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委领导班子

2024-08-13

淮安市委领导班子(共6篇)

篇1:淮安市委领导班子

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发表新春贺词:加快亲民淮安建设

2012年01月20日 17:05 来源:凤凰网城市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虎跃龙腾欢盛世,莺歌燕舞贺新春。值此2012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向长期关心、支持淮安建设和发展的广大网民朋友、各大网络媒体致以新春的良好祝愿!感谢广大网友一“网”情深关注淮安,积极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淮扬菜之乡、中国运河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现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4区和涟水、洪泽、金湖、盱眙4县,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40万。淮安是一座独具魅力的历史古城。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明清鼎盛时期,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历史上诞生过千古名将韩信、小说大家吴承恩、汉赋大家枚乘、枚皋、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等众多名人,产生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温病条辨》、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等众多杰作。全国四大传统名菜之一淮扬菜发源于此,新中国开国宴会选用的就是淮扬菜。淮安是一座秀丽宜居的生态水城。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黄河、盐河、淮沭新河等五河穿城,洪泽湖及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等四湖镶嵌,境内水域面积占整个市域面积的1/4,被誉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城市”,6个县(区)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适宜居住的生态家园。淮安是一座快速崛起的工业新城。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食品和节能环保五大千亿元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富士康科技城、台玻实联化工、旺旺食品等一批基地型台资项目成功落户,台资集聚新高地正加速隆起。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收获多的一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新机遇,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政策文件,为我们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描绘了新蓝图,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科学制定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凝聚了全市上下共识;我们实现了新跨越,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高位运行的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江苏省前列,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的台阶,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广大网民朋友长期以来对淮安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新的一年,既充满挑战,更蕴含机遇。我们将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打造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争进位走前列、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要求,坚持扩量提质不动摇,扎实推进特色城市化,深入实施借港出海扩大开放战略,加快亲民淮安建设步伐,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真诚希望广大网友一如既“网”地聚焦淮安、支持淮安,多为淮安发展献计献策,也热忱期待更多海内外朋友通过网络认识淮安、了解淮安、走进淮安,来淮安观光旅游,与淮安共谋合作、共铸辉煌。

最后,衷心祝愿全国人民幸福安康!衷心祝愿广大网民朋友新春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篇2:淮安市委领导班子

中共淮安市委文件 淮发〔2012〕5号

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2年1月18日)

“十一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重点,完善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贯彻“六个注重”、“八项工程”的战略重点和重要举措。突出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坚持生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坚持生活服务业与扩大居民消费相互促进,坚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开发园区配套建设,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着力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增强服务业综合配套功能,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到2012年,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力争达到43%左右;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26%;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占相关行业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到50%;服务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2家、超10亿元的企业15家、超亿元的企业60家。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力争达到45%左右;生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30%;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营业收入占相关行业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到60%;服务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5家、超10亿元的企业40家、超亿元的企业100家。

二、工作重点

(三)加快重点行业发展

1.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

——金融业。进一步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鼓励引进更多的商业银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企业多渠道融资,鼓励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多种形式直接融资。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研究设立金融产业投资基金、产权交易所,大力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加快构建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合作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推进融资担保方式创新。

——物流业。抓住机场、铁路、公路、航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推进省级重点物流基地(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一批重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发展现代运输业。依托IT、特钢、盐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打造一批现代物流基地。完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功能,实现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加快培育空港、新港、袁北、淮阴、清浦等物流节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强与物流链联系紧密城市的合作,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市场开发。

——科技服务业。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创业孵化、技术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等科技服务,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大力推广“创业导师+创业投资+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模式。依托各类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及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科技服务创新能力。

——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广告会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租赁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知名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区域性管理、营运中心在淮安设立总部,着力引导本市法律、会计、评估、广告、策划、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业机构不断往水渡口中央商务区集聚。积极培育城南现代商务集聚区,加快区内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北部地区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环境最优的区域性商务中心。

2.重点发展生活服务业

——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货与电子交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市场体系完善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面向全国乃至国际的具有信息发布、物流集散、批发交易、价格发布、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功能的新型市场集群,重点建设淮阴区综合大市场,积极培育综合枢纽市场、清浦现代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三大专业市场群,形成以区域辐射型市场为龙头,特色专业型市场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实施商贸提升工程,培育商贸中心区,重点加快淮海广场中心商业区建设,着力培育县(区)级商业副中心。

——旅游业。围绕名城、名人、名菜、名湖四大系列,加快推进古淮河生态景区、古运河文化长廊、河下古镇、码头古镇、洪泽湖大堤、大云山汉墓等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提升改造现有人文景区、风景名胜区、山水旅游景区、农业观光景区,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积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美食旅游、乡村旅游、湖滨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以及各种特色节庆旅游。努力打造“淮扬食府”品牌,提高淮扬菜的知名度。通过各类平台和渠道,大力拓展旅游市场,扩大淮安旅游影响力。

