对趋于极端。一者,必要消费多于男性大学生,这说明女大学生对于毕业之后的考虑多余男大学生,体现了女大学生的现实存在感的强烈和理性的为未来做打算的优秀品质。再者,女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开支过大,说明了女大学生对于朋友、家人等的依赖和倾诉交流的欲望大于男大学生,这可以从女性更为感性的观点理解,所以说,女大学生的行为相对于男大学生更为极端。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鉴于此,在消费日趋广泛化、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条件下,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引导他们合理消费,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作为将来的人才,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正处于形成时期,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消费习惯,以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作保障、娱乐消费为补充,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这对于大学生自身和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之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本对策并指出树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

1.调查目的:为了解合肥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与消费理念, 呈现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特作此项调查, 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理性的消费观念, 培养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

2.调查时间:2015 年7 月30 日—2015 年8 月12 日。

3.调查对象:安徽大学, 合肥学院在校本科生。

4.调查方式:方法一问卷调查, 通过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方法二面谈交流, 对问卷调查中尚未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 通过与部分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与行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 份, 共收回问卷53 份, 其中有效问卷50 份, 面谈交流的被调查者共18 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被访者男女比例

被调查大学生中, 男生22 人占44%, 女生28 人占56%, 男女比趋于均衡。本次调查样本选择较好。

2.年级分布

大一到大四的同学都有接受问卷调查, 使本次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大一、大二、大三各有15、14、15 人, 人数较接近。大四同学因忙于找工作考研, 很少在学校, 故接受调查人数较少为6 人。

3.来源地分布

被调查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人数最多, 共19 人占38%;而来自城市的人数最少, 共15 人占30%;剩余的32% (16 人) 来自城镇。

4.生活费来源

经调查, 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来自家庭, 其中有76%的同学有两种以上的生活费来源, 大部分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较为广泛。

5.月消费统计

月生活费在1000 元-1500 元的同学人数最多, 占总人数的44%。5 个消费段均有人数分布, 可见大学生月生活费分布比较分散, 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6.消费结构统计

统计显示, 饮食费是月消费的主体, 约占总体的60%, 大部分同学月均饮食费较合理, 在500-800 元间。娱乐、服装、恋爱消费呈增长趋势, 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男生在娱乐, 人际交往的投入方面普遍高于女生, 而女生在服装化妆品方面开支较多。另外,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大大低于高中时期, 大部分同学的通讯 (手机) 支出高于学习花费。综上,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比重下降, 购物娱乐、恋爱通讯等支出增长, 消费结构不够合理。

7.消费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 价格与外观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两大主要因素, 在消费原则的四个选项 (质量、品牌、价格、外观) 中选择“外观”的人最多, 而选择“质量”的人最少, 反映出不少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一定偏差。

8.记账情况

由统计数据可知, 仅14%的同学有经常记账的好习惯, 高达34%的同学从未记过账。这反映了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不够强, 理财能力有待提高。

9.消费状况

根据以上数据, 仅四成的同学月末还有生活费剩余, 26%的同学存在生活费不够花的问题。正因如此, 只有2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状况感到满意, 半数人不太满意, 甚至有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不满”。

三、调查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1.月消费支出基本合理, 但月消费差距较大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月生活费在500 元-1000 元间的同学占40%, 在1000 元-1500 元间的占44%, 低于500 元的与高于1500 元的分别占2%和14%。可见, 大学生的消费层次比较分明, 中间层次占较大比重, 说明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于理性的。但是, 个体消费水平间存在较大差距。本次调查中生活费最低为450 元, 最高为2300 元, 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的5 倍多。这种悬殊的生活消费, 容易对贫困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2.消费结构基本合理, 但存在若干问题

调查表明, 饮食支出占大学生月消费的主要部分, 而其他支出如服饰、娱乐、通讯等只占次要部分, 这种消费结构处于合理水平。但是,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结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

(1) 物质消费追求高档次

受年龄所限, 加之自身约束力不足, 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周围人的影响, 在物质消费中追求品牌, 跟随潮流。统计结果表明56%的同学在服装化妆品方面月消费超过200 元, 12%的人超过500 元, 占总消费的四成之多。高档次的物质消费无疑是部分大学生月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

