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耕地机械

2024-08-10

农业机械耕地机械(共6篇)

篇1:农业机械耕地机械

单县耕地机械化深松情况调研

一、单县耕地基本状况

单县地处黄泛平原,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因历史上多次受黄河漫滩沉积、决口泛滥的影响,按“紧沙、慢淤、不紧不慢两合土"的沉积规律,分别形成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五种类型的耕层土壤质地。地形起伏不平,形成了岗坡洼相间的河滩高地、背河槽状洼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河槽地和浅平洼地六种地貌类型。可耕地面积168.8万亩,以水浇地为主,占99.99%。按土壤表层质地可分为潮土、盐土、沙土3个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68个土种。其中潮土土类面积最大,占可利用面积的99.59%。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5-8.5。据县农业局全县100个耕地样点化验结果统计,耕层土壤容重为1.26-1.59g/cm3,平均为1.38g/cm3。

二、单县的基本种植制度

目前单县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典型的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小麦—棉花、大蒜—棉花,复种指数170%。近年来全县主要耕作方式,以小麦—玉米为例:小麦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机播—(人工收获或机收)—秸秆还田—秋季旋耕—小麦机播(或免耕播种)。一年内作业机具4-5次进地,反复碾压,只有一次旋耕。虽然旋耕速度快,整地表层质量好,在我县应用面积最大,但造成土壤耕层进一步变浅,犁底层加厚,土壤通透性较差,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差,易引起作物扎根浅,吸收养分和抗倒伏能力弱,粮食产量徘徊不前。据调查全县粮田耕作层平均10-12cm,最少的只有8cm。土壤耕层0-20cm,孔隙、植物根系、动物穴较多;20-40cm,孔隙、植物根系、动物穴较少;40cm以下,基本呈块状结构,较紧实,植物根系极少,有较多的锈纹锈斑。

所以应大力提倡深松,打破犁底层,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增厚活土层,加速土壤熟化,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

三、制约单县土地深松的主要因素

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在全县推广多年,目前主要应用的是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三个技术环节,且应用面积越来越大,但缺乏土地深松作业这个重要环节。制约全县土地深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耕作习惯是影响深松作业的主因。对土地实施耕翻作业已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农民群众已习惯于历史流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加之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间隔深松作业仍还不为大部分农民群众所认可。

2、深松作业机械不足。现全县仅有土地深松作业机械16台,按照每年深松30万亩、每台机具每年作业400亩计算,全县共需750台,机具保有量不足是制约全县土地深松作业的最大因素。

3、作业补贴资金缺乏。今年是我省首次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粮食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每亩作业补助20元。我县虽然从2006年就下发了《关于提高全县土壤耕作质量的实施意见》,但没有落实补贴资金。

4、深松技术的宣传、推广还不够。今年是大面积推广应用土地深松作业的第一年,而我市的土地深松作业又主要在秋季进行,因而缺乏广泛的宣传和示范,这也是农民群众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推进机械化深松的措施

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重点,为到“十二五”末适宜耕地全部深松一遍,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广泛宣传开展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保护性耕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涝,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据测算,2—3年深松一次,深松达到30厘米,可实现玉米亩增产100公斤左右,小麦亩增产50公斤左右,效益十分显着。

因此,要高度重视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对于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采取现场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意义,克服农民群众传统的耕作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2、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推进全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程,按时完成全县15万亩的深松整地作业任务,要强化责任意识,层层将作业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行政村,并层层签订深松整地作业责任书,落实责任到基层、到个人,努力在全县形成一个责任到位、目标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加大补贴力度,推动深松作业。一是县农机部门要根据我县的土壤类型、地表情况、作物种类等因素,及早试验示范,及早选定机型,及早协调生产企业和供应商,确保所需机械及早足量供用。二是要根据全县深松作业机械保有量较少的实际,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用于土地深松作业机械的补贴。

