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语文

2024-08-09

试卷分析语文(精选6篇)

篇1:试卷分析语文

2018河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杜君英

本文较长,适宜在电脑上阅读

蓝字是原题

红字是答案

黑字是我做的解析(一家之言,欢迎同行指正。)

家有初中生的家长,有必要坐下来,耐心引导孩子读完全文。

与过去几年一样,我对今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作具体分析。

我们河北中考语文试卷是质量很高的一份语文试卷,之所以说质量高,是因为试卷力求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分配与往年基本一致,第一部分20分,第二、三部分各50分。学生作答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1--4题20分)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2)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我国古代散文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佳句。陶渊明用“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桃花林之景;柳宗元用“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描写出小潭之景……当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这6分基本上属于送分题,只要熟练而准确地背默过初中六册书中的34首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写出答案问题不大。可是,每年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拿到6分,不是写不出下句或者上句,就是写出的答案出现错别字,要知道,一句答案的几个字当中,出现一个错别字或者书写不够规范的字,一分都被扣掉。“春”字,下面是“日”;“乘”字中间部分应规范;“英”字第七笔出头,“所”字的撇角度不能过大,等等。两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都在第四册,这就告诉孩子们,需要学好每一篇,从进入初中学习《论语》开始,就得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见我“从《记承天寺夜游》说说如何学习文言文”。点击可览)

答案:

⑴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⑵ 从今若许闲乘月

⑶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

34首古诗词和16篇课内文言文,不妨提前学习。

34首古诗词:

《关雎》

《蒹葭》

《观沧海》曹操

《饮酒》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次北固山下》王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使至塞上》王维

《行路难》李白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观刈麦》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赤壁》杜牧

《泊秦淮》杜牧

《夜雨寄北》李商隐

《无题》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浣溪沙》晏殊

《江城子》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水调歌头》苏轼

《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 潼关怀古》

《登飞来峰》王安石

《己亥杂诗》龚自珍

16篇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

《论语》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桃花源记》

《出师表》

《陋室铭》

《爱莲说》

《马说》

《曹刿论战》

《小石潭记》

《三峡》

《邹忌讽齐王纳谏》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春风吹拂( )着大地,花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2)雨后天晴,月亮更显得澄莹( )皎洁了。

(3)他遇事不慌不忙,非常________(zhen jing).

(4)我们要_______(qian xU)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此题不算难,见得少的,恐怕是“澄莹”一词,它的意思是“清澈透明”,近义词有“清澈”“澄澈”,用来形容月光皎洁;“吹拂”(chui fu)一词,可不要读成“chui fuo”;“镇静”的“镇”是三横,“静”字右边“争”字的一横右侧要出头;“谦虚”的“谦”字,中间一横右侧也要出头。四个答案看起来都不太难,可一定有考生或拼写不正确,或书写不规范而丢分。平时细致、用心,是保证不出错的关键。

答案:

⑴ chuī fú

⑵ chéng yíng

⑶ 镇静

⑷ 谦虚

3.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图片一:精忠报国 誓死如归

图片二:勤检节约 敬业奉献

图片三:品读国学精粹

图片四:道路施工带来不便,望大家敬请谅解!

(1)图片一、图片二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2)图片三中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为它补写下联

答:

(3)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

第3小题归为语文实践类,考察的是考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把修改错别字、对对联和修改病句集中起来进行考察,试题样式新颖,但内容仍属于基本素养。最值得一提的是图片三,要求考生根据上联补写下联,如果平时没有一定的训练,完成此题会有相当的困难。我博客里有一篇“稚子联对赞师长 信笔涂鸦颂园丁——献给教师节的礼物”(blog.sina.com.cn/s/blog_7362b9c40102dtnj.html可长按搜索),记录的是我教初二的孩子们写嵌名联的经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课是《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要求仿写对偶句。老师如果不加以重视,认为初二的孩子哪里会写什么对联,那就等于放弃了适时开发学生潜能的大好机会;我可没有放过,于是,给我的教学生涯留下了一份值得保存的记忆。我可以很自信地说,要是让我带的那班孩子来做这道题,基本可以达到个个满分——他们写出的不但是对联,而且是嵌名联。

就“品读国学经典”为上联来说,可对的下联当有若干:点亮智慧人生、夯实文化根基、汲取民族智慧、欣赏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朗诵唐诗宋词、弘扬传统文风、书写汉字风韵 、朗诵秦汉名篇……

图片一中的“誓”字和图片二中的“检”字,是比较明显的白字,但如果平时不细心用心,恐也一时难以看出。图片四的病句,也不难看出毛病所在,只要读一读后半句,就可以看出来,将“望”字或“敬请”一词去掉一个即可。

答案:

(1)誓 改为 视 检 改为 俭

(2)点亮智慧人生、夯实文化根基、汲取民族智慧、欣赏传统文化、继承优良传统、朗诵唐诗宋词、弘扬传统文风、书写汉字风韵、朗诵秦汉名篇……

(3)去掉“望”,去掉“敬请”,去掉“望大家”,把“大家”放在“敬请”和“谅解”中间

4.下面图表是中国天气网发布的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4分)

20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情况的预报

城市

白天

夜间

天气现象

风向风力

最高气温

天气现象

风向风力

最高气温

石家庄

雷阵雨

北风3—4级

22℃

小雨

北风<3级

12℃

唐山

东风3—4级

23℃

阵雨

北风3—4级

11℃

廊坊

东北风3—4级

25℃

小雨

北风<3级

12℃

沧州

东北风3—4级

22℃

小雨

北风3—4级

12℃

衡水

北风3—4级

24℃

阵雨

北风3—4级

13℃

邢台

北风 < 3级

23℃

阵雨

北风3—4级

13℃

此题属于“综合性学习”,也有的起名为“材料类非连续性文本”。我省是柱型数据分析,拟写短信,是分析一则新闻,今年为分析图表。此类考题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根据设置的情景和提供的材料作答,能够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出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还可以通过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来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就上表而言,须就给出的数字进行详细比对,之后会发现: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白天以阴天为主,夜间为小雨或阵雨;

风向多为北风,昼夜风力大多3~4级;

白天最高气温在22℃至25℃之间,夜间最低气温在11℃至13℃之间,昼夜温差在11℃左右。或表述为以下形式:

① 2018年5月1日河北省部分城市夜间均有雨,风向均为北风。

② 河北省部分城市除石家庄白天有雷阵雨,剩余城市均为阴天。

③ 河北省部分城市白天除邢台小于三级外均稳定在三到四级。

④ 廊坊昼夜温差最大。

⑤ 5月1日夜间,除廊坊北风小于3级外,其余河北部分城市北风均为三到四级。

(“时间地点”“天气现象”“风向风力”“气温”是答题的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能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内容,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平时,需多加练习,到时方不至于无从着手。

第二部分(5—20题5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

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漢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此题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主旨情感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四个选项几乎都正确。本诗确实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的感慨,面对调皮的孩子,他也只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茅屋漏雨,正说明了他的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而最后那句经典名句,正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我想,在高度紧张的考场,定有同学一时不能确定哪一项有错误,正经纠结了好一会儿呢。