(2) 恋爱, 社交娱乐支出过高

调查数据显示, 正在恋爱的大学生中65%的同学月花费在100元-300 元间, 17%的同学月消费300 元以上。另据部分同学表示, 每逢节假日 (特别是情人节、十一长假等) 或对方生日时, 花销则会翻倍。此外, 在社交娱乐方面, 近半数的大学生月消费达300 元以上, KTV、电影院、公园、游戏厅成为了不少大学生周末常去的场所。在社交娱乐、恋爱方面的过度消费直接导致部分同学每月的生活费时常超过预算, 这些不良现象也容易让大学生滋生安逸享受的心理, 严重影响学习和成才。

(3) 学习消费较少

由于大学不再有升学的压力, 许多同学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社团、娱乐、网络中, 忽略了学业的重要性。这种懈怠的心理直接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 在学习方面的相应支出也随之减少。

3.消费观念有误, 经济意识较弱

由于大学生年纪尚轻, 涉世未深, 故而在消费观念与意识上还存在误区。具体有如下三方面:

(1) 消费缺乏计划, 经济独立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习惯于依赖父母, 据调查, 绝大部分同学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家庭提供, 仅36%的同学做过兼职。这种情况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消费缺乏计划,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正因如此, 才会出现月末26%的同学钱不够花的现象。

(2) 盲目攀比, 过分追求时尚品牌

通过交流得知, 校园中的攀比现象较为严重。大学生对服装化妆品, 手机等的档次要求逐渐增高, 为了拥有一款流行手机 (如iphone 6) 或一件名牌衣服, 有些同学削减饮食、学习用品等必要生活开支, 甚至通过向他人借钱的方式满足愿望。追求潮流的虚荣心理常导致大学生的攀比消费。

(3) 消费不够理智, 存在冲动消费现象

由于不少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 没有消费计划, 且将外观与价格作为消费的主要原则, 所以那些降价促销和包装精美的商品便容易对他们产生极大诱惑, 促使他们冲动消费。

4.性别间存在消费差异

调查发现, 男女生在消费结构, 消费观念上存在一些差异。男生一般在娱乐社交方面的开支多于女生, 而女生在服装化妆品方面消费多于男生。在消费观念方面, 男女生都很注重商品价格, 但同时男生更注重质量, 而女生更关注外观。这也导致了女生的冲动消费多于男生, 带来许多沉没成本。

四、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结构、消费计划、消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1.社会环境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精神文明却没有跟上物质发展的脚步,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拜金主义、攀比享乐的不良风气, 传统的消费观受到严重冲击。社会大环境无疑对大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使他们形成了不健康的消费理念。

2.个人主观因素

(1) 由于年龄较小, 思想没有完全成熟, 再加之自身的约束力不强, 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潮流和周围人行为的影响而盲目、攀比消费。

(2) 大学生强烈的尊重需要和对如何获取他人尊重问题的错误认识也是导致不合理消费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尊重需求是建立在生理、安全、社交需求之上的第四层次需求。绝大多数大学生已实现前三层次的需求, 因此对尊重层次的需求欲望强烈。许多同学误认为高档次的物质生活才是获取尊重的关键因素, 殊不知个人的才能品德才是赢得他人欣赏与否的评判标准。这种用品牌来包装美化自己, 以求得自尊和他尊的消费心理正是校园内攀比风盛行的症结所在。

3.家庭环境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 父母的过分溺爱和无条件供给助长了大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形成, 使他们难以在经济上养成独立意识。另外, 部分同学的父母也未能以身作则, 他们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也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问题形成也负有一定责任。

4.学校教育因素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学校只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引导。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研究, 教育体系内没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内容, 这也是校园内未形成勤俭节约, 适度合理的良好风气的原因所在。

五、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误区和问题产生原因, 特此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1.社会方面

大众媒体不能一味宣传追名牌, 高消费的消费方式, 而应注重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进行消费教育, 倡导指引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同时社会也应规范市场秩序, 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