4、探讨深松模式,确保作业实效。推广应用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是一项新鲜事物,在我县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我们要根据我县实际,积极探讨农机深松作业的补贴方式和方法,或按照作业面积对农机手补贴,或直接对深松作业的农民补贴,或委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深松订单作业、合同作业等,逐步实现整村整乡推进。要积极开展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培训,真正掌握土地深松整地作业技术要点,并正确应用到实际作业中去,以保障深松作业质量,确保工作实效。

5、搞好机艺融合,强化技术指导。在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同时,要注意与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小麦播种等农机农艺关键环节的科学衔接,大力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和免耕播种“一条龙”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开展深松作业,提高深松作业质量。

6、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实施农机土地深松整地作业不仅仅是农机部门的工作,更是全县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县、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摆上重要日程,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积极争取资金,推进土地深松作业全面开展。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实施深松整地作业的地块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全面完成。

篇2:农业机械耕地机械

众所周知,我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土地资源总量大,名列世界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

此外,受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山地多于平地、耕地资源总体质量水平较差、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客观条件影响,以及经济、生产技术条件限制,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程度偏低,土地浪费严重。

而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污染、过度开发导致土地退化,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供求矛盾。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问题,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各个领域。

二、背景

回顾我国历史,历代封建王朝崩溃、社会动荡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粮食问题的影子。

即便在过去的1间,在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革命性进步的近代历史中,我国也曾遭受过大规模的粮食危机。

这种现象直至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的温饱问题才得到了根本转变。

198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我国政府在世界粮农组织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不仅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为今后中国全面加快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粮食问题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突飞猛击的发展,据统计,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万亿元,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期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保持快速发展,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尤为迅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比重逐年下降,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表1 -20国内生产总值表 单位:亿元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表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表 单位:%

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的世界粮食危机,再次让国人看到粮食紧缺给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带来的破坏作用,警示人们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人们重新认真审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

正如1995年美国人布朗曾发表《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所提到的:“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

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

三、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继续作为国家经济主要增长点,但农业经济总量比例的下降,不意味着农业经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发生变化。

从我国国情分析,如果农业经济总量无法持续稳定增长、保障国民生产生活需要,未来将影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健康发展。

而足够的耕地资源是保障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重要条件。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保障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这两个问题相互纠缠在一起,困扰着不断崛起的中国。

甚至有些人认为他们是对立的,无法调和统一,提出如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牺牲耕地的观点,而且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似乎也为这类观点提供了一些证据。

但这种发展模式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压力,当前中国需要进一步探索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耕地保护目前的困境

截至年,我国共有耕地1.212亿公顷,对比1.22亿公顷,耕地增长率为-0.13%。

虽然我国一直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并有效遏制了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违法用地案件频发的趋势,但现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土地征用、土地利用过程中违法违纪案件依然层出不穷,且涉及耕地的比例较大,破坏耕地现象依然严重。

表3 2006-2010年涉及违法用地案件和土地面积

分析原因,我国耕地保护之所以处于被动局面,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法制建设、法制宣传、监督管理机制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落后、农业经济生产力效率低下且无法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是一个主要原因,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地方政府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不够积极

与工业化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业化水平相对落后,农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体系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为我国确保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但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依然是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经营、生产方式落后,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阻碍了新技术快速推广,导致生产力落后,农业经济难以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点。

然而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少地方政府并没有选择深化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因为与交通运输服务业、制造业、工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经济增速较慢,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所需的周期较长。

所以不少地方政府选择牺牲农业经济,大规模吸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与此同时大量劳动力和包括耕地在内的土地资源流向其他产业。

甚至一些以GDP增长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交通运输业、工业、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往往在吸引投资时忽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往往将我国的基本国策抛诸脑后,不仅引进破坏生态环境的高污染项目,甚至违法占用耕地。

上述因素是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数量不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家土地督察公告就曾指出:“部分地方的耕地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少数省份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热衷于上项目搞建设,主观上对耕地保护和补充耕地重视不够,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尚未真正落实到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

有的省份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已逼近规划目标。

有的省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越来越困难,实施难度加大,补充耕地质量偏低。” “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违法违规问题仍时有发生。

一是违法批地问题。

…… 二是违规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侵占基本农田,或者违规批准新设和扩大开发区违规圈占土地。……”