——房地产业。坚持以居民的有效需求为导向,建立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体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业链,发展竞争有序、统一规范、交易安全的房地产市场。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和供应结构,对商业、办公和住宅用房开发比例进行调控,严格控制别墅等高档住宅供应量,适度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量。结合旧城改造,加大商业地产开发力度。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加快推动房地产现代化进程,大力推行节能型、环保型房地产项目建设。全面打造房地产服务产业链,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房地产咨询、设计、物业管理公司等,建立起设计、交易、装修、后期配套建设的一站式房地产服务,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加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在街道辖区内社区新开直营连锁零售、餐饮、维修、医疗保健、美容美发、药店、洗染、家政服务和再生资源利用等行业的社区店,建设社区商业便民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电子商务环境和居民服务平台,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大力拓展家庭用品配送、实物租赁、家庭救助、教育培训等服务新产品和新市场,率先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

3.鼓励发展新兴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高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智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和数字内容服务,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内容服务、网络应用服务等增值业务发展,培育发展移动网游、移动商务、移动支付和位置服务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突出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技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传统产业。加快淮安软件园、淮阴区软件园和洪泽软件园建设,尽快形成软件产业核心集聚区。

——服务外包业。重点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金融保险、数据处理、软件研发、动漫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人力资源、呼叫中心等业务流程服务外包。加快引进国内100强重点知名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境内外包业务,鼓励政府、企事业单位服务外包,鼓励企事业单位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和部分流程性业务发包给专业的服务供应商,扩大内需市场。坚持载体建设与产业招商相结合,着力培育淮安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区域特色,加快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外包企业开展CMMI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相关资质认证,提升发展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数字音视频、广播影视、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文化艺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优势、特色突出的文化创意园区(企业)。加快培育清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清河动漫科技产业园,努力打造苏北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加快市“四馆”、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淮安大剧院、刘老庄红色影视基地、盱眙玉皇山影视基地和红楼梦影视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报业集团全媒体工程项目,打造一批文化消费街区,培育一批集创意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示范园区,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

——电子商务。依托我市特色产业基础,积极构建行业领先的B2B、B2C等第三方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及开放式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消费者网上购物、商户网上交易、电子在线支付和各种商务交易活动的综合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强做大。依托淮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淮通物流信息平台、仕泰隆信息交易平台等准公共网络平台,搭建全市生活和生产资料展示、交易和流通网络平台;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中小物流服务一站式采购平台,尽快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流商务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载体建设。加强信用服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在线支付等支撑体系建设。

——云计算服务。积极参与海量信息处理、存储服务、数据挖掘、建模融合等一批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包括芯片、硬件、终端、网络、云中心建设运营、云应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加大与无锡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的联系,抢占江苏云计算服务新高地。争取国家或省三大通信公司在淮安建设全国或区域性数据中心。积极争取在淮安建设云计算相关实验室、工程技术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云计算中心,以服务需求引导云应用下游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在政府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电信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迅速拓展云服务市场。

——物联网服务。支持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相关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物联网运营服务和增值服务,加快培育物联网信息服务新模式。探索行业和应用标准,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服务,重点实施智能农业、智能交通物流、智能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安防、智能医护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依托洪泽洪芯智能软件园等现有资源,积极规划建设淮安物联网软件和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以交通物流行业为突破口,加快物联网的试点和推广,培育形成一批物联网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重点企业,将我市建成物联网应用示范区。

——数字文化。推进文化创意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加快发展数字动漫、数字影视、数字报业、数字出版等数字文化产业。突出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无线网络服务和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提高淮安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扩大淮安报社新型传媒渠道。不断完善清河文化创意集聚区和动漫产业基地数字化开发功能,形成一个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高影响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工业设计。坚持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交通工具、电子信息、服装服饰、日用消费品、医疗器械等工业产品设计,重点提升IC设计、外观设计、功能结构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包装设计、创意设计等环节设计水平。依托正在加速培育的特钢、盐化工、IT、食品、节能环保等五大千亿元产业,机械、纺织、轻工、建材等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努力做大做强我市工业设计服务规模,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淮安特点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和工业设计中心。积极建设淮安(清河)工业设计园。

——环境服务。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要求,着力发展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咨询等环境咨询服务,重点发展环境工程设计、总承包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等环境技术服务,鼓励发展提供环境咨询、工程、投资、装备集成等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合同环境服务等新型模式。依托淮安“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称号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的“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企业”称号,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节能环保服务基地,积极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和产业联盟,建立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环境服务体系。

(四)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

1.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加大中心城市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六大中心。一是商贸物流中心。突出水渡口中央商务区、淮海中心商业区等功能区建设,全力打造苏北领先的现代商务核心区;培育淮阴区综合大市场,做大洪泽水产、盱眙龙虾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加快培育清浦、楚州等4个商业副中心;完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出口加工、海关通关等物流功能,加快培育空港、新港等物流节点。二是交通枢纽中心。优先推进铁路建设,建成宿淮铁路和淮扬镇铁路淮安段,推进宁淮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盐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完成盐河、金宝线等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淮河出海航道、张福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完善公路网络,完成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扩容改造、金湖至马坝高速公路、宿州至扬州高速公路淮安段等项目。提升涟水机场层次,争取一类口岸获得批准,实施涟水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三是科技创新中心。力争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县(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四是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名城”、“名人”、“名菜、“名湖”旅游精品,深度开发一府、两镇、四河,加快完善周恩来、韩信、吴承恩等一批名人景点,精心建设洪泽湖、白马湖、天泉湖旅游度假区,提升淮安美食之都形象,将淮安打造成为名人文化、漕运文化、美食文化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五是文教医疗中心。推进文化淮安建设,精心组织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打造学在淮安品牌,建成一批全国、全省一流的品牌学校。打造“三甲”医院群,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进一步扩大淮医影响力。六是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在中心商务区辟出专区引进国内各类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金融企业入驻;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加快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专业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展示交易、中介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素吸附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提高产业集聚度,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集中;创新运行管理模式,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健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和投资主体。抓紧制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意见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管理办法,重点培育淮安留学人员创业园、清河文化创意集聚区、淮安软件园、楚州智慧园、鼓楼盱眙国家大学科技创新园等一批模式创新、产业集聚效应突出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积极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南北共建工作,加强淮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苏南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到2015年,全市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达到2家。