2.个人方面

(1)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 继承发扬勤俭节约, 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不盲从, 不攀比, 做理性的消费者。

(2) 大学生要将学业放在首要位置, 多读专业书、课外书, 适当增加学习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做到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均衡发展。

(3) 大学生应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 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学会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和独立的经济意识。

3.家庭方面

(1) 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家庭对于大学生月生活费的供给, 应控制在一定数额以内, 不能“有求必应”, 助长子女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

(2) 家长要以身作则, 以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引导他们合理消费。

4.学校方面

(1) 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程度,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调查研究, 注重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高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纳入现在的教育体系中, 通过增设相关课程, 开展主题讲座等方式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 增强他们合理规划消费的能力, 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

【摘 要】大学生在从事短期兼职工作中,并不属于“狭义劳动者”,他们的择业方向、择业目的也是迥乎不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打工兼职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本文以东营市为调研地点,从大学生兼职打工择业分布、打工目的、劳动维权意识以及高校相关指导等方面着手,结合实地调查,深入东营高校及相关用人单位,详细了解东营市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并进而提出规范东营市大学生打工市场以及合理开展高校兼职工作指导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东营市;大学生打工;打工方向;维权意识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东营市大学生对于兼职工作的需求方向以及薪酬期望,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为求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辟新型“绿色通道”,助力青春圆梦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良性局面。

(2)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以及成功案例的剖析,为山东省其他地区提供良好范例。

(3)东营市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所以它的第一定位是一个“资源型城市”。但是在黄河三角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它又必须遵循资源型城市客观发展规律,不断向综合功能型城市转化。这样一个以石油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单一、稳定故短期、临时工作并不像很多综合功能型城市一样“百花齐放”。故对于东营市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调查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调研地区打工市场与其他地区的异同

(一)东营市区域经济结构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明显;

(2)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骨干企业规模、数量均处于发展阶段,研发能力、核心科技力量不足;

(4)服务业比重不合理,种类单一,现代服务业开发力薄弱。

(二)全国大学生打工较为青睐几所城市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1.青岛

(1)近五年来,青岛市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滑;

(2)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稳步提升,并且以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重心;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仍逊于第二产业,但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第二产业已经逐渐落后于第三产业;

(4)从第三产业内部来看,传统服务业还是占据了就业的主导地位,政府正加大力度提升新兴服务业在岗位供应方面的能力。

2.昆山

(1)近十年,第一产业处于停滞状态,并部分农用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

(2)工业发展已逐步引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制造业机械化程度高;

(3)外资投入多、企业规模大,第二、三产业就业缺口较为明显,流水线短期工种较多;

(4)政府鼓励支持打工潮流的大量涌入,相关政策较为健全。

3.北京

(1)作为首都,经济结构协调性较强,资金投入、资源供给等方面优于全国其他地市;

(2)岗位全面、技术指导方面较为完备,第二产业的规模大、工资高;

(3)服务业各个种类协调发展,比重均衡,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

4.深圳

(1)经济规模总量大、经济质量实力厚、经济创新能力强、经济影响能力广、经济发展潜力深;

(2)高新技术分布广、种类多,遍及第二、三产业,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3)现代化服务业林立,临近港口,对外贸易广泛开展,外资投入量大,产品出口率高,就业人员需求量大。

(三)对比结论

通过以上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简单情况对照,可以对比得出:

(1)东营市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致使东营市岗位多样性匮乏,择业可选择性较小;

(2)东营市服务业发展力不足,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从而引起这一比较适合兼职工作的行业在东营的岗位供求关系中,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3)高新技术引入较少,外资投入比重较轻,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由此引发在校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对于兼职工作的挑战性不足而感到失望,认为无法通过兼职工作扩展自己的见识与能力。

三、数据处理与问题剖析

(一)问卷投放与收回情况

本次社会调查活动共投放问卷886份,问卷覆盖范围遍及东营市三县两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834份,收回率达到94.1%。在问卷随即投放过程中基本做到男女投放比例适中,各年级学生比例均衡,同时,本次调研的亮点之一在于调研对象中,居住于东营就读于其他地市以及就读高校位于东营地区的大学生群体兼而有之,这为本次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二)工资待遇情况

