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8-19

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共12篇)

篇1: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小学自然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意识为宗旨的教育课程。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的一个主阵地,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片沃土。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实验教学 作用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教材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他们非常渴望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数是儿童能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操作的。但由于小学生实践经验少,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而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不能只在纸上谈兵。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做实验中积累经验,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掌握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课教学的改革,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而改革的重心则是以实验为基础,以加强实验教学为中心。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实验教学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观念将不断更新,认识将不断加深。科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地探索、求真,最后得到一个真理。学生怎样探索呢?这其中肯定就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所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科学教学中组织好了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激发学习内驱力的强心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是促进人们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是一切课堂活动的基本动力。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都不太成熟和端正。学习兴趣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小学时代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小学时代的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学,才会爱科学。而科学课上的实验则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能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四年级上学期的“降水量的测量”教学中,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才我的手机里来了一条短信“明天有一场大暴雨”,那我们现在来测量大暴雨的降水量到底有多少,这个学生问我: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测量降水量?我鼓励他说:“你先制作一个雨量器,按课本第12页的步骤去做。自己去探究,你需要什么实验材料,老师可以提供。”这个学生果然来跟我借了透明胶带和实验小喷壶。过了一会儿他很高兴的来告诉我:“老师,我知道了,明天这场大暴雨的降水量有100~200毫米”。我对他的高兴而高兴,并在全班进行极力的表扬。结果,这个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科学科有显著的提升,因为实验的兴趣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自然学科的内容本身是十分生动有趣的。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下的宝藏,从周围生气勃勃的动植物到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只要教师善于组织这些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不能停留在兴趣上面,要不断引导,把这种直接兴趣发展成为爱好自然科学,并进而成为学生的志向,把学习跟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很好地培养了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不仅如此,他们还通过实验了解了很多自然现象的本质,可以说,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二、科学教学中亲自操作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真理的学习方法。

小学科学实验尽管简单、甚至很原始,但所做的实验都是注重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实验教学能引导儿童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手段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材料,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意义、结论、推理等知识,并获得间接经验从而引导学生科学地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道路,从小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所以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建筑中的横梁都是立放的,为什么要立放呢?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可能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观察过,也没有去思考过,也思考不出来。但是经过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一章的学习,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横梁为什么不平着放,要立着放,学会了在生活中要仔细去观察每一事物从而发现规律。

三、科学教学中亲手操作的科学课实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实验具有典型性,它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没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去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地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具有重要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没有压力,思想放松,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自觉主动地学习。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现象的全过程,再进行研究。实验教学的这些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从而快速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一种技能。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观察洋葱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化学类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技巧,而且很深刻地掌握了细胞的结构,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等概念,而且还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秘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自己也具备了初步的研究细胞的技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

四、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且从小培养良好的素质对儿童形成正确的观念,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人终生受益。要想让小学生认真地学习好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肯定是不能单纯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的,而必须在相应的科学实验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培养了小学生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遇到问题需要处理时,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在操作中,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如在《研究铁生锈 》的实验中,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探索哪些环境中容易生锈?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相应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从这种意义上讲,良好的素质是无价之宝。良好的素质不仅对学生将来学习科学技术有用,而且对他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任何知识以及处理日常个人生活,社会生活都有用。很显然,素质的培养,是不能离开实践的,凭空说教是培养不出良好的素质的。所以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乃至全民族的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认真做好了小学科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获得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拥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认真地抓好科学实验教学,是每个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参考文献、资料: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学教科书》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3、《小学科学新课标》

篇2: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科学发展是社会起步的基础,欲振其国必先利其器。小学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依赖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很多探究活动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实现,因此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育的成功进行与其实验室装备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一个拥有完善装备管理的实验室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这门课程,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科学 实验室 装备管理 实验教学 一、一个完善的科学实验室装备建设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基本配备

一个规范而健全的实验室是一所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基本设备非常琐碎而复杂。首先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有利于学生小组实验,创造便于学生小组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实验环境;其次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全面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创建绿色实验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最后要营造浓郁的小学科学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使用面积不能太小,至少得比一般的教室要大,不小于80平方米,班级多的学校需要配备两个以上的实验室和一个仪器准备室;每张实验桌子都应配有220v交流电源插座以及水槽和水龙头;实验室应避免阳光直射,环境要好些,每天必须通风,并且要有防火设备。当然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易耗品也需要及时补充,至少得满足一个班所需要的量,否则难开展教学,以致影响到基本的小学科学教学。