3.主攻重点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5000亿元,实施服务业亿元以上项目7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有效投入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一是狠抓项目进度。对已确定的项目重抓资金到位率、开工率和竣工率,推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强化项目服务,确保按序时进度顺利推进。二是注重项目运营。做好建成项目后期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解决项目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引导项目健康、良好发展。三是强化重大项目储备。重点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进行项目调研,形成一批对服务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储备项目,确保每年储备2-3个50亿元以上大项目,力争在投资超百亿元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四是保证项目质量。所有服务业重点项目,必须坚持走大家规划、名家设计、富家开发之路,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的要求组织施工,努力使每一个项目既符合城市总体风格,又各具特色。

4.培育创新型服务业企业

引导服务业企业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为重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围绕科技研发、物流配送、贸易营销、专业配套、设计策划等领域,从市场准入、登记注册、税费价格、资质认证、配套服务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分离发展第三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业企业。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品牌,打造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品牌,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服务业品牌企业和服务业区域品牌。到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1-2家在省内同行业领先的服务业技术、业态或品牌创新企业,培育发展10家左右服务业名牌企业。

(五)推进服务业发展创新

1.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

选择一批有条件、有特点的县(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构建优势互补、层次分明的区域产业布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工业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化服务业对外合作以及完善政策、市场、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做好试点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按照国家、省和市出台的服务业政策取向,鼓励试点区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经验。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合理引导民资、外资参与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加大社会化服务领域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产业,深入推进城市供水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体育等领域营利性服务与公共服务分离,加快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扩大有效供给。

2.推进服务业业态创新

围绕商业模式、技术手段和服务理念创新,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领域。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引导企业科学细分需求市场,积极开拓能源需求管理、企业后勤服务、金融租赁、人力资源等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产品,创造更高的服务价值。推动技术手段创新,带动服务形式革新和服务内涵提升,着力开拓电信增值、数字多媒体、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新兴服务市场。推动服务理念创新,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加快由单一服务环节向提供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提供一般服务向多层次、综合性服务转变。重点培育一批理念新、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定制服务提供商、技术服务运营商和整体方案解决商,带动服务业新领域的拓展和新业态的成长。

3.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园和试点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现代化的网络、科技、软件和信息服务提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催生一批新兴产品和技术,带动制造业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通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品牌推广引领市场需求,为产品创造更强的生命力;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流通和专业服务支持,在服务的环节中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以服务引领制造、以制造促进服务的良性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强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物流、商贸等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4.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科技推广、专利应用、农机服务、农资供应、加工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农业专业服务,加快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努力构建和完善以科技、营销、信息、金融和技能培训等服务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加快建立传统交易市场与新型商业业态相结合、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加大对农村村镇建设、交通通信、安全饮用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环保等公共服务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管理功能,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出行条件,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5.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大服务业对台、对港招商力度。鼓励外资并购、重组本土服务业企业,拓展服务业利用外资途径,积极参与苏港、苏台、苏新服务业合作。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开拓文化、信息技术、运输、商业服务、旅游、中医药服务等服务贸易出口。大力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外包新市场;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加快建立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和海外市场网络,培育一批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运作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本土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包装一批有影响、有潜力的大项目,组织服务项目专题招商推介会,确保招商签约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

三、完善政策扶持

(六)支持重点行业加快发展

——金融业。对各地新引进的银行、保险机构和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不含已有机构在市内再新开设的营业机构),在营业后给予1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引进的金融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物流业。对列入省、市重点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基地中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通过国有资产收益和商业用国有房产等有效资产划拨等形式增加其国有资本金注入。对在淮安注册的货代企业,年代理内外贸重箱进出淮安港超过5000标箱(同一时段同一箱号不重复计算)的,在引导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帮助淮安港首次开辟集装箱航线的单位或个人,每新开辟一条航线,且稳定运行1年以上、年运量不低于3000标箱的,在引导资金中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落户市区的集装箱货运企业(承诺区域内落户5年以上)设定财政补贴。对于1年内车辆数达到20辆,当年缴税营业额达到300万元的给予企业落户安置费10万元;车辆数达到40辆,当年缴税营业额达到600万元的给予企业落户安置费20万元(以此类推)。落户安置费从引导资金支出,按每年20%定期发放,5年发放完毕。