在回收的问卷中经过统计,834份有效问卷显示,其中386人进行过兼职工作,448人未进行过名兼职工作,而386名同学中,有82名是在其他地市进行过兼职打工。其中多数学生的工资(换算成平均每小时工资)普遍在7-10元,较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偏低,且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城市本身魅力方面欠佳,这或许是大学生对于在东营地区打工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从事打工兼职所面临的诸多阻力

1.获取兼职信息途径稂莠不齐

当下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广告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根据小组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获取兼职的途径多种多样,这看似为兼职市场打开了一条光明之路,但随着进一步深入采访,我们了解到这种多元化的途径并没有为大学生打工市场带来更大的便利,恰恰相反,很多利益熏心的人,运用营销手段将打工招工变成了一种别样的“传销”,更有甚者利用高价工资噱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利诱,而在打工过程中再通过指责打工者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不够规范,克扣工资。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于兼职工作敬而远之。

2.心理预期与实际情况的差距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与用人单位存在两对矛盾点:第一,学生大多期待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家教、招生宣传等)或者中轻度体力劳动(促销、发传单、餐饮等)这与自身能力以及供求关系产生立巨大的偏差从而使得学生与用人单位产生对立;第二,学生大多数在其他城市就读,对于打工酬劳有自己的心理预期,会将东营地区的酬劳与自己成长的城市作比对,一旦有了比较很容易造成心理落差,从而消极怠工,产生新的对立点。

3.家庭环境原因

东营地区以石油产业为龙头产业,大部分家庭从事石油相关行业,就业环境稳定,这就导致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寒暑假进行兼职工作呈反对态度。在834份有效问卷中,有369份问卷显示家庭对于自己进行兼职呈反对态度;316份问卷显示家庭支持自己去进行兼职工作,锻炼能力;149份问卷显示家庭对于自己进行兼职工作呈中立态度。由此可见,支持学生进行兼职的家庭比例仅占37.8%。

4.监管力度与教育指导

根据《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财〔2007〕7号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我们不难得出,对于大学生兼职活动,很多时候没有具体法律法规可以强制针对雇佣关系签订用人协议,这便成了在校大学生最大的担心,媒体报道的克扣、拖欠工资案例,时时刻刻都在警醒着他们,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慎重。

同时,在调研的几所高校中,我们通过跟高校学生在线交流以及进入校园随机路访等方式,了解到大多数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就业指导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并没有专门的讲座或者指导教师是为在校大学生的兼职工作进行保驾护航。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3.6%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和社会提供相关扶持和教育指导。

(四)调研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东营大学生打工现状存在着热度不高,供求关系不平衡等问题。这源于两个问题,其一是内因:城市魅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城市服务业发展缓慢,能源主导地位暂时难以撼动;其二是外因: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教育指导以及市场规范不到位。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左右了处于彷徨期和盲目猎奇心理极度膨胀的在校大学生,这对很多大学生带来了兼职工作以及就业方面的误区。

四、解决方案

根据调研,本调研小组较为详尽的了解了东营市大学生打工现状所存在的些许问题,通过与相关部门的专家以及高校教师交流,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建议将东营市大学生打工兼职道路变得更加平坦。

向团市委寻求帮助,建议其向上级机关提议拟定规范大学生兼职市场的有关法律条文,真正将大学生打工兼职做到有法可依,并建立官方宣传平台,运用“互联网+”模式,安全高效地进行兼职项目的宣传;

实现高校联盟、校企对接,目前的学生寻得兼职工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互联网中的招聘信息或传单海报,其中的中间环节会给兼职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致使雇佣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当学校愿意承担这份责任,牵头与企业建立对接时,这样的弊端便会不攻自破;

在校期间委派专人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经典案例分析以及教师几十年积累的人生财富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兼职诉求,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寻觅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学会更好地为自己维权获益;

鼓励学生创新思路,突破客观“牢笼”,资源型城市的事实难以改变,那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培育者,教师有必要鼓励引导学生在不耽误正常学业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式的兼职工作,帮助在校大学生突破思想瓶颈,更好地实现人生理想;

依靠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扶持,在创业孵化园和创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完成自主创业,发挥青年独特的“新思想”、“新思路”多维构架创业体系。

参考文献:

[1]赵世丽.《浅谈在校大学生打工与就业的关系》[J].科技创业月刊,2014,(8):128-129.

