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2024-08-13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精选11篇)

篇1: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究植物靠什么喝水的》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究植物靠什么喝水的》含反思!

活动设计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探究植物靠什么喝水的》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730字。

篇2: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点说明了在幼儿阶段,他们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在科学领域中,《指南》中也提出了明确规定:“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就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在工作实践中,我就如何根据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 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师就要真正成为幼儿探究过程的引领者、支持者、帮助者。

幼儿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包括:产生疑问或疑惑;猜想和假设;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与结论;解释与交流等基本环节与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发现并大胆提出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给予幼儿提出问题的时间与机会,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教师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认真倾听,记录下幼儿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形成有探究意义音和价值的问题,作为幼儿探究的起点。

2、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猜想和假设(推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面对问题,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分析和预想事物及现象的成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幼儿直正动脑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急于提出自己所谓“正确”的想法。

3、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结论的得出要以观察和实验中看到的事实为依据。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实验与验证,培养幼儿对事实的尊重,对证据的重视。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其进行反复的观察、实验与验证从而发现真相。巩固或调整自己的认识,主动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要观察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观点,所有的发现,还要通过提问、建议等方式引导幼儿向科学概念和原理迈进。

4、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与能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幼儿可以用图画,符号、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方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5)

5、实验之后,在讨论中形成的。幼儿间的交流与讨论,对形成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有着重要的作用。组织集体、小组、个别多种形式的交流与讨论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此环节教师要鼓助幼儿大胆的发表个人的意见.专心倾听他人的见解、养成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指南》遵循幼儿学习的这一特点,在说明中也强调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并在“教育建议”中大力倡导:“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不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等等。

篇3: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一、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 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众所周知, 幼儿爱提问是他们的秉性, 因此, 有意为幼儿设置情境是激发幼儿提问, 引起幼儿探索求知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并非所有的幼儿都爱提问, 也有一些幼儿不爱提问, 不会提问, 看似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 往往处于一种“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的状态。对这些幼儿, 教师和家长更应多进行一些启发引导, 多加思索, 为其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带领他们进行一些有目的地观察, 让他们发现一些现象, 引起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疑问。例如, 在“沉与浮”的科学活动中, 问他们“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有的东西会沉到水里去?”“为什么纱布放在水里开始是浮的, 后来就沉了呢?”当教师的提问幼儿也感到是个疑问时, 他们会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其他类似现象。“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沉得快, 有的东西沉得慢?”幼儿的疑问将会在教师面前提出。久而久之, 幼儿的提问能力会不断提高, 探索求知的兴趣也将得到不断发展。

二、培养幼儿善于提问, 积极探索的精神和求知欲望

(1) 针对幼儿不同提问, 给予不同形式解答。幼儿爱提问是个好现象。他们发现了一些事物或现象, 自己会去观察、琢磨, 当始终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时, 便会向老师或家长提出疑问, 在其没完没了的提问中蕴藏着他们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或家长就应该针对他们的不同提问给予不同形式的解答, 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达到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目的。但对于幼儿提出的一些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疑问, 教师或家长既不能拒绝回答, 也不能作详细解释的, 可围绕提问阐述一些有关知识, 告诉幼儿将来长大后可以从书本上求得答案, 给幼儿留下悬念。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还能把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向更深一层。

(2) 构建积极的应答环境, 分享幼儿探究的乐趣。“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幼儿学科学, 成人除了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活动, 使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之外, 让孩子们体验发现的乐趣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为幼儿构建一个积极的应答环境, 给孩子们交流、争议, 分享探究的乐趣提供一个平台。在这里, 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畅谈自己对不同材料的感受, 也可以听听同伴对同样材料的不同发现, 和别人分享自己在利用、改造材料来解决问题时的那种乐趣。在这里, 孩子们不断地获取着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 自主的活动令孩子们兴趣盎然, 老师支持、鼓励的态度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主动探究的兴趣更高了, 学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3) 通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和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实物操作为主要途径, 从发现问题到获得知识的活动过程。因此科学教育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通过操作有所发现, 从而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就会尝试着从“想一想”和“做一做”中去解决。而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又发展了智力, 丰富了知识, 体验了愉快的情绪, 继而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形成更强烈的求知欲, 这样就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例如, 玩水时, 水从盆里溢到了桌上, 幼儿就尝试着用多种方法使水回到盆里:用手捧, 用纱布、海绵吸, 用针筒抽等, 幼儿从中懂得了水的浮力、空气的压强等科学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活动发展了幼儿的智力, 培养了幼儿的科学兴趣。