——服务外包产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的产业园区,在认定当年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认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的产业园区,在认定当年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软件、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称号的,在认定当年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申报国家级、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成功后,对国家级、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文化创意产业。对获得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称号和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称号的单位,经认定后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被国家和省评定为文化品牌的,经认定后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我市原创影视动画作品,在中央和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片(不含重播的动画片),分别按片长每分钟1000元、500元给予奖励,最多不超过30万元。

——商务服务业。对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及全国100强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其他大型企业在淮安设立地区总部的,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予以补助。对江苏省100强企业在我市新建2万平方米以上用于研发、销售、采购、结算的总部和区域总部大厦,建成运营后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各类大型企业在淮安新建的总部、区域总部,或其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用地按工业项目用地方式出让。对在我市举办的全省范围以上的产品展销会、展示会、交易会,对摊位费和布展费给予一定补贴。

——医疗健康服务业。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营利性民办医疗机构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家庭服务业。加大政府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公寓、老年康复中心、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对经省有关部门审批确定,功能设施达到省级示范性标准的社会力量新办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现代商贸业。对新增投资5亿元(含5亿元)以上,且出售的经营面积低于总经营面积50%的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综合竣工后5年内,每年按其交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给予奖励。——新兴服务行业。对经市有关部门共同认定的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企业,以2011年为基数,五年内其对地方财力贡献的新增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奖励。对市政府授牌的市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由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增的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三年内根据其对地方财力贡献的新增部分,可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实施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对新引进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两年内按其入库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增长额的50%给予奖励。

——对我市进入全省服务业100强的企业,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通过改制上市或买壳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的,按政府上市政策给予支持。金融企业在淮安市范围内发放贷款,年末余额较上年每增加1亿元,给予1万元奖励。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对新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节能减排服务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前两年分别给予50%和30%的奖励。对获得电信业务许可证的企业提供的增值电信业务,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大力吸引大型软件开发和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落户淮安,对在淮安投资兴建软件开发和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其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含1000万元)以上的,资金到位且企业正常运营1年后,经认定后按注册资金的5%给予奖励;鼓励软件开发和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对在淮安纳税的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00万元、1亿元、3亿元的企业,经认定后分别给予企业1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可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服务业企业中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凡股权持有满二年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对我市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技术转让合同所得,经省级科技部门认定并出具技术合同证明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对总部设在我市且在我市境内跨区域开展连锁经营的统一核算的服务业企业,经市财税部门批准,可由总部机构统一缴纳增值税。对列入国家和省服务业标准化计划的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投资咨询、工程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等商务中介企业获得国家最高等级资质论证,且认证当年主要业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0%以上的,经认定后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获得国家级、省级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及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分别给予5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款扣除替旅游者支付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及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营业额计征营业税。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省、市重点物流企业及公司制运作的省、市重点物流基地,对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适当给予减免。

——研究、落实服务业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切实减轻服务业企业税收负担。对分离出的商贸物流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场地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费用,在确定收取额度和比例时,如不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应从经营收入中剥离出来单独核算缴纳营业税。对缴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服务业企业,经批准可按规定享受减免优惠。“退二进三”企业,不改变土地权属关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的改建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意见》(淮发〔2006〕43号),全面执行现代服务业用水(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用水、用气、用电价格并轨政策,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

(八)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淮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年度考评优秀的集聚区,给予5万元奖励;考评不合格的,予以警告直至摘牌。

——对集聚区内建设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小企业融资、国际航运经纪、专业化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符合条件的,给予5-10万元一次性补助。——市级相关科技计划和经费要加大对集聚区内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创意设计、动漫、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支持力度。对集聚区内新兴服务业态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和国债专项资金支持。

(九)增加财政金融、土地和人才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将物流等其他专项扶持资金全部整合到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来,逐步加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2012年起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扩大至2000万元,并视财力情况逐年有所增加。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社会资本对现代服务业重点导向产业的投入,支持重点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市区服务业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发展,以及用于服务业目标考核和各种活动的开展等。从2012年起,各县(区)也要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视财政逐年有所增加。吸引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争取设立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直接债务工具融资和市级各类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向服务业企业倾斜,吸引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和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土地利用支持。制订和完善符合我市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投资强度和用地标准。各地要逐步增加服务业建设用地比重,保障土地供应。对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优先给予支持安排。对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新建项目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缴付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以分期缴付,在土地出让合同中依法约定的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制订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服务业人才开发目标和重大举措。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淮安创新创业。扎实开展服务业人才培训工作,将服务业人才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培训计划,积极开辟境外培训基地,组织实施服务业人才海外专题培训。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氛围,对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服务业人才给予重奖,在“淮安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中,优先考虑作出突出贡献的服务业人才。以上各项奖励、补助等扶持资金,由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相关部门审核认定,经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后,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及各县(区)分级承担。

四、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与服务业发展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和推进机制,抓紧筹建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和政策研究。市发改委要牵头做好全市大流通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县(区)要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增强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创新发展思路,建立“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组织保障,落实政策措施,切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一)强化规划引领立足苏北、面向长三角、放眼全国,修编和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主要载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已制定实施的服务业各项规划,各地、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扎实推进,绝不允许各自为战;各级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紧密协作,在服务业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环境评估等环节严格把关,凡是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办理审批等相关手续。