2、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生产。

据统计2006-2010年间,我国总就业人口呈现逐年上升的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程下降趋势。

虽然农业人口减少的同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我国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正在不断提高,但大量教育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不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经营生产,一些地方出现劳动力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的现象,且多年来这种现象没有发生转变。

由于农村地区缺少高素质农业劳动力,不仅影响新技术的及时推广应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实现现代化。

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收入与非农业生产的收入的差距。

据统计,当前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农村居民家庭中工资性收入、非农业收入增长迅速,多数农村家庭逐渐不再单纯依靠从事农业经营来提高改善生活。

表4 城乡就业情况

表5 各行业收入情况

由于从事农业经营、种植粮食作物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切实的经济实惠,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正在不断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主动保护保护耕地的意识和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从劳动力情况分析,即使我国能够有效保持耕地资源总量,但如果农民不愿意耕种,耕地没有劳动力投入,那么耕地作为土地资源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其数量和质量将失去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困难、任务艰巨,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客观情况有很大关系。

由于农业经济整体水平较低,落后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因此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冲击下,政府、农民在利用耕地、保护耕地方面积极性不高,在主观上导致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困难重重,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屡禁不止。

四、我国与发达国家耕地保护模式对比

1、我国耕地保护模式的特点

我国耕地保护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规划手段、经济手段,以及严格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手段来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其主体是政府管理部门,保护对象以基本农田为主,目标是保护耕地的生产能力,解决、协调土地供求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不可否认,在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国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通过上述方式,我国在重点划定的15.6亿亩基本农田范围内,有计划的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150万公顷,保持了耕地数量总体稳定。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在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方面存在不少弊端。

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忽略了土地使用者的作用,未能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更多的权利支配、利用土地。

他们是直接接触土地的第一人,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很难具体落实到位,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耕地保护模式是一种相对被动的方式。

2、发达国家耕地保护模式的特点

以美国为例,发达国家耕地保护主体是政府与私人农地保护协会。

私人农地保护协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机构,它代表土地所有者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在耕地保护方面,其目标除加强粮食安全、加强土地本身数量与质量以外,同时还注重环境生态效益,偏重于环境质量改善及土地相关的因素研究。

相对于我国耕地保护以基本农田为主,发达国家保护对象更加广泛,通常涵盖整个农用地。

五、保护耕地的建议

加快第一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经济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是调和目前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有效手段。

虽然我国目前通过严厉的行政手段有效控制了耕地退化的问题,但下一阶段,应该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巩固成果,把农业经济转变为能够改善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的经济产业,把农业经济转变为为地方政府提供可持续、具有较高的增长效益的经济产业,并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逐渐转变过度依靠行政手段被动型的耕地保护模式。

(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收益

通过加快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鼓励大规模生产,打破我国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进一步完善农用地流转制度,提高耕地资源分配效率,充分挖掘闲置耕地以及利用率低下耕地的价值。

(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加工产业链

不仅将要粮食视为一种重要战略储备物资,也要将粮食作为一种商品,努力提高我国粮食商品的附加值,鼓励发展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各类工业、服务业等相关粮食加工产业链,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以此确立耕地资源在地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土资源公报[R].2010.

[2] 国家土地督察公告[R].2010.

[3] 中国统计年鉴[R]..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篇3:耕地机械的发展与推广

一、我国耕地机械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1.我国耕地机械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种类较多,但应对多种耕地条件,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我国耕整地机械缺乏创新动力,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使得我国耕整地机械的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20年。二是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功能类型较为单一,多样化程度不够,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各类复杂地形的耕种需求,很多地方在耕种过程中由于无法采用耕整地机械而不得不进行人工耕种。三是我国各类型耕整地机械的数量比例不够合理,小型耕整地机械较多,而大中型耕整地机械较少,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四是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安全性能、 防护性能、能耗情况等也有待提升,仍然需要相关科研工作者不断研发和改进。