这道题命题人是用了心的,他将几乎所有关于本诗内容的正确表述放在考生面前,用来掩盖错误选项,迷惑考生。但用心者还是可以从D项对表达方式的表述中看到问题所在——哪里运用“叙述”,最后很明确是议论和抒情吗。

将对于表达方式的考察,掩盖于对诗歌内容的表述之中,正是这道题目的高明之处。

答案:

5. D

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6。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对句子(不管是白话文还是诗词)进行赏析,是语文考试的保留题型,也是考试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语文的阅读理解,是基本上没有固定规律可循的,但于欣赏题,如果使用了修辞,应首先指出,再写出该修辞的具体内容,最后看作者通过该修辞表达了什么感情;没有修辞,那很可能是使用了描写(动作、语言、环境、心理、外貌、神态等),答题时需要明确是运用了何种描写,看看该描写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不管是使用修辞还是描写,都需要密切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回答。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三句,写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表现的是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这是通过“飞”、“渡”、“洒”、“挂罥(缠绕)”、“飘转”等动词来实现的。杜甫的茅屋,经不起暴风的摧残,屋顶的茅草都被吹跑了,风雨交加,屋子里漏得难以安身,想诗人的处境是多么艰难,他的心情,自然也是焦灼苦闷的。如果理解到这里,那么答案也便水到渠成。

答案:

6. 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痛惜之情。

二、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7~11题。(14分)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竟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

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

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①屈原:战国楚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

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8太尉:官职名。⑨诏:召见。⑩况:比方。11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12燎:燃烧。13炬:火把。14祈:乞求。15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16兆:预兆,征兆

除一段文字出自《梁书 刘峻传》,其余几段,均出自张岱《夜航船》。今年的文言文考察,依然是课外文言文,所不同的,是选取了四段相对简单的古文。值得注意的是四段文字的思想内涵:一是关于屈原,学生考试时,端午刚过,其内容必引导考生对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的印象;一是日食,黄琬的回答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一是刘峻家贫刻苦读书;一是齐侯与孔子的对话。其内容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这无疑给学生以正面引导。

考生作答,必须细致查看命题人给出的文后注释,比如“以”字,如果不看注释,“屈原以五日死”便不好理解;“况”(比方)也是如此,只有知道,“况”字在这里是“比方”的意思,才可以翻译出“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从夕达旦

(4)是为大雨之兆

对于重点词语的考察,是每年文言文必考的题型,4分。虽然是选自课外,但只要将课内篇目扎实学过,写出答案是不困难的。

答案:

谓:叫作(叫做、称为、称作)

何:为什么(怎么)

旦:早晨

是:这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字是初中常见16个文言虚词 之一,其他15个初中生必须掌握的虚词见下文。它们多次出现在16篇必须学好的经典篇目里,在平时,就得注意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触次数的增加,对它们的感受,也会逐渐敏感起来。

“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翻译为“在殿前起舞”。“行者休于树”是“游览者在树下歇息”;“骈死于槽枥之间”是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

枥之间;“皆以美于徐公”是“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l鲁庄公同曹刿同坐在一辆战车上”。

答案:C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是初中生学习浅显文言文必备的语文能力,也是每年的必考题型。在作答之前,须根据注释和平时的语感积累读通原文,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来理解翻译。太后问黄琼太阳被食掉了多少,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黄琬就说:“为什么不回答说日食所剩的就如初月的样子呢?”“黄琼非常惊奇,就立即按照他说的那样回答太后。”需要注意,原文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得有着落,“大”译为了“很”(译为“大为吃惊”也可),“惊”译为了“惊奇”,“即”译为了“就”,“以”译为了“按照”,“其言”译为了“他说的”,“对”译为了“回答”,“太后”一词是根据具体语境补出来的。

“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译为“等到惊醒了又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此题出得好!好在它引导同学们来关注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内涵。时下,许多人挺热衷于西方节日,什么圣诞节,什么情人节,什么愚人节等等,平安夜的时候,用彩纸包一个苹果,居然可以卖钱。西方的节日,可以知道,但把它真当回事来庆祝,就显得有些媚外了,圣诞不圣诞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2分你都拿不到,那就是说,你连端午节的来历都不清楚,作为炎黄子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他为了力谏君主不得而自溺于汨罗江。传说乡民怕屈原的遗体被鱼啄食,就在水上不断敲锣击鼓吓走鱼群,并且把粽子投进江中,引开鱼虾。自此以后,赛龙舟(龙舟竞渡)和吃粽子(包粽子、送粽子)就成为了端午节的习俗。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出自《梁书 刘峻传》的这段文字,总共36个字,讲刘峻爱好读书,家里穷,经常点燃用麻制的火炬,从晚上到早晨,等到惊醒了就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不常见的书,一定要去请求借阅。只要读懂了大致内容,就会写出一个恰当题目,题目的主语应为“刘峻”,谓语是他刻苦勤奋读书,于是,“刘峻好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与此相类的题目,也可得分)。

《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关于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表述: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四段文言文翻译如下:

屈原在初五这天死去,楚国人用船桨来救他。称之为竞渡。又说:“(人们在)初五这天(向江里)扔粽子来祭奠屈原,担心(肉身)被蛟龙吃掉,因此做龙舟来驱赶它。”

后汉的黄琬,他的祖父黄琼,做太守,黄琼把日食的情况告诉皇上。太后把黄琼召进宫问他太阳被食掉了多少。黄琼思考着如何回答,却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比拟。黄琬年纪只有七岁,正在旁边,就说:“为什么不回答说日食所剩的就如初月的样子呢?”黄琼很惊奇,就按照他说的那样回答太后。

刘峻爱好读书,家里穷,经常点燃用麻制的火炬,从晚上到早晨,等到惊醒了就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不常见的书,一定要去请求借阅。

齐国有只一支脚的鸟,在宫殿前飞舞。齐侯向孔子询问,孔子说:“这只鸟叫做商羊,孩童有一首歌谣唱到:‘天要下大雨的时候,商羊都会屈起脚来跳舞。’这是下大雨的征兆。”之后果然如此(下大雨)。

关于如何学习文言文,就曾结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做过详细地介绍,有意者可点“从《记承天寺夜游》说说如何学习文言文”查看浏览。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9分)

漫话石鼓文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

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

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

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关于现代文阅读,一直保留的是记叙文,说明文与议论文交替使用,但从实际选材看,说明文所占比重更大一些。是关于转基因(说明文),是“姓氏的产生与发展”(说明文),估计今年该考议论文了,可考的又是说明文,且题型出现了选择。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去猜明年考什么不考什么,还是扎扎实实去领悟如何做好题目是正事(包括如何做好说明文和议论文)。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本题迷惑性很大,需要非常细心才可发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由第二自然段可知,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就是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B项符合原意;还是第二自然段,说石鼓文的字体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可确定C项也符合原意;第二自然段结尾,有“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的表述,可以判定D项也符合原意。现在,只剩下A项,请看第二段开头“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经过与A项比对,会发现与原文相比,A项少了“现存的”三个字。现存的,就不包括后来可能再发现的,这三个字正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以此作为题点,可见命题人之用心。

答案:A

13.请简要概括选文第3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分)