(十二)完善统计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能够全面反映淮安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服务业统计制度,实现服务业统计全社会、全行业覆盖。完善服务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服务业统计数据交流与共享,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县(区)服务业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服务业统计人员配备和经费的保障力度。

篇3:淮安市人大领导调研散装水泥工作

6月8日上午, 淮安市人大城乡环保委周平主任一行到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调研散装水泥工作, 就《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 (立法调研稿) 开展了座谈。在听取市散办尹家美主任关于本市散装水泥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后, 周平主任对本市散装水泥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 淮安散装水泥工作发展速度快、亮点多且工作措施扎实有效。针对商品混凝土市场调控缺乏有效手段和县 (区) 散办无专职人员等问题, 将积极向省人大反映, 争取在即将出台的《江苏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最后, 周平主任要求市住建局和市散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行业发展规律,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突出问题, 创新思路, 切实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大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 认真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各项优惠政策, 扩大推散量, 提高水泥散装率, 全面实现“禁现”, 为本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保型城市和促进节能环保作出更大贡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徐子佳局长、陈步公副书记参加了上述调研活动。

篇4:淮安市委领导班子

2012年淮安市外侨办特色亮点工作主要有:

牵头承办“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淮安)行”活动形式与内容创历史之最。邀请60多位海外博士来淮,与淮安市120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人才、项目洽谈对接,签约项目42个,使项目对接由以往口头合作意向变成现场签订合作项目,提升了活动成效。许多企业表示十分幸运找到了急需的海外高端人才。

牵头承办2012淮安市委市政府赴香港招商活动创全省之最。2012年香港招商创新为10个板块,在全省独树一帜。签约项目24个,总投资294.2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實现了“五个首次”:首次与香港四大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在香港举办外资企业代表恳谈会,首次在香港举办金融人士交流会,首次在香港举办淮医品牌建设恳谈会,首次在香港举办青年精英交流会。香港招商10个板块的成功运作,标志着淮安与香港由以往单一的经贸项目领域合作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的开始。

邀请香港贸发局来淮举办专业论坛创国内地级市之最。香港贸发局组织专业人士代表团在淮隆重举办了“活力香港·开放淮安”香港企业专业服务论坛。这是香港贸发局首次在国内地级市举办论坛。论坛的主讲嘉宾由香港业界精英担任,围绕企业如何在香港上市等主题进行了深层探讨。市外侨办组织了120多家企业负责人与会,为推动淮安企业在香港上市和利用香港经贸发展平台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

服务淮安—香港首航仪式效果显著。曲福田市长、赵洪权副市长率团赴香港进行首航经贸旅游招商推介和唐道伦副市长率团赴香港进行首航前期宣传,淮安外侨办为此提供了良好服务,每次都组织十多家港澳主流媒体进行采访报道,特别是服务曲市长一行成功拜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贸发局,为淮安与香港开展深度合作奠定基础。淮安市外侨办还在《香港经济日报》和《大公报》上为首航进行了专版宣传,提升了淮安———香港航线在港澳地区的知晓度。

“大侨务”格局进一步形成。组织淮安市华商企业协会企业家代表团赴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开展考察交流活动,结识了访问国一批重量级侨领侨商,并于意大利华商总会、西班牙华人总会等6家海外侨团签署了友好交流单位协议书;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促成浙江的杭州、金华以及福建的福州、厦门、南平、漳州、莆田等7个城市的(外)侨办与淮安市外侨办签署了缔结侨务工作友好单位协议书,为淮安市赴闽浙两地开展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篇5:市委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汇报

近年来,X班子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责权清晰、运行规范、协调高效”的原则,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积极探索X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市委常委会集体领导机制,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一是完善制度,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执政机制。坚持以整改为抓手,以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为重点,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市常委会民主议事、科学决策机制的形成。二是把握大局,充分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在决策中市委注重定战略、把方向、出思路,坚持广开言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各套班子内部形成了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三是夯实基础,努力提高干部选任公信度。市委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积极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完善各项任用制度,严格任用程序,加强监督,推进了选人用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四是坚持论证制度,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在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实施专家论证制度,做到重大事项不论证不决策,进一步提高了市委决策的科学性。五是明确任务,进一步发挥常委会的作用。凡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经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都经过了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常委会议题的提出,由市委书记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在充分听取常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常委会会议议题。在市,结合常委的分工,将市委每年确定的重要工作和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常委在全局工作中担负的职责,比如联系的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事项,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实行市委常委会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县市委集体领导作用。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对党委领导班子的职能进行科学界定,并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根据每个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二是完善决策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工作的领导。换届后书记办公会的取消,使常委会议事范围扩大、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制度得到强化。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管理。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制度,明确县级干部对联系点的党建、经济建设、稳定等中心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从而提高常委参与重大经济社会事项的决策能力,强化常委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导合力。三是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和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凡是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等都提前将议题印发有关领导,充分酝酿,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重大经济问题、大额度资金使用都提交市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及时纠正。班子成员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以实际行动维护了班子的团结。