2.我国耕地机械推广的影响因素

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单个家庭的土地经营使得土地被分割开来, 不利于机械操作。我国平原地区实施单个家庭的经营方式,有村民委员会协商各个家庭共同机械化种植、收割,但是农民以一家一户的承包方式,具有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因此种植的作物种类也略有不同。某些地区农业的地理地质,也会导致作物成熟期不一致,农作物生长参差不齐。 农业机械化连片操作不可取,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我国多数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的环境较为恶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当地农民的知识水平不相适应。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的速度缓慢,农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低,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机械化的农具和技术,制约农业机械的推广主要还是受农民的劳作思维惯性影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农民不能很好地认识和接收农业机械,不能对农机进行优化配置。全程化和专业化服务比较难以实现。缺乏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多数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少,田间小路条件差,如果采用农业机械,不仅没有供给启动能源的地方,甚至不能在田间转移。正是由于交通不便利,投资利润回收慢,多数农民不愿意使用农业机械。购买小型农机具, 只是为自家农业生产服务,单个家庭的农机使用率低,长时间堆放甚至会生锈损坏。

二、我国耕地机械发展和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研发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机械生产企业过于专注机械制造本身,没有彻底地调整产业结构, 更没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机械生产当中,未能进行新型机械的创造,无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 耕整地机械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就必须积极地研究耕整地机械,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耕整地机械的生产。当前我国很多耕整地机械仍由人工操作,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此外,发达国家的耕整地机械已经开始运用复合材料或特殊钢材,而我国的耕整地机械多由钢铁材料制造而成, 在材料方面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2.耕地机械的配套率低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配套水平。从机械种类看,虽然存在很多耕整地机械,但其种类很单一,只适合在同一种耕地上使用;从配套效果看,各种耕整地机械设备间不能进行有效地配合,在配置状态不能达到最佳时,很容易产生质量故障。以上因素对耕整地机械设备的使用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生产结构的调整受到拖延。

篇4:关于当前农业耕地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农产品紧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问题不断突现的今天,农村现有耕地的问题也日趋突出。尽管国家已确定了各种相关的保护耕地的国策,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正确地落实保护耕地的国策,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解决很多认识上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耕地;粮食;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53-02

近年来,耕地的严峻形势众人皆知,国家确立的保护耕地的国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虽然这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保护耕地的政策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正确地落实保护耕地的国策,还任重而道远。就柯城区的耕地情况来看:根据2007年年鉴表显示,整个柯城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4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将可能会继续减少,耕地质量也随之不断下降。其中,粮田面积的形势更是不言而喻了,人均粮田面积不足0.55亩。从1985年到2007年全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由184 866亩减到了103 106亩,减少了81 760亩。

一、当前耕地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不够重视

一些相关部门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目前耕地面临问题的重要性,更不知道保护耕地其实已经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样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些相关领导在发展经济问题上。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对耕地问题不够重视,甚至把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对立起来。这势必会导致从上到下对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2粮食耕地质量退化趋势加快

由于近年来种粮食的效益很低,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再加上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耕地质量呈现加快退化的趋势,使原有的高产田、稳产母面积逐渐减少。而中低产田的面积加大,达到了2/3以上。加上自然灾害、水土流失使得土壤及母质受外力作用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破坏、移动和堆积过程以及水的损失。各种相关的危害吞食耕地,冲走宝贵的表土和养份,缩短了水利设施的寿命,使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破坏耕地资源,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受污染耕地面积大

耕地受到污染必然会导致质量的相对下降,更甚者还可能使耕地丧失其原有的功能。耕地受到污染的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所致。人类在生产活动或生活中所形成的大量废弃物,倾倒在土地上,废弃物中的许多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土地,使原来干净的土地受到污染。二是土地形成过程中自身就含有超量的有害元素,它们有的游离在土地中造成了土地的污染,有的则固化在土壤结构中,在某种外部条件的激发下,从固化的土壤中游离出来,成土地的污染。例如,土地的酸碱度变化,尤其是土地的酸化极易造成这种污染;还有就是工业污染,乱施农药、化肥,导致农药、化肥残留严重造成的污染。这些都与当前要求生产无害化农产品产生严重的矛盾。