石鼓文于岐山县出土——陈仓之野——凤翔夫子庙——汴京——燕京,自唐朝出土,一千多年来,石鼓文真正是颠沛流离,历经战乱。那么,本段内容便可归纳为“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石鼓文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

14.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3分)

从选文最后一段看,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南宋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

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看来,历代学者各有自己的依据和考证结果,谁也不崇拜迷信前任和权威,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求真务实(求真)、敢于质疑(探索)、严谨的科学精神。”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6分)

先来看看题目:

15.在《红岩》中,他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这里的“他”是谁?“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3分)

16.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3分)

这样的试题,如果没有深入、细致地阅读全文,只知道作者、主人公,大致写了什么,在考场上面对试卷,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瞎蒙,是不会有分数的。去年考的是《红岩》和《格列弗游记》,问渣滓洞监狱战友绝食的原因,“慧骃”是怎么教育子女的,就已经告诉我们,不细读原文,是拿不到分数的。果然,今年的题目又是如此。不读原文,怎么能知道被敌人注射了麻醉剂,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保守了党的机密的人是谁?当然也不知道“他”入狱前为办《挺进报》承担的具体工作是什么。至于写出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就更是一句空话。

想起了去年北京市语文试卷的微写作,10分180字的小作文,有三个内容可供选择,一是写出《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选一)可用什么花来比喻,依据原著,自圆其说;二是让指出《平凡的世界》中与《静静的顿河》里的鄂温克人一样,从原有的生活走向新生活的情节;三是假如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挑选一人,根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规划一尊雕像,你如何规划。今年又是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一看就明白:读过原文者,做题易如反掌;未读过者,只能抓瞎。

答案:

15.成岗 先是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后来,独自承担刻钢板和印刷工作。(刻钢板,印刷,两项必须都写出来,否则减1分。)

16.在好友海伦 彭斯生命垂危之际,简爱冒着被传染病传染的危险,与之推心置腹,倾心交谈,相拥而眠。第二天,海伦 彭斯安然离世。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要想语文试卷获得高分,必须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须潜下心来通读全文,且应对内容作些思考和梳理,让自己与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让内容的精髓化为自己的骨骼,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附:

1,教育部推荐初中生阅读的篇目(仅作参考,以最新调整为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 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名人传》《童年》《红岩》《简爱》

2,教育部推荐高中生阅读篇目: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谈美书简》《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

《匹克维克外传》《复活》《普希金诗选》《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

在我看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仅仅读以上篇目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至少再扩大五倍,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语文一定营养不良,学语文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早晚会成为学困生,上了高考的考场,也捉襟见肘。大量而认真地读书,则会游刃有余。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15分)

回忆齐白石先生

我从小学戏,没有读过书。一九五0年与书香门第的后生吴祖光结婚。后来,我成为齐白石老先生的干女儿。齐老常常手把手教我画画,他还教导我:“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

我因演出繁忙,不可能在画画上画出成绩来。但我在演戏上,是遵照齐老的教导做的,在舞台上我挺胸抬头唱戏,面向观众。我演的节目,创造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争取自由、有正义感、有反抗精神的古今女性。如《刘巧儿》中的刘巧儿,《杨三姐告状》中的杨三姐等。

放开手画画,挺起胸唱戏,这是我向齐老学画得到的最珍贵的启示。

有一天,裱画家刘金涛陪我去齐老家学画画,恰好齐老一人在家。金涛兄说:“今天齐老可要好好教干女儿画画了。”齐老让金涛铺好纸,高兴地把我叫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一支笔:“来吧,画一张。”我心想:“做艺术家就不能退后,这也算是第一课。”于是我接过笔,放开了手,大甩笔画了一个小兔。齐老高兴得像孩子:“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稍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我是看看凤霞有没有胆子。画画的敢甩笔杆子,当伙计的敢端盘子,唱曲的敢扣弦子,当裁缝的敢下剪子。凤霞有胆子,有艺术家的气魄!”

齐老是很重情义的。记得他过九十大寿,我跟金涛兄去给他拜寿,他领着我来到后院,我看到北面墙上有个小洞,里边有一个牌位,写着“贤妻宝珠灵位”。齐老默默鞠躬,我当然也照着做了。齐老严肃地指着灵位说:“这是你娘的灵位,我每天都要来看她,她跟我只是受罪了,没有享过福。”齐老说着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齐老的感情是非常深的,平时几乎不流露。

齐老对看门的老尹很严格,可是也不亏待他。齐老说:“对佣人要宽厚,有好处。”老尹为人善良,老是拿着笤帚不停地打扫。齐老不给他工钱,每月给他画张画,有时为了奖励,给他多画一张,老尹就知足了。因此,祖光去齐老家,老尹总喜欢挽着祖光,去他的小门房看看齐老给他的画,他手里真有好画。祖光从老尹手里买了不少画。老尹对金涛说:“吴先生大方,我说多少钱从不少给,有时多给了还不让我找钱。”齐老不只对老尹这样,无论对谁,都一律同等对待。

齐老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他当木工时的朴素习惯。有一次,金涛和我陪齐老吃饭,一位梳着圆头的女佣人为老人端上一些饭菜,一盘豆豉辣椒,一碗腊肉素白菜汤,都是些小盘小碗。金涛兄吃完,小声对我说:“我没有吃饱。”但我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汤,急着要看齐老画画。齐老对秘书武大姐和我说:“你们就是不考虑金涛是爱吃的人,我的小女儿凤霞吃什么都行,今天金涛肯定没吃好,下次请您去曲园吃。”

齐老有很多学生,老人画画时大家都围在一边看,老人一声不响门头画。可是在大家不在的时候,他就边画边传授我如何用笔,如何调色,如何心里要有实物,手上才能疏能跑车、密不透风,画出实物的神采来,画得不像不要紧,可以定要神似。他还说:“你毕竟不是在照相,你是根据实物,经过你的画笔,再创造出你所想象的神采,这才叫艺术品的神韵,原封不动画出的桃子是匠气作品,要琢磨怎样画活了,看着已像离开了纸。”

也真是这样,看看齐老画的一篮子桃子: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由此,能够看出齐白石的艺术家风度。我看齐老画画,再仔细研究齐老的画,再回想齐老的教导:“你画画跟唱戏一样,不可死学原搬,要记住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不能不进取啊!”真是受益匪浅。

(选文有改动)

不说题目,只从命题人选择的文章来看,要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实实在在;行文,应朴朴实实,那种华而不实,以追求语言的华丽取胜的文风,不足取——这是大考导向标的明确信息。我有一篇“作文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朴实无华”,可点击浏览。

去年 ,记叙文阅读选用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纪念老师周有光的“至深至纯师生情”,今年选用了新凤霞的“回忆齐白石先生”,同样具有师生之谊。很显然,中考语文的价值导向,在向社会传达一种信息:人与人之间要以诚相待,学生应尊重老师,老师要热爱学生,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

17.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3分)

第一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与齐白石的关系后,就提到了齐老教她画画,并教导她“搞艺术也是表现自己,就如我画画、你唱戏,道理都是一样: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最重要的都是表现自己。”这便是新凤霞在向齐老学画的过程中,在唱戏方面获得的启示。第二段写自己“挺胸唱戏”,便是对“启示”的佐证。

需要注意,题目问的是新凤霞在唱戏方面获得的启示,不包括下文写到的内容。

答案:

17.(3分)

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勇于表现自己,挺起胸唱戏;不可死学原搬,要花力气

下苦功,再创造,求进取

(只答“讲骨气,讲正义,有勇气,勇于表现自己,挺起胸唱戏”给2分;只答“不

可死学原搬,要花力气,下苦功,再创造,求进取”也可给2分,意思对即可)

18.从选文第④⑤⑥段看,齐白石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第④段写齐老向贤妻宝珠的灵位鞠躬,第⑤段写不亏待看门的老尹,第⑥段写照顾到裱画家刘金涛没有吃饱,还说下次请他去曲园吃——这都表现出齐

老重情义,待人宽厚,朴素(为人质朴)的精神品质。其实,答案在第四段的开头的首括句已经提到了。

19.请对选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每小题3分,共6分)

(1)好!好!这个小兔画得有神,就是嫩了点,好!