(二)科学装备与组织课堂教学

大家都知道小学科学教学是基于实验展开的。每次科学实验都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大量不同的实验仪器及其设备。比如说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滚动与滑动的实验当中,我们就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科学实验室装备才行。首先是要给每组学生准备好一辆实验室用的小车,其次还需要准备纸盒、钩码、弹簧测力计、胶带、玻璃弹子等材料,最后桌面也是不能少的一样装备。对于小学生来说,做滚动与滑动的实验肯定是第一次,所以他们肯定会很感兴趣,而且很好动,那就必须要强调好课堂的纪律,如果是在实验过程当中,有些装备有偏差,学生会比较难成功完成实验,这对于小学生的自信心来说肯定是比较差的,所以要尽量减少由于装备给学生带来的麻烦,这样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由此可见,一堂成功而又有趣的小学科学课不光需要科学教师的好好引导,学生的配合好更需要硬件设施的帮助,这在科学课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完善的实验室装备,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必须及时更新实验装备的作用

科学实验室的装备多为低值的易耗品,必须及时的更新。低值品就是指还不够固定资产标准又需要我们去使用的器具设备,如低值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科教器具等等。易耗品又指很容易碎裂及消耗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元件、零配件、药品等。科学实验室这些东西必须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定人定量管理,以便及时了解使用及消耗情况。

在科学教学过程当中,随时可能使用到各种不同的低值易耗品,如果由于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小细节决定了大方向,为了确保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养,及时更新完善科学实验的装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针对科学实验装备的作用,解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重视科学实验目的性教育,细化科学实验计划的指导

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科学学习“玩”的兴趣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的科学实验活动其实是他们认为很好玩很有趣才被吸引的。这种纯粹被玩的意识支配的科学实验活动就难以收到成效,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教育。首先让学生清楚科学实验和玩的区别,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和计划的,是科学研究活动,而玩是一种无目的的消遣。其次在活动前要清楚为什么实验,怎么实验,注意些什么等。强化了目的性教育,学生内心对实验活动的认识也就更清晰了。

在科学实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把能预测到的都交代清楚。实验的先后程序,观察的重点要十分明了,尽量把指导工作做细做扎实,为学生成功实验做好铺垫。

(二)倡导科学实验个性化,坚持“说清楚后再做”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科学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倡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这一理念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自己设计科学实验。一个问题通常有很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从不同途径去解决问题,体现了科学实验个性化的学习特色。在实施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的指导就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对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类,会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对确定的各种方法一一作指导。学生在做科学实验前一定要汇报操作的方法,把科学实验方法说清楚,懂了后再做。

在做溶解实验当中,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通过搅拌、加热、磨细的方法可以使食盐溶解得快。这时就让学生对每个方法提出验证的方法,说怎样去实验,说需要注意什么,说出每个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实验时要注意的方面,再让学生选择喜欢自己的实验进行操作。这样的过程既保证实验方式的多样,也能为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把好了关。

(三)必须明确小组分工,强化各组员的责任意识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的好处,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问题产生后,很多人一时无法回答,这时教师往往是会依靠个别同学的回答来替代全体同学的想法,殊不知其实大部分的同学尚处于一知半解之中。避免产生这种现象的方法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实效性的方法,就是要增强每个组员的责任意识。我们的学生在传统“大锅饭”观念的影响下,如果内心没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学习时就会产生一种从众的心理。所以在分组实验时,要给每个组员安排任务,可以首先为每组产生组长,再由组长做合理分工安排,使得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

教师为学生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和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尽量实施合理的交叉搭配,注意各方面的平衡。密切关注学习弱势群体,通过合理的调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个人资源形成共享。

(四)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提高探索延伸科学实验探究的积极性

小学科学课外延伸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自主探究性,巩固小学科学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一片科学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做,我觉得检查评比是关键,检查和评比是促使学生去主动去进行科学探究实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检查使学生有压力,采用评价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试想,如果只会布置而不闻不问,那只能让学生意识到是教师的一种口头禅,长此以往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差,教师也就另学生失去了信心。

三、进行有序的科学实验室装备管理能够大大提高实验效果

(一)科学实验装备的细则

小学科学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教学的主要场所,合理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它的重要性,因此其基本管理的细则有以下几条:

1.小学科学实验室应以符合配备标准的仪器设备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每学期末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要求编制好下学期仪器设备、器材补充计划报学校审批购置,并在开学后根据任课教师实验计划安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使用安排情况表