[2]李显青.《东营市经济区域结构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3]陈楚天.《青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兼论青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欧阳德龙(1995~),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齐鲁理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团总支副书记,本科四年级。

篇5:关于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有着这个群体特有的消费意识和特点。大学生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一代人,他们新型的消费观也必将备受瞩目,新型消费观可能从中衍生,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与此同时,他们一些超前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审视。理财作为一种技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在以后的社会中,理财将作为一种作用不容小觑的能力,体现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一、大学生消费的总体情况

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社会全体的消费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消费群体中的一支“主力军”,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一定角度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未来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月生活费情况的结果反映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与以往相比,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大学生的消费基数在不断增大,消费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正在大学生消费领域中,我们发现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炫富消费等。消费观念正确与否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月生活费的相关情况能从一个方面体现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月生活费总额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费水平集中在800~1500元这个区间内,生活费水平在8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体的8%,1500~2500元的占14%,2500元以上的仅占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大致位于800~1500元这个水平上。大学生生活费水平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当今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自主,也更加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正因如此,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比如一些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去做兼职,一方面可以赚取学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还有一些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奖学金或助学金,或者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赚取生活费用并且锻炼自己。

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活费来源还是以父母供给为主,但相比历年情形,大学生通过做兼职方式来赚取生活费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22%的大学生表示曾有过兼职经历。4%的`大学生通过奖学金助学金或得了一定资助,2%的人以勤工俭学的方式作为获取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二)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总体来说,大学生消费的去向主要分布在食宿、购物、交际等方面。但相比较以往,大学生消费更加多元化,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分不开。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餐饮食宿方面,这一比例占到总消费额的59%,总消费额的18%用于交际娱乐,在近年来,这一比重正有所增长。通讯网络费用占到大学生总消费额的13%,这一比例也正在逐年增长。此外,总消费额的10%用于教育。

(三)大学生的“预付消费”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再囿于时间的框架,超前消费的形式也开始为大学生所接受,一些大学生也已经开始尝试“预付消费”。“预付消费”和超前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超前消费具有很强的享乐色彩,是一种不值得推崇的消费方式。而预付方式是一种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对预付消费的看法

篇6: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团队队长

团队队员

专业班级

2011年11月13日

目录

项目一调研的相关概述

1.调研目的……………………第三页

2.调研对象……………………第三页

3.调研方法……………………第三页

项目二 调研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第三、四页

2.分析总结 ……………….......第四页

项目三 相关建议……………..第四页

一.调研的相关概述

1.调研目的:了解现今大学生的财务及消费状况,从中找出大学生在消费、理财、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观念。

2.调研对象:在读大学生

3.调研方法:通过网上问卷调研的方式,更广泛的了解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

(1)这次参加调研的男生占了47.83%,女生占了52.17%

(2)生活费在600以下占了30.43%,600—800占了47.83%,800—1000占了19.13%,1000以上只有2.61%

(3)生活费来源于父母的占了61.74%,兼职占了6.96%,兼职和父母占了29.57%,其他占1.74%。

(4)70.43%学生生活费主要用于食用,14.78%的学生主要用于日用品,3.48%的学生主要用于娱乐,5.22%的学生主要用于学习,还有6.09%的学生主要用于其他方面。

(5)主要就餐场所:食堂占64.35%,小吃街占24.35%,餐馆占7.85%,其他占3.48%

(6)主要购物场所:商场占20%,超市占48.7%,小商店占27.83%,网购占3.48%

(7)购物注重的方面:质量占60%,价格占31.3%,品牌占

3.48%,其他占5.22%,没有人会注重包装。

(8)心目中奢侈品的价位,500—1000占了32.17%,1000—2000占32.1%,2000—3000占14.78%,3000以上的占28.8%

(9)有29.57%的同学购买过自己心中的奢侈品,70.43%没有买过

(10)生活费情况:有剩余的占19.13%,超支的占27.83%,刚好平衡的占53.04%

(11)53.91的学生有存钱习惯,46.09%的学生没有。

(12)66.96%的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合理,而也有33.04%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2.分析总结