被赏析的句子,一般都涉及到修辞或描写(有时是修辞和描写,比如此句),应指出来,明确“此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本句运用××描写”;再顺延写出该修辞(或该描写)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步是据此推出表达了什么感情。这“三步法”仅仅是泛泛而言,不可拘泥套用,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答案:

(1)示例一:这句话中三个“好”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于法,突出了齐老对“我”的热情鼓励。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既有齐老对“我”的热情鼓励,同时也指出“我”画作的不足。

示例三:这句话句式简短,饱含情感,体现了齐老的真性情。

(2)那大桃压在简陋的篮子上,大胖桃子的

丰满可爱,竹篮子的单薄负重都跃然纸上。

答案:

(2)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篮和桃子的神韵,表现出齐白石先生画画技艺的高超。

示例二: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桃子的丰满和篮子的单薄,表现了齐老的画富有神韵。

20. 选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案: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突出齐白石先生的形象;

选材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使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材料真实性;

选材有真情实感;

从不同角度选材,在生活、画画、教学等方面,突出齐老的品质。

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选取亲身经历的小事;选材有真情实感。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我一直觉得,阅读理解,没有现成的公式套路可供使用,做题凭得是对语文的敏锐感悟,看的是语文能力,考的是语文素养,需要的是细心和用心,按照常人的正常思维,进行逻辑推理,使用语文语言写出答案。即使是第19题所谓“三步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照搬套用,仍然需要密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吃透题目要求,分条缕析完整作答。平时练习,切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读原文,要细,要慢,读的过程中,注意感知文章内容,明了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根据题目要求答题——一定量练习以后,就八九不离十了。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爽”的意思是:明朗;清亮。如:神清目爽;秋高气爽。(性格)率直;痛快。如:豪爽;直爽。舒服;畅快。如:爽快。爽约;毫厘不爽。

请依据以上对“爽”字的解释,任选角度,以“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关于作文,可点开“我写今年河北中考作文”查看。这里,我就作文的“要求”说几句对于作文的要求,命题者提出了五点,需要考生引起充分注意。

◎话题作文,不能用话题做题目,必须自己另拟一个题目;凡用话题做题目的,减3分。话题作文,要求立意符合话题,题目可根据内容拟写。我写今年我省中考作文的题目是“我抄完了全本《红楼梦》”,写我抄写过程中的舒服、畅快。

◎关于文体,初中生写作文,在文体上是没有严格限制的,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说明文,甚至戏剧,均可以成文,实际上,写纪实性散文,夹叙夹议者多,其他少有涉及。就写真情实感的要求来说,也是散文比较适合。

◎关于字数,要求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考试提供的书写纸上,标有数字,300、500、600,考生心中有数,判卷老师也可参考。我主张写700字(左右),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字数过多,也会给老师拖沓之感。

◎关于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只是从保密的角度做出的要求,考生一般不会出问题。

◎作文要求中,最该引起重视的,是“有真情实感”五个字,这也是初中生作文的大道。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得分技巧真不少

▋文言文

文言文《宋史·孙傅传》(节选)阅读的第7题翻译:第⑴句大意分:句意完整得2分,句意对但只答出第一句给1分,只答出第二,三句给1分。关键词“帝”、“苟”、“死”,一处1分。

帝:用作动词,“称帝,称皇帝,称帝王,做皇帝,当皇帝”均可。“称国王,统帅,统领,统治”等,不得分。

苟:“如果,假如,假设,若是,若要,若”皆可。“苟且,苟全,苟活”等,不得分。

死:“为……而死,宁愿……而死,应该……而死,应该追随……而死,应该以死殉国,以死对抗,以死明志”均可得分,“当面死去,当即就死,当作他死了”等,不得分。关键答出“死”的为动用法。

第⑵句大意分:句意完整得2分,只答第一句不给分。关键词“不吾索”、“面责”、“庶或”,一处1分。

不吾索:宾语前置,“没有索要我,没有索求我,没有索取我,没有要我”均可。“没有向我索要,没有勒索我,不要来抓我,不询问我”等,不得分。

面责:名词作状语, “当面指责(责备、责骂、责怪、指责、责难、责问)”均可。“当面批评(询问、责罚、问责)”,不得分。

庶或:“或许,也许,可能,有可能,亦或,说不定 ”均可。“能够”等肯定语气,不得分。

说明:①句意翻译与关键词翻译不重复扣分;②翻译关键词时出现错别字,该词不得分。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题选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白雪歌》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设计题目。此题有新意,难度大。

第8题:3(想象)+2(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出:“想象,虚写,联想,听说,听闻,闻说,虚构”得3分;“侧面描写,虚实结合,间接描写,由虚入实,虚实”得2分;“远近结合,直接描写,情景交融,白描”不得分。

第9题:两问各占3分。第1问:答出“思乡”得1分;答出“爱国”得2分。第2问:答出“升华,提升,深化,强化,加强,点睛之笔,卒章显志”等字眼得3分;答出“总领,总结,衬托,烘托,铺垫”之类不得分。

第10题:名言名句默写难度在提升。要求:①会背;②选准(理解); ③写对。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部分,选的是李德霞的《马兰花》一文,与往年相比,题型相同,难度适中。

第11题第⑵小题围绕“线索”设题,两问各占2分。第1问:明暗线各占1分,可围绕“两个家庭”的线索作答,亦可围绕“借款,还款”的线索作答。第2问:答出“深化主题”,得2分。答出“情节紧凑集中”或“突出人物形象”一点,即可得2分。

说明:①不论要点顺序;②表述时若没有分要点,但只要包含答案内容,也给分。

第⑶小题围绕“人物性格”设题,答案共3个要点,每点2分。第1点,朴实善良,如果答通情达理,有同情心,热心肠,乐于助人,有情有义等得1分。第2点,善解人意,如果答体谅别人,换位思考,利他等得1分。第3点,做人有原则,如果答重利轻义等,得1分。答马兰花软弱,不给分。