三、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

科学活动的特点是富有实验性、探索性。它强调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亲自实践, 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 从而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据此, 在科学活动中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就需要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探索。在这个活动中, 每个幼儿都会通过实际操作而有所发现, 即使是智力发展缓慢、反应迟钝、比较胆怯、缺乏自信心的幼儿, 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探索也能有所发现, 甚至发现了其他幼儿没有发现的现象。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执行方案, 最后达到目的的各环节中, 都依靠幼儿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从中学得了知识, 懂得了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体验了愉快的情感、成功的快乐,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

总之, 喜欢提问是幼儿探索求知的表现。因此, 作为教师和家长, 要积极创设质疑的情境, 培养其探索精神, 激发求知欲望, 长此以往, 对丰富幼儿知识, 发展幼儿智能, 培养幼儿从小养成探究问题习惯会大有帮助, 这也是幼儿未来学习、生活、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宝贵品质。

(福建省永泰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 作为教师和家长都应该让这些火花燃烧起来并充当“助燃剂”, 要积极引导, 循循善诱, 创设环境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 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丰富幼儿知识, 发展幼儿智能, 让幼儿从小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

篇4: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一、 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二)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二、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一)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化中,幼儿可开心了!

(二)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三)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学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三、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一)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三)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四)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篇5: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目标

1.仔细观察牙齿模型,认识几个重要的牙齿及名称。2.知道护齿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材料

1.牙齿模型、健齿套装、平面镜 过程 导入

导入一 故事导入

 教师:诺诺非常喜欢吃糖。白天吃糖,晚上吃糖,就连睡觉了还要吃糖。妈妈不让吃,诺诺就哭闹。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就让他吃。有一天,诺诺的牙齿们实在受不了了。趁着诺诺睡觉的时候,他们商量着要一起逃走。诺诺吓坏了,一下子就从梦中醒了过来。看了看自己的牙齿都还在,诺诺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乱吃糖了,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

 教师:小朋友们,诺诺乱吃糖的习惯好吗?你们是不是和诺诺一样呢?那诺诺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呢?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爱护自己的牙齿。

导入二 模型导入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都长什么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帮手来认识牙齿,看!(展示牙齿模型)

活动

活动一 我们的牙齿

1.认识牙齿

 教师:小朋友,平时我们使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嘴巴里面白白的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展示牙齿模型,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教师:你知道你有几颗牙吗?你知道牙齿的名字吗? 2.观察自己的牙齿和小伙伴的牙齿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 教师:看看自己和别人的牙齿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分发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大胆说出结果)

 教师:你知道你有几颗牙吗?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用到那些牙齿? 3.了解牙齿的作用

 教师:你知道牙齿有哪些部分吗?每个部分的牙齿的名字是什么?每个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 教师: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主要用到的牙齿有:门齿、尖齿、磨齿。每个不同部分的牙齿的作用也不同。(教师边说边操作牙齿模型,展示相关部位)

活动二 我们一起来刷牙

1.如何保护牙齿

 教师:小朋友们,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我们如何保护牙齿呢?(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思考保护牙齿的方法) 教师。

 教师:小朋友们都在什么时间刷牙呢?(引导幼儿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少吃甜食,饭后要刷牙漱口,并且早晚也要刷牙。)2.学习《刷牙歌》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自己刷牙吗?你们知道如何正确地刷牙吗?(教师可教给幼儿一首《刷牙歌》,用健齿套装来演示正确的刷牙步骤。)

评估

1.是否知道牙齿的作用,以及门齿、尖齿和磨齿的作用。2.是否知道刷牙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延伸

回家让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刷牙歌》。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刷牙步骤。教学建议:

1.教师不用强调牙齿的数量以及结构,此处的内容可在今后的中大班课程中进行。2.不要求幼儿当堂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可在家园联系中告诉幼儿的父母回家陪同幼儿练习。

3.教师可告诉幼儿,换牙导致的缺齿是正常的情况,不能说明幼儿的牙齿健康状况。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篇6: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目标

1.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2.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材料

1.眼罩、单元动画《独一无二的我》 2.沙锤、响板、三角铁、小鼓 过程 导入

导入一 单元动画导入

 教师:(播放动画)蒙蒙诺诺是怎么找到自己照片的啊?(引导幼儿发现眼睛的重要性)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你们还能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吗?请小朋友捂上耳朵,还能听到老师讲的话吗?