人以食为本,每个月的伙食费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话题,从数据上看,大多数人在600—800元左右,600元以下的也不少。但是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父母,说明大学生的依赖性还是很强,很少有人尝试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有生活就会有需要,通过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生活费主要用于食用和日用品,娱乐方面也占了相应的比例,但是学习方面比较少,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消费观还是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方面,精神追求还是次要的。

虽然说现在大学生的生活费在不停地增长,可是还是有

限的,但是通过数据可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购买过与自己主要生活需求方面无关的奢侈品,这说明还是有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消费观,没有准确了解自己的需要

中国人是相当有存钱观念的,但是存钱习惯一般都是从小养成,可是数据中显示有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存钱的想法,并且还有很多学生得生活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每月都有超支的现象

三.相关建议

篇7: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基本前提就是消费来源,来源渠道和来源数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每月的消费大多数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500元以下和1500以上的只占到26.7%。

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83.5%;学校为帮助贫困生更好的完成学业,提供了绿色通道,于是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贷款上学,同时学校还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调查中消费来源是贷款和勤工助学的人数占8%,勤工助学可以算是大学生自己获得消费开支的重要途径,但比例并不在多数;其次是学校每学年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发放的奖学金或助学金等,这部分人数占到总人数5%;其他项目来源包括校外兼职打工等等。

二、消费项目:

对于大学生而言,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这就导致同学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相对固定的,普遍的生活费用大约在500-1000元,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元。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消费项目。

不论我们以何种方式付款,钱都很自然地从我们的腰包跑到了商家,学校周围到处是消费的场所,餐厅、休闲娱乐、超市都不在少数。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们都把钱花到了哪里:60%以上的学生表示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基本需求以外,休闲娱乐、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消费项目,大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时代,书籍等学习消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休闲娱乐是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也是不能少的,这两项占到消费的20%也不足为奇;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通讯和网络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项目之一;另外大多数女生在大学更注重自己的形象,在服装以及化妆品上的花费占到了10%以上;调查中我们还看到了恋爱消费对于谈恋爱的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扩大人际关系网,于是,消费项目中就多了购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还有同学表示,如果有某个月生病了,医药费就是另外一笔不少的消费了。

三、消费理念:

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在中国,很多家庭里有这样的观念,只要孩子考上大学,消费就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怎样看待消费的?事实上,他们有其自己的消费理念,在学习很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消费观,在学生们调查表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消费观念。

一部分家庭条件相对困难同学以及懂得理财的同学这样认为:能省则省,够用就行,量力而行;不乱花一分钱;能节约尽量节约。

另一部分人觉得钱只要花在对的地方就可以:当花的一分不少,不当花的一分不多;该花的花,该省的剩;争取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必要的钱尽量避免。

但我们看到,在现代的大学生中同样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的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及时享受;只要开心就好,花多花少无所谓。我们还了解到,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人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个月开始的日子过得很舒服,后面就会变得相对拮据,这部分人往往被称做“月光族”。

调查分析: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大学生由于很少有自我收入来源,大多数的消费金额来自与家庭,于是,大学生们的消费质量就与家庭收入不可分割,诚然,现代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然而,中等收入家庭还是占到了大多数,所以,学生们的消费也有一定的固定性,大多数学生的消费在500—1000元。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多数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尽量找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消费观念相对是比较理性的。

二、消费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品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调查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同学每月生活费不超过400元,而有一部分同学消费超过了2000元,虽然这两部分人的比例只占少数,但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明显。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以饮食和生活用品为主。而在女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了减肥或者其他的目的,在饮食上的花费会有所减少,在衣服、化妆品以及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大大提高,男生则将消费逐渐偏向了通讯以及网络方面。