第⑷小题围绕主人公马兰花流泪、心情进行探究,答案由两部分组成,6+2=8分。具体分析6分,共3个要点,每点2分。第1点,委屈与隐忍。第2点,气愤与不满。第3点,惋惜,感激与释然。3个要点,每点答出一个词,即可。说明效果2分。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人物形象,凸显小说主题。

说明:只答要点或只作分析,扣1分。

▋传记阅读

传记阅读部分,选的是《朱东润自传》,设计的题目难度很大,选传记的考生得分很低。明年备考过程中,老师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此题,值得斟酌。

第12题第⑵小题“如何形成”,答案要点共3个,每个2分,计6分。①广泛阅读……比较异同;②深入研究理论,辨析概念……③进行写作实践……

说明:第①点强调“比较”,答一方面即可。

第⑶小题围绕“本文有什么特点”,设问指向性不明确,难度大。答案要点共3个,每个2分,计6分。①偏重学术经历……②生平与学术交融……③行文,语言,风格……

说明:第①点强调“学术”,第②点强调“交融”,第③点三个方面,选一个方面作答均可得2分。

第⑷小题探究,共有两问,如何刻画和评价,说明理由。第1问答案要点2个,每个2分。第2问答案要点2个,每个2分。4+4=8分。第1问:①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突出个性……②全面评价……

说明:第①点答出“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突出个性”中的任意一点即可。第②点答出“全面”、“客观”、“真实”、“完整”、“信笔直书”、“优缺点”等关键词中的2-3个,即可得分。

第2问:理由:① ……给人深刻的印象,具有可读性; ② ……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主观题,第16题,衔接补写题,5分。写对1句给1分,写对2句给3分,写对3句给5分。第1句,围绕“交易效率”作答,与前后文不重复即可。诸如“便利”、“方便”、“双赢互利”、“一举两得”等皆可。答“省时省力”、“节省时间”,与前文重复,不得分。第2句,围绕“节省时间”作答,注意横线后的“还”字的提示作用。第3句,围绕“网购”作答。答“通过网络”、“通过互联网”等字句,不给分。

说明:①答案必须围绕“电子商务”这一话题正面来写;②超过字数扣1分。

▋图文转换

第17题,图文转换题,选的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题图形, 2(构图要素)+3(图形寓意)+1(字数限制)=6分。第1问,构图要素共5个,答出2-3个给1分,答出4-5个给2分。第2问,答成“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之类与“水”有关的,得3分。

说明:①答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拒绝污染的,得2分。②超过字数扣1分。 ③句子通顺得1分。

今年的作文题目“老陈事件”, 延续了往年材料作文的形式,不陌生,体现了作文命题的稳定性,但又彰显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基本要求。写一封信,似乎出人意料之外,但确又入情理之中。写信,回归了写作的基础,回归了语文教育的本真。这则材料来自真实生活,是5月9日《楚天都市报》的一则消息。作文材料关注生活热点,关注社会现实,折射出中国人传统价值与现代观念、生活状态的碰撞,新鲜有趣,引人深思。

读懂材料,要求:①审清事实:人物:父亲、小陈、警察、网友。事件:小陈举报父亲老陈高速公路屡次开车打电话。结果:警方对老陈进行教育和处罚并公布于官方微博;引起网友点赞或质疑。媒体报道后,激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②审清关系:老陈行为——小陈举报——警方教育处罚——官方微博——网友点赞、质疑——媒体报道——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写作

写作时要求符合书信格式,上款要有称呼(收信人)和问候语。称呼要顶格来写,后加冒号“:”。问候语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来写,后加感叹号“!”。正文要求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与问候语上下对齐来写。下款要有祝愿语和落款。落款包括署名(写信人)和日期。常见祝愿语有“此致敬礼“,正文结束后,要求“此致”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来写,“敬礼”另起一行,开头顶格来写。其他祝愿语,可以在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来写,常用“祝”起头。“落款”在“祝愿语”结束后,另起一行来写,写在右下方,“署名”在上,“日期”在下,上下对齐。

这则材料的立意(情感趋向和道德价值判断)角度: ①小陈:点赞(生命安全,规则规矩,大爱大孝,勇气胆识,责任担当等);质疑(女儿举报父亲有违伦理常规,不近人情,方法欠妥);鼓励(坚守善念,恪守法度,不要被传统观念世俗偏见左右);②老陈:批评指责类(违反规则,漠视生命,侥幸心理);安慰劝解类(不要碍于情面,对女儿的做法感到欣慰);③警方:点赞:利用微博形式,宣传典型,扩大社会影响面,增强教育力度。

质疑:不注重保护个人隐私,使当事人承受巨大精神压力,做法欠妥。④其他方:基本符合题意的:对老陈: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纳谏);要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小陈:要讲究做事方法。偏离题意的,主要是写给小陈的,否定其做法。家丑不可外扬。或者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内容不恰当不沾边。

打分时,主要根据考生的“表达”来确定等级。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字迹工整甚至美观,书面整洁,划入一类;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较有文采,字迹清楚, 书面不脏乱,划入二类;评定“发展等级”要从考生的思想和语言实际出发,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拿到一,二类的特征分。判分时,不究全面。阅卷老师要找作文的亮点和得分点。

关于作文的几点说明

1.关于文体:书信属于应用文,是一种常见文体,与生活密切相关。今年考查书信,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

2.关于格式:书信格式不对或文体要素缺失,命题组制定评分细则时,建议酌情扣分。河南省评分标准解释为,2分。缺少标题,没有扣分说明。写错格式,比如署名和日期颠倒,把明华当成收信人,在表达项要扣分。

4.关于字数:字数不够400的,打一个总分,不超过20分。大于400小于800的,根据情况正常分项打分。

5.关于语言:要求用现行现代规范汉语言文字写作。何谓规范?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入的字词、语句,属于不规范。使用网络语言要慎之又慎。

篇2:试卷分析语文

全班48人参加考试,考试时间共60分钟,试卷总分是100分。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卷面整洁。本张试卷有些题目有一定难度,为学生初次涉及的题型。一小部分孩子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成绩不是很理想,相信在家长、老师、孩子的共同努力下,迎难而上,学习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试卷分析

1.第一题:听力测试:这道题只要是考察会认的字、句子连线和听读短文填空,绝大多数同学都做得不错。

2.第二题:语海畅游。

这道题目很灵活地考察了学生拼音的拼读情况的掌握情况、词语积累、连词成句、古诗词识记和造句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学生必需要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题。绝大多数孩子正确地答题。

3.第1小题:看拼音,写词语。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识字情况和拼读能力。

出错原因:

(1)个别孩对拼音拼读掌握不牢。

(2)个别孩子对生字词识记还不够熟练。

4.第2~9小题主要考察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多数孩子能完全正确地答题。但第2小小题(选出正确读音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很多同学都不理解题意,没有写序号,直接把正确的答案写下来,导致失分较重。另第3小题(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很多同学都把“补”字的部首写成示子旁。

出错原因:平时少训练这样的内容,另因为学生平时读课外书的机会少,导致理解能力差。

5.第4小题:连一连,熟记成语。本题主要考察八字成语,学生答得不错

6.第5小题:选字组词,用“√”表示,主要考察学生同音字的识记。

7.第6、8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连词成句的能力,很多同学写完句子忘了写标点。