二、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分析

1占用耕地

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占用部分耕地,近几年,随着柯城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城、镇、村用地规模发展建设都加快了步伐,包括农村宅基地面积大幅增长,这些都必然要占用部分耕地。再有是比较利益的驱动使耕地自发地向高效益部门转移,据研究,单位面积土地用于林果生产、养殖业、工业、餐饮业的收益分别是用于粮食生产收益的5.4~10.8,5.4~207.7,7.4~100.0和204.6倍,由于传统农民以利润最大化和收入增长、收入稳定作为其土地经营的目标,因此,出现由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而带来的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破坏,以及相当数量的耕地“农转非”。全区地处城郊粮田面积逐年减少,使有的村耕地几乎全被占用,成了城中村、无粮田村。

2农业效益低下

粮食是大宗农产品,由于种植范围广、数量大、储存难度大、易损耗、投资大、投入劳动力多、风险高等原因,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以水稻为例,每种一亩水田需稻种1.5公斤,价值30元;各种农药价值10元;化肥主要是碳氨和尿素60公斤,价值36元;种田翻耕费80元;农膜费5元;栽播收割费100元;排灌输费10元,共计直接投资约271元;管理、翻晒等投入劳力15个。正常好年收510公斤,亩,按2003年均价0.9元/公斤计算,一亩收入价459元。扣除直接投资剩188元,每个劳动日值12元左右,如扣除农业税和遭遇自然灾害的话,收益将更低甚至亏本,还不如在外做小工合算。

3农业结构调整造成了耕地减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种植什么有较大的自主性。由于种粮效益低,农民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如在粮田里种上了柑桔树,不用费很多劳力,还比种粮效益好。有的在田里架棚做养殖业,养猪、养鸡等使粮田面积大大减少。耕地保护需要投资,而农民是耕地利用的最基本的最直接的人,是耕地保护投资的主体。制约农民对土地投入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增产不增收,有弊于农民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农业比较利益低,造成农业资金大量外流;农民收入增长慢,农民自身财力不足;农田效益很低下,农民培肥地力的积性大大下降,再加上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粮田质量呈现加快退化的趋势,使原有的高产田、稳产田面积逐渐减少。而中低产田面积加大,达到了2/3以上。

4劳动力短缺使耕地荒芜

农业生产后继乏人。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大,劳务输出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挣钱养家发家。加上年轻人怕在田里日晒雨淋的劳动,且劳动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在农田上的劳动力的锐减使土地荒芜,许多良田荒费,无人种植。

5种植农产品增收不明显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虽然农产品、粮食等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其他的农业投入也在飞快地上涨,如农药、肥料、饲料等,农民增收的幅度不大或者说没有增收,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还是提不起来。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人在网破”,经费短缺,人员流失严重,工作难度颇大,缺乏对农技人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等,使农业推广体系很难跟上市场发展步伐。

三、对策

1健全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每年进行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通报和警示。

2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

各相关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社会各界对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监督。对优质高产、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些集中连片、优质高产的基本农田作为重点保护区,实行重点监管、重点建设;通过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等手段定期对重点城市或区域基本农田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在政策上对专业从事农业生产销售的农户给予扶持

在农业政策上要给农民以扶持,这当中包括各种补贴、信贷和技术指导,促进耕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大規模务农户集中。促进农户经营法人化和鼓励农户以外的法人进入农业,以提高农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4增大投入,科学管理

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建立经常的有机质投入体系,探索科学的耕作、种植和施肥制度;采取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三结合的方法,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增加地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倡导种草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工作,发展生态农业,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5政府采取措施,培养新的农业从业人员

如在城市地区设立农业学校招募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农技宣传,提高农业生产知名度等。鼓励其他产业人员转到农业生产中来。

6积极探索农业经济组织和制度创新

要提高农业在市场的竞争力,稳定农业生产的发展。仅仅凭农户自身努力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农业市场领域里允许超大型农户经营组织的存在是必要的,如本区的柑桔协会,石室乡组织的柑桔生产队等,其基本思路是培养有活力的核心农户组织自己的合作组织,这个组织的作用是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这一作用是基层政府组织不能取代的。虽然就现在来说这种组织还很不成气候,但真正把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体系问题提上日程已势在必行。