导入二 活动导入

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往四周看一看。你们都看见什么了?现在请你们用手把眼睛捂住,还能看见吗?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安静。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活动

活动一 小眼看世界

1.戴上眼罩,体验黑暗

 教师:(分发材料)你看得见吗?能走路吗?(引导幼儿体验黑暗带来的不便) 教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戴着眼罩,穿过这些障碍物,看看会怎么样。(在教室前面摆法一些椅子等障碍物,摆放2-3个即可,同时老师在旁边注意保护,以免幼儿跌倒磕碰)2.眼睛的作用

 教师:刚才戴上眼罩的小朋友走的跌跌撞撞的,谁说一下这是为什么呢?(鼓励幼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让幼儿体验黑暗,明白眼睛的作用)

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还要关心和帮助眼睛看不到的人,对不对?(引导小朋友爱护眼睛,培养小朋友助残意识,关心帮助残障人士)

活动二 听声辩音比赛

1.请幼儿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

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幼儿回答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让幼儿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辨别几种乐器的声音

 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小朋友当评委。(将小朋友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幼儿辨认乐器的声音)

 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评估

1.是否知道眼睛和耳朵的作用。2.是否参与了眼睛和耳朵的游戏。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个“盲人摸物”的游戏。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来体验闭着眼睛摸东西的感觉。教学建议:

1.幼儿戴眼罩的时间不宜过久,可能会造成感觉不适。

2.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篇7: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目标

1.认识并学会分辨电池的正负极。2.简单辨别电池种类及型号。3.知道电源的作用。材料

1.AA电池、单元动画《会咬人的电》

2.自备:使用电池的玩具、其他种类的电池、各种各样的电源图片 过程 导入

导入一 故事导入

 教师:有一天,诺诺和蒙蒙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不远处,突然飞来一辆小跑车。两人正要躲开,小车却在撞到他们的脚趾之前慢慢停住了。坐在车里的小人儿正闷头踩着油门,小车就是不走。诺诺说:“额,小小朋友,你的车没油了吗?”小人儿仰着头可怜巴巴地道:“我的车是用电池的。电池没电了,小车就走不动了。”蒙蒙从口袋里掏出两5号电池,两人蹲下把小跑车翻过来,给它装好了电池。诺诺又把小人儿放到车里,小人儿高兴地向诺诺蒙蒙道了谢,开着车欢快地跑了。

导入二 单元动画导入

 教师:(播放动画)请问:刚才的动画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老鼠不小心触电了,对吗?

 教师:现在老师要问其他的问题了:小朋友你们有玩具车吗?玩具车的电池没电或者是没有装电池的时候,玩具车还能开动吗?

 教师:(总结小朋友的回答,并提出电源的重要性)没有电源,电器就无法工作,我们也无法玩电动玩具了。

活动

活动一 各种各样的电源

1.教师展示各种电池和各种电源的图片

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电动玩具都用的什么样的电池啊?(小朋友们展示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和电池)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 教师:这些电池的长得可都不一样呢。哪个小朋友可以说一说,这些电池哪里不一样呢?(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圆柱形的电池)2.小朋友们讨论电池、电源如何能让电器或玩具工作的

 教师:电池是怎么让我们的玩具工作的呢?(引出电量的概念)原来电池能够储存电量,然后自己储存的电量送给电动玩具,然后我们的玩具就能动起来啦。 教师:电池的种类很多。像这种小一点的电池叫做7号电池。大一点的叫做5号电池。还有这种小小的圆圆的电池,像不像衣服上的纽扣呢?它的名字就叫做纽扣电池。

 教师:我们发现电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像5号、7号电池这样的电源,是通过自己储存的电量为电器工作的,储存的电量用完,就没电了;像教室里墙壁上的插孔,则是通过线路的连接为电器提供电量的,只要一直连接着,这个小小的插孔就能一直为电器提供电量。

 教师: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不可以用手触摸连着的线路以及插座和插头。(讲解用电安全)

活动二 电动玩具动起来

1.学会分辨电池的正负极

 教师:(分发5号、7号电池,并强调电池也是一种电源)。小朋友们,我们看看这些电池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电池虽然大小不同,但是都有两个不同的极)

 教师:仔细观察电池,我们是不是看到一头长着一个小犄角,另一头光秃秃的呢?长小犄角的就是电池的正极,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号,另一边没有长犄角的是电池的负极,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号。2.探索电池的安装方法

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自己试试安装电池,看看玩具能不能起来呢?