8.第7、9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很多同学答得都不错。

9.第三题阅读平台: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第3、4小题错误率比较高。主要是理解能力比较差。

10.第四题能说会道你有很多优点,你发现了吗?想一想,然后写下来,个别理解能力差的同学不理解“优点”这个词。所以就无从下手。

11.写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有个别同学写的不错,但也有三两个同学不会写,导致平均分不高。

二,今后措施

抓识字。课堂教学中,讲究生字教学的方法,采用各种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例如:猜谜语、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在课后,要多抽出时间来巩固生字,创设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识字,拓展识字的途径,让学生多识字,多阅读。

抓课文背诵,这次考试相当多内容都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

抓阅读。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阅读氛围,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潜心读书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发现。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多看书,并和学生及家长一起讨论,让学生在一番议论、评价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表达和评价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学生普通话的训练,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普通话的标准训练。

抓表达能力

力求多形式、多角度地创设交际的情境,鼓励学生人人开口,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敢于、乐于与人交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对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与生、师与师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篇3:2014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 (9分)

今年本题的阅读素材是摘编自张炜达的《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在选材上是一个突破。本文尽管非著名作家的作品, 但文字洗练, 言近旨远。本大题作答较易, 第1-3小题考点都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考法基本上都是“与原文内容 (理解) 不一致”的选项, 而且都是错在无中生有或在原文中无据。也许命题者意在给学生开卷的自信。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这一大题是今年试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题。此题中, 我们看到了古诗文考查形式上的变化。这一变化传达了对古诗文阅读的一种新的理解:随文释词, 依据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因为把它们孤立的、个别的加以认知和记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样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更高要求。

1.文言文阅读 (19分) 。本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传”这种文体, 中学生已学习过多篇,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 应该容易整体认知。理解稍困难的可能是文中的议论语句, 特别是未标点部分。

第4小题, 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改变了过去多考虚词的考法, 不再是两两比较, 而是请考生注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地位与意义, 理解能力在此凸显, 这也可以看成是语境理论带来的一种解放。

第5小题, 考查的是文言断句, 这在新课标全国统一卷中属首次出现, 但在其他省份的高考卷中是屡见不鲜的, 如北京卷、江苏卷、浙江卷、重庆卷等都有对断句的考查。断句需要学生在整体阅读文段, 理解把握大意的基础上, 运用一定的文言语感才能完成。如果考生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 注意积累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 尤其对判断句、倒装句等句式结构有所了解, 诵读多语感好, 那么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好。

第6小题, 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7小题, 文言文翻译, 共10分, 平均得分4.96分。主要丢分在对“民业”、“乃”、“偕”、“疏入”等关键词的理解上, 不少考生未译对, 有些令人费解。第2句则得分更低, “疏入”, 本来结合前面的话“偕诸大臣伏阙上疏”就很好理解了。但有近半的考生完全拿不到分。

2.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古代诗歌鉴赏的素材是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由以往的对某一首诗或词的鉴赏变为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对“虚实相生”表达技巧的考查, 较以往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较为少见, 学生作答有一定的难度。比较两首诗中“灯前”表达的诗人感情的不同, 主要是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查的难度不大。但本题得分不高, 平均得分5.26分, 得分率42.6%。

第1问 (第8题) , 表现感情的方法———“衬托 (或反衬) ”、“虚实相生 (或借景抒情) ”, 大部分学生未答完整, 很多学生是从句子修辞角度回答的, 如“对比”、“夸张”等。不到位的原因在于对诗句的内涵不理解。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来说, 若是功业无成, 宁可“等闲挥袂客天涯”。因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便有了韦庄将“流离”“别家”当作一种习惯, 成为生活常态, 表现唐代士子气度。但是乡思功名、去乡怀国之痛, 自然让诗人将这份苦闷转入到梦境, 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第2问 (第9题) , 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灯前一觉江南梦”与宋代郭震的《宿渔家》中的“灯前笑说归来夜”, 两处“灯前”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孤灯所具有的悲剧意味, 透露出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孤独与无奈, 而“斜月”意象的加入, 使诗人思乡之情愈加悲凉和惆怅。郭诗中的“灯前”表现的却是诗人留宿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而一半以上的考生未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3.名篇名句默写 (6分) 。此题 (第10题) 相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过去是由上句或下句推导出相应的下句或上句, 而今年的名句默写题则转变为根据所给出的句意默写出文中相应的语句。也就是由过去的单纯考查识记转变为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 题型更为灵动, 除要求考生能背诵课文外, 还要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方能作答。本题平均得分为3.08分, 主要原因是将“朝菌”、“蔽”、“旌”等字词写错的考生多, 只有理解了意思, 才能牢固地记住字形。

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第三、四大题为选做题。今年采用了“二选一”的形式, 每道题25分, 相较以往, 分值提高了不少, 体现出一种探索:对选做题形式、内容、赋分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 这25分体现的都是思想的探究或想象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 而不再包含客观知识性的内容, 这是正确的方向。

第11题, 《鞋》这篇小说, 文笔质朴而生动, 情感浓郁, 非常感人。但考点比较客观, 能否在情感、道德意识等方面让考生加以主观探究呢, 这也许是可以考虑的。第11题的第2问、第3问平均分为0.6和0.8, 看来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是考生的一大难题。

第 (1) 问, 是关于小说主题、人物性格、修辞与表达手法的考查, 重在鉴赏评价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第 (2) 问, 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 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鞋是主人公守明感情的载体, 聚集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以鞋为纽带传递主人公的深情和期盼, 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鞋是爱情的替代品, 是爱的见证物, 是人物情感的再现。大部分考生忽视“叙事写人”的要求, 未能围绕“好处”作答, 对小说类文本的特征与阅读方法理解模糊。

第 (3) 问, 重在鉴赏评价作品的人物形象, 赏析文本内涵, 领悟艺术魅力。主人公守明是一个朴实、善良、柔顺的农村姑娘, 在她身上有着羞涩、纯真、手巧、孝顺、爱幻想等特点。主要应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比如作品中关于守明做鞋看到鞋样时心中的想法和梦境般的描写, 从中可以归纳出她单纯又娇羞的神态, 以及她对爱情所抱有的严肃和神圣态度。

第 (4) 问, 此考点能力层级很高, 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是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或有创意的解读。可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情感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而阐述自己的理解, 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根据本篇, 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既然是“后记”, 当然不能算作小说的一部分。小说写的是“那个人”, 而“后记”写的是自己, 结局也未必能断定就是同一个人。另一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情节和“后记”有相似之处, 小说中的主人公守明与“后记”中的我的境况、情感都很想像。遗憾的是, 考生做这道题大都没有明确的观点, 或有观点而说不出理由, 故得分情况不理想。

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本题材料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所选文章内容较好, 表达清晰, 但命题略有些“绕”, 第2、3、4问在内容上有重复交叉现象, 体现的区分度不够大。第12题平均得分12.52分, 得分率为63%。

第 (1) 问, 是有关文章内容的概括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此题超过30%的同学填了“常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C/D”两项, 很遗憾地丢掉一半分, 这一遗憾本来是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干加以弥补的。