3.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必须具有区统一印制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总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明细帐》、《教学仪器(器材)添置流水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管理帐册。在帐务管理中,应做到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填写完整、准确无误,逐步实行帐册资料电子化管理。

4.仪器设备的存放应分门别类,入橱存放,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要做到一橱一号(仪器橱号)、一橱一卡(仪器橱内仪器存放目录卡),保证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5.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等。

6.仪器设备借出或使用归还后,要及时登记、清点、检测、擦净、归位,发现短缺、损坏,要按有关赔偿规定处理。

7.仪器设备借用、使用、损坏、维修必须及时记录。•仪器设备应经常处于随时可使用状态。实验室应设有《借还物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维修登记簿》等簿册。

8.严格执行报废规定,凡损坏而又不能维修或失去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应予报废。单价在800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单价在800元以上物品,或单价在800•元以下但同一物品一次报废批量价值超过800元的,报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审批。所有报废物品,均须记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

9.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管理。实验室应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等)、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年末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装订,装盒存放。

10.做好实验室的净化、美化、防火、防盗工作。•实验室应保持科学、文明的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消防设备、•电器线路应定期检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必须正确选择实验仪器

科学实验仪器是多种多样的,同种仪器也可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面对如此之多的材料正确合理的选择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三年级的液体测量实验教学当中,我们通常会需要塑料仪器给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但同样是测量液体实验,高年级学生就会选择玻璃仪器。就其中的道理也就是因为年龄的差别在那里,为了安全的科学实验,我们会在实验仪器上做相应的调整,这样不仅保证了安全,也能更好的保证科学实验的成功率,一次提高实验的效果。

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合情合理的实验理念教会给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好的表现。作为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员,必须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要确保仪器正常实验并且 数量充足,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种仪器的使用效果。所有的实验仪器都是属于国家的,因此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账册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做好全面的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及准备工作,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老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更加要去改变他们的习惯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加完善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

[2] 王军海.《农村小学实验装备现状及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的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年第18期

[3] 徐金金.《浅析实验装备管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现代教育.2013年第2期

篇3: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观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山川田野、一草一木,可能都很熟悉了,因为他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看、闻、摸等方式发现他们喜欢的东西。人们常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也值得老师和孩子们思考,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就有了不同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些浅显道理学生是能懂得的,而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的激情,让他们乐于探究科学的奥秘,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科学这门学科,想去探索大自然中的秘密,所以在教学中作为科学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孩子学会发现,这样他们才会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寻找自己学习的快乐。因此,小学生无论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让他们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后,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可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知“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为了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一内容,编者从植物和动物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要求学生熟记许多科学名词和概念。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对有关概念可能记忆不会太深刻,但是教师如果能组织学生对有关图片或实物,甚至网络视频进行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加深对这些概念的了解。如在第一课《油菜花开了》和第二课《花的认识》中,有关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概念,虽然教科书配上了一些彩色图片,但对于学生来说,要完整地在头脑中形成这些概念,并能在生活中认识有关花草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应该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到大自然中结合油菜花、梨花、海棠花、桃花等花朵,这样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教师讲解会更深刻。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观察,让他们仔细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

学习科学离不开具体的实验,因为通过实验学生更能从中认识到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和科学对生活的影响,为学生未来探究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种子的发芽实验(一)》,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种凤仙花,已经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光、温度、水三个条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换光、温度、水三个条件,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进行对比,认真记录,才能真正得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师还要留心观察学生,选择调整最完美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虽然能理解“观察”的重要性,也能和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但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有时甚至是当天遇到特殊情况,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物,预测实验结果,更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验感知。

如教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路出故障了》,学生在实验中针对“电路出故障了”这一问题,除课本上提示的几种原因之外,教师还要引导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思考,找出更多的原因。验证这些结论时,由于学生自身掌握的技能、经验,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可能操作很顺利,有的可能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设法引导,特别是在课外实验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更要注意实验的安全,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观察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观察是他们掌握所有学科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观察不仅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还可能预见事物的未来,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首先要从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优秀的科技人才。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观察是掌握所有学科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观察不仅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还可能预见事物的未来。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首先要从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增强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优秀的科技人才。

关键词:观察,小学科学,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2]董国敏,王贵学.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5).