(三)积极探索市委常委会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县市委领导核心的形成和巩固。

一个是,实行通报、汇报制度,强化了四套班子间的联系。市委除研究干部外,召开常委会议均邀请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列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讨论重大决策,促进了市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沟通。建立常委之间会前相互了解情况、会中通报工作进展、会后协调工作安排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常委对各项工作的了解,使常委在决策重大问题时能够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有效避免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没有副书记对常委工作的“把关”,常委之间因不很了解工作情况,常委会上不便于发表意见,或者发表的意见不能切中要害,导致决策草率和少数人决策的情况。另一个是,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县市委班子重视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体现出了较强的整体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应对疫情防控事件过程中,县市委班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县市四套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使疫情防控及时得到了控制,较好实现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良好局面。另外,在应对今年X风灾工作中,县市委班子继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带动作用,及时制定救灾方案,认真抓好各项救灾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救灾工作的及时和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县市全委会的作用,推进县市委班子规范运行。

随着县市委班子配备改革的不断深化,常委负责制的全面实施,县市全委会在班子决策、工作监督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为县市委班子的规范运行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首先,积极发挥全委会参与县市委班子在重大决策方面的作用,县市委班子只要研究重要问题或作出一些重大决策,都要召集全委会征求意见,使决策的程序更加规范,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其次是,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充分发挥全委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如党委委员参与干部推荐提名、对拟用干部实施票决、定期听取本县市干部任用工作情况、对本县市干部任用工作进行评价等,有力地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

1.市委常委之间的协调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强。

2.在抓干部学习教育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3.在扩大经济总量,谋划财源增收思路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办法还不够多。

4.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常委直接分管一块工作,有利于抓细、抓实,但常委分工相对独立,客观上造成对其他常委分管的工作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在常委间工作协调配合上力度不够。

5.对如何更好发挥县委全委会在决策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规范。

6.在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方面,对干部群众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做的力度还不够。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市委班子的整体素质。

既要充实培训内容,更要突出培训重点。在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市场经济、公共管理、现代科技、法律、计算机、外语等知识技能的学习,加快知识更新速度。

二是适应中央加大X大发展的形势需要,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

中央X工作会议和中央X工作座谈会相继召开,X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县市委班子是X稳定发展的领导核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全面了解各项方针政策,充分抓住这次大发展的机遇,抓紧做好各项工作,推进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篇6:密山市委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2010年3月

2009年,在鸡西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密切配合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3亿元,同比增长12.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29亿元,同比增长20.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亿元,同比增长19.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4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75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77元,同比增长8.7%。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外贸进出口总额六项指标均居鸡西三县(市)之首,多项经济指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总量小、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外经贸结构单一等问题突显。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始终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切实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全市经济在逆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2009年,全市新引进项目4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5个,计划投资14.6亿元,已到位资金11.7亿元。新引进的城市污水处理、和顺煤矿、胜利煤矿、华峰煤矿、帅发建材物流大市场等大项目进展顺利;续建的风力发电、热电联产等8个大项目已经陆续投产。这些亿元大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30多亿元,税金4亿多元。同时,密山电厂已取得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咨询复函(路条),钾长石开发、钛铁开发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大项目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我们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到位资金8.2亿元,是上年的2.2倍。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7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06亿斤,创历史新高;优质粮食作物面积达到210万亩,创建国家级绿色食品大型原料生产基地100万亩,建设省级绿色食品基地25万亩。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面积达到54万亩,新建标准化育苗大棚3035栋,水稻单产提高20%。强化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其中省级5家、地市级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4个。加快发展畜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264个,养殖大户发展到1057户。积极推广大白鱼养殖,面积达到29万亩,年产值达4.8亿元。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27.2亿元,同比增长10.1%,畜牧业产值实现10.1亿元,同比增长8.4%。

三是加快推进对俄经贸战略升级。面对金融危机影响,我们积极应对,主动调整对俄经贸战略,培育壮大经贸主体、扩大进口规模、对俄经贸在逆境中取得新发展,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工作指标。2009年,全市进出口贸易额实现2.55亿美元,同比增长9.8%,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34%。我市进出口贸易额仍居鸡西地区首位,位于全省第6位,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是全省陆路口岸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口岸。外经贸企业发展到43家,其中,加工型企业6家,年进出口贸易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4家、超亿美元的1家。

四是加快推进特色旅游经济发展。加快建设以兴凯湖为核心,以蜂蜜山、莲花旅游区、北大荒书法长廊、荷香园、铁西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的旅游景区,蜂蜜山天蜂阁、莲花旅游区生态观光园、铁西森林公园综合楼等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铁西森林公园通过AAA级景区评审。农家游省星级家庭旅馆达到34家,实现提档升级。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生态游、边境游、跨国游、文化游、民俗游等多游并进的旅游格局。2009年,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国内游客增长75.3%,旅游总收入实现5.1亿元,同比增长10%,再创历史新高。

五是加快推进区域合作共建。我们把农垦经济作为密山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整体战略运筹,统一扶持政策,统一 发展规划,统一产业布局,垦地双方在感情、思想和发展的融合度上达到了历史最佳时期。场市共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不断优化升级,双峰农场2000头现代化奶牛场、杨木乡蟠桃园等共建项目成效明显。加强农机作业合作,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75万亩。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同投资2150万元,其中农场投资15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31公里。8511农场投入资金240万元,共同建设密宝公路。兴凯镇与8511农场合作改造供水系统,解决了2万多人的用水问题。教育、医疗、文化、安全等多领域的合作共建向纵深发展。