第 (2) 问, 此题的关键词是“现实因素”和“思想基础”。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结构、中心的分析概括能力。“现实因素”是邓叔群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失望, 而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令他感动。“思想基础”是他从小受到外祖母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 在他的内心深处, 有着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的志愿, 有着对共产党的希望和向往, 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这一问总分是6分, 考生平均得分为2.8分。

第 (3) 问, 此题的关键是“ (邓叔群) 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 要求考生从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用信息,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材料所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意在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 他放弃学业, 当即回国;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开展森林资源勘察;为东北筹建农学院, 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主动要求去偏远贫困地区工作、要求减薪、捐献, 办培训班, 拒绝巨额酬金等。本小题共6分, 考生平均得分2.9分。

第 (4) 问, 此题在内容是与2、3问重复交叉, 相对前两问较易, 考生平均得分3.92分。考生只要紧扣“爱国科学家”, 再从材料中去搜集相关信息, 如: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为中国建立自己的真菌学;为国培养农林专业人才等。此小题得分率是较高的, 81.3%。

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这一大题凸显了语言的意义在于学以致用, 字、词、句的选择与运用, 都依赖于具体的语境, 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

第13题, 由以往考查对4个各不相同的成语的理解变为考查3个意思相近的成语的辨析、理解。要求考生在正确理解所给成语“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 能分辨各句的不同语境, 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考查的能力层级都是表达运用中的E级, 但减少词语数量, 加上特定的语境帮助辨别, 今年的这道考题能力要求有所降低, 而更强调汉语的文化意蕴。这对今天网络空间和日常生活中语言意蕴的流逝、语言的空心化和暴力化是具有反拨意义的。

第14题, 这是一道病句辨析题, 而分析句子结构是辨识病句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成分残缺、偷换主语、句式杂糅的辨识。

第15、16题, 主要考点在于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 要求考生仔细研究所给材料的语意、内容及其之间的逻辑关联, 根据上下文关系进行排序。但此小题考生得分并不理想, 仅为2.3分。

第17题, 此小题依然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根据所提供的内容, 用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生动的话语组成一段话, 要求说明的是:这是一次春游活动, 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各小组具体情况及相应的准备工作。此小题可以说是一种类似于活动“通知”类的东西, 考查点太过单一, 仅为组成一段话, 如果要求考生以“通知 (或公告) ”的规范形式设计一份“春游活动通知 (或公告) ”, 这样考查的内容可能更丰富, 适用性更强。

第六大题写作 (60分)

今年的作文题 (第18题) 在材料表述上相对清晰, 立意空间也比较广。但材料短, 对多数海南考生而言, 理解“喂食”、“警示”的内涵, 有一定的难度, 很容易偏离题意。本题平均得分37.8分。

本材料是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而引发的讨论, 一方面给动物喂食是好心, 是善行。但“好心”未必“做好事”。从而引申出关于“溺爱、错爱”的主题, 强调“自强自立、不食嗟来之食”的重要性, 表面讲的是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问题, 实际却可以联系到对孩子、对亲人、对学生应该抱什么态度才算是关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不听警示者执意喂食, 将依法惩处”, 而引申出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主题, 强调遵循自然法则以及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给动物喂食”, 以及由此而生的“依法惩处”, 还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取材范围不够开阔, 大多数考生列举的都一些司空见惯的事例, 很少有灵性的闪光呈现。

我们希望, 未来的作文命题, 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考, 表达真实的情感和见解, 展开理性的讨论等方面多加关注, 从而对作文教学起到更切实的推动作用。

篇4:语文考试试卷分析三步曲

一、失分点在哪里

在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还是在写作部分?当然,仅仅只有这种粗放型的失分点的锁定是不够的,还要再细一点:比如字音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习惯误读字的读音上,还是失在方言误读字的读音上:比如字形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音近字、形近字上,还是失在音形相近字上;比如标点符号题错了。你需要分析“分”是失在问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括号、逗号、分号、破折号、省略号,还是失在感叹号上等等。正确地锁定失分点是有效分析试卷的第一步。

二、为什么会失分

此步骤是有效分析试卷的核心步骤,抓住失分点,冷静分析,寻找失分原因。

1审题失误。审题是考生通过阅读题目,理解材料的内在关系和出题意图并进行分析的思维活动。审题要求全面、仔细、深刻,既要看清题目字面要求,明确作答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又要准确把握出题意图。很多考生就是因为没有把好审题关,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忽视题干中的限定性成分而失分。比如命题作文《我左右为难》,有考生就因忽视了题目中“我”的限定,大写特写古人的“左右为难”,结果只得了25分(满分为60分)。再来看一道语言运用的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语脉相通的反驳结束语。注意此处用语的微妙性。(2分)

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美国一些人因为误解,曾一度大肆宣扬北京打狗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不讲人道主义,一些美国学生就此向北大学生张有学提问。

张有学回答说:“北京是打了些狗,但都是疯狗,疯狗是要咬人的。北京打疯狗,正是为了保护人。如果你们说这是不人道。那么我要问,在我国农村,农民最爱的是牛,因为牛是勤劳的。可是你们每天大量杀牛,”对方哑然了。

很多考生因没有看清题目中“反驳”的要求,填写了“你们就人道吗”或“你们更不人道”这样的句子。这样填,乍听起来很解气,却正中了出题者设置的“圈套”。因为你指责对方“不人道”,也就等于默认了自己一方“不讲人道”,达不到“反驳”的目的。正确答案可填“这也是不人道吗?”或“我们可以说你们不人道吗?”之类的反驳结束语。

事实证明,漏看、错看了题目中的条件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审题时不能放过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

2知识漏洞。许多考生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到位。且来看一道题:

读李白的《子夜昊歌》,试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

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表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正确答案是:《秋歌》寓情于景,由景语和特定的氛围引起思妇的情思,吹不尽的“秋风”更撩起思妇的愁绪,后两句直接表达了思妇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冬歌》寓情于事,通过写赶在“明朝驿使发”之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达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

有考生这样答:《秋歌》通过夜间的捣衣声,通过秋风吹表达思妇之情,以动衬静;《冬歌》通过一件冬袍引发了思妇之情,运用想象。

这类考生的答法属于答非所问,为无效答题。究其原因是考生知识掌握不到位,将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的相关知识混淆了起来。《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将“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同归入艺术手法。其中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以视为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铺垫、照应、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起兴、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庄于谐、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明贬实褒、明褒实贬等。而抒情方式则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物和寓情于事。上述失分的考生,在分析试卷时,须找出自己诗歌鉴赏考点部分的知识薄弱点。

分析失分的过程,也是知识查漏的过程,找到失分原因。找到“漏”之所在,才能补缺。

3应试技能。考试考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这些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好多考生失分就失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如现代文简答题的一种经典题型——试分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的题目,很多考生会失分,因为他们没有解题思路,就无从下手。正确作答的思路是先判断划线部分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文本分析使用此种技巧的作用。再来看科技说明文部分的客观题(选择题),失分率极高。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答题思路不正确,好多考生判断此类题中选项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想当然”,用自己的头脑中的既定标准来衡量,脱离了文本。这种解题思路是不可取的。主观臆断极易造成失分。正确的思路是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排除无关选项,然后把剩下的选项在文中找出其相关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推断,逐项排查,最后确定答案。