篇4: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科学 教学活动 教学应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联的学科。它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求知中激发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教材突破了传统的排版风格,以大量生动的图片分解和图文相结合进行知识灌输,从而使单调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多媒体技术把图片、声音、视频、文字、色彩进行优化组合,给人的思维创造出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思维探索的余地,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强烈探知欲,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具有活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基于小学生的这一成长特点,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知识点与相应的声音和图片相融合,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温度与温度计》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先以视频的形式,把一碗水的变成冰、变成气体的两种现象播放出来,让小学生从水到冰、从水到气体两种对比现象中质疑,思索这两种现象的不同之处最大的秘密是什么?而后教师以引导式询问问题所在,再以动画片形式,以森林猫头鹰博士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才知道水变成冰现象在零下温度,而水变成气体要100度以上的温度。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小学生学到了温度和温度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养成了爱问问题的好习惯。

二、与日常生活相衔接,激活课堂学习氛围

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综合利用省、光、影等鲜活的素材,使得小学科学教学变成了魔法屋一般使人着迷。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科学内容的知识具体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杠杠的科学》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把大量的历史上伟大建筑项目取得的成就以数据形式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出来,进而提出问题:“在没有机械化的今天,古人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搬动巨石到高处的?”这就引起了小学生的兴趣,并急切地想得到答案。教师把握时机把杠杆的原理在大屏幕上通过图文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白杠杆的原理。然后把自己制作的杠杆工具让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有效地省力搬动物品,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到了杠杆的科学性,并表示以后在实际生活中一定会积极运用杠杆解决搬运物体的难题。

三、模拟实验,传道解惑

物理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而有神秘的,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书中涉及众多物理方面的现象,如何让小学生明白物理现象,并对这些物理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单靠小学科学上的文字描述显得无力,且并不能够开阔小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课本上静态性的图文以动态的形式进行模拟演化,这样小学生对这种现象就豁然开朗了。例如在《日食和月食》这一教学活动中,教材中的图形显得抽象难懂,教师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的优势,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过程进行模拟,并详细地拆讲,让学生观察在日食和月食在没有形成之前,地球、月亮和太阳三个球体它们之间的位置,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三者之间位置的变动是形成日食和月食的主要原因,也明白了没有什么天狗吞月的事实,那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想和解释而已,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科学进行解释,这就潜在地培养了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决心。

四、模拟动画,化难为易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由于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对于小学生目前认知和知识结构来说,许多知识点对他们来说都是比较难懂的,单一靠教师的讲授,根本无法突破学科性的限制,拓宽小学生的视野,进而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马上获得有效的资源对知识的难点进行化解。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个平台,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图像、颜色等多因素相结合的优势,从角度多维度地对知识点进行建构、讲述和分解,以便小学生从某一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知识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彩虹》这一教学活动时,课本教材内容中以光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对彩虹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可是对于小学生的思维理解接受状态来说,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教师就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功能,播放彩虹形成的科普教学动画,展示几种光汇聚在一起,再加上空气中的水汽因素,就形成彩虹了效应。这样的动画演示,一下子把综合性的知识难点化解得简单易懂,改变了小学生对科学的片面性认知,调动了小学生认真主动地学习科学知识。

五、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它内容丰富,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综合性强特点,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更加彰显了小学科学的特点,不仅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氛围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而且开阔了小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小学生学习的视域,给小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多重性的刺激,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易卫忠.在科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机[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2):94.

篇5: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上好小学《科学》课关键是让学生体验生活

小学《科学》课是衔接初中课程的基础要素,而初中又是衔接小学和高中的一个桥梁,因此,良好的小学《科学》学习方法是掌握科学要素的重要基础。

学习,一般指个体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体验,指学习者通过时间来认识事物。生活,来自小学生的课堂教育、家庭、社会感受。想象,是小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生活当中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小学《科学》课必须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科学素养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体,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是一种科学生活的亲身感受、体验并内化的复杂产物。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别于青少年和成人,儿童是以“直观”形式来学习而不是靠“原理”来表达。在课堂上,小学生总是对尝试、想象、寻找缘由、追根问底特别感兴趣。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的,而创造来源于生活,想象也来源于生活,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五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科学课的授课必须遵循:学习(体验、生活)——想象(灵感)——结论——知识——创造的教学程序。如果以科学“原理”为主的讲授方式上课,对教科书一字不漏地照本宣读,首先学生难以理解这样抽象的知识,因此,引发了心烦意乱的头脑,不愿意听课、头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先后运用了“LED抢答器”在课堂上针对一些容易开小差的同学进行“归顺”处理,大大地提高了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步,把教学内容集中在课堂的实验上,把要讲的知识,都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最后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样一来,近80人的课堂简直“疯”了起来,大家都抢着回答问题,一些同学还想通过“走后门”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开小差的、打闹的、不听课的少多了。同时,我还鼓励全体同学,只要想到的就可以回答,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回答错的同学他们不甘落后,回答对的他们更加踊跃,课堂一直保持在积极向上、团结共勉的气氛中。