三、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的资料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在了解了一部分学生以及他们身边的朋友的消费心理之后,我们小组总结出几点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个人实际经济水平;畸型消费,消费项目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豪华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满足自身的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有趋同心理,追求消费趋同化,这一行为表现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还有就是大学生中很明显的存在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他们对高档商品的需求性,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导致消费得入不敷出。

调查结果及建议:

通过调查和采访,我们看到了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也从中简单分析了大学生们在校园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是由很多的原因共同决定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自身入手,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趋同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培养他们树立合理和理性消费的意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自身和学校教育占据了很大作用。

我们组认为正确的消费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大学生是自身消费的主体,应该培养自己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自觉做到合理消费。 不可否认,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合理的、健康的,但其中并不缺乏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这一部分的学生理应自觉将自身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消除,养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首要考虑的是此次消费是否必须,除此之外,消费过程还应该考虑要家庭的承受能力。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一观念是不能缺少的。 我们要有自己的理财规划,合理消费,同时还要注重开源和节流,勤工俭学是个不错的尝试,甚至在拥有一定的资金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小投资,但是,无论以怎样的方式,目的都是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消费观,逐渐形成科学的消费习惯。

高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养成科学理财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让学生们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塑造,加强消费观念的教育,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校风建设范畴中加强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提高学生消费的合理性、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培养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篇8:关于军校学员消费情况的调查

关键词:军校学员;消费情况;调查

中图分类号: F1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29-2

0 引言

军校生作为部队培养的一个即将融入部队,参与部队建设的群体。他们的消费情况也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把握军校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关注军校生的消费状况,在军校生的消费理念超前和没有计划的前提下培养和提高军校生的“财商”,帮助军校生作好理财规划,是一个有利于帮助军校生健康成长和改善部队大环境的重要课题。

1 军校学员特殊的消费模式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们的消费情况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之所以说军校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是因为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随着军人待遇的提高,作为一名军校学员,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在经济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不需要家里提供经济支持,每月还发放工资津贴。二是没有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压力。在军队各种社会生活保障日趋完美的背景下,学员对金钱的支配比较自由。三是消费高峰主要集中在寒暑假。调查中发现军校学员。在校期间,学员消费支出较少,约占30%。假期期间,在相对自由的消费环境下,学员消费比较集中且呈现出现了诸多不良消费现象。

2 军校学员的消费现象

针对以上消费特点,经过全面的调查,我们发现了许多军校学员的消费现象如下。

2.1 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好的现象

大部分学员出身农村,家里条件一般,有些下面还有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家里的经济负担较重,有些学员就节省自身开支,将每月工资的一部分打给家里面,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学员姜海平说:“家里把我们抚养长大已经非常不容易,费尽周折把我们送进部队,就是希望看到我们成长进步、自立自强。每当我把自己的工资交给父母时,总会看到他们难以压抑的高兴。那一刻我自身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调查发现,90%的学员都有过给家里打钱的行为。这表明我们的学员在为自己生活打拼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和学校的教育和所处环境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另外,学员对待学习上的支出较为大度。金钱有价,知识无价。学员们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上绝不吝啬一毫一厘。需要购买的学习资料,都积极购买。有的学员多掌握一项技能,还自己从书店买来计算机、摄影、英语、写作等方面的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新闻报道组和航模组的同志,为了更快地进步,干出好的成绩,都不吝自掏腰包。一些学员还在假期参加补习班,在与他们的交谈中,许多学员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虽然自己目前在部队里还算相对稳定,但决不能目光短浅,要多学习一些生存技能,多为将来和退伍之后自己的发展考虑。调查发现,有80%的学员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担忧,40%的学员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20%的学员正在按计划不断地付出努力。

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学员利用假期时间做“小买卖”的现象。比如在集市上卖春联,情人节在步行街卖玫瑰花等。有的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有的是和同学朋友一起。其实也赚不了几个钱,有的还亏本了。但他们说:自己本来就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主要是为了体验生活,锻炼自己。

2.2 学员中出现了诸多不良消费的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不合理消费观念的驱使下,大部分军校学员“财商”不高,对自身消费约束能力不强,在消费上呈现出随意性甚至奢侈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手机、MP3、手表等电子产品使用较为普遍,且价格偏高