再比如语病题的解答,仅仅凭语感是不够的,考生还要学会分析语病题常用的解题方法:缩。且先看下面这一道语病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芙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是D。A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两种结构保留其中一种即可。C项不合逻辑,“导游地图”不属于“工艺品”范畴,可将“工艺品”改为“商品”,另外“名人字画”与“古玩”存在概念的交叉,两者不能并列,可删去“名人字面”。

篇5:高二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试题满分150分,共六个大题,由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及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几大板块构成。

其中基础知识14个小题,因为是对《史记》选读所学内容的考察,所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大部分。古诗文阅读是对一首宋词的鉴赏,作文是半命题不限文体作文。

二、答题分析

由于基础部分的难度不大,得分率都较高。

选择题,含三道大题,单选题,每题3分,共33分,第一题 1—5题为基础知识题,分别为字音字形、成语的使用及病句辨析、标点符号的运用。

这部分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第二题为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基础的掌握及文章的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三题9—11题为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材料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段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下面着重对非选择题部分考生答卷进行分析。

这部分题型有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默写、问答题、写作等。各题的答题情况具体如下:

第15题文言句子翻译题出自选修《史记》选读,文段设置的考点比较多,均为文言文中常见词语,难度适中,赋分为14分。句子通顺,整句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即给分。

学生出现的问题,译时该补充的不补充,不能掌握句式特点,如第一句为判断句很多学生没有翻译出来,不少学生翻译的句子不顺畅。

第16题名句名篇默写5选4,1空1分,共8分。每空出现1处错误,该空即不给分。

大多数学生不失分或失分很少,能按要求做题。问题表现在: 能背诵要求背诵篇目的名句,但记忆不准,出现错别字,导致丢分。

名句名篇默写材料均为《史记》选读出现的名句名篇。

第14题,诗歌鉴赏,两题两问,共8分。

选择的材料为宋词,设题一方面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基本情感的把握;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诗歌技巧的鉴赏;同时依据近几年高考的设问特点,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第五题现代文小说阅读(18—21题)。材料为余秋雨《历史的母本》,考查点主要从理解文意、文章评析与鉴赏等方面设置的。

本大题共18分,四个小题。

第18题:(4分)——对文本内容的的把握和概括。一般得2分,原

因是要点概括不全。

第19题:(6分)——对文章划线句子的作用的分析,答题情况总体比较差。

第20题:谈谈对题目的理解。失分较多。关键是对母本的概念不理解。

第21题:(4分)这道题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失分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准,没有结合文本来答。

第六大题作文

本次试卷的作文为半命题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材料出自《史记》选读中的人物。可从几个角度立意,从选材上看贴近生活体验,贴近教材,选择材料范围较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感悟。

三、几点建议

高二马上就要进入高三了。为了很好地为高考做准备,我们必须在加强教学的同时,重视下面几个问题:

1、加大对文言文文的学习

2.加大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识记。

3.加大简述题的训练,扩大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的综合性。

4.综合性训练要加强。创造新题型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素养。

5.教育学生要关注大我这里提倡的是,作文训练要全面。学生往往习惯抒写小我,也擅长书写小我。建议平时多给学生练习一些大我的作文题,有备无患。比如(1)文明的话题。(2)历史的话题。(3)伦理道德的话题。

(4)人类发展的话题。(5)存在与生存的话题。(6)和平与革命的话题。(7)学会思想的话题等等。有意识的将学生从浅吟低唱的片面中解放出来。

6.注重健朗、生动的表达

首先是健朗。思想上要健朗,不能病态、扭曲、阴暗。

篇6: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5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中考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结构及难易情况分析

1、试卷结构简约合理,格式规范。共分五个板块,即口语表达、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题型安排以主观题为主,分为说话、填空、卡片、组文、解释、翻译、写作等题型,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2、难度分布: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容易题约占 60%; 稍难题约占 30%;较难题约占 10%。

3、总体说来,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背诵、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语文实践活动、口语交际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能较全面地反应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 量,切合新课程所提出的崭新理念,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口语表达 本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字体都比较工整,规范,既体现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反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此题得分较高。只有极少数考生不注意题意要求,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有的卷面不够整洁,乱涂乱画。

(二)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字音形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极富容量,并能增强学生信心,颇具人文关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答题。词语解读能力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素养,难度不大,但得分普遍较低。病句题要求学生能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义 重复等常见语病。难度适中。个别题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实际,灵活出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三)古诗文阅读部分:从景物描写、思想感情 角度考查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由于对词的概念理解不清,对诗词的阅读理解肤浅,大多数考生对内容的判断与分析出现较大失误,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不准,从而失分严重。考查考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重点是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把握,句子的顺畅。考生在这方面的失分还是比较普遍。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文章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主要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和筛选能力,难度不大,大多数问题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摘录出相关语句作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生对说明方法答得较好,但对其作用的分析表述却比较得含混,分析不到位,语言不准确。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理解肤浅而造成大量失分。有些考生不知道赏析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而或语焉不详,或语言拉杂,甚至含混不清,失分较大。

(五)作文 今年作文题文体自由;题材宽泛,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大部分的阅卷老师评改完作文后发现,偏离题意的作文不少。仔细揣摩题目,看似简单易懂,其实有着一定的审题难度。评卷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考生能紧扣题旨,立意恰当,文章形式新颖,结构完整,能做到首尾呼应,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考生的书写清秀,卷面整洁。而低分作文的通病主要是因为偏题跑题,七拼八凑,言之无味,言之无序,行文中多堆砌一些无关的词语,毫无新意。

四、典型错误及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典型错误: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扎实,不广泛。不少考生名句书写错误不断,成语理解不到位等。

2、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欠缺。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补写、仿写、评析时多数学生在句式结构、字数以及内容 表达上都很不规整,随心而为,忽略题意。

3、用词造句不准确、不精练、杂乱无章。这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存在的问题,比如阅读题,只要从文章中提炼出相应的信息,有条理地呈现,一般情况下都能得满分,但部分考生偏偏存在答题时东拉西扯,毫无条理,致使语意含混不清,关键信息的呈现零乱难找。这个问题在阅读题中体现的最为突出,是造成阅读题失分的重要因素。

4、信息提炼概括能力不强。

5、答题过于简约、造成答案不够全面。许多考生答题,只言片语间就结束 了一道题的作答,缺少分析,语言笼统,这很难获得高分的。

6、古诗文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无论从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本能力讲,还是从内容思想、感情基调上讲,考生都显得积累不够、运用不当、分析不准、表达不清。

(二)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不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 视野,加强对名篇、精彩语段的记忆;要扎实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焦点、热点及重大事件,积累素材。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联系生活实际 运用语言;要注重在平时教学与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与语言表达训练。

2、加强解题方法、技巧及语言规范性训练。语文能力可以经过训练和积累 而逐步提升。语文考试从一定角度上讲是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与表达能力方面 的考查,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探求、捕捉、发现、提炼、概括,并加以准确规范的表达。只有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方法和要求,才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

上一篇:数学高效课堂反思下一篇:试用期内离职申请书