篇6: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利用儿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歌浅湿易懂,生动有趣,为低年级儿童所喜闻乐见。利用儿歌帮助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收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二册《金鱼》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金鱼怎样游水,然后请学生边讲述边表演。在学生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一边念自编儿歌:“小金鱼,摆摆尾,摇摇鳍儿划划水”,一边带领全班小朋友演金鱼游水。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加表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又如在教学《青蛙》一课时,我把儿歌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认识完青蛙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后,我试着让学生根据青蛙的叫声自己编儿歌,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编出了第一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然后我有意识的问大家,青蛙吃什么?除了让学生观察图外,我还让学生编下一句来回答:“专吃害虫保庄稼。”我接着对学生说,青蛙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编出第三句儿歌:“我们大家保护它。”

二、利用儿歌教学帮助儿童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文化科学知识,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可是,低年级儿童因受年龄及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对所学知识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刚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则要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针对这些情况,我利用他们喜欢的儿歌帮助他们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教授九义教材第二册《各种各样的花》时,教材要求学生描述花的形状。为此,我先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说牵牛花的形状像什么,很多学生都说像喇叭。

第 1 页第 1 页 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用一句儿歌概述为:“牵牛花,像喇叭。”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得出:“白菜花,十字叉;豌豆花,像蝴蝶;桃花就像五角星。”学生没费多大劲儿就把这几种花的形状记住了。

又如九义教材第三册《蚂蚁》一课,要求学生认识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进行描述。教学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根据蚂蚁的外部形态特征编写了儿歌:“小蚂蚁,真可爱,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儿在胸前。”教学时我边教学生念儿歌,边进行表演。学生因熟记了儿歌内容而较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利用儿歌教学,指导儿童的实践活动

自然课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不失时机地把儿歌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一册《保护牙齿》一课时,针对小学生刷牙的方法大多不正确,容易损坏牙齿的情况,我编写了一首问答式儿歌来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老师问一句,学生边答边根据儿歌内容做出相应的刷牙动作。师:唰唰唰,上边的牙齿怎么刷? 生:唰唰唰,上边的牙齿向下刷。师:唰唰唰,下边的牙齿怎么刷? 生:唰唰唰,下边的牙齿向上刷。师:唰唰唰,牙齿的咬合面怎么刷? 生:唰唰唰,牙齿的咬合面来回刷。

从这一问答的儿歌声中,儿童不仅学会了刷牙的正确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又如,教学九义教材第一册《保护眼睛》一课时,我仍运用儿歌指导学生在第 2 页第 2 页 实际生活、学习中保护眼睛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

保护眼睛很重要,小朋友们要记牢,看书写字坐端正,字要匀称又整齐。走路坐车和躺着,千万不要把书瞧。眼保健操天天做,身体健康学习好。

四、利用儿歌提高教学总结效果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进行归纳小结,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儿歌进行归纳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三册《土电话》一课中,我先指导学生制作土电话,然后学习打电话的正确方法,最后用儿歌进行课堂总结:

说电话,做电话,两个纸筒一根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土电话,真好耍,手指触线听不清,线绳弯了不传话,拉直电线才通话。

这样短短7句话,就将土电话的制作和打土电话的正确方法描述得清清楚楚。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操作实践,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篇7:实验在科学自然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在科学(自然)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新世纪人才和科学(自然)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提时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早期科学启蒙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有兴趣才会原意学,才会爱科学。只有从小就热爱科学,才会心甘情愿在今后的`漫长而艰苦的道路上“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学科学、用科学。