 教师:有的小朋友成功了,那玩具没有动起来的小朋友知道原因吗?请成功的小朋友帮忙检查一下电池的安装是否正确?

 教师:电池的两极要正确地安装到电池的家里面。光光的小屁股这头,要安装到弹簧这边。我们也可以利用电池上,和电池家里面的“+、-”符号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安装。

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哇,小朋友们都成功了。让我们一起玩吧。

活动三 玩具找朋友

 教师:老师把2号电池、5号电池和7号电池放置在操作台上,请小朋友们分组,每组4人,每组3个玩具;

 教师:从现在起,以小组为单位,为每组的玩具寻找合适的电池。每组所取电池数目不能超过6个(数量的限定视玩具所需电池数而定)。若本次所取的电池不合适,则可以和相邻小组交换合适电池。将电池安装好,让玩具动起来。哪个小组用时最短,速度最快,哪个小组就是冠军。

注:过程中教师注意小朋友安全,引导小朋友有秩序地取放电池。评估

1.是否知道电池凸起的一端是正极,另一端是负极;知道“+”为正极、“-”为负极。2.可以辨别5号电池与7号电池。3.能否正确地安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延伸

1.找一找,除了玩具车外,还有哪些玩具是需要安装电池的? 2.这些需要安装电池的玩具,都是需要安装两节电池吗?

3.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家中的电器,哪些需要安装电池,哪些需要插入插孔?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篇8: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

一、创设随机教育的环境, 培养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自然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 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天生就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产生好奇, 他们什么都想去试一试, 什么都想去看一看, 什么都想去动一动, 喋喋不休地提出很多“为什么”。正如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喜欢接触大自然, 对周围的一切现实事物都感兴趣, 常常用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 并通过直接的经验来认知事物。在教学活动, 我更多地采用了以周边熟悉的生活环境、常见事件进行随机观察、随机教育。例如科学活动《下雨了》, 单凭教师讲解, 提供下雨的声音, 或图片是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所以我利用海南五月份的天气有点多变, 上午还是太阳当空照, 下午临近幼儿离园时间就会来个大变脸, 要么是乌云布满天, 要么是狂风暴雨。这样突变的天气常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与有意注意。于是我带领幼儿在窗边观察下雨的情景, 采用向幼儿提问的形式, 如: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声音?雨水到哪去了呢?下雨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有时还透过窗户让幼儿伸手去接些小雨滴……让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来初步认识关于雨的知识。幼儿通过观察充分体验、感受雨天带来的乐趣, 从中了解了有关雨的知识, 培养了乐于观察、乐于参与、乐于发现的科学品质。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下雨了》中, 引导幼儿回想观察下雨的情景, 幼儿能用点画、短垂线, 斜线表示雨……以亲身的经历呈现在美术作品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充满兴趣去科学探究, 使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随机教育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不能对幼儿产生过高的要求, 教师担任的角色是活动的参与者, 并创设平等、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 保护幼儿在安全的条件下, 给予幼儿自由, 包括想的自由、说的自由和做的自由。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探究采用随机教育符合小班幼儿情感需要, 随时随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多观察、多提问、多动脑, 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

小班幼儿对鲜艳、形象有趣的材料有着浓厚的好奇心, 而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刺激物, 又是幼儿实现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和“桥梁”, 教师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的材料, 通过直接动手操作实现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原有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的需求, 在操作的过程中从简到杂, 易到难, 浅到深的递进方式呈现给幼儿.实践证明, 色彩鲜艳、干净、对比度清晰、形象可爱且具有游戏性的材料, 能较好地调动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