篇5:农业机械耕地机械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队长一行,不畏严寒,亲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县极大的关怀和支持,也是对我县农普工作的一次鞭策和激励。刚才,黄队长和陈处长的讲话,对我县农普工作,尤其是耕地数据核实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按照刚才省、市检查组领导的要求,结合我县当前农普工作

实际,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县情实际,切实增强做好普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趋势明显加快,农业、农村底数不清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准确掌握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查清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概貌,全面获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意义重大,影响深刻。**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县份,工业实力雄厚,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差距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很大,统筹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区塌陷问题日益严重,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全县经济社会已经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加快推动发展转型之际,精心实施好这次普查,全面摸清家底,对于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决策方案,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深远的历史意义。希望各级各部门能从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这次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加强配合协作,全力做好耕地数据核实工作

为了全面评价全省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数据质量,我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和省上确定为全省农业普查耕地数据国家级核实县,这是国家部委和省上对我县工作的信任、也是对**以往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工作的一次考验和检阅。今天省农业普查办、国土资源厅和省统计局的专家和领导,亲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科学、有序地开展。我们一定要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工作方案》和《**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耕地数据核实工作实

施细则》,严格按照程序,在全县10个村开展数据核实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耕地数据核实任务,推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用地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县要成立由农普办牵头、国土、统计部门及抽中的10个村所在的乡镇国土所、村干部组成的农业用地调查工作小组,负责乡村两级农业用地调查和耕地核实工作。有关部门和乡村要抽调专业知识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加入调查工作小组,在省市工作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统一工作部署、统一时间安排、统一规范操作,及时处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力求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自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各乡镇、有关部门都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举行了各种类型的宣传动员活动,使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这次农用地调查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使10个村的群众明白耕地核查与他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核查工作的认知度,从而得到群众对核查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要全面加强协作配合。这次耕地数据核实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共同组织完成,需要得到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求我县各有关乡镇和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保证核查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推进。

四要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农业普查耕地数据核实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要 求普查员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为了确保数据核实工作取得实效,今天由省统计局的刘处长,对我们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大家要认真学习,达到应知应会,业务娴熟,做到依法核查、依法统计,确保核查数据真实准确。

最后,祝各位领导在**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篇6:农业机械耕地机械

农业废弃物,是指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废弃的有机物质的总称。根据来源不同可将农业废弃物分为植物类废弃物(主要指废弃作物秸秆、枯叶残枝、果实废弃壳等)、动物类废弃物(即人类在组织牧、渔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没法实现经济产值的残余物)、加工类废弃物(即在渔牧林农业加工过程中不能实现经济价值的部分)、生活垃圾类(其中包括人类的粪便与尿液)。一般认为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禽畜粪便与农作物秸秆。

农业废弃物利用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为:各种农作物秸秆多达6 亿吨(其中玉米1.2 亿吨、水稻1.7 亿吨、小麦1.1 亿吨),玉米芯每年产出约0.1 亿吨,稻壳每年产出约0.44 亿吨,畜禽粪便每年产出约20.1 亿吨,蔬菜类废弃物1 亿吨,日常生活垃圾2.5 亿吨,农产品加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及下脚料1.5 亿吨,林业生产中的废弃物0.5 亿吨,其他类有机废弃物0.5 亿吨。长期以来,在广大的农村作物秸秆主要有4 种去向:提供生活必须的热能、为畜禽提供饲料、作物秸秆还田、废弃(约占总量的35%)。种植业方面,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电、煤炭、液化气等清洁、新型能源逐渐取代了炊事用秸秆,煤炭取代了取暖用秸秆,化肥的使用使得农家肥逐渐失去了肥料的主体地位,这些变化都使得秸秆的废弃量达到了空前,约占总量的65%左右。因而大量农作物秸秆被堆弃在房前屋后、沟渠边、村道旁,每至秋收过后,随处可见焚烧秸秆的情况,曾多次发生漫天烟雾导致高速公路车辆受阻、机场航班无法正常通航的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给人们出行安全埋下隐患,且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造成诸多社会问题。养殖业方面,随着人们对畜禽肉类的需求量的激增,散户经营方式逐步被规模化养殖所取代,养殖场地大多依城市郊区而建,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如禽畜粪便的肆意堆放,不仅污染周围的空气,而且影响附近水体质量,加之农民用有机肥料替代了传统的禽畜肥,使得对畜禽粪便的利用更难。有关统计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畜禽粪便年产出量已达18 亿吨左右,其总量远超出其它废弃物总量,这些畜禽粪便中被作为肥料的仅占总量的20%,而80%的未采取任何无害化处理措施就进入公共环境,也给水体带来了污染,成为了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极低,且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社会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废弃物在非耕地设施中的利用现状