实验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

二、实验能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

自然实验尽管简单、古典、甚至很原始,但所做的实验都是重现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跨越人类几百年、几千年的科学进展。实验能引导儿童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的材料,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意义、结论、推论等知识,并获等间接经验,从小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8: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丰富的表现力,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能大小变化、快慢虚实转化,突破空间、时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客观事实、过程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结构,用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然后应用软件、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将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就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又如在教学《搭纸桥》时,我在课件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只猴子蹦蹦跳跳地要过一条河,这条河又深又宽,水流湍急,小猴子急得抓耳挠腮却想不出办法过去。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能帮助小猴子想出办法过河吗?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要为小猴子搭一座桥的兴趣,学生用纸折成各种形状,要为小猴子搭一座结实的桥。再如在教学《谁选择了它们》一课时,可以放录像演示野兔和家兔的不同。野兔体形瘦小奔跑速度快,家兔体形较大毛长肉多。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笨,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我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让他们在观察周围世界的时候确定各种现象的原因和后果,比较各种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要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就要让学生感知这些事物。比如:在学习《青蛙》一课时,除了科学地利用投影片、录像片段、文字资料外,还可以由教师事先在小河沟里捕捞活的受精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各一个,分别装入五个容积为500毫升的透明玻璃杯中,并加入适量的水,为防止成年蛙跳出在后两个玻璃杯口上罩上适当的网子。然后教学中分别按顺序放在投影仪上并放大到银幕上,这样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在水中游动的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使学生对青蛙的生长过程、条件及形态有形象的了解,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变虚为实,将学生引进身临其境的动物世界。

三、运用多媒体能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交互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和同学均可采用网上论坛、百度搜索等交互联系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换句话说,学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行解答或提出疑问,从而实现相互提高、相互进步。如“青蛙的一生”是学生平时不能仔细全面观察到的,播放录像能让学生真切地了解青蛙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日食与月食现象是平时不能看到的现象,看了有关这两种小学科学现象的录像片后学生就有了感性认识,为认识日食与月食的成因打下基础。又如教学《卵石是怎么形成的》一课时,有些学生对卵石的成因缺乏感性认识,可以播放《卵石是怎么形成的》录像片,展现一条小溪中岩石的分布状况、两岸的岩石风化情况等,在学生有了小学科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后,再结合模拟实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课的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从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有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凭空想象的,多媒体可以提供语言、表象和动作,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科学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是建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学生依据事物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而天文、地理等学生不易直接观察、实验的内容,要想让学生得出科学结论,必须先给予学生充分、丰富、真实的信息,让学生观察所看得见、听得见、感知到的客观信息,经过缜密思索、分析想象、逻辑推理,然后做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如《月相成因》一课,先演示“月相的变化”的过程,并全面提供给学生不同日期、不同时刻的月相变化信息,启发学生探索月相变化的原因,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想象、归纳、演绎、推理形成假设,结合假设进行模拟实验,形成科学结论。要让学生懂得逻辑推理是事物后经过推理出来的结论,它来源于实际,符合于科学。

摘要: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今天小学课堂的幸运,那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何作用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章剑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6,8.

篇9:谈谈小学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观察;小学科学;教学;作用

小学阶段中,科学虽然不是一门主科,但其有独特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它对培养儿童热爱科学的兴趣及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和科学素养都有独特的作用。新课标指出“要让探究成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其中还特别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实验、记录……”所谓的“观察”从定义上说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小学科学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发挥好“观察”的作用呢?具体地说,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观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山川田野、一草一木,可能都很熟悉了,因为他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听、看、闻、摸等方式发现他们喜欢的东西。人们常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也值得老师和孩子们思考,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时间就有了不同的变化。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些浅显道理学生是能懂得的,而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科学的激情,让他们乐于探究科学的奥秘,这样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科学这门学科,想去探索大自然中的秘密,所以在教学中作为科学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孩子学会发现,这样他们才会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寻找自己学习的快乐。因此,小学生无论学习哪门功课,首先要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二、教師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让他们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后,最基本的好处就是可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二单元《新的生命》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知“繁殖是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为了让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这一内容,编者从植物和动物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要求学生熟记许多科学名词和概念。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对有关概念可能记忆不会太深刻,但是教师如果能组织学生对有关图片或实物,甚至网络视频进行仔细观察,学生就会加深对这些概念的了解。如在第一课《油菜花开了》和第二课《花的认识》中,有关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概念,虽然教科书配上了一些彩色图片,但对于学生来说,要完整地在头脑中形成这些概念,并能在生活中认识有关花草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应该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到大自然中结合油菜花、梨花、海棠花、桃花等花朵,这样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比教师讲解会更深刻。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观察,让他们仔细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