尽管条令条例明文规定学员不准配带手机。在校期间只有节假日予以发放,以方便学员给家里联系。但这并没有影响学员追求高档电子产品的热情。学员中苹果、三星、HTC等高档手机的持有者占35%。有的学员还偷偷向家里面要钱,向战友借钱,购买手机。

2.2.2 通讯费用支出过度

手机“一拨通”,方便快捷,不仅快速超越时间和空间,使情感交流更加直接热烈,对军校学员来说是联络感情,排遣寂寞的最好工具。星期天给家人、战友煲电话粥,一打几个小时,每月话费少则过百。

2.2.3 下馆子,穿名牌

一些学员出于友情和面子等思想作怪,节假日请战友、老乡聚会,推杯碰盏喝几杯、撮一顿,还逛街购物穿名牌,并美其名曰:追求生活新时尚。

2.2.4 婚恋支出严重

长期相隔两地,不能像其他情侣那样天天陪在女朋友身边,许多学员在感情处理上缺乏方法技巧,认为只有肯在女朋友身上花钱,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3 军校学员不良消费问题的原因

3.1 享乐思想作怪,艰苦奋斗意识有所淡化

“手中有钱心不慌,追求生活赶时尚;寒窗苦读为哪般,超前消费也应当。”是一部分学员袒露的消费观。收入的增加滋生了学员盲目消费的心理。社会上和网络上一些及时享乐的错误思潮也对学员的思想造成了影响。有些立场不坚定的同志极容易随波逐流,放纵自己。将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置之脑后。

3.2 职责观念不强,一心报国的信念有所动摇

由于不合理消费观念的驱使,导致少数学员义务职责观念淡化。在校期间没有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履行一名学员的职责。忘了当初“矢志军营,一心报国”的铮铮誓言。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追名牌,跟时尚上。一些学员外出购买时尚杂志并在队里传阅,对队里的风气造成了极坏影响。

3.3 攀比心理趋使,“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优良传统没有真正入心入脑

社会上一些“潇洒阔绰”消费现象的影响,刺激了一些学员超前消费、盲目消费。外出便装讲名牌,日常用品要高档,一些学员从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与他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致使部分学员背上经济和思想负担,导致精力外移,荒废了学业。

4 几点建议

4.1 对学员自身的建议

4.1.1 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生活条件的提高与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并不矛盾。正确认识新时期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不该花的钱不花,该花的钱少花。在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感召下,对我们军校学员树立合理消费观有极大的帮助。

4.1.2 明确学员的任务和职责,将全部心思用在学好专业知识上

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学好专业文化知识,培养过硬的军事文化素质,才是将来走上岗位,建功立业的关键。严防受不良思潮的腐蚀,偏离航向,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不利影响。

4.1.3 甘于平凡、乐于清贫,在无私奉献中实现军人价值

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平淡和坚守。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耐得住寂寞清贫,追求高尚人生。

4.1.4 适当储蓄和学会理财,将有限的钱财使在刀刃上

调查中发现,80%的学员没有储蓄意识,对理财知识也了解甚少,有的学员认为每月就这点工资,没有理财的必要。我们都已经二十四五岁,到了结婚的年龄,将要肩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大部分学员都有买房的打算。将来我们走向社会面临二次择业,如果没有一点资本,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

4.2 对学校教育管理的一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不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要从新学员入校第一天和第一堂课做起,经常开展艰苦奋斗、勤劳节俭教育。引导大家积极开展“艰苦奋斗要不要”、“时尚追求好不好”。通过“讲传统故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享乐观,增强学员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消费。同时,帮助学员认清不合理消费的危害性。其次,要构筑具有现代人文和生活气息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在财力和精力上倾斜,建好校园局域网、校园文化广场、图书馆等,着力在提高军校校园文化内涵上求突破,努力营造净化心灵、启迪思想,追求高尚校园文化生活的浓厚氛围,使不合理消费热潮远离美好的校园,使军校校园成为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殿堂。

参 考 文 献

[1] 张青平.关于加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下一篇:机关办公室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