目前,无土栽培技术在设施园艺中已被广泛应用,其克服了连作障碍、病虫害少、易于操作、环保且能产出高品质蔬菜。我国无土栽培以基质栽培为主,传统栽培基质以草炭、蛭石为主要原料,其价格昂贵,且草炭为不可再生资源,过量开采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利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农业废弃物及本地可利用资源作为栽培基质原料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

随着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非耕地利用的推进,非耕地设施农业中已大量使用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栽培基质。日光温室基质栽培技术适宜生产的地域广,能够利用腐熟植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复配基质代替土壤,被应用到荒滩、沙地、戈壁等一些不适宜进行传统耕作的地区,不仅节约了耕地资源,也为解决粮菜争地矛盾开辟了新的途径。

1990年以后,我国一些农业科研院所将目光投向了本地丰富、廉价、易得的有机资源并展开了相关研究。其中,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用有机废弃物(锯末、菇渣、玉米芯、玉米秸秆、向日葵秸秆等)作为原料复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来栽培蔬菜,获得了产量与品质双“丰收”;南京农业大学用药渣、稻壳和苇末等材料探索基质的产业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华南农业大学对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甘蔗渣资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发;新疆农科院海南基地针对蔬菜根系病害问题,利用椰糠作为栽培基质原料,有效解决了甜瓜的土传病害。

从2006年开始,酒泉市肃州区依托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科技力量和开发形成的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立足大面积存在的戈壁、石滩、荒漠等非耕地资源开发,提出了“非耕地上建温室,无土栽培增效益”的设施农业发展思路,探索利用戈壁非良性土地不占耕地、规划易行、光照充足、无污染的优势,着力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产业。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成功开发出适合本地气候、地势特点的盐碱、砂石地类型的日光温室新结构和新的种植技术,多年来,不但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基地,而且为促进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至目前,全区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蔬菜面积发展到8320 亩(555 公顷),其中非耕地设施蔬菜无土栽培面积达到6800 亩(453 公顷),建成了三个千亩以上非耕地日光温室示范园区,依托千亩园区,成立了10 个非耕地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有力拓展了产销一体化的发展道路。2013年全区非耕地日光温室无土栽培蔬菜亩均产量和收入分别达到7708 kg和25652 元,较常规土壤栽培温室增产1238 kg,增收3974 元,增产增收幅度分别达到 13.2%和18.3 %。