二、着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最大限度解决好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急,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全市广大群众切身利益。2009年,全市投入民生资金高达6.75亿元,同比增长20.5%,是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惠及民众最广的一年,一批密山人民多年想办、想干的重大项目得以强力实施,一些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大事、难事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11所学校通过鸡西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改造乡镇卫生院6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补偿医疗费用1700万元。城镇医疗保障参保58409人,参保率达到86%。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670万元。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市人民医院外科综 合大楼、市社会福利院连珠山分院、西水源地水处理厂、2000吨高位清水池等一批民生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全面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公益性岗位,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就业6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三是全面整治城乡环境。深入开展‚提升文明素质,建设美好家园‛和‚三优‛创建活动。完成城市10条街路建设和改造工程,建设经济适用房2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10万平方米,新铺和改造供热管网5000多延长米。投资1.6亿元新建农村公路459公里,144个村实现‚村村通‛、98个村实现‚村组通‛,33个村和林业9场1圊实现‚户户通‛,9个煤矿实现了‚井井通‛;完成造林绿化3.67万亩,建设了32个高标准绿化美化村屯,改造农村泥草房8.6万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89.5%;完成了2415户农村沼气池建设任务,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3%。

四是狠抓安全稳定工作。认真抓好以煤矿安全为重点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信访化解年‛活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平安密山‛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09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市共有46个党委(党 组)、539个党支部(总支)、14971名共产党员,分两批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学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理清,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同时,我们抓住学习实践活动这一良好契机,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是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着眼于学理论、出思路、议大事、促落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实施了中心组学习‚示范工程‛和党员干部学习‚重点工程‛,制定下发了《中共密山市委关于2009年全市干部理论学习的意见》,并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推动了理论学习制度化。

三是着力建设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致力于市委班子内部的团结,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有力武器,适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起到了增进团结、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作用。注重营造四大班子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市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把好方向的前提下,放手支持政府一班人大胆工作,对人大、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纳,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形成了合作共事、加快发展的合力。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新提拔正科级干部13人,副科级干部42人,调整交流62人,一批想干 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继续开展公开选聘领导干部工作,有17人走上中小学校级领导岗位,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三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党建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009年新建党群农民合作社13个,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创新开展了‚村官论坛‛工作机制,新建改建7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加强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深化基层组织建设一体化工作,组建场乡一体化党组织17个,建立‚帮带式‛和‚联带式‛互帮互助联合党组织111个。全面加强社区、机关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化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社区党建工作得到新加强,机关形象得到新改善,‚两新‛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新提升。

四是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2009年,市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为总抓手,大力推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认真开展对扩大内需项目的监督检查,创新廉政监理监督机制,制定出台了《密山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廉政监理’制度实施方案》等系列规章制度,受到了省纪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入开展以‚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强了32个重点建设项目 和58个重点部门的日常监督,加大对重点案件查办力度,全年共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8件,受党纪处分34人,行政处分20人。全市上下形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2009年,我市先后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铁路护路工作先进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市等。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经济总量小,增长速度不快;立市大项目少,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强;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产业链条短,资源型、初加工、原字号比重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对俄经贸、旅游尚未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尚未得到更好的解决;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扎实。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决定,2010年要以推进‚六个快发展‛为主线,以实施‚八大民生工程‛为重点,以加强‚六项建设‛为保障,全力做好‚保增长、惠民生、强党建‛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工作上要实现六个快发展。狠抓大项目建设不放松,在推进工业强市上实现快发展;狠抓‚三农‚工作不放松,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快发展;狠抓对俄经贸不放松,在打 造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上实现快发展;狠抓特色旅游经济不放松,在构建旅游名市上实现快发展;狠抓城市建设不放松,在提升密山形象品位上实现快发展;狠抓场市共建不放松,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上实现快发展。在保障民生上实施‚八大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健康工程、就业工程、保障工程、畅通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平安工程。在党的建设上要加强六项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和鸡西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高效落实,努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密山市政府领导班子工作总结

2009年,在鸡西市委、市政府和密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市政府班子成员组织和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攻艰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目标,密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3亿元,同比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4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75元,同比增长1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29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创密山历史最好水平。审计、计生、民族宗教、经济普查、农技推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群众体育、城市体育、物价局农本调查9项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依法行政、粮食生产、小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广播电视、档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等26项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科技、市志等9项工作被评为鸡西先进。

一、全力推进做强大工业战略,大项目建设成果丰硕。新上项目47个,计划投资14.6亿元,已到位5.8亿元。其中,千万元以上大项目26个;投资1.56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1.3亿元的建材物流大市场、3亿元的和顺煤矿、1.5亿元的华峰煤矿、1.3 亿元的胜利煤矿等5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开工建设。续建的8个超亿元大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到位资金5.9亿元。其中,投资2.8亿元的日处理500吨鲜奶项目和1.3亿元的120万吨洗煤项目开始试生产,1.1亿元的有机米、生物肥项目正式投产,1亿元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区项目投入使用。倍受密山几代人关注的投资154亿元密山电厂项目已取得了国家发改委咨询复函,核准后即可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有力拉动下,工业经济在外部环境最为困难的情况下,三项主要指标仍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31.9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加值实现10.1亿元,同比增长14.3%;利税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全力推进振兴大农业战略,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争取到国家农机化项目资金1465万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1000多台(套),全市农机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实现27.2亿元,同比增长10.1%;畜牧业产值实现10.1亿元,同比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5677元,同比增长8.7%。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其中省级5家、地市级10家;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9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4个。粮食总产量实现15.06亿斤,连续6年实现稳定增长。