小班科学活动《滚一滚》, 给幼儿准备的材料不能只是单一的、能滚动的东西,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我准备的材料其中包括有能滚动的球、瓶子、电池等, 不能滚动的书、椅子、 积木等物体。观察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 了解物体的共同点和异同点, 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区别, 回忆自己平时是如何玩的, 鼓励幼儿试一试, 大胆尝试地去玩, 幼儿通过自己多次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比较、发现, 圆的物体能滚动, 不是圆的物体是不能滚动的, 从而产生探究科学活动的欲望。

丰富材料的存在也激发着幼儿不断思考的欲望, 美术教学活动《多变的颜色》中幼儿先了解出示的各种颜色, 通过让幼儿玩颜色的环节中, 将黄色加蓝色变出绿色, 红色加黄色变出橙色, 实验操作是具体形象的, 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材料起到了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 调动操作积极性的作用。

材料的投放, 不断地变换, 能唤起幼儿独立探究的内在驱动力.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幼儿合作伙伴, 要尊重幼儿, 倾听他们的意见, 共同动手操作, 共同发现问题, 共同寻找答案。师与幼之间的心灵与智慧的碰撞, 经验与情感的交流, 双方的支持与鼓励, 正因为教师以这种伙伴角色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 更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自发的、主动的、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

三、积累广泛丰富的经验, 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究的情感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的时代, 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 需要一批具有广泛而又丰富科学素质的人才, “科技兴国”所要求普及科学知识的首要对象就是幼儿, 在幼儿时期实施科学探究活动, 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科学探究又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特点, 两者相互促进。

科学探究, 不只是单一的学习, 需要幼儿不断地参与— 观察—了解—认知, 同时, 还要从多方面地获取知识, 在这过程中,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幼儿需经历亲身体验, 结合思考, 才能收获经验, 但不是一次二次就能达到目的, 为开阔幼儿的视野, 可通过指导孩子去感知世界, 置身于大自然中, 让他们多看, 多听, 多模仿, 积累感性知识, 丰富生活经验。教师要把科学探究活动做到长期化、经常化, 使幼儿在知识的掌握上得以提升。

我们五月份的教学主题是:《可爱的小动物》, 目标是初步认知小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喜欢动物, 愿意亲近动物, 融入动物的世界, 并和小动物做朋友。结合主题活动, 我常带着幼儿亲近自然界的动物。如:观察小蚂蚁, 毛毛虫, 树上是谁在唱歌呢?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 会主动向小动物问好, 了解动物喜欢吃什么等一些简单的知识经验。接下来六月份开展的科学活动《夏天来了》, 幼儿初步了解夏天是炎热的, 并掌握驱赶炎热天气的办法。如:开电风扇、空调;到凉快的地方乘凉等。在具备这些经验后, 当幼儿再次观察蚂蚁时, 班上“小问号”明智小朋友就问我:“天气很热, 蚂蚁怕热吗?”我顺应幼儿的发展思维, 反问其他小朋友:“你们大家觉得呢?”幼儿你一句, 我一句地讨论开来:

“蚂蚁都爬到外面了, 我觉得蚂蚁不怕热”,

“蚂蚁爬得很快, 不怕热”,

“我折把扇子送给它, 就不怕热了”,

“我们家有空调, 请你到我家做客”。

……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针对小班年龄特点, 教师在活动中要以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和引导着幼儿提问。而要求幼儿独立地提出问题, 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激发幼儿提问时, 幼儿需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 才能勇于提问和争论, 而幼儿提出的问题是那么幼稚, 甚至到令人发笑的程度, 教师如果对这些幼稚的问题表现出可笑、不耐烦, 甚至责备, 这不仅是伤害幼儿的自尊, 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另一个“爱迪生”。所以, 积累广泛丰富的知识经验, 是为幼儿树立自信心, 提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究做了铺垫。

人类的整个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发展, 幼儿园是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乐园, 知识来源于生活, 贴近生活的学习, 更有益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开展, 幼儿教师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引路人。为培养幼儿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需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才符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篇9:三问幼儿科学探究活动

一问:探究方法是否适宜?即使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吹气球也是一个力气活,对幼儿的肺活量是一个考验。在第一次、第二次吹气球的操作中,幼儿明明是不可能把气球吹大的,但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仍会费很大的力气去尝试。而这样多次无效而费力的尝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呢?到了后面,他们还有力气再操作吗?这样的方法对于探索空气压力是不是必须的呢?