依托西北非耕地日光温室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在非耕地日光温室生产基地,依靠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规划设计研究所、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经作站、新疆农科院、浙江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技术力量,开展了各类研究。设施建造中,充分利用当地气候特点,设计建造了采光更加合理、跨度更大、利用面积更大的非耕地不同结构日光温室,并在前后屋面搭建材料上应用了不锈钢架、竹胶板等新材料,墙体用混凝土填充,延长了温室使用寿命,提高了保温性能。环境调控方面,引进安装了目前较为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光、温、水、肥等气候因素及卷帘、通风的自动控制。基质料发酵方面,对不同微生物菌剂在牛粪、秸秆堆体温度及体积变化方面进行了科学测定,筛选出了适宜的发酵菌剂,为基质料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围绕基质料配方筛选,以当地生产原料(玉米秸秆、牛粪、河砂、菌渣)为主,引进蛭石、草炭等原料,复配12 个基质配方,筛选出适合当地蔬菜生产的基质配方5 个;引进6类94 个蔬菜品种,开展非耕地亚逆境设施栽培的蔬菜品种引进筛选研究,筛选出适宜不同生态区域、不同非耕地类型的蔬菜品种16 个。分别在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蔬菜上,按照不同生产茬口,定期取样化验,对非耕地栽培基质的理化性状开展了测试研究,对基质内养分含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冬春茬番茄、茄子的养分供应与吸收特征和黄瓜氮钾追肥用量开展了校验试验,为非耕地蔬菜施肥量化提供了依据;围绕农废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总寨镇非耕地示范区建成面积1 万m2发酵场一处,利用农残废弃物玉米秸秆、菌渣、各类动物粪便、炉渣等原料、发酵复配栽培基质,年生产基质1.5 万m3,供应给肃州区非耕地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和嘉峪关等周边县市。建成生物有机肥厂一处,对基地尾菜、动物粪便等农废产品进行再循环利用,有效提高了农废产品利用率。

农业废弃物应用前景

农业废弃物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今这个能源、资源被大肆开发利用,而新型替代能源又没有开发出来的尴尬时代,使得农业废弃物利用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但面对市场的规模化、效益化要求,致使传统的“老三样”(贮藏、堆沤、还田)开发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高产值、低成本为目标,对农林牧渔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统筹利用,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人们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激增和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无公害绿色蔬菜的有机基质生产很快成为了热点,并且扩宽了基质原材料的可利用范围。可作为栽培基质的原料物质有:农、林业废弃物及副产品与自然界中可利用资源,如各种作物秸秆(麦秆、油菜秆、葵花秸秆、高粱秸秆、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麦壳、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椰子壳等);木材刨花、锯末、树皮等;可重复利用的废弃物,如糖厂制糖过程中废弃的甘蔗渣、生产食用菌后的废弃的菇渣、造纸厂造纸过程中废弃的芦苇末、药渣、糠醛渣、木糖渣等;天然的优良基质草炭;禽畜粪便(马粪、牛粪、羊粪、鸡粪等)也被人们作为基质原料来复配栽培基质,而中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将营养丰富的禽畜粪便,通过发酵、消毒处理,复配成有机固态专用肥,并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中应用,替换营养液为作物提供营养。无机基质材料、尤其是惰性无机材料的研究、应用也比较成熟。

肃州区年产农作物秸秆约70 万吨,年产食用菌废料约1.12 万吨,利用率不到30%,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改变了“万物土中生”的传统观念和土壤耕作方式,以作物秸秆、食用菌废料、炉渣等有机、无机物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装入特定的栽培槽中,直接移苗着床,代替土壤生产,在不宜耕作的地方如砂石,废弃地、荒滩地、盐碱地、不毛之地都可以栽培作物。

肃州区现有闲置非良性砂石、盐碱地面积达100 万亩(6.7 公顷)以上,利用率非常有限,但由于发展无土栽培不受地域限制,为开发利用这类地带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肃州区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经作站等科研推广机构,全区主要开发形成了砂石、荒漠、盐碱三种类型的日光温室建造结构,并配套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每667 m2温室可利用玉米秸秆40 吨;食用菌废料10吨;牛、鸡粪等动物粪便10 吨,非耕地日光温室建设以每年新增2000 亩(133 公顷)的速度递增,依托肃州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分别在总寨、银达、西洞规划了三处面积达5000亩(333 公顷),集现代农业高科技展示、现代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食用菌、特色林果、休闲观光、循环农业等为一体的3 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在今后的3~5 年内,肃州区非耕地日光温室面积将累计达到3 万亩(2000 公顷),按照“减排放、再利用、循环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环利用,构建生态养殖业、设施种植业、光伏发电产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农废产品利用率将达到80%以上。

上一篇:高一英语必修一词组归纳下一篇:山东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