三、全力推进发展大旅游战略,旅游开发不断深入。投资400万元完成蜂蜜山进山硬质公路、龙泉、龙溪和龙潭一期工程。计 划投资5000万元的蜂蜜山寺院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及可研报告,与北京客商达成建设意向。先后投入300万元强化白泡子旅游专业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兴凯湖白鱼湾景区控制性详规。投资900万元的铁西公园文庙和武庙开始接待游客。铁西森林公园170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投入使用。中华书法世纪坛开工建设。进一步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兴凯湖、蜂蜜山知名度越来越高。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总收入5.1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四、全力推进搞活大经贸战略,对俄贸易逆势而上。开发区星光大道建设开始启动。争取到外贸奖励和发展金390万元、口岸改造资金150万元。全市经贸企业发展到47家。其中,加工型企业6家,年进出口贸易额超亿美元的1家、千万美元的3家。在全省外经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口岸出入境实现2.1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4万吨;进出口贸易额实现2.55亿美元,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34%,连续三年排在鸡西地区首位。

五、全力推进建设大通道战略,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全省第一。投资1.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459公里,全市144个行政村实现硬质公路‚村村通‛,98个村实现‚组组通‛,33个村实现‚户户通‛;两个矿区、9个矿井实现‚井井通‛;全市9个国营林场在全省率先实现‚场场通‛、‚户户通‛。投资3.2亿元的密宝公路已完成工程总量60%。

六、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城乡建设品位不断提升。新城区建 设步伐加快。市政府东侧道路竣工通车;投资3160万元的2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已完工;投资1.35亿元的6.7万平方米1栋高层住宅楼完成主体工程,5栋多层住宅楼竣工。综合改造升级老城区10条街路。投资2.3亿元开工建设馨源小区、荣恒二号等26项工程,建筑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投资6847万元建设乡直住宅楼9栋7803平方米。改造泥草房954户,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87.5%。认真组织开展‚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投资100万元改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完成造林绿化3.67万亩,市区铺设草坪3200平方米,栽植花卉10.6万株。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市。

七、全力推进场市共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农垦互派19名干部交叉任职。组织乡镇与农场共建农业示范园区3个。到农场承包土地60多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6600人。共同出资2150万元(农场出资15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31公里。兴凯镇与8511农场共同投资298万元完成供水系统改造,解决了2万多居民吃水难。与农垦无论在感情沟通,还是在合作层次和领域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八、全力推进和谐密山建设,改善民生成效显著。投资5000万元的市人民医院十五层外科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改造6所乡镇卫生院。全市有15.8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为5万人次补偿医药费1700万元;有5.8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6%。投资900万元完成东水源地基础工程。投资332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处,解决了农村4400名群众吃水难问题。全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2670万元,实现应保尽保。为1425人发放医疗救助款355万元,为8600名灾民提供生活困难救助287万元。发放抚恤补助资金448万元,下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和住房困难补助资金218万元。投资750万元的市社会福利院连珠山分院,已完成主体和附属工程。向上争取再就业资金2067万元,城镇就业再就业实现6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了第三年机关事业单位规范津贴补贴,人均月增资125元。为城乡1.08万贫困户发放取暖补助645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取暖补助近千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3962名贫困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230万元;为高中阶段2377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90.5万元。投资1170万元建设标准化校舍6000平方米,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40所。2009年全市民生投入高达6.75亿元,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

九、全力推进依法行政,社会各业全面进步。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连珠山镇解放村被评为全省‚十佳和谐村屯‛,白泡子乡湖沿村被列为全省首批文明示范村。全市共引进推广科技成果20项,创经济效益上亿元。投资224万元建设5个计生服务站,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7‰,我市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投资184万元建设4个乡镇文化站和16个农村篮球场,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发放企业贷款9307 万元、农业贷款19.9亿元。强化11户重点企业污染治理,主要减排指标基本得到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煤矿标准化建设。强化信访稳定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以‚平安密山‛建设为主线,认真组织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加强依法行政,将政府工作置身于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向市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报告工作32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85件,政协委员提案43件。

十、全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强化素质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理论修养,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市政府定期例会议政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民主决策科学机制,特别重大经济事项和项目决策前要充分地加以论证,做好可行性研究,确保各项决策符合密山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法制建设要求。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的知情度、透明度,扩大参与度,推动政府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三是强化廉政建设。把廉政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政府班子和全体组成人员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领导分工 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全市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责任网络。按照年初确定的廉洁从政工作重点,层层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状,将廉政建设与经济指标一同考核。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在严格自律的同时,全力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开展‚警示‛和廉政教育,签订专项目标责任书,有效地防止了腐败违法现象的发生。

尽管2009年政府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企盼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还不到位,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受财力限制,改善民生的一些好想法、好措施还不能尽快实施。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上一篇:老师送给初中生的励志名言 中学生励志句子下一篇: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