二问:探究过程是否开放?从“不可能”到“教师能”,再到“为什么能”,这个过程看起来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实际上仅仅是让幼儿在验证教师的假设。这样封闭的操作过程有利于幼儿科学问题的形成吗?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吗?对于幼儿成长有价值吗?

三问:探究结果是否科学?我们知道,一个科学结论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研究过程。在这一活动中,且不论教师的解释是否合理,单看在实验中影响气球吹大的因素(幼儿的力量、气球的弹性、瓶子的大小等)是否得到应有的控制就值得研究。在这些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没有被发现和排除的情况下,教师就急于揭示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不科学的。

篇10: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案

一、教案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想办法使火箭飞起来。

2、通过玩会飞的火箭,知道“拍”瓶的力度影响火箭的高度。

二、教案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玩瓶的经验。

2、材料准备瓶子做的火箭、火箭底座。

三、教案过程

1、导入过程教师扮演水木娃娃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水木娃娃,今天水木娃娃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是什么?”出示火箭师:这是火箭,这是火箭的底座,今天啊!小火箭要发射了,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样不用手去碰小火箭,也能让火箭飞起来呢?

(幼儿猜想回答)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啊!今天水木娃娃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火箭,你们去试一试吧!

(幼儿第一次操作)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式让火箭飞起来,师观察、指导,重点看成功的小朋友,以便后面的幼儿师范。

师:小朋友们的火箭都飞起来了,赶快回来告诉水木娃娃你们的好办法吧!

幼儿回座位师问:谁来说一说?你来说,你的火箭头飞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我是用吹的方法,让小火箭飞起来的。(分别让幼儿说出其他倒、抛、摇、挤,敲等方法)

师:哇!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啊!水木娃娃也准备了一些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视频)师总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倒、抛、摇、挤,敲,吹等这么多方法来让我们的火箭飞起来。小朋友你们用刚才没试过的方法再去试一试好不好!

(幼儿第二次操作)

3、幼儿明白拍瓶身是使火箭头飞得最高的方法师:小朋友你们的火箭都飞起来了吗?(都飞起来了)刚刚水木娃娃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很特别,我们请她来比表演一下吧!

(幼儿示范)师:哇!他的火箭飞的高不高啊?(高)你是怎样做的?

幼:我是用手拍的师:啊!是用手拍的,我们把手伸出来跟他学一学好不好?(师教授拍的动作)2遍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拍的方法让自己的`小火箭拍的高高的啊?(想)再去试试吧!

4、(幼儿第三次操作)(这次师主要是注意哪个幼儿的力气小,哪个幼儿的力气大)让幼儿明白拍的力量大小与火箭飞的高度有关)师:小朋友,水木娃娃看见你们的火箭都飞得很高,我们请两位小朋友来比一比,看谁的火箭飞的高?(幼儿上来表演,请一男一女)师:啊!飞起来啦!谁的高?为什么他的火箭飞的高啊?

幼:因为她拍的力气大。(这里让其他小朋友多说说)说:有小朋友认为是拍的力气大,我来试试,我用重重的力拍(啪!啊!好高啊!),这次我轻轻地拍(啪!哦!有点低)师总结:原来我们拍瓶子,重重的拍,火箭头飞得高,轻轻地拍,火箭头飞得低。

5、结束语

篇11: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分组玩沙的环节,能让幼儿进行各种在沙中的操作活动,同时,在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下,幼儿能更好的玩沙,并得到一定的玩沙经验。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想出多种除了教师提供的玩沙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玩后自己对沙的亲身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不溶于水等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水桶,磨具、筛子、各种玩沙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T:沙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水倒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小结:沙不溶解于水。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二、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重点)。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T: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T: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沙子是什么样的?

1、教师小结

T: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4、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T: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5、小结

T:通过我们的小脚用力踩在沙子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T:那么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7、谈话

T:小朋友喜欢怎样玩沙?请你来玩一玩!

(请给本幼儿进行玩耍)

8、教师小结

T:沙子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三、幼儿自由玩沙中的各种游戏,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难点)。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蛋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

T:做蛋糕的这组小朋友要注意利用好磨具,蛋糕不碎最重要的还是压,要压的紧!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T:想做建筑师的小朋友在挖土时要细心、耐心,及时整修,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

上一篇:防雷安全主题班会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应聘人事助理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