学习科学离不开具体的实验,因为通过实验学生更能从中认识到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和科学对生活的影响,为学生未来探究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种子的发芽实验(一)》,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种凤仙花,已经知道种子发芽需要光、温度、水三个条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换光、温度、水三个条件,让学生反复观察,多次进行对比,认真记录,才能真正得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师还要留心观察学生,选择调整最完美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虽然能理解“观察”的重要性,也能和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但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有时甚至是当天遇到特殊情况,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物,预测实验结果,更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教师讲解代替学生的实验感知。

如教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路出故障了》,学生在实验中针对“电路出故障了”这一问题,除课本上提示的几种原因之外,教师还要引导他们从生活实践中思考,找出更多的原因。验证这些结论时,由于学生自身掌握的技能、经验,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可能操作很顺利,有的可能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应设法引导,特别是在课外实验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更要注意实验的安全,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观察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观察是他们掌握所有学科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观察不仅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还可能预见事物的未来,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首先要从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未来优秀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2]董国敏,王贵学.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5).

[3]李军.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及实践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6(2).

篇10:论学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 师:黄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学具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而运用学具,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教材中举例的事物、提问的情景、思考的问题、讨论的主题、选择的探究项目都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利用学具进行实验、探究活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教学《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时,当同学们将自己领到的实验盒放在桌上时,兴奋的表情写满每一个人的脸上。这时我就对同学们说:“看看今天的实验盒里的东西很多,大家一定很想连接,对吗?不过老师想看看,这节课哪个同学会动手连接,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时,孩子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跃跃欲试。老师继续说:“以以小组为单位连接。在连接过程中,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不同的连接有什么特点。”于是在大家尽情连接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多的新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主动地投入到科学的探究中。

二、运用学具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是实际的实物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真实性的特点,直接感知和语言传递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溶解的快与慢》的课上,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来比较。对于他们的方法,我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大家先动手实验后,再互相评价:哪种方法更准确、更科学、更省时。学生想出了各种方法,这时我及时引导:对,要想准确的知道哪种情况下可以加快溶解速度,就要进行实验。实验一: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然后分别往杯中加入一样多的盐,观察:实验二:出示两杯同温度同样多的水,并加入同样多的盐,然后给其中一杯进行搅拌,观察:实验三:出示两颗水果糖、两杯同样多同温度的水,然后把其中一颗糖磨碎,再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观察。……通过相互观察|、交流、讨论,思维不断激烈地碰撞,从而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溶解的快与慢的最佳方案也就很自然地得到大家的认可。

篇11:科学故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8 更新时间:2010-8-25 11:26:45 教师在课内外,适时地向学生讲述科学故事,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工作、学习情况,了解科学发展到来龙去脉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是兴趣和热情,能产生多方面的教育作用和效果。

一、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研究动机

由于科学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强烈吸引学生,因而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科学故事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兴趣。例如讲“浮力”时,教师若能结合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重力”时,若能结合讲“苹果落地”的故事

······就会改变课堂上枯燥烦闷的气氛,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感到生动具体,趣味盎然,并且课后印象深刻。

科学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它是特殊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二、扩大知识领域

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讲述科学故事,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范围可以更广。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促进他们课外阅读和课外探索,是很有作用的。例如在晴朗的夜晚在校园和同学聊天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天狗吃月”的故事,科学家应用数学计算发现海王星的故事,“阿波罗” 载人飞船登月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更多的天文知识。再如学校举办运动会时,存在一个运动员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最好成绩的问题,可以给学生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出发,教师给学生介绍“博弈论”、“运筹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军事、生产、体育比赛中的应用,进而鼓励他们阅读有关书刊,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三、进行思想教育

增强爱国情感

在科学发展中,贯串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可从科学家工作学习中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用故事的形式将给学生听。如华罗庚的父亲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阿基米德吃饭洗澡时还在思考问题,法布尔如痴如迷地观察昆虫,伽里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落体实验,居里夫妇在破旧木棚里提炼镭,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等等。这些故事必将会给学生重要启迪和感召,不仅能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而且培养他们不计名利、锲而不舍、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的个性品质,振奋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如指南车的传说,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生冲破美国重重阻扰返回祖国,邓家先隐名埋姓为我国原子科学事业贡献一生等等,还能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激起他们报效祖国建设四化的决心和报负。

四、培养辩证观点

学习科学方法

篇12:谈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范文

科学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科学,喜欢到大科学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高潮。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科学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上一篇:第四章债务重组习题答